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烟台市莱阳市2024-2025学年(五四学制)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含详解)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烟台市莱阳市2024-2025学年(五四学制)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含详解)

资源简介

山东省烟台市莱阳市2024-2025学年下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检测七年级数学试卷
一、单选题
1.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B. C. D.
2.下列各图中,和是同位角的是( )
A. B. C. D.
3.某周末小明从家去公园游玩,接着去图书馆看书,然后回家.小明和家的距离与他离开家以后的时间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明看书用了
B.小明游玩用了
C.小明从图书馆回家的速度是
D.小明家距公园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方程,未知数系数化为1,得
B.方程,去括号,得
C.方程,移项,得
D.方程可化成
5.如图,一条水渠从A村沿北偏西54°方向到B村,从B村沿北偏东26°方向到C村.现从C村沿方向修建一段新的水渠,且与直线的方向一致,则的度数为( )
A. B. C. D.
6.将一个直角三角尺与两边平行的纸条如图放置,若,则下列正确的是( )
A. B.
C. D.
7.已知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为,则关于y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为(  )
A. B. C. D.
8.若,,则下列结论成立的是( )
A. B. C. D.
9.如图,点C、D为线段上两点,,且,设,则关于x的方程的解是( )
A. B. C. D.
10.“燕几”即宴几,是世界上最早的一套组合桌,由北宋黄伯思设计.《燕几图》中名称为“回文”的桌面拼合方式如图所示,一共有七张长方形桌子,包括两张长桌、两张中桌和三张小桌,每张桌面的宽都相等.若设桌面的宽为,七张桌子总面积为,则与的关系可表示为( )
A. B. C. D.
二、填空题
11.已知线段,C是直线上的点,,若M是的中点,N是的中点,则线段的长为 .
12.已知一个角的补角比这个角的余角的3倍还多,则这个角的度数为
13.某次数学竞赛共25个题,每答对一题得4分,不答或答错一题扣1分.小明得了90分,那么他答对了 个题.
14.已知,,,,则以上四个数的结果中,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为 .
15.王师傅非常喜欢自驾游,为了了解他新买轿车的耗油情况,将油箱加满后进行了耗油实验,得到下表中的数据:
行驶的路程 0 100 200 300 400 …
油箱剩余油量 50 42 34 26 18 …
王师傅将油箱加满后驾驶该轿车从地前往地,到达地时油箱中的剩余油量为,请直接写出,两地之间的距离是 .
16.甲、乙两人在一条长400米的直线跑道上同起点、终点、同方向匀速跑步,先到终点的人原地休息,已知甲先出发3秒,在跑步过程中,甲、乙两人的距离y(米)与乙出发的时间t(秒)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甲、乙两人相距的最大距离为 米.
三、解答题
17.计算:
(1)
(2)
18.如图,平分,交于点,若,求的度数.
19.如图,直线,相交于点,射线、在的内部,平分,若,,判断与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0.将边长为x的小正方形和边长为y的大正方形按如图所示放置,其中点D在边上.

(1)若,且,求的值;
(2)连接,若,,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21.泰和工农兵大道安装的护栏平面示意图如图所示,假如每根立柱宽为0.2米,立柱间距为3米.
(1)根据上图,将表格补充完整.
立柱根数 1 2 3 4 5 ……
护栏总长度(米) 0.2 3.4 9.8 ……
(2)在这个变化过程中,自变量、因变量各是什么?
(3)设有x根立柱,护栏总长度为y米,则y与x之间的关系式是什么?
(4)求护栏总长度为61米时立柱的根数?
22.甲、乙两车同时从地开往地,行驶路程和行驶时间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出发后,甲车距乙车多远?
(2)甲、乙两车的速度分别是多少?
(3)行驶的路程,甲车比乙车少用几分钟?
(4)乙车从地行驶到地需要多长时间?
(5)如果甲车到达地后,按照原来的速度立即返回,则当乙车到达地时,甲、乙两车相距_____ .
23.某校开展校园艺术节系列活动,派小明到文体超市购买若干个文具袋作为奖品.这种文具袋标价每个10元,请认真阅读结账时老板与小明的对话图片,解决下面两个问题:
求小明原计划购买文具袋多少个?
学校决定,再次购买钢笔和签字笔共50支作为补充奖品,其中钢笔标价每支8元,签字笔标价每支6元.经过沟通,这次老板给予8折优惠,合计272元.问小明购买了钢笔和签字笔各多少支?
24.数轴是初中数学的一个重要工具,利用数轴可以将数与形完美地结合,研究数轴我们发现了许多重要的规律:若数轴上点A、点B表示的数分别为a、b,则A、B两点之间的距离线段AB的中点表示的数为
如图,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点B表示的数为8,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同时点Q从点B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
(1)填空:
①A、B两点之间的距离______,线段AB的中点表示的数为______.
②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t秒后,点P表示的数为______;点Q表示的数为______.
③当______时,P、Q两点相遇,相遇点所表示的数为______.
(2)当t为何值时,
参考答案
1.D
解:A.,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B.,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C.,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D.,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2.A
解:A. 是同位角,符合题意;
B. 不是同位角,不符合题意;
C. 不是同位角,不符合题意;
D. 不是同位角,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C
解:小明看书用了,故A不符合题意;
小明游玩用了,故B不符合题意;
小明从图书馆回家的速度为,故C符合题意;
小明家离公园,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D
解:A、方程,系数化为1得,故该选项不正确;
B、方程,去括号得,故该选项不正确;
C、方程,移项得,故该选项不正确;
D、方程,去分母得,整理得:,故该选项正确;
故选:D.
5.C
解:由题意得;
∵方向与直线的方向一致,
即,
∴;
故选:C.
6.B
解:由平角定义可知,,
∵纸条两边平行,
∴,,
又三角板为直角三角形,
∴,
∴,
∴,
故选:B.
7.C
解:方程可化为,方程可化为,
根据题意,得,
解得.
故选:C.
8.D
解:

∵,
∴,即,
故选:D.
9.A
解:,,.
,,
,设,

解得,
把代入,

故选A.
10.A
解:若设每张桌面的宽为x,则“回文”中的大长方形的宽为,由题意可得,小桌的长是小桌宽的两倍,则“回文”中的大长方形的长为,

故选:A.
11.或/或
解:∵M是的中点,N是的中点,

∴,,
如图1,线段不在线段上时,,
如图2,线段在线段上时,,
综上所述,线段的长度是或.
故答案为:或.
12.
解:设这个角的度数为,则它的补角为,它的余角为,
由题意得:,
解得:,
∴这个角的度数为,
故答案为:.
13.23
解:设小明答对了x道题,不答或答错题,根据题意得:

解得:,
即他答对了23道题.
故答案为:23.
14.9
解:,,,,
∴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为:;
故答案为:9.
15.350
解:

故答案为:350.
16.68
解:甲的速度为:12÷3=4(米/秒);
乙的速度为:400÷80=5(米/秒);
两人相距的最大距离为:400-4×80-12=68(米),
故答案为:68.
17.(1)
(2)
(1)解:
(2)
18.
解:



∵平分,


19.(垂直),理由见解析
解:(垂直),理由如下:
∵,,


平分,

又,


20.(1)2
(2)11
(1)解:


(2)解: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21.(1)6.6,13
(2)自变量是:立柱根数,应变量是:护栏总长度
(3)
(4)20根
(1)根据题意可以计算:当立柱根数为3时,护栏总长度为3.2×3-3=6.6(米),
当立柱根数为5时,护栏总长度为3.2×5-3=13(米),
故答案为:6.6,13.
(2)在这个变化过程中,护栏总长度随立柱根数的变化而变化,
∴自变量是立柱根数,因变量是护栏总长度,
(3)由题意得y与x之间的关系式为y=(0.2+3)x-3=3.2x-3.
故答案为:y=3.2x-3.
(4)当y=61时,3.2x-3=61,
解得x=20,
答:护栏总长度为61米时立柱的根数为20.
22.(1)
(2)甲、乙两车的速度分别是、
(3)
(4)
(5)8
(1)解:出发4分钟后,甲车距乙车:,
答:出发4分钟后,甲车距乙车;
(2)解:甲车的速度为:,
乙车的速度为:,
答:甲、乙两车的速度分别是、;
(3)解: ,
答:行驶的路程,甲车比乙车少用;
(4)解:,
答:乙车从地行驶到地需要;
(5)解:甲车到达地需要:,
所以如果甲车到达B地后,按照原来的速度立即返回,则当乙车到达B地时,甲车刚好回到A地,即甲乙两车相距.
故答案为:8.
23.(1)小明原计划购买文具袋17个;(2)小明购买了钢笔20支,签字笔30支.
解:(1)设小明原计划购买文具袋x个,则实际购买了个,
由题意得:.
解得:;
答:小明原计划购买文具袋17个;
(2)设小明购买了钢笔y支,则购买签字笔支,
由题意得:,
解得:,
则:.
答:小明购买了钢笔20支,签字笔30支.
24.(1)①10,3;
②,;
③2,4
(2)当或3时
(1)解:①A、B两点间的距离,
线段的中点表示的数为:,
故答案是:10,3;
②t秒后,点P表示的数,点Q表示的数为,
故答案为:,;
③当P、Q两点相遇时,P、Q表示的数相等,

解得:,
当时,P、Q相遇,
此时,,
相遇点表示的数为4,
故答案为:2,4;
(2)秒后,点P表示的数,点Q表示的数为,

,

解得:或3,
当或3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