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果实累累》教案学科 小学美术 年级册别 一年级下册 共1课时教材 浙美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本课是“喜气洋洋剪出来”单元的最后一课,对应《课标》第一学段相关内容要求。教材呈现果园丰收照片、剪纸作品等,引导学生观察果实,了解吉祥寓意,综合运用折剪技法表现丰收场景,培养文化理解和艺术表现素养。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天真好奇,有一定观察和动手能力,但折剪技法掌握有限。他们对水果熟悉,但对果实吉祥寓意了解少。教学中应多直观演示,引导观察思考,激发兴趣,突破折剪和纹样设计难点。课时教学目标审美感知1. 欣赏果实题材剪纸作品,感知其造型特点和色彩搭配。2. 体会剪纸作品中果实所蕴含的吉祥寓意,提升审美情趣。艺术表现1. 综合运用折、剪方法,剪出果实外形和装饰纹样。2. 能将多个剪纸果实组合,表现丰收场景。创意实践1. 联系果实内部结构和吉祥寓意,设计独特装饰纹样。2. 发挥想象,用剪纸表现不同的丰收画面。文化理解1. 了解生活中果实的吉祥寓意,知道剪纸是传统文化表达形式。2. 感受剪纸艺术魅力,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掌握折、剪方法,剪出富有吉祥寓意的果实。2. 理解果实吉祥寓意,在作品中体现。3. 组合多个剪纸果实,表现丰收场景。难点1. 在果实外形上剪出合适的装饰纹样。2. 灵活运用不同折剪方法,剪出多样果实。3. 设计独特的丰收场景,展现创意。教学方法与准备教学方法讲授法、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教具准备课件、水果若干、剪刀、彩纸等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实物导入话果实 展示水果(1) 教师精心挑选一盘色彩鲜艳、形状各异的水果,如红彤彤的苹果、黄澄澄的梨、紫莹莹的葡萄等,摆放在讲台上,邀请学生依次到讲台前,近距离看一看水果的外观,摸一摸水果的表皮,感受其光滑或粗糙的质感,闻一闻水果散发的香甜气味。(2) 鼓励学生大胆描述自己看到、摸到、闻到水果的感受,引导学生从水果的颜色、形状、大小、质地等方面进行表达,如“苹果红红的,圆圆的,摸起来很光滑,闻起来甜甜的”。(3) 教师适时进行总结和补充,强调不同水果的独特特征,加深学生对水果的印象。(4) 接着,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一张果园丰收的照片,照片中满是硕果累累的果树,果农们正忙碌地采摘水果。引导学生观察照片,提问学生:“从这张照片中,你们能看出果实是怎么来的吗?”(5) 引导学生思考果实不仅是大自然的馈赠,更是人们辛勤劳动的成果,让学生体会到劳动的价值和意义。(6) 顺势揭示课题《果实累累》,并解释课题的含义,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有初步的了解。(7) 再次引导学生结合照片和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自己还见过哪些果实累累的场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8)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肯定和鼓励,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 1. 学生有序上前观察、触摸、闻嗅水果,感受水果的特征。2. 积极分享自己对水果的感受。3. 观察果园丰收照片,思考果实的来源。4. 踊跃发言,描述自己见过的果实累累场景。评价任务 观察仔细:☆☆☆表达清晰:☆☆☆参与积极:☆☆☆设计意图 通过直观的实物展示和照片呈现,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知果实的特征,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同时,引导学生体会劳动的价值,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欣赏作品探寓意 赏析《石榴树》(1)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库淑兰的剪纸作品《石榴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作品,从石榴树的整体构图、色彩运用、石榴的造型等方面进行赏析。(2) 提问学生:“在这幅作品中,你们觉得石榴树的构图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发现石榴树构图左右对称的特点。(3) 进一步提问:“这种对称的构图给你们什么样的感觉?”让学生体会对称构图所带来的稳定、和谐的美感。(4) 引导学生观察石榴的色彩,提问:“石榴的颜色看起来怎么样?”让学生感受色彩鲜艳所营造出的活泼、喜庆的氛围。(5) 特别指出石榴图案中使用的石榴子状的细节纸片,提问:“这些石榴子状的细节纸片有什么作用?”引导学生理解其更加凸显了石榴多子的寓意。(6)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说一说自己对这幅作品的整体感受,然后每组选派代表进行发言。(7)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和点评,强调作品中所体现出的旺盛的生命力和独特的艺术魅力。(8) 再次引导学生欣赏作品,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记忆。探究《摘葡萄》及其他果实寓意(1) 教师接着展示剪纸作品《摘葡萄》,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中葡萄的形态和人们采摘葡萄的欢乐场景。(2) 提问学生:“在传统文化中,葡萄有什么吉祥寓意呢?”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和发言。(3)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和讲解,说明葡萄象征繁荣昌盛、多子多福、团结一心。(4)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自己还知道哪些果实有吉祥寓意,如柿子寓意事事如意,苹果寓意平安幸福,桃子寓意长寿健康,火龙果寓意红火兴旺,葫芦寓意福禄双全。(5) 让学生分组讨论,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果实,说一说它的吉祥寓意,并思考如何用剪纸表现出来。(6) 每组选派代表进行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7)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和补充,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果实的吉祥寓意。(8) 总结果实吉祥寓意在剪纸作品中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剪纸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传统文化的载体。 1. 认真观察《石榴树》作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2. 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作品的感受。3. 观察《摘葡萄》作品,猜测葡萄的吉祥寓意。4. 踊跃发言,说出自己知道的果实吉祥寓意。评价任务 观察分析:☆☆☆讨论参与:☆☆☆寓意理解:☆☆☆设计意图 通过欣赏优秀的果实题材剪纸作品,让学生初步感受果实剪纸概括、夸张的特点,探究果实的吉祥寓意,加深学生对民间剪纸艺术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和审美能力,为后续的创作奠定基础。抓住特征剪外形 活动一:观察果实外形 展示果实(1)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一组生活中常见的果实图片,如橙子、香蕉、草莓等,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果实的外形特征。(2) 提问学生:“这些果实的外形有什么特点?可以用哪些几何图形来概括它们的外形呢?”让学生尝试用简单的几何图形,如圆形、椭圆形、三角形等,来描述果实的外形。(3)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和示范,如橙子可以用圆形来概括,香蕉可以用弧形来概括等。(4) 引导学生再次观察果实图片,比较不同果实外形的差异,加深对果实外形特征的理解。(5) 让学生在纸上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画出自己喜欢的果实外形,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6) 邀请几位学生展示自己画的果实外形,并说一说自己是如何用几何图形概括果实外形的。(7) 对学生的展示进行评价和鼓励,肯定学生的努力和创意。(8) 强调抓住果实外形特征的重要性,为后续的剪纸创作做好准备。学习对折剪方法(1) 教师提问:“如何快速剪出果实的外形呢?”引导学生思考并尝试回答。(2) 教师向学生介绍对折剪的方法,边示范边讲解:先将彩纸对折,然后在对折的纸上画出果实外形的一半,注意要画到纸的边缘,最后用剪刀沿着画好的线条剪下来,展开后就得到一个完整的果实外形。(3) 让学生拿出彩纸,跟着教师一起进行对折剪的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对折剪的技巧。(4) 提醒学生在剪的过程中要注意安全,使用剪刀时要小心。(5) 鼓励学生尝试用对折剪的方法剪出不同外形的果实,发挥自己的创意。(6) 邀请几位学生展示自己剪好的果实外形,其他学生进行评价,说一说是否抓住了果实的外形特征。(7)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总结和点评,肯定学生的进步,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8) 再次强调对折剪方法的要点和注意事项,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1. 观察果实图片,用几何图形概括果实外形。2. 动手画出果实外形。3. 学习对折剪方法,进行实践操作。4. 展示自己剪好的果实外形,参与评价。评价任务 外形概括:☆☆☆剪法掌握:☆☆☆作品展示:☆☆☆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抓住果实的特征,自主探究用几何图形概括果实外形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对事物的概括能力。让学生学习对折剪的方法,为后续折剪装饰纹样打好造型基础,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设计纹样剪内形 活动二:设计桃子装饰纹样 展示桃子外形(1)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桃子的外形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桃子的内部结构和外形特点。(2) 提问学生:“如果要给桃子设计内部的装饰纹样,你们会怎么设计呢?”让学生在纸上画出自己设想的装饰纹样。(3) 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大胆创意,提醒学生可以参考桃子的形状和内部结构来设计纹样。(4) 邀请几位学生展示自己画的装饰纹样,并说一说自己的设计思路。(5) 对学生的设计进行评价和肯定,同时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6) 引导学生观察其他同学的设计,学习他人的创意和优点。(7) 让学生对自己的设计进行修改和完善,进一步优化装饰纹样。(8) 强调装饰纹样要与果实的外形相协调,突出果实的特点。分析装饰纹样特点(1)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一组带有装饰纹样的桃子剪纸作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些作品中的装饰纹样。(2) 提问学生:“这些装饰纹样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从纹样的形状、线条、排列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3)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4) 每组选派代表进行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5)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和归纳,引导学生发现装饰性纹样也具有对称的特点。(6) 再次展示一些对称纹样的例子,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对称纹样的美感和规律。(7)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自己的作品中运用对称纹样,提高作品的装饰性。(8) 鼓励学生在后续的创作中大胆尝试运用对称纹样。启发设计思路(1)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一组带有装饰纹样的石榴剪纸作品,启发学生可以根据果实的内部结构和吉祥寓意来设计装饰纹样。(2) 提问学生:“从这些石榴剪纸作品中,你们能看出装饰纹样与石榴的内部结构和吉祥寓意有什么关系吗?”让学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看法。(3)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和讲解,如石榴内部有很多籽,所以装饰纹样可以设计成点状或颗粒状,来体现石榴多子的寓意。(4)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选择的果实,思考如何根据其内部结构和吉祥寓意来设计独特的装饰纹样。(5) 让学生在纸上重新设计装饰纹样,尝试将果实的内部结构和吉祥寓意融入其中。(6) 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7) 邀请几位学生展示自己重新设计的装饰纹样,并说一说自己是如何体现果实的内部结构和吉祥寓意的。(8) 对学生的展示进行评价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1. 学生画出桃子的装饰纹样,分享设计思路。2. 观察带有装饰纹样的桃子剪纸作品,分析纹样特点。3. 思考果实内部结构和吉祥寓意与装饰纹样的关系。4. 重新设计装饰纹样,展示并介绍自己的作品。评价任务 设计创意:☆☆☆纹样分析:☆☆☆寓意体现:☆☆☆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通过对比观察果实的装饰纹样,理解纹样的对称性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分析能力。启发学生联系果实的内部结构和吉祥寓意设计装饰纹样,打开设计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分享果实说吉祥 展示学生作品(1) 教师将学生剪好的果实作品收集起来,用展示架或黑板进行集中展示,营造出果实累累的氛围。(2) 邀请学生依次到展示区,介绍自己的果实剪纸作品,从果实的造型、装饰纹样和寓意等方面进行详细描述。(3)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想法和感受,如遇到的困难、解决的方法等。(4) 引导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给予积极的回应和评价。(5) 对学生的介绍进行适时的补充和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作品。(6) 组织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评价作品的优点和不足之处。(7)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进行总结和点评,肯定学生的努力和进步,同时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8) 强调每个学生的作品都有其独特之处,鼓励学生继续保持创作的热情。总结课堂内容(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学生学习的折和剪的方法,以及果实的吉祥寓意。(2) 强调剪纸艺术是对生活的表达,我们可以通过剪纸作品来表达对辛勤劳动的人民的敬佩之情。(3) 引导学生再次欣赏展示的作品,感受剪纸艺术的魅力。(4)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剪纸艺术,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5)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为家人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向他们介绍果实的吉祥寓意。(6) 对学生在本节课中的表现进行表扬和鼓励,激发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7) 整理教学用具,为下节课做好准备。(8) 宣布下课。 1. 学生展示自己的果实剪纸作品,介绍设计过程和寓意。2. 认真倾听其他同学的介绍,参与评价。3. 进行自评和互评,学习他人的优点。4. 聆听教师总结,明确课后作业。评价任务 表达清晰:☆☆☆评价客观:☆☆☆总结理解:☆☆☆设计意图 通过展示分享,引导学生从造型、纹样、寓意等方面进行自评、他评,进一步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评价能力。作业设计基础作业1. 回家后,用彩纸剪出一个自己喜欢的果实,并为其设计独特的装饰纹样。2. 向家人介绍自己所剪果实的吉祥寓意。3. 将自己的作品和介绍过程用照片记录下来,下节课与同学分享。拓展作业1. 尝试用不同的折剪方法,剪出多个不同的果实,组合成一幅果实累累的剪纸作品。2. 查阅资料,了解更多果实的吉祥寓意和相关的民间故事。3. 与家人一起合作,用剪纸表现一个丰收的场景。板书设计《果实累累》果实外形:圆形、椭圆形、三角形等折剪方法:对折剪装饰纹样:对称、与寓意结合吉祥寓意:石榴 - 多子多福;葡萄 - 繁荣昌盛等教学反思成功之处1. 实物导入环节效果良好,学生对水果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通过观察、触摸、闻嗅水果,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为后续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 在欣赏剪纸作品环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对果实的吉祥寓意有了较深的理解,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3. 在剪外形和设计装饰纹样环节,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创意,剪出不同外形和装饰纹样的果实,体现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不足之处1. 在教学过程中,对折剪方法的示范可以更加细致,部分学生在操作时仍存在一些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2. 对于装饰纹样的设计,部分学生的创意还不够丰富,可能是因为引导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提供更多的案例和启发。3. 在学生展示和评价环节,时间把控不够精准,导致后面的总结环节有些仓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合理安排时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