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地理学科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第一节 地球的自转考点一:地球自转的基本特点1、概念: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绕着_____________的旋转运动。2、方向:自_____________向_____________(图1)。从北极上空看,呈_____________方向旋转(图2);从南极上空看,呈_____________方向旋转(图3),即北_____________南_____________。3、周期: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_____________小时,也就是_____________。考点二: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1、同一地区产生_____________;(1)昼夜更替:在昼夜现象的基础上,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自转周期是一天,这样就产生了每日昼夜更替的现象。(2)晨昏线:昼半球和夜半球之间的分界线被称为晨昏线。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界线是_____________线,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的界线是_____________线。2、不同地点产生_____________。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纬度地区位置偏东的地方比位置偏西的地方先看到日出,东边时刻较早,西边时刻较晚。因此,不同经度的地方出现了时间的差异。一般来说,两地跨经度越大,时间差异越大。3、_____________(位置越偏东,时间和日出越早),总是自_____________方迎来黎明的曙光,由_____________方送走黄昏的落日。4、_____________:一天中正午影子最短,清晨和傍晚影子最长。(1)方向变化:太阳的方向与影子的方向相反。日出东方,影子偏_____________;日落西方,影子偏_____________;正午影子朝向正北(或正南)。(2)影长变化:一天中日出、日落时最_____________,正午时最_____________,太阳直射点上的物体正午无影子。第二节 地球的公转考点一:地球公转的基本特点1、概念: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_____________不停地公转。2、方向:地球公转的方向与自转方向一致,也是_____________。3、周期:公转一周的时间是_____________。4、特征: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永远指向_____________。考点二: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 节气 阳光直射点 北半球昼夜长短 极昼极夜现象3月21日前后 无6月22日前后 北极圈及其以北为____,南极圈及其以南为____9月23日前后 无12月22日前后 北极圈及其以北为____,南极圈及其以南为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南北半球相反)北半球 月份 南半球 节气春季 _________月 秋季夏季 _________月 冬季秋季 _________月 春季冬季 _________月 夏季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角)与影子方向、长短的变化(1)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物影长度最_____________。(2)正午太阳高度从直射点向南、北两极递减,离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物影越_____________;反之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物影越_____________。(3)北半球一年之中,冬至日太阳高度最低,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物影长度最_____________。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太阳高度最高,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物影长度最_____________。项目 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 正午日影方向 正午日影长短春、秋分日 由赤道向南北两极____ 北半球影子朝____,南半球影子朝____ 赤道最__,向南北两极逐渐变长夏至日 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最大 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影子方向朝北,以南地区影子方向朝南 北回归线上影子最短,以北地区正午物体影子达一年中最短冬至日 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最大 南回归线以北地区影子方向朝北,以南地区影子朝南 南回归线上影子最短,以南地区正午物体影子达一年中最短1、昼夜现象vs昼夜更替vs昼夜长短变化(1)昼夜现象:地球是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所以有白天和黑夜之分(静态概念,地球不动也会存在昼夜现象)。(2)昼夜更替:地球自转,使得各地不断交替进入白天和黑夜(动态过程,周期1天)。(3)昼夜长短变化:地球公转时,太阳直射点移动,导致同一地方昼夜时长随季节、纬度改变(如夏季昼长夜短,冬季昼短夜长 ,是公转引发的变化)。易错点:常把昼夜更替的“动态交替”,和昼夜长短变化的“时长改变”混淆;也会误将昼夜现象当成是地球自转导致(实际地球不自转,也有昼夜现象,只是不会更替)。2、自转产生的时间差异(1)时差因经度不同产生,全球划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15°经度。(2)区时是每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地方时则是因经度不同的时刻;“北京时间”是东八区的区时(东经120°的地方时),不是“北京的时间”(北京本地经度约东经116°,地方时和北京时间有差异)。易错点:区时和地方时分不清;计算时差时,时区差的计算、东西方向的加减易出错;分不清“北京时间”和“北京的时间”。3、太阳高度角相关(1)太阳高度角越大,物体影子越短;一天中,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影子最短;一年中,所在地区离太阳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影子越短(如北半球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影子最短)。(2)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要与地面夹角和正午太阳高度角互余,才能高效集热(夏季太阳高度角大,夹角应调小;冬季太阳高度角小,夹角应调大)。易错点:记反太阳高度角和影子长短关系;季节变化时,搞不清热水器夹角怎么调;计算太阳高度角时,忽略当地纬度和太阳直射点纬度的差值。4、五带相关(1)热带:南北回归线(23.5°N - 23.5°S)之间,有太阳直射,无极昼极夜。(2)温带:回归线与极圈(23.5° - 66.5°)之间,无太阳直射,无极昼极夜,四季分明。(3)寒带:极圈与极点(66.5° - 90°)之间,有极昼极夜,无太阳直射。易错点:五带的纬度范围记混(如把北温带范围记成北回归线到北极圈,实际是23.5°N- 66.5°N,但容易和其他界限混淆);分不清太阳直射、极昼极夜现象对应的五带。5、地球运动对昼夜长短的影响(1)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北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北极圈内可能出现极昼);南半球相反。(2)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时,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向南移动时,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易错点:搞不清太阳直射点位置和昼夜长短的关系(如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不管是向北还是向南移动,北半球都是昼长夜短,只是长短变化趋势不同);不同半球、不同季节的昼夜长短变化规律记混。6、地球运动与四季、节气(1)四季变化是地球公转导致,且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北半球夏季,南半球冬季)。(2)二分二至日的判断:春分(3月21日前后)、秋分(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6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冬至(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易错点:把四季变化的成因归为自转;南北半球季节搞反;二分二至日对应的太阳直射点位置、昼夜长短情况记混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地理学科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第一节 地球的自转考点一:地球自转的基本特点1、概念: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绕着地轴的旋转运动。2、方向:自西向东(图1)。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图2);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旋转(图3),即北逆南顺。3、周期: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24小时,也就是一天。考点二: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1、同一地区产生昼夜更替;(1)昼夜更替:在昼夜现象的基础上,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自转周期是一天,这样就产生了每日昼夜更替的现象。(2)晨昏线:昼半球和夜半球之间的分界线被称为晨昏线。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界线是晨线,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的界线是昏线。2、不同地点产生时间差异。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纬度地区位置偏东的地方比位置偏西的地方先看到日出,东边时刻较早,西边时刻较晚。因此,不同经度的地方出现了时间的差异。一般来说,两地跨经度越大,时间差异越大。3、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位置越偏东,时间和日出越早),总是自东方迎来黎明的曙光,由西方送走黄昏的落日。4、一天中物影长短变化:一天中正午影子最短,清晨和傍晚影子最长。(1)方向变化:太阳的方向与影子的方向相反。日出东方,影子偏西;日落西方,影子偏东;正午影子朝向正北(或正南)。(2)影长变化:一天中日出、日落时最长,正午时最短,太阳直射点上的物体正午无影子。第二节 地球的公转考点一:地球公转的基本特点1、概念: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不停地公转。2、方向:地球公转的方向与自转方向一致,也是自西向东。3、周期: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4、特征: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永远指向北极星。考点二: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1、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2、昼夜长短的变化日期 节气 阳光直射点 北半球昼夜长短 极昼极夜现象3月21日前后 春分 赤道 昼夜等长 无6月22日前后 夏至 北回归线 昼长夜短 北极圈及其以北为极昼,南极圈及其以南为极夜9月23日前后 秋分 赤道 昼夜等长 无12月22日前后 冬至 南回归线 昼短夜长 北极圈及其以北为极夜,南极圈及其以南为极昼3、四季的变化(南北半球相反)北半球 月份 南半球 节气春季 3、4、5月 秋季夏季 6、7、8月 冬季秋季 9、10、11月 春季冬季 12、1、2月 夏季4、五带的划分5、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角)与影子方向、长短的变化(1)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物影长度最短。(2)正午太阳高度从直射点向南、北两极递减,离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物影越短;反之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物影越长。(3)北半球一年之中,冬至日太阳高度最低,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物影长度最长。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太阳高度最高,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物影长度最短。项目 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 正午日影方向 正午日影长短春、秋分日 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 北半球影子朝北,南半球影子朝南 赤道最短,向南北两极逐渐变长夏至日 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最大 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影子方向朝北,以南地区影子方向朝南 北回归线上影子最短,以北地区正午物体影子达一年中最短冬至日 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最大 南回归线以北地区影子方向朝北,以南地区影子朝南 南回归线上影子最短,以南地区正午物体影子达一年中最短1、昼夜现象vs昼夜更替vs昼夜长短变化(1)昼夜现象:地球是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所以有白天和黑夜之分(静态概念,地球不动也会存在昼夜现象)。(2)昼夜更替:地球自转,使得各地不断交替进入白天和黑夜(动态过程,周期1天)。(3)昼夜长短变化:地球公转时,太阳直射点移动,导致同一地方昼夜时长随季节、纬度改变(如夏季昼长夜短,冬季昼短夜长 ,是公转引发的变化)。易错点:常把昼夜更替的“动态交替”,和昼夜长短变化的“时长改变”混淆;也会误将昼夜现象当成是地球自转导致(实际地球不自转,也有昼夜现象,只是不会更替)。2、自转产生的时间差异(1)时差因经度不同产生,全球划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15°经度。(2)区时是每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地方时则是因经度不同的时刻;“北京时间”是东八区的区时(东经120°的地方时),不是“北京的时间”(北京本地经度约东经116°,地方时和北京时间有差异)。易错点:区时和地方时分不清;计算时差时,时区差的计算、东西方向的加减易出错;分不清“北京时间”和“北京的时间”。3、太阳高度角相关(1)太阳高度角越大,物体影子越短;一天中,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影子最短;一年中,所在地区离太阳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影子越短(如北半球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影子最短)。(2)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要与地面夹角和正午太阳高度角互余,才能高效集热(夏季太阳高度角大,夹角应调小;冬季太阳高度角小,夹角应调大)。易错点:记反太阳高度角和影子长短关系;季节变化时,搞不清热水器夹角怎么调;计算太阳高度角时,忽略当地纬度和太阳直射点纬度的差值。4、五带相关(1)热带:南北回归线(23.5°N - 23.5°S)之间,有太阳直射,无极昼极夜。(2)温带:回归线与极圈(23.5° - 66.5°)之间,无太阳直射,无极昼极夜,四季分明。(3)寒带:极圈与极点(66.5° - 90°)之间,有极昼极夜,无太阳直射。易错点:五带的纬度范围记混(如把北温带范围记成北回归线到北极圈,实际是23.5°N- 66.5°N,但容易和其他界限混淆);分不清太阳直射、极昼极夜现象对应的五带。5、地球运动对昼夜长短的影响(1)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北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北极圈内可能出现极昼);南半球相反。(2)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时,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向南移动时,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易错点:搞不清太阳直射点位置和昼夜长短的关系(如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不管是向北还是向南移动,北半球都是昼长夜短,只是长短变化趋势不同);不同半球、不同季节的昼夜长短变化规律记混。6、地球运动与四季、节气(1)四季变化是地球公转导致,且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北半球夏季,南半球冬季)。(2)二分二至日的判断:春分(3月21日前后)、秋分(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6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冬至(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易错点:把四季变化的成因归为自转;南北半球季节搞反;二分二至日对应的太阳直射点位置、昼夜长短情况记混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57张PPT)中图版地理(新教材)八年级上册单元复习课件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内容导览单元知识图谱2单元复习目标13考点串讲针对训练5重难点剖析46课堂总结1.运用地球仪或软件,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说出地球的自转方向、周期。2.合实例,说出地球自转产生的主要自然现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3.运用模型或软件,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说出地球的公转方向、周期。4.结合实例,说出地球公转产生的主要自然现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单元学习目标单元知识图谱考点串讲1.地球自转的基本特点定义 地球绕着_______的旋转运动周期 约_____小时地轴24考点串讲1.地球自转的基本特点西东逆顺针对训练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 )A.自西向东 B.自东向西 C.自南向北 D.自北向南2.下面是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四幅图,其中正确的是( )AD针对训练3.下图中的①②③④箭头表示从不同方向观察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上述四个方向观察所见的经纬网形状和自转方向与右边甲乙丙丁四图对应一致的是( )A.①——乙 B.②——丙 C.③——丁 D.④——甲A考点串讲2.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①同一地区产生_______________②不同地点产生_______________③日月星辰的__________(位置越偏东,时间和日出越_____)④一天中______________变化:一天中正午影子最_____,清晨和傍晚影子最_____。一天内物影长度的变化规律为___________。时差产生是由于两地存在_______差昼夜更替经度东升西落早物影长短短长时差长→短→长针对训练观察实验:用打开的手电筒模拟“太阳”,将地球仪放置在手电筒前方,拨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关于实验过程,叙述正确的是( )A.自东向西拨动地球仪B.地球仪上,北极指向北极星附近C.灯光能照亮地球的大部分D.此时,北极是白天2.此实验能较好地演示( )A.四季变化 B.五带的形成C.昼夜交替 D.影子长短的变化BC针对训练某同学跟随家人到法国旅行,拿到一张“有趣”的电子机票(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机票显示飞机飞行时间是11小时10分钟,但起飞时间和落地时间仅相差5小时10分钟,该现象反映了两地之间的( )A.季节变化 B.昼夜交替现象C.时间差异 D.昼夜长短变化4.上述现象的出现说明两地( )A.纬度差异大 B.海拔差异大C.海陆位置差异大 D.经度差异大CD针对训练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顺应天地的生存法则,下图为昼与夜示意图,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5.“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遵循的规律和原理是( )①地球的公转②地球的自转③昼夜长短的变化④昼夜交替A.①④ B.①③C.②④ D.②③6.abcd四地中,最早开始一天劳作的地点是( )A.a B.b C.c D.dCA针对训练下图为北半球的小东在夏至日做的影子长短变化探究活动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小东发现,从日出到日落,竹竿影子长度的变化规律是( )A.逐渐变短 B.先变长再变短C.由长逐渐变短,再变长 D.逐渐变长8.若小东观测到正午时刻竹竿的影子长度为0,说明穿过当地的纬线是( )A.赤道 B.北回归线C.北极圈 D.南回归线CB考点串讲3.地球公转的基本特点定义 地球围绕_______不停地运动方向 自______向______ 周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点 太阳西东一年(即365天)地球公转时,地轴是__________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北极始终指向________附近。倾斜北极星针对训练1.地球公转的方向是( )A.自西向东 B.自东向西 C.自南向北 D.自北向南2.关于地球自转和公转共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转和公转的周期都是一年B.自转和公转的绕转中心都是太阳C.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D.自转和公转的结果都产生了昼夜长短变化AC考点串讲4.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① ___________的变化② ___________的变化 ③ ___________________的移动 ④ ___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 ⑤ ___________的划分 四季昼夜长短太阳直射点位置正午太阳高度五带考点串讲①四季的变化季节 月份 二十四节气春季 _______________月夏季 _______________月 秋季 _______________月 冬季 _______________月 3、4、56、7、89、10、1112、1、2考点串讲①四季的变化考点串讲②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节气 日期 太阳直射点位置春分日 3月21日前后夏至日 6月22日前后秋分日 9月23日前后冬至日 12月22日前后赤道或0°纬线北回归线或23.5°N赤道或0°纬线南回归线或23.5°S考点串讲②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考点串讲②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3.216.219.2312.223.216.219.2312.223.21北回归线(23.5°N)南回归线(23.5°S)赤道(0°)北半球南半球太阳直射范围: 。南北回归线之间(23.5°N-23.5°S)考点串讲②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直射次数 南北回归线上 (23.5°N和23.5°S)每年 次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每年直射 次南北回归线外每年 次120考点串讲②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向北移动向北移动①②③④①④②③考点串讲③昼夜长短的变化考点串讲③昼夜长短的变化昼夜长短的记忆口诀:______________________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越往北昼越长,直至出现极昼;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的过程,就是北半球昼增长的过程,南半球相反。点北北长、点南南长考点串讲③昼夜长短的变化①②③④昼长夜短昼短夜长①②③④考点串讲③昼夜长短的变化①②③④昼渐长 夜渐短昼渐短 夜渐长①②③④考点串讲④五带的划分考点串讲④五带的划分寒带 地面获得的热量少,终年寒冷。有极昼、极夜现象。温带 地面获得的热量比寒带多,比热带少,四季变化比较明显。热带 地面获得的热量最多,终年炎热,有阳光直射现象。寒带温带热带考点串讲⑤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考点串讲⑤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正午影子的变化规律(以北半球的二分二至日为例) ①一天之中,正午时影长________。太阳直射的地方,正午影长为________。 ②一年当中,正午影子的变化规律。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 正午影子的方向_______,夏至_______,冬至_______南回归线及其以南的地区 正午影子的方向________,冬至______,夏至_______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 每年有_____次太阳直射,直射时的正午影长为_______最短零朝北最短最长朝南最短最长两次零针对训练1.地球公转的方向是( )A.自西向东 B.自东向西 C.自南向北 D.自北向南2.关于地球自转和公转共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转和公转的周期都是一年B.自转和公转的绕转中心都是太阳C.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D.自转和公转的结果都产生了昼夜长短变化AC针对训练2025年4月24日17时17分28秒,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约6.5小时后,23时49分,成功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图中二分二至日均指北半球而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神舟二十号从成功发射到在轨6个月返回地球,我们所在地经历的季节有( )A.夏季—秋季—冬季B.秋季—冬季—春季C.冬季—春季—夏季D.春季—夏季—秋季2.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当日,临沂的昼夜情况是( )A.昼短夜长,昼将变长 B.昼短夜长,昼将变短C.昼长夜短,昼将变长 D.昼长夜短,昼将变短DC针对训练昆明市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可调节窗户遮阳板,实现了教室良好的遮阳与采光。读“遮阳板设计原理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3.遮阳板收起且室内正午太阳光照面积达到一年最大值时( )A.全球昼夜平分 B.北半球为夏季 C.太阳直射20°S D.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4.北京市某中学生想借鉴这一设计(两地窗户大小、形状相同)。为了更好地遮阳,则应做的调整有( )①安装高度不变,加长遮阳板 ②安装高度不变,缩短遮阳板③遮阳板长度不变,降低安装高度 ④遮阳板长度不变,升高安装高度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DA针对训练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根据圭表对正午日影长度的观测确定二十四节气。太极图起源于此。下图是根据一年内正午日影长度的变化绘制的原始太极图,即在北回归线处,从中心点即圆心做半径,灰色部分长度表示当日正午日影长度,从冬至日开始顺时针共绘制了365天的正午日影长度。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5.当正午日影长度最短时,正值北半球( )A.春来晴景少,昼夜已平分。——(宋)舒邦佐《春半即事》B.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唐)韦应物《夏至避暑北池》C.燕将明日去,秋向此时分。——(清)紫静仪《秋分日忆用济》D.葵影便移长至日,梅花先趁小寒开。——(宋)朱淑真《冬至》6.原始太极图中,从冬至日顺时针绘制的365天正午日影长度变化规律是( )A.昼短夜长 B.昼长夜短 C.先变短后变长 D.先变长后变短BC针对训练图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年变化曲线图,图中甲为春分日。读图完成下面小题。7.若小满节气在5月20日,这一天位于图中( )A.甲乙段 B.乙丙段C.丙丁段 D.丁戊段8.当太阳直射点位于丁处时,( )A.淄博农田里,种着玉米B.地中海沿岸气候干燥C.南极地区适合科考D.赤道地区昼短夜长AC针对训练跑步是最好的锻炼方式之一,经常跑步可以增强人体新陈代谢、增强身体免疫力、缓解压力等。下图示意徐州的小明同学在3月21日的晨跑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小明身影大约朝向西方B.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并向南移动C.该日徐州昼夜等长且此后昼渐短D.图中小明晨跑方向是由东向西10.此后的两个月内,日出时间( )A.越来越早 B.越来越晚C.先变早再变晚 D.先变晚再变早AA针对训练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时令、气候、物候等周期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图为二十四节气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以下与二十四节气划分密切相关的是( )A.地球自转B.地球公转C.地球的大小D.月球的运动12.二十四节气的周期是( )A.一周 B.一天 C.一年 D.一个月BC针对训练读五带图,完成下面小题。【温度带主题】13.A带与B带的分界线是( )A.北极圈 B.南极圈C.北回归线 D.南回归线14.关于A带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位于中纬度B.四季变化最明显C.有太阳直射现象D.能看到极昼极夜现象DC重难点剖析重难点一、昼夜交替与昼夜现象① 地球在自转过程中,朝向太阳的半球是 ,背向太阳的半球是 。② 昼夜交替的原因:地球不透明,在阳光的照射下,产生了 与 ,又由于地球不停自传,于是产生昼夜 。③ 误区警示:昼夜现象是由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造成的,和地球的自转 ;昼夜更替现象是由地球的 造成的。白昼黑夜昼夜交替无关自转白昼黑夜针对训练科幻电影流浪地球》故事情节当中提到了地球停止自转和公转,并且离开太阳系,在宇宙中寻求新的落脚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地球停止自转,导致地球上( )A.没有白昼与黑夜的现象 B.白昼渐长,黑夜渐短C.两极没有极昼极夜现象 D.看不到太阳东升西落2.地球停止公转,将导致地球上没有( )A.春夏秋冬 B.风云雨雪 C.海陆变迁 D.生物生长3.地球远离太阳的过程中,会造成地球( )A.气温下降 B.体积缩小 C.降水变多 D.体积变大DAA重难点剖析重难点二、时间差异①地球每小时转过的角度是 °。②经度每相差15°,时间相差 小时。③一天中,太阳升至最高位置时就是当地的 。在同一条经线上的各地,其正午时刻是 的。同一经线上的时间 ,不同经线上的时间 。151正午相同相同不同重难点剖析重难点二、时间差异①东四区与东九区相差 小时。②当东九区是13点,东四区是 点。③当西十区是10点,问西六区是 点。④东八区与西七区相差 小时。⑤当东八区是6月1日9点,西七区是 月 日 点58141553118重难点剖析重难点二、时间差异经线作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这条线叫作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日界线西侧的东十二区与东侧的西十二区时刻 ,日期正好相差 。当飞机或轮船向东越过日界线时,日期要 一天;反之,日期要 一天。180°相同一天退进针对训练北京时间2025年4月24日17时17分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与十九号乘组会合执行飞行任务。4月30日13时08分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读图完成下面小题。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时,开罗(东二区)的区时是( )A.4月23日11时17分B.4月24日11时17分C.4月24日23时17分D.4月25日11时17分B重难点剖析重难点三、太阳直射点移动及昼夜长短的变化①3月21日前后—9月23日前后:北半球昼 夜 ,且纬度越高,昼越 ,夜越 。②9月23日前后—次年3月21日前后:北半球昼 夜 ,且纬度越高,昼越 ,夜越 。长短长短短长短长针对训练北京时间2025年4月30日中午,神舟十九号乘组航天员蔡旭哲、宋令东、王浩泽,圆满完成近180天的在轨任务返回,在轨期间创造了单次出舱9小时的世界纪录。返回当天,辽宁省昼夜长短状况及未来一个月的变化趋势是( )A.昼长夜短且昼渐长B.昼短夜长且昼渐长C.昼夜等长且昼渐短D.昼夜等长且昼渐长A针对训练2024年2月4日,迎来了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春”。读“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2024年立春,太阳直射点位于( )A.ab之间 B.bc之间C.cd之间 D.de之间2.2024年立春至春节(2月10日),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是( )A.向南移 B.向北移 C.先向南再向北 D.先向北再向南3.当太阳直射点位于b处时,漳州市( )A.昼长夜短 B.昼夜等长 C.昼短夜长 D.昼长达最小值DBA重难点剖析重难点四、二十四节气与昼夜长短变化3月21日北回归线南回归线等长针对训练据考证,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中下游流域。我国古代有许多描述二十四节气的诗词。图为二十四节气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诗句“春来晴景少,昼夜已平分”描写的节气是( )A.清明B.雨水C.谷雨D.春分2.“晷”是古代测日影定时刻的仪器,“漏”是古代滴水计时的仪器。“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的意思是日晷所测白天的时间已经到达了极限,漏壶计量的夜晚的时间从此逐渐变长。该诗句描述的节气是(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DB重难点剖析重难点五、二分日和二至日的判读①侧视图重难点剖析重难点五、二分日和二至日的判读②俯视图重难点剖析重难点五、二分日和二至日的判读②俯视图针对训练暑期,小明同学开启了飞越北极之旅,下图为该同学在北极上空的俯视图。完成下面小题。1.小明看到地球自转方向应该是( )A.逆时针 B.顺时针C.自西向东 D.自东向西2.此时小明在北极能够感受到的现象正确的是( )A.极夜现象 B.极昼现象C.太阳的直射 D.炎热干旱AB课堂巩固图中,甲图为某半球“以极点为中心的太阳光照俯视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乙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甲图所示的节气为北半球的( )A.春分B.夏至C.秋分D.冬至4.在甲图所示节气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如乙图中的(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BD地球的运动自转概念、方向、周期产生的现象:昼夜交替时间差异课堂总结公转概念、方向、周期产生的现象: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更替五带的划分THANKS!谢谢观看八年级地理 上册·中图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单元复习课件).pptx 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知识清单)(挖空版).docx 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知识清单)(背记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