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楚雄州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育学业质量监测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云南省楚雄州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育学业质量监测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
随着资源的枯竭,大冶市社会经济受到了“一矿独大”产业格局带来的发展后劲乏力、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的严重制约。2008年,大冶市被列入全国首批资源枯竭城市和经济转型试点城市名单,开启了后资源时代城市转型发展新历程。2012年,大冶市首次成为全国经济百强县。下图示意大冶市不同阶段主要工业产值占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008年后大冶市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是( )
①由以重工业为主转变为轻重工业并重②由单一产业结构向多元化产业结构转变
③由资源密集型向资金密集型转变④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大冶市成功实现经济转型的关键在于( )
①大力发展钢铁冶炼业②加强生态环境治理
③继续扩大矿物采选规模④大力发展新兴制造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自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都市圈的竞争力逐渐增强,中心城市以辐射的方式带动都市圈整体的发展,并起到了关键作用。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都市圈中心城市辐射范围(辐射半径)为上海市300km、广州200km、北京200km。下表示意1990—2013年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都市圈中心城市辐射力,其值的大小与城市辐射力呈正相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城市 1990年 1995年 2000年 2005年 2010年 2013年
北京 0.81 1.83 2.11 1.39 1.88 1.00
上海 0.94 1.36 2.30 1.41 1.82 1.11
广州 1.34 0.84 1.04 1.10 0.94 0.98
3.1990—2013年,我国三大都市圈中心城市辐射力( )
A.1990—2000年均稳步上升 B.整体上上海强于北京和广州
C.广州一直弱于北京、上海 D.整体上北京较上海、广州更强
4.我国三大都市圈中心城市对周围城市辐射经济能量,主要途径有( )
①能源的稳定供给②县域城乡一体化的推进
③完善的交通、通信网络④产业分工与协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吴堡县位于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表层黄土厚度一般在100m以上,沟谷深切,海拔627—1204m,河流汇入黄河。该地植被以次生草本植物、灌木丛和稀疏乔木为主,森林覆盖率为24.4%。该地区上游丘陵沟壑区草地较多,泥沙产量高,林地和灌木林地主要分布在水土保持工程区。针对坡面水土保持工作,当地采用等高带状布设(按照等高线的方向布置成带状)技术种植柠条和沙柳,带状间距为0.5m—3m,株距为0.2m—1m。下图示意该地区(林地和灌木林地)林地(a)、草地(b)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相较于草地区域,当地林地区域( )
A.地形更加破碎 B.地表侵蚀较轻 C.土壤发育更差 D.林冠截水更少
6.该地区上游丘陵沟壑区成为河流泥沙的主要源地,其主要原因是( )
①土壤黏重,颗粒大②植被覆盖率较低③气候温暖多雨④地形起伏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7.该地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过程中,此类植被带的设置主要是为了( )
①有效减轻土壤侵蚀②减少风力对土壤层的侵蚀
③提高植被根系的固土能力④改善土壤结构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塔霍河是伊比利亚半岛中部的重要河流,全长约910km,水量丰富。塞古拉河位于西班牙东南部,全长约308km,流域内人口密集,城市众多,工农业经济发达,但水资源短缺。为解决此问题,西班牙实施了塔霍河—塞古拉河跨流域调水工程(如下图)。该工程输水道总长286km,需穿越两座分水岭,跨越多个河谷,并在塔霍河引水处修建了博拉尔克水库,将塔霍河源头约70%的水量调往塞古拉河流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塞古拉河流域水资源短缺问题较为突出的主要原因有( )
①地表蓄水不足②降水季节变化大
③全年高温少雨,蒸发旺盛④当地经济发达,工农业用水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该工程可能引发的塞古拉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城市用水明显减少 B.河口三角洲面积萎缩
C.下游地面沉降加剧 D.土壤次生盐渍化加重
自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和社会经历了重大转型,快速城镇化加剧了人地矛盾,耕地利用方式发生显著变化,非农化现象普遍。同时,我国耕地后备资源不足,现有优质耕地增产潜力有限。我国东西部经济与自然条件存在巨大差异,成为研究我国耕地平均海拔重心迁移特征及驱动机制的重要区域。下图示意1980—2020年中国耕地平均海拔重心迁移轨迹,其中东部地区耕地平均海拔重心上升,西部地区耕地平均海拔重心下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图示期间我国耕地平均海拔重心的迁移趋势是( )
A.一直保持向西北方迁移 B.1980—1990年向东北方向迁移
C.整体由东南向西北迁移 D.2000—2010年迁移空间跨度最小
11.1980—2020年,我国东西部耕地平均海拔重心变化差异的实质是( )
A.平原开发潜力差异 B.粮食作物类型分化
C.生态修复政策导向 D.耕作技术代际更替
12.影响1980—2020年我国耕地平均海拔重心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
A.年降水量 B.土层厚度 C.道路密度 D.人口增速
2025年一季度,我国海洋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7%,新批准用海面积7.1万公顷,稳步推进生态红线内养殖用海清退,“蓝色粮仓”建设成效显著。这标志着我国海洋资源开发进入了追求品质的新阶段。下图示意我国“海洋牧场”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蓝色粮仓”建设突破的关键技术最可能是( )
A.深海采矿装备升级 B.远洋捕捞船队扩建
C.深海养殖网箱优化 D.近海拖网作业频繁
14.优化“蓝色粮仓”建设对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核心意义在于( )
①保障国家粮食安全②强化内陆水域控制
③减少近海生态污染④促进沿海经济发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环鄱阳湖区作为典型的湖域,兼具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系统要素,研究其县域城镇化对碳收支平衡的影响,对实现湖城“双碳”目标意义重大。碳源区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向大气释放CO2或其他温室气体,且碳排放量大于碳吸收量的区域,表现为碳的净输出。而碳汇区与之相反,则表现为碳的净输入。下图为1980—2020年环鄱阳湖区累计碳排放量与碳吸收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环鄱阳湖区整体由碳汇区转变为碳源区的年份为( )
A.2000年 B.2010年 C.2015年 D.2020年
16.大范围的碳汇区转变为碳源区可能对生态系统造成的主要影响是( )
A.加剧全球气候变暖 B.河流流量稳定
C.增加土壤有机质 D.气温日较差减小
二、综合题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穗莞跨界地带距离广州、深圳核心区较远,能级弱势导致合作动力不足,以往也未能培育形成区域战略性节点。目前,区域格局逐步由“圈层辐射”向“廊道延展”转变,处于或毗邻都市圈交织范围的中间地带充满机会,可以充分吸引初期科技型企业、智慧型人才等创新型经济要素的集聚,并以跨行政区合作的形式进一步提升发展能级,成为区域新的增长极核。下图为基于“生态引领+创新集聚+枢纽便捷”新范式的跨界合作战略节点打造示意图(“东部枢纽—莲花湾—水乡”合作区)。
(1)简述汽车产业基地选址在东莞水乡的区位优势。
(2)分析“东部枢纽—莲花湾—水乡”合作区的建立对当地跨界地带综合发展的有利影响。
(3)研究表明,目前“东部枢纽—莲花湾—水乡”合作区外来常住人口数量并不多,试对此做出合理的解释。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河下游洪涝灾害主要受上游洪峰、河道泥沙性质、河流决溢与改道、河道内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历史上黄河下游的多次决徙,造就了沿黄城乡洪涝多发的局面。黄河下游决徙过程沉淀的大量泥沙,既改变了周边自然水系,也抬高了城乡之外的地势,致使沿黄城乡排涝日趋困难,因此应对洪涝灾害就成为黄河下游地区的重要问题。某地理兴趣小组对此问题展开讨论。下图示意黄河流域的地理位置。
(1)分析历史上黄河下游地区易发洪涝灾害的原因。
(2)简述小浪底水库的建设对黄河下游地区的有利影响。
(3)为减轻黄河下游地区防御洪涝灾害的压力提出合理化建议。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成都市位于四川盆地西部,平均海拔为508m,东侧龙泉山最高海拔为1046m,西靠横断山脉,其中距离最近的邛崃山岭脊平均海拔超3000m,特殊的地形导致成都市静小风频率(指在一定时间内,风速为零或接近零的气象现象出现的频率)常年较高。成都市是成渝经济区两个超大城市之一,城区颗粒物浓度常年处于较高水平,尤其在冬季,成都更是我国能见度较低的城市之一。下图为成都市空气污染严重的某年1月10日18时(谷风开始减弱)、20时(成都西部上升气流逐渐减弱)污染空间分布的垂直剖面图,图中箭头指示风向,圆圈“○”表示静风,阴影表示污染程度。
(1)分析成都秋冬季区域污染多发且持续时间较长的原因。
(2)研究表明,该日18—20时成都地区污染程度加重,试对此做出合理的解释。
(3)为缓解成都地区大气污染提出可行性措施。
参考答案
1.A 2.C
3.B 4.D
5.B 6.D 7.A
8.B 9.D
10.C 11.C 12.D
13.C 14.B
15.B 16.A
17.(1)位于珠江三角洲区域,地理位置优越;区域内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交通便利;离周围核心城市较远,土地价格较低;临近珠江水系,水资源丰富;产业基础条件较好,综合发展潜力大;地处经济发达地区,消费市场广阔。
(2)推动产业升级,促进经济发展,增强区域综合竞争力;创造大量就业机会,促进社会稳定和居民收入提升;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促进可持续发展。
(3)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薄弱,配套服务设施不完善;距离中心城区较远,通勤时间较长;本地原有居民数量较多,土地使用和居住空间的转变需要时间,限制了新居民的迁入;地处行政区边界地带,尚未得到完整开发。
18.(1)上游地区的高洪峰流量大、涨势猛、洪量集中,对下游防洪构成了严重威胁;河床多为细粉砂和粉土,抗冲能力较差,容易在坝岸前形成冲刷坑;黄河下游历史上多次决溢和改道,导致河床形态重塑,排水不畅,形成洪涝灾害;非法侵占河道、乱采砂石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迫使黄河流域防洪能力下降等。
(2)提高防洪能力;减轻凌汛危害;保障城市和工农业用水;提供清洁能源,稳定电力供给;减少黄河下游的泥沙淤积等。
(3)加强洪水预报和预警工作;利用现代科技,如卫星遥感、GIS地理信息系统和互联网技术,提高洪水监测和预警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建设蓄洪区和分洪区;定期清淤,拓宽和加深河道,提高河流的行洪能力;加强生态修复与湿地保护等。
19.(1)成都位于四川盆地西部,两侧有山脉环绕,逆温现象明显,持续时间长;秋冬季降水少,小风、高湿及多层逆温现象明显,大气层结较稳定,污染物容易在区域内持续积累。
(2)18时,谷风开始减弱,山风(下沉运动)开始增强,污染物不断累积;20时成都西部上升气流逐渐减弱,下沉气流逐渐加强,山风显著,污染加重。
(3)加强对工业排放的监管;优化交通结构,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增加城市绿化面积,植树造林,提高城市绿地覆盖率;合理规划城市工业区和居住区的位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