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备考专题训练: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真题演练)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6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备考专题训练: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真题演练)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6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备考专题训练: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真题演练)
一、选择题
1.(2025·汕头模拟)化学之美无处不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可形成晶莹剔透的晶体冰,冰中存在氢键
B.绚丽的焰火与电子跃迁时产生的吸收光谱有关
C.手性分子互为镜像,能在三维空间里叠合
D.呈现规则多面体外形的金刚石为分子晶体
2.(2025·如皋模拟)在给定条件下,下列制备过程涉及的物质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A.
B.
C.
D.NaCl溶液
3.(2025·如皋模拟)在酸性条件下可发生反应:。以为原料制取晶体的实验操作或原理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装置甲制取含的悬浊液
B.用装置乙吸收挥发出的气体
C.用装置丙除去S和未反应的
D.用装置丁蒸干溶液,获得
4.(2025·东城模拟)离子交换法淡化海水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通过树脂后,溶液中的离子数目和溶液的导电能力不变
B.树脂与树脂的位置可交换
C.通过树脂时,溶液中有离子反应
D.工作一段时间后,两种树脂均需进行再生处理
5.(2025·大兴模拟)下列实验的对应操作中不合理的是
A.制备晶体 B.检验是否沉淀完全
液面距刻线约 1 cm
C.从模拟侯氏制碱法获得后的母液中获取晶体 D.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溶液
A.A B.B C.C D.D
6.(2025·柳州模拟)化学与生活生产息息相关。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用氢氟酸刻蚀玻璃: SiO2+ 4F- + 4H+ = SiF4↑+ 2H2O
B.制备新型绿色消毒剂Na2FeO4:3ClO- + 2Fe3+ + 10OH- = 2FeO+ 3Cl- + 5H2O
C.铅酸蓄电池放电时的总反应:Pb + PbO2 + 4H+ = 2Pb2+ + 2H2O
D.可溶性铁盐用于净水:Fe3+ + 3H2O Fe(OH)3↓+ 3H+
7.(2025·柳州模拟)氧化石墨烯在能源、材料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用强氧化剂在石墨层间引入大量基团(如、等)削弱层间作用力得到氧化石墨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石墨是一种有机高分子材料
B.石墨层内导电性和层间导电性相同
C.氧化石墨烯有一定的亲水性
D.图氧化石墨烯中有两种含氧官能团
8.(2025·柳州模拟)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漂白粉与盐酸可混合使用以提高消毒效果
B.碳酸氢钠可做食品膨松剂
C.温室气体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
D.焰火中红色来源于钠盐灼烧
9.(2025·陆丰模拟)某实验小组利用下图装置探究浓硫酸与葡萄糖反应生成的气体成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本实验只体现浓硫酸的脱水性
B.装置b中出现的白色沉淀,可能是BaCO3或BaSO3
C.装置d中出现浑浊,证明产生的气体中含有CO2
D.装置e中可以盛放NaOH溶液
10.(2025·海淀模拟)苯与液溴反应生成溴苯,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作该反应的催化剂
B.总反应的
C.过程②的活化能最大,决定总反应速率的大小
D.为证明该反应为取代反应,可将反应后的气体直接通入溶液
11.(2025·海淀模拟)下列方程式与所给事实不相符的是
A.铝粉溶于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无色气体:
B.在HCl气氛中加热制无水:
C.草酸()使酸性溶液褪色:
D.用银氨溶液检验乙醛中的醛基:
12.(2025·汕头模拟)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装置省略),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装置试管中的固体是
B.乙中a处比b处先变蓝
C.由于与酸产生铵盐,丙中有白烟
D.因为极易溶于水,所以丁中会产生倒吸
13.(2025·汕头模拟)实验室制取并验证其性质,下列装置及操作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生成 B.验证的漂白性
C.干燥 D.吸收
A.A B.B C.C D.D
14.(2025·汕头模拟)海水资源综合利用是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部分。以下是模拟海水提镁的部分工艺过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试剂a、b可以分别为石灰乳和盐酸
B.操作是过滤
C.操作为在气流中加热,使脱水
D.为减少工艺环节,可直接电解氯化镁溶液获得金属
15.(2025·汕头模拟)化学创造美好的生活。下列化学性质、实际应用和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选项 化学性质 实际应用
A 维生素C具有强还原性 用维生素C可做中毒的急救药
B 聚乳酸可在自然界中生物降解 用聚乳酸制造环保包装材料
C 是酸性氧化物 可用作光导纤维
D 硫酸铝可与小苏打反应 泡沫灭火器灭火
A.A B.B C.C D.D
16.(2025·汕头模拟)科技的快速发展彰显国力的强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天舟六号”为中国空间站送去推进剂氙气Xe,Xe是第IA族元素
B.“嫦娥六号”探测器外钻杆是由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制造,碳化硅属于合金
C.可控核聚变运行记录的“人造太阳”原料中的和互为同素异形体
D.“天和核心舱”电推进系统中的腔体采用氮化硼陶瓷,其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17.(2025·东城模拟)合成氨及其相关工业中,部分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三种物质中都含有氮元素
B.甲、乙、丙在反应中均做还原剂
C.反应Ⅳ的另一种产物可循环使用
D.反应V,N元素化合价未发生改变
18.(2025·昌平模拟)解释下列事实的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钢铁发生吸氧腐蚀的正极反应:
B.用氯气制备漂白粉:
C.铁在加热条件下与水蒸气反应产生气体:
D.溶液处理水垢中的:
19.(2025·海淀模拟)化学实验操作是进行科学实验的基础。下列操作不符合规范的是
A.铜与浓硫酸反应并检验气态产物 B.检验是否沉淀完全
C.制备晶体 D.证明苯和液溴为取代反应
A.A B.B C.C D.D
20.(2025·东城模拟)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实验结果与预测的现象不一致的是
选项 ①中的物质 ②中的物质 预测装置中现象
A 紫色石蕊溶液 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B 蒸馏水 气体变为无色
C 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D 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A.A B.B C.C D.D
二、非选择题
21.(2025·如皋模拟)三氧化二镍()常用作磁性材料,具有强氧化性。以镍铜矿(含有NiS、CuS、以及少量的不溶杂质)为原料制备。
(1)煅烧。将一定量的镍铜矿与混合后,粉碎后在富氧空气中充分煅烧。煅烧时加入的目的是   。
(2)酸浸。将煅烧得到的固体(含CuO、CaO、、、)加入三颈瓶中(装置见下图),通过恒压滴液漏斗缓慢滴加稍过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
①反应后所得溶液中含、、,写出酸浸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如何判断“酸浸”反应已经完成:   。
(3)除杂。将三颈瓶中悬浊液倒出、过滤后,向所得滤液中加入足量Ni粉,充分反应后过滤,调节滤液的pH,向滤液中加入NaF溶液将沉淀除去。[溶液中,,,,离子浓度沉淀完全]
①加入Ni粉的目的是除去溶液中的。不选择用调节pH的方法除去的原因是:   。
②实际消耗Ni粉的量大于理论用量,原因是   。
(4)制备:请补充完整由除杂后得到的溶液制取的实验方案:量取,测得其中的浓度为,   ,得到。(可选用的试剂:溶液、稀盐酸、溶液)。已知:样品在空气中煅烧,样品的固体残留率()随热解温度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22.(2025·大兴模拟)硫酸是一种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可用不同的方法制备。
(1)18~19世纪,利用和氮氧化物制硫酸,过程中的物质转化如图1所示。
①工业上可用生产,为该工艺提供氮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②制硫酸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③中反应的与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2)现代用接触法制硫酸,关键工序是的催化氧化: 
①中硫氧键键能的平均值为中硫氧键键能的平均值为,则中氧氧键的键能为   。
②其他条件不变,相同时间内的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如图2所示。温度大于,的转化率减小,可能的原因是   。
(3)人们设计了以工业废液为原料制备硫酸的方法。
电解废液制较浓硫酸,同时获得氨水,其原理示意图如图3所示。
注:X、Y分别为阳离子交换膜和阴离子交换膜,电极均为惰性电极。
①结合化学用语解释图3装置中生成较浓硫酸的原理:   。
②有同学设计燃料电池,利用图3中产生的、较浓硫酸和较浓氨水联合处理废液,其原理示意图如图4所示。
ⅰ、较浓硫酸应注入   (填“C极区”或“D极区”)。
ⅱ、从物质和能量的角度说明联合生产的优点:   。
23.(2025·柳州模拟)三溴甲硅烷(SiHBr3)熔点-73.5℃,沸点111.8℃,易水解。实验室利用 Si 和 HBr制备[Si(s)+3HBr(g)SiHBr3(g)+H2(g)]并提纯 SiHBr3的装置如图所示 (加热、夹持装置略) 。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装置A 中的试剂是   。
(2)在SiHBr3的制备阶段,装置B和装置F分别需要   (填“冷水浴”“热水浴”或“油浴”,下同)和   。
(3)装置D的作用是   。(请结合化学方程式说明)
(4)提纯阶段:对E与F之间的玻璃导管进行熔封后,对制得的粗产品进行提纯。提纯操作时 K1、K2的状态是   。
(5)图中装置存在的一处错误是   。
(6)装置K的作用是   。
(7)测定溶有少量HBr杂质的 SiHBr3纯度:取 m1g样品经水解、过滤得到硅酸水合物后,再灼烧、冷却和称量,得到固体氧化物的质量为 m2g,则样品纯度为   (用含 m1、m2的代数式表示)。
24.(2025·房山模拟)某小组同学向的的溶液中分别加入过量的Cu粉、Zn粉和Mg粉,探究溶液中氧化剂的微粒及其还原产物。
(1)理论分析:预测可将还原为Fe的金属,并解释原因   。
(2)实验验证
实验 金属 操作、现象及产物
I 过量Cu 一段时间后,溶液逐渐变为蓝绿色,固体中未检测到Fe单质
II 过量Zn 一段时间后有气泡产生,反应缓慢,pH逐渐增大,产生了大量红褐色沉淀后,无气泡冒出,此时溶液pH为3~4,取出固体,固体中未检测到Fe单质
III 过量Mg 有大量气泡产生,反应剧烈,pH逐渐增大,产生了大量红褐色沉淀后,持续产生大量气泡,当溶液pH为3~4时,取出固体,固体中检测到Fe单质
①分别取实验Ⅰ、Ⅱ、Ⅲ中的少量溶液,滴加溶液,证明都有生成,依据的现象是   。
②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实验Ⅱ、Ⅲ中沉淀生成的原因   。
③对实验Ⅱ未检测到Fe单质进行分析及探究。
i.a.甲认为实验Ⅱ中,当、浓度较大时,即使Zn与反应置换出少量Fe,也会被消耗。对应的离子方程式   。
b.乙认为在pH为3~4的溶液中即便生成Fe也会被消耗。设计实验   (填实验操作和现象)。证实了此条件下可忽略对Fe的消耗。
c.丙认为产生的红褐色沉淀包裹在Zn粉上,阻碍了Zn与的反应。实验证实了Zn粉被包裹。
ii.查阅资料:开始沉淀的pH约为1.2,完全沉淀的pH约为3.
结合a,b和c可知,实验II未检测到Fe单质的原因可能是的干扰以及沉淀对锌粉的包裹,因此可控制反应条件,在未生成沉淀时将还原,即可排除两个干扰因素,具体操作为:重新做实验Ⅱ,当溶液pH为3~4时,   (填实验操作和现象),固体中检测Fe单质。
(3)对比实验Ⅱ和Ⅲ,解释实验Ⅲ的固体中检测到Fe单质的原因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2.【答案】A
3.【答案】D
4.【答案】D
5.【答案】C
6.【答案】B
7.【答案】C
8.【答案】B
9.【答案】D
10.【答案】D
11.【答案】C
12.【答案】B
13.【答案】D
14.【答案】D
15.【答案】C
16.【答案】D
17.【答案】B
18.【答案】C
19.【答案】D
20.【答案】A
21.【答案】(1)将生成的SO2转化为CaSO4,防止污染环境,同时将SiO2转化为硅酸钙除去
(2);当三颈烧瓶中不再产生气泡
(3)Cu2+和Ni2+沉淀的pH范围接近,难以用调节pH的方法除去Cu2+;Ni粉也能与稍过量的稀硫酸反应
(4)向其中加入1mol L 1NaHCO3溶液,边加边震荡,静置后向上层清液中加入1mol L 1NaHCO3溶液,无沉淀生成时,停止滴加,过滤并洗涤NiCO3沉淀,向最后一次洗涤液中先加入稀盐酸,再加入氯化钡溶液,未产生白色沉淀,则证明NiCO3沉淀已洗净;将得到的NiCO3样品在空气中煅烧,假设起始NiCO3的物质的量为1mol,质量为119g,350℃时,对应固体残留为69.7%,质量为119g×69.7%≈83g,此时生成的固体Ni2O3,则NiCO3样品在空气中煅烧,加热到350℃分解一段时间,当固体质量不再变化时,停止加热
22.【答案】(1);;
(2);温度升高使催化剂失去活性,同时的催化氧化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反应的平衡转化率减小
(3)极的电极反应:,增大,通过阴离子交换膜进入极区,增大,最终得到较浓硫酸;D极区;和制成燃料电池,提供电能,得到更高浓度的硫酸和氨水
23.【答案】(1)三颈烧瓶;浓硫酸
(2)热水浴;冷水浴
(3)发生反应,吸收未反应完的溴
(4)关闭K1,打开K2
(5)温度计的水银球未在蒸馏烧瓶支管口处
(6)平衡气压,方便馏分顺利流下 防止外界水蒸气进入使产品水解变质
(7)
24.【答案】(1)Mg、Zn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Mg、Zn排在Fe之前,Cu排在Fe之后,因此Mg、Zn可将Fe3+还原为Fe,Cu不能将Fe3+还原为Fe单质
(2)产生蓝色沉淀;Fe3+水解反应为Fe3++3H2O3H++Fe(OH)3,加入Mg或Zn会消耗H+,促进Fe3+水解平衡正向移动,使其转化为Fe(OH)3沉淀;2Fe3++Fe=3Fe2+、2H++Fe=Fe2++H2↑;向pH为3~4的稀盐酸中加铁粉,一段时间后取出少量溶液,滴加K3[Fe(CN)6]溶液,不产生蓝色沉淀;不取出固体,向固-液混合物中持续加入盐酸,控制pH<1.2,加入几滴KSCN溶液,待溶液红色消失后,停止加入盐酸,待pH为3~4时,取出固体
(3)加入镁粉后产生大量气泡,使镁粉不容易被Fe(OH)3沉淀包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