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6年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通用版)第04讲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规律(复习讲义)(原卷版+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备战2026年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通用版)第04讲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规律(复习讲义)(原卷版+解析)

资源简介

第04讲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目录
01 考情解码·命题预警
02 体系构建·思维可视
03 核心突破·靶向攻坚
考点一 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知识点1 从化合价变化和电子转移的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知识点2 从元素价态和物质结构的角度认识氧化剂和还原剂
知识点3 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五个误区”
考向1 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
【思维建模】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依据
考向2 考查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
【思维建模】解决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一般思路
考向3 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考点二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知识点1 氧化性、还原性的概念
知识点2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方法
考向1 考查氧化性、还原性强弱比较
【思维建模】熟记常用的氧化性、还原性强弱顺序
考向2 考查判断氧化还原反应是否发生
考点三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及应用
知识点1 守恒规律及其应用
知识点2 价态规律及其应用
知识点3 强弱规律及其应用
知识点4 先后规律及其应用
考向1 氧化还原价态规律及其应用
【思维建模】归中、岐化规律思维模型
考向2 氧化还原先后规律及应用
【思维建模】氧化还原反应应用解题方向
04真题溯源·考向感知
考点要求 考查形式 2025年 2024年 2023年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选择题 非选择题 山东卷T1,2分 浙江1月卷T4,3分 浙江1月卷T6,3分 天津卷T6,3分 全国乙卷T7,6分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选择题 非选择题 —— 福建卷T5,3分
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 选择题 非选择题 浙江6月卷T6,3分 辽宁卷T12,3分 北京卷T12,3分 浙江6月卷T6,3分 重庆卷T4,3分 湖南卷T10,3分
考情分析: 1.分析近三年高考试题,本讲内容在高考命题中有以下规律: (1)从考查题型上看,高考命题以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呈现。 (2)从考查内容和命题思路上看,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①以STSE或元素化合物为载体,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理解、定量计算。 ②以综合实验或化工流程为载体,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及计算等。 2.根据高考命题的特点和规律,复习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强化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理解,根据化合价进行概念的定性判断,根据电子转移进行概念的定量分析; (2)强化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的运用,特别是得失电子守恒规律在氧化还原反应配平及计算中的应用。
复习目标: 1.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2.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知道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3.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了解氧化还原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及应用
表示方法
基本概念
氧化性、
_________
_

还原剂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氧化反应、
_______
反应
氧化剂
氧化产物、
_________
产物
_
______
_

______
_

依据反应条件及反应的
_________
依据“三表”判断
依据强弱规律判断
常见的氧化剂
常见的还原剂
特征
本质
依据“两池”判断
依据被氧化还原的程度判断
非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________

_______
_

_______
_

先后规律
强弱规律
价态规律
电子守恒规律
________
_
规律
_______
_
规律
同种元素相邻价态不反应
)
(
) 考点一 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知识点1 从化合价变化和电子转移的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和特征
2.基于双线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概念之间的关系
得分速记
分析电子转移数目的关键——标出元素化合价
(1)基本方法:先标出熟悉元素的化合价,再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的原则求解其他元素的化合价。
(2)熟记常见元素的化合价:一价氢、钾、钠、氟、氯、溴、碘、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价磷;说变价也不难,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齐全;铜汞二价最常见。
(3)明确一些特殊物质中元素的化合价:
CuFeS2:、、;K2FeO4:;Li2NH、LiNH2、AlN:;Na2S2O3:;
MO:;C2O:;HCN:、;CuH:、;FeO:;Si3N4:、。
3.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
可概括为“氧、氧、得、降、还、还、还”。
4.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请分别用单线桥法和双线桥法表示Cu与稀硝酸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1)双线桥法:①标_______价 ②画箭头(_______物指向_______物) ③算数目 ④说变化。如铜和稀硝酸反应:
易混易错
①箭头指向反应前后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同种元素的原子,且需注明“得到”或“失去”。
②箭头的方向不代表电子转移的方向,仅表示电子转移前后的变化。
③失去电子的总数等于得到电子的总数。
(2)单线桥法:①标_______价 ②画箭头(由______________原子指向______________原子) ③算数目(线桥上只标电子转移的______________,不标“_______”“______”字样),如铜和稀硝酸反应:
易混易错
①箭头从失电子元素的原子指向得电子元素的原子。
②不标“得到”或“失去”,只标明电子转移的总数。
③线桥只出现在反应物中。
5.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类型反应间的关系
得分速记
(1)有单质参与的化合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2)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3)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如3O22O3。
(4)所有的置换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5)所有的复分解反应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知识点2 从元素价态和物质结构的角度认识氧化剂和还原剂
1.常见氧化剂
常见氧化剂包括某些_____________单质、含有_____________的化合物、过氧化物等。如:
得分速记
(1)O2、O3在水溶液中的还原产物,其中酸性条件下是H2O,中性、碱性条件下是OH-;而当还原产物为固态时是O2-或O。
(2)浓硝酸的还原产物是NO2,稀HNO3的还原产物是NO。
2.常见还原剂
常见还原剂包括活泼的_______单质、_____________离子及_____________的化合物、_____________离子、某些_____________单质及其_____________等。如:
3.元素化合价处于_______价态的物质既有_______性,又有_______性
其中:Fe2+、SO主要表现_______性,H2O2主要表现_______性。
得分速记
(1)根据化合价的高低可判断物质是否具有氧化性或还原性,但不能判断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元素处于最高价态时只有氧化性,但不一定有强氧化性,如Na+、SO;同理,元素处于最低价态时也不一定具有强还原性。
(2)非金属阴离子不一定只具有还原性,如O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金属阳离子不一定只具有氧化性,如Fe2+既有还原性又有氧化性。
4.重要的还原剂——金属氢化物、NaBH4
(1)金属氢化物
①结构特点
电子式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 (M为碱金属)。
②强还原性
a.遇水强烈反应放出_______,使溶液呈_______性,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高温还原金属
如固态NaH在673 K时能将TiCl4还原为金属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万能还原剂——硼氢化钠(NaBH4)
硼氢化钠是一种_______物,化学式为_______,白色至灰白色细结晶粉末或块状,吸湿性强,其碱性溶液呈棕黄色,是最常用的还原剂之一。通常用作醛类、酮类、酰氯类的_______剂,塑料工业的发泡剂,造纸漂白剂,以及医药工业制造双氢链霉素的氢化剂。
知识点3 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五个误区”
误区一:某元素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时,该元素_____________被还原,也_____________被氧化。因为元素处于化合态时,其化合价可能为_______,也可能为_______。若元素由_______变为0价,则其被氧化,若元素由_______变为0价,则其被还原。
误区二:在氧化还原反应中,非金属单质_____________只作氧化剂,大部分非金属单质往往既具有_______性又具有_______性,只是以_______性为主。如在反应Cl2+H2OHCl+HClO中,Cl2既表现_______性又表现_______性。
误区三: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取决于元素原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程度,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关。
误区四: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反应物不一定都是_______剂或_______剂,有的反应物可能_____________氧化剂_____________还原剂。如Cl2+H2OHCl+HClO,H2O_____________氧化剂,_____________还原剂。
误区五: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一种元素被氧化,_____________有另一种元素被还原,也可能是_____________既被氧化又被还原。如:2Na2O2+2H2O===4NaOH+O2↑中,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氧元素一部分化合价升高,一部分化合价降低。
考向1 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
例1(2025·北京昌平二模)下列气体的验证方法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氧气——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 B.氨气——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C.氯气——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D.乙烯——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思维建模 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依据
判断是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依据主要是看反应时各元素的化合价有无发生变化。
【变式训练1·变载体】(2025·北京西城二模)下列变化过程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 )
A.推动盛有NO2的密闭针筒的活塞,压缩气体,气体颜色变深
B.将酸性KMnO4 溶液滴入乙醇溶液中,溶液紫色褪去
C.将FeSO4溶液加入NaOH溶液中,最终生成红褐色沉淀
D.向包有Na2O2粉末的脱脂棉上滴几滴蒸馏水,脱脂棉燃烧
【变式训练2·变载体】(2025·山西晋城二模)下列颜色变化属于化学变化,但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向含有淀粉的碘水中滴加硫代硫酸钠溶液,溶液蓝色褪去
B.向K2CrO4溶液中加入硫酸酸化,溶液由黄色变为橙红色
C.洁净的铂丝蘸取硫酸钠固体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火焰呈黄色
D.将NaHSO3溶液加入KMnO4溶液中,溶液由紫红色变为无色
【联系工业生产】【变式训练3】(2025·江苏三模)下列工业生产中的重要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在高温高压条件下N2和H2合成NH3 B.煅烧黄铁矿(FeS2)制备SO2
C.向饱和氨盐水中通CO2制备NaHCO3 D.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备NaOH
考向2 考查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
例2(2025·山东菏泽二模)高纯度LiMn2O4 (氧元素的化合价为价)是锂电池重要的电极材料。工业利用一定比例的超细二氧化锰与氢氧化锂共热生成高纯LiMn2O4、H2O和一种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LiMn2O4中Mn的价态为价
B.锂电池放电时,高纯度LiMn2O4发生氧化反应
C.制备反应中,理论上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比为1:4
D.若用碳酸锂代替氢氧化锂,则会产生三种气体
思维建模 解决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一般思路
找变价、判类型、分升降、定其他。其中“找变价”是非常关键的一步,特别是不同反应物中含有同种元素的氧化还原反应,必须弄清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情况。
【电解原理与科学建模】【变式训练1】用电解法处理酸性含铬废水(主要含有Cr2O72-)时,以铁板做阴、阳极,处理过程中发生如下反应:Cr2O72-+6Fe2++14H+=2Cr3++6Fe3++7H2O,最后Cr3+以Cr(OH)3形式除去。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Cr2O72-)是氧化剂,Fe3+是氧化产物
B.电解过程中废水的pH不发生变化
C.电解过程中有Fe(OH)3沉淀生成
D.电路中每转移12mol电子,最多有1molCr2O72-被还原
【变式训练2·变载体】水体中氨氮含量过高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用次氯酸钠除去氨氮(以NH3表示)的反应为:3NaClO+2NH3=3NaCl+N2↑+3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 )
A.NaClO是氧化剂,NH3是还原剂
B.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物质的量之比为1∶3
C.反应温度越高,氨氮的去除率也越高
D.生成1molN2,反应转移电子数为6NA
【多步骤反应流程机理图】【变式训练3】(2025·四川巴中三模)天然气中含有少量有毒气体H2S,用如图所示流程在常温下可实现天然气在氧化亚铁硫杆菌(T·F菌)作用下催化脱硫。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为H2SO4
B.该脱硫过程宜在高温下进行
C.过程①中每脱去1molH2S转移电子的数目是2NA
D.过程②中发生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考向3 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例3下列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示方法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变式训练1】下列用单、双线桥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不正确的是( )
A.2NaCl B.
C. D.
【变式训练2】下列用单、双线桥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变式训练3】下列化学反应中电子转移方向、数目表示正确的是( )
A.
B.
C.
D.
(
) 考点二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知识点1 氧化性、还原性的概念
1.氧化性是指物质_____________的性质(或能力);还原性是指物质_____________的性质(或能力)。
2.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取决于得、失电子的___________程度,与得、失电子数目的___________无关。如:Na-e-===Na+,Al-3e-===Al3+,但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Na比Al活泼,更易失去电子,故Na比Al的还原性强。
3.从元素的价态考虑:
最高价态——只有_____________,如:Fe3+、H2SO4、KMnO4等;
最低价态——只有_____________,如:金属单质、Cl-、S2-等;
中间价态——既有_____________又有_____________,如:Fe2+、S、Cl2等。
知识点2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方法
1.依据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判断
氧化性:氧化剂_______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_______还原产物
口诀:比什么“性”找什么“剂”,“产物”之“性”小于“剂”。
2.依据反应条件及反应的剧烈程度判断
当不同的氧化剂(或还原剂)与同一还原剂(或氧化剂)反应时,反应越_______进行,则对应的氧化剂(或还原剂)的氧化性(或还原性)越_______,反之越_______。如:
MnO2+4HCl(浓)MnCl2+Cl2↑+2H2O
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
O2+4HCl(浓)2Cl2+2H2O
氧化性:KMnO4 _______ MnO2_______O2
2Na+2H2O===2NaOH+H2↑ Mg+2H2OMg(OH)2+H2↑
还原性:Na>Mg
3.依据被氧化还原的程度判断
相同条件下:
(1)不同氧化剂作用于同一种还原剂,氧化产物价态_______的其氧化性_______。
例如:Fe+SFeS,2Fe+3Cl22FeCl3 ,可以得出氧化性:Cl2_______S
(2)不同还原剂作用于同一种氧化剂,还原产物价态_______的其还原性_______。例如:

4.依据“三表”判断
(1)根据元素周期表判断
(2)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
(3)根据非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判断
5.依据“两池”判断
(1)原电池:一般情况下,两种不同的金属构成原电池的两极,其还原性:负极_______正极。
(2)电解池:用惰性电极电解混合溶液时,在阴极先放电的阳离子的_______性较强,在阳极先放电的阴离子的_______ 性较强。
6.依据“三度”判断(“三度”即:浓度、温度、酸碱度)
(1)浓度:同一种物质浓度越_______,氧化性(或还原性)越_______。如氧化性:浓H2SO4_______稀H2SO4,浓HNO3_______稀HNO3;还原性:浓盐酸_______ 稀盐酸。
(2)温度:同一种物质,温度越_______其氧化性(或还原性)越强。如热的浓硫酸的氧化性比冷的浓硫酸的氧化性_______。
(3)酸碱度:同一种物质,所处环境酸(碱)性越强其氧化性(或还原性)越强。如KMnO4溶液的氧化性随溶液酸性的_______而增强。
考向1 考查氧化性、还原性强弱比较
例1(2025·陕西省西安市一模)工业上以铜阳极泥(主要成分是Cu2Te)为原料提取碲,涉及反应:
①Cu2Te+2O2+2H2SO4=2CuSO4+TeO2+2H2O;
②TeO2+2SO2+2H2O=2H2SO4+Te。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Cu2Te中Cu元素的化合价是+1价
B.反应①中氧化剂是O2,氧化产物是CuSO4和TeO2
C.每制备1molTe理论上两个反应共转移12mol
D.氧化性强弱顺序为O2>SO2>TeO2
思维建模 熟记常用的氧化性、还原性强弱顺序
(1)氧化性:KMnO4>MnO2>Cl2>Br2>Fe3+>I2
(2)还原性:S2->SO(SO2)>I->Fe2+>Br->Cl-
【变式训练1·变载体】(2025·北京丰台二模)用硝酸银测定水质中砷元素的含量,涉及反应:6AgNO3+AsH3+3H2O=6Ag+6HNO3+H3AsO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的电子式:
B.热稳定性:AsH3>H2O
C.氧化性:AgNO3>H3AsO3
D.依据元素周期律,可推断酸性:HNO3>H3AsO3
【变式训练2·变考法】几种含碘粒子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I2、IO3-和Cl2的氧化性强弱:IO3->Cl2>I2
B.为增大I2的产量,反应②可以加过量NaHSO3
C.将淀粉KI溶液逐滴滴入新制氯水中,溶液颜色先变浅后变蓝
D.产生等量的I2,反应④消耗的H+与反应②产生的H+的量相等
【逻辑思维与实验探究】【变式训练3】(2025·湖北二模)某小组为了探究KI3的性质,设计了如下实验[已知I3-(aq) I2(aq)+I-(aq)]:
操作 试剂X(0.1 mol·L-1) 现象
Ⅰ.FeCl3溶液和淀粉溶液 溶液变为蓝色
Ⅱ.AgNO3溶液 产生黄色沉淀
Ⅲ.AgCl悬浊液 产生黄色沉淀
Ⅳ.Na2S2O3溶液 溶液变为无色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由实验Ⅰ知,还原性:I->Fe2+
B.由实验Ⅱ知:加入AgNO3溶液时,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C.由实验Ⅲ知:Ksp(AgCl)D.由实验Ⅳ知:Na2S2O3具有还原性
考向2 考查判断氧化还原反应是否发生
例2纯净物状态下的标准电极电势可用来比较对应氧化剂的氧化性强弱。现有六组标准电极电势数据如表所示:
氧化还原电对(氧化型/还原型) 电极反应式 标准电极电势
0.77
0.54
1.50
1.07
1.36
0.15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氧化性:Cl2>Br2>Sn4+>Fe3+
B.往含有KSCN的FeBr2溶液中滴加少量氯水,溶液变红
C.往淀粉-KI溶液中加入过量SnCl4溶液,溶液变蓝
D.FeCl2溶液与足量酸性KMnO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MnO4-+10Cl-+16H+=2Mn2++5Cl2↑+8H2O
【变式训练1】电化学中,常用电极电势表示一定条件下微粒得失电子能力,电极电势越高氧化性越强。标准状态下,氧化型电极反应2H++2e-=H2↑,,,则O2的氧化性比H+强。含钴微粒的电极电势随的变化如图所示,两条虚线分别表示“氧线”和“氢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单质溶于稀硫酸能置换出H2
B.氧气的氧化性与溶液的酸碱性有关
C.一定条件下Co3+转化为Co(OH)3,氧化能力减弱
D.酸性条件下,反应O2+4Co2++4H+=4 Co3++2H2O难以进行
【变式训练2·变载体】标准电极电位指离子有效浓度为1mol/L时相对标准氢电极的电极电位差值,电对的标准电极电势越高,其电对中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酸性介质中,以下电对的标准电极电势为:①;②;③;④;⑤;⑥。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向1mol/L的HBr溶液中滴加H2O2溶液,无明显现象发生
B.2mol/L的K2Cr2O7与2mol/L的稀盐酸等体积混合有大量Cl2产生
C.在含I-、Br-、Cl-的混合溶液中若仅氧化I-,最佳的氧化剂是Fe3+
D.浓度相等时,还原性:Cr3+>Fe2+>Br-
【逻辑思维与实验探究】【变式训练3】(2025·天津一模)某化学兴趣小组用KSCN溶液和FeCl2溶液探究Fe2+的还原性时出现异常现象,实验如下:
① ② ③
溶液变红,大约10秒左右红色褪去,有气体生成(经检验为O2)。取褪色后溶液,滴加盐酸和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溶液变红且不褪色,有气体生成(经检验为O2),经检验有丁达尔效应 溶液变红且不褪色,滴加盐酸和BaCl2溶液,无白色沉淀,经检验无丁达尔效应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②中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有两种
B.实验②中红色溶液含有Fe(OH)3胶体
C.实验③中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4Fe2++O2+4H+=4Fe3++2H2O
D.对比实验①与实验③,可以判定酸性条件下H2O2可以氧化SCN-
(
) 考点三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及应用
知识点1 守恒规律及其应用
1.规律
氧化还原反应遵循以下三个守恒规律:
(1)_________守恒: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
(2)_________守恒:即氧化剂得电子的总数等于还原剂失电子的总数,这是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依据,也是有关氧化还原反应计算的依据。
(3)_________守恒:离子方程式中,反应物中各离子的电荷总数与产物中各离子的电荷总数相等。书写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时要注意满足电荷守恒,如Fe3++Cu===Fe2++Cu2+(错误),2Fe3++Cu===2Fe2++Cu2+(正确)。
2.应用
(1)直接计算参与氧化还原反应物质间的数量关系。
(2)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知识点2 价态规律及其应用
1.高低规律
(1)内容:元素在物质中所处的价态,决定该元素的氧化性或还原性,一般来说,元素处于_________时,只有氧化性(如KMnO4、HNO3等);元素处于最低价态时,只有_________ (如S2-、I-等);元素处于_________时,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如Fe2+、SO2等)。
(2)应用:预测物质的_________和_________。
2.价态归中规律
(1)内容:同种元素不同价态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高价态+低价态→_________,即“只靠拢,不交叉”“就近变价”。
(2)图示表达如下:
(3)应用:同种元素的物质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的判断,电子转移总数的计算。
3.歧化反应规律
(1)内容:氧化还原反应中,有元素化合价升高,必然有元素化合价_________。歧化反应时,某元素的中间价态→_________态+低价态。
(2)应用:判断反应物和产物中同种元素价态的高低,计算电子转移的数目。
知识点3 强弱规律及其应用
1.规律
(1)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决定于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与得失电子的数目无关。
(2)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进行判断
还原剂 + 氧化剂 = 氧化产物 + 还原产物
(强还原性) (强氧化性) (弱氧化性)  (弱还原性)
还原性:还原剂______还原产物;
氧化性:氧化剂______氧化产物。
2.应用
(1)判断有氧化性和还原性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否反应:以Zn为例,Zn可以与Fe2+、Sn2+、H+、Cu2+等发生置换反应,但不能与Mg2+、Al3+等反应。
(2)同一氧化剂与多种还原剂混合时,_________的先被氧化。例如,已知还原性:I->Fe2+>Br-,当把氯气通入FeBr2溶液时,氯气的量不足时首先氧化______;把氯气通入FeI2溶液时,氯气的量不足时首先氧化______。
同一还原剂与多种氧化剂混合时,_________的先被还原。例如,在含有Fe3+、Cu2+、H+的溶液中加入铁粉,因为氧化性:Fe3+>Cu2+>H+,所以铁粉先与______反应,然后再依次与_____、_____反应。
知识点4 先后规律及其应用
1.规律
(1)同时含有几种还原剂时将按照还原性由______到______的顺序依次反应。如:在FeBr2溶液中通入少量Cl2时,因为还原性Fe2+>Br-,所以______先与Cl2反应。
(2)同时含有几种氧化剂时将按照氧化性由______到______的顺序依次反应。如:在含有Fe3+、Cu2+、H+的溶液中加入铁粉,因为氧化性Fe3+>Cu2+>H+,所以铁粉先与______反应,然后依次为Cu2+、H+。
2.应用
3.常见的强弱顺序
氧化性:MnO(H+)>Cl2>Br2>Fe3+>I2>稀H2SO4>S,还原性:Mn2+考向1 氧化还原价态规律及其应用
例1(2025·河南濮阳模拟)工业制备PH3的流程如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NaH2PO2是正盐
B.PH3的还原性强于NH3
C.黄磷和烧碱溶液的反应为P4+3NaOH(浓)+3H2OPH3↑+3NaH2PO2
D.若有1 mol P4参加反应,则整个工业流程中理论上能生成2 mol PH3
思维建模 归中、岐化规律思维模型
1.价态归中规律思维模型
含不同价态的同种元素的物质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该元素价态的变化一定遵循“高价+低价―→中间价”,而不会出现交叉现象。简记为“两相靠,不相交”。
例如,不同价态硫之间可以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是
注:不会出现⑤H2S和H2SO4反应中H2S转化为SO2而H2SO4转化为S的情况。
2.歧化反应规律思维模型
“中间价→高价+低价”。
具有多种价态的元素(如氯、硫、氮和磷元素等)均可发生歧化反应,如:Cl2+2NaOH===NaCl+NaClO+H2O。
例如,(1)判断同种元素不同价态物质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可能性,如浓H2SO4与SO2不发生反应。
(2)根据化合价判断反应体系中的氧化剂、还原剂及氧化产物、还原产物。如对于反应6HCl+NaClO3===NaCl+3Cl2↑+3H2O中,氧化剂为NaClO3,还原剂为HCl,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都为Cl2。
【变式训练1·变载体】(2025·辽宁二模)在MnSO4溶液中依次加入(NH4)2S2O8溶液、FeSO4溶液、淀粉溶液和Na2SO3溶液,溶液颜色变化依次为①无色→紫红色;②紫红色→黄色;③黄色→蓝色;④蓝色→无色。已知每次加入的试剂均恰好反应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中,(NH4)2S2O8的S显价,具有强氧化性
B.②中,氧化剂、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1
C.③中,生成了I2,淀粉作指示剂
D.④中,还原性:I->SO32-
【氟元素化合价的特殊性】【变式训练2】(2025·四川绵阳模拟)二氟化氧(OF2)可用作极强的氧化剂和氟化剂。已知:①2F2 + 2NaOH = OF2 + 2NaF + H2O(NaOH溶液的浓度为2%),②2OF2 + 2S = SO2 + SF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OF2分子的空间结构呈V形
B.反应①中,每生成1mol OF2,转移电子4mol
C.反应②中,SO2和SF4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D.氧化性的强弱比较:F2>OF2>S
【结合铬元素化合价变化进行探究】【变式训练3】(2025·北京通州一模)某小组探究六价铬盐与过氧化氢氧化性的相对强弱并进行如下实验。
已知:Cr3+ (绿色)、(灰绿色,难溶于水)、CrO42- (黄色)、Cr2O72- (橙色)。
实验ⅰ:
实验ⅱ:
实验ⅲ 装置 操作及现象
按图组装好仪器,电流表指针不偏转,向左池中加入较浓NaOH溶液,左池中有灰绿色沉淀产生,电流表显示电子从左向右运动,一段时间后指针指向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i中溶液由橙色变为绿色的离子方程式是3H2O2+Cr2O72-+8H+=3O2↑+2Cr3++7H2O
B.实验ii的目的是排除溶液中O2对H2O2氧化+3价铬元素的干扰
C.依据上述实验,氧化性:酸性条件下+6价铬大于H2O2,碱性条件下H2O2大于+6价铬
D.实验ⅲ指针指向0后,向左池中加入过量较浓硫酸,电流表显示电子从左向右运动
考向2 氧化还原先后规律及应用
例2向仅含Fe2+、I-、Br-的溶液中通入过量的氯气,溶液中四种粒子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已知:b-a=5,线段Ⅳ表示一种含氧酸,且Ⅰ和Ⅳ表示的物质中含有相同的元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线段Ⅰ、Ⅱ、Ⅲ、Ⅳ分别代表I-、Fe2+、Br-、HIO3的变化情况
B.Fe2+、I-和Br-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3
C.根据图像可计算b=11
D.线段Ⅳ对应的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5∶1
思维建模 氧化还原反应应用解题方向
(1)涉及“几种元素被氧化(或还原)”或“谁先被氧化(或还原)”问题,用先后规律解答;
(2)涉及电子转移数或氧化剂(氧化产物)与还原剂(还原产物)比例问题,必然用守恒规律解答;
(3)涉及能否发生某反应,一般属于强弱规律,而判断同种元素的不同价态的物质之间反应的化合价变化问题,则要依据价态归中规律。
【变式训练1】现有下列三个氧化还原反应:
①2FeCl3+2KI===2FeCl2+2KCl+I2
②2FeCl2+Cl2===2FeCl3
③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
若某溶液中含有Fe2+、Cl-和I-,要除去I-而不氧化Fe2+和Cl-,可以加入的试剂是( )
A.Cl2 B.KMnO4 C.FeCl3 D.HCl
【变式训练2】向1000 mL某稀硝酸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铁粉,铁粉完全溶解后,放出11.2 L(标准状况下)NO气体,同时溶液质量增加18.6 g。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反应后的溶液中还可溶解19.2 g Fe B.原稀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0
C.原溶液中投入铁粉的物质的量是0.5 mol D.反应后的溶液中
【变式训练3】已知氧化性:Fe3+>M2+(M为不活泼的常见金属),向物质的量浓度均为1mol L-1的Fe2(SO4)3和MSO4的100mL混合液中加入amol铁粉,充分反应后,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当a≤0.1时,发生的反应为2Fe3++Fe=3Fe2+
B.当0.1≤a<0.2时,溶液中n(Fe2+)=(0.2+a)mol
C.当a≥0.2时,发生的反应为2Fe3++M2++2Fe=4Fe2++M
D.若有固体剩余则可能是铁
1.(2024·浙江1月卷,4,3分)汽车尾气中的和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2NO+2CO2CO2+N2,列说法不正确的是(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 )
A.生成1molCO2转移电子的数目为2NA B.催化剂降低与反应的活化能
C.是氧化剂,是还原剂 D.N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2.(2023 湖南卷,10,3分)油画创作通常需要用到多种无机颜料。研究发现,在不同的空气湿度和光照条件下,颜料雌黄(As2S3)褪色的主要原因是发生了以下两种化学反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S2O32-和SO42-的空间结构都是正四面体形
B.反应Ⅰ和Ⅱ中,元素As和S都被氧化
C.反应Ⅰ和Ⅱ中,参加反应的:Ⅰ<Ⅱ
D.反应Ⅰ和Ⅱ中,氧化1 mol As2S3转移的电子数之比为3∶7
3.(2023 浙江省6月选考,6,3分)化学烫发巧妙利用了头发中蛋白质发生化学反应实现对头发的“定型”,其变化过程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药剂A具有还原性
B.①→②过程若有2 mol S-S键断裂,则转移4 mol电子
C.②→③过程若药剂B是H2O2,其还原产物为O2
D.化学烫发通过改变头发中某些蛋白质中S-S键位置来实现头发的定型
4.(2022·浙江省1月卷,10,2分)关于反应4CO2+SiH44CO+2H2O+Si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O是氧化产物 B.SiH4发生还原反应
C.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 D.生成1molSiO2时,转移8mol电子
5.(2022·浙江省6月卷,10,2分)关于反应Na2S2O3+H2SO4=Na2SO4+S ↓+SO2↑ +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2SO4发生还原反应 B.Na2S2O3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C.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D.1mol Na2S2O3发生反应,转移4mol电子
6.(2020 浙江1月卷,4,2分)反应MnO2+4HCl(浓)MnCl2+Cl2↑+2H2O中,氧化产物是( )
A.MnO2 B.HCl C.MnCl2 D.Cl2
7.(2020 北京卷,3,3分)水与下列物质反应时,水表现出氧化性的是( )
A.Na B.Cl2 C.NO2 D.Na2O
8.(2020 浙江7月卷,10,2分)反应MnO2+4HCl(浓) MnCl2+Cl2↑+2H2O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A.1:2 B.1:1 C.2:1 D.4:1
9.(2020 山东卷,2,3分)下列叙述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谷物发酵酿造食醋 B.小苏打用作食品膨松剂
C.含氯消毒剂用于环境消毒 D.大气中NO2参与酸雨形成
10.(2019 浙江4月卷,6,2分)反应8NH3+3Cl2N2+6NH4Cl,被氧化的NH3与被还原的Cl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2∶3 B.8∶3 C.6∶3 D.3∶2
11.(2017 浙江4月卷,4,2分)下列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2NaHCO3Na2CO3+CO2↑+H2O B.Na2O+H2O=2NaOH
C.2KI+Br2=2KBr+I2 D.MgO+2HCl=MgCl2+H2O
12.(2017 北京卷,8,6分)下列变化中,气体被还原的是( )
A.二氧化碳使Na2O2固体变白 B.氯气使KBr溶液变黄
C.乙烯使Br2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D.氨气使AlCl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第04讲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目录
01 考情解码·命题预警 2
02 体系构建·思维可视 3
03 核心突破·靶向攻坚 4
考点一 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知识点1 从化合价变化和电子转移的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知识点2 从元素价态和物质结构的角度认识氧化剂和还原剂
知识点3 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五个误区”
考向1 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
【思维建模】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依据
考向2 考查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
【思维建模】解决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一般思路
考向3 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考点二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知识点1 氧化性、还原性的概念
知识点2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方法
考向1 考查氧化性、还原性强弱比较
【思维建模】熟记常用的氧化性、还原性强弱顺序
考向2 考查判断氧化还原反应是否发生
考点三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及应用
知识点1 守恒规律及其应用
知识点2 价态规律及其应用
知识点3 强弱规律及其应用
知识点4 先后规律及其应用
考向1 氧化还原价态规律及其应用
【思维建模】归中、岐化规律思维模型
考向2 氧化还原先后规律及应用
【思维建模】氧化还原反应应用解题方向
04真题溯源·考向感知
考点要求 考查形式 2025年 2024年 2023年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选择题 非选择题 山东卷T1,2分 浙江1月卷T4,3分 浙江1月卷T6,3分 天津卷T6,3分 全国乙卷T7,6分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选择题 非选择题 —— 福建卷T5,3分
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 选择题 非选择题 浙江6月卷T6,3分 辽宁卷T12,3分 北京卷T12,3分 浙江6月卷T6,3分 重庆卷T4,3分 湖南卷T10,3分
考情分析: 1.分析近三年高考试题,本讲内容在高考命题中有以下规律: (1)从考查题型上看,高考命题以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呈现。 (2)从考查内容和命题思路上看,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①以STSE或元素化合物为载体,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理解、定量计算。 ②以综合实验或化工流程为载体,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及计算等。 2.根据高考命题的特点和规律,复习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强化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理解,根据化合价进行概念的定性判断,根据电子转移进行概念的定量分析; (2)强化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的运用,特别是得失电子守恒规律在氧化还原反应配平及计算中的应用。
复习目标: 1.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2.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知道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3.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了解氧化还原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及应用
表示方法
基本概念
氧化性、还原性
还原剂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氧化剂
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单线桥
双线桥
依据反应条件及反应的剧烈程度
依据“三表”判断
依据强弱规律判断
常见的氧化剂
常见的还原剂
特征
本质
依据“两池”判断
依据被氧化还原的程度判断
非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元素周期表
电解池
原电池
先后规律
强弱规律
价态规律
电子守恒规律
歧化规律
归中规律
同种元素相邻价态不反应
)
(
) 考点一 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知识点1 从化合价变化和电子转移的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和特征
2.基于双线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概念之间的关系
得分速记
分析电子转移数目的关键——标出元素化合价
(1)基本方法:先标出熟悉元素的化合价,再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的原则求解其他元素的化合价。
(2)熟记常见元素的化合价:一价氢、钾、钠、氟、氯、溴、碘、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价磷;说变价也不难,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齐全;铜汞二价最常见。
(3)明确一些特殊物质中元素的化合价:
CuFeS2:、、;K2FeO4:;Li2NH、LiNH2、AlN:;Na2S2O3:;
MO:;C2O:;HCN:、;CuH:、;FeO:;Si3N4:、。
3.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
可概括为“氧、氧、得、降、还、还、还”。
4.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请分别用单线桥法和双线桥法表示Cu与稀硝酸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1)双线桥法:①标变价 ②画箭头(反应物指向生成物) ③算数目 ④说变化。如铜和稀硝酸反应:
易混易错
①箭头指向反应前后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同种元素的原子,且需注明“得到”或“失去”。
②箭头的方向不代表电子转移的方向,仅表示电子转移前后的变化。
③失去电子的总数等于得到电子的总数。
(2)单线桥法:①标变价 ②画箭头(由失电子原子指向得电子原子) ③算数目(线桥上只标电子转移的总数目,不标“得”“失”字样),如铜和稀硝酸反应:
易混易错
①箭头从失电子元素的原子指向得电子元素的原子。
②不标“得到”或“失去”,只标明电子转移的总数。
③线桥只出现在反应物中。
5.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类型反应间的关系
得分速记
(1)有单质参与的化合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2)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3)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如3O22O3。
(4)所有的置换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5)所有的复分解反应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知识点2 从元素价态和物质结构的角度认识氧化剂和还原剂
1.常见氧化剂
常见氧化剂包括某些非金属单质、含有高价态元素的化合物、过氧化物等。如:
得分速记
(1)O2、O3在水溶液中的还原产物,其中酸性条件下是H2O,中性、碱性条件下是OH-;而当还原产物为固态时是O2-或O。
(2)浓硝酸的还原产物是NO2,稀HNO3的还原产物是NO。
2.常见还原剂
常见还原剂包括活泼的金属单质、非金属阴离子及含低价态元素的化合物、低价金属阳离子、某些非金属单质及其氢化物等。如:
3.元素化合价处于中间价态的物质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其中:Fe2+、SO主要表现还原性,H2O2主要表现氧化性。
得分速记
(1)根据化合价的高低可判断物质是否具有氧化性或还原性,但不能判断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元素处于最高价态时只有氧化性,但不一定有强氧化性,如Na+、SO;同理,元素处于最低价态时也不一定具有强还原性。
(2)非金属阴离子不一定只具有还原性,如O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金属阳离子不一定只具有氧化性,如Fe2+既有还原性又有氧化性。
4.重要的还原剂——金属氢化物、NaBH4
(1)金属氢化物
①结构特点
电子式可表示为M+[H]-(M为碱金属)。
②强还原性
a.遇水强烈反应放出氢气,使溶液呈强碱性,如:NaH+H2O===NaOH+H2↑。
b.高温还原金属
如固态NaH在673 K时能将TiCl4还原为金属钛:TiCl4+4NaHTi+4NaCl+2H2↑。
(2)万能还原剂——硼氢化钠(NaBH4)
硼氢化钠是一种无机物,化学式为NaBH4,白色至灰白色细结晶粉末或块状,吸湿性强,其碱性溶液呈棕黄色,是最常用的还原剂之一。通常用作醛类、酮类、酰氯类的还原剂,塑料工业的发泡剂,造纸漂白剂,以及医药工业制造双氢链霉素的氢化剂。
知识点3 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五个误区”
误区一:某元素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时,该元素不一定被还原,也不一定被氧化。因为元素处于化合态时,其化合价可能为正,也可能为负。若元素由负价变为0价,则其被氧化,若元素由正价变为0价,则其被还原。
误区二:在氧化还原反应中,非金属单质不一定只作氧化剂,大部分非金属单质往往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只是以氧化性为主。如在反应Cl2+H2OHCl+HClO中,Cl2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还原性。
误区三: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取决于元素原子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与得失电子数目的多少无关。
误区四: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反应物不一定都是氧化剂或还原剂,有的反应物可能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如Cl2+H2OHCl+HClO,H2O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
误区五: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一种元素被氧化,不一定有另一种元素被还原,也可能是同一元素既被氧化又被还原。如:2Na2O2+2H2O===4NaOH+O2↑中,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氧元素一部分化合价升高,一部分化合价降低。
考向1 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
例1(2025·北京昌平二模)下列气体的验证方法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氧气——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 B.氨气——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C.氯气——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D.乙烯——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答案】B
【解析】A项,碳在氧气中燃烧有化合价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A不符合题意;B项,氨气溶于水反应生成氨水,氨水电离产生氢氧根,发生的反应为:NH3+H2ONH3·H2ONH4++OH-,没有化合价变化,B符合题意;C项,氯气和碘化钾反应,Cl2+2I-=I2+2Cl-,有化合价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C不符合题意;D项,乙烯具有还原性,可以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生成二氧化碳,有化合价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不符合题意;故选B。
思维建模 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依据
判断是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依据主要是看反应时各元素的化合价有无发生变化。
【变式训练1·变载体】(2025·北京西城二模)下列变化过程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 )
A.推动盛有NO2的密闭针筒的活塞,压缩气体,气体颜色变深
B.将酸性KMnO4 溶液滴入乙醇溶液中,溶液紫色褪去
C.将FeSO4溶液加入NaOH溶液中,最终生成红褐色沉淀
D.向包有Na2O2粉末的脱脂棉上滴几滴蒸馏水,脱脂棉燃烧
【答案】A
【解析】A项,推进盛有NO2的密闭针筒的活塞,增大压强,反应2NO2N2O4的平衡正向移动,NO2的浓度增大,气体颜色变深,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故A正确;B项,乙醇有还原性,高锰酸钾有氧化性,两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紫色褪去,涉及氧化还原反应,故B错误;C.Fe2+与NaOH生成Fe(OH)2白色沉淀,Fe(OH)2被氧化为Fe(OH)3红褐色沉淀,涉及氧化还原反应,故C错误;D项,Na2O2加水生成氧气,涉及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故选A。
【变式训练2·变载体】(2025·山西晋城二模)下列颜色变化属于化学变化,但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向含有淀粉的碘水中滴加硫代硫酸钠溶液,溶液蓝色褪去
B.向K2CrO4溶液中加入硫酸酸化,溶液由黄色变为橙红色
C.洁净的铂丝蘸取硫酸钠固体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火焰呈黄色
D.将NaHSO3溶液加入KMnO4溶液中,溶液由紫红色变为无色
【答案】B
【解析】A项,溶液蓝色褪去,该过程涉及了氧化还原反应I2+2S2O32-=S4O62-+2I-,A项不符合题意;B项,向K2CrO4溶液中加入硫酸酸化,溶液由黄色变为橙红色,发生的反应是2CrO42-+2H+Cr2O72-+H2O,B项符合题意;C项,焰色试验为物理变化,C项不符合题意;D项,MnO4-被HSO3-还原,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为:5HSO3-+2MnO4-+H+=2Mn2++5SO42-+3H2O,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联系工业生产】【变式训练3】(2025·江苏三模)下列工业生产中的重要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在高温高压条件下N2和H2合成NH3 B.煅烧黄铁矿(FeS2)制备SO2
C.向饱和氨盐水中通CO2制备NaHCO3 D.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备NaOH
【答案】C
【解析】A项,反应方程式为,反应中N元素化合价由0价降低到-3价,H元素从0价升高到+1价,有元素化合价的升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A不符合题意;B项,反应方程式为4FeS2 +11O22Fe2O3+8SO2,反应中Fe元素化合价从+2价升高到+3价,S元素化合价从-1价升高到+4价,O元素化合价从0价降低到-2价,有元素化合价的升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B不符合题意;C项,反应方程式为NaCl+NH3+CO2+H2O= NaHCO3↓+NH4Cl,反应过程中各元素的化合价均未发生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C符合题意;D项,反应方程式为2NaCl+2H2O2NaOH+H2↑+Cl2↑,反应中部分H元素化合价从+1价降低到0价,Cl元素化合价从-1价升高到0价,有元素化合价的升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不符合题意;故选C。
考向2 考查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
例2(2025·山东菏泽二模)高纯度LiMn2O4 (氧元素的化合价为价)是锂电池重要的电极材料。工业利用一定比例的超细二氧化锰与氢氧化锂共热生成高纯LiMn2O4、H2O和一种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LiMn2O4中Mn的价态为价
B.锂电池放电时,高纯度LiMn2O4发生氧化反应
C.制备反应中,理论上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比为1:4
D.若用碳酸锂代替氢氧化锂,则会产生三种气体
【答案】C
【解析】A项,在LiMn2O4中, Li为+1价, O为-2价,设Mn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得,解得x=+3.5价,A错误;B项,锂电池放电时,锂元素化合价升高,LiMn2O4中Mn元素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B错误;C项,工业上利用一定比例的超细二氧化锰与氢氧化锂共热生成高LiMn2O4、H2O和一种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8MnO2+4LiOH4LiMn2O4 +2H2O+ O2↑ ,在该反应中,O2是氧化产物,LiMn2O4是还原产物,理论上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比为1:4,C正确;D项,若用碳酸锂代替氢氧化锂,反应为8MnO2+2Li2CO34LiMn2O4 +2CO2↑+ O2↑,会产生两种气体,D错误;故选C。
思维建模 解决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一般思路
找变价、判类型、分升降、定其他。其中“找变价”是非常关键的一步,特别是不同反应物中含有同种元素的氧化还原反应,必须弄清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情况。
【电解原理与科学建模】【变式训练1】用电解法处理酸性含铬废水(主要含有Cr2O72-)时,以铁板做阴、阳极,处理过程中发生如下反应:Cr2O72-+6Fe2++14H+=2Cr3++6Fe3++7H2O,最后Cr3+以Cr(OH)3形式除去。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Cr2O72-)是氧化剂,Fe3+是氧化产物
B.电解过程中废水的pH不发生变化
C.电解过程中有Fe(OH)3沉淀生成
D.电路中每转移12mol电子,最多有1molCr2O72-被还原
【答案】B
【解析】A项,由反应可知Cr2O72-得电子转化为Cr3+,Cr2O72-是氧化剂,Fe2+被氧化为Fe3+,Fe3+是氧化产物,故A正确;B项,反应过程中消耗大量H+,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减小,溶液pH增大,故B错误;C项,反应过程中消耗大量H+,使得Fe3+、Cr3+都转化为氢氧化物沉淀,故C正确;D项,该电解阳极反应为:Fe-2e-=Fe2+;电路中每转移12mol电子,有6mol Fe2+ 生成,根据上述反应可知,最多有1molCr2O72-被还原,故D正确;故选:B。
【变式训练2·变载体】水体中氨氮含量过高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用次氯酸钠除去氨氮(以NH3表示)的反应为:3NaClO+2NH3=3NaCl+N2↑+3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 )
A.NaClO是氧化剂,NH3是还原剂
B.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物质的量之比为1∶3
C.反应温度越高,氨氮的去除率也越高
D.生成1molN2,反应转移电子数为6NA
【答案】C
【解析】A项,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降低为-1价,NaCIO是氧化剂,NH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由-3价升高为0价,NH3是还原剂,故A正确;B项,N2是氧化产物,NaCl是还原产物,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物质的量之比为1:3,故B正确;C项,反应温度过高,NaClO会分解,氨氮的去除率降低,故C错误;D项,生成1molN2,反应转移电子数为6NA,故D正确;故选C。
【多步骤反应流程机理图】【变式训练3】(2025·四川巴中三模)天然气中含有少量有毒气体H2S,用如图所示流程在常温下可实现天然气在氧化亚铁硫杆菌(T·F菌)作用下催化脱硫。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为H2SO4
B.该脱硫过程宜在高温下进行
C.过程①中每脱去1molH2S转移电子的数目是2NA
D.过程②中发生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B
【解析】A项,由图可知:过程①发生反应:Fe2(SO4)3 +H2S=2FeSO4+H2SO4+S↓
,过程②中发生反应为:4FeSO4+2H2SO4+O2=2Fe2(SO4)3 +2H2O,X为H2SO4,A正确;B项,菌是一种蛋白质,高温下会失活,B错误;C项,过程①中H2S~S~2e-,过程①中每脱去1molH2S转移电子的数目是2NA,C正确;D项,过程②中发生反应为:4FeSO4+2H2SO4+O2=2Fe2(SO4)3 +2H2O,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正确;故选B。
考向3 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例3下列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示方法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A项,该反应中Mn元素得电子化合价由+4价变为+2价,Cl元素失电子化合价由-1价变为0价,转移电子数为2,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为,故A正确;B项,该反应中Cl元素得电子化合价由+5价变为0价、Cl元素失电子化合价由-1价变为0价,转移电子数为5,不是6,,故B错误;C项,Cl元素化合价降低得电子,氧元素升高失电子,转移电子数为12,则单线桥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故C正确;D项,过氧化钠中-1价的氧元素部分升高为0价,部分降低为-2价,每摩过氧化钠反应转移1mol电子,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为,故D正确;故选B。
【变式训练1】下列用单、双线桥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不正确的是( )
A.2NaCl B.
C. D.
【答案】D
【解析】A项,钠和氯气反应,钠失去电子,氯气得到电子,单线桥为:2NaCl,A正确;B项,该反应中铜由+2价降低到0价,碳由0价升高+4价,双线桥为:,B正确;C项,该反应中氯由+5价降低到-1价,氧由-2价升高到0价,双线桥为:,C正确;D项,该反应中二氧化碳中碳由+4价降到+2价,单质碳由0价升高到+2价,双线桥为:,D错误;故选D。
【变式训练2】下列用单、双线桥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A项,钠失去电子、氯得到电子,转移电子为2e,单线桥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合理,A正确;B项,钠失去电子、氢得到电子,转移电子为2e, 单线桥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合理,B正确;C项,硫失去电子、氧得到电子,转移电子为4e,双线桥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合理,C正确;D项,硫化氢中的硫失去电子,硫酸中的硫得到电子,氧化还原反应化合价变化:只靠近,不交叉,转移电子为2e,双线桥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不合理,D不正确;故选D。
【变式训练3】下列化学反应中电子转移方向、数目表示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A项,氯气中氯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升高到+1价,降低到-1价,转移电子数目e-,故A错误;B.盐酸中氯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升高到0价,氯酸钾中氯元素由+5价降低到0价,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均为Cl2,且转移电子数目为5e-,故B错误;C项,用单线桥表示电子转移时不标“得失”,故C错误;D.铜由0价升高到+2价,转移2e-,且铜原子把电子转移给硝酸中氮原子,表示方法和电子转移数目均正确,故D正确;故选D。
(
) 考点二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知识点1 氧化性、还原性的概念
1.氧化性是指物质得电子的性质(或能力);还原性是指物质失电子的性质(或能力)。
2.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取决于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与得、失电子数目的多少无关。如:Na-e-===Na+,Al-3e-===Al3+,但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Na比Al活泼,更易失去电子,故Na比Al的还原性强。
3.从元素的价态考虑:
最高价态——只有氧化性,如:Fe3+、H2SO4、KMnO4等;
最低价态——只有还原性,如:金属单质、Cl-、S2-等;
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如:Fe2+、S、Cl2等。
知识点2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方法
1.依据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判断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口诀:比什么“性”找什么“剂”,“产物”之“性”小于“剂”。
2.依据反应条件及反应的剧烈程度判断
当不同的氧化剂(或还原剂)与同一还原剂(或氧化剂)反应时,反应越易进行,则对应的氧化剂(或还原剂)的氧化性(或还原性)越强,反之越弱。如:
MnO2+4HCl(浓)MnCl2+Cl2↑+2H2O
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
O2+4HCl(浓)2Cl2+2H2O
氧化性:KMnO4>MnO2>O2
2Na+2H2O===2NaOH+H2↑ Mg+2H2OMg(OH)2+H2↑
还原性:Na>Mg
3.依据被氧化还原的程度判断
相同条件下:
(1)不同氧化剂作用于同一种还原剂,氧化产物价态高的其氧化性强。
例如:Fe+SFeS,2Fe+3Cl22FeCl3 ,可以得出氧化性:Cl2>S
(2)不同还原剂作用于同一种氧化剂,还原产物价态低的其还原性强。例如:

4.依据“三表”判断
(1)根据元素周期表判断
(2)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
(3)根据非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判断
5.依据“两池”判断
(1)原电池:一般情况下,两种不同的金属构成原电池的两极,其还原性:负极>正极。
(2)电解池:用惰性电极电解混合溶液时,在阴极先放电的阳离子的氧化 性较强,在阳极先放电的阴离子的还原 性较强。
6.依据“三度”判断(“三度”即:浓度、温度、酸碱度)
(1)浓度:同一种物质浓度越大,氧化性(或还原性)越强。如氧化性:浓H2SO4>稀H2SO4,浓HNO3>稀HNO3;还原性:浓盐酸> 稀盐酸。
(2)温度:同一种物质,温度越高其氧化性(或还原性)越强。如热的浓硫酸的氧化性比冷的浓硫酸的氧化性强。
(3)酸碱度:同一种物质,所处环境酸(碱)性越强其氧化性(或还原性)越强。如KMnO4溶液的氧化性随溶液酸性的增强而增强。
考向1 考查氧化性、还原性强弱比较
例1(2025·陕西省西安市一模)工业上以铜阳极泥(主要成分是Cu2Te)为原料提取碲,涉及反应:
①Cu2Te+2O2+2H2SO4=2CuSO4+TeO2+2H2O;
②TeO2+2SO2+2H2O=2H2SO4+Te。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Cu2Te中Cu元素的化合价是+1价
B.反应①中氧化剂是O2,氧化产物是CuSO4和TeO2
C.每制备1molTe理论上两个反应共转移12mol
D.氧化性强弱顺序为O2>SO2>TeO2
【答案】D
【解析】A项,Te和O位于同一主族,为-2价,则Cu2Te中Cu为+1,A正确;B项,反应①中O2化合价降低,得电子,为氧化剂,Cu2Te中Cu和Te均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则CuSO4和TeO2均是氧化产物,B正确;C项,反应②中每生成1molTe,转移4mol电子,反应①中每生成1molTeO2,转移8mol电子,则每制备1molTe,理论上共转移12mol电子,C正确;D项,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根据两个反应可得O2氧化性强于TeO2,TeO2的氧化性大于H2SO4,无法比较O2和SO2的氧化性强弱,且无法证明SO2氧化性强于TeO2,D错误;故选D。
思维建模 熟记常用的氧化性、还原性强弱顺序
(1)氧化性:KMnO4>MnO2>Cl2>Br2>Fe3+>I2
(2)还原性:S2->SO(SO2)>I->Fe2+>Br->Cl-
【变式训练1·变载体】(2025·北京丰台二模)用硝酸银测定水质中砷元素的含量,涉及反应:6AgNO3+AsH3+3H2O=6Ag+6HNO3+H3AsO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的电子式:
B.热稳定性:AsH3>H2O
C.氧化性:AgNO3>H3AsO3
D.依据元素周期律,可推断酸性:HNO3>H3AsO3
【答案】C
【解析】A项,AsH3的电子式:,A错误;B项,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非金属性O>As,热稳定性:AsH3<H2O,B错误;C项,在6AgNO3+AsH3+3H2O=6Ag+6HNO3+H3AsO3反应中,AgNO3是氧化剂,H3AsO3是氧化产物,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氧化性:AgNO3>H3AsO3,C正确;D.H3AsO3不是As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N与As为同主族元素,根据元素周期律,非金属性N>As,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HNO3>H3AsO4,D错误;故选C。
【变式训练2·变考法】几种含碘粒子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I2、IO3-和Cl2的氧化性强弱:IO3->Cl2>I2
B.为增大I2的产量,反应②可以加过量NaHSO3
C.将淀粉KI溶液逐滴滴入新制氯水中,溶液颜色先变浅后变蓝
D.产生等量的I2,反应④消耗的H+与反应②产生的H+的量相等
【答案】C
【解析】A项,根据反应①可知氧化性:Cl2>I2,根据反应②可知氧化性:IO3->I2,根据反应③可知氧化性:Cl2>IO3-,氧化性:Cl2>IO3->I2,A错误;B.过量的NaHSO3会与碘单质进一步反应,导致碘单质被消耗,B错误;C.将淀粉KI溶液逐滴滴入新制氯水中,氯水可将碘离子氧化为碘单质,溶液颜色先变浅后变蓝,C正确;D.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及电荷守恒,反应④离子方程式:5I-+IO3-+6H+=3I2+3H2O,反应②离子方程式:2IO3-+5HSO3-=3H++3SO42-+H2O+I2,产生等量的I2,反应④消耗的H+与反应②产生的H+的量不相等,D错误;故选C。
【逻辑思维与实验探究】【变式训练3】(2025·湖北二模)某小组为了探究KI3的性质,设计了如下实验[已知I3-(aq) I2(aq)+I-(aq)]:
操作 试剂X(0.1 mol·L-1) 现象
Ⅰ.FeCl3溶液和淀粉溶液 溶液变为蓝色
Ⅱ.AgNO3溶液 产生黄色沉淀
Ⅲ.AgCl悬浊液 产生黄色沉淀
Ⅳ.Na2S2O3溶液 溶液变为无色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由实验Ⅰ知,还原性:I->Fe2+
B.由实验Ⅱ知:加入AgNO3溶液时,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C.由实验Ⅲ知:Ksp(AgCl)D.由实验Ⅳ知:Na2S2O3具有还原性
【答案】D
【解析】A项,根据题目信息:I3- (aq) I2(aq)+I-(aq),KI3溶液中有I2,淀粉遇碘单质就会变蓝,故实验Ⅰ不能说明还原性:I->Fe2+,A错误;B项,Ag+与I-反应生成黄色沉淀AgI,没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B错误;C项,AgCl为白色沉淀,有黄色沉淀产生,说明AgCl转化成了AgI,则Ksp(AgCl)>Ksp(AgI),C错误;D项,KI3溶液中存在I3- (aq) I2(aq)+I-(aq),KI3溶液中有I2,加入Na2S2O3溶液,溶液颜色变为无色,说明Na2S2O3具有还原性,将KI3溶液中的I2还原为I-,D正确;故选D。
考向2 考查判断氧化还原反应是否发生
例2纯净物状态下的标准电极电势可用来比较对应氧化剂的氧化性强弱。现有六组标准电极电势数据如表所示:
氧化还原电对(氧化型/还原型) 电极反应式 标准电极电势
0.77
0.54
1.50
1.07
1.36
0.15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氧化性:Cl2>Br2>Sn4+>Fe3+
B.往含有KSCN的FeBr2溶液中滴加少量氯水,溶液变红
C.往淀粉-KI溶液中加入过量SnCl4溶液,溶液变蓝
D.FeCl2溶液与足量酸性KMnO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MnO4-+10Cl-+16H+=2Mn2++5Cl2↑+8H2O
【答案】B
【解析】A项,结合标准电极电势数据和已有知识,推理出标准电极电势数据越大,对应氧化型物质的氧化性越强,所以氧化性:Fe3+>Sn4+,A错误;B.表中信息看出,Br2的氧化性强于Fe3+,对应Br-的还原性弱于Fe2+,故少量氯水优先和Fe2+反应,产生Fe3+,溶液变红,B正确;C.从表中信息看出,Sn4+的氧化性弱于I2,过量SnCl4溶液也无法将-氧化为I2,C错误;D.足量酸性KMnO4溶液也可以将Cl-氧化为氯气:5Fe2++3MnO4-+10Cl-+24H+=3Mn2++5Fe3++5Cl2↑+12H2O,D错误;故选B。
【变式训练1】电化学中,常用电极电势表示一定条件下微粒得失电子能力,电极电势越高氧化性越强。标准状态下,氧化型电极反应2H++2e-=H2↑,,,则O2的氧化性比H+强。含钴微粒的电极电势随的变化如图所示,两条虚线分别表示“氧线”和“氢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单质溶于稀硫酸能置换出H2
B.氧气的氧化性与溶液的酸碱性有关
C.一定条件下Co3+转化为Co(OH)3,氧化能力减弱
D.酸性条件下,反应O2+4Co2++4H+=4 Co3++2H2O难以进行
【答案】A
【解析】A项,由图像可知,Co2+的电极电势大于H+/H2的电极电势,即Co2+的氧化性大于H+,H+不能将单质Co氧化为Co2+,故A错误;B.由图像可知,O2的电极电势随pH的升高而逐渐减小,即氧气的氧化性与溶液的酸碱性有关,故B正确;C.Co3+转化为Co(OH)3后,其电极电势减小,即氧化能力减弱,故C正确;D.酸性条件下,Co3+的电极电势大于O2,所以反应O2+4Co2++4H+=4 Co3++2H2O难以进行,故D正确;故选A。
【变式训练2·变载体】标准电极电位指离子有效浓度为1mol/L时相对标准氢电极的电极电位差值,电对的标准电极电势越高,其电对中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酸性介质中,以下电对的标准电极电势为:①;②;③;④;⑤;⑥。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向1mol/L的HBr溶液中滴加H2O2溶液,无明显现象发生
B.2mol/L的K2Cr2O7与2mol/L的稀盐酸等体积混合有大量Cl2产生
C.在含I-、Br-、Cl-的混合溶液中若仅氧化I-,最佳的氧化剂是Fe3+
D.浓度相等时,还原性:Cr3+>Fe2+>Br-
【答案】C
【解析】A项,根据和,氧化性:H2O2>Br2,则向1mol/L的HBr溶液中滴加H2O2溶液,反应生成Br2,溶液出现橙色,故A错误;B.、,重铬酸根的氧化性和氯气相当,则2mol/L的K2Cr2O7与2mol/L的稀盐酸等体积混合没有大量Cl2产生,故B错误;C.根据①;②;③;④,氧化性:Cl2>Br2>Fe3+>I2,则在含I-、Br-、Cl-的混合溶液中若仅氧化I-,最佳的氧化剂是Fe3+,故C正确;D.由电对的标准电极电势可知,氧化性:Cr2O72->Br2>Fe3+。根据氧化性越强,对应离子还原性越弱,则浓度相等时,还原性:Cr3+<Br-<Fe2+,故D错误。故选C。
【逻辑思维与实验探究】【变式训练3】(2025·天津一模)某化学兴趣小组用KSCN溶液和FeCl2溶液探究Fe2+的还原性时出现异常现象,实验如下:
① ② ③
溶液变红,大约10秒左右红色褪去,有气体生成(经检验为O2)。取褪色后溶液,滴加盐酸和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溶液变红且不褪色,有气体生成(经检验为O2),经检验有丁达尔效应 溶液变红且不褪色,滴加盐酸和BaCl2溶液,无白色沉淀,经检验无丁达尔效应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②中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有两种
B.实验②中红色溶液含有Fe(OH)3胶体
C.实验③中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4Fe2++O2+4H+=4Fe3++2H2O
D.对比实验①与实验③,可以判定酸性条件下H2O2可以氧化SCN-
【答案】A
【解析】①向盐酸酸化的氯化亚铁溶液中滴人KSCN溶液,pH<1,然后滴入过氧化氢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铁离子,形成红色溶液,铁离子在过氧化氢分解反应中作催化剂,有氧气产生,10秒左右红色褪去,说明SCN-被氧化为SO42-,对比③可知,氧化剂应为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将SCN-被氧化为SO42-;②向盐酸酸化的氯化亚铁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pH<5,然后滴入过氧化氢溶液,溶液变红且不褪色,说明亚铁离子被氧化为铁离子,铁离子对过氧化氢分解起到催化剂作用,有气体生成(经检验为O2),经检验有丁达尔效应,说明生成了氢氧化铁胶体;③向盐酸酸化的氯化亚铁溶液中滴人KSCN溶液,pH<1,然后通入足量氧气,溶液变红且不褪色,说明氧气氧化亚铁离子生成铁离子,滴加盐酸和BaCl2溶液,无白色沉淀,经检验无丁达尔效应,说明无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铁胶体生成,排除了过氧化氢分解生成的氧气氧化SCN-的可能。A项,实验②中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有亚铁离子被过氧化氢氧化为铁离子,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氧气氧化亚铁离子,不只两种,故A错误;B项,②中检验有丁达尔效应,说明红色溶液中含有Fe(OH)3胶体,故B正确;C项,③中通入足量氧气溶液变红色说明,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为:4Fe2++O2+4H+=4Fe3++2H2O,故C正确;D项,对比实验①和实验③,实验③排除了生成的氧气氧化SCN-的可能,可以判定酸性条件下H2O2可以氧化SCN-,故D正确;故选A。
(
) 考点三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及应用
知识点1 守恒规律及其应用
1.规律
氧化还原反应遵循以下三个守恒规律:
(1)质量守恒: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
(2)电子守恒:即氧化剂得电子的总数等于还原剂失电子的总数,这是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依据,也是有关氧化还原反应计算的依据。
(3)电荷守恒:离子方程式中,反应物中各离子的电荷总数与产物中各离子的电荷总数相等。书写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时要注意满足电荷守恒,如Fe3++Cu===Fe2++Cu2+(错误),2Fe3++Cu===2Fe2++Cu2+(正确)。
2.应用
(1)直接计算参与氧化还原反应物质间的数量关系。
(2)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知识点2 价态规律及其应用
1.高低规律
(1)内容:元素在物质中所处的价态,决定该元素的氧化性或还原性,一般来说,元素处于最高价态时,只有氧化性(如KMnO4、HNO3等);元素处于最低价态时,只有还原性(如S2-、I-等);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时,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如Fe2+、SO2等)。
(2)应用:预测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2.价态归中规律
(1)内容:同种元素不同价态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高价态+低价态―→中间价态,即“只靠拢,不交叉”“就近变价”。
(2)图示表达如下:
(3)应用:同种元素的物质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的判断,电子转移总数的计算。
3.歧化反应规律
(1)内容:氧化还原反应中,有元素化合价升高,必然有元素化合价降低。歧化反应时,某元素的中间价态―→高价态+低价态。
(2)应用:判断反应物和产物中同种元素价态的高低,计算电子转移的数目。
知识点3 强弱规律及其应用
1.规律
(1)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决定于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与得失电子的数目无关。
(2)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进行判断
还原剂 + 氧化剂 = 氧化产物 + 还原产物
(强还原性) (强氧化性) (弱氧化性)  (弱还原性)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2.应用
(1)判断有氧化性和还原性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否反应:以Zn为例,Zn可以与Fe2+、Sn2+、H+、Cu2+等发生置换反应,但不能与Mg2+、Al3+等反应。
(2)同一氧化剂与多种还原剂混合时,还原性强的先被氧化。例如,已知还原性:I->Fe2+>Br-,当把氯气通入FeBr2溶液时,氯气的量不足时首先氧化Fe2+;把氯气通入FeI2溶液时,氯气的量不足时首先氧化I-。
同一还原剂与多种氧化剂混合时,氧化性强的先被还原。例如,在含有Fe3+、Cu2+、H+的溶液中加入铁粉,因为氧化性:Fe3+>Cu2+>H+,所以铁粉先与Fe3+反应,然后再依次与Cu2+、H+反应。
知识点4 先后规律及其应用
1.规律
(1)同时含有几种还原剂时将按照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依次反应。如:在FeBr2溶液中通入少量Cl2时,因为还原性Fe2+>Br-,所以Fe2+先与Cl2反应。
(2)同时含有几种氧化剂时将按照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依次反应。如:在含有Fe3+、Cu2+、H+的溶液中加入铁粉,因为氧化性Fe3+>Cu2+>H+,所以铁粉先与Fe3+反应,然后依次为Cu2+、H+。
2.应用
3.常见的强弱顺序
氧化性:MnO(H+)>Cl2>Br2>Fe3+>I2>稀H2SO4>S,还原性:Mn2+考向1 氧化还原价态规律及其应用
例1(2025·河南濮阳模拟)工业制备PH3的流程如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NaH2PO2是正盐
B.PH3的还原性强于NH3
C.黄磷和烧碱溶液的反应为P4+3NaOH(浓)+3H2OPH3↑+3NaH2PO2
D.若有1 mol P4参加反应,则整个工业流程中理论上能生成2 mol PH3
【答案】D
【解析】黄磷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歧化反应产生PH3、NaH2PO2,NaH2PO2与H2SO4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H3PO2、Na2SO4(或NaHSO4),H3PO2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产生PH3、H3PO4,根据元素守恒、电子守恒。A项,由于碱足量,因此黄磷与过量NaOH溶液发生歧化反应产生的盐NaH2PO2属于正盐,A正确;B项,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简单氢化物的还原性就越弱。元素的非金属性:P<N,所以简单氢化物的还原性:PH3>NH3,B正确;C项,黄磷和烧碱溶液发生歧化反应,产生PH3、NaHPO2,根据电子守恒、原子守恒,可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P4+3NaOH(浓)+3H2OPH3↑+3NaH2PO2,C正确;D项,黄磷在第一步发生反应P4+3NaOH(浓)+3H2OPH3↑+3NaH2PO2,第二步发生反应:NaH2PO2+H2SO4=H3PO2+NaHSO4,在第三步H3PO2发生分解反应产生PH3、H3PO4,反应方程式为:2H3PO2PH3+H3PO4,则根据物质反应转化关系可知:1 mol P4参加反应,则整个工业流程中理论上能生成PH3的物质的量为n(PH3)=1 mol+1.5 mol=2.5 mol,D错误;故选D。
思维建模 归中、岐化规律思维模型
1.价态归中规律思维模型
含不同价态的同种元素的物质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该元素价态的变化一定遵循“高价+低价―→中间价”,而不会出现交叉现象。简记为“两相靠,不相交”。
例如,不同价态硫之间可以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是
注:不会出现⑤H2S和H2SO4反应中H2S转化为SO2而H2SO4转化为S的情况。
2.歧化反应规律思维模型
“中间价→高价+低价”。
具有多种价态的元素(如氯、硫、氮和磷元素等)均可发生歧化反应,如:Cl2+2NaOH===NaCl+NaClO+H2O。
例如,(1)判断同种元素不同价态物质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可能性,如浓H2SO4与SO2不发生反应。
(2)根据化合价判断反应体系中的氧化剂、还原剂及氧化产物、还原产物。如对于反应6HCl+NaClO3===NaCl+3Cl2↑+3H2O中,氧化剂为NaClO3,还原剂为HCl,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都为Cl2。
【变式训练1·变载体】(2025·辽宁二模)在MnSO4溶液中依次加入(NH4)2S2O8溶液、FeSO4溶液、淀粉溶液和Na2SO3溶液,溶液颜色变化依次为①无色→紫红色;②紫红色→黄色;③黄色→蓝色;④蓝色→无色。已知每次加入的试剂均恰好反应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中,(NH4)2S2O8的S显价,具有强氧化性
B.②中,氧化剂、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1
C.③中,生成了I2,淀粉作指示剂
D.④中,还原性:I->SO32-
【答案】C
【解析】A项,在(NH4)2S2O8中,存在过氧键-O-O-,O为-1价,N为-3价,H为+ 1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算出S为+6价,不是+7价,A错误;B项,②中紫红色→黄色,是KMnO4氧化FeSO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5Fe2++MnO4-+10H+=2Mn2++5Fe3++5H2O,氧化剂MnO4-与还原剂Fe2+物质的量之比为1:5,B错误;C项,③中黄色→蓝色,是Fe3+将I-氧化为I2,淀粉遇I2变蓝,淀粉作指示剂,C正确;D项,④中蓝色→无色,是Na2SO3将I2还原为I-,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可得还原性:I-<SO32-,D错误;故选C。
【氟元素化合价的特殊性】【变式训练2】(2025·四川绵阳模拟)二氟化氧(OF2)可用作极强的氧化剂和氟化剂。已知:①2F2 + 2NaOH = OF2 + 2NaF + H2O(NaOH溶液的浓度为2%),②2OF2 + 2S = SO2 + SF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OF2分子的空间结构呈V形
B.反应①中,每生成1mol OF2,转移电子4mol
C.反应②中,SO2和SF4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D.氧化性的强弱比较:F2>OF2>S
【答案】C
【解析】A项,OF2分子中心原子O周围的价层电子对数为:2+=4,故其空间结构呈V形,A正确;B项,反应①2F2 + 2NaOH = OF2 + 2NaF + H2O中,F的化合价由0价变为-1价,部分O的化合价由-2价变为+2价,故每生成1mol OF2,转移电子4mol,B正确;C项,反应②2OF2 + 2S = SO2 + SF4中S的化合价由0价升高到+4价,O的化合价由+2价降低到-2价,故SO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而SF4仅仅是氧化产物,C错误;D项,根据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还原剂的氧化性可知,氧化性的强弱比较:F2>OF2>S,D正确;故选C。
【结合铬元素化合价变化进行探究】【变式训练3】(2025·北京通州一模)某小组探究六价铬盐与过氧化氢氧化性的相对强弱并进行如下实验。
已知:Cr3+ (绿色)、(灰绿色,难溶于水)、CrO42- (黄色)、Cr2O72- (橙色)。
实验ⅰ:
实验ⅱ:
实验ⅲ 装置 操作及现象
按图组装好仪器,电流表指针不偏转,向左池中加入较浓NaOH溶液,左池中有灰绿色沉淀产生,电流表显示电子从左向右运动,一段时间后指针指向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i中溶液由橙色变为绿色的离子方程式是3H2O2+Cr2O72-+8H+=3O2↑+2Cr3++7H2O
B.实验ii的目的是排除溶液中O2对H2O2氧化+3价铬元素的干扰
C.依据上述实验,氧化性:酸性条件下+6价铬大于H2O2,碱性条件下H2O2大于+6价铬
D.实验ⅲ指针指向0后,向左池中加入过量较浓硫酸,电流表显示电子从左向右运动
【答案】D
【解析】通过实验ⅰ和ⅱ对比可知:Cr3+在碱性条件下被过氧化氢氧化为黄色的CrO42-,反应的方程式为:3H2O2+2Cr3++8OH-=2CrO42-+8H2O,在Cr3+的催化下,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水和氧气,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稀硫酸和过氧化氢,黄色的CrO42-转化为橙色的Cr2O72-,Cr2O72-在酸性条件下被过氧化氢还原为绿色的Cr3+,过氧化氢被Cr2O72-氧化为氧气,离子方程式为3H2O2+Cr2O72-+8H+=3O2↑+2Cr3++7H2O;实验ⅱ作为对比实验,体现了Cr3+在碱性条件下被氧化为黄色的CrO42-,不是在碱性条件下被过氧化氢分解产生的氧气氧化的结果;实验ⅲ体现的性质为三价铬元素在碱性条件下被过氧化氢氧化为黄色的CrO42-,左侧为负极,右侧为正极。A项,根据分析可知:实验i中溶液由橙色变为绿色的离子方程式是3H2O2+2Cr3++8OH-=2CrO42-+8H2O,A不符合题意;B项,实验ⅱ的目的是排除溶液中O2对H2O2氧化+3价铬元素的干扰,B不符合题意;C项,根据分析可知:酸性条件下+6价铬氧化性大于H2O2,碱性条件下H2O2氧化性大于+6价铬,C不符合题意;D项,根据分析可知:实验ⅲ指针指向0后,向左池中加入过量较浓硫酸,发生2CrO42-+2H+Cr2O72-+H2O,电池总反应为:3H2O2+Cr2O72-+8H+=3O2↑+2Cr3++7H2O,左侧为正极,右侧为负极,电流表显示电子从右向左运动,D符合题意;故选D。
考向2 氧化还原先后规律及应用
例2向仅含Fe2+、I-、Br-的溶液中通入过量的氯气,溶液中四种粒子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已知:b-a=5,线段Ⅳ表示一种含氧酸,且Ⅰ和Ⅳ表示的物质中含有相同的元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线段Ⅰ、Ⅱ、Ⅲ、Ⅳ分别代表I-、Fe2+、Br-、HIO3的变化情况
B.Fe2+、I-和Br-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3
C.根据图像可计算b=11
D.线段Ⅳ对应的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5∶1
【答案】B
【解析】向仅含Fe2+、I-、Br-的溶液中通入适量氯气,由于还原性I->Fe2+>Br-,首先发生反应2I-+Cl2=I2+2Cl-,I-反应完毕,再反应反应2Fe2++Cl2=2Fe3++2Cl-,Fe2+反应完毕,最后发生反应2Br-+Cl2=Br2+2Cl-,故线段I代表I-的变化情况,线段Ⅱ代表Fe2+的变化情况,线段Ⅲ代表Br-的变化情况;通入氯气,根据反应离子方程式可知溶液中n(I-)=2n(Cl2)=2mol,溶液中n(Fe2+)=2n(Cl2)=2×(3mol-1mol)=4mol,Fe2+反应完毕,根据电荷守恒可知n(I-)+n(Br-)=2n(Fe2+),故n(Br-)=2n(Fe2+)-n(I-)=2×4mol-2mol=6mol,线段IV表示一种含氧酸,且I和IV表示的物质中含有相同的元素,该元素为I元素,已知碘单质的物质的量为1mol,反应消耗氯气的物质的量为5mol,根据电子守恒,则该含氧酸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则该含氧酸为HIO3,即线段Ⅳ表示HIO3的变化情况。A项,根据分析可知,线段Ⅰ、Ⅱ、Ⅲ、Ⅳ分别代表I-、Fe2+、Br-、HIO3的变化情况,故A正确;B项,n(Fe2+):n(I-):n(Br-)=4mol:2mol:6mol=2:1:3,故B错误;C项,由分析可知,溶液中n(Br -)=6mol,根据2Br - +Cl2=Br2+2Cl-可知,溴离子反应需要氯气的物质的量为3mol,故a=3+3=6,b-a=5,所以b=11,故C正确;D项,线段Ⅳ的反应方程式为: 5Cl2+I2+6H2O=10HCl+2HIO3,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5∶1,故D正确;故选B。
思维建模 氧化还原反应应用解题方向
(1)涉及“几种元素被氧化(或还原)”或“谁先被氧化(或还原)”问题,用先后规律解答;
(2)涉及电子转移数或氧化剂(氧化产物)与还原剂(还原产物)比例问题,必然用守恒规律解答;
(3)涉及能否发生某反应,一般属于强弱规律,而判断同种元素的不同价态的物质之间反应的化合价变化问题,则要依据价态归中规律。
【变式训练1】现有下列三个氧化还原反应:
①2FeCl3+2KI===2FeCl2+2KCl+I2
②2FeCl2+Cl2===2FeCl3
③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
若某溶液中含有Fe2+、Cl-和I-,要除去I-而不氧化Fe2+和Cl-,可以加入的试剂是( )
A.Cl2 B.KMnO4 C.FeCl3 D.HCl
【答案】C
【解析】由①知氧化性:Fe3+>I2,还原性:I->Fe2+;由②知氧化性:Cl2>Fe3+,还原性:Fe2+>Cl-;由③知氧化性:MnO4->Cl2,还原性:Cl->Mn2+;由此推知氧化性强弱顺序为KMnO4>Cl2>FeCl3>I2,还原性强弱顺序为I->Fe2+>Cl->Mn2+。所以KMnO4可氧化Cl-、Fe2+及I-,Cl2可氧化Fe2+及I-,FeCl3只能氧化I-。
【变式训练2】向1000 mL某稀硝酸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铁粉,铁粉完全溶解后,放出11.2 L(标准状况下)NO气体,同时溶液质量增加18.6 g。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反应后的溶液中还可溶解19.2 g Fe B.原稀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0
C.原溶液中投入铁粉的物质的量是0.5 mol D.反应后的溶液中
【答案】B
【解析】由题意可知,则m(NO)=15g,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5mol,溶液质量增加18.6 g,加入铁粉的质量为18.6g+15g=33.6g,所以原溶液中投入铁粉的物质的量是,设所得溶液中亚铁离子和铁离子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y,则x+y=0.6,再由电子守恒得2x+3y=1.5,两式联立解得x=y=0.3mol。A项,反应后的溶液中再加入铁粉,发生
还可溶解0.15mol,即8.4 g Fe,故A错误;B. 由N元素守恒得,,原稀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故B正确;C. 由分析可知原溶液中投入铁粉的物质的量是0.6 mol,故C错误;D.由分析可知反应后的溶液中,故D错误;故选:B。
【变式训练3】已知氧化性:Fe3+>M2+(M为不活泼的常见金属),向物质的量浓度均为1mol L-1的Fe2(SO4)3和MSO4的100mL混合液中加入amol铁粉,充分反应后,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当a≤0.1时,发生的反应为2Fe3++Fe=3Fe2+
B.当0.1≤a<0.2时,溶液中n(Fe2+)=(0.2+a)mol
C.当a≥0.2时,发生的反应为2Fe3++M2++2Fe=4Fe2++M
D.若有固体剩余则可能是铁
【答案】D
【解析】A项,因氧化性 Fe3+>M2+,加入铁粉后,先与Fe3+反应后与M2+反应,当 a≤1 时,Fe粉只能将Fe3+还原,只发生反应2Fe3++Fe═3Fe2+;B项,根据铁元素守恒进行分析;C项,当a≥2 时,Fe3+和M2+均反应完全,此时发生的反应为2Fe3++M2++2Fe═4Fe2++M;D项,有固体剩余时,Fe3+全部反应完,M2+开始被还原,故一定有M;当铁过量时,还有含有铁。因氧化性 Fe3+>M2+,加入铁粉后,先与Fe3+反应,后与M2+反应。A. 加入铁粉后,先与Fe3+反应,混合溶液中n(Fe3+)= 1mol/L×0.1L×2=0.2mol,则:
当 a≦0.1 时,Fe粉只能将Fe3+还原,A正确;B. 当 0.1≦a<0.2 时,Fe3+全部被还原,n(M2+)= 1mol/L×0.1L=0.1mol
加入的铁粉全部变为Fe2+,根据铁元素守恒,因此n(Fe2+)=(0.2+a)mol,B正确;C. 当Fe3+反应完全后,继续加入铁粉,将与M2+反应,M2+全部被还原,n(M2+)= 1mol/L×0.1L=0.1mol,
当a≧2 时,Fe3+和M2+均反应完全,此时发生的反应为2Fe3++M2++2Fe═4Fe2++M,C正确;D. 若有固体剩余,则固体中一定有M,当铁粉过量时,还会含有Fe,因此一定有M,还可能是M和Fe的混合物,不可能只有Fe,D错误;故选D。
1.(2024·浙江1月卷,4,3分)汽车尾气中的和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2NO+2CO2CO2+N2,列说法不正确的是(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 )
A.生成1molCO2转移电子的数目为2NA B.催化剂降低与反应的活化能
C.是氧化剂,是还原剂 D.N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答案】D
【解析】NO中N的化合价为+2价,降低为0价的N2,1个NO得2个电子,作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CO中C为+2价,化合价升高为+4价的CO2,失去2个电子,作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A项,1molCO2转移2NA的电子,A正确;B项,催化剂通过降低活化能,提高反应速率,B正确;C项,NO是氧化剂,CO是还原剂,C正确;D项,N2为还原产物,CO2为氧化产物,D错误;故选D。
2.(2023 湖南卷,10,3分)油画创作通常需要用到多种无机颜料。研究发现,在不同的空气湿度和光照条件下,颜料雌黄(As2S3)褪色的主要原因是发生了以下两种化学反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S2O32-和SO42-的空间结构都是正四面体形
B.反应Ⅰ和Ⅱ中,元素As和S都被氧化
C.反应Ⅰ和Ⅱ中,参加反应的:Ⅰ<Ⅱ
D.反应Ⅰ和Ⅱ中,氧化1 mol As2S3转移的电子数之比为3∶7
【答案】D
【解析】A项,S2O32-的中心原子S形成的4个σ键的键长不一样,故其空间结构不是正四面体形,A错误;B项,As2S3中As的化合价为+3价,反应Ⅰ产物As2O3中As的化合价为+3价,故该过程中As没有被氧化,B错误;C项,根据题给信息可知,反应I的方程式为:2As2S3+6O2+3H2O2As2O3+3H2S2O3,反应Ⅱ的方程式为:As2S3+7O2+6H2O2H3AsO4+3H2SO4,则反应Ⅰ和Ⅱ中,参加反应的:Ⅰ>Ⅱ,C错误;D项,As2S3中As为+3价,S为-2价,在经过反应Ⅰ后,As的化合价没有变,S变为+2价,则1mol As2S3失电子3×4mol=12mol;在经过反应Ⅱ后,As变为+5价,S变为+6价,则1mol As2S3失电子2×2mol+3×8mol=28mol,则反应Ⅰ和Ⅱ中,氧化1mol As2S3转移的电子数之比为3∶7,D正确;故选D。
3.(2023 浙江省6月选考,6,3分)化学烫发巧妙利用了头发中蛋白质发生化学反应实现对头发的“定型”,其变化过程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药剂A具有还原性
B.①→②过程若有2 mol S-S键断裂,则转移4 mol电子
C.②→③过程若药剂B是H2O2,其还原产物为O2
D.化学烫发通过改变头发中某些蛋白质中S-S键位置来实现头发的定型
【答案】C
【解析】A项,①→②是氢原子添加进去,该过程是还原反应,因此①是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则药剂A具有还原性,故A正确;B项,①→②过程中S的价态由 1价变为 2价,若有2 mol S-S键断裂,则转移4 mol电子,故B正确;C项,②→③过程发生氧化反应,若药剂B是H2O2,则B化合价应该降低,因此其还原产物为H2O,故C错误;D项,通过①→②过程和②→③过程,某些蛋白质中S-S键位置发生了改变,因此化学烫发通过改变头发中某些蛋白质中S-S键位置来实现头发的定型,故D正确。故选C。
4.(2022·浙江省1月卷,10,2分)关于反应4CO2+SiH44CO+2H2O+Si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O是氧化产物 B.SiH4发生还原反应
C.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 D.生成1molSiO2时,转移8mol电子
【答案】D
【解析】A项,根据反应方程式,碳元素的化合价由+4价降为+2价,故CO为还原产物,A错误;B项,硅元素化合价由-4价升为+4价,故SiH4发生氧化反应,B错误;C项,反应中氧化剂为二氧化碳,还原剂为SiH4,,则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C错误;D项,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Si元素的化合价由-4价升高至+4价,因此生成1molSiO2时,转移8mol电子,D正确;故选D。
5.(2022·浙江省6月卷,10,2分)关于反应Na2S2O3+H2SO4=Na2SO4+S ↓+SO2↑ +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2SO4发生还原反应 B.Na2S2O3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C.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D.1mol Na2S2O3发生反应,转移4mol电子
【答案】B
【解析】Na2S2O3+H2SO4=Na2SO4+S ↓+SO2↑ +H2O,该反应的本质是硫代硫酸根离子在酸性条件下发上歧化反应生成硫和二氧化硫,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只有S元素一种,硫酸的作用是提供酸性环境。A项,H2SO4转化为硫酸钠和水,其中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均未发生变化,故其没有发生还原反应,A不正确;B项,Na2S2O3中的S的化合价为+2,其发生歧化反应生成S(0价)和SO2(+4价),故其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B正确;C项,该反应的氧化产物是SO2,还原产物为S,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C不正确;D项,根据其中S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情况可知,1mol Na2S2O3发生反应,要转移2 mol电子,D不正确。故选B。
6.(2020 浙江1月卷,4,2分)反应MnO2+4HCl(浓)MnCl2+Cl2↑+2H2O中,氧化产物是( )
A.MnO2 B.HCl C.MnCl2 D.Cl2
【答案】D
【解析】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失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得到氧化产物,该反应中HCl中氯元素由-1价升为0价得到产物Cl2,即氧化产物为Cl2;故选D。
7.(2020 北京卷,3,3分)水与下列物质反应时,水表现出氧化性的是( )
A.Na B.Cl2 C.NO2 D.Na2O
【答案】A
【解析】A项,2Na+2H2O=2NaOH+H2↑,H2O中H元素化合价由+1降为0价,得电子被还原,做氧化剂,在反应中表现出氧化性,故A符合题意;B项,Cl2+H2OHCl+HClO,H2O中的元素没有发生化合价的变化,水在反应中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既不表现氧化性也不表现还原性,故B不符合题意;C项,3NO2+H2O=2HNO3+NO,H2O中的元素没有发生化合价的变化,水在反应中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既不表现氧化性也不表现还原性,故C不符合题意;D项,Na2O + H2O = 2NaOH,该反应没有元素化合价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水在反应中既不表现氧化性也不表现还原性,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8.(2020 浙江7月卷,10,2分)反应MnO2+4HCl(浓) MnCl2+Cl2↑+2H2O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A.1:2 B.1:1 C.2:1 D.4:1
【答案】B
【解析】由反应方程式可知,反应物MnO2中的Mn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生成物MnCl2中Mn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反应物HCl中Cl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生成物Cl2中Cl元素的化合价为0价,故MnCl2是还原产物,Cl2是氧化产物,由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守恒可知,n(Cl2):n(MnCl2)=1:1,B符合题意;故选B。
9.(2020 山东卷,2,3分)下列叙述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谷物发酵酿造食醋 B.小苏打用作食品膨松剂
C.含氯消毒剂用于环境消毒 D.大气中NO2参与酸雨形成
【答案】B
【解析】A项,涉及淀粉水解成葡萄糖,葡萄糖氧化成乙醇,乙醇氧化成乙酸,涉及氧化还原反应,A不符合题意;B项,小苏打即NaHCO3,NaHCO3受热分解产生无毒的CO2,因此可用小苏打作食品膨松剂,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B符合题意;C项,利用含氯消毒剂的强氧化性消毒杀菌,涉及氧化还原反应,C不符合题意;D项,NO2与水反应有HNO3产生,因此NO2参与了硝酸型酸雨的形成,涉及氧化还原反应,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0.(2019 浙江4月卷,6,2分)反应8NH3+3Cl2N2+6NH4Cl,被氧化的NH3与被还原的Cl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2∶3 B.8∶3 C.6∶3 D.3∶2
【答案】A
【解析】该氧化还原反应用双线桥表示为,可知实际升价的N原子为2个,所以2个NH3被氧化,同时Cl2全部被还原,观察计量数,Cl2为3个,因而被氧化的NH3与被还原的Cl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故选A。
11.(2017 浙江4月卷,4,2分)下列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2NaHCO3Na2CO3+CO2↑+H2O B.Na2O+H2O=2NaOH
C.2KI+Br2=2KBr+I2 D.MgO+2HCl=MgCl2+H2O
【答案】C
【解析】凡是有元素化合物升降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A.2NaHCO3Na2CO3+CO2↑+H2O中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化,是非氧化还原反应,A错误;B.Na2O+H2O=2NaOH中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化,是非氧化还原反应,B错误;C.2KI+Br2=2KBr+I2中I元素的化合价升高,Br元素化合价降低,非氧化还原反应,C正确;D.MgO+2HCl=MgCl2+H2O中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化,是非氧化还原反应,D错误,故选C。
12.(2017 北京卷,8,6分)下列变化中,气体被还原的是( )
A.二氧化碳使Na2O2固体变白 B.氯气使KBr溶液变黄
C.乙烯使Br2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D.氨气使AlCl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答案】B
【解析】A项,二氧化碳使Na2O2固体变白,发生反应2CO2+2Na2O2=O2+2Na2CO3,CO2的化合价没有发生改变,过氧化钠既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不符合题意;B项,氯气使KBr溶液变黄,发生反应2KBr+Cl2=2KCl+Br2,Cl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符合题意;C项,乙烯使Br2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是乙烯与溴发生了加成反应,Br元素化合价降低,Br2被还原,乙烯被氧化,不符合题意;D项,氨气使AlCl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氢氧化铝,反应过程中NH3化合价没有改变,不符合题意。故选B。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