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巴中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川省巴中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四川省巴中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及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汉语中的称谓非常丰富。有自称,如孤、寡人;有对他人的爱称,如卿、阿;有敬称,如令尊、大兄。
B.刘禹锡是唐代诗人,字梦得,有“诗豪”之称,著有《陋室铭》。“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一般不押韵。
C.《青春之光》是祝红蕾创作的一篇纪实散文,文中运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等手法塑造黄文秀的形象,使人物形象立体丰满、真切可感。
D.《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俄国诗人普希金所写,它告诉人们:当越过艰难困苦再回首往事时,过去的一切也会变得美好,这是生活的真谛。
2.同学们围绕“孝亲敬老,传承家风”展开讨论,下面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甲:“《孝经》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我们应以爱惜自身为行孝的起点。
B.乙:“《孟子》曰:‘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我认为孝道的最高境界是尊重父母。
C.丙:鲁迅先生在《二十四孝图》中以“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表达他对封建孝道的赞赏,我们应当继承发扬故事中的孝道精神。
D.丁:“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告诉我们应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光,及时尽孝。
二、基础知识综合
某校组织开展以“巴风古韵,溯源承薪”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地区和族群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巴国故土上,巴文化元素比比皆是,展现出独特而迷人的文化魅力。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A】。
深入探究巴文化民俗,【wǎn】如翻开一部生动鲜活的文明史书,字里行间都透露着巴人对生活真挚的热爱以及对自然虔诚的敬畏。“娃娃今天‘打三朝’,晌午已到,快请外婆舅婆七大姑八大姨……堂上就座咯,堂上就坐咯!”在灯火小戏《打三朝》中,说唱者以说唱的表演方式,幽默诙谐的语言,将巴中民俗“打三朝”演【yì】得淋漓尽致。
巴文化民俗中的民间艺术,是巴人情感与审美的直观表达。“巴师勇锐,歌舞以凌殷人”,巴渝舞作为巴人舞蹈的代表,舞者们手握兵器,动作刚健有力,似在比试较量,彰显出巴人炽热的情感。这种舞蹈不仅真实地反映了三千多年前武王伐纣的历史传说,更生动呈现了古代巴人的生活方式、自然环境以及社会背景,至今令人耐人寻味。
比巴渝舞更具想象力的,是那些历史文化故事。巴蛇吞象、廪君掷剑、盐水女神、巴楚联姻、秦巴会盟、巴人射虎等充满神奇异彩的故事,哺育着质朴的巴山儿女,也让巴文化的血肉更加丰满。
文化的传承奔流不息,思想的波涛澎湃【jī】荡。五千年文化赓续不绝,积【diàn】起前所未有的自信自强,化作巴山儿女每一位内心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他们踌躇满志地奔向远方,续写着这个时代的发展史诗。
3.文段中加点字注音和填入【 】中的汉字,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真挚(zhí) 晌(shǎng)午 宛如 演译
B.真挚(zhì) 晌(xiǎng)午 婉如 演绎
C.炽(zhì)热 哺(pǔ)育 击荡 积绽
D.炽(chì)热 哺(bǔ)育 激荡 积淀
4.文中画横线词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比比皆是 B.淋漓尽致 C.耐人寻味 D.踌躇满志
5.下列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似在比试较量”与“比巴渝舞更具想象力的”中两个“比”字的词性分别是动词、介词。
B.“文化魅力”“幽默诙谐”“巴师勇锐”分别是主谓短语、并列短语、偏正短语。
C.“巴文化民俗中的民间艺术,是巴人情感与审美的直观表达”可以缩句为:艺术是表达。
D.“娃娃今天‘打三朝’,晌午已到,快请外婆舅婆七大姑八大姨……堂上就座咯,堂上就坐咯!”句中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渲染出热闹的氛围,增强情感的抒发。
6.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
B.字里行间都透露着巴人对生活真挚的热爱以及对自然虔诚的敬畏。
C.比巴渝舞更具想象力的,是那些历史文化故事。
D.化作巴山儿女每一位内心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7.下列填入文中【A】处的语句(不考虑句末标点),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巴山故事神奇异彩 ②巴人精神熠熠生辉 ③巴人歌舞铿锵刚烈 ④巴地民俗生动鲜活
A.④③①② B.①④③② C.②①④③ D.③①②④
三、语言表达
8.中华民族有很强的家庭观念,传承优良家风在当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请写出你的家训或家规。(要求:不超过20字,使用正楷字体,将内容规范书写在答题区域)
四、名句名篇默写
9.古诗文名句默写。
山水情思伴君行
山之理趣 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① ,闻说鸡鸣见日升”,立足高处诉说斗志决心;杨万里在《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② ,一山放出一山拦”,放眼长远方能履险如夷;杜甫在《望岳》中,“会当凌绝顶,③ ”,极顶俯瞰彰显自信豪迈。
水之情韵 茂叔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④ ”(《爱莲说》),水波清清,言君子之德;“⑤ ,⑥ ”,水之韵味,情思绵长。(请从你的积累中选取有关“水”的古诗词填空。)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①在巴州区巴人广场步行街,各色摊位整齐排列,热闹非凡,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②巴中地摊经济不仅是“烟火气”的代名词,更走出了创新之路。“线上引流”成为年轻人的揽客新方式。“00后”摊主袁宇经营的创意甜品摊位,不仅线下摆摊吸引客流,线上还通过直播、小红书等平台拓展销售渠道。袁宇的经历,是巴中“线上夜经济”蓬勃发展的缩影。越来越多年轻创业者借助短视频平台、电商直播,开启低成本“轻创业”之路。
③为推动地摊经济健康发展,我市商务部门联合社区、城管等部门,定期开展摊主培训,同时,创新推出“潮汐式”临时摊区管理模式,让地摊经济成为拉动就业、促进消费的“毛细血管”。
(选自《巴中网》2025.05.22,有删改)
【材料二】图书馆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着智力支撑。巴中市图书馆成立于1994年,是一家集图书收藏借阅、文化讲座、美术展览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国家一级公共图书馆。既是巴中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又是巴中市文化教育中心、地方文献收藏中心、文献信息咨询中心、图书业务辅导中心、文化休闲娱乐中心及对外文化交流重要窗口。
(选自《巴中市图书馆官网》)
【材料三】绿色出行,既节约能源、提高能效,又益于健康、兼顾效率。常见方式如乘坐公共汽车、步行、骑自行车等。
下图为巴中城区部分公交线路图:
(图源《百度地图》)
10.下列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的一项是( )
A.巴中地摊经济,不仅是“烟火气”的代名词,更走出了创新之路。
B.“线上引流”成为年轻人的揽客新方式,如通过直播拓展销售渠道。
C.健康发展的地摊经济,成为拉动就业、促进消费的“毛细血管”。
D.巴中市图书馆是一家综合性省市一级专属图书馆,为巴中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1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明爸爸是巴中市7路公交车驾驶员,晚上八点半他一定能够准时回家吃晚饭。
B.短视频平台、电商直播为年轻创业者提供途径,开启了低成本“轻创业”之路。
C.我市商务部门联合社区、城管等部门,在推动地摊经济健康发展方面贡献了力量。
D.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如公共汽车,既节约能源,提高能效,又益于健康,兼顾效率。
12.某同学计划暑假先参观市图书馆,傍晚乘公交至巴人广场体验地摊经济,途中希望观赏更多人文风景。请结合材料三设计合适公交路线。(提示:市图书馆附近乘车点为白云台移动公司站、白云台社区站,巴人广场附近公交站台为市住建局站、巴人广场站。)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胡杨树
肖复兴
①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树。我完全被它惊呆、慑服。平淡的生活中,很难有这样的人与事,让我能够如此激动以至血液中腾起炽烈的火焰,而这样的树却让我精神一振,一下子涌出生命本有的那种铺天卷地摧枯拉朽的力量来。
②这便是胡杨树!
③这样的树只有这大漠荒原中才能够见到。站在清冽而奔腾的塔里木河河畔,纵目眺望南北两岸莽莽苍苍的胡杨林,我的心中感受到一种从未有过的震撼。
④塔里木河两岸各自纵深四十余公里,是胡杨的领地。前后一片绿色,与包围着它的浓重的浑黄做着动人心魄的对比。这一片浓重的颜色波动着,翻涌着,连天铺地,是这里最为醒目的风景线。
⑤真的,只要看见这样的树,其他的树都太孱弱渺小了。都说银杏树古老,一树金黄的小扇子扇着不尽的悠悠古风,能比得上胡杨吗?一亿三千五百万年前,胡杨就生存在这个地球上了。都说松柏苍翠,经风霜不凋如叶针般坚贞不屈,能比得胡杨吗?胡杨不畏严寒酷暑,不怕风沙干旱,活着不死一千年,死后不倒一千年,倒地不烂又一千年,松柏抵得上它这三千年如此顽强的生命力和宁折不弯、宁死不朽的性格吗?更不要说纤纤如丝摇弯了腰枝的杨柳,一抹胭脂红取媚于春风的桃李,不敢见一片冰雪花的棕檬桉,不能离开温柔水乡的老榕树……
⑥胡杨!只有胡杨挺立在塔里木河河畔,四十公里方阵一般,横空出世,威风凛凛。无风时,它们在阳光下岿然不动,肃穆超然犹如静禅,仪态万千犹如苍莽而诡谲根雕。
⑦劲风掠过时,它们纷披的枝条抖动着,如同金戈铁马呼啸而来,如同惊涛骇浪翻卷而来。它们狂放不羁地啸叫,它们让世界看到的是男儿心是英雄气,是泼墨如云的大手笔,是单薄的人们所久违的一种力量,一种精神!
⑧远处望去,它们显得粗糙,近乎梵·高笔下的矿工速写和罗中立笔下的父亲皱纹斑斑的脸。但它们都苍浑而凝重,遒劲而突兀,每一棵树都犹如从奥林匹亚山擎着火把向你奔来的古希腊男子汉。
⑨走近处看,每一棵树的树皮都皱裂着粗粗大大的口子,那是岁月的标记,是风沙的纪念,如同漂洋过海探险归来的航船,桅杆和帆上挂满千疮百孔,每一处疤痕都是一枚奖章。每一棵树的树干都扭曲着,如同剽悍的弓箭手拉开强劲的弓弩,绷开一身赤铜色凸起饱绽的肌肉。每一棵的树枝都旋风般直指天空,如同喷吐出的蛇信,摇曳升腾的绿色火焰。
⑩这样的树,饱经沧桑,参悟人生。它们把最深沉的情感埋在根底,把最坚定的信念写在枝条,把要倾吐的一切付与飞沙走石与日月星辰。
我会永远珍惜并景仰这种树!
(有删减)
13.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作者设置了悬念,不先点出树名,而是先说树带给自己的感受,引起读者好奇心。
B.文章第⑤段语言生动,综合运用排比、对比、拟人等修辞手法,把胡杨树历史悠久、生命力顽强等特征渲染得淋漓尽致。
C.文章第⑧段中作者用梵·高笔下的矿工速写、罗中立画里父亲的皱纹、希腊雕塑中蕴藏的遒劲质朴之美与胡杨做对比,突出了胡杨树外表粗糙皲裂的特点。
D.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作者由静到动,由远及近,写出了胡杨林不同状态和不同视角下的特点,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14.第⑨段细致地描写了胡杨树“皱裂的树皮”和“扭曲的树干”,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15.结合【链接材料】,简析本文和《井冈翠竹》是如何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
【链接材料】
井冈山的翠竹啊,你是革命的竹子,你不仅曾经为革命建立功勋,而且你现在和将来仍然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大厦继续献出一切……这正是英雄的井冈山人,也是亿万中国人民的革命气节和革命精神!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______
周广玲
①书架之上,那本蓝布封皮包裹的备课本,总是牵着我的思绪飘向远方的外婆。
②这是她历经三十余载春秋的老伙伴,封皮的边角虽已磨损出细腻的毛边,却依旧保持着那份不屈的挺拔与硬朗。每当我轻轻掀开那些泛黄的纸页,一朵干枯的槐花便映入眼帘,它仿佛依旧承载着那些年的灿烂阳光,耳畔似乎还能捕捉到外婆满含笑意的温柔话语。
③外婆退休前,是县中受人尊敬的语文教师。那本备课本中,夹着一张脆弱得仿佛一触即碎的泛黄课程表。在周二的作文课旁,以细腻的铅笔小字写着“带学生观察校门口的老槐”。那是一棵见证了无数岁月流转的百年古树,其树干粗壮,需三个孩童合力方能环抱。每当立夏前后,槐树梢头便绽放出嫩白的花苞。这时,外婆便会搬出竹梯,小心翼翼地采摘那些含苞待放的花蕾。我至今难以忘怀她站在梯子上的身影——蓝布衫随风轻轻摇曳,银白的发丝间洒落着斑驳的阳光,枯瘦的手指在枝叶间灵活穿梭,宛如一幅动人的画卷。
④“花序如雪非雪,清香似蜜非蜜。”这是外婆亲手写在备课本扉页上的诗句。她总爱将采摘的槐花分发给学生们,引导他们用舌尖轻触花蕊,感受那份淡淡的甜意。而她自制的槐花蜜,更是晶莹剔透,宛如琥珀,被封存在玻璃罐中,等待着外地归来的学子前来领取。年少的我,曾埋怨她的偏心,她却温柔地抚摸着我的头发说:“花香要分享才更甜,情谊要散播才更真。”
⑤在外婆最后一次住院的日子里,那本备课本始终陪伴在她的床头。病痛来袭时,她便会用颤抖的手在上面写写画画。某个春夜,月光如水,透过纱窗勾勒出她清癯的轮廓,输液的滴答声,在寂静的病房中显得格外清晰。她突然让我扶她坐起,指着窗外摇曳的树影说:“看,今年的槐花开得真早。”那声音轻柔得如同飘落的花瓣,却又让我想起了她的教诲:“人要像槐花一样,即使凋零也要在风中留下芬芳。”
⑥那天夜里,我听见她在梦中轻吟《爱莲说》,声音渐渐低沉,宛如退潮的海水。整理遗物时,我在备课本的末页发现了几行新墨迹:“病房消毒水味太浓,该采些槐花来熏熏。”字迹略显歪斜,是她忍着疼痛写下的。页面一侧,她手绘的槐花栩栩如生,五片花瓣细致入微,连花蕊的细节都刻画得一丝不苟。我恍然大悟,这位执教四十年的老教师,即使在告别之际,也在教导我们如何将苦涩转化为芬芳。
⑦此刻,窗外槐花正盛,细碎的白花随风轻舞,几朵穿过纱窗,轻轻落在摊开的备课本上。我拂过那些褪色的字迹——教案批注、学生名单、教学反思,每一页都凝聚着她的心血与智慧。合上本子,一缕陈年的槐香悄然掠过指尖,如同那些未曾言说的叮咛。
⑧外婆虽然离去了,但她留给我的不仅是知识的传承,更是一种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态度——像槐花一样,在最不起眼的角落绽放出最纯净的芬芳。书桌抽屉里,还珍藏着外婆最后制作的槐花蜜,十几年过去,蜜色愈发深邃而清澈。我偶尔会打开瓶盖闻一闻,那香气总能引领我穿越回童年的槐树下,看见外婆站在花影婆娑之中,微笑着向我招手。
(选自《晚报微报》2025.04)
16.文章以“备课本”为线索引出了对外婆的回忆,根据文章内容补充下列表格。
和备课本相关的内容 关于外婆的回忆
备课本中的课程表 外婆带领学生观察老槐
备课本扉页上的诗句 ①
备课本陪伴在病床 ②
17.从下列句子中任选一句按要求做批注。
(1)书架之上,那本蓝布封皮包裹的备课本,总是牵着我的思绪飘向远方的外婆。(从用词角度)
(2)蓝布衫随风轻轻摇曳,银白的发丝间洒落着斑驳的阳光,枯瘦的手指在枝叶间灵活穿梭,宛如一幅动人的画卷。(从描写角度)
18.文中的外婆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19.下列题目中你会选择哪一个作为本文的标题?请说明理由。
A.《外婆的备课本》 B.《备课本里的槐香》 C.《永远的芬芳》
六、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各题。
【甲】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木兰诗》节选)
【乙】荀崧小女灌,幼有奇节。崧为襄城太守,为杜曾所围,力弱食尽,欲求救于故吏平南将军石览,计无从出。灌时年十三,乃率勇士数十人,逾城突围夜出。贼追甚急,灌督厉①将士且战且前得入鲁阳山获免②。自诣览乞师,又为崧书与南中郎将周访请援,仍结为兄弟,访即遣子抚③率三千人会石览俱救崧。贼闻兵至,散走,灌之力也。时人叹曰:“以十三龄之弱女,独能奋身而出,突围求援,如此奇女子,求诸古今史乘④中,得未曾有。”
(选自《晋书·列女传》)
【注释】①督厉:督促、勉励。②获免:没有被敌人追上。③抚:周访的长子周抚。④史乘:记载历史的书。
【丙】
题木兰庙
杜牧
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
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
20.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两处需要断句,请在答卷上相应位置的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超过两处不给分。
灌督厉【A】将士【B】且战【C】且前【D】得入【E】鲁阳山获免
21.阅读文言文,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推知其意。根据方法提示解释加点字。
文言字词 方法借鉴 加点字释义
赏赐百千强 语境释义法 (1)
逾城突围夜出 课内迁移法: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
散走 成语推断法:奔走相告 (3)
求诸古今史乘中 查阅词典法:①请求;②寻找;③要求 (4) (填序号)
2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愿为市鞍马 为杜曾所围 B.笑而遣之 独能奋身而出
C.尝射于家圃 欲求救于故吏 D.持就火炀之 灌之力也
23.下列对三则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表达方式上看,【甲】诗侧重抒情,【乙】文和【丙】诗侧重记叙。
B.【甲】诗富有民歌的浪漫,如以叠音词描绘事物,以铺陈排比描述行为情态。
C.【乙】文聚焦具体的历史事件,语言简练平实,客观严谨,表达出作者对荀灌行为的赞赏。
D.【丙】诗截取了征战、梳妆、把酒、祝祷四个画面,让读者感受到古代女性刚柔并济的美。
2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2)访即遣子抚率三千人会石览俱救崧。
25.三则选文都塑造了“奇女子”形象,请结合《木兰诗》全文和【乙】【丙】选文内容简析木兰与荀灌“奇”在何处。
七、名著阅读
26.某班开展读书交流会,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活动流程 阅读书目:《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理情节】 祥子买车经历了“三起三落”,保尔在成长过程中也经历了四次死里逃生。请你根据提示,简要概括保尔的四次经历。 第一次死里逃生:① 第二次死里逃生:在骑兵部队的战斗中,一颗炸弹在保尔身边爆炸,导致他头部重伤、右眼失明,昏迷多日后奇迹生还 第三次死里逃生:② 第四次死里逃生:③
【用方法】 批注是读书常用的方法,可以从作品的内容、结构、写作手法、语言特点等方面着手。请你自选角度为下文做批注。 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尘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不动。马路上发着白光,小摊贩不敢吆喝,商店门口的有机玻璃招牌,也似乎给晒化了…… (《骆驼祥子》节选)批注:
27.作家克雷洛夫说:“对于命运的变化无常,我们慨叹得太多了。”同样是成长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强调“锻造自我”,《骆驼祥子》却呈现“毁灭自我”。从以下角度中任选其一,谈谈保尔和祥子历经困难却走向不同结局的原因。
社会环境 个人意志
八、作文
28.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牛人”一词源于中国方言。牛在中国文化中象征勤劳和力量,“牛人”指非常厉害、出色的人。生活中,我们身边也有这样的“牛人”,他们具有超凡的才能。可能是闻一多般伏案钻研,将热爱化作诗行的同桌;可能是黄文秀般勇于担当,把琐事扛成勋章的班干部;也可能是莎莉文式用爱浇灌,重塑生命的师长……
以《我身边的“牛人”》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内容具体,感情真挚,表达有新意;②不套作,不抄袭,不透露个人信息;③书写规范,卷面整洁,不少于500字。
四川省巴中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题号 1 2
答案 B C
3.D 4.C 5.B 6.D 7.A
8.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答案不唯一)
9. 飞来山上千寻塔 政入万山围子里 一览众山小 濯清涟而不妖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0.D 11.A 12.示例:方案一:选择4路公交车,从白云台社区站上车,在东方鑫村/小东门/大堂坝下车换乘16路公交车,到巴人广场站下车。方案二:选择7路公交车,从白云台移动公司站上车,在东方鑫村下车换成16路公交车,到巴人广场下车。
13.C 14.“皱裂的树皮”和“扭曲的树干”侧面表现出胡杨生长环境的恶劣,突出胡杨不屈的精神,表达作者对胡杨生命力的赞颂。 15.本文通过描写在塔里木河畔艰难生长的胡杨树却莽莽苍苍、威风凛凛,展现胡杨树顽强的生命力和宁折不弯、宁死不朽的性格,赞扬了像胡杨树一样顽强不屈、坚韧不拔、默默奉献的人群。
《井冈翠竹》通过叙述和描写井冈翠竹在革命斗争时期和社会主义道路建设时期的种种用途与贡献,突出竹子苍翠挺拔、生命顽强、用途广泛等特点,由此联想到井冈山人民和亿万革命者、建设者艰苦奋斗、不屈不挠、不畏强暴的精神,表达了对革命精神的赞美。
16. 外婆向学生分享自制槐花蜜 外婆病痛中整理教学心得 17.(1)示例:“牵着”运用拟人的修辞将备课本人格化,赋予它主动牵引的力量,生动形象地写出备课本的重要性,表达作者对外婆的思念。
(2)示例:运用细节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动静结合),多角度地再现了外婆采摘槐花时朴素的形象,描绘出温馨诗意的美好场景,表达对外婆的怀念。 18.示例:外婆热爱生活、坚韧不拔、积极乐观、乐于分享、敬业爱生、无私奉献、治学严谨。 19.选择B,理由:“备课本的槐香”既指外婆的备课本里夹着的干枯槐花所散发的香气,又象征着外婆作为语文教师所传递的知识与智慧,以及她所倡导的像槐花一样绽放纯净芬芳的生活态度。该标题巧妙地融合了线索和主旨,富有诗意美感。
20.BD 21. 有余 越过 跑 ② 22.B 23.A 24.(1)(木兰)当着窗户,对着镜子梳理好看的头发,贴上花黄。
(2)周访立即派遣儿子周抚带领三千人会合石览一同救援荀崧。 25.木兰打破性别界限,替父从军,孝顺有担当;征战沙场数十年,成功隐藏身份,胜利归来,智勇双全;辞官还乡,恢复女儿身,淡泊名利,刚柔并济。(任答两点)
荀灌年纪虽小,却敢于挺身而出,有胆有识;率领军马,突出重围,勇武过人;见石览请救兵,代父写信给周访,智谋过人。(任答两点)
26. 在与波兰白军的战斗中,保尔腿部受伤并感染伤寒,生命垂危,但最终康复 繁重的肃反工作与旧伤复发使保尔身体崩溃,不得不离开岗位回家养病 在铁路修建即将完成时,保尔因饥寒交迫和过度劳累患伤寒与大叶性肺炎,被误饥寒交迫患伤寒和肺炎,生命垂危,最终顽强康复 示例一:环境描写,细致描写了烈日曝晒下毫无生气的街景,渲染燥热的氛围,烘托出祥子拉车的艰辛与不易。
示例二:运用拟人,“病了”一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柳树萎靡、失去活力的模样,突出了日光的毒辣。
示例三:运用夸张,“晒化”一词突出了日光的毒辣和高温的威力,写出了祥子拉车的艰辛与不易。
示例四:白描,用“打着卷”“挂着”等简练的语言,细致描写了烈日曝晒下毫无生气的街景,烘托出祥子拉车的艰辛与不易。(任选一个角度即可)
27.示例一:社会环境
保尔所处的时代,正是十月革命浪潮袭来的时候。成长之初,有勇敢机智的朱赫来作为引路人。革命征程中,还有阿尔焦姆、谢廖沙、丽达、达雅等勇敢、善良、信念坚定的同伴关照他、与他一同成长。正是有了这些人,保尔经受各种苦难也没有向命运屈服,最终完成了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
祥子处在一个充满社会压迫和阶级剥削的时代。军阀的乱兵、政府的侦探、车行的豪夺、人心的冷漠,都让祥子一步步地走向毁灭之路。而虎妞强势、市侩,刘四爷自私爱财,小福子逆来顺受,老马儿与小马儿的结局,让祥子逐渐向命运低头,成为麻木社会中的一员。
示例二:个人意志
保尔拥有坚定的信念和钢铁般的意志。保尔自小饱受苦难,在底层挣扎。但他在朱赫来的带领下,对革命事业产生了坚定的信念。即使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多次与死神擦肩,也没有放弃自我,最终在与命运的抗争下完成了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
祥子是一个普通的人力车夫,拥有简单的梦想,但内心不够坚定,最终向生活妥协。在经历车被抢走、被孙侦探敲诈、虎妞难产而死等变故后,祥子从正直、好强、诚实可爱的青年变成了麻木、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28.例文:
我身边的“牛人”
教学楼后墙那片爬满青苔的空地,曾是我们的“秘密基地”,直到初二那年,被小雨改造成了“微型植物园”。
第一次注意到小雨,是因为她总在课间抱着笔记本蹲在墙根。那天我躲在香樟树下背书,看见她正用铅笔勾勒三叶草的叶片,睫毛上沾着草屑也浑然不觉。“这是酢浆草,不是三叶草。”她忽然抬头,手指点着叶片上的纹路,“你看,它的叶柄有绒毛,三叶草是光滑的。”
后来才知道,她书包里总装着小铲子和透明袋,放学路上见了不认识的植物,就小心挖一点带回来。教室窗台上,她的矿泉水瓶里插满了“野草”:开着紫花的婆婆纳、贴地生长的马齿苋、顶着小伞的车前草,每个瓶子上都贴着名字和生长笔记。
真正让大家惊叹的是那片空地。原本堆满建筑垃圾,她却从家里扛来小锄头,一放学就去清理石块。我们几个男生曾笑话她“愚公移山”,直到某天路过,看见她蹲在整理好的土地上,手里捧着一把菜种,夕阳把她的影子拉得很长,像株倔强的向日葵。
“要不要一起来?”她抬头笑,鼻尖沾着泥土。那天下午,我们第一次知道,碎砖块可以垒成花坛,枯枝能烧成肥料。小雨教我们辨认可以当肥料的蚯蚓,演示如何用淘米水浇菜。她的笔记本上画满了种植日历,哪天长叶、哪天施肥,红笔标得密密麻麻。
三个月后,空地上冒出了嫩绿的芽——是她撒下的青菜和萝卜种子。再后来,紫色的茄子花、黄色的南瓜花次第绽放,连蝴蝶都绕着这片地飞。路过的老师啧啧称奇,说没想到废弃地能变成菜园。
小雨的“牛”,不在于惊天动地的本事,而在于能把平凡的日子种出花来。她教会我们,真正的厉害,是带着热爱把一件小事做到极致,就像那些在墙角悄悄生长的植物,终会用绿意惊艳时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