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 学年度第二学期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试题八年级语文参考答案1.(1)辗转反侧(注意“辗”的书写)(2)白露为霜(3)海内存知己(4)浮云游子意(注意“意”的书写)(5)然后有千里马(6)零落成泥碾作尘(注意“碾”的书写)(7)徒有羡鱼情(注意“羡”的书写)(8)天下为公(9)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注意“俱”的书写)(10)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2.本题考查字形。①根据拼音“yì lì”,对应的词语是“屹立”,表示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形容坚定不可动摇。②根据拼音“jué zé”,对应的词语是“抉择”,表示挑选、选择。③根据拼音“míng fù qí shí”,对应的词语是“名副其实”,表示名声或名称与实际完全一致。3.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第一空:根据后文“我们哀伤花儿凋零,但苏轼欣喜于青杏已经长出来了”“我们叹息枝头柳絮快没了,苏轼却看到种子四散天涯,处处是生机”可知,苏轼是一个有趣的人。故填“有趣”。第二空:“载着”指承受物体的重量,也可指装载、充满(某种情感或思想);“驾着”指驾驶、操纵(交通工具或船只等)。根据后文“尝尽了世间冷暖”可知,应用“载着”。第三空:“滋养”指供给养分、养料,也可比喻培育、培养;“滋润”指湿润、不干燥,也可指使湿润或增加水分。根据后文“华夏文脉”可知,应用“滋养”。故选:A。4.本题考查修改病句。画线句存在两处语病:一是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应删去“因为”或“使”;二是搭配不当,“提升”与“信念”搭配不当,应将“提升”改为“坚定”。故选:D。5.“清明”一语双关,既指节气,也指明朝和清朝的朝代更迭。6.示例:小丽,我欣赏你的绘画才能,但课桌是公共物品,在上面画面不太合适,你可以用自己用纸或画本来画画,这样既能保护保桌,又能展示你的才华,你觉得呢?7.C8.①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②后来则茫茫一片,分不清白天黑夜。9.人有奇志/立飞阁于槎上/多赍粮/乘槎而去10.环境优美宁静,生活安宁有序,远离外界纷扰,人们生活安乐祥和。11.不同:【甲】中渔人是偶然发现桃花源;【乙】中居海渚者是主动探索发现天河。相同:都表达了对安宁美好、远离纷扰的理想生活的向往,暗含对现实的不满。12.B13.①长文本处理:引入多头潜在注意力机制,减小KVCache大小,提高处理长文本能力。②资源调度:采用混合专家模型(MoE)架构,根据输入动态选择计算路径,扩展模型容量;通过动态调整偏置项优化效率,避免性能损失。③内存优化:采用FP8混合精度训练,减少内存占用和计算需求,同时保持较高准确性。14.示例:反方:我方认为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不会让人类生活变得更美好。如材料四所讲,在高校学生利用AI工具辅助论文写作越发普遍的情况下,一些大学生对AI工具产生依赖,不当使用呈上升趋势。过度依赖AI,人们只做复制粘贴的“手工劳动”,缺乏思考的“脑力劳动”,长久下去思考和创新能力将被蚕食殆尽,不利于人类发展,所以不会让生活更美好。15.回忆中对童年吃外祖父烤的红薯充满温馨与怀念;现实中买红薯时带着对往昔的追忆,递给外祖父时饱含关切;看到外祖父为自己留红薯时深受感动,体会到祖辈疼爱的珍贵。16.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忽明忽暗的炉火比作夜空中的星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炉火闪烁的状态,既突出了炉火对“我”的吸引力,也暗含着“我”对烤红薯及背后温情的向往。17.示例:“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乐游原》)18.理解:既指红薯在毛毯保温下确实是热的,更象征着外祖父对“我”的疼爱与惦记如温暖的红薯般不曾冷却,蕴含着浓浓的亲情与冬日里的温情。作用:收束全文,呼应文题“冬日温情”;点明主旨,突出亲情的温暖与珍贵;以红薯的“热”留下余味,引发读者对亲情的回味与思考。19.(1)①B ②I ③A(2)①保尔在环境很恶劣的情况下,依然坚持修筑铁路。②人应当有吃苦耐劳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2024-2025 学年度第二学期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试题八年级语文一、积累运用。(21分)1.(10分)小语对八年级下册所学的古诗文进行了分类整理,将默写完整。(答对一句得1分,满分不超过10分)主题 诗文歌咏爱情 (1)悠哉悠哉, 。(《关雎》)(2)蒹葭苍苍, 。(《蒹葭》)送别友人 (3) ,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4) ,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怀才不遇 (5)世有伯乐, 。(韩愈《马说》)(6) ,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 咏梅》)(7)坐观垂钓者,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悲悯情怀 (8)往圣先贤的理想憧憬里,有一个他们从未抵达的理想家园,即《礼记》中所说的“大道之行也, ”。(9)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 , ”两句,表达了诗人崇高的理想以及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10)白居易的《卖炭翁》中“ , ”两句,表现了卖炭翁处境的艰难和矛盾复杂的内心活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7分) 历史长河中,苏轼如青松般yì lì于文坛。余光中说:“我如果去旅行,我会找苏东坡,他是一个很_______的人。”比如“花褪残红青杏小”,我们哀伤花儿凋零,但苏轼欣喜于青杏已经长出来了。比如“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我们叹息枝头柳絮快没了,苏轼却看到种子四散天涯,处处是生机。 人生这艘跌宕起伏的船,_______苏轼尝尽了世间冷暖。被贬黄州时,他面临人生重大jué zé,“拣尽寒枝不肯栖”的独白,正是他míng fù qí shí的精神写照。他用诗文_______着华夏文脉。因为多次被贬的经历,使他更加提升了“一蓑烟雨任平生”的信念。这位喊出“此心安处是吾乡”的诗人,用一生证明:真正的强者,从不被困境定义。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3分)①yì lì ( ) ②jué zé( ) ③míng fù qí shí( )3.下列填入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有趣 载着 滋养B.有爱 驾着 滋润C.有趣 驾着 滋润D.有爱 载着 滋养4.语段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被贬黄州的经历,使他更加提升了“一蓑烟雨任平生”的信念。B.因为被贬黄州的经历,他更加提升了“一蓑烟雨任平生”的信念。C.通过被贬黄州的经历,使他更加坚定了“一蓑烟雨任平生”的信念。D.被贬黄州的经历,使他更加坚定了“一蓑烟雨任平生”的信念。这学期,我们学习了“应对”的口语交际,请阅读相关文字,完成问题。(4分) 洪承畴原是明朝重臣,后来兵败降清,官至大学士。传说他降清后,在谷雨那天与人下棋,随口吟出一句上联:“一局妙棋,今日几乎忘谷雨。”和他下棋的那人,应声对出下联:“两朝领袖,他年何以别清明?”洪承畴听了,先叫了一声好,马上又觉得不对,想要发火却又不知如何发起,只好干咳嗽几声掩饰尴尬。5.以上这副对联中,哪一个词语有双关含义?请找出来并具体解释。(2分)6.面对以下情境,你将如何应对呢?(2分) 课间,你看到喜欢画画的同桌小丽用铅笔在桌子上绘画,还跟同学炫耀自己的设计。你进行制止,她却对你说:“桌子是你家的?我坐这,我愿意怎么干,就怎么干,用你管!我画得这么好看,你就是嫉妒!”你的应对:二、阅读。(49分)(一)(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甲】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 旧说云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①者,年年八月有浮槎②去来,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飞阁于槎上多赍③粮乘槎而去。十余日中,犹观星月日辰,自后茫茫忽忽,亦不觉昼夜。去十余日,奄至一处,有城郭状,杨柳依依,屋舍甚严。遥望宫中多织妇,见一丈夫,牵牛渚次饮之。牵牛人乃惊问曰:“何由至此?”此人具说来意,并问:“此是何处?”答曰:“君还至蜀郡,访严君平,则知之。”竟不上岸,因还如期。后至蜀,问君平,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牵牛宿。”计年月,正是此人到天河时也。(选自西晋 张华《博物志》,有删改)【注释】①海渚:海岛。②槎:木筏。③赍:携带。7.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处处志之/志怪者也B近世有人居海渚者/不可久居C.便要还家/因还如期D.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绝 多生怪柏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②自后茫茫忽忽,亦不觉昼夜。9.请用“/”给【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人有奇志立飞阁于槎上多赍粮乘槎而去10.根据【甲】【乙】两文的描述,古人心目中的理想社会具有怎样的共同特征?(4分)11.【甲】【乙】两文发现“理想世界”的方式不同,但两文的思想内涵有相同之处,请结合【甲】【乙】两文谈谈你对“不同”与“相同”的理解。(4分)(二)(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DeepSeek,一款由中国团队开发的人工智能大模型,以其在工程技术、开源共享和普惠AI方面的突破,被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校长郑庆华评价为人工智能发展史上的里程碑。DeepSeek不仅能突破工程技术,实现高性能、低成本;还能冲破壁垒,实现开源,使得广大用户可以自由地检验、修改和进一步研发;还能打破迷信,实现普惠。它打破了“高算力高投入是发展人工智能唯一途径”的迷信,让世界各国、让广大中小企业都看到了人工智能可以惠及各国、惠及人人。(选自人民网2025年3月6日,有删改) 材料二 DeepSeek的技术路径展现了对AI研发底层逻辑的颠覆性理解。其核心突破不是单纯压缩模型规模,而是通过架构创新重构了“算力——性能”的价值函数。 在长文本方面,DeepSeek-V3引入了一种称为多头潜在注意力的机制,有效地减小了KVCache的大小,提高了模型处理长文本的能力。在资源调度方面,通过采用混合专家模型(MoE)架构,根据输入动态选择最合适的神经网络路径进行计算,这种方法可以在不显著增加计算成本的前提下扩展模型容量。此外,DeepSeek-V3通过动态调整的偏置项优化了MoE架构的效率,避免了传统负载均衡策略带来的性能损失。在内存优化方面,DeepSeek-V3采用了FP8混合精度训练,减少了内存占用和计算需求,同时保持较高的准确性。(选自《人民邮电报》2025年2月13日,有删改) 材料三 DeepSeek在中文处理能力方面表现出色。例如,抖音网友“@行行摄摄”要求DeepSeek模仿《滕王阁序》的形式创作《郑州赋》,DeepSeek成功挖掘了骈文、典故应用、对仗工整、辞藻华丽等写作特点,创作出一篇与《滕王阁序》神形相似的《郑州赋》。文中既展现郑州地理优势,也刻画城市风貌与历史文化场景,各类城市标识融入其中,让网友惊叹。 此后,公众号“管城发布”用DeepSeek创作出《古都新韵,城变千年》的“管城赋”,引发历史文化爱好者关注。管城在DeepSeek创作中展现出深邃与流畅。这背后是DeepSeek超强中文处理能力和本地化优势。在权威中文AI大模型评测指标C-Eval、CLUEWSC、C-simpleQA中,DeepSeek-V3大模型成绩名列前茅。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胡中行赞叹DeepSeek的旧体诗创作水平已超过80%的旧体诗创作者,尤其在格律、对仗和意象运用上表现出色。(选自《郑州日报》2025年2月19日,有删改) 材料四 最近,DeepSeek火爆出圈,人工智能热度再上新高。在高校,学生们利用AI工具辅助论文写作已越发普遍,相比翻阅厚重的书籍资料或者利用互联网搜索引擎查找资料,借助Al工具让论文撰写方便了很多。但在调查中,记者发现,一些大学生对AI工具产生了依赖,不当使用正呈上升趋势。 动动手指,就能万事大吉,AI是个好东西,但过度依赖则非益事。作为一种辅助工具,无论是用于学习还是用于创造,AI都长了“三头六臂”。可是,如果当AI被滥用,甚至是在校园被滥用的时候,其危害是无穷的。论文不自己写了,作文不自己写了,绘画不自己动手了,就连写个方案都交给AI了。人们需要做的就是复制粘贴的“手工劳动”,没有了思考的“脑力劳动”,长久下去,思考的能力、创新的能力,都将被蚕食殆尽。 思考是人类最具个性的属性,思想是人类不同于低级动物的地方。正是因为有了思考,有了思想,才有了社会的进步,才有了人类的进化,也才有了今天的智能时代,所有的AI不都是人类通过思考,通过思想创造出来的吗?如果过于依赖AI,甚至是沉迷AI,那么今后的人类还能创造出什么?无论做什么事情,人类都不该只是干“复制粘贴”那么简单的事情。那样人类不仅不能进化,最终也就只会退化了,退化到“远古时期”,就差把自己的尾巴再长回来了。(摘编自《AI滥用正蚕食学生思考创新能力》2025年2月27日)12.下列对上述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DeepSeek被评价为人工智能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因其在工程技术、开源共享和普惠AI方面实现突破。B.DeepSeek-V3通过采用混合专家模型(MoE)架构和动态调整偏置项,在不增加计算成本前提下扩展模型容量并优化效率。C.DeepSeek在中文处理上表现突出,其创作的《郑州赋》《古都新韵,城变千年》等作品广受关注。D.过度依赖AI工具会带来危害,如大学生不当使用AI辅助论文写作呈上升趋势,可能导致思考和创新能力被削弱。13.结合材料二,简要说明DeepSeek-V3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实现“高性能、低成本”的目标。(3分)14.班级围绕“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是否会让人类生活变得更美好”辩题展开辩论。请结合至少两则材料,选择一方观点(正方/反方),拟一段150字左右的发言稿。(4分)(三)(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冬日温情慕然 ①走在那条被黄昏余晖轻抚的街道上,我裹了裹外套。夕阳只露出了一小会儿脸,便躲在了云彩后面避风,留下天际那一抹淡淡的彤色,与已显寒意的初冬交织相融,给人一种温柔的感觉。 ②路过街角那个面积不大的菜市场时,天已经黑透,城市的轮廓在夜幕中渐渐模糊,路灯一盏盏亮起,散发出柔和的黄光,将周围的一切温暖地包裹起来。菜市场内卖烤红薯的老人的吆喝声被汽车的鸣笛分割得断断续续,又有孩童的嬉闹声夹杂在其中,那些声音在夜的帷幕下,显得格外生动。摊位前那堆未烤的红薯,圆润饱满,表皮上还残留着故土的痕迹,透着一股质朴的气息,炉火忽暗忽明,像是夜空中的星星,吸引着我的目光。我买了块冒着热气的烤红薯,准备带给外祖父。 ③在血脉的深处,我悄然继承了外祖父那份对味道的感知,和他对烤红薯的情有独钟。童年,我在老家居住,入冬后,老屋生起了火炉,外祖父用他那双布满皱纹的手,将经霜的红薯洗净后放进灶膛中,缕缕绵香从灶膛飘出,蔓延到五脏六腑。我进城上学后,每次回到老家,依旧能欣享外祖父悉心准备的烤红薯,那热腾腾的美味,从他布满岁月痕迹的手中递至我掌心,也传递着无尽的温情。直到几年前,父母将外祖父接至城中同住后,我再也没吃到他烤的红薯。 ④城里集中供暖的单元楼,诚然为年岁已高的外祖父提供了冬日里不可或缺的温度,可我记忆中的故乡的老房子,即便是在寒风凛冽的冬日,也依然不失其暖意。三间青瓦房坐北朝南,碎石块铺就的院子中,正午的阳光下,小鸡们悠闲地踱步,时而嬉戏,时而依偎在墙角老母鸡那温暖的翅膀下,享受着母爱的庇护。每日傍晚,房顶烟筒里白色的炊烟,伴着风箱的呼啦声在清风里袅袅飘散,我望着炊烟,思绪也跟着飘出很远。一张小方桌支在炕上,盘腿吃过热气腾腾的晚饭!我便依偎在外祖父宽大而温暖的怀抱中听他讲故事。炉火烧得正旺,通向炕洞内,炕上的被褥早已铺好,我早早钻进被窝,再多的寒冷,也被焙暖了。 ⑤回忆中,我加快了回家的步伐,是为了不让刚买的烤红薯失去那份温度。到楼下时看到厨房灯亮着,我知道母亲在厨房里忙碌开来,那些轻抚窗户的温柔光线,如同家温柔的呢喃。迈进家门,只见外祖父安坐在沙发上,腿上依旧搭着那条小毛毯。耄耋之年的他膝关节日渐脆弱,入冬后更是频感疼痛,而这条保暖的小毛毯总能为他送上温暖与舒适。外祖父的记忆力也有所下降,仿佛被时间的尘埃轻轻覆盖。经常重复着琐碎的语句,然而这些简单的话语却如故乡那朴素的旋律,悠扬在心间。我忙把还热乎乎的烤红薯递给他,随后便转身进入厨房,协助母亲准备晚餐。 ⑥当我们围坐在餐桌旁时,我问外祖父:“烤红薯呢?这么快吃完了?”他愣住了,过了好一会儿,才缓缓从遥远的思绪中抽离,颤颤巍巍的双手揭开沙发上的毛毯,烤红薯,赫然出现在我的视线中,静静地躺在毛毯之下。母亲和我有些愕然,平时外祖父不离身的那条小毛毯,这次被他放在了沙发上。外祖父对我说道:“我没舍得吃,给你留着,热着呢,怕凉了,特地放毛毯下保温。”我愣住了,心头瞬间涌起股暖流。中年之后,还能感受到祖辈的惦记与疼爱,这是多么难得而幸运的事情啊。当我拿起毛毯下的那块烤红薯时,眼泪不禁夺眶而出。外祖父说得没错,红薯依旧热着呢……(选自《思维与智慧》2025.07)15.文中围绕“烤红薯”展开的回忆与现实场景中,“我”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简要概括。(3分)16.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炉火忽暗忽明,像是夜空中的星星,吸引着我的目光。”(4分)17.阅读散文要善于联想。请结合第一段的内容,写出你由此联想到的诗句或文章。(4分)18.文章结尾写道:“红薯依旧热着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并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4分)19.(6分)班里开展“推荐一本好书”活动。你所在的小组负责向七年级的同学推荐《经典常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请你完成以下任务。(1)任务一:选择性阅读是一种理性的、目的性很强的阅读方式。下面是三位七年级同学的阅读需求,请你为他们推荐《经典常谈》中的相应篇目进行阅读。(3分)《经典常谈》篇目 阅读需求 推荐篇目A.《说文解字》第一B.《周易》第二C.《尚书》第三D.《诗经》第四E.“三礼”第五F.“四书”第七G.《战国策》第八H.《史记》《汉书》第九I.诸子第十J.辞赋第十一K.诗第十二L.文第十三 同学想了解太极八卦的常识 ① (填字母)同学在预习《<庄子>二则》时,想进一步了解庄子的相关思想 ② (填字母)同学对汉字的前世今生很感兴趣 ③ (填字母)(2)任务二:摘抄与做笔记也是提高阅读质量的方法之一。请你依据阅读所得,向七年级学生示范《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阅读提要和心得。(3分)摘抄 做笔记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首往事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提要:保尔大病初愈之后在烈士公墓前思考生命的意义。心得:人应当有崇高的理想,并为之不懈奋斗。作为中学生,我们要把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实现最大的人生价值。新筑的路基一天天向密林深处延伸……保尔费了好大劲才把他的一只脚从黏糊糊的泥里拔出来。他觉得脚底下刺骨的冷,他这才发觉,那只破靴底已经整个掉了下来。自从来到这里的第一天起,他就吃够了这双烂皮靴的苦头。靴子总是湿漉漉的,一直往里灌泥浆。 提要:① 心得:②三、作文。(50分)20.(50分)成长岁月,总有一些人、一些事温暖了时光,打动了你我,照亮了前行的路。请以“温暖我的瞬间”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思想健康,中心明确,内容充实,情感真挚;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不少于600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答案.docx 语文.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