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3-2024学年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八年级(下)期末道德与法治试卷一、单项选择题(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二〇二四年新年贺词中,国家主席习近平说了下图中这句话。习近平主席的话厚重而温暖,体现了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也很朴素,归根到底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①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②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③党和政府尊重和保障人权④党和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对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宪法设置国家机构B.宪法规范国家权力运行C.我国宪法是所有法律的总和D.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3.开展宪法晨读,观看宪法宣誓微视频,学唱法治歌曲,参观宪法主题公园……某校开展的这些活动有助于学生①接受宪法指引,参与宪法修改②学习宪法知识,提升宪法地位③弘扬宪法精神,坚定法治信仰④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2024年3月5日至11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会议审议通过了政府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这体现了①国家权力机关对其他国家机关负责②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公民的宪法原则③权力机关在国家机构中居主导地位④我国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A.②④ B.③④ C.①③ D.①②5.下面四幅图片中,与其他三幅图片主题不一致的是A. B.C. D.6.以下生活情境与公民的基本权利对应正确的是A.小刘参加新一届区人大代表的选举——公民行使监督权B.小光获得“新时代好少年”荣誉称号——公民享有人格尊严权C.七年级的小明辍学打工——公民享有劳动权D.小李用自己的工资买了一辆自行车——公民行使物质帮助权7.小宇的妈妈在直播间促销活动中,买了一条裙子,结果收到的商品与在直播中展示的商品相差甚远,质量低劣。针对这种情况,小宇的妈妈可以①到直播间辱骂主播②联系商家,要求退货③向消费者协会投诉④向人民检察院申请仲裁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8.从“山东淄博烧烤”到“甘肃天水麻辣烫”,人们的创业信心和消费信心在地摊经济的烟火气里慢慢升腾,引发多重效应。材料表明A.坚持按劳分配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B.非公有制经济促进了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C.必须发挥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D.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9.2024年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下列对此认识正确的是①全国人大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②全国人大代表是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的③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④全国人大和人民政协互相监督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10.2024年5月5日至1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对法国、塞尔维亚、匈牙利三国进行国事访问。这体现的国家主席的职能是A.任免权 B.外事权 C.授予荣誉权 D.发布命令11.以下职权和国家机关对应正确的是A.对行使国家公权力的公职人员进行监察——人民检察院B.对刑事犯罪案件提起公诉——行政机关C.审理刑事、民事和行政案件——人民法院D.制定国家法律——国家主席12.图示法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知识。下列选项能用下边关系图表示的是A.①国家机构②司法机关③人民法院B.①国家法律②规章制度③社会道德C.①国家宪法②行政法律③民事法律D.①基本制度②政治制度③经济制度13.如图漫画启示我们A.换位思考,理解他人 B.举止端庄,文明有礼C.崇德向善,见贤思齐 D.践行平等,反对特权14.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现场,首位盲文全国人大代表王永澄,拿到一份特别的政府工作报告,他用双手的指尖仔细摩挲着这份文件,并感叹道:“看得见的幸福,摸得着的民主。”盲文版政府工作报告①关爱弱势群体,实现社会公平正义②不符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③是践行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生动体现④表明特殊群体可享有更多的权利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5.电影《第二十条》中的一些台词引人深思:“法,不能向不法让步”“法律,是让坏人犯罪的成本更高,而不是让好人出手的代价更大”“一次犯罪污染的是一条河流,一次错误的裁决,污染的是整个水源”……这些台词旨在强调 ①司法机关应依法办案,确保司法结果的公正②司法机关应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他人干涉③只有加强舆论监督才能确保公平正义的实现④维护公平正义是法治的价值追求和基本精神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30分)16.分析社会现象材料一:电动车作为现在不少人出行的代步工具,带来的便利性是有目共睹的,但同时也暗藏了不少交通安全隐患。有人因骑共享电动车闯红灯、违规停放,被交警现场教育;有人因骑行未挂牌登记的电动车上路,被交警直接扣车;有人因将电动车上楼停放、充电被罚款;有人因骑乘电动车不戴头盔被罚款;有人因电动车违规加装遮阳篷被要求拆除并罚款。(1)运用权利和义务的相关知识分析“电动车现象”。材料二:2024年2月,某市一起交警中队长涉嫌包庇干部酒驾的案件引发关注。据了解,涉案干部樊某酒驾被交警查获后,为逃避法律责任,私下找到交警中队长李某,请求从轻处理。李某利用职权帮助樊某调换样本,企图掩盖酒驾事实。目前,李某已被双开,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2)请从规范权力运行角度,谈谈你对此案例的看法。17.人民当家作主材料一:我国国家机构是为实现国家职能而建立起来的国家机关的统称。(1)根据所学知识,完成图片所缺内容。材料二:“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是政协的工作要求,也是模拟政协活动的基本方法。某中学模拟政协社团成员就“社区养老”展开周密调研,“小委员”们提交的《关于依托社区推广建立养老驿站的提案》,获全国青少年模拟政协活动“最佳提案”“最佳展示团队”“最佳调研报告”等多项团体及个人荣誉。(2)我国从制度上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上述材料涉及我国哪项基本政治制度,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基本政治制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材料三: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过去五年,不斯创新宏观调控,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面对严峻挑战,统筹运用财政货币等政策,加强区间调控、定向调控、相机调控、精准调控;要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用真招实策稳定市场预期和提振市场信心。(3)材料中体现了我国坚持怎样的基本经济制度?就其中的一个方面内容,说明其优势所在。18.树立宪法意识材料一:2023年12月4日是第十个国家宪法日。某校八年级(2)班的小明同学将搜集到的宪法知识制作成宣传海报,在班级内展览。板块一:宪法第三十七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宪法第四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板块二:宪法序言:“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1)板块一的内容体现了宪法的哪一基本原则?(2)板块二的内容说明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是什么?维护公平正义材料二:2024年全国两会上,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法不能向不法让步’不是口号,“第二十条’已被唤醒,还要持续落到实处。让好人得到保护、让坏人受到惩罚,回应的是我们每个人心中的正义感。”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积极回应社会关切,体现法治中国建设与时俱进。(3)“法不能向不法让步”彰显了社会的公平正义。国家重视司法公正的原因有哪些?(至少两方面)(4)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中学生应该怎么做?请给出你的建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