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眉山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川省眉山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眉山市高2026届第四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参考答案
1.C(3分)【解析】原文强调新物种形成与旧物种灭绝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而非“没有灭
绝就没有新物种产生”的因果关系。
2D(3分)【解析】A项“目的论”与“随机论”对变异原因的认识并非不同,而是对变
异保留机制的理解差异;B项“只可能起源于青藏高原”表述绝对,材料二是“走出西藏”
假说;C项假说提出基于化石研究,而非“适应环境后发生变异”。
3.C(3分)【解析】材料二引用达尔文观点是为引出中国科学家的不同结论,并非“提供
理论依据”。
4.①提出“自然选择”理论,解释生物适应起源,使生物学摆脱“目的论”;
②强调变异随机但选择定向,反对“随机论”,构建演化理论逻辑体系:
③以“假设一一演绎”法奠定科学讨论生物学的基础,成为生物学领域基石。
评分意见:本题共4分,答出1点给1分,答出2点给3分,答出3点给4分。
5.①雪豹的演化体现自然选择的定向性:其卓越立体视觉、高效呼吸系统等变异,是对高
寒环境的主动适应,经自然选择保留(材料二);
②雪豹迁徙是适应环境的主动行为:为追逐猎物(岩羊等)扩散,而非被动迁徙,化石分布
证明其因生存竞争主动离开青藏高原(材料二);
③自然选择中生物“主动适应”表现为变异的随机性与选择的方向性结合,雪豹的变异虽随
机,但被环境定向选择,正是主动适应的体现(材料一)。
评分意见:本题共6分,意思相同即可。
6.D(3分)【解析】“更揭露其本质上与赵秀才一样,对革命持投机钻营的功利心态”分
析错误。
7.A(3分)【解析】“全知视角”分析错误,这是有限视角。“变革”分析错误,小说中
没有通过阿Q眼睛看到变革。
8.(1)夸张:“未庄人都用了惊惧的眼光对他看。这一种可怜的眼光,是阿Q从来没有见
过的,一见之下,又使他舒服得如六月里喝了雪水。”这里用“舒服得如六月里喝了雪水”
来写阿Q看到未庄人惊惧眼光时的惬意感受,夸张的比喻将阿Q扭曲的快感形象地放大,增
强了幽默效果,让人忍俊不禁。
(2)对比:“赵太爷肚里一轮,觉得于他总不会有坏处,便将箱子留下了,现就塞在太太
的床底下。”将赵太爷的精明算计和对举人老爷的恐惧形成对比,赵太爷本应勇敢,但面对
局势却如此小心谨慎,这种对比凸显了赵太爷的可笑和未庄人的惶恐,具有幽默感。
(3)反讽:“赵秀才消息灵,一知道革命党己在夜间进城,便将辫子盘在顶上,一早去拜
访那历来也不相能的钱洋鬼子。这是‘咸与维新’的时候了,所以他们便谈得很投机,立刻
成了情投意合的同志,也相约去革命。”这里用“消息灵”“情投意合的同志”等词语,反
讽赵秀才和钱洋鬼子在革命面前的投机变脸,他们所谓的“革命”不过是赶时髦,追逐利益,
这种反讽手法让读者在对比中感受到他们的丑态,具有幽默意味。
y眉山市高2026届第四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卷
2025.07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23小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校、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规定的相应位置,答在本
试卷上无效。
3,答选择题时请使用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特别要注意所涂答
案与题号一致;答非选择题时必须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书写,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
的位置,在答题卡以外的地方答题无效。
一、阅读(70分)
(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5题。
材料一:
地球为何有如此丰富多样的生物物种?19世纪以来,认同物种可变、尝试从生物的结构
和功能入手梳理演化脉络的学者逐渐增多,其中拉马克就是提出“用进废退”理论的代表人
物。这些学说认为,生物自身在演化过程中同时担任主角与编剧,为自己的命运描绘未来图
景,而外在环境仅仅是被动的观众。
达尔文则对比动物在家养状态下的变异以及自然状态下的变异,引入生存斗争的概念和
实例后提出了以自然为选择主体的“自然选择”学说。自然会对变异进行选择,使得利于生
物体适应环境变化的性状得以保留并传递给后代。在这一过程中,变异的积累和代间传递最
终将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在自然选择的过程中,新物种携带变异在不断形成,旧有物种也在
不断的绝灭。各物种从共同祖先开始,经过自然选择繁衍出形形色色以不同方式适应环境的
后代,开枝散叶,繁衍生息,生命之树就这样形成了繁复的谱系演化,见证着地球上壮丽的
生命图景。
自然选择的结果指向了生物的适应。适应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而达尔文是第一位
提出完整的理论来解释适应起源的科学家,自然选择理论使生物学摆脱了“目的论”,该理
论认为,不是生物定向地对环境变化做出直接回应来达到适应的目的,而是自然选择保留了
具有适应性特征的生物。从自然选择理论来理解适应,要有可遗传的变异存在,还要有环境
改变提供定向的选择压力,这样,那些生存竞争方面具有优势的变异才会被选择保留下来,
使得个体与环境之间表现为适应。自然选择理论不仅明确反对“目的论”,而且也反对“随
机论”。“随机论”同样承认变异广泛存在,但认为变异的保留或淘汰都是随机的,生物演
化完全是随机性的结果。而在自然选择理论中,尽管生物发生变异是随机的,但选择是有方
向的,保留下来的变异在一定时间、地理范围内有利于个体生存。随机突变经过这样的非随
机选择进行定向积累,生命延续和演化就在此过程中持续进行。
达尔文用“假设一演绎”的方法,强调理论的内在逻辑性,真正在科学基础上讨论生
物学,并构建了包含所有生物在内的总体性理论一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演化理论。这
一理论至今仍是生物学领域的基石。在此基础上,科学家们不断进行新的思考,提供新的证
明,从不同方面对理论进行完善,进而对包括人类自身在内的各种地球上的生命形式有了深
刻的理解。
(摘编自杜润蕾《读懂达尔文,让我们从演化开始》)
高二语文试趣第1贞(共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