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 学年北京市十一学校高二(下)诊断数学试卷(7 月份)一、单选题:本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1.设集合 = { |( 2 ) < 18 }, = { | 1 4 ≤ 0},则( ) ∩ =( )A. (1,3) B. [1,3] C. (3,4) D. (3,4]2.下列函数中为偶函数,且在(0, + ∞)上递增的是( )A. = B. = 2 + 1 1 2 C. = 2 + 2 D. = 3 + 3.已知实数 > > , ≠ 0,则下列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A. > B. > C. 1 < 1 D. + > + 24.已知 = log0.30.2, = 0.30.2, = 0.20.3,则( )A. < < B. < < C. < < D. < < 5.一辆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位移关于时间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给出下列四个结论:①汽车在[0, 1]时间段内每一时刻的瞬时速度相同;②汽车在[ 1, 2]时间段内不断加速行驶;③汽车在[ 2, 3]时间段内不断减速行驶;④汽车在 2时刻的瞬时速度小于 4时刻的瞬时速度.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有( )A. 1 个 B. 2 个 C. 3 个 D. 4 个6 1 4 .函数 ( ) = 2 2的部分图象大致为( )A. B. C. D.7.“ = 1”是“对任意 > 0,( ) ≥ 0”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第 1页,共 10页8.函数 = + ,其中 , ( ≠ 0)是常数,其图象是一条直线,称这个函数为线性函数.对于非线性可导函数 ( ),在点 0附近一点 的函数值 ( ),可以用如下方法求其近似代替值: ( ) ≈ ( 0) + ′( 0)( 0).利用这一方法, = 3.998的近似代替值(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与 的大小关系无法确定9 1.已知函数 ( ) = 3 23 + 4,若 ( )有且只有一个零点 0,且 0 > 0,则实数 的取值范围是( )A. ( ∞, 33 ) B. ( 3 33 , 0) C. ( 3 , + ∞) D. (0,33 )10 ( ) ( ) ( ) = ( ).已知函数 与 ′ 的图象如下图所示,设函数 ,则函数 ( )在( 2,4)上的极大值点个数为( )A. 0 B. 1 C. 2 D. 311.荀子《劝学》:“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告诉我们中学生要不断学习才能有巨大的进步.假设学生甲和学生乙刚开始的“日学习能力值”相同、学生甲的“日学习能力值”都在前一天的基础上提高 1%,而学生乙的“日学习能力值”与前一天相同,那么当学生甲的“日学习能力值”是学生乙的 2 倍时,大约经过了( )(参考数据: 101 ≈ 2.0043, 2 ≈ 0.3010)A. 60 天 B. 65 天 C. 70 天 D. 75 天12 .函数 ( ) = 和 ( ) = 有相同的最大值,直线 = 与两曲线 = ( )和 = ( )恰好有三个交点,从左到右三个交点横坐标依次为 1, 2, 3,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 2 > 2;② 2 < 2;③ 1 + 3 = 2 2;④ 21 3 = 2.A.②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④二、填空题:本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40 分。第 2页,共 10页13 .函数 = 的定义域为______.4 214.使得命题“对任意 > 0, 2 + ( + 2) + 1 ≥ 0”为假命题的 的一个取值是______.15.若“ > 2 5”是“| 2| < 1”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则实数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16.已知 = 1 是函数 ( ) = ( 1)4( )的极大值点,那么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17 2 1.已知 > 0, > 0, + = 1,若 = + , = + ,则 + 的最小值是______.18.已知函数 ( ) = | + |,若 = 1,则 ( )的单调递增区间为______;若函数 ( )在区间[0,1]上单调递增,则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219 ( ) = + , ≤ .已知函数 1, > ,当 = 1 时, ( )的值域是______;若 ∈ 且 ≠ 0,使得 (1 + ) = (1 )成立,则实数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20.已知函数 ( ) = |ln| 1|| + 2,给出下列四个结论:①当 = 1 时, ( )有一个零点;②当 > 0 时,存在常数 ,使得 ( ) ≥ 恒成立;③ ≥ 1, ( )在(1, + ∞)上单调递减;④若 ( )有三个零点,则整数 的最小值为 5.其中所有正确的结论的序号是______.三、解答题:本题共 4 小题,共 62 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21.(本小题 16 分)已知函数 ( ) = .(1) = 2 时,求 = ( )在(0, (0))处的切线方程;(2)讨论 ( )的单调性;(3)若 ( ) ≥ 1 恒成立,求实数 的取值范围.22.(本小题 16 分)已知函数 ( )、 ( )分别是定义在 上的偶函数和奇函数,且 ( ) + ( ) = 2 3 .(1)证明: ( ) ( ) = 2 3 ,并求函数 ( )、 ( )的解析式;(2)直接说明函数 ( )的单调性,并解关于 不等式: ( 2 + 4 ) + ( 6) > 0; (3) 3 2设 ( ) = 3 +2, ( ) = (2 ) 2 ( ) + 2 3,对于 1 ∈ , 2 ∈ [0, + ∞),使得 ( 1) ≥ ( 2),求实数 的取值范围.第 3页,共 10页23.(本小题 15 分) 已知函数 ( ) = .(1)若 ( )无单调递减区间,求 的取值范围;(2)关于 的方程 ( ) = 有两个不同的根 1、 2,且 1 < 2.( )若 = 0,求 的取值范围;( )若 > 1 ,记 = 2 .问:当 取何值时, 取得最小值.124.(本小题 15 分)已知集合 是正整数集 的真子集,若 满足如下两个性质,则称 具有性质 .条件①:存在 , , ∈ ,使得 + + ∈ ;条件②:对任意 , , ∈ ,且 + + ∈ ,都有 ∈ .(1)判断下列两个集合是否具有性质 ;(无需过程) 1 = {1,3}; 2 = {2,4,6}.(2)若集合 具有性质 ,且 为有限集,求集合 的元素个数| |的最小值和最大值;(3)是否存在具有性质 且为无限集的集合 ?如果存在,求出满足条件的所有集合 ;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第 4页,共 10页参考答案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0,2)14. 5(只需满足 < 4 即可)15.{ | ≤ 3}16.(1, + ∞)17.4 + 2 218.[0, + ∞) [ 1,1]19. ( ∞,1) ∪ {2}20.①③④21.(1) = 2 时, ( ) = 2 , (0) = 0 = 1,又 ′( ) = 2,故 ′(0) = 0 2 = 1,∴ = ( )在(0, (0))处的切线方程为 1 = ( 0),即 + 1 = 0;(2)函数 ( ) = 的定义域为 , ′( ) = ,当 ≤ 0 时, ′( ) = > 0 恒成立, ( )在 上单调递增;当 > 0 时,由 ′( ) > 0,解得 > ;由 ′( ) < 0,解得 < ,∴ ( )在( ∞, )上单调递减,( , + ∞)上单调递增;综上所述:当 ≤ 0 时, ( )在 上单调递增;当 > 0 时, ( )在( ∞, )上单调递减,( , + ∞)上单调递增;第 5页,共 10页(3)由题意要使 ( ) ≥ 1 恒成立,只需 ( ) ≥ 1 即可.由(1)可知,当 ≤ 0 时, ( )在 上单调递增,且 (0) = 1,∴当 < 0 时, ( ) < 1,不合题意,舍去;当 > 0 时, ( )在( ∞, )上单调递减,( , + ∞)上单调递增,∴ ( ) = ( ) = ,只需 ( ) = ≥ 1,即 1 ≥ 0 对于任意的 ∈ (0, + ∞)恒成立即可.令 ( ) = 1,则 ′( ) = 1 1 = ,当 0 < < 1 时, ′( ) > 0, ( )在(0,1)上单调递增;当 > 1 时, ′( ) < 0, ( )(1, + ∞)上单调递减;∴ ( ) = (1) = 1 1 1 = 0,∴ ( ) ≤ 0,∴只有 = 1 符合题意.综上所述,实数 的取值范围为{1}.22.(1)因为函数 ( )、 ( )分别是定义在 上的偶函数和奇函数,且 ( ) + ( ) = 2 3 ①.则 ( ) + ( ) = 2 3 ,即 ( ) ( ) = 2 3 ②,故得证,联立①②可得 ( ) = 3 3 , ( ) = 3 + 3 ;(2)函数 ( ) = 3 3 为 上的增函数,证明如下:任取 1 < 2,由 ( 1) ( 2) = (3 1 3 1) (3 2 3 2)3 1 2= 3 1 3 2 + 3 = (3 1 3 + 23 )(1 +11 2 3 1+ ),2 1因 1 < 2,则3 1 < 3 2,且 1 + 3 + > 0,故得 ( 1) < ( 2),1 2所以函数 ( ) = 3 3 为 上的增函数,由 ( 2 + 4 ) + ( 6) > 0 得 ( 2 + 4 ) > ( 6),因为 ( )为 上的奇函数,所以不等式化为 ( 2 + 4 ) > (6 ),又 ( )在 上递增,所以 2 + 4 > 6 ,即 2 + 5 6 > 0,解得 < 6 或 > 1,故所求不等式的解集为( ∞, 6) ∪ (1, + ∞); (3) 3 2 3 +2 4 4因为 ( ) = 3 +2 = 3 +2 = 1 3 +2,第 6页,共 10页 = 3 + 2 4在 上递增,且 > 2, = 在 ∈ (2, + ∞)上递增,所以函数 ( )在 上单调递增,当 → ∞时, ( ) → 1,故 ( ) > 1;又因为 ( ) = (2 ) 2 ( ) + 2 3 = (32 + 3 2 ) 2(3 3 ) + 2 3= (3 3 )2 2(3 3 ) + 2 1,令 = 3 3 ≥ 0,即有 ( ) = ( ) = 2 2 + 2 1,又 ( ) = 2 2 + 2 1 = ( 1)2 + 2 2,故当 = 1 时, ( ) = 2 2,即 ( ) = 2 2.因为对于 1 ∈ , 2 ∈ [0, + ∞),使得 ( 1) ≥ ( 2),1故需使 2 2 ≤ 1 解得 ≤ 2,1故实数 的取值范围是( ∞, 2 ]. + 123.(1)因为 ( ) = ( > 0 且 ≠ 1),则 ′( ) = ( )2 = ( )2 ( > 0 且 ≠ 1), + 1因为函数 ( )无单调递减区间,则对 ∈ (0,1) ∪ (1, + ∞), ′( ) = ( )2 ≥ 0,即 + 1 ≥ 0,可得 ≥ ( > 0 且 ≠ 1),令 ( ) = ,其中 ∈ (0,1) ∪ (1, + ∞),则 ′( ) = ,当 > 1 时, ′( ) < 0, ( )在(1, + ∞)上单调递减,当 0 < < 1 时, ′( ) > 0, ( )在(0,1)上单调递增,所以 ≥ 1 1 = 1,即实数 的取值范围是[1, + ∞);(2)( )当 = 0 时,由 ( ) = = 可知,直线 = 与函数 ( )的图象有两个交点, 1′( ) = ( )2,由 ′( ) = 0 可得 = ,列表如下: (0,1) (1, ) ( , + ∞) ′( ) 0 + ( ) 减 减 极小值 增故函数 ( )的极小值为 ( ) = ,且当 > 1 时, ( ) > 0,当 0 < < 1 时, ( ) < 0;如下图所示:第 7页,共 10页由图可知,当 > 时,直线 = 与函数 ( )的图象有两个交点,故实数 的取值范围是( , + ∞); 1 = 1 ( ) = 由题意可得 1 1 = 2 > 12 ,即 2 ,且 ,1 = 2 = 2 2 1可得 = 2 1 = ln 2 ( 1) 1 ,即 = ,故1 1 11 1= = 1 , ( ) = 因为 ,其中 > 0 且 ≠ 1 +, ′( ) = 1( )2 = 2 ,( )令 ( ) = + 1 1 ,则 ′( ) = 2 = 2 ,当 > 时, ′( ) > 0,即 ( )在( , + ∞)上单调递增,当 0 < < 时, ′( ) < 0,即 ( )在(0, )上单调递减,故 ( ) = ( ) = > 0,故 ′( ) > 0,即 ( )在(0,1)上单调递增,在(1, + ∞)上单调递增,因为 > 1,故当 ∈ (1, )时, ( ) = < 0;当 ∈ ( , + ∞)时, ( ) = > 0. ∈ (0,1) ( ) = 当 时, > 0;故有 0 < 1 < 1, 2 > , ( ) = 1 1令 1 ( > 1) 1 ,则 ′( ) = ,( 1)2 = ( 1)2令 ( ) = 1 1 ( > 1),则 ′( ) =1 1 1 2 = 2 < 0,故函数 ( )在(1, + ∞)上单调递减,故 ( ) < (1) = 0,故 ′( ) < 0, 故当 取最小值时, ( )取最大值,即 1 1 在 1 ∈ (0,1)时取最大值,1 ( ) = 令 ,其中 ∈ (0,1),则 ′( ) = ( )2 ,令 ( ) = ,则 ′( ) = 1 = < 0 对任意的 ∈ (0,1)恒成立,第 8页,共 10页即函数 ( )在(0,1)上单调递减,当 → 0 时, ( ) →+∞,且 (1) = 1 < 0,故存在 0 ∈ (0,1),使得 ( 0) = 0 0 = 0,当 ∈ (0, 0)时, ( ) > 0, ′( ) > 0,即函数 ( )在(0, 0)上单调递增,当 ∈ ( 0, 1)时, ( ) < 0, ′( ) < 0,即函数 ( )在( 0, 1)上单调递减, ( ) = ( ) = 0 所以, 0 0 1 0 1 0 = ,此时 = = ,即 = ,0 0即当 = 时, 取得最小值.24.(1)对于 1 = {1,3},若 , , ∈ 使得 + + ∈ 1,只能是 = = = 1,此时 = 1 ∈ ,所以 1具有性质 ,对于 2 = {2,4,6},取 = = = 2,则 + + = 6 ∈ 2,但 = 2 × 2 × 2 = 8 2,不满足条件②,所以 2不具有性质 ,所以 1具有性质 , 2不具有性质 ;(2)取 = {1,3},具有性质 . = { },则 + + = , , , ∈ ,∴ ≥ 3,若 = 3, = = = 1, = 1 , ≥ 4 时, = 1, = 1, = 2, = 2 ,∴ | |最小值为 2;设 中的最大值为 ,则 ≥ 3, = 3 时, = = = 1, = 1 ∈ , = 4 时, = = 1, = 2, = 2 ∈ , = {2,4}是满足性质 的,再添加 3,就必须添加 1,这样集合 = {1,2,3,4},| | = 4, = 5 时,∵ 1 + 1 + 3 = 5,∴ 1 × 1 × 3 = 3 ∈ ,1 + 2 + 2 = 5,∴ 1 × 2 × 2 = 4 ∈ ,再添加 1,2,3, = {1,2,3,4,5},| | = 5,满足性质 的,若 = 6 时, = = = 2, = 8 , ≥ 7, = 1, = 2, = 3, = 2 6 , ,∴ | |的最大值为 5.(3) ∈ , ≥ 7, 是奇数,1 + 1 + ( 2) = ,1 × 1 × ( 2) ∈ ,第 9页,共 10页以此类推,一切小于 的正奇数都属于 ,∵ 1 + 2 + ( 3) = ,∴ 2( 3) = 2 6 ∈ ,2 6 > 6,记 1 = 2 6,1 + 2 + ( 1 3) = ,1 × 2 × ( 1 3) = 2 1 6 > 1,依此类推,可得到任意大的偶数 属于 ,1 + 1 + ( 2) = ,1 × 1 × ( 2) = 2,1 + 1 + [( 2) 2] = 2,1 × 1 × 1 × ( 4) = 4 ∈ ,依此类推得到所有偶数属于 ,∴只要具有性质 且为无限集的集合 中含有大于等于 7 的奇数,则所有的正整数都属于集合 .若没有大于等于 7 的奇数,则必有大于 7 的偶数,1 + 2 + ( 3) = ,1 × 2 × ( 3) = 2 6 > ,2 6时比 更大的偶数,由此得出任意大的偶数 属于 ,从而 1 × 1 × ( 2) = 2 属于 ,于是得出所有的偶数都属于 ,这样一来,奇数 1,3,5 是可选的,∵ 1 + 1 + 3 = 5,1 × 1 × 3 = 3,1 + 1 + 1 = 3,1 × 1 × 1 = 1,∴集合 中 5 时必有 1,3,有 3 时必有 1,从而分析得到所有的满足条件的无限集合:有大于等于 7 的奇数时,只有一个{1,2,3,4,5,6,7,8, , , },没有大于 7 的奇数时有 4 个:{2,4,6,8,10,12, , 2 , },{1,2,3,4,5,6,8,10,12, , 2 , . . . }{1,2,3,4,5,8,10,12, , 2 , },{1,2,4,6,8,10, , 2 , . . . }.第 10页,共 10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