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6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备考专题训练:物质结构与性质(真题演练)一、选择题1.(2025·海淀模拟)化学中的“风花雪月”别有韵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风力发电主要涉及化学变化B.烟花绽放过程中的电子跃迁为氧化还原反应C.晶莹的雪花融化时氢键的数目减少D.“嫦娥工程”发现月壤富含3He,3He与4He互为同素异形体2.(2025·昌平模拟)G是合成抗胆碱作用药物的中间体,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关于G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G中含有三种含氧官能团 B.G中碳原子的杂化类型只有C.1molG最多可消耗2molNaOH D.G中有1个手性碳原子3.(2025·湖北模拟)下列事实与、的电负性差异无关的是A.是离子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B.沸点:C.氧化性:D.ClF中Cl显正价4.(2025·如皋模拟)将印刷电路板的碱性蚀刻液与NaOH溶液共热可发生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的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为B.中含键C.所含键角小于D.冰属于共价晶体5.(2025·东城模拟)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在时可直接升华为气体,其晶胞结构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中的C为杂化B.每个晶胞中含有4个分子C.每个分子周围有12个紧邻分子D.干冰升华时需克服分子间作用力6.(2025·东城模拟)下列化学用语或图示表达正确的是A.的电子式:B.的原子结构示意图:C.的晶胞:D.的模型:7.(2025·西城模拟)工业以硫黄或黄铁矿(主要成分,烧渣成分为)为原料生产硫酸主要流程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高温焙烧时转移的电子数为(代表阿伏加德罗数值)B.与反应生成淡黄色沉淀,体现了的还原性C.反应具有自发性的原因与有关D.98%浓硫酸粘度较高,与分子间能形成氢键有关8.(2025·大兴模拟)聚维酮通过氢键与HI3形成聚维酮碘,聚维酮碘的水溶液是一种常见的碘伏类缓释消毒剂,其结构表示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聚维酮的单体是B.聚维酮分子由2m+n个单体聚合而成C.聚维酮碘可以与水形成分子间氢键,是一种水溶性物质D.理论上1mol聚维酮碘最多能与(2m+n)molNaOH反应9.(2025·大兴模拟)下列事实与解释不对应的是:选项 事实 解释A 第一电离能: Na与K位于同一主族,原子半径:,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能力:B 晶体中每个分子紧邻的分子数:硫化氢晶体(12个)冰(4个) 冰中水分子间主要以氢键结合,硫化氢晶体中硫化氢分子间主要以范德华力结合C 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 为非极性分子,为弱极性分子,为极性分子,相似相溶D 熔点: 属于共价晶体,属于分子晶体A.A B.B C.C D.D10.(2025·汕头模拟)已知:反应常用来判断输送的管道是否漏气。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通入水中充分反应,溶液中分子数为B.溶液中,含离子数为C.中含极性键的个数为D.含有键数为11.(2025·大兴模拟)下列化学用语或图示表达不正确是A.的结构式:B.的结构示意图:C.的电子式:D.HCl分子中键的形成:12.(2025·陆丰模拟)《哪吒2之魔童闹海》中太乙真人使用藕粉为哪吒和敖丙重塑肉身。尼克酸是藕的主要成分之一,其结构如图所示(与苯环相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尼克酸分子中有两个手性碳原子B.尼克酸的分子式为C.尼克酸的所有原子可能共平面D.尼克酸能发生取代、加成和氧化反应13.(2025·海淀模拟)灵芝提取物M具有重要医用价值,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关于M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分子中含3个手性碳原子B.分子中的C-O键是键C.可形成分子内氢键和分子间氢键D.能够发生取代反应、加成反应14.(2025·海淀模拟)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下列事实解释不正确的是选项 事实 原因解释A 沸点:顺-2-丁烯反-2-丁烯 分子极性:顺-2-丁烯反-2-丁烯B 稳定性: 热稳定性:C 苯酚与浓溴水生成白色沉淀,而苯不能 羟基活化了苯环D 吡咯()中所有原子均位于同一平面内 分子中C与N均为杂化A.A B.B C.C D.D15.(2025·珠海模拟)下列有关物质结构和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与的中心原子杂化轨道类型均为杂化B.和都是单质,在中溶解度几乎一样C.可燃冰()中甲烷分子与水分子之间并没有氢键D.分子晶体都存在分子间作用力和共价键16.(2025·汕头模拟)下列陈述Ⅰ与陈述Ⅱ均正确,且具有因果关系的是选项 陈述Ⅰ 陈述ⅡA 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饱和溶液,有白色沉淀 蛋白质遇到盐溶液会发生变性B 为离子化合物,常温下呈液态 阴、阳离子的体积大,离子键弱,熔点低C 的沸点比的高 中的键能大于中的键能D 工业上电解熔融冶炼铝 的熔点比低A.A B.B C.C D.D17.(2025·昌平模拟)学习小组为探究Co(Ⅱ)、Co(Ⅲ)能否催化的分解及相关性质,室温下进行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实验ⅰ 实验ⅱ 实验ⅲ粉红色溶液,无明显变化 溶液变为红色,伴有气泡产生 溶液变为墨绿色,并持续产生气体资料:①可催化的分解。②溶液颜色 粉红色 蓝色 红色 墨绿色A.实验i表明不能催化的分解。B.实验ⅲ中,可能是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实验ⅱ、ⅲ中的气体成分相同D.以上实验证明,配体的种类影响Co(Ⅱ)的还原性二、非选择题18.(2025·东城模拟)螯合树脂吸附法处理废水具有吸附容量大、速度快以及选择性好等特点,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螯合树脂M与形成新的螯合物Q,从而达到去除的效果,吸附机理如下图所示。资料:吸附原理螯合树脂M中的解离出,变成,而且树脂中含有N原子,在与接触时,树脂中的原子与形成配位键,形成新的螯合物Q,从而达到去除的目的。(1)M中四种元素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用元素符号表示) 。(2)M中N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 。(3)Q中存在配位键,其中提供空轨道的是 。(4)在螯合树脂M处理含铜废水过程中,发现体系对的吸附量有影响,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①吸附去除的过程中需保持体系处于适宜的,其中约为 时吸附效果最好。②解释体系碱性过强时,吸附能力下降的原因 。③从结构角度解释:体系酸性较强时,吸附能力下降的原因 。(5)化合物的结构如图。判断常温下和三者的电离常数由大到小的关系,并予以解释 。19.(2025·西城模拟)与溶液相比,晶体条件下发生的反应有产物选择性高、易于分离提纯的优点。(1)氟元素在有机晶体化学领域的研究和应用中有重要价值。①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 ,六氟苯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为 。②苯环上的电子云密度:苯 六氟苯(填“>”或“<”),依据电负性解释其原因: 。(2)分子间作用力影响晶体中分子的堆积方式,进而影响物质的性质和反应的选择性。①已知:苯和六氟苯的熔点分别为5.5℃和5.2℃,将二者混合后得到的“混晶”(二者比例为),其熔点上升至23.7℃,三种晶体中的分子间作用力最大的是 (填“苯”、“六氟苯”或“混晶”)。②已知:紫外光下,两个碳碳双键可加成为四元环(环丁烷)的结构。紫外光下,分子在溶液条件下反应得到2种互为同分异构体的加成产物,在晶体条件下只能生成1种加成产物,推测的结构简式为 (不考虑立体异构)。(3)A与B经以下两种途径均可获得E。①已知:与在铜盐催化条件下可发生加成反应得到含结构的分子。的结构简式为 。②将B更换为B',发现A与B'无法形成晶体,证实了晶体条件下发生反应时氟原子的必要性,B'的结构简式为 。③猜测氟原子可能的作用:影响晶体中分子的堆积方式、增强了的活性和 。(4)下图为干冰和单晶硅的晶胞结构①1个分子周围等距且最近的分子有 个。②单晶硅中含有 键。③干冰的密度比冰大的原因是 。20.(2025·大兴模拟)锂电池的电解液是目前研究的热点。(1)锂电池的电解液可采用溶有的碳酸酯类有机溶液。①基态的电子云轮廓图的形状为 。②基态P原子的价层电子轨道表示式为 。(2)为提高锂电池的安全性,科研人员采用离子液体作电解液。某种离子液体的阳离子的结构简式如下,阴离子为。①N、F、P三种元素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②该阳离子中,带“*”的C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 杂化,的空间构型为 。③研究发现通过改变阳离子侧链可调控离子化合物的熔点。A、B两种离子液体的结构如图所示。熔点的原因是 。(3)因其良好的锂离子传输性能可作锂电池的固体电解质,其晶胞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晶胞的边长为apm()。①晶胞中的“O”代表 (填“”或“”)。②距离最近的有 个。③已知的摩尔质量是,阿伏加德罗常数为。该晶体的密度为 。21.(2025·海淀模拟)某小组同学用废铜屑(含少量铁)制备晶体并探究其性质。资料:ⅰ.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ⅱ.生成,开始沉淀时,完全沉淀时,生成,开始沉淀时,完全沉淀时ⅲ.和均不易与氨配位实验Ⅰ:制备溶液①取一定量废铜屑,加入稍过量的稀和溶液,在下完全溶解。②调节pH至3~4,加热煮沸2分钟后趁热过滤。(1)步骤①中溶解铜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2)步骤②的目的是除去 (填化学式)。实验Ⅱ:制备晶体取实验Ⅰ中所得溶液,逐滴加入氨水至澄清,再加入无水乙醇,过滤;沉淀先用试剂M洗涤,再用乙醇与乙醚混合液洗涤,干燥,得深蓝色晶体。(3)加氨水过程中的实验现象是 。(4)试剂M的最佳选择是 (填字母序号)。a.乙醇和浓氨水混合溶液 b.乙醇和稀硫酸混合溶液 c.蒸馏水(5)甲同学查阅资料发现:不易溶于氨水。①从化学平衡的角度解释实验Ⅱ中加入氨水可得澄清溶液的原因: 。②设计实验(填实验操作和现象) 。证实了上述原因分析合理。实验Ⅲ:探究活泼金属与溶液的置换反应将表面已去除氧化膜的锌片、铁片分别置于2份浓度相同的溶液()中。锌片表面立即出现一层红色物质。短时间内未观察到铁片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静置数十小时后,铁片表面析出红色物质,溶液深蓝色变浅,并有红褐色沉淀物生成。(6)对比上述实验,解释短时间内铁片表面未观察到红色物质的原因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2.【答案】D3.【答案】B4.【答案】B5.【答案】A6.【答案】B7.【答案】B8.【答案】D9.【答案】D10.【答案】D11.【答案】C12.【答案】A13.【答案】B14.【答案】B15.【答案】C16.【答案】B17.【答案】C18.【答案】(1)O>N>C>H(2)sp3(3)Cu2+(4)6;碱性过强,氢氧根浓度增大,铜离子与氢氧根转化为氢氧化铜沉淀,平衡逆向移动,吸附能力下降;酸性过强,氢离子浓度增大,平衡左移,结构Q转化为结构M,铜离子由被吸附状态转化为自由移动的铜离子状态(5)O、S、Se的电负性逐渐减小,键的极性:C=O>C=S>C=Se,使得HA、HB、HC中羟基的极性逐渐增大,电离出氢离子的能力HA<HB<HC,所以常温下HA、HB和HC三者的电离常数由大到小的关系HA<HB<HC19.【答案】(1)第二周期ⅦA族;;>;电负性,氟原子对苯环有吸电子作用(2)混晶;(3)或;;增强了的酸性(4)12;2;二氧化碳分子的质量大于水分子,冰中氢键存在方向性,晶体有较大空隙,空间利用率低20.【答案】(1)球形;(2)F、N、P;;正四面体;A、B均为离子晶体,阴离子相同,阳离子所带电荷量也相同。当阳离子侧链从乙基增长到丙基,阳离子的体积(或半径/尺寸)增大,离子键的强度减弱,熔点也随之降低(3);4;21.【答案】;、;产生大量蓝色沉淀,继续滴加氨水,蓝色沉淀消失,溶液变为深蓝色;)a;悬浊液中存在,实验Ⅱ中生成沉淀的同时生成,与结合生成,降低;加入氨水,与配位,下降;两者均促进的沉淀溶解平衡正向移动;取少量和氨水形成的悬浊液,加入少量硫酸铵固体,振荡后固体溶解,溶液变为深蓝色;不易与氨配位,的条件下,反应初始生成的覆盖在Fe表面,阻止反应继续进行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