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地理学科第二章 海陆分布与海陆变迁第一节 世界海陆分布(导学案)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新课标要求】 通过阅读地形图、图像,观看影视资料,观察地形模型或实地考察等,区别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的形态特征。 在世界地形图上指出陆地主要地形和海底主要地形的分布,观察地形分布大势。【学习目标】 人地协调:通过了解不同地形与人类生产生活的联系,理解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树立因地制宜利用地形资源的人地协调观念。 综合思维:将世界海陆分布与人类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等相结合,建立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的思维框架。 区域认知:认识各大陆地形分布的区域差异,以及海底不同区域地形类型的独特性,理解地形分布的区域多样性。 地理实践力:通过使用地形地球仪、分层设色地形图等工具,掌握观察地形分布的方法,提高地形识别和绘制简单地形分布示意图的能力。【重难点】 重点:①陆地主要地形类型及各大陆地形的分布特点;②海底主要地形类型从大陆边缘到大洋中心的分布规律。 难点:①理解地形分布的内在联系;②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准确识别地形类型并分析地形分布大势。【课前预习——你相当可以】阅读教材P27-35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1、陆地主要地形类型:包括平原、高原、丘陵、山地、盆地。2、各大陆地形分布特点:(1)亚欧大陆:地势中间高、四周低;中间以高原和山地为主,四周分布丘陵和平原,地势起伏大。(2)非洲大陆:地势东南高、西北低,起伏不大;以高原为主,中部有刚果盆地,山脉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和南部边缘地区。(3)北美大陆、南美大陆、澳大利亚大陆:大致呈南北纵列的三大地形单元,即大陆中部是平原,东西两侧为山地或高原。(4)南极大陆: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陆(平均海拔约2350米),主要地形类型为高原;整体地势中部略高、四周低,基岩地表覆盖平均约2000米厚的冰盖,冰盖之下部分区域低于海平面。3、陆地地形分布规律:(1)山脉: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两岸的南北向地带,以及横贯亚欧大陆中南部和非洲大陆北部的东西向地带。(2)平原:多分布于河流沿岸地区和沿海地区。(3)高原:四周多被山地和陡崖环绕。(4)丘陵:多分布在山地或高原向平原过渡的地区。(5)盆地:四周多被山地或高原环绕。4、海底地形总体分布:从大陆边缘到大洋中心,依次分布着大陆架、大陆坡和大洋底。5、各海底地形类型及特点:(1)大陆架:是陆地向海洋自然延伸并被海水覆盖的部分,坡度平缓,水深一般不超过200米;沿海为平原时大陆架宽广(如我国东海大陆架),沿海为高原或山脉时大陆架狭窄(如日本群岛太平洋海岸大陆架);面积约占海底总面积的7.6%。(2)大陆坡:是大陆架外缘急剧变陡的斜坡,水深一般不超过3000米,是大陆架向大洋底的过渡地带;面积约占海底总面积的15.2%。(3)大洋底:是大洋的主体,面积约占海底总面积的77.2%,地形复杂多样。(4)洋中脊:伴有火山和地震活动的巨大海底山系,常分布在大洋中心部位,大致呈南北走向,贯通四大洋(全长约8万千米),部分顶部露出海面形成岛屿(如冰岛)。(5)海盆:指大陆坡以下、海洋底部外形近于圆形或椭圆形的巨大凹地。(6)海沟:深度超过6000米的海底狭长形凹地,长度可达数千千米,一般紧依岛弧或大陆沿岸山脉的外侧(如马里亚纳海沟,深达11034米,是世界最深海沟)。(7)岛弧:呈弧形排列或弧形伸展的岛屿或群岛,分布于大洋边缘,向海的外侧常伴有很深的海沟,以太平洋西部地区最为典型(如千岛群岛)。6、海陆高低对比:海洋面积超过陆地,且海洋平均深度(3800 米)远超过陆地平均高度(875 米)。7、地形起伏对比:海底地形起伏比陆地更大。【课中探究——和小伙伴一起】探究一:探究各大陆的地形分布特点结合 “世界陆地地形(东半球)”“世界陆地地形(西半球)”“南极大陆地形” 等图,完成下列问题。1、陆地表面主要有哪些地形类型?【答案】1、平原、高原、丘陵、山地、盆地。2、亚欧大陆的地形分布有何特点?【答案】2、地势中间高、四周低,中间以高原和山地为主,四周有丘陵和平原,地势起伏大。3、非洲大陆的地形以哪种类型为主?其地势有何特点?【答案】3、以高原为主;地势东南高、西北低,起伏不大,中部刚果盆地地势较低,山脉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和南部边缘地区。4、北美大陆、南美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的地形分布有什么共同特点?【答案】4、均大致呈南北纵列的三大地形单元,即大陆中部是平原,东西两侧为山地或高原。5、南极大陆为何成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陆?其地形分布有何特点?【答案】5、因为其基岩地表覆盖有平均约 2000 米厚的冰盖;主要地形类型为高原,整体地势中部略高、四周低,冰盖之下有的地方低于海平面。探究二:探究海底地形的分布观察 “海底地形示意”“世界海底地形” 等图,完成下列问题。1、从大陆边缘到大洋中心,海底依次分布着哪些地形?【答案】1、大陆架、大陆坡和大洋底。2、大陆架的地形特点是什么?举例说明不同沿海地区大陆架的差异。【答案】2、坡度平缓,水深一般不超过 200 米;如我国的东海大陆架宽广(因沿海为平原),日本群岛太平洋海岸大陆架很窄(因沿海为高原或山脉)。3、大洋底主要有哪些地形类型?【答案】3、洋中脊、海盆、海沟、岛弧等。4、洋中脊有何特点?请举例说明。【答案】4、是伴有火山和地震活动的巨大海底山系,常分布在大洋中心部位,大致呈南北走向,贯通四大洋;如冰岛位于大西洋洋中脊之上,火山活动频繁。【重难点突破 —— 加油加油,你能行!】突破一:陆地地形分布规律Ⅰ 核心规律主要地形类型:平原、高原、丘陵、山地、盆地。各大陆分布特点:亚欧大陆 “中间高,四周低”;非洲大陆 “高原为主,东南高西北低”;北美、南美、澳大利亚大陆 “南北纵列三单元”;南极大陆 “冰盖覆盖,海拔最高”。陆地地形分布大势:山脉多在环太平洋及亚欧非东西向地带;平原在河流沿岸和沿海;高原、盆地多被山地或高原环绕;丘陵在山地、高原向平原过渡地带。Ⅱ 口诀记忆“陆地形,五类型,平高丘山盆分明;亚欧中高四周低,非洲高原为主境;北美南美澳,三带南北行;南极冰盖厚,海拔冠全球。”突破二:海底地形分布规律Ⅰ 核心规律从陆到洋分布:大陆架→大陆坡→大洋底。各地形特点:大陆架浅宽(或窄),大陆坡陡深,大洋底占比大(77.2%),含洋中脊、海盆、海沟、岛弧等。特殊地形关联:岛弧外侧常伴海沟(如太平洋西部地区的千岛群岛外侧有海沟)。Ⅱ 口诀记忆“海底地形有顺序,陆架陆坡接洋底;陆架浅缓二百米,陆坡陡峭过渡地;洋底广大类型多,脊盆沟弧各有域;岛弧外侧常伴沟,太平洋区最典型。”【真题剖析】(2022·湖北荆州·中考真题)读“北半球某区域略图”,完成下面小题。1.连接太平洋与北冰洋的海峡是( )A.霍尔木兹海峡 B.英吉利海峡 C.马六甲海峡 D.白令海峡2.图示地区不包括( )A.挪威 B.加拿大 C.俄罗斯 D.美国【答案】1.D 2.A【解析】1.图中连接太平洋与北冰洋的海峡是白令海峡,该海峡是北美洲与亚洲的分界线,也是美国与俄罗斯的分界线。霍尔木兹海峡和英吉利海峡都不是大洋分界线,马六甲海峡沟通了太平洋与印度洋,故ABC错误、D正确,根据题意,故选D。2.读图可得,图中区域包括的国家有加拿大、美国和俄罗斯的局部地区,该地区有著名的白令海峡,不包括挪威。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2021·山西晋中·中考真题)苏伊士运河是世界航运最繁忙的航线之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经济意义。100多年前,马克思就称其为“东方伟大的航道”。下图示意世界海运部分航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苏伊士运河是两大洲的分界线。两大洲是( )A.欧洲、非洲 B.亚洲、非洲 C.欧洲、亚洲 D.亚洲、北美洲4.苏伊士运河联结的两大洋是( )A.大西洋、北冰洋 B.北冰洋、太平洋C.太平洋、印度洋 D.印度洋、大西洋5.苏伊士运河开通前,从亚洲到欧洲的最短航线需绕行( )A.德雷克海峡 B.白令海峡 C.巴拿马运河 D.非洲好望角【答案】3.B 4.D 5.D【解析】3.苏伊士运河是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该运河沟通了红海和地中海,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4.苏伊士运河沟通了红海和地中海,红海通过曼德海峡与印度洋相连,地中海通过直布罗陀海峡与大西洋相连,因此苏伊士运河联结的两大洋是印度洋和大西洋,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5.苏伊士运河联结的两大洋是印度洋和大西洋,二者大致以非洲最南端的厄加勒斯角为分界点,也就是以东经20°E经线为界,以西为大西洋、以东为印度洋,因此苏伊士运河开通前,从亚洲到欧洲的最短航线需绕行非洲好望角,D正确;德雷克海峡位于南美洲南端,A错误;白令海峡位于北冰洋与太平洋之间,B错误;巴拿马运河南北美洲的分界线,位于是大西洋与太平洋之间,C错误。故选D。【随堂检测】一、单选题我国是海洋大国,加快海洋资源开发和海洋强国建设是我们的历史使命。2023年12月17日,山东长岛“蓝色粮仓”海洋经济开发区正式批复设立,标志着全国首个海上经济开发区正式获批。据此读海底主要地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目前,我国对海底资源的开发主要集中在大陆架上。图中对应大陆架的数字序号是( )A.① B.② C.③ D.④2.近年来,我国在深海探测中取得了重大成果。要探测海底最深处,应前往( )A.① B.② C.③ D.④3.设立长岛“蓝色粮仓”海洋经济开发区的主要优势是( )A.海洋生物资源丰富 B.海洋矿产资源丰富C.海洋能源资源丰富 D.海洋旅游资源丰富【答案】1.A 2.D 3.A【解析】1.大陆架是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坡度较缓,水深一般在200米以内,在海底地形示意图中,大陆架一般是靠近陆地的浅海区域部分。读图可知,①是大陆架,②是大陆坡,③是大洋中脊,④是海沟,A正确,BCD错误。故选A。2.海沟是海洋中最深的地方。读图可知,①是大陆架,②是大陆坡,③是大洋中脊,④是海沟,D正确,ABC错误。故选D。3.设立长岛“蓝色粮仓”海洋经济开发区,题目中提到“蓝色粮仓”,重点在于“粮仓”,说明其主要优势是海洋生物资源丰富,海洋生物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渔业等相关产业,打造“蓝色粮仓”,A正确;与海洋矿产资源丰富、海洋能源资源丰富、海洋旅游资源丰富无关,BCD错误。故选A。2023年3月11日,“探索一号”科考船搭载“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圆满完成载人深潜海沟科考任务。图为某海域海底地形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4.我国此次深潜科考的海沟地形对应图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5.由大陆向海洋深处延伸,依次出现的地形类型为( )A.大陆架——洋盆——大陆坡 B.大陆坡—洋盆—大陆架C.洋盆——大陆架—洋底 D.大陆架—大陆坡——洋盆6.大陆架与人类活动关系最为密切。以下关于大陆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表面起伏较大 B.深度超过200米C.渔业资源丰富 D.宽度大小基本一致【答案】4.B 5.D 6.C【解析】4.海底地形中,海沟深度最深,对应图中②,B正确;①为大陆架、③为洋盆、④为洋中脊,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5.由大陆向海洋深处延伸,依次出现的地形类型为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洋中脊,D正确、ABC错误。故选D。6.大陆架深度一般不超过200米,起伏较小、宽度大小不一,蕴含的渔业资源丰富,与人类活动最为密切,C正确、ABD错误。故选C。如同陆地地形一样,海洋底部也是高低起伏,形态多样。“奋斗者”号是我国第一台能够到达全球海洋最深处开展科考和作业的载人潜水器。下图示意海底地形及“奋斗者”潜水器,读图完成下面小题。7.下列关于海底地形说法正确的是( )A.大陆架在大洋中部 B.大陆坡坡度较缓C.洋中脊是海底山脉 D.洋盆起伏较大8.观察海底地形可知,由大陆向海洋深处延伸,依次出现的地形类型为( )A.大陆架—洋盆—大陆坡 B.大陆坡—洋盆—大陆架C.洋盆—大陆架—洋盆 D.大陆架—大陆坡—洋盆9.“奋斗者”号能到达的海洋底部最深处的地形是( )A.洋中脊 B.大陆坡 C.海沟 D.洋盆【答案】7.C 8.D 9.C【解析】7.大陆架是陆地向海洋延伸的部分,在大洋边缘,A错误;大陆坡是大陆架向外倾斜的陡坡,B错误;洋中脊又称海底山脉,C正确;洋盆平坦且广阔,D错误。故选C。8.大陆架是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部分,水深一般不超过200米,坡度和缓;大陆架的边缘是大陆坡,这里坡度增大,海水变深;海沟是狭长的深海凹地,位于海底最深处;洋盆是大洋底部的主体部分,相对平坦,面积广大;海岭是海底山脉的总称。从大陆向海洋,依次出现的海底地形一般是: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洋中脊,D正确,ABC错误。故选D。9.海沟是海洋中深度很大的区域,通常是板块俯冲形成的,深度可达数千米甚至更深,是海洋中最深的地方,因此“奋斗者” 号所到达的海洋底部最深处是指海沟,C正确、ABD错误。故选C。2024年3月,中国和印尼联合科考队,利用我国“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完成了下潜爪哇海沟的任务。科考队员采集了一批宝贵的大型底栖生物、岩石和沉积物等样品。下图为爪哇海沟所在区域海底地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上图中代表海沟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11.爪哇海沟图示区域的深度约为( )A.3200米 B.5000米 C.6000米 D.7000米12.此次联合科考的目的之一可能是( )A.获得大量的海盐 B.充分利用海洋的通航功能C.挖掘大量矿产资源 D.了解爪哇海沟生物的多样性【答案】10.B 11.D 12.D【解析】10.海沟深度最深,对应图中乙,B正确、ACD错误。故选B。11.读图可知,爪哇海沟(图中乙区域)海拔低于-7000米,即深度超过7000米。D正确、ABC错误。故选D。12.读材料可知,科考队员采集了一批宝贵的大型底栖生物、岩石和沉积物等样品,说明此次科考的目的包括了解爪哇海沟生物的多样性,D正确。海洋的鱼盐之利、舟楫之便集中在大陆架,AB错误;目前为止,还做不到从海沟大量挖掘矿产资源,C错误。故选D。海洋有“资源宝库”之称,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渔业资源。下图分别为世界主要渔场分布图和海底地形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图示世界主要渔场集中分布在( )A.太平洋和印度洋 B.大西洋和北冰洋 C.太平洋和大西洋 D.北冰洋和印度洋14.世界海洋渔场大部分都分布在浅海大陆架区域,其对应位置是( )A.甲 B.乙 C.丙 D.丁15.在生产生活中,人们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合理的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13.C 14.A 15.B【解析】13.由图可知,根据世界主要渔场分布图,可以判断出太平洋和大西洋沿岸渔场分布密集,C正确;ABD错误。故选C。14.由图可知,甲是大陆架,乙是大陆坡,丙是海沟,丁是洋中脊。故选A。15.由所学知识知,发展海洋运输、实施海水淡化、建设海洋“牧场”是人们对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①②④正确,过度捕捞海产不是合理的开发利用,会导致生态恶化,③错误。故选B。2024年8月18日,我国自主设计、集成的首台7000米级大深度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在西太平洋完成第300次下潜。“蛟龙号”已在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的海底留下足迹,彰显中国深潜的实力。下图示意海底地形。完成下面小题。16.目前,“蛟龙号”没有涉足的大洋是(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17.大陆架深度一般不超过( )A.200米 B.500米 C.3000米 D.6000米18.人类已知的世界最深处位于海底地形中的( )A.海沟 B.大洋盆地 C.大陆坡 D.大洋中脊【答案】16.D 17.A 18.A【解析】16.据材料可知,我国自主设计、集成的首台7000米级大深度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在西太平洋完成第300次下潜。“蛟龙号”已在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的海底留下足迹,彰显中国深潜的实力。因此没有涉足的大洋是北冰洋,D正确,排除ABC。故选D。17.陆地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坡度较缓,是大陆架,其海水深度一般为0~200米之间,A正确,BCD错误。故选A。18.海沟是海洋底部最深的地方,是由于板块运动,海洋板块向大陆板块俯冲,在交界处形成的深邃的沟槽。人类已知的世界最深处是马里亚纳海沟,深度超过11000米,就属于海沟地形。大洋盆地是海洋的主体部分,地形较为平坦;大陆坡是大陆架向大洋盆地过渡的地带;大洋中脊是海底山脉,是新的海洋地壳诞生的地方,A正确,排除BCD。故选A。2024年6月8日是第16个世界海洋日。加快海洋资源开发和海洋强国建设是我们的历史使命。结合海底地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9.下列关于海洋的叙述,错误的是( )A.海洋可以为人类提供多种资源 B.污染和过度开发是海洋生态恶化的主要原因C.海洋环境的破坏对人类不产生影响 D.海洋是生命的摇篮20.图中表示海沟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21.有关海底地形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陆架的坡度陡、深度很大 B.洋中脊海底深度一般不超过200米C.海沟是海洋底部最深的地方 D.大陆坡和大陆架是同样的地理事物【答案】19.C 20.C 21.C【解析】19.海洋的资源十分丰富,可以为人类提供多种资源,A正确;海洋环境的破坏对人类影响非常大,需要加以保护,C错误;污染和过度开发是海洋生态恶化的主要原因,需要加强治理,B正确;海洋是生命的摇篮的原因在于海洋和生命的起源关系密切,生物的演变与进化都离不开海洋,D正确,故选C。20.陆地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坡度较缓,为①大陆架,大陆架向外倾斜的陡坡,为②大陆坡,④为洋盆,大洋中新海底诞生的地方,为⑤大洋中脊,海洋底部最深的地方,为③海沟,图中表示海沟的是③,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21.大陆架一般坡度较缓,水深在200米以内,A错误;洋中脊是地质运动形成的,大洋中脊顶部的平均水深大约2到3千米,B错误;岛弧的外缘常常伴生着狭长而深凹的海沟。海沟是海洋中最深的地方,一般是大陆坡与洋盆的分界线,C正确;大陆架外缘的巨大陡坡,叫作大陆坡。与大陆架的含义不一样,D错误。故选C。从海岸到大洋中部,海底地形大致可以分为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等主要类型,图1为海底地形示意图、图2为世界海沟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22.大陆坡是大陆架外缘的巨大陡坡,图中位于大陆坡的是(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23.若要探测海底最深处,应前往(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24.世界主要海沟多集中分布在( )A.太平洋边缘 B.大西洋边缘 C.亚欧大陆内部 D.北冰洋沿岸【答案】22.C 23.A 24.A【解析】22.大陆坡是大陆架外缘的巨大陡坡。在海底地形示意图中,①处是海沟,②处是中央海岭,③处是大陆坡,④处是大陆架,C正确,ABD错误。故选C。23.海底最深处是海沟。在海底地形示意图中,①处是海沟,②处是中央海岭,③处是大陆坡,④处是大陆架,A正确,BCD错误。故选A。24.从世界海沟分布示意图可知,世界主要海沟多集中分布在太平洋边缘,因为太平洋板块与周边板块碰撞挤压强烈,形成众多海沟,A正确;大西洋边缘海沟相对较少,B错误;亚欧大陆内部是陆地,不存在海沟,C错误;北冰洋沿岸海沟分布也较少,D错误。故选A。二、解答题25.地球表层是陆地和海洋。某校七年级学生围绕陆地和海洋内容开展研究性学习。读图,完成下面小题。探究任务一 海陆格局(1)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认识图一世界海陆分布格局,完成下图填空① ② ③ ④探究任务二 海陆位置(2)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分割成六个大块和众多小块。读图一甲大陆地处北半球,以 带(温度带)为主;北临 洋、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西北隔A- 海峡与亚洲相望,南隔B- 运河连接南美洲。探究任务三 海陆地形(3)陆地表面地形多种多样,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五种基本类型。读五种陆地地形剖面图和海底地形示意图。右图地形类型:A- ;C- ;D- ;B与E地形共同特点: ,不同点: ;由此可知图一中乙大陆中部地区地形特点: 。(4)海洋底部和陆地表面一样,高低起伏,形态多样。完成右图填空① ② ③ ④ ⑤ 。探究任务四 人地关系(5)海洋具有互联互通特点,全球洲际间往来和贸易通过海洋运输完成;海洋也被沿海国家称为“资源的宝库”。将①海上运输②降水③矿产对应填入右图中字母方框。A— ;B— ;C— 。【答案】25.(1)海洋 海洋 大于 七(2)北温带 北冰洋 白令海峡 巴拿马运河(3)山地 盆地 丘陵 地势平坦(或地表起伏小) 海拔不同(或高原海拔在500米以上,平原海拔般在200米以下) 特点:四周高,中间低(或周围是山地、高原,中部相对低平)(4)大陆架 大陆坡 海沟 洋盆 洋中脊(5)②降水 ③矿产 ①海上运输【解析】25.本大题以陆地和海洋研究性学习为材料,共设置五道小题,涉及海陆面积比例、海陆分布特征、七大洲和四大洋、海底地形、陆地地形、海洋资源开发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程度。(1)根据计算,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9%。概括地说,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海洋彼此相连,陆地则被海洋分割成许多大大小小的陆块。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是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而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全球共有七大洲和四大洋。(2)读图一可知,甲是北美大陆,地处北半球,以北温带为主;北临北冰洋、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西北隔A白令海峡与亚洲相望,南隔B巴拿马运河连接南美洲。(3)A代表山地,山地地势起伏大,坡度较陡;C代表盆地,四周高,中间低;D代表丘陵,通常在200到500米之间。B是高原,E是平原,B与E地形共同特点是地势平坦,地表起伏小;不同点是海拔不同,高原海拔在500米以上,平原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读图可知,乙是澳大利亚大陆,周围是山地、高原,中部相对低平。(4)读图可知,①是大陆架,是靠近大陆浅海部分,坡度较缓;②是大陆坡,是大陆架向外倾斜的陡坡;③是海沟,是海洋中最深的地方,一般是板块碰撞挤压形成;④是洋盆,是大洋底部广阔的区域;⑤是洋中脊,是大洋底部绵延的山脉。(5)地球表层主体是海洋,海洋为人类提供了多种资源。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深入陆地形成丰富的降水,带来淡水资源,A为降水;沿海大陆架海域蕴藏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等矿产资源,为人类提供丰富的油气资源,因此B为矿产资源;世界海域辽阔,多优良港湾,有利于沿海地带发展海上运输,C为海上运输等。2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八十天环游地球》是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写的一部引人入胜的小说。小说叙述了十九世纪英国人菲利亚·福格先生因和朋友打赌,而在八十天内克服重重困难,完成环游地球一周的壮举。材料二:菲利亚·福格八十天环游地球路线图。(1)菲利亚·福格从英国伦敦出发,依次经过的大洲是:欧洲、A 洲、B 洲。(2)菲利亚·福格环游地球经过的大洋是:① 、③ 。(3)七大洲中纬度最高、气候最寒冷的大洲是 ;赤道没有穿过的大洋是 。(4)A、B两大洲的分界线a是 运河;C、D两大洲的分界线b是 运河。(5)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分布在 洲。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是位于南美洲的 平原。【答案】26.(1)非 亚(2)大西洋 太平洋(3)南极洲 北冰洋(4)苏伊士 巴拿马(5)亚 亚马孙【解析】26.本题以菲利亚 福格八十天环游地球路线图为材料,设置5道小题,涉及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大洲分界线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全球共有七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分别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读图可知,菲利亚 福格从英国伦敦出发,依次经过的大洲是:欧洲、A非洲、B亚洲。(2)地球上广阔的海洋连为一体,习惯上人们把大洋分为四大部分,分别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读图可知,菲利亚 福格环游地球经过的大洋是:①大西洋、③太平洋。(3)读图可知,七大洲中纬度最高、气候最寒冷的大洲是南极洲;赤道没有穿的大洋是北冰洋,北冰洋是纬度位置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洋。(4)读图可知,A是非洲,B是亚洲,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a是苏伊士运河。C是北美洲,D是南美洲,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b是巴拿马运河,沟通了太平洋和大西洋。(5)亚洲有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南美洲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亚马孙平原。27.现代探测技术揭开了海底地形的神秘面纱。读海底地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①处是 ,它是海洋底部最深的地方。(2)④处是 ,它是陆地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部分,坡度和缓,水深一般不超过 米,它的边缘是② 。(3)大洋底部的主体是③ ,相对平坦,面积广大。(4)⑤处是 ,也叫中央海岭,隆起于洋底中部,是世界上最长、规模最大的山系。【答案】27.(1)海沟(2)大陆架 200 大陆坡(3)洋盆(4)大洋中脊【解析】27.本题以海底地形示意图为材料,共设置四道小题,涉及海底地形分布等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1)图中①处是海沟,是海洋底部最深的地方,一般出现在大陆坡下。(2)图中④处是大陆架,它是陆地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部分,坡度较缓,水深一般不超过200米,大陆架外缘有一巨大的陡坡,叫做大陆坡,水深从几百米陡增到几千米。(3)大洋底部的主体③是洋盆,洋盆是海底地形中最平坦宽广的部位。(4)图中⑤处是大洋中脊,大洋中脊是大洋中的山脉或隆起,也叫海岭。2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济南某中学初一学生在地理课上分组开展了“探索世界地形的奥秘”的奇妙之旅。如图为世界主要地形分布示意图。(1)写出图中字母和代号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山脉:A B C D高原:① ②平原:③(2)据图归纳非洲的地形特点。“惊讶之余,我继续前行。一段时间后,我发现我的两侧都是陡壁,我仿佛站在“V”字形的底部”。这是某本小说中描述的情景。如图为海底地形示意图。(3)写出图中序号代表的海底地形名称。① ② ③ ④(4)判断描述的海底地形是 (填序号)。【答案】28.(1)阿尔卑斯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 落基山脉 安第斯山脉 青藏高原 巴西高原 亚马孙平原(2)以高原为主(3)大陆架 大陆坡 海沟 洋中脊(4)③【解析】28.本题以世界大洲和大洋分布图为材料,设置四道小题,涉及大洲、大洋、洲界限、海底地形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1)读图可知,A位于欧洲南部,大致为东西走向,为阿尔卑斯山脉;B位于亚洲南部,大致为东西走向,为喜马拉雅山脉;C位于北美洲,大致为南北走向,为落基山脉;D位于南美洲,大致为南北走向,为安第斯山脉。①位于亚洲,为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②位于南美洲,为巴西高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③位于南美洲,为亚马孙平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2)读图可知,非洲东部自北向南分别为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南非高原,高原面积广阔,被称为“高原大陆”,因此非洲主要以高原为主。(3)读图可知,①为大陆架,是大陆向海洋延伸的部分,通常呈缓坡状,坡度较小;②为大陆坡,是大陆架向海洋深处过 渡的地带,坡度较大,通常为海洋地质灾害和高风险区域;③为海沟,是海底的深沟峡谷;④为洋中脊:洋中脊又称海岭,是纵贯大洋中部的大型海底山脉。(4)据材料““V”字形的底部”分析可得,描述的海底地形是③海沟,海沟是海洋中狭长的地形区域,通常是由海底地质构造和地球表面的形态所决定的。海沟呈V形或U形,深度较大,宽度较窄,通常是由于板块运动所引起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地理学科第二章 海陆分布与海陆变迁第一节 世界海陆分布(导学案)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新课标要求】 通过阅读地形图、图像,观看影视资料,观察地形模型或实地考察等,区别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的形态特征。 在世界地形图上指出陆地主要地形和海底主要地形的分布,观察地形分布大势。【学习目标】 人地协调:通过了解不同地形与人类生产生活的联系,理解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树立因地制宜利用地形资源的人地协调观念。 综合思维:将世界海陆分布与人类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等相结合,建立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的思维框架。 区域认知:认识各大陆地形分布的区域差异,以及海底不同区域地形类型的独特性,理解地形分布的区域多样性。 地理实践力:通过使用地形地球仪、分层设色地形图等工具,掌握观察地形分布的方法,提高地形识别和绘制简单地形分布示意图的能力。【重难点】 重点:①陆地主要地形类型及各大陆地形的分布特点;②海底主要地形类型从大陆边缘到大洋中心的分布规律。 难点:①理解地形分布的内在联系;②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准确识别地形类型并分析地形分布大势。【课前预习——你相当可以】阅读教材P27-35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1、陆地主要地形类型:包括 、 、 、 、 。2、各大陆地形分布特点:(1)亚欧大陆:地势 、 ;中间以 为主,四周分布丘陵和平原,地势起伏大。(2)非洲大陆:地势 ,起伏不大;以 为主,中部有 ,山脉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和南部边缘地区。(3)北美大陆、南美大陆、澳大利亚大陆:大致呈南北纵列的 大地形单元,即大陆中部是 ,东西两侧为 。(4)南极大陆:是世界上海拔最 的大陆(平均海拔约2350米),主要地形类型为高原;整体地势中部略高、四周低,基岩地表覆盖平均约2000米厚的冰盖,冰盖之下部分区域低于海平面。3、陆地地形分布规律:(1)山脉:主要分布在 两岸的南北向地带,以及横贯亚欧大陆中南部和非洲大陆北部的东西向地带。(2)平原:多分布于 地区和 地区。(3)高原:四周多被 环绕。(4)丘陵:多分布在 过渡的地区。(5)盆地:四周多被 环绕。4、海底地形总体分布:从大陆边缘到大洋中心,依次分布着 、 和 。5、各海底地形类型及特点:(1)大陆架:是陆地向海洋自然延伸并被海水覆盖的部分,坡度平缓,水深一般不超过 米;沿海为平原时大陆架宽广(如我国东海大陆架),沿海为高原或山脉时大陆架狭窄(如日本群岛太平洋海岸大陆架);面积约占海底总面积的7.6%。(2)大陆坡:是大陆架外缘急剧变陡的斜坡,水深一般不超过 米,是大陆架向大洋底的过渡地带;面积约占海底总面积的15.2%。(3)大洋底:是大洋的 ,面积约占海底总面积的77.2%,地形复杂多样。(4)洋中脊:伴有 活动的巨大海底山系,常分布在大洋中心部位,大致呈 走向,贯通四大洋(全长约8万千米),部分顶部露出海面形成岛屿(如冰岛)。(5)海盆:指大陆坡以下、海洋底部外形近于 的巨大凹地。(6)海沟:深度超过 米的海底狭长形凹地,长度可达数千千米,一般紧依岛弧或大陆沿岸山脉的外侧(如马里亚纳海沟,深达11034米,是世界最 海沟)。(7)岛弧:呈弧形排列或弧形伸展的岛屿或群岛,分布于大洋边缘,向海的外侧常伴有很深的海沟,以太平洋西部地区最为典型(如千岛群岛)。6、海陆高低对比:海洋面积超过陆地,且海洋平均深度(3800 米)远超过陆地平均高度(875 米)。7、地形起伏对比:海底地形起伏比陆地更 。【课中探究——和小伙伴一起】探究一:探究各大陆的地形分布特点结合 “世界陆地地形(东半球)”“世界陆地地形(西半球)”“南极大陆地形” 等图,完成下列问题。1、陆地表面主要有哪些地形类型?2、亚欧大陆的地形分布有何特点?3、非洲大陆的地形以哪种类型为主?其地势有何特点?4、北美大陆、南美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的地形分布有什么共同特点?5、南极大陆为何成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陆?其地形分布有何特点?探究二:探究海底地形的分布观察 “海底地形示意”“世界海底地形” 等图,完成下列问题。1、从大陆边缘到大洋中心,海底依次分布着哪些地形?2、大陆架的地形特点是什么?举例说明不同沿海地区大陆架的差异。3、大洋底主要有哪些地形类型?4、洋中脊有何特点?请举例说明。【重难点突破 —— 加油加油,你能行!】突破一:陆地地形分布规律Ⅰ 核心规律主要地形类型: 、 、 、 、 。各大陆分布特点:亚欧大陆 “ 高, 低”;非洲大陆 “ 为主, 高 低”;北美、南美、澳大利亚大陆 “ 纵列三单元”;南极大陆 “冰盖覆盖,海拔最 ”。陆地地形分布大势:山脉多在 及亚欧非东西向地带;平原在 ;高原、盆地多被环绕;丘陵在山地、高原向平原过渡地带。Ⅱ 口诀记忆“陆地形,五类型,平高丘山盆分明;亚欧中高四周低,非洲高原为主境;北美南美澳,三带南北行;南极冰盖厚,海拔冠全球。”突破二:海底地形分布规律Ⅰ 核心规律从陆到洋分布: → → 。各地形特点: 浅宽(或窄), 陡深, 占比大(77.2%),含洋 、 、 、 等。特殊地形关联:岛弧外侧常伴海沟(如太平洋西部地区的千岛群岛外侧有海沟)。Ⅱ 口诀记忆“海底地形有顺序,陆架陆坡接洋底;陆架浅缓二百米,陆坡陡峭过渡地;洋底广大类型多,脊盆沟弧各有域;岛弧外侧常伴沟,太平洋区最典型。”【真题剖析】(2022·湖北荆州·中考真题)读“北半球某区域略图”,完成下面小题。1.连接太平洋与北冰洋的海峡是( )A.霍尔木兹海峡 B.英吉利海峡 C.马六甲海峡 D.白令海峡2.图示地区不包括( )A.挪威 B.加拿大 C.俄罗斯 D.美国(2021·山西晋中·中考真题)苏伊士运河是世界航运最繁忙的航线之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经济意义。100多年前,马克思就称其为“东方伟大的航道”。下图示意世界海运部分航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苏伊士运河是两大洲的分界线。两大洲是( )A.欧洲、非洲 B.亚洲、非洲 C.欧洲、亚洲 D.亚洲、北美洲4.苏伊士运河联结的两大洋是( )A.大西洋、北冰洋 B.北冰洋、太平洋C.太平洋、印度洋 D.印度洋、大西洋5.苏伊士运河开通前,从亚洲到欧洲的最短航线需绕行( )A.德雷克海峡 B.白令海峡 C.巴拿马运河 D.非洲好望角【随堂检测】一、单选题我国是海洋大国,加快海洋资源开发和海洋强国建设是我们的历史使命。2023年12月17日,山东长岛“蓝色粮仓”海洋经济开发区正式批复设立,标志着全国首个海上经济开发区正式获批。据此读海底主要地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目前,我国对海底资源的开发主要集中在大陆架上。图中对应大陆架的数字序号是( )A.① B.② C.③ D.④2.近年来,我国在深海探测中取得了重大成果。要探测海底最深处,应前往( )A.① B.② C.③ D.④3.设立长岛“蓝色粮仓”海洋经济开发区的主要优势是( )A.海洋生物资源丰富 B.海洋矿产资源丰富C.海洋能源资源丰富 D.海洋旅游资源丰富2023年3月11日,“探索一号”科考船搭载“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圆满完成载人深潜海沟科考任务。图为某海域海底地形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4.我国此次深潜科考的海沟地形对应图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5.由大陆向海洋深处延伸,依次出现的地形类型为( )A.大陆架——洋盆——大陆坡 B.大陆坡—洋盆—大陆架C.洋盆——大陆架—洋底 D.大陆架—大陆坡——洋盆6.大陆架与人类活动关系最为密切。以下关于大陆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表面起伏较大 B.深度超过200米C.渔业资源丰富 D.宽度大小基本一致如同陆地地形一样,海洋底部也是高低起伏,形态多样。“奋斗者”号是我国第一台能够到达全球海洋最深处开展科考和作业的载人潜水器。下图示意海底地形及“奋斗者”潜水器,读图完成下面小题。7.下列关于海底地形说法正确的是( )A.大陆架在大洋中部 B.大陆坡坡度较缓C.洋中脊是海底山脉 D.洋盆起伏较大8.观察海底地形可知,由大陆向海洋深处延伸,依次出现的地形类型为( )A.大陆架—洋盆—大陆坡 B.大陆坡—洋盆—大陆架C.洋盆—大陆架—洋盆 D.大陆架—大陆坡—洋盆9.“奋斗者”号能到达的海洋底部最深处的地形是( )A.洋中脊 B.大陆坡 C.海沟 D.洋盆2024年3月,中国和印尼联合科考队,利用我国“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完成了下潜爪哇海沟的任务。科考队员采集了一批宝贵的大型底栖生物、岩石和沉积物等样品。下图为爪哇海沟所在区域海底地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上图中代表海沟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11.爪哇海沟图示区域的深度约为( )A.3200米 B.5000米 C.6000米 D.7000米12.此次联合科考的目的之一可能是( )A.获得大量的海盐 B.充分利用海洋的通航功能C.挖掘大量矿产资源 D.了解爪哇海沟生物的多样性海洋有“资源宝库”之称,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渔业资源。下图分别为世界主要渔场分布图和海底地形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图示世界主要渔场集中分布在( )A.太平洋和印度洋 B.大西洋和北冰洋 C.太平洋和大西洋 D.北冰洋和印度洋14.世界海洋渔场大部分都分布在浅海大陆架区域,其对应位置是( )A.甲 B.乙 C.丙 D.丁15.在生产生活中,人们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合理的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024年8月18日,我国自主设计、集成的首台7000米级大深度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在西太平洋完成第300次下潜。“蛟龙号”已在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的海底留下足迹,彰显中国深潜的实力。下图示意海底地形。完成下面小题。16.目前,“蛟龙号”没有涉足的大洋是(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17.大陆架深度一般不超过( )A.200米 B.500米 C.3000米 D.6000米18.人类已知的世界最深处位于海底地形中的( )A.海沟 B.大洋盆地 C.大陆坡 D.大洋中脊2024年6月8日是第16个世界海洋日。加快海洋资源开发和海洋强国建设是我们的历史使命。结合海底地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9.下列关于海洋的叙述,错误的是( )A.海洋可以为人类提供多种资源 B.污染和过度开发是海洋生态恶化的主要原因C.海洋环境的破坏对人类不产生影响 D.海洋是生命的摇篮20.图中表示海沟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21.有关海底地形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陆架的坡度陡、深度很大 B.洋中脊海底深度一般不超过200米C.海沟是海洋底部最深的地方 D.大陆坡和大陆架是同样的地理事物从海岸到大洋中部,海底地形大致可以分为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等主要类型,图1为海底地形示意图、图2为世界海沟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22.大陆坡是大陆架外缘的巨大陡坡,图中位于大陆坡的是(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23.若要探测海底最深处,应前往(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24.世界主要海沟多集中分布在( )A.太平洋边缘 B.大西洋边缘 C.亚欧大陆内部 D.北冰洋沿岸二、解答题25.地球表层是陆地和海洋。某校七年级学生围绕陆地和海洋内容开展研究性学习。读图,完成下面小题。探究任务一 海陆格局(1)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认识图一世界海陆分布格局,完成下图填空① ② ③ ④探究任务二 海陆位置(2)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分割成六个大块和众多小块。读图一甲大陆地处北半球,以 带(温度带)为主;北临 洋、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西北隔A- 海峡与亚洲相望,南隔B- 运河连接南美洲。探究任务三 海陆地形(3)陆地表面地形多种多样,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五种基本类型。读五种陆地地形剖面图和海底地形示意图。右图地形类型:A- ;C- ;D- ;B与E地形共同特点: ,不同点: ;由此可知图一中乙大陆中部地区地形特点: 。(4)海洋底部和陆地表面一样,高低起伏,形态多样。完成右图填空① ② ③ ④ ⑤ 。探究任务四 人地关系(5)海洋具有互联互通特点,全球洲际间往来和贸易通过海洋运输完成;海洋也被沿海国家称为“资源的宝库”。将①海上运输②降水③矿产对应填入右图中字母方框。A— ;B— ;C— 。2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八十天环游地球》是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写的一部引人入胜的小说。小说叙述了十九世纪英国人菲利亚·福格先生因和朋友打赌,而在八十天内克服重重困难,完成环游地球一周的壮举。材料二:菲利亚·福格八十天环游地球路线图。(1)菲利亚·福格从英国伦敦出发,依次经过的大洲是:欧洲、A 洲、B 洲。(2)菲利亚·福格环游地球经过的大洋是:① 、③ 。(3)七大洲中纬度最高、气候最寒冷的大洲是 ;赤道没有穿过的大洋是 。(4)A、B两大洲的分界线a是 运河;C、D两大洲的分界线b是 运河。(5)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分布在 洲。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是位于南美洲的 平原。27.现代探测技术揭开了海底地形的神秘面纱。读海底地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①处是 ,它是海洋底部最深的地方。(2)④处是 ,它是陆地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部分,坡度和缓,水深一般不超过 米,它的边缘是② 。(3)大洋底部的主体是③ ,相对平坦,面积广大。(4)⑤处是 ,也叫中央海岭,隆起于洋底中部,是世界上最长、规模最大的山系。2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济南某中学初一学生在地理课上分组开展了“探索世界地形的奥秘”的奇妙之旅。如图为世界主要地形分布示意图。(1)写出图中字母和代号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山脉:A B C D高原:① ②平原:③(2)据图归纳非洲的地形特点。“惊讶之余,我继续前行。一段时间后,我发现我的两侧都是陡壁,我仿佛站在“V”字形的底部”。这是某本小说中描述的情景。如图为海底地形示意图。(3)写出图中序号代表的海底地形名称。① ② ③ ④(4)判断描述的海底地形是 (填序号)。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2 世界地形分布大势(导学案)(原卷版).docx 2.2 世界地形分布大势(导学案)(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