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3升4经典奥数专题:和差问题-数学三年级下册人教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1.张亮用60元买了科技书、故事书和美术书各一本。科技书比故事书贵12元,科技书和故事书一共比美术书贵40元。科技书、故事书和美术书的单价各是多少元?2.四年级共有60人参加学校体操队,其中男生比女生少12人。体操队的男生和女生分别有多少人?(先根据题意把线段图补充完整,再解答。)3.两个小队的少先队员去植树,共植树34棵。其中第二小队比第一小队少植4棵,两个小队各植树多少棵?(先根据题意把线段图补充完整,表示出已知条件和问题,再解答。)4.早晨7点整,妈妈开车送小明上学,去时路上拥堵,回到家已是7点58分,已知妈妈回来所用的时间比去时少了20分钟,请你算一算,去时用了多长时间?5.妈妈和芳芳今年的年龄之和是41岁,年龄之差是25岁,妈妈和芳芳今年各多少岁?6.校园的花坛里有月季花和牡丹花共48棵,月季花比牡丹花多8棵。月季花和牡丹花各有多少棵?7.四(1)班投票选举班长,小明得到的选票比小华多14张,小华得到的选票比小玲多8张。如果这3人共得选票54张,那么他们各得选票多少张?8.一个三层书架共放书108本。上层比中层多放11本,下层比中层少放5本,上、中、下三层各放书多少本?9.小琴、小静、小莲三人年龄和是20岁,小琴比小静大1岁,小莲比小静小2岁。三人的年龄各是几岁?10.甲、乙、丙三个数的和是105,甲数比乙数多4,乙数比丙数多4,求丙数。11.有三块布料一共190米,第二块比第一块长20米,第三块比第二块长30米。每块布料各长多少米?12.第七届“小机灵杯”数学竞赛复赛 甲校原来比乙校多48人,为方便就近入学,甲校有若干人转入乙校,这时甲校反而比乙校少12人。甲校有多少人转入乙校?13.方方和圆圆共有图书70本,如果方方给圆圆5本,那么圆圆就比方方多4本。问:方方和圆圆原来各有图书多少本?14.甲乙两个仓库共存大米56包,从乙仓库调8包到甲仓库,两个仓库大米的包数就同样多了,甲、乙两个仓库原有大米各多少包?15.两箱图书共有66本,甲箱如果借出10本,就比乙箱少4本。甲、乙两箱原有图书各多少本?16.周明和王刚两人数学成绩的和是182分。周明如果多考5分,就比王刚多3分。周明和王刚的数学各考了多少分?17.图书馆的书架上、下两层共存书220本,如果从上层拿出10本放入下层,则两层书架上书数相等。求原来上、下层各存书多少本?18.文具王国的尺子点点和跳跳是一对好朋友,他们一会儿高兴地把自己绑在一起,一会儿又闹起小别扭,竖起小脑袋比比谁长的高,每天他们总是有使不完的劲儿。同学们!你能根据下面的图,算出点点和跳跳各有多长吗?《3升4经典奥数专题:和差问题-数学三年级下册人教版》参考答案1.科技书31元,故事书19元,美术书10元【分析】根据题意可知,三本书总共是60元,科技书和故事书一共比美术书贵40元,所以60减去40等于美术书价钱的2倍,再除以2即等于美术书的单价,60减去美术书的价钱等于科技书和故事书的价钱和,又知科技书和故事书的价钱差为12元,根据和差公式即求出科技书和故事书的价钱,据此即可解答。【详解】美术书:(60-40)÷2=20÷2=10(元)60-10=50(元)故事书:(50-12)÷2=38÷2=19(元)科技书:50-19=31(元)答:科技书的单价为31元,故事书的单价为19元,美术书的单价是10元。2.图见详解;男生24人;女生36人【分析】先根据已知条件把线段图补充完整,因为男生比女生少12人,所以虚线部分表示少12人,若给男生增加12人,则此时男生与女生人数相同,所以60加12求出和,再用所得和除以2即可求出女生的人数,最后用总人数减女生人数即可求出男生人数。据此解答。【详解】(60+12)÷2=72÷2=36(人)男生:60-36=24(人)答:体操队的男生有24人,女生36人。【点睛】较大的数=(和+差)÷2,较小数=和-较大数,根据和差问题公式直接计算。3.图见详解;第一小队19棵;第二小队15棵【分析】两队植树的和是34棵,两队植树的差是4棵,图中已分别给出表示两小队植树棵数的线段,其中表示第二小队的线段比第一小队的要短一些;可以用虚线把第二小队的线段延长至和第一小队同样长,表示第二小队再增加4棵,就和第一小队植树棵数一样多了,最后再标记上总数34棵,以及要求的数量(用问号表示);然后根据:(和+差)÷2=大数,大数-差=小数,据此即可解答。【详解】(34+4)÷2=38÷2=19(棵)19-4=15(棵)如图:答:第一小队植树19棵,第二小队植树15棵。【点睛】熟练掌握和差问题解题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4.39分钟【分析】根据题意,先计算出妈妈送小明去和回用的总时间,把去的时间看作大数,回的时间看作小数;然后再用和差问题的计算方法,(两数和+两数差)÷2=较大数,计算即可。【详解】7时58分-7时=58(分钟)两数之和为58分钟,两数之差为20分钟(58+20)÷2=78÷2=39(分钟)答:妈妈去时用了39分钟。【点睛】熟练掌握和差问题的计算是解答此题的关键。5.妈妈33岁;芳芳8岁【分析】年龄之和与年龄之差相加就等于2份妈妈的年龄,年龄之和与年龄之差相减就等于2份芳芳的年龄,由此可以求出妈妈和芳芳今年各多少岁。【详解】妈妈:(41+25)÷2=66÷2=33(岁)芳芳:(41-25)÷2=16÷2=8(岁)答:妈妈和芳芳今年各33岁;8岁。【点睛】本题要注意年龄差不变这一规律,根据和差公式:(两数和+两数差)÷2=较大数进行求解。6.月季花28棵,牡丹花20棵【分析】因为月季花比牡丹花多8棵,那么将牡丹花也加上8棵即和月季花一样,将月季花和牡丹花的总数加上8再除以2即可得到月季花的棵数,月季花的棵数减去8即可得到牡丹花的棵数。【详解】月季花:(48+8)÷2=56÷2=28(棵)牡丹花:28-8=20(棵)答:月季花有28棵,牡丹花有20棵。【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和差问题,根据大数=(和+差)÷2,小数=和-大数=大数-差。7.小玲8张;小华16张;小明30张【分析】小玲得到选票最少,我们以小玲得到选票张数为标准,画出线段图如下;观察线段图,把小玲获票张数看作1份,把小华获票 张数去掉8张,把小明获票张数去掉(8+14)张,都凑成1份,总张数减少为:54-8-(8+14)=24(张)。所以小玲获票张数为:24÷3=8(张);小华获票张数为:8+8=16(张);小明获票张数为:16+14=30(张)。【详解】以小玲得到选票张数为标准,画出线段图如下:54-8-(8+14)=24(张)24÷3=8(张)8+8=16(张)16+14=30(张)答:小玲获票张数为8张;小华获票张数为16张;小明获票张数为30张。【点睛】可以先求出小玲获票张数,再求出另外两个人的获票张数。8.45本;34本; 29本【分析】根据题意可知,把中层书的本数看作一份量,书的总本数减去上层比中层多的11本,加上下层比中层少放5本,就是中层放书的本数的3倍,据此即可求出中层,进而求出上层和下层放书的本数。【详解】中:(108-11+5)÷3=34(本)上:34+11=45(本)下:34-5=29(本)。答:上、中、下三层各放书45本、34本、29本。【点睛】选择一个标准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9.7岁;8岁;5岁【分析】以小静为标准,小琴比小静大1岁,小莲比小静小2岁,把小琴比小静大的1岁,补给小莲,那么小琴现在和小静一样大,而小莲比小静就只小1岁,如果再加上1岁,也和小静一样大。那么现在小静年龄的3倍就应该是(岁)。接下来就可以分别求出三人的年龄。【详解】画线段示意图如下:(1)小静年龄的3倍是:(岁)(2)小静现在的年龄是:(岁)(3)小琴现在的年龄是:(岁)(4)小莲现在的年龄是:(岁)答:小静年龄岁,小琴年龄岁,小莲年龄岁。【点睛】根据题意,画出线段示意图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0.31【分析】已知甲数比乙数多4,乙数比丙数多4,可求出甲数比丙数多(4+4)。如果甲数少8,乙数少4,则甲、乙、丙三数相等,则[105-(4+4+4)]正好是丙的3倍,除以3便可求出丙数。【详解】105-(4+4+4)=105-12=9393÷3=31答:丙数是31。【点睛】把丙可知标准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1.40米;60米;90米【分析】先画线段图,从线段图可以看出,以第一块为标准,第二块减少20米,第三块减少: (米),总和减少: (米),即:(米)。120米相当于第一块布料长的3倍,求出第一块布料的长度,第二块、第三块就可以求出。【详解】画线段示意图如下:(1)第一块布料长度的3倍是: (米);(2)第一块布料的长度是:(米);(3)第二块布料的长度是:(米);(4)第三块布料的长度是:(米);答:第一块布料的长度40米,第二块布料的长度60米,第三块布料的长度90米。【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和差问题,用画线段图的方法解题容易理解题意。12.30人【分析】利用移多补少思想思考,(人),当甲校转入乙校24人时,那么甲乙两校的人数就一样多,当甲校继续有同学转入到乙校时,每转入一个同学,甲校就比乙校少2人,当再从甲校转入(12÷2)人到乙校时,甲校就比乙校少12人,所以甲校一共转入乙校:24+6=30(人)时,甲校就比乙校少12人。【详解】48÷2+12÷2=24+6=30(人)答:甲校有30人转入乙校。【点睛】熟练掌握移多补少解题方法,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3.38本;32本【分析】方方给圆圆5本后,圆圆比方方多4本。,那么芳芳比圆圆多:(本)图书。原来方方有:(本),圆圆有:(本)。【详解】[70+(5×2-4)]÷2=[70+(10-4)]÷2=[70+6]÷2=76÷2=38(本)70-38=32(本)答:方方和圆圆原来各有图书38本、32本。【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和差问题,熟记:小数=(和-差)÷2或:大数=(和+差)÷2,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4.20包;36包【分析】根据“从乙仓库调8包到甲仓库,两个仓库大米的包数就同样多”可知,乙比甲多:8×2=16(包);由此即可求出甲、乙两个仓库大米的包数。【详解】(56+8×2)÷2=72÷2=36(包)56-36=20(包)答:甲仓库有大米20包,乙仓库有大米36包。【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和差问题,熟记:小数=(和-差)÷2或:大数=(和+差)÷2,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5.36本;30本【分析】已知甲箱借出10本图书后,比乙箱少4本,可知甲箱原来比乙箱多:(本)图书。据此即可求出甲箱、乙箱原有图书的本数。【详解】由分析可得:甲箱原来比乙箱多6本;方法一:甲箱:(本) 乙箱:(本)方法二:乙箱:(本) 甲箱:(本)答:甲箱原有图书36本,乙箱原有图书30本。【点睛】熟练掌握“和差问题”的解题方法,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6.92分;90分【分析】已知周明和王刚两人数学成绩的和是182分,根据条件“周明如果多考5分,就比王刚多3分“可知,王刚的数学成绩比周明多:(分)。转换成和差问题解答即可。【详解】[182+(5-3)]÷2=[182+2]÷2=184÷2=92(分)92-2=90(分)答:王刚考了92分,周明考了90分。【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和差问题,熟记:小数=(和-差)÷2,或:大数=(和+差)÷2,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7.120本;100本【分析】根据从上层拿出10本放入下层后两层书架上的书同样多,可以知道上层书架上的书比下层书架上的书多2个10本,如果从上层书架中减去:(本),就和下层书架上的书同样多,那么上、下两层书架上书的总数减少了20本,这时上、下两层书架上的书的总数就相当于下层书架上书的2倍;那么上、下两层书架上书的总数加上20本,这时上、下两层书架上的书的总数就相当于上层书架上书的2倍。【详解】画数量关系示意图如下:方法一:下层: (220-20)÷2=200÷2=100(本) 上层: (本)方法二:上层:(220+20)÷2=240÷2=120(本)下层:(本)答:原来上、下层分别存书120本、100本。【点睛】根据题意画出熟练关系示意图,即可理清上层和下层书的本数的关系。18.厘米; 厘米【分析】方法一:假设跳跳多4厘米,那么就和点点一样长,这时总长增长到了:(厘米),2个点点的长是20厘米,那么点点的长就是:(厘米),跳跳就是:(厘米)。方法二:假设点点少4厘米,那么就和跳跳一样长,这时总长就减少到了:(厘米),2个跳跳的长是12厘米,那么跳跳的长就是:(厘米),点点就是:(厘米)。【详解】方法一:点点(大数):(16+4)÷2=20÷2=10(厘米);跳跳(小数):(厘米)。方法二:跳跳(小数):(16-4)÷2=12÷2=6(厘米);点点(大数):(厘米)答:跳跳厘米;点点厘米。【点睛】解决和差问题的应用题,首先学会画线段图是关键,在这里借助两把尺子来进行比较分析,比较直观和形象,然后再从直观的实物图过渡到抽象的线段图学生比较容易理解。此处是本节课的难点突破所在,对于方法的研究老师要引导学生来思考。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