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0.吃饭有讲究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0.吃饭有讲究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新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吃饭有讲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吃饭有讲究》是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养成良好习惯》的第二课,本课的核心素养是让学生理解餐桌礼仪和健康饮食的重要意义,培养他们尊重他人、珍惜食物的良好品格,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和健康生活习惯,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树立起自觉维护个人和公共健康的意识,初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文明”、“和谐”。
本课《吃饭有讲究》分为四个板块,前两个板块着重于卫生和营养知识的传授,而后两个则深入探讨餐桌礼仪和个人行为规范,逐步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最终达到良好的饮食习惯的养成。在第三板块“餐桌上的礼仪”中,教材展示了家庭聚餐的情景,包括准备餐桌、扶助长辈入座、礼貌打喷嚏以及表达感谢等内容,以此教导学生如何在餐桌上展现文明礼貌的行为。第四板块“我在餐桌上”则鼓励学生反思自己在家中的餐桌行为,识别哪些是不当的做法,并尝试调整和改进自己的饮食习惯。为了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给每位学生一份“餐桌礼仪进步记录表”,用以每日记录自己的表现,家长也可以参与其中给予反馈。定期举办班级分享会,让同学们交流各自在家里的餐桌礼仪实践经历,互相学习和激励。
本课时(第二课时)将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健康饮食的认识,并通过实践活动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二、学情分析:
针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从幼儿园向小学过渡的关键阶段,在生活习惯、社交技巧及自我约束等方面都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尽管大部分孩子已经具备了一些基础的卫生习惯,比如饭前洗手,但系统的指导和强化训练仍然不可或缺。此外,学生们往往更关注食物的味道而非其营养价值,因此需要借助生动有趣的方法来提高他们对食品营养的认识。由于家庭背景的不同,孩子们在餐桌礼仪上的表现也会有所差异;有些孩子可能在家里已经养成了较好的用餐习惯,而另一些则需要更多的引导和支持。考虑到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自律性和自我管理能力尚不成熟,容易出现挑食、偏食或暴饮暴食等不良饮食行为,课堂应特别注重实践操作和行为规范的培养,帮助学生逐步改善这些问题。
三、目标确定:
1.政治认同:
通过学习中华传统餐桌礼仪,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理解并尊重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2.道德修养:
培养尊重他人、珍惜食物的良好品格,形成文明用餐的习惯,初步建立健康饮食意识,懂得均衡营养的重要性。
3.法治观念:
了解基本的餐桌文化和饮食礼仪,认识到这些规范是社会和谐有序的基础,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
4.健全人格:
掌握文明、健康用餐的基本技能,提高自我管理和自律能力,学会在家庭聚餐中正确表达感谢和关心,增进家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5.责任意识:
意识到自己作为家庭成员的责任,愿意主动承担家务劳动,如摆设餐具、邀请长辈入座等,同时理解健康生活方式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积极参与推广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
了解基本的餐桌文化和饮食礼仪。
改正不良的饮食习惯,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2)难点:
乐于在生活中践行餐桌礼仪,养成文明就餐的好习惯。
由知到行,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五、教学设计:
环节一:认识餐桌礼仪——了解餐桌礼仪的重要性。
1.播放视频并引导思考。
提问:看完这段视频后,你们觉得家里吃饭的时候有什么特别的习惯吗?谁愿意分享一下自己家里的故事呢?
生讨论回答。
2.展示并讲解重要礼仪。
小结:这些小小的动作其实蕴含着深深的敬意和关爱哦!在中国文化中,尊老爱幼是我们一直传承的美好品德。
设计意图:
通过观看家庭聚餐视频和分享个人经验,学生能够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中尊老爱幼的美好品德,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政治认同)。同时,通过讨论不同餐桌礼仪的意义,学生开始理解并尊重他人,初步形成文明就餐的习惯(道德修养)。
环节二:模拟餐桌礼仪——实践正确的餐桌礼仪。
1.组织角色扮演,模拟一次家庭聚餐。
2.引导注意礼仪动作。
生注意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所学礼仪规范,如有疑问可以向老师请教。
3.观察与反馈。
生根据教师的反馈调整自己的行为,确保下次做得更好。
设计意图:
通过角色扮演游戏,学生在模拟情境中实践所学的餐桌礼仪,这不仅强化了他们的记忆,还帮助他们培养自我管理能力和自律性(健全人格)。教师的观察与反馈有助于纠正不当行为,确保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也能保持良好的用餐习惯。
环节三:健康饮食辨析——辨别健康饮食习惯。
1.展示图片或视频片段,看看一些不同的饮食行为。分组讨论:哪些行为是健康的?哪些需要改进?每组选一名代表发言。
生观察和思考不同饮食行为的特点,参与小组讨论,表达自己的看法。
2.总结健康饮食的关键点。
小结:从大家的讨论中可以看出,健康饮食非常重要。比如,均衡营养可以帮助我们健康成长;细嚼慢咽有助于消化吸收。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坚持的好习惯。
设计意图:
通过展示不同饮食行为的图片或视频片段,并组织小组讨论,学生可以反思自己的饮食习惯,认识到健康饮食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道德修养)。此环节旨在引导学生选择健康的饮食行为,为长远的身体健康打下基础。
环节四:总结与行动——巩固所学知识。
1.鼓励分享新知识:这节课上,我们学到了很多关于餐桌礼仪和健康饮食的知识。谁能来说说你印象最深刻的礼仪或饮食习惯呢?
生答。
2.介绍文明用餐卡:每次你在家里正确执行餐桌礼仪时,家长会给你的卡片上贴一颗星星。希望你们每天都能认真对待每一餐,让星星越来越多!
3.强调持续保持良好习惯。
4.布置任务。
记录一周内自己在家的用餐表现,并请家长填写文明用餐卡。
设计意图:
通过回顾课堂内容和发放“文明用餐卡”,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持续实践所学的餐桌礼仪和健康饮食习惯(责任意识)。家长的参与和监督则进一步促进了这些良好习惯的养成,使学生在家庭和社会环境中都能成为文明用餐的小榜样。
六、板书设计
10吃饭有讲究
餐桌上的礼仪
我在餐桌上
讲究礼仪
讲究健康
七、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记录一周内自己在家的用餐表现,并请家长填写“文明用餐卡”。对于不足的地方下一周继续改进,好的地方继续坚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