12 卫生工具巧收纳 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 卫生工具巧收纳 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卫生工具巧收纳》教案
学科 小学美术 年级册别 一年级下册 共1课时
教材 赣美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卫生工具巧收纳》是赣美版一年级下册的内容。此课聚焦卫生工具收纳,介绍多样收纳方法与创意设计,能培养学生动手与审美能力,提升生活整理意识。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有一定生活观察能力,但动手与空间思维弱。他们对新鲜事物好奇,教学可结合生活实例与趣味活动,降低难度,如用简单材料制作收纳工具,突破教学障碍。
课时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
1. 能够敏锐感知不同卫生工具收纳设计的美感特点,如形状、色彩搭配。
2. 提升对生活中收纳物品的审美敏感度,发现平凡事物的美。
艺术表现
1. 熟练运用绘画、手工等方式,准确表现卫生工具收纳的创意。
2. 掌握简单材料制作收纳小物件的技巧,提升动手表现力。
创意实践
1. 大胆发挥想象,设计出新颖独特的卫生工具收纳方案。
2. 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将创意转化为实际作品。
文化理解
1. 深入理解收纳文化在生活中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2. 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收纳方式和传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全面了解卫生工具收纳的常见方法和技巧。
2. 熟练掌握运用绘画或手工表现收纳创意的方法。
3. 培养学生对收纳设计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
难点
1. 设计出既实用又具创意的卫生工具收纳方案。
2. 巧妙运用不同材料,完美制作出有特色的收纳作品。
3. 精准把握收纳设计的空间布局和结构合理性。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
教具准备
卫生工具、收纳用品、制作材料、课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展示场景
(1) 在教室前方布置两个区域,一个区域将扫帚、拖把、垃圾桶等卫生工具随意堆放,显得杂乱无章,地面还有一些污渍;另一个区域则把卫生工具整齐地收纳在合适的架子和容器中,地面干净整洁。
(2) 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场景,提问:“同学们,看看这两个地方,你们更喜欢哪一个呀?为什么呢?”
(3)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对于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补充,强调整洁有序的环境会让人感觉舒适和愉悦。
(4) 进一步提问:“那大家想一想,怎样才能让卫生工具摆放得像第二个区域一样整齐呢?”引发学生对卫生工具收纳问题的思考。
(5) 展示一些因卫生工具收纳不当导致空间拥挤、寻找工具困难的图片,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收纳的重要性。
(6) 讲述一个小故事,比如小明在杂乱的卫生工具堆里找扫帚,结果半天没找到,还不小心摔倒了,而小红的卫生工具摆放得很整齐,很快就完成了打扫任务。通过故事加深学生对收纳意义的理解。
(7)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每个小组围绕“卫生工具收纳的好处”展开交流,然后推选代表发言。
(8) 总结学生的讨论结果,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卫生工具巧收纳。 1. 认真观察两个场景,表达自己的喜好和原因。
2. 积极思考并回答老师关于收纳方法的问题。
3. 参与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卫生工具收纳好处的看法。
4. 倾听其他小组代表的发言。
评价任务 观察仔细:☆☆☆
发言积极:☆☆☆
思考深入:☆☆☆
设计意图 通过直观的场景展示和生动的故事,激发学生对卫生工具收纳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认识到收纳的重要性,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知识讲解 常见收纳方法介绍
(1) 拿出一个多层的扫帚架,向学生展示如何将扫帚、拖把等长柄工具整齐地挂在上面,讲解这种悬挂式收纳的优点,如节省地面空间、方便取用。
(2) 展示一个带有分隔的垃圾桶,说明它可以将不同类型的垃圾分开存放,便于分类处理,同时保持垃圾桶周围的清洁。
(3) 介绍使用收纳箱收纳抹布、清洁刷等小工具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可以根据工具的大小和形状选择合适的收纳箱,并贴上标签,方便识别。
(4) 利用图片和实物,讲解将卫生工具靠墙摆放并用固定装置固定的方法,这样可以使工具摆放得更稳固,避免倾倒。
(5) 展示一些创意的收纳设计,如用旧轮胎制作的扫帚收纳架、用塑料瓶改造的清洁液存放器等,拓宽学生的思维。
(6) 组织学生进行“收纳方法大比拼”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列举出更多的卫生工具收纳方法,然后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
(7) 对学生列举的收纳方法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要根据卫生工具的特点和实际空间情况选择合适的收纳方式。
(8)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种收纳方法,检验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1. 仔细观察教师展示的收纳工具和方法。
2. 积极参与“收纳方法大比拼”活动,思考并讨论更多收纳方法。
3. 认真倾听其他小组的汇报。
4.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收纳方法。
评价任务 理解准确:☆☆☆
参与积极:☆☆☆
表达清晰:☆☆☆
设计意图 通过实物展示、创意设计分享和互动活动,让学生全面了解常见的卫生工具收纳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为后续的创意设计打下基础。
创意启发 活动一:欣赏创意作品 作品展示
(1) 在多媒体屏幕上展示一系列富有创意的卫生工具收纳作品,包括用废旧物品制作的收纳架、造型独特的垃圾桶等。
(2) 详细介绍每一件作品的设计思路和制作材料,如用废弃的自行车车架制作的扫帚挂架,讲解如何利用车架的结构和形状来实现卫生工具的悬挂。
(3) 引导学生观察作品的颜色搭配、形状设计和功能特点,提问:“同学们,看看这件作品,它的颜色给你们什么感觉?形状是不是很特别?它是怎么实现收纳功能的呢?”
(4)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分享自己最喜欢的作品,并说明原因。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5) 邀请部分小组代表在全班发言,介绍小组讨论的结果。对于学生的发言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引导其他学生进行补充和评价。
(6) 展示一些不同风格的收纳作品,如简约现代风格、卡通可爱风格等,让学生感受不同风格带来的不同视觉效果。
(7) 提问学生:“如果让你们设计一件卫生工具收纳作品,你们会受到这些作品的哪些启发呢?”激发学生的创意灵感。
(8) 总结学生的讨论和发言,强调创意设计可以来源于生活中的各种物品和元素,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和创新。 1. 认真欣赏创意作品,观察作品的特点。
2. 积极参与小组交流,分享自己喜欢的作品和原因。
3. 倾听小组代表的发言,进行补充和评价。
4. 思考并回答老师关于创意启发的问题。
评价任务 欣赏专注:☆☆☆
交流积极:☆☆☆
启发有效:☆☆☆
设计意图 通过欣赏大量创意作品,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明白创意无处不在,为学生的自主设计提供灵感和思路。
设计实践 活动二:小组设计 布置任务
(1)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 - 5人。给每个小组发放一些废旧材料,如纸箱、塑料瓶、易拉罐等,以及剪刀、胶水、彩笔等工具。
(2) 提出设计任务:“同学们,现在请你们小组合作,利用这些材料设计并制作一个卫生工具收纳作品。要考虑作品的实用性、创意性和美观性。”
(3) 引导小组讨论设计方案,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共同确定一个最佳方案。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巡视各小组,倾听学生的讨论内容,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建议。
(4) 提醒学生注意安全,正确使用工具,如剪刀要小心使用,避免划伤手指;胶水不要弄到眼睛里等。
(5) 要求每个小组为自己的作品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并简单说明设计理念。
(6) 组织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和分享,让各小组互相了解对方的设计思路和进展情况。鼓励小组之间互相学习和借鉴。
(7) 在学生制作过程中,及时发现学生的创意亮点和问题,对于有创意的设计给予表扬和推广,对于遇到困难的小组给予帮助和支持。
(8) 规定制作时间,在时间快结束时提醒学生加快进度,确保每个小组都能完成作品。 1. 分组后积极参与小组讨论,确定设计方案。
2. 小心使用工具,合作制作卫生工具收纳作品。
3. 为作品取名字,说明设计理念。
4. 与其他小组交流分享设计思路和进展。
评价任务 方案合理:☆☆☆
制作认真:☆☆☆
合作良好:☆☆☆
设计意图 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和制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体验创作的乐趣。
作品展示与评价 活动三:展示评价 展示作品
(1) 每个小组将自己制作的卫生工具收纳作品摆放在教室的展示区,作品旁边贴上小组名称和作品名字。
(2) 邀请各小组代表上台,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小组的作品,包括设计理念、制作过程、作品的特点和优势等。在代表介绍过程中,要求其他学生认真倾听。
(3) 组织学生进行投票评选,选出“最佳创意奖”“最实用奖”“最美观奖”等。为每个奖项准备一些小奖品,如小贴纸、小书签等。
(4) 让学生在投票后发表自己的看法,说明为什么选择某个作品获得某个奖项。鼓励学生从作品的实用性、创意性、美观性等方面进行评价。
(5) 教师对每个作品进行点评,肯定作品的优点和亮点,同时也指出存在的不足之处和改进的方向。对于学生的创意和努力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6) 组织学生进行作品交流和互动,让学生可以互相参观作品,提出建议和意见。促进学生之间的学习和交流。
(7) 总结本次作品展示和评价活动,强调每个作品都有其独特之处,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继续发挥创意,提高自己的设计和制作能力。
(8) 对获得奖项的小组进行颁奖,表扬他们的优秀表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作热情。 1. 小组代表上台介绍作品。
2. 参与投票评选,发表自己的评价意见。
3. 参观其他小组的作品,提出建议。
4. 接受教师的点评和鼓励。
评价任务 展示清晰:☆☆☆
评价客观:☆☆☆
交流积极:☆☆☆
设计意图 通过作品展示和评价,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成果,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同时,通过学生之间的评价和交流,促进学生相互学习和提高,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和审美能力。
课堂总结 总结内容
(1)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卫生工具收纳的重要性、常见的收纳方法、创意设计的启发以及学生的作品展示和评价等。
(2) 强调卫生工具收纳不仅可以让生活环境更加整洁有序,还可以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3) 表扬学生在本节课中的积极表现和优秀作品,对学生的努力和付出给予肯定和鼓励。
(4)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关注生活中的收纳问题,尝试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对自己的房间、书包等进行整理和收纳。
(5)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整理家里的卫生工具,并用相机记录下整理前后的变化,下节课与同学们分享。
(6) 对学生提出期望,希望他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养成良好的收纳习惯,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7) 感谢学生在本节课中的配合和参与,宣布本节课结束。
(8) 组织学生整理好工具和材料,保持教室的整洁。 1. 认真倾听教师的总结。
2. 接受教师的表扬和鼓励。
3. 明确课后作业和教师的期望。
4. 整理工具和材料,保持教室整洁。
评价任务 总结理解:☆☆☆
态度积极:☆☆☆
整理有序:☆☆☆
设计意图 通过课堂总结,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强化学生对卫生工具收纳的认识和理解。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生活习惯。
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
1. 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整理家里的卫生工具,用绘画的方式记录整理过程。
2. 制作一张卫生工具收纳小贴士卡片,贴在卫生工具存放处。
3. 用文字描述自己在整理卫生工具过程中的感受。
拓展作业
1. 利用废旧材料再设计一个不同类型的卫生工具收纳作品。
2. 调查身边不同场所(如学校、超市、图书馆)的卫生工具收纳方式,写一份简单的调查报告。
3. 与同学合作,在班级里开展一次卫生工具收纳创意比赛。
板书设计
卫生工具巧收纳
常见方法:悬挂、分隔、箱装等
创意设计:源于生活、大胆创新
作品展示:实用、创意、美观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 教学方法多样,通过展示场景、故事引入、创意启发等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课堂气氛活跃。
2. 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设计和制作收纳作品,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3. 评价环节丰富,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评价和交流,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不足之处
1. 在教学过程中,对个别动手能力较弱的学生指导不够细致,导致这些学生的作品完成质量不高。
2. 时间把控不够精准,在作品展示和评价环节花费时间较多,导致课堂总结有些仓促。
3. 跨学科整合方面还可以进一步加强,例如可以结合数学知识,让学生计算收纳工具的空间利用率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