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备考专题训练:有机物相关实验探究(真题演练)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6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备考专题训练:有机物相关实验探究(真题演练)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6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备考专题训练:有机物相关实验探究(真题演练)
一、非选择题
1.(2025·湖北) 某小组在探究的还原产物组成及其形态过程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与理论预测有差异。根据实验描述,回答下列问题:
(1)向溶液加入5滴溶液,振荡后加入葡萄糖溶液,加热。
①反应产生的砖红色沉淀为   (写化学式),葡萄糖表现出   (填“氧化”或“还原”)性。
②操作时,没有加入葡萄糖溶液就加热,有黑色沉淀生成。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说明该沉淀产生的原因:   。
(2)向溶液中加入粉使蓝色完全褪去,再加入盐酸并加热至溶液中无气泡产生为止。过滤得固体,洗涤并真空干燥。
①加入盐酸的目的是   
②同学甲一次性加入粉,得到红棕色固体,其组成是   (填标号)。
a. b.包裹 c. d.和
③同学乙搅拌下分批加入粉,得到黑色粉末X。分析结果表明,X中不含和。关于X的组成提出了三种可能性:Ⅰ ;Ⅱ 和;Ⅲ ,开展了下面2个探究实验:
由实验结果可知,X的组成是   (填“Ⅰ”“Ⅱ”或“Ⅲ”)。从物质形态角度分析,X为黑色的原因是   。
2.(2025高二下·广东月考)乙酸乙酯是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广泛应用于化学工业。
(1)写出用乙酸和含的乙醇反应制备乙酸乙酯的化学方程式   。
(2)探究浓硫酸在酯化反应中的作用
I、配制100 mL 2 mol·L-1的H2SO4溶液
①实验中需18 mol·L-1 H2SO4溶液的体积为   mL(结果保留至整数)。
②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100mL容量瓶、烧杯、量筒、   。
Ⅱ、设计实验并探究
按如下图装置分别进行4次实验。控制在相同的温度下反应,30min后,振荡试管B,静置后测量并记录有机层的厚度,实验设计和记录如下表:
编号 试管A中试剂 试管B中试剂 有机层的厚度/cm 实验装置
i 4 mL乙醇、2 mL乙酸、 3 mL 18 mol·L-1硫酸(浓硫酸) 4mL饱和Na2CO3溶液、3滴酚酞 3.0
ii 4 mL乙醇、2 mL乙酸 0.1
iii 4 mL乙醇、2 mL乙酸、 3 mL 2 mol·L-1硫酸 0.6
iv 4 mL乙醇、2 mL乙酸、盐酸 0.6
③由实验ii、iii和iv可知,H+对酯化反应具有催化作用。实验iv中应加入盐酸的体积和浓度分别是   mL和   mol·L-1。
④实验i得到的产物明显比和iii多,实验i还体现了浓硫酸的   性。
(3)振荡试管B时,发现水层的颜色逐渐褪去。该小组对褪色原因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
a.饱和Na2CO3溶液的pH为12.2
b.酚酞的结构简式及其在酸碱溶液中的反应如下图所示,反应①②可逆;酚酞在醇、酯中的溶解性较大,实验室配制酚酞试液一般选用乙醇作溶剂
提出假设
假设1 酯层中含有的乙酸中和了Na2CO3
假设2    。
分析讨论
小组根据试剂用量初步推断挥发的乙酸不足以中和全部的碳酸钠,设计了实验v和vi验证假设。
验证假设
编号 操作及现象 结论
v 取少量水层溶液,  /、  。 假设1不成立
vi 取少量有机层溶液,加入饱和Na2CO3溶液,振荡,静置,观察到   。 假设2成立
(4)写出制乙酸乙酯时使用浓硫酸的缺点   (写一条)。
3.(2025高一下·深圳期中)1,2-二氯乙烷是杀菌剂“稻瘟灵”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矮壮素”的中间体。化学家们提出了“乙烯液相直接氯化法”制备 1,2-二氯乙烷。
已知:甘油的沸点为290℃。实验装置图如下。
请回答以下问题:
(1)“乙烯液相直接氯化法”制备1,2-二氯乙烷的反应类型为   。
(2)Ⅰ中多孔球泡的作用是   。
(3)装置Ⅲ中水的作用是   。
(4)Ⅰ中反应前先加入少量1,2-二氯乙烷液体,其作用是   (填序号)。
a.作催化剂 b. 溶解Cl2和乙烯 c.促进气体反应物间的接触
(5)1,2-二氯乙烷沸点为83.6℃, Ⅰ中制得的1, 2-二氯乙烷中溶解有(乙烯,可适当加热将气体逐出,逐出的气体可依次通过NaOH 溶液、   以达到尾气处理的目的。
(6)有实验表明70℃水浴加热条件下,乙醇与 反应几乎不生成乙烯,其反应需要更高温度,所以Ⅳ中采用甘油浴加热,该加热方式的优点是   
(7)乙醇在以铜为催化剂、加热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8)该实验取23g乙醇,最终获得33g1,2-二氯乙烷,则该实验的产率为   %。(数字保留小数点后一位数,提示:产率=实际得到的质量÷理论得到的质量×100%。)
4.(2025高二下·成都期中)酚类和溴苯是一种重要化工原料,按下列合成步骤回答问题:
Ⅰ.胡椒酚是一种植物挥发油,它的结构简式为,回答下列问题。
(1)①1mol胡椒酚与足量饱和溴水发生反应,理论上最多消耗   molBr2.
②若要制备胡椒酚钠,可以选择的试剂有   (填序号)。
A. Na B.NaOH C.NaHCO3 D.Na2CO3
Ⅱ.【制备溴苯】实验室制备溴苯的反应装置如图所示,
  苯 溴 溴苯
相对分子质量 78 160 157
密度/g cm 3 0.88 3.10 1.50
沸点/℃ 80 59 156
水中溶解度 难溶 微溶 难溶
有关数据如表
(2)仪器a的名称为   ;d装置(倒扣的漏斗)的作用是   。
(3)向a装置中加入7.8g无水苯和少量铁屑,由b向a中小心滴入10mL液溴,发生有机反应的方程式   。
Ⅲ.【分离提纯】反应充分后,取a装置中反应液,经过下列步骤分离提纯:
(4)操作Ⅱ、Ⅲ是用9%的NaOH溶液和水洗涤,NaOH溶液洗涤的目的是   。
(5)操作Ⅳ是向分出的粗溴苯中加入少量的无水氯化钙,静置、   (填操作名称)。
(6)经以上分离操作后,粗溴苯中还含有一定量的杂质,需经操作V要进一步提纯,在该提纯步骤中用到的仪器有   (填标号)。
(7)经称量,最终得到溴苯6.28g,该实验中溴苯的产率为   (填百分数,保留一位小数)。
5.(2025·珠海模拟)苯酚能与形成的紫色配合物,该过程属于可逆反应。某小组同学探究铁离子与苯酚的反应。
(1)配制100mL0.1mol/L苯酚溶液,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和   。
(2)探究铁盐种类和pH对苯酚与显色反应的影响。查阅资料:
ⅰ.对苯酚与的显色反应无影响;
ⅱ.小组同学得出猜想对与苯酚的显色反应有抑制作用,从化学平衡角度解释其原因是   。
ⅲ.对特定波长光的吸收程度(用吸光度A表示)与浓度在一定范围内成正比。
提出猜想:猜想1:对苯酚与的显色反应有影响
猜想2:对苯酚与的显色反应有影响
进行实验:常温下,用盐酸调节pH,配制得到pH分别为a和b的0.1mol/L溶液();用硫酸调节pH,配制得到pH分别为a和b的0.05mol/L溶液。取4支试管各加入5mL0.1mol/L苯酚溶液,按实验1~4分别再加入0.1mL含的试剂,显色10min后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该溶液的吸光度(本实验条件下,pH改变对水解程度的影响可忽略)。
序号 含的试剂 吸光度
0.1mol/L溶液 0.05mol/L溶液
1 / Al
2 / A2
3 / A3
4 / A4
结果讨论:实验结果为
①根据实验结果,小组同学认为此结果不足以证明猜想“对与苯酚的显色反应有抑制作用”成立的理由是   。
②为进一步验证猜想,小组同学设计了实验5和6,补充下表中试剂M为   。
序号 含Fe的试剂 再加入的试剂 吸光度
0.1mol/L溶液 0.05mol/L溶液
5 / NaCl固体 A5
6 / 试剂M A6
③根据实验1~6的结果,小组同学得出猜想1不成立,猜想2成立,且对苯酚与的显色反应起抑制作用,得出此结论的实验依据是:、Al   A6(填“>”、“<”或“=”)。
(3)通过以上实验结论分析:与苯酚相比,对羟基苯甲酸与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填“更容易”或“更难”)
(4)实验室中常用某些配合物的性质进行物质的检验,请举一例子并说明现象   。
6.(2025高一下·北仑期中)有关催化剂的催化机理等问题可以从“乙醇催化氧化实验”得到一些认识,某教师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夹持装置等已省略) ,其实验操作为:先按图安装好装置,关闭活塞a、b、c,在铜丝的中间部分加热片刻,然后打开活塞a、b、c,通过控制活塞a和b,而有节奏(间歇性)地通入气体,即可在M处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试回答以下问题:
(1)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中热水的作用:   。
(2)M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从M管中可观察到的现象:   ,从中可认识到该实验过程中催化剂   (填“参加”或“不参加”)化学反应。
(4)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如果撤掉酒精灯,反应   (填“能”或“不能”)继续进行,其原因是   。
(5)请设计简单实验验证乙醇的氧化产物   。
7.(2025高一下·广西壮族自治区期中)某实验小组对甲烷与氯气的反应进行了以下探究实验。
(1)查阅资料:甲烷可通过以下反应制取:。该小组使用无水乙酸钠晶体与碱石灰、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分别制备实验需要的气体,请选择相应气体发生装置:①:    (填选项字母,下同);②:    。
A. B. C. D.
(2)完成反应物制备后,实验小组使用图示装置完成了甲烷与氯气反应的实验。
①可观察到试管内有    (填选项字母)等现象。
A.液面下降 B.产生白雾
C.试管壁有油状液滴 D.混合气体颜色变深
②常温下,请写出实验过程中生成气态有机产物的反应方程式    。
③用饱和NaCl溶液而不用水的原因是    。
(3)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选项字母)。
A.甲烷的二氯代物只有一种,可以证明甲烷是正四面体的空间结构
B.四氯化碳俗称氯仿,是工业上重要的有机溶剂
C.正丁烷与异丁烷相比,前者沸点更低
D.适用于管道煤气(主要成分为CO)的灶具改用天然气,其进风口应改大
(4)若1 mol甲烷和氯气取代后得到等物质的量的四种氯代物,甲烷无剩余,则消耗的氯气为    mol。
(5)CH4氯代的机理为自由基(带有单电子的原子或原子团,如Cl·、·CH3)反应,包括以下几步:
Ⅰ.链引发 Ⅱ.链传递 Ⅲ.链终止
… …
写出由CH3Cl生成CH2Cl2过程中链传递的方程式:、   。
8.(2025·广东模拟)I.乙醇在化工、医疗、食品以及农业等领域都有广泛的用途。
(1)完成乙醇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5C2H5OH+___+___=5CH3COOH+___Mn2++11H2O
(2)选择合适的装置验证乙醇的消去反应,装置的连接顺序为   →g。溴的CCl4溶液中的现象为   。
Ⅱ.探究钠与乙醇、冰醋酸反成的快慢
【查阅资料】i.乙醇、冰醋酸、钠和铜的密度分别为0.789、1.05、0.968和8.96(单位:g·cm-3)。
ⅱ.热容值:乙醇>冰醋酸。
2C2H5OH(1)+2Na(g)→2C2H5ONa(s)+H2(g) ΔH=-271.54kJ/mol
2CH3COOH(1)+2Na(s)→2CH3COONa(s)+H2(g) ΔH=-442.26kJ/mol
ⅲ.室温时、乙醇和冰醋酸均可发生自耦电离形成溶剂合氢离子;
C2H5OH+C2H5OH+C2H5O- K=10-19.10
CH3COOH+C3COOH+CH3COO- K=10-14.45
ⅳ.乙酸钠为白色固体,其在冰醋酸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理论分析】理论上,钠与冰醋酸反应更快。
【实验验证】25℃时,取0.15g两块形状、大小相同的金属钠放入用铜网制作的包裹袋中,分别投入20mL乙醇和冰醋酸中。观察到:乙醇中产生气泡更快;一段时间后,冰醋酸中铜网里的钠表面附着白色固体。
【提出猜想】25℃时,乙酸钠在冰醋酸中的溶解度较小,形成保护膜覆盖在钠表面,阻止反应进一步进行,造成钠与冰醋酸反应速率较慢的异常现象。
【优化实验】按下表进行实验,记录生成VL所用的时间(其他条件均相同)。
实验序号 液体试剂 钠的质量/g 反应起始温度/℃ 生成VLH2所用的时间/s
名称 体积/mL
A1 乙醇 20 0.15 T t1
A2 冰醋酸 20 0.15 T t2
B1 乙醇 6 3.0 15 t3
B2 冰醋酸 6 3.0 15 t4
(3)室温时,乙醇中溶剂合氢离子的浓度为   mol·L-1。
(4)理论上,钠与冰醋酸反应更快,理由如下:
①由信息ⅱ可知,钠与冰醋酸反应放热更多,且冰醋酸的热容值更小,反应体系温度更高,反应速率更快。
②由信息ⅲ可知,   。
(5)用铜网包裹钠块后再投入乙醇和冰醋酸中的目的为   。
(6)实验测得优化实验中的数据t1>t2,证明猜想正确,则反应起始温度T为   (填“15”、“25”或“50”)。实验测得t3>t4,可能的原因为   。
9.(2025高二下·长沙期中)正丁醚是一种重要的有机溶剂,以正丁醇为原料可制得正丁醚,反应原理和反应装置如下:
(正丁醚)
已知:
物质 状态 相对分子质量 沸点/℃ 密度/ 水中溶解性
正丁醇 无色液体 74 117.2 0.8109 微溶
正丁醚 无色液体 130 142.4 0.773 难溶
查阅资料:正丁醇能溶解在50%的硫酸中,而正丁醚则溶解很少。
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正丁醇和浓硫酸加到A中,并加几粒沸石,在分水器中加入一定体积的饱和食盐水,用电热套加热A,维持至反应完成;
②A中液体冷却后连同分水器中的液体一起倒入盛有水的分液漏斗中,振荡后静置,分液得到粗产品;
③得到的粗产品先用50%硫酸洗涤2次(每次)、再用水洗涤;
④向③中洗涤后的产物中加入少量无水氯化钙固体,静置片刻,过滤除去氯化钙固体;
⑤进行蒸馏纯化,收集的馏分,得正丁醚。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为   。进行步骤⑤时,下列玻璃仪器需要用到的是   (填标号)。
(2)下列关于步骤①中的操作分析正确的是   (填标号)。
a.浓硫酸和正丁醇的添加顺序为先加入正丁醇,再加入浓硫酸
b.若加热后发现未加沸石,应立即补加
c.加热A前,冷却水需先从a口进入
d.分水器中加饱和食盐水而不用水,是为了降低正丁醇及正丁醚在水中的溶解度
e.仪器B起到冷凝回流的作用
(3)步骤①使用电热套加热而不使用酒精灯直接加热,原因是   (写出两点)。当观察到   (填实验现象)时,停止加热,结束反应。结合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步骤①中使用分水器的目的:   。
(4)下列关于步骤③中粗产品的提纯操作分析正确的是   (填标号)。
a.用50%的硫酸洗涤可以除去未反应的正丁醇
b.将用50%的硫酸洗涤的次数改为一次(总酸量不变),洗涤效果更好
c.用水洗涤可以除去酸洗时带入的酸
d.分液时下层液体、上层液体依次从下口放出
(5)本实验所得到的正丁醚的产率是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0.(2025高一下·邵东期中)利用甲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制取副产品盐酸的设想在工业上已成为现实。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模拟上述过程,其设计的模拟装置如图所示。
根据设计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装置中盛放浓盐酸的仪器名称为   。
(2)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3)B装置有三种功能:①   ;②均匀混合气体;③控制气体的流速。
(4)E装置球形干燥管的作用是   。
(5)该装置还有缺陷,原因是还有尾气没有处理,其尾气中主要的含氯有机物为_______(填字母)。
A.CH3Cl B.CH2Cl2 C.CHCl3 D.CCl4
(6)在C装置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光照射,发现硬质玻璃管内壁有黑色小颗粒产生,写出置换出黑色小颗粒的化学方程式:   。
(7)下列哪种甲烷的取代物,其结构只有一种可以用于证明甲烷是正四面体而不是平面正方形的是_______。
A.CH3Cl B.CH2Cl2 C.CHCl3 D.CCl4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Cu2O;还原;
(2)除去过量的锌粉;b;Ⅲ;光线进入后被多次反射吸收,所以呈黑色
2.【答案】(1)
(2)11;玻璃棒、胶头滴管;3;4;吸水
(3)乙酸乙酯萃取了酚酞;用pH计测量pH,很接近12.2(或“滴加几滴酚酞试剂,溶液变红”,或“滴入乙酸溶液,有大量气泡产生”);溶液变红
(4)会发生副反应,将乙醇碳化
3.【答案】(1)加成反应
(2)增大气体与液体的接触面积,使反应物反应更充分
(3)除去乙烯中的乙醇
(4)bc
(5)酸性(溴水,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均可以)
(6)加热温度恒定、受热均匀,加热温度较高
(7)2CH3CH2OH+O22CH3CHO+2H2O
(8)66.7%
4.【答案】3;ABD;三颈烧瓶或三颈瓶;防倒吸;;除去未反应的Br2;过滤;bcf;40.0%
5.【答案】(1)100mL容量瓶
(2)铁离子与苯酚的显色时,存在反应,氢离子浓度增大,平衡逆向移动,的浓度减小,溶液颜色变浅;氯离子或硫酸根对苯酚与铁离子的显色反应也有影响;硫酸钠;>
(3)更难
(4)的检验:在溶液中加入几滴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
6.【答案】(1)2H2O2 2H2O+O2↑;使D中乙醇变为蒸气进入M参加反应,用水浴加热使乙醇气流较平稳
(2)2CH3CH2OH+O22CH3CHO+2H2O
(3)受热部分的铜丝交替出现变黑、变红的现象;参加
(4)能;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放出的热量能维持反应继续进行
(5)实验结束后,卸下装置F中盛有少量蒸馏水的试管,从中取出少许溶液做银镜反应实验[也可使之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来证明乙醛的生成
7.【答案】(1)A;C
(2)BC;;降低氯气的溶解度
(3)A;D
(4)2.5
(5)
8.【答案】5C2H5OH+4+12H+=5CH3COOH+4Mn2++11H2O;b→f→e;溶液橙红色变浅或褪去;10-9.55;相同温度下,冰醋酸的自耦电离平衡常数更大,分子释放溶剂合氢离子的能力更强;使钠沉入液体底部,防止因固液接触面积不同而影响反应速率;50;金属钠的质量增大,冰醋酸体积减小,反应放出的热量使体系温度升高更高,促进了乙酸钠的溶解,增大了反应速率
9.【答案】(1)三颈烧瓶;ac
(2)ade
(3)温度控制更精确;受热均匀;电热套不是明火,加热不易引起着火;操作简单;分水器中的下层(或水层)液面不再增加;及时分离反应生成的水,使平衡向生成正丁醚的方向移动,有利于提高正丁醚的产率
(4)ac
(5)49.2%
10.【答案】(1)分液漏斗
(2)
(3)干燥气体
(4)防倒吸
(5)A
(6)
(7)B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