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 敬畏生命 表格式教案-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2 敬畏生命 表格式教案-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小组自主互助式”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设计
课题 第三单元 珍爱我们的生命 第八课 生命可贵《敬畏生命》
科目 年级 课型 主备人 课时 时间
道德与法治 七年级 新授课 1 45分钟
课程标准 依据《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 年版)》,本课时对应 “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 学习主题,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尊重和敬畏生命,热爱生活 。通过学习,引导学生理解生命至上的内涵,认识到个人生命与他人、社会休戚与共的关系,培养学生敬畏生命的情怀,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
教材分析 本课为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八课第二框。教材承接上一框对生命特点和接续的认识,深入探讨敬畏生命这一主题 。从生命的脆弱与坚强、生命价值高于一切等方面,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要敬畏生命;从尊重并遵循生命规律、关爱他人生命、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等角度,阐述如何敬畏生命 。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对学生树立正确生命观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核心素养
目标 政治认同:认同生命价值高于一切,理解个人生命与他人、社会休戚与共的关系,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价值观,认同党和国家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 。 道德修养:在认识生命的过程中,培养尊重、珍惜、关爱、敬畏生命的道德品质,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懂得生命的意义 。 健全人格:正确认识生命的脆弱与坚强,理解生命至上的内涵,培养积极乐观、勇敢面对生活的健全人格 。 责任意识:树立正确的生命道德观念,增强对自我和他人生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敬畏生命的理念 。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敬畏生命的原因,如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生命是坚强的、崇高的、神圣的;掌握敬畏生命的具体做法,包括尊重并遵循生命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关爱他人生命、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 难点:在日常生活中,将敬畏生命的理念真正转化为实际行动,能够自觉地尊重、关爱他人生命,与周围的一切生命休戚与共 。。
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生命救援、自然灾害、生活中的关爱他人等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思考,理解敬畏生命的内涵和意义 。 小组合作探究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生命相关案例、分享生活中的生命故事,促进学生交流互助,培养团队协作和探究能力 。 情境教学法: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生命情境,如校园内同学间的互助、社会上的公益活动、面对灾难时的应对等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生命的珍贵和敬畏生命的重要性 。 活动体验法:开展 “生命守护行动”“生命故事分享会” 等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深化对敬畏生命的理解 。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学生探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5 分钟) 开展 “生命瞬间” 分享活动:让学生提前准备一张自己认为最能体现生命珍贵或令人感动的生命瞬间照片,如新生婴儿的笑脸、老人安详的面容、动物顽强生存的画面等 。在课堂上,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展示照片,并简单讲述照片背后的故事以及自己对这一生命瞬间的感受 。通过学生的分享,引导学生初步感受生命的多样与珍贵,从而导入本节课主题 —— 敬畏生命 。 2.知识讲解与小组讨论(20 分钟) 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 展示教材 P63 “探究与分享” 中关于地震、火灾、交通事故等自然灾害和人为灾难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在这些灾难面前,生命呈现出怎样的状态?你们有什么感受?”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 4 - 6 人,讨论时间 5 分钟 。小组内推选一名记录员记录要点 。 小组讨论结束,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观点 。教师总结:当人的生命遭遇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人为的灾难、不可预知的意外时,我们会深刻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艰难,它在灾难面前可能瞬间消逝,这让我们意识到生命需要我们用心去呵护 。 生命是坚强的、崇高的、神圣的 讲述抗疫英雄们不顾个人安危,奋战在抗疫一线,挽救无数生命的故事,以及在自然灾害中,救援人员争分夺秒抢救生命,受灾群众顽强求生的事迹 。提问学生:“从这些事迹中,你们看到了生命怎样的一面?是什么支撑着人们在困境中不放弃生命?”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想法 。 教师总结学生发言,强调当人们万众一心,为挽救生命而努力,为守护生命而拼搏,为悼念生命而默哀时,我们又会体悟到生命的坚强、崇高和神圣 。生命在困境中展现出的顽强力量以及人们对生命的尊重和守护,让生命变得无比伟大 。 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展示一些社会新闻案例,如有人为了金钱、权势等身外之物,忽视生命安全,最终酿成悲剧;也有一些人,在面对危险时,毅然选择舍弃个人利益,保护他人生命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在这些案例中,你认为生命与金钱、权势等相比,哪个更重要?为什么?” 每个小组讨论后,选派代表发言 。 教师总结:在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面临各种诱惑和选择,但无论遇到什么,生命价值都高于一切 。生命是我们拥有一切的基础,失去生命,其他的一切都将无从谈起 。我们要敬畏生命,珍视生命 。 敬畏生命,就要尊重并遵循生命存在和发展的规律 展示一段关于大自然中动植物和谐共生、遵循自然规律生长繁衍的视频,提问学生:“从视频中,你们能发现生命存在和发展有哪些规律?我们人类应该如何遵循这些规律?”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思考人类与自然生命的关系 。 教师总结:天地之大德曰生,万物的生长和生命的延续是宇宙天地间的重大法则 。我们的生命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遵循自然界的规律,是对我们的生命最好的珍视和善待 。我们要尊重并遵循生命存在和发展的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 。 敬畏生命,就要关爱他人的生命 开展 “关爱他人生命的瞬间” 分享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在生活中看到或经历过的关爱他人生命的事例,如帮助受伤的同学、照顾生病的家人、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关爱弱势群体等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在全班分享小组内最令人感动的事例 。接着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关爱他人的生命?在关爱他人生命时,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教师总结学生发言,强调 “仁者爱人”“推己及人”,我们要从珍惜自己的生命走向关爱他人的生命,谨慎地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尊重、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关爱他人生命,不仅能让他人感受到温暖,也能让我们的生命更有意义 。 敬畏生命,就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展示在重大灾难发生后,党和国家迅速组织救援,不惜一切代价抢救生命的新闻报道和相关数据,如投入的救援力量、救援物资、救援时间等 。提问学生:“从这些报道中,你们能体会到什么?为什么党和国家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应对方法 。每个小组讨论后,选派代表发言 。 教师总结学生发言,强调当人民的生命遭遇天灾人祸的威胁时,党和国家竭尽全力挽救和保护最广大人民的生命,这是对 “生命最宝贵” 的生动诠释和切实践行 。我们要深刻理解并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尊重和保护每一个生命 。 3.案例分析与小组互助(15 分钟) 展示两个案例: 案例一:在一次学校组织的户外活动中,小辉看到一只受伤的小鸟,他没有选择忽视,而是小心翼翼地将小鸟带回学校,和同学们一起为小鸟包扎伤口,悉心照顾,直到小鸟康复后放飞 。 案例二:在社区里,一位老人突然晕倒在地,路过的几位居民立刻拨打急救电话,同时有人对老人进行简单的急救措施,如呼喊老人、检查呼吸等,直到救护车赶到 。 提出问题:“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分析这两个案例中人物的行为,讨论我们应该如何从他们身上学习敬畏生命的做法,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敬畏生命 。” 各小组展开讨论,分析案例中人物敬畏生命的具体表现及对自己的启示 。 小组讨论结束后,选派代表发言,提出自己小组的观点和建议 。教师点评各小组发言,强调在实际生活中要积极践行敬畏生命的理念 。 接着,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关于生命的困惑或问题,比如看到他人不尊重生命的行为该怎么办、自己面对生命中的挫折时如何保持对生命的敬畏等,小组其他成员给予建议和帮助,共同探讨解决方案 。 4.课堂总结(5 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敬畏生命,了解到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也是坚强的、崇高的、神圣的,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我们要敬畏生命,尊重并遵循生命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关爱他人的生命,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 鼓励学生在今后生活中,从点滴小事做起,将敬畏生命落实到每一个行动中,尊重每一个生命,关爱身边的人,与周围的一切生命和谐相处,让生命之花绽放得更加绚烂 。 5.布置作业(5 分钟) 让学生课后制作一份 “敬畏生命行动手册”,记录下自己在未来一周内计划实施的至少三个敬畏生命的具体行动,如帮助一位同学解决学习困难、参与一次社区环保活动、关爱家中长辈等 。 下节课前,将 “敬畏生命行动手册” 交给小组组长,组长组织小组成员进行分享交流,互相监督和鼓励,共同践行敬畏生命的理念 。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教学中,多种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兴趣,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但在引导学生将敬畏生命的行动长期坚持下去,并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始终坚守敬畏生命的底线时,可能存在部分学生行动力不足、受外界影响产生动摇的情况 。后续教学可增加定期回访和社会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参与敬老院关爱老人活动、社区环保宣传活动等,鼓励学生持续践行 。同时,在小组讨论中,个别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进一步优化小组分组和激励机制,例如设立小组贡献积分制度,对积极参与讨论、提出有价值观点的学生所在小组进行加分,学期末根据积分给予奖励,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充分参与课堂,切实掌握敬畏生命的内涵,提升生命意识和道德修养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