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届湖北省襄阳市第五中学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五)生物试题一、单选题1.科学家发现了第一种能固氮的真核生物—贝氏布拉藻,其固氮功能由硝质体完成。硝质体是贝氏布拉藻吞噬某种固氮蓝细菌后形成的一种与线粒体类似的细胞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硝质体具有单层膜结构 B.硝质体含有核糖体C.固氮蓝细菌中含有线粒体 D.固氮蓝细菌是异养生物2.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建设繁殖岛、植被生态岛等,成为以保护珍稀濒危鸟类为主的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每年冬春时节,都有数百万只候鸟经过黄河入海口,并在这里休憩、觅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通过建设繁殖岛、植被生态岛为鸟类提供更多食物和栖息空间,可提高该地区鸟类的K值B.鸟类的迁徙行为使该自然保护区的生物群落的外貌发生变化,这属于群落演替C.湿地芦苇中出现苇莺落枝头,鱼蟹栖根底的景观,这可体现群落的垂直结构D.人类活动对野生物种生存环境的破坏,主要表现为使得某些物种的栖息地丧失和碎片化3.红曲是中国传统发酵制品,是由蒸熟后的大米经红曲霉发酵而成,发酵过程需要反复多次翻动米粒。红曲中含有小分子有机物红曲色素,可作为食品添加剂。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红曲色素是红曲霉细胞内基因表达的直接产物B.培养红曲霉时,通常需要将培养基调至酸性C.红曲霉与制作泡菜所用菌种的细胞呼吸类型相同D.若要分离出高产红曲霉菌种,可先把混合菌液稀释到一定浓度,再用平板划线法分离4.2025年亚洲冬季运动会在哈尔滨圆满举行,激发了人们在寒冷冬季外出锻炼和体验冰雪运动的强烈兴趣。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体液中CO2浓度的变化可通过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进行调节B.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只能单向传导C.比赛时运动员体内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肾上腺素增加,能提高机体的应激能力D.比赛时运动员体内血糖分解加快,储存的ATP增加5.目前科学家较为认可的衰老机制是线粒体学说。该学说的内容是:在衰老过程中,线粒体产生的大量氧自由基不仅会对细胞造成直接损伤,还能启动一系列的信号转导途径,促进细胞衰老;线粒体呼吸酶复合物的活性随年龄增长而下降,导致ATP生成减少,细胞能量代谢功能下降,从而导致衰老。雌激素具有良好的抗衰老作用,科学家发现在许多组织细胞的线粒体内均存在雌激素受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中ATP合成酶基因表达说明细胞发生了细胞分化B.在线粒体产生的氧自由基促进细胞衰老过程中会发生信息传递C.线粒体产生的氧自由基会攻击DNA,可能会引起基因突变D.雌激素可能通过与线粒体内的受体结合来保护线粒体,发挥抗衰老的作用6.细胞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每时每刻都与环境进行着物质交换。图1中①~⑤表示物质进出细胞方式,甲~戊表示不同的物质或细胞结构,图2为蔗糖分子进入某植物细胞的过程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若图1中戊为药物的运载体,则药物A属于水溶性分子B.图2中H+出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蔗糖进细胞的方式为协助扩散C.低温处理法对左图中物质进出细胞方式都有影响,细胞呼吸抑制法则对④⑤方式有影响D.除一些不带电荷的小分子可以左图中①方式进出细胞外,离子的跨膜运输须借助于膜蛋白7.某果实的颜色由两对等位基因B、b和R、r控制,其中B控制黑色,R控制红色,且B基因的存在能完全抑制R基因的表达,现向某基因型为BbRr的植株导入了一个隐性致死基因s,然后让该植株自交,自交后代F1表现型比例为黑色:红色:白色=8:3:1,据此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s基因导入到B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上B.F1的全部黑色植株中存在6种基因型C.控制果实颜色的两对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D.对该转基因植株进行测交,子代黑色:红色:白色=2:1:18.细胞的大小是细胞的重要特征,一般认为,细胞的大小取决于核糖体的活性。研究发现mTOR(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参与调控细胞大小,活化的mTOR可以活化核糖体蛋白S6的激酶(S6K),导致S6磷酸化,加强核糖体的翻译效率,使细胞增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越大,其表面积和体积之比越小,物质运输速率越低B.mTOR可以通过抑制相关蛋白质的合成来增大细胞的体积C.S6K基因缺陷或S6磷酸化位点缺失小鼠的身体可能小于正常鼠D.一个mRNA可结合多个核糖体翻译出多种肽链提高翻译效率9.科学家将开白花的日影兰(2N=58)和开紫花的特里特兰(2N=40)的原生质体两两融合,筛选获得杂种细胞,经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杂种植株开紫花。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可使用PEG融合法和灭活病毒诱导法促进两种原生质体融合B.再分化阶段提供适宜光照有利于愈伤组织细胞中的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C.杂种植株开紫花的原因可能是紫花基因为显性基因,白花基因为隐性基因D.植物体细胞杂交得到的杂种植株,其细胞中染色体最多有196条10.非洲沙蟒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栖息于沙漠干燥地区以及稀树草原,主要以小型啮齿动物为食,善于在草丛和洞穴中潜伏等待猎物。其身体较为粗壮,通常在松软的土壤中挖掘洞穴,用于栖息和躲避危险,能通过季节性迁徙寻找更适宜的栖息地和食物资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非洲沙蟒与小型啮齿动物通过负反馈调节维持数量的相对稳定B.稀树草原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大于直接价值C.非洲沙蟒通过与环境、与种内和种间生物协同进化,形成了特有的生活习性D.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非洲沙蟒最为有效的措施11.基因M发生基因突变导致了某种遗传病。下图为某患者及其父母基因M相关序列的检测结果(同源染色体上的两个基因M均做检测,每个基因M序列仅列出一条链,其他未显示序列均正常)。父亲具有①突变位点,母亲具有②突变位点,但均未患病:患者具有①和②突变位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遗传病为单基因隐性遗传病B.该实例表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C.该患者患病的原因是其父母在产生配子的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D.患者同源染色体①所在片段或②所在片段发生互换,可产生出正常的配子12.我国科学家首次在猪胚胎内培育出主要由人体细胞构成的“人猪嵌合中期肾”,且维持到胚胎第28天(过程如图所示)。已知胚胎在未分化前细胞间相互连接比较松散,可塑性强。过程①采用了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敲除掉与猪肾脏发育密切相关的关键基因SLX1。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采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可以敲除特定基因,利用了碱基互补配对的原理B.过程②去核通常用显微操作法去除卵母细胞的细胞核C.过程③中选择猪的桑葚胚或原肠胚等早期胚胎导入iPS细胞成功率更高D.胚胎移植前必须对供体和受体进行免疫学检查13.最新研究发现,巨噬细胞吞噬肿瘤碎片后,可激活IL-33(一种细胞因子)介导的信号通路。阻断IL-33受体(ST2)或清除巨噬细胞中的IL-33可以增强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果。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巨噬细胞、T细胞等都属于抗原呈递细胞B.溶菌酶、抗体和IL-33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免疫活性物质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C.激活IL-33通路可能降低细胞毒性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D.巨噬细胞吞噬肿瘤细胞体现了免疫自稳功能14.植物激素或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生产、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分子结构和生理效应均与植物激素相同B.油菜开花期遭遇大雨,喷洒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调节剂可以减少损失C.探索萘乙酸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时,可先做预实验确定有效浓度的大致范围D.黄瓜开花后可通过提高赤霉素和脱落酸的比值来诱导雌花的形成15.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负反馈调节是维持血清中甲状腺激素水平相对稳定的重要原因。此外,交感神经、血碘水平(I-)以及在免疫应答中免疫细胞释放的多种细胞因子,也是影响甲状腺激素合成与分泌的重要因素,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TRH和TH分别对垂体分泌TSH的作用是相抗衡的B.缺碘引起的“大脖子病”患者血清中TSH含量通常比正常人高C.交感神经兴奋可以促进TH的分泌,还可以使心跳减慢D.血清中甲状腺激素水平维持相对稳定的机制主要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16.按蚊是疟疾的主要传播媒介,为消除疟疾,科研人员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构建了“抗疟基因驱动”系统,可使抗疟基因(A)在按蚊种群中快速传播。在测试该驱动系统时,研究人员发现携带抗疟基因的按蚊在疟疾流行区具有显著生存优势,但该基因会导致非疟疾环境下按蚊的生殖力下降,有关研究数据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 Aa aa初始种群中基因型频率 10% 20% 70%疟疾流行区的适应度 1.0 1.0 0.6非疟疾环境下的适应度 0.8 0.8 1.0注:适应度是指某一基因型个体在特定环境中生存并繁殖后代的能力,通常用相对值表示,如0.5代表适应及繁殖能力是最优值的一半A.初始种群中A基因频率为0.8,a基因频率为0.2B.初始种群自由交配形成的子代在非疟疾环境中Aa基因型频率为0.32C.该项研究说明生物的适应性是相对的,进化方向会随环境变化而变化D.疟疾流行区按蚊会定向进化为只含A基因的新物种17.现代生物技术为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便利,同时也存在安全性和伦理问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α淀粉酶基因可使花粉失去活性,将它和目的基因一起转入植物,可以避免花粉扩散带来的“基因污染”B.设计试管婴儿技术是一种有性生殖的新技术,不涉及伦理问题C.生殖性克隆和治疗性克隆均涉及伦理问题D.我国政府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生物武器18.研究发现一些特定的大肠杆菌(菌M)DNA分子中存在一种特殊的DNA序列,由重复序列(◆)和间隔序列(□)交替排列组成,间隔序列中部分DNA片段来自噬菌体(如图1)。科学家用两种噬菌体(P1和P2)侵染野生型菌M后,研究菌M对噬菌体侵染的敏感性,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噬菌体P1、P2和菌M的遗传物质都是DNA,来自不同生物的DNA片段可以拼接在一起B.实验室培养P1和P2需要先在培养基中培养菌M,然后接种P1和P2继续培养C.可以将能够侵染菌M的各类噬菌体的DNA片段与重复序列交替排列,制备低敏感性工程菌D.若间隔序列中某噬菌体的DNA片段越多,则菌M对该噬菌体的敏感性越低二、解答题19.油菜是重要的油料作物,能为人类提供优质食用油。甘蓝型油菜有平展叶和上卷叶两个品种,科学工作者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请分析回答:(1)分别测定12叶期幼苗单株的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气孔导度等,其结果如下表。组别 叶绿素a (mg/g) 叶绿素b (mg/g) 总叶绿素 (mg/g) 净光合速率 (umolCO2/m2·s) 气孔导度 (molH2O/m2·s) 胞间CO2浓度 (umolCO2/mol)平展叶 4.2 2.7 6.9 8.7 0.18 461.0上卷叶 6.7 3.5 10.2 12.6 0.21 397.5列举叶绿体中与ATP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类化合物 ;在两组植株呼吸速率相同的情况下,据表中数据分析,上卷叶净光合速率大于平展叶的原因是 (答2点)。(2)利用相关技术,找到与平展叶、上卷叶最相关的6个基因,并测得仅270D基因的碱基序列在两个品种中是相同的。实验中基因表达量的检测指标是 。270D基因表达量产生显著差异的原因可能是 ;从基因结构角度推测,平展叶与上卷叶250D、290D基因表达量产生显著差异的原因可能是 。(3)研究发现250D等基因也存在于拟南芥基因组中,功能基本相同,被称为同源基因。这一事实从分子水平主要支持达尔文的 学说,该学说的核心内容是 。20.1981年,我国科研人员在陕西省洋县发现全球仅存的7只野生朱鹮,历经40多年,经过建立自然保护区、人工繁育、野化放归三步走,朱鹮种群不断复壮。这一极小种群野生动物保护的奇迹被称为“国际濒危物种保护的成功典范”。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朱鹮的生活习性,可将其一年划分为3个时期:繁殖期(2月—6月)、游荡期(7月—10月)、越冬期(迁移期,11月一次年1月)。在越冬期,决定朱鹮种群大小的主要的数量特征是 。在繁殖期,未配对的雄性朱鹮会用喙拾起树枝或树叶向雌性朱鹮求偶,这属于信息传递中的 信息。(2)自然干扰或人为活动造成栖息地破碎化,导致野生动物形成不同种群,产生 ,从而影响基因交流,使得一个种群的数量减少。在自然条件下,即使一个物种仍存有少量个体,但仍可能被定义为“灭绝”或“功能性灭绝”,原因是 。(3)为扩大朱鹮的栖息地,保护工作者进行了野化放归实验。数年后,通过呜声识别的方法统计某野化放归群体的种群密度。鸣声识别统计的方法具有 的优势。(4)当野外放养的朱鹮种群数量处于较长期的相对稳定阶段,表明其种群数量可能已达到了当地的 。有人建议可以将朱鹮从陕西扩大到全国多地进行野外放养,继续增加其数量。从生物与环境角度分析,在扩大朱鹮放养区时应考虑 (答出2点)。21.我国养蚕业历史悠久(蚕为ZW型),蚕农很早就发现雄蚕比雌蚕吐丝量高、蚕丝质优,但难以尽早大规模鉴别并挑选出雄蚕。基因工程技术为研究人员改造家蚕实现蚕农只饲养雄蚕的愿望提供了可能,相关技术环节如图①②③所示,已知常染色体上的T基因缺失(基因型记为tt)会导致家蚕胚胎停育。回答下列问题:(1)研究人员应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含T′基因的雄蚕,需要用到的“分子工具”包括 。导入重组质粒后通常采用 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插入了雄蚕染色体DNA,最终筛选出常染色体基因型为TT'的杂合雄蚕品系甲。(2)Cre酶可以特异性识别LoxPII位点并将LoxPII位点间的DNA片段进行切除。研究人员将胚胎发育后期特异性表达基因的启动子与Cre酶基因定点整合到W染色体上构建了常染色体基因型为TT且特异性表达Cre酶的雌蚕品系乙。将雌蚕品系乙与杂合雄蚕品系甲杂交,F1胚胎发育为幼虫后,T′基因存在于 (填“雄蚕”“雌蚕”或“雌蚕和雄蚕”)中,会表现出绿色荧光的蚕占比为 。(3)研究人员在F1中筛选出Tt的雌蚕与雄蚕品系甲杂交,并采用图②所示PCR检测F2的早期胚胎(1~6类),结果如图③所示,其中 类胚胎可能发生停育, 类胚胎发育的个体与雄蚕品系甲基因型相同。(4)上述F2胚胎发育为幼虫后,可以从表型区分雌雄,发出绿色荧光的是 (填“雌”或“雄”)蚕,原因是雄蚕中含有T′基因的个体,无 染色体,不含 基因,不会发生T′基因的切除,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可以表达,雌蚕中的过程刚好相反。三、实验题22.阿尔兹海默征(AD)主要与患者脑内积累的β-淀粉样蛋白(Aβ)及其引发的炎症反应有关,患者常表现为逐渐丧失记忆和语言功能等症状,抗炎治疗可延迟AD的进展。科研人员探究了黄连素对AD模型大鼠多种相关指标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组别 Th17占总淋巴细胞百分比(%) Treg占总淋巴细胞百分比(%)正常组 0.58 4.23模型组 1.90 2.76黄连素组 1.17 3.69各组大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比例回答下列问题:(1)外周血中Th17细胞和Treg细胞都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在 (填器官)中发育成熟。(2)海马区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递兴奋,兴奋在突触传递的速度比神经纤维上要慢,原因是 。(3)为了获得AD模型鼠,研究人员每周向生理状态相同的、同种雄性健康大鼠双侧海马区注射适量 溶液,并让处理后的大鼠进行水迷宫学习记忆能力测试,若大鼠从入水点到找到隐藏在水中平台所需要的时间 ,则表示造模成功。(4)若黄连素组大鼠每天注射一定量的黄连素溶液,则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应每天分别注射 、 。黄连素无法入脑不能直接调控海马组织的炎症状态,研究人员猜测黄连素可能通过作用于某信号通路来影响Th17和Treg细胞的比例,在一定程度上纠正免疫失衡,具体表现为 Th17细胞的比例, Treg细胞的比例(填“升高”或“降低”)。为验证该猜测,在原有实验基础上需增设一组实验,该组对AD模型大鼠的处理为 。参考答案1.B2.B3.B4.D5.A6.B7.B8.C9.D10.C11.C12.A13.C14.C15.C16.C17.B18.D19.(1) NADPH(NADP+)、核酸(DNA、RNA)、磷脂、核苷酸、ADP 叶绿素含量高,光反应强;气孔导度大,吸收利用CO2多,暗反应强(2) RNA或蛋白质的含量 平展叶或上卷叶的270D基因被修饰(修饰程度不同)或答平展叶的270D基因被抑制(甲基化修饰),或答上卷叶的270D基因被增强修饰 平展叶和上卷叶中250D基因、290D基因的碱基序列都不同(3) 共同由来 地球上所有生物都是由原始的共同祖先进化来的20.(1) 迁入率和迁出率 行为(2) 地理隔离 种群的延续需要有一定的个体数量为基础。当一个种群的数量过少,种群可能会由于近亲繁殖等而衰退、消亡(3)非损伤、低干扰(4) 环境容纳量(K值) 朱鹮对当地环境的适应性;朱鹮对当地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当地生物对朱鹮生存的影响等21.(1) 限制酶、DNA连接酶和载体(质粒) PCR(2) 雄蚕 1/4(3) 3 6(4) 雄 W Cre酶22.(1)胸腺(2)突触处的兴奋传递需要通过化学信号的转换(3) β-淀粉样蛋白(Aβ) 延长(4) 等量的生理盐水 等量的生理盐水 降低 升高 注射黄连素且抑制相关信号通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