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多姿多彩的动物 第二课时(教案 分栏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3多姿多彩的动物 第二课时(教案 分栏式)

资源简介

课时计划
课题 第三节 多姿多彩的动物 课时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目标类型/目标行为 5.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13.工程设计与物化
5.2地球上存在动物、植物、微生物等不同类型的生物 7~9年级:⑤观察有代表性的无脊椎动物,说出这些动物的主要特点,描述其形态生活习性13.1工程需要定义和界定 7~9年级:①定义简单的实际工程问题,分析限制条件,提出验收标准。
科学观念:通过观察节肢动物结构,认识节肢动物的特点;通过体验身体分节对运动的影响,形成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科学观念。
科学思维:通过比较节肢动物的结构,能归纳节肢动物的一般特点,并认识昆虫的特征;通过分析无脊椎动物的结构特点和生存环境,推理出无脊椎动物的进化顺序。
探究实践:能运用多种观察工具,观察和辨认节肢动物的结构。
态度责任:在观察、交流等活动中,能积极参与互动,乐于与他人合作交流,共同解决科学问题,提高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以上目标依据《学科课程标准》第 页 第 行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上一节课中已经学会了对无脊椎动物进行观察,并能够通过比较找到不同无脊椎动物结构之间的相异点,但是对相同结构的比较还是较为陌生。因此本节课将通过任务一让学生学会对相同的结构进行比较。在上一节课中,利用科学探究,学生已经知道了生物的结构决定其对应的功能,但对这些功能对其生存的影响理解不深,因此在本节课中,让学生结合之前结构的知识推理生物对应的环境,理解不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学生知道世界上存在不同的生物、但对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没有认知,本节课通过生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推测生物之间的关系,最后通过对展厅展览顺序的排序,用结构证据或者生存环境来推理,提升推理分析能力。
你分析一下哪些学生的原有知识不能支撑这堂课的学习?
课程内容分析 课表解读/教材分析/支持性材料
本节课是七年级上册第2章第3节《多姿多彩的动物》第二课时,教材从比较节肢动物的结构出发,理清学生易混淆的昆虫概念。在思考与讨论中以蝗虫为例,推测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最后介绍棘皮动物的特点。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① 节肢动物与昆虫有哪些区别
学习活动观察节肢动物形态结构都相同吗 教学活动我们平时经常看到的蚊、蝇、蝶、
要求:(1)观察教材第62页图2.3-8节肢 蛾以及蜘蛛、蜈蚣等都是节肢动物。节肢
动物,比较它们的形态结构,并将结果填 动物是种类最多、数量最大的一个动物类
写在表2.3-1中。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 群,目前已被命名的就有120万种以上。
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节肢动物是否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昆虫
身体和附肢的分节,大大提高了节肢动物 呢
的运动能力。
过程诊断
通过观察和比较节肢动物的共同特征,归纳出这类生物的相同点,也学习了比较这一科学研究方法。选取节肢动物的分节结构进行体验,让学生充分感受分节对于动物运动功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其他的结构进行推理,实现了思维的进阶。
学校任务② 探究蝗虫的结构与功能
学习活动 蝗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 教学活动节肢动物中哪些属于昆虫
器官以及口器,胸部有三对分节足和两对 (1)观察蝗虫的标本,说一说其身体的划分
翅,腹部主要是各种内脏器官。根据生物的 和各结构的名称。
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可以推测各部分的 (2)依据各结构推测各部分的功能。
主要功能:头部是感觉和取食中心,胸部 (3)若要探究蝗虫的气孔位置,应如何设计
是运动和支持中心,腹部是营养和繁殖中 实验
心。
过程诊断
通过对蝗虫的观察,结合其他昆虫的形态结构,总结节肢动物中昆虫的形态结构特点,通过实验方案的设计进一步体验设计对原实验的探究技能。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③ 为无脊椎动物寻找家园将A类卡片(各动物)与B类卡片(生存环境)配对。
学习活动 B类卡片: 教学活动A类卡片:第一课时中任务二的卡片
水体、 (选择的无脊椎动物:水母、水螅、涡虫、血
陆地、 吸虫、蛔虫、铁线虫、蚯蚓、沙蚕、扇贝、乌
天空、 贼、田螺、蜗牛、虾、螃蟹、蜘蛛、蝗虫、海
小组展示时说明配对的理由。小组就匹 星。卡片所包含的动物信息:动物的外观形
配结果和依据进行分享,并生生互评。 态图、动物的内部结构图、动物的习性)
生物的不同结构使得其能够适应不同的环
境。动物结构越复杂,它所能适应的环境也越多。
过程诊断
此任务不仅仅是对生物生活环境的认识,更使学生对结构与功能、结构与环境的科学观念有了深刻的理解,同时也为后续的确定展厅展览顺序活动提供了支架。
学校任务④ 小组讨论无脊椎动物展厅的展览顺序并说明理由
学习活动根据同学们排列的展览排序,我们 教学活动我们设计的无脊椎动物展厅,展示
发现,不管是以哪种依据进行排序,我们所 的动物如何排序
得到的最终顺序都是相同的,这也是生物的 (1)从结构出发,简单的结构到复杂的结构
进化路径: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 (2)从环境出发,单一的环境到复杂的环境
过程诊断
学生会从不同的角度来确定展厅的展览顺序,在分享的过程中可以发现:不管是哪种依据,展览的顺序都是一样的,也就是生物的进化是从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的过程,从而体现了生物背后的进化路径。
组别 每隔1分钟后,蚱蜢的状态
1min 2min 3min 4min
A组 活跃 活跃 不活跃 大部分死亡
组别 每隔1分钟后,蚱蜢的状态
1 min 2min 3min 4min
B组 活跃 活跃 活跃 活跃
C组 活跃 活跃 活跃 活跃
达标检测
某科学兴趣小组为研究苦杏仁对昆虫的毒害作用,做了如图实验:①取三个相同的透明玻璃瓶标为A、B、C,在A中加入少量的水和一定量的碎苦杏仁;在B中加入与A等量的碎苦杏仁;在C中加入与A等量的水。②塞好瓶塞静置2h后,打开瓶塞,在各容器铁丝网上分别放10只蚱蜢,再塞好瓶塞,观察并记录蚱蜢的状态如下表。
(1)本实验对蚱蜢选择的要求
(2)设置C组的目的是
(3)根据实验结果,推测A组蚱蜢死亡的原因:
课堂小结
反思改进 本节课作业
如果在上这节课,我会这样设计: 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