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8张PPT)模块五有机化学基础主题15 生物大分子与合成高分子第48讲 糖类内容索引学习目标活动方案名卷优选学 习 目 标1. 认识糖类的组成和性质特点,能正确判断单糖、二糖和多糖。2. 能举例说明糖类的化学性质。3. 能举例说明糖类在食品加工和生物质能源开发上的应用。活 动 方 案1. 写出下列常见糖类物质的分子式,并回答有关问题。活动一 糖类的组成与性质特点单糖 二糖 多糖 葡萄糖 果糖 蔗糖 麦芽糖 淀粉 纤维素C6H12O6C6H12O6C12H22O11C12H22O11(C6H10O5)n(C6H10O5)n(1) 在上述六种糖中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有哪些?【答案】 葡萄糖和果糖、蔗糖和麦芽糖(2) 写出葡萄糖的结构简式,指出其中所含的官能团的名称和数目。【答案】 CH2OH(CHOH)4CHO 5个羟基 1个醛基(3) 上述常见糖类物质中,哪些糖能发生水解反应?其中,哪一种糖的水解产物与其他糖不完全相同?【答案】 蔗糖、麦芽糖、淀粉、纤维素都能水解;其中蔗糖水解产物与其他糖不完全相同。(4) 利用什么性质可以鉴别麦芽糖和蔗糖?【答案】 麦芽糖能发生银镜反应、能还原新制氢氧化铜,而蔗糖不能。2. 棉籽和甜菜中含有棉籽糖。一定条件下,一分子棉籽糖水解生成一分子蔗糖和一分子半乳糖(半乳糖是一种单糖,和葡萄糖互为同分异构体)。(1) 棉籽糖属于_________(填“单糖”“二糖”或“三糖”)。(2) 写出棉籽糖的化学式。【答案】 C18H32O16(3) 如果使1 mol棉籽糖完全水解,各水解产物物质的量分别是多少?【答案】 1 mol半乳糖、1 mol葡萄糖、1 mol果糖三糖1. 根据葡萄糖的结构,认识葡萄糖的化学性质。(1) 书写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葡萄糖在人体内的氧化反应活动二 糖类的化学性质②葡萄糖发酵生成乙醇③葡萄糖(用G—CHO表示)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④葡萄糖(用G—CHO表示)的银镜反应(2) 根据葡萄糖的结构,你认为葡萄糖还能发生哪些反应?【答案】 与氢气发生加成(还原)反应;与羧酸发生酯化反应。2. 认识蔗糖、麦芽糖、淀粉和纤维素的化学性质。(1) 请写出蔗糖、麦芽糖、淀粉和纤维素发生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 为了检验淀粉的水解程度,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并完成了如下三个实验,并得出了结论。请分别判断以上三位学生的结论是否正确?说明理由。【答案】 甲的结论不正确,因为也可能淀粉部分水解。乙的结论也不正确,乙实验方案中未用碱中和作催化剂的酸,银镜反应须在碱性条件下才能发生。丙的结论正确,该方案中,中和液能发生银镜反应,说明淀粉已经水解;加入碘水无现象,说明已无淀粉存在,故淀粉已完全水解。(3) 纤维素的结构如下:纤维素在一定条件下可与乙酸酐发生反应生成纤维素乙酸酯,即醋酸纤维。写出醋酸纤维的结构简式。名 卷 优 选245131 [2021江苏适应性考试一]葡萄糖的银镜反应实验如下:步骤1:向试管中加入1 mL 2% AgNO3溶液,边振荡边滴加2%氨水,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并迅速转化为灰褐色。步骤2:向试管中继续滴加2%氨水,观察到沉淀完全溶解。步骤3:再向试管中加入1 mL 10%葡萄糖溶液,振荡,在60~70 ℃水浴中加热,观察到试管内壁形成了光亮银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步骤1中观察到的白色沉淀为AgOHB. 步骤2中沉淀溶解是因为生成了银氨配合物C. 步骤3中产生银镜说明葡萄糖具有还原性D. 如图所示银的晶胞中有14个银原子D24513245132 [盐城阜宁中学阶段检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2451324533 [泰州中学月考]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所首度在实验室实现了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的重大科技突破,其路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①②③中碳元素均被还原B. 反应①②中涉及的极性分子有4种C. 淀粉和纤维素互为同分异构体D. 淀粉分子中每个葡萄糖单元中有三个羟基,与丙三醇互为同系物1B24531【解析】 反应②是甲醇被氧化为甲醛的过程,该过程中C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A错误;反应①②中涉及的极性分子有H2O、CH3OH、H2O2、HCHO,共4种,B正确;淀粉和纤维素的聚合度不同,两者分子式不同,不是同分异构体,C错误;结构相似,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n个“CH2”原子团的化合物互为同系物,淀粉的分子式可表示为[C6H7O2(OH)3]n,淀粉分子中每个葡萄糖单元中有三个羟基,但其与丙三醇结构不相似,不互为同系物,D错误。24534 以纤维素为原料合成 PEF 塑料路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纤维素是合成高分子B. 果糖转化为5-HMF的反应为还原反应C. 可用酸性 KMnO4 溶液直接将5-HMF氧化为FDCAD. PEF可由FDCA和乙二醇缩聚而得1D24531【解析】 纤维素在自然界广泛存在,属于天然高分子,A错误;果糖转化为5-HMF时发生消去反应,不是还原反应,B错误;5-HMF中含有碳碳双键,不能使用酸性 KMnO4 溶液直接将 5-HMF 氧化为 FDCA,C错误;通过PEF的结构可知,PEF是由FDCA和乙二醇经过缩聚反应制得的,D正确。24535 秸秆(含多糖物质)的综合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是以秸秆为原料合成聚酯类高分子化合物的路线。12453回答下列问题。(1) 下列关于糖类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A. 糖类都有甜味,具有CnH2mOm的通式 B. 麦芽糖水解生成互为同分异构体的葡萄糖和果糖C. 用银镜反应不能判断淀粉水解是否完全D. 淀粉和纤维素都属于多糖类天然高分子化合物(2) B―→C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D中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1CD取代反应或酯化反应酯基、碳碳双键2453(4) F的化学名称是_______________,由F生成G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具有一种官能团的二取代芳香化合物W是E的同分异构体, 0.5 mol W与足量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44 g CO2,W共有____________种(不含立体结构),其中核磁共振氢谱为三组峰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己二酸122453(6) 参照上述合成路线,以(反,反)-2,4-己二烯和C2H4为原料(无机试剂任选),设计制备对苯二甲酸的合成路线。1谢谢观看Thank you for watching主题15 生物大分子与合成高分子第48讲 糖类学习目标 1. 认识糖类的组成和性质特点,能正确判断单糖、二糖和多糖。2. 能举例说明糖类的化学性质。3. 能举例说明糖类在食品加工和生物质能源开发上的应用。活动方案糖类的组成与性质特点1. 写出下列常见糖类物质的分子式,并回答有关问题。单糖 二糖 多糖葡萄糖 果糖 蔗糖 麦芽糖 淀粉 纤维素(1) 在上述六种糖中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有哪些?(2) 写出葡萄糖的结构简式,指出其中所含的官能团的名称和数目。(3) 上述常见糖类物质中,哪些糖能发生水解反应?其中,哪一种糖的水解产物与其他糖不完全相同?(4) 利用什么性质可以鉴别麦芽糖和蔗糖?2. 棉籽和甜菜中含有棉籽糖。一定条件下,一分子棉籽糖水解生成一分子蔗糖和一分子半乳糖(半乳糖是一种单糖,和葡萄糖互为同分异构体)。(1) 棉籽糖属于 (填“单糖”“二糖”或“三糖”)。(2) 写出棉籽糖的化学式。(3) 如果使1 mol棉籽糖完全水解,各水解产物物质的量分别是多少? 糖类的化学性质1. 根据葡萄糖的结构,认识葡萄糖的化学性质。(1) 书写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葡萄糖在人体内的氧化反应②葡萄糖发酵生成乙醇③葡萄糖(用G—CHO表示)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④葡萄糖(用G—CHO表示)的银镜反应(2) 根据葡萄糖的结构,你认为葡萄糖还能发生哪些反应?2. 认识蔗糖、麦芽糖、淀粉和纤维素的化学性质。(1) 请写出蔗糖、麦芽糖、淀粉和纤维素发生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 为了检验淀粉的水解程度,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并完成了如下三个实验,并得出了结论。甲:淀粉液水解液溶液变蓝结论:淀粉没有水解。乙:淀粉液水解液无银镜现象结论:淀粉没有水解。丙:淀粉液水解液碘水无明显现象中和液生成银镜结论:淀粉完全水解。请分别判断以上三位学生的结论是否正确?说明理由。(3) 纤维素的结构如下:纤维素在一定条件下可与乙酸酐发生反应生成纤维素乙酸酯,即醋酸纤维。写出醋酸纤维的结构简式。名卷优选1 [2021江苏适应性考试一]葡萄糖的银镜反应实验如下:步骤1:向试管中加入1 mL 2% AgNO3溶液,边振荡边滴加2%氨水,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并迅速转化为灰褐色。步骤2:向试管中继续滴加2%氨水,观察到沉淀完全溶解。步骤3:再向试管中加入1 mL 10%葡萄糖溶液,振荡,在60~70 ℃水浴中加热,观察到试管内壁形成了光亮银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步骤1中观察到的白色沉淀为AgOHB. 步骤2中沉淀溶解是因为生成了银氨配合物C. 步骤3中产生银镜说明葡萄糖具有还原性D. 如图所示银的晶胞中有14个银原子2 [盐城阜宁中学阶段检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乳酸薄荷醇酯()仅能发生水解反应、氧化反应、消去反应B. CH3COOCH2CH3与CH3CH2COOCH3互为同分异构体,1H-NMR谱显示两者均有三种不同的氢原子且三种氢原子的个数之比相同,故不能用1H-NMR来鉴别二者C. 乙醛和丙烯醛()不互为同系物,它们与氢气充分反应后的产物也不互为同系物D. 淀粉和纤维素在酸催化下完全水解后的产物都是葡萄糖3 [泰州中学月考]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所首度在实验室实现了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的重大科技突破,其路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①②③中碳元素均被还原B. 反应①②中涉及的极性分子有4种C. 淀粉和纤维素互为同分异构体D. 淀粉分子中每个葡萄糖单元中有三个羟基,与丙三醇互为同系物4 以纤维素为原料合成 PEF 塑料路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纤维素是合成高分子B. 果糖转化为5-HMF的反应为还原反应C. 可用酸性 KMnO4 溶液直接将5-HMF氧化为FDCAD. PEF可由FDCA和乙二醇缩聚而得5 秸秆(含多糖物质)的综合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是以秸秆为原料合成聚酯类高分子化合物的路线。回答下列问题。(1) 下列关于糖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A. 糖类都有甜味,具有CnH2mOm的通式 B. 麦芽糖水解生成互为同分异构体的葡萄糖和果糖C. 用银镜反应不能判断淀粉水解是否完全 D. 淀粉和纤维素都属于多糖类天然高分子化合物(2) B―→C的反应类型为 。(3) D中官能团的名称为 。(4) F的化学名称是 ,由F生成G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具有一种官能团的二取代芳香化合物W是E的同分异构体,0.5 mol W与足量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44 g CO2,W共有 种(不含立体结构),其中核磁共振氢谱为三组峰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 参照上述合成路线,以(反,反) 2,4 己二烯和C2H4为原料(无机试剂任选),设计制备对苯二甲酸的合成路线。主题15 生物大分子与合成高分子第48讲 糖类【活动方案】活动一:1 C6H12O6 C6H12O6 C12H22O11 C12H22O11 (C6H10O5)n(C6H10O5)n (1) 葡萄糖和果糖、蔗糖和麦芽糖(2) CH2OH(CHOH)4CHO 5个羟基 1个醛基 (3) 蔗糖、麦芽糖、淀粉、纤维素都能水解;其中蔗糖水解产物与其他糖不完全相同。 (4) 麦芽糖能发生银镜反应、能还原新制氢氧化铜,而蔗糖不能。2 (1) 三糖 (2) C18H32O16 (3) 1 mol半乳糖、1 mol葡萄糖、1 mol果糖活动二:1 (1) ①C6H12O6+6O26CO2+6H2O ②C6H12O62C2H5OH+2CO2↑ ③G—CHO+2Cu(OH)2+NaOHG—COONa+Cu2O↓+3H2O ④G—CHO+2[Ag(NH3)2]OHG—COONH4+2Ag↓+3NH3+H2O(2) 与氢气发生加成(还原)反应;与羧酸发生酯化反应。2 (1) C12H22O11+H2OC6H12O6+C6H12O6 蔗糖 葡萄糖 果糖C12H22O11+H2O2C6H12O6麦芽糖 葡萄糖(C6H10O5)n+nH2OnC6H12O6淀粉 葡萄糖(C6H10O5)n+nH2O nC6H12O6纤维素 葡萄糖(2) 甲的结论不正确,因为也可能淀粉部分水解。乙的结论也不正确,乙实验方案中未用碱中和作催化剂的酸,银镜反应须在碱性条件下才能发生。丙的结论正确,该方案中,中和液能发生银镜反应,说明淀粉已经水解;加入碘水无现象,说明已无淀粉存在,故淀粉已完全水解。(3)【名卷优选】1 D 步骤1中发生反应AgNO3+NH3·H2O===AgOH↓+NH4NO3,白色沉淀AgOH不稳定,易分解成灰褐色Ag2O,A正确;银晶胞中,Ag位于晶胞的8个顶点、6个面心,由均摊法可知,晶胞中含有Ag的个数=8×+6×=4,D错误。2 D 乳酸薄荷醇酯能发生水解反应、氧化反应、消去反应、取代反应,A错误;CH3COOCH2CH3与CH3CH2COOCH3互为同分异构体,1H-NMR谱显示两者均有3种不同的氢原子且3种氢原子的比例相同,但化学位移不同,所以能用 1H-NMR来鉴别,B错误;乙醛与氢气充分反应后的产物是乙醇,丙烯醛()与氢气充分反应后的产物是丙醇,乙醇、丙醇是同系物,C错误;淀粉和纤维素完全水解的最终产物都是葡萄糖,D正确。3 B 反应②是甲醇被氧化为甲醛的过程,该过程中C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A错误;反应①②中涉及的极性分子有H2O、CH3OH、H2O2、HCHO,共4种,B正确;淀粉和纤维素的聚合度不同,两者分子式不同,不是同分异构体,C错误;结构相似,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n个“CH2”原子团的化合物互为同系物,淀粉的分子式可表示为[C6H7O2(OH)3]n,淀粉分子中每个葡萄糖单元中有三个羟基,但其与丙三醇结构不相似,不互为同系物,D错误。4 D 纤维素在自然界广泛存在,属于天然高分子,A错误;果糖转化为5HMF时发生消去反应,不是还原反应,B错误;5HMF中含有碳碳双键,不能使用酸性 KMnO4 溶液直接将 5HMF 氧化为 FDCA,C错误;通过PEF的结构可知,PEF是由FDCA和乙二醇经过缩聚反应制得的,D正确。5 (1) CD (2) 取代反应或酯化反应 (3) 酯基、碳碳双键 (4) 己二酸+n+(2n-1)H2O(5) 12 (6)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6年高考化学第一轮总复习导学案--第48讲 糖类(含答案).doc 模块5 主题15 第48讲 糖类.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