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幸福的家》教案学科 美术 年级册别 一年级下册 共1课时教材 赣美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教材分析教材分析《幸福的家》是赣美版一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此课聚焦家庭主题,引导学生用美术形式表达对家的感受。教材展示多种表现家庭场景的作品,为学生提供创作灵感,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与绘画表现力,增强对家庭的情感认知。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已有简单绘画基础和生活经验,对家充满热爱与好奇。但他们认知能力有限,在表现家庭场景的细节和情感上有困难。教学中需通过直观形象的方式引导,激发兴趣,鼓励大胆创作,突破表现难点。课时教学目标审美感知1. 引导学生观察家庭场景,感受家庭氛围的温馨与美好,提高对美的感知能力。2. 让学生欣赏不同风格表现家庭的美术作品,体会艺术表现形式的多样性。艺术表现1. 指导学生运用简单线条和色彩,大胆表现自己心中幸福的家,提高绘画表现能力。2. 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绘画工具和材料,丰富作品的艺术效果。创意实践1. 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力,对家庭场景进行创意表现,培养创新思维。2.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创作关于家庭的美术作品,提高实践能力。文化理解1. 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家庭的特点和意义,增强文化认知。2. 培养学生珍惜家庭、热爱生活的情感,传承家庭文化。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引导学生观察家庭场景,把握家庭中人物、物品的特征和布局。2. 让学生掌握简单的绘画技巧,如线条运用、色彩搭配,表现幸福的家。3. 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对家的感受,使作品富有情感。难点1. 引导学生将家庭的温馨氛围通过绘画形式生动表现出来。2. 帮助学生突破传统绘画思维,进行有创意的家庭场景表现。3. 指导学生在集体创作中合理分工、协作,完成主题明确的作品。教学方法与准备教学方法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绘画工具、彩色卡纸等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1) 教师播放一段温馨的家庭生活视频,视频中展示一家人一起吃饭、聊天、做游戏等场景,营造出幸福的氛围。(2) 播放结束后,教师提问学生:“同学们,看完这段视频,你们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如温暖、快乐、幸福等。(3) 教师接着说:“大家都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和幸福,那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起用画笔来描绘我们幸福的家。”(4) 教师展示一些不同风格的表现家庭的美术作品,如油画、水彩画、儿童画等,让学生直观感受不同艺术形式下家庭的呈现。(5) 在展示作品的过程中,教师简单介绍作品的特点和表现手法,如色彩的运用、线条的表现等,为学生的创作提供一些思路。(6) 教师提问学生:“这些作品中,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7) 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强调家庭是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每个人的家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的故事和情感。(8)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家里的场景,如房间的布置、家人的样子等,为后续的创作做好铺垫。 1. 认真观看视频,感受家庭的温馨氛围。2. 积极回答教师的问题,分享自己的感受。3. 欣赏美术作品,发表自己的看法。4. 回忆自己家里的场景。评价任务 感受表达:☆☆☆作品欣赏:☆☆☆回忆积极:☆☆☆设计意图 通过播放视频和展示作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引导学生感受家庭的幸福,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知识讲解 观察与分析(1) 教师展示教材上的家庭场景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中的人物、物品和环境。(2) 教师提问学生:“图片中有哪些人?他们在做什么?家里有哪些物品?这些物品是怎么摆放的?”让学生描述图片中的内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图片中色彩的运用,如暖色调的使用给人带来温暖的感觉,冷色调的使用可能营造出安静的氛围等。(4) 教师让学生思考:“如果让你来画这幅画,你会选择什么颜色?为什么?”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5) 教师展示一些不同角度的家庭场景图片,如从上方俯视、从侧面平视等,让学生感受不同角度下家庭场景的变化。(6) 教师提问学生:“不同角度的画面给你什么不同的感觉?”引导学生体会角度对画面表现的影响。(7) 教师总结观察和分析的方法,强调在绘画前要仔细观察,把握物体的特征和布局,选择合适的色彩和角度来表现。(8) 教师让学生再次观察自己带来的家庭照片,运用所学的方法进行分析,为自己的创作做好准备。 1. 仔细观察图片,回答教师的问题。2. 思考并发表自己对色彩运用和角度选择的看法。3. 观察自己的家庭照片,进行分析。4. 与同学交流自己的观察和分析结果。评价任务 观察细致:☆☆☆分析准确:☆☆☆交流积极:☆☆☆设计意图 通过观察和分析图片,让学生掌握观察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为学生的创作提供指导。示范创作 活动一:教师示范 步骤讲解(1) 教师拿出一张绘画纸和绘画工具,向学生展示绘画的材料和工具。(2) 教师说:“现在老师要开始画一幅幸福的家的画啦,大家仔细看老师是怎么画的。”然后教师开始在黑板上进行示范绘画。(3) 教师边画边讲解绘画的步骤,首先确定画面的主体,如房子的位置和大小,用简单的线条勾勒出房子的外形。(4) 教师接着说:“接下来,我们要给房子添加一些细节,比如窗户、门等。”教师在房子上画出窗户和门,并强调线条的运用要流畅。(5) 教师说:“现在我们来画家里的人,先画人物的轮廓,再画出他们的表情和动作。”教师画出人物的形象,并表现出人物之间的互动。(6) 教师讲解色彩的运用,说:“我们可以选择一些温暖的颜色来表现家庭的温馨,比如红色、黄色等。”教师用彩色笔给画面上色,展示色彩搭配的效果。(7) 教师在绘画的过程中,不断提醒学生注意画面的构图、比例和细节,如人物和房子的大小比例要协调等。(8) 教师完成示范作品后,展示给学生看,并再次强调绘画的要点和注意事项。 1. 认真观看教师的示范绘画。2. 倾听教师的讲解,学习绘画步骤和技巧。3. 观察教师的色彩搭配和构图方法。4. 提出自己的疑问和想法。评价任务 观看专注:☆☆☆理解深入:☆☆☆提问积极:☆☆☆设计意图 通过教师的示范创作,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绘画的步骤和方法,掌握绘画的技巧和要点,为学生的自主创作提供参考。学生创作 活动二:小组合作 创作指导(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4 - 5人,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创作想法。(2) 教师说:“大家在小组里说一说自己想画的幸福的家是什么样的,然后一起讨论如何合作完成一幅作品。”(3) 教师巡视各小组,倾听学生的讨论,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建议,如提醒学生注意画面的主题和分工等。(4)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尝试不同的表现手法和材料,如可以用剪贴、拼贴等方式丰富画面。(5) 教师为每个小组提供绘画纸和绘画工具,让学生开始创作。(6) 教师在学生创作过程中,不断巡视,观察学生的创作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帮助。(7) 教师对学生的创意和努力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创作热情。(8)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保持画面的整洁和卫生,合理安排时间,争取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品。 1. 在小组内交流创作想法,确定创作主题。2. 分工合作,开始创作作品。3. 遇到问题及时向教师和同学请教。4. 认真完成自己负责的部分,共同完成作品。评价任务 交流积极:☆☆☆分工合理:☆☆☆创作认真:☆☆☆设计意图 通过小组合作创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让学生在交流和合作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意识。作品展示与评价 活动三:展示评价 评价交流(1) 教师让每个小组将完成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或教室的展示区。(2) 教师说:“现在每个小组都展示了自己的作品,接下来我们要进行作品评价。首先,请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介绍一下你们小组的作品。”(3) 各小组代表依次上台介绍作品的创作思路、主题和表现手法等,其他小组的同学认真倾听。(4) 教师引导学生从画面的主题、构图、色彩、创意等方面进行评价,提问学生:“你觉得这幅作品的主题明确吗?构图合理吗?色彩搭配怎么样?有哪些创意之处?”(5) 教师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真实看法,既可以肯定作品的优点,也可以提出改进的建议。(6)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进行总结和引导,强调评价要客观、公正,既要看到作品的优点,也要指出不足之处。(7) 教师根据学生的评价和作品的实际情况,评选出优秀作品,并给予表扬和奖励。(8) 教师对所有学生的作品给予肯定和鼓励,强调每个作品都有自己的价值和意义,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努力。 1. 展示小组作品,派代表介绍创作思路。2. 认真倾听其他小组的介绍和评价。3. 积极参与评价,发表自己的看法。4. 听取教师和同学的建议,思考如何改进自己的作品。评价任务 展示清晰:☆☆☆评价客观:☆☆☆倾听认真:☆☆☆设计意图 通过作品展示和评价,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成果,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同时,通过评价交流,让学生学会欣赏他人的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课堂总结 总结拓展(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回顾绘画的步骤、方法和技巧,强调家庭的重要性和幸福的意义。(2) 教师说:“今天大家都用画笔描绘了自己幸福的家,每个作品都充满了爱和温暖。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珍惜自己的家庭,用发现美的眼睛去感受生活中的幸福。”(3) 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创作关于家庭的作品,可以尝试不同的材料和表现手法,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4)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和家人一起欣赏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创作的过程和感受。(5)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绘画,我们还可以用哪些方式来表达对家庭的爱和感激?”拓展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进行多元化的表达。(6) 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强调表达对家庭的爱和感激的方式有很多种,如为家人做一件小事、写一封信等。(7)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希望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继续保持对美术的热爱,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8) 教师宣布本节课结束,感谢学生的积极参与和配合。 1. 认真倾听教师的总结。2. 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3. 明确课后作业的要求。4. 期待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提高自己。评价任务 总结理解:☆☆☆思考积极:☆☆☆态度认真:☆☆☆设计意图 通过课堂总结,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个系统的回顾和总结,巩固所学知识。同时,通过拓展延伸,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引导学生将美术学习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作业设计基础作业1. 回家后和家人一起欣赏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创作的过程和感受。2. 用文字记录下自己创作这幅作品时的心情和想法。3. 尝试用不同的绘画工具和材料,再次创作一幅关于幸福的家的作品。拓展作业1. 收集一些关于家庭的照片或故事,制作成一个小画册。2. 为家人制作一件手工艺品,表达自己对他们的爱和感激。3. 与同学合作,举办一个关于家庭的主题画展。板书设计幸福的家绘画步骤:1. 确定主体2. 添加细节3. 画出人物4. 色彩搭配表现方法:线条、色彩、构图家庭的意义:温暖、幸福、爱教学反思成功之处1.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情境、展示作品等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学生参与度较高。2. 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创作,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学生在交流和合作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3. 通过作品展示和评价,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成果,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同时,通过评价交流,让学生学会欣赏他人的作品,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不足之处1. 在教学时间的把控上不够精准,导致学生创作的时间有些紧张,部分学生的作品没有完全完成。2. 在学生评价环节,个别学生的评价不够客观、准确,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3. 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不够,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部分学生可能没有完全掌握绘画的技巧和方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