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 学年福建省福州三中高二(下)期末考试数学试卷一、单选题:本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已知集合 = {1,2,3,4,8}, = { | ∈ },则 ∩ =( )A. {1} B. {1,2} C. {1,4} D. {1,2,4}2.“ < 2”是“关于 的不等式 2 2 + < 0 有实数解”的( )A.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分不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3.( 1)10的展开式的第 6 项的系数是( )A. 6 6 510 B. 10 C. 10 D. 5104.已知随机变量 服从正态分布 (2, 2),若 ( > 3) = 0.1,则 (1 ≤ ≤ 2) =( )A. 0.8 B. 0.4 C. 0.2 D. 0.15.已知 , 都是锐角, = 35 , cos( + ) = 35,则 的值为( )A. 16 16 7 725 B. 25 C. 25 D. 256 3.已知定义在 上的奇函数 ( )的图象关于直线 = 1 对称.当 ∈ [ 1,0)时, ( ) = 2 + 2,则 ( 2 ) =( )A. 3 B. 1 C. 1 D. 37.已知函数 ( ) = 3 + cos2 + 12 ( > 0)在区间[0, ]上只有一个零点和两个最大值点,则 的取值范围是( )A. [ 2 11 2 5 7 5 7 113 , 12 ) B. [ 3 , 3 ) C. [ 6 , 3 ) D. [ 6 , 12 )8.已知△ 是锐角三角形,内角 , , 所对应的边分别为 , , .若 2 2 = ,则 + 的取值范围是( )A. ( 3 23 , 2 ) B. (33 ,3 6 3 6 62 ) C. ( 3 , 2 ) D. ( 3 , 2 )二、多选题:本题共 3 小题,共 1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9.设 , 1 1为一次随机试验中的两个事件.若 ( ) = 4, ( | ) = 3, ( ) =18,则( ) A. ( ) = 34 B. ( | ) =12 C. ( ) =14 D. ( ) =78第 1页,共 9页10.如图,点 , 是函数 ( ) = sin( + )( > 0,0 < < 2 ) 3的图象与直线 = 2 相邻的两个交点,且| | = 5 12, ( 12 ) = 0,则( )A. = 4B. = 5 3C.函数 ( )在( 3 , 2 )上单调递减D. 若将函数 ( )的图象沿 轴平移 个单位,得到一个偶函数的图象,则| |的最小值为24211 .数学中有许多形状优美的曲线,曲线 :2 + = 1 就是其中之一,下列选项中关于曲线 的说法正确的有( )A.当 ∈ [ 8,8]时,曲线 与 轴有 4 个交点B.曲线 图像关于 = 2对称C. 当 ∈ [ 2 , 0]时,曲线 上的一点 到原点距离的最大值为 2D.当 ∈ [0, 2 ]时,曲线 上的一点 到原点距离的最小值大于 1三、填空题:本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15 分。12.已知 4 2 + 2 3 1 = 0,则 的最大值为______.1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中,角 与角 均以 为始边,它们的终边关于 轴对称.若 = 2,则 sin( +3 ) = ______.14.已知甲袋中有 1 个白球和 2 个黑球,乙袋中有 2 个白球,这 5 个球除颜色外无其他差异.现从甲、乙两袋中各取出 1 个球,交换后再放入甲、乙两袋中(即甲袋中取出的球放入乙袋,乙袋中取出的球放入甲袋).如此交换两次后,甲袋中的白球个数记作 ,则 ( ) = ______.四、解答题:本题共 5 小题,共 77 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第 2页,共 9页15.(本小题 13 分)已知数列{ }的前 项和为 , 1 = 1 ,且数列{ }是公差为 1 的等差数列.(1)求数列{ }的通项公式;(2) 1若数列{ }满足 = , ( ∈ ), 为数列{ }的前 项和,求 . +116.(本小题 15 分)已知△ 的内角 , , 所对的边分别为 , , ,且 = 3( ).(1)求 ;(2)若 = 6, 为△ 的角平分线,且 = 1,求△ 的面积.17.(本小题 15 分)“英才计划”最早开始于 2013 年,由中国科协、教育部共同组织实施,到 2023 年已经培养了 6000 多名具有创新潜质的优秀中学生.为选拔培养对象,某高校在暑假期间从中学挑选优秀学生参加数学和物理学科夏令营活动.(1)若参加数学学科夏令营的 7 名中学生中恰有 3 人来自 中学,从这 7 名中学生中选取 3 名,求选取的中学生中来自 中学的人数 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2)在夏令营活动中,物理学科举行了一次学科知识竞答活动,规则如下:两人一组,每一轮竞答中,每人分别答两题,若小组答对题数不小于 3,则取得本轮胜利.已知甲、乙两位同学组成一组,甲、乙答对每道题的概率分别为 1, 2.假设甲、乙两人每次答题相互独立,且互不影响.( )求甲、乙两位同学所在组每轮答题中取胜的概率 ;( )当 1 + =42 3时,求 的最大值.18.(本小题 17 分) 2 2已知双曲线: 2 2 = 1( > 0, > 0)的一条渐近线为 = ,且过点(2, 2).(1)求 的方程;(2)已知 为坐标原点,过 的右焦点 作直线 与 的右支交于 , 两点.( )若△ 和△ 的面积的比值为 2,求直线 的方程;( )若 关于 的对称点为 ,试判断直线 与圆 2 + 2 = 2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19.(本小题 17 分)已知函数 ( ) = + ,其中 , ∈ .(1)讨论 ( )的单调性;第 3页,共 9页(2)若函数 ( ) = ( ).( )证明:曲线 = ( )图象上任意两个不同点处的切线均不重合.( )当 = 1 时,若存在 ∈ ( 1, + ∞),使得 > 12 ( + 1)成立,求实数 的取值范围.第 4页,共 9页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113.4514.16915.解:(1)数列{ }的前 项和为 , 1 = 1,且数列{ }是首项为 1,公差为 1 的等差数列, 可得 = 1+ 1 = 2,即 2 = 2 ,当 ≥ 2 时, = 2 1 = 2 ( 1)2 + 2( 1) = 2 3,对 = 1 也成立,所以 = 2 3, ∈ ;(2) 1 1 1 1 1 = = +1 (2 3)(2 1)= 2 ( 2 3 2 1 ), = 1 ( 1 1 + 1 1+ 1 1 + . . . + 1 1 1 1可得 2 3 3 5 2 3 2 1 ) = 2 ( 1 2 1 ) = 2 1.16.(1)由已知以及正弦定理得, = 3 3 ,因为 = sin( + ) = + ,所以 = 3 ,因为 ∈ (0, ),所以 ≠ 0,所以 = 3 ,即 = 3,又因为 ∈ (0, ) ,所以 = 3;第 5页,共 9页(2)因为 为∠ 的平分线,则∠ = ∠ = 6,因为 = + ,1则2 sin∠ =1 12 sin∠ + 2 sin∠ ,1 3即2 × 2 =1 1 1 12 × 1 × 2 + 2 × 1 × × 2,化简得 + = 3 ,在△ 中,由余弦定理可得 2 = 2 + 2 2 ∠ = ( + )2 2 2 ∠ ,即 6 = 3( )2 2 ,整理可得( )2 2 = 0,解得 = 2 或 1(舍去),所以△ 1的面积 = 2 sin∠ =1 32 × 2 × 2 =32 .17.(1)随机变量 服从超几何分布,其中 = 7, = 3, = 3, 3 所以 ( = ) = 3 43 , = 0,1,2,3, 7所以 ( ) = 9 = 7;(2)( )因为甲、乙两人每次答题相互独立,设甲答对题数为 ,则 ~ (2, ),乙答对题数为 ,则 ~ (2, 2),设“ =甲、乙两位同学在每轮答题中取胜”,则 ( ) = ( = 1) ( = 2) + ( = 2) ( = 1) + ( = 2) ( = 2),= 1 (1 ) 2 2 + 2 2 1 (1 ) + 2 22 1 1 2 2 2 1 2 2 2 2 1 2 22 2= 2 1(1 21) 2 + 2 2(1 2) 2 + 2 21 1 2= 3 2 2 + 2 21 2 1 2 + 2 21 2;( ) 4 8因为 1 + = 2 22 3,所以 ( ) = 3 1 2 + 3 1 2,0 ≤ ≤ 1 0 ≤ ≤ 1 + = 4 0 < ≤ ( + 由 1 , 2 ,又 1 2 3,所以1 21 2 2 )2 = 49,2当且仅当 1 = 2 = 3时取等号, = ( ) = 3 2 + 8 = 3( 4 )2 + 16设 1 2,所以 3 9 27, = 4 16所当 9时,有最大值27,16所以甲、乙两位同学在每轮答题中取胜的概率的最大值为27.218.(1) 2设双曲线方程为 2 2 = 1( > 0, > 0),因为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为 = ,且过点(2, 2).第 6页,共 9页 所以 = 14 2 , 2 2 = 1解得 = = 2,2 2则 的方程为 2 2 = 1;(2)( )设直线 的方程为 = + 2, ( 1, 1), ( 2, 2), = + 2联立 2 2 ,消去 并整理得( 2 1) 2 + 4 + 2 = 0,2 2 = 1此时 2 1 ≠ 0 且 > 0, 4 2由韦达定理得 1 + 2 = 2 1 , 1 2 = 2 1 < 0,解得 2 < 1,因为△ 和△ 的面积的比值为 2, 所以 1 = 2,2所以 1 + 2 = 2,4 8 此时 2 = 2 1, 1 = 2 1,32 2 2所以. 1 2 = ( 2 1)2 = 2 1,1解得 2 = 217,满足 < 1,则 =± 117,故直线 的方程为 17 2 17 = 0 或 17 + 2 17 = 0;(3)( )依题意得 ( 1, 1), + 所以直线 的斜率 = 2 1 + = 2+ 12 1 ( 2+ 1)+4= ,直线 的方程为 + 1 = ( + 1),即 + 1 1 = 0, = | |圆心 到直线 的距离为 1 1 , 2+12 2 = 21 2 1 1+ 2可得 1 2+1 ,因为 2 21 1 = 2, 1 = 1 + 2, 2( 2 2 = 1+2) 2 1( 1+2)+ 21 (1 2) 21 4 1+2 2所以 2+1 = 2+1 ,第 7页,共 9页因为( 2 1) 21 + 4 1 + 2 = 0,2+2 2所以 2 = 2+1 = 2.所以直线 与圆 2 + 2 = 2相切.19.(1) ( )的定义域为(0, + ∞),由 ( ) = + ,得 ′( ) = 1 1+ + = ,①当 < 0 时,则当 ∈ (0, 1 )时, ′( ) > 0, ( )单调递增;则当 ∈ ( 1 , + ∞)时, ′( ) < 0, ( )单调递减;②当 ≥ 0 时, ′( ) > 0, ( )在(0, + ∞)上单调递增.综上,当 ≥ 0 时 ( )在(0, + ∞)上单调递增;当 < 0 1 1时, ( )在(0, )单调递增,在( , + ∞)单调递减;(2)( )证明:由 ( ) = ( ) = + 2 得 ′( ) = 2 + + 1,设点 ( 1, ( 1))和点 ( 2, ( 2)),不妨设 0 < 1 < 2,同理曲线 = ( )在点 处的切线 2方程为 ( 2) = ′( 1)( 1),即 = ′( 2) ′( 2) 2 + ( 2);同理曲线 = ( )在点 处的切线 1方程为 ( 1) = ′( 1)( 1),即 = ′( 1) ′( 1) 1 + ( 1), ′( ) = ′( )假设 1 21与 2重合,则 , ′( 1) 1 + ( 1) = ′( 2) 2 + ( 2) + 2 ( ) = 0化简得, 1 2 1 2 ( 1 + 2) = 1 1 1两式消去 ,得 2 1 2 1 21 2 1+ = 0,则 ln2 2 1 = 0,2 +12令 = 1 (0 < < 1) = 2 1, +1由 ′( ) > 0,2所以 ( )在(0,1)上单调递增,所以 ( ) < (1) = 0,即 ( ) = 0 无解,所以 1与 2不重合,即对于曲线 = ( )在任意两个不同点处的切线均不重合.( )当 = 1 时,先解决对于 ∈ ( 1, + ∞),不等式 ( + 1) 2 ≥ 0 恒成立,令 + 1 = , ( ) = 2 + 2 ( 1),则 ( ) ≥ 0 在(0, + ∞)上恒成立,由 (1) ≥ 0,解得 ≥ 1.第 8页,共 9页下面证明当 ≥ 1 时, ( ) ≥ 0 在(0, + ∞)上恒成立.则当 ≥ 1 时, ( ) ≥ 2 + 2 ( 1),令 ( ) = 2 + 2 ( 1),则 ′( ) = 2 + 2 ( 1),则当 ∈ [1, + ∞)时,由 2 ≥ 2,2 ( 1) ≥ 2,则 ′( ) ≥ 0,则 ( )在(1, + ∞)上单调递增,所以 ( ) ≥ (1) = 0;当 ∈ (0,1)时,令 ( ) = ( ) = 2 + 2 ( 1),则 ′( ) = 2 + 1 + 2 ( 1) ≥ 0 则 ( )在(0,1)上单调递增,所以 ( ) = ′( ) < ′(1) = 0,所以 ( )在(0,1)上单调递减,所以 ( ) ≥ (1) = 0 成立,所以对于 ∈ ( 1, + ∞),不等式 ( + 1) 2 ≥ 0 恒成立时,实数 的取值范围为[1, + ∞).所以 ∈ ( 1, + ∞),使得 ( + 1) 2 < 0 成立时, 的取值范围为( ∞,1).第 9页,共 9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