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期末调研测试数学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 若,则下列分式化简一定正确的是( )A. B. C. D.2. 下列图案中,是轴对称图形但不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3. 一元二次方程根为( )A. B. 1 C. 1或 D. 04. 把分式中的a、b、c都扩大为原来的3倍,那么分式的值( )A. 变为原来的3倍 B. 变为原来的6倍 C. 变为原来的 D. 不变5. 用配方法解方程 时,配方后所得的方程是( )A. B.C. D.6. 对于反比例函数,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图像分布在一、三象限 B. y随x的增大而减小C. 图像与坐标轴无交点 D. 若点在它的图像上,则点也在它的图像上7. 如图,在平行四边形中,,,,则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 )A. 12 B. 30 C. 60 D. 658. 如图,将矩形纸片沿对角线对折,使得点落在点处,交于点,若平分,,则长是( )A. B. C. D.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9. 若式子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10. 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经过点,则m的值为________.11. 若是方程的一个解,则m的值为________.12. 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k的取值范围是______.13.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向下平移5个单位长度得到点,若点恰好在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上,则的值是______.14. 关于x分式方程有增根,则m的值是_________.15. 如图,在中,,的平分线交BC于点D,E为的中点,若,则的长是 _____.16. 如图,在中,,,,点、分别是边、上的动点,点、分别为、的中点,则线段的最小值为____.三、解答题(共72分.解答需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或演算步骤.)17. 解下列方程:(1)(2)(3)(4)18. 先化简,再求值:,其中.19. 如图,四边形是矩形,点E和点F在边上,且.求证:.20. 如图,已知直线与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交于点,与轴交于点,过点作轴的平行线交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于点.(1)求、的值;(2)求的面积.21. 扫地机器人具备敏捷的转弯、制动能力和强大的自主感知、规划能力,深受人们喜爱.某商场根据市场需求,采购了A,B两种型号扫地机器人.已知B型每个进价比A型的2倍少400元.采购相同数量的A,B两种型号扫地机器人,分别用了96000元和168000元.请问A,B两种型号扫地机器人每个进价分别为多少元?22. 如图,A、B、C是正方形网格的格点,请按要求仅用无刻度的直尺作图,不写作法,保留痕迹:(1)作的高;(2)点P是上的一点,作点P关于直线的对称点Q.23. 漳州市公安交警部门提醒市民:“出门戴头盔,放心平安归”.某商店统计了某品牌头盔的销售量,10月份售出150个,12月份售出216个.(1)求该品牌头盔11,12两个月销售量的月均增长率;(2)此种品牌头盔每个进货价为30元调查发现,当销售价为40元时,月均销售量为600个,而当销售价每上涨1元时,月均销售量将减少10个,为使月均销售利润达到10000元,而且尽可能让顾客得到实惠,该品牌头盔的销售价应定为多少元?24. 综合与探究问题情境如图1,在正方形中,,点E为线段上一个动点,连接,以为边,在右上方作正方形,连接.探索发现(1)猜想与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猜想证明(2)如图2,在图1的基础上连接,交于点H,连接.猜想的形状,并说明理由.拓展延伸(3)若点E为射线上的一个动点,连接与射线交于点H,连接,其他条件不变.当点H落在的平分线上时,请直接写出的值.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期末调研测试数学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题答案】【答案】C【2题答案】【答案】B【3题答案】【答案】C【4题答案】【答案】D【5题答案】【答案】B【6题答案】【答案】B【7题答案】【答案】C【8题答案】【答案】A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9题答案】【答案】【10题答案】【答案】3【11题答案】【答案】【12题答案】【答案】##【13题答案】【答案】【14题答案】【答案】2【15题答案】【答案】5【16题答案】【答案】##三、解答题(共72分.解答需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或演算步骤.)【17题答案】【答案】(1),(2),(3)(4)无解【18题答案】【答案】,【19题答案】【答案】见解析【20题答案】【答案】(1),(2)【21题答案】【答案】每个A型扫地机器人的进价为1600元,每个B型扫地机器人的进价为2800元【22题答案】【答案】(1)见解析 (2)见解析【23题答案】【答案】(1)该品牌头盔销售量的月均增长率为20%(2)该品牌头盔的销售价应定为50元【24题答案】【答案】(1),理由见解析;(2)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理由见解析;(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