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人口(课件30张)-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 人口(课件30张)-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30张PPT)
世界人口大国
人口分布不均
人口
课标: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中国人口的基本状况和变化。
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
根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人口总数约14.12亿。
不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人口数。2020年,香港人口747万,澳门人口68万台湾人口2356 万。
成立前,人口增长较慢。
成立后,人口增长迅速。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实施计划生育政策,曾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人口增长持续放缓,占世界人口的比重逐渐降低,现已不足世界人口的1/5
社会稳定程度 经济增速 医疗卫生条件
提供充足的劳动力和消费市场
对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带来巨大压力
人口数量多有什么好处和坏处?
人既是消费者,也是生产者。为了促进人口与社会经济长期均衡发展,我国不断优化人口政策。
1949-1953年
鼓励生育阶段
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变化历程
1978-2013年
严格计划生育阶段
1980年“独生子女”
1984年开始“一孩半”
2002年开始“双独二孩
1954-1977年
宽松计划生育阶段
1956年“节制生育”
1970年代提出“晚稀少“
2014-2020年
放松计划生育
2014年启动“单独二孩”
2016年推行“全面二孩“
2021年—今
生育支持阶段
推动全面三孩
取消社会抚养费
实施积极生育支持措施
少数民族计划生育政策的原则
分类指导、区别对待、因地制宜。
考虑到中国各地自然、经济条件差异大,各民族传统习惯不同,因此要从实际出发制定出适合少数民族情况、能为少数民族群众接受的政策。
提高人口素质放在首位。
在制定计划生育政策时,要特别注意制定一些有利于提高人口素质的措施。
社会效益与民族政策相协调。
通过宣传教育工作,注意少数民族的婚姻、家庭和宗教习俗,在各民族自愿的基础上,为他们提供优生优育的多种服务。
发展经济,促进民族繁荣。通过计划生育政策,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认识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利用人口普查数据,不仅可以分析人口数量的变化特征,还可以分析人口年龄结构等的变化特征。将人口普查数据换算成不同年龄段人口的占比,并绘制成合适的图像,是帮助我们直观了解人口变化特征的一种方法。表1.3为我国第五次至第七次人口普查的年龄结构。
表1.3 中国第五次至第七次人口普查的年龄结构
年份 全国人口普查 0—14岁人口所占比重 15—59岁人口所占比重 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重
2000 第五次 22.89% 66.78% 10.33%
2010 第六次 16.60% 70.14% 13.26%
2020 第七次 17.95% 63.35% 18.70%
年份 全国人口普查 0—14岁人口所占比重 15—59岁人口所占比重 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重
2000 第五次 22.89% 66.78% 10.33%
2010 第六次 16.60% 70.14% 13.26%
2020 第七次 17.95% 63.35% 18.70%
表 中国第五次至第七次人口普查的年龄结构
1. 根据表的数据,参照图中已绘制的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年龄结构,完成图的绘制。
中国第五次至第七次人口普查的年龄结构
16.60%
70.14%
13.26%
17.95%
63.35%
18.70%
表1.3 中国第五次至第七次人口普查的年龄结构
年份 全国人口普查 0—14岁人口所占比重 15—59岁人口所占比重 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重
2000 第五次 22.89% 66.78% 10.33%
2010 第六次 16.60% 70.14% 13.26%
2020 第七次 17.95% 63.35% 18.70%
2. 总结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以来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特征。
0-14岁人口比重先降后增,15-59岁人口比重先增后降,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呈上升趋势,人口老龄化现象加重。
劳动人口所占比重变小,老年人口比重上升,人口老龄化严重,社会养老负担重。
生育率下降和人口年龄结构老化导致适龄劳动人口持续减少,直接影响社会生产力水平
养老金支出和医疗费用随老年人口比例上升而增加,养老保险基金可持续性面临严峻考验
老年群体消费偏好转向医疗保健、养老服务等领域,传统消费市场动能减弱
劳动要素投入减少导致潜在增长率下降,同时储蓄率降低影响资本形成能力
年轻人口比例缩减可能导致社会创新活力下降,影响产业结构升级速度
劳动力供给减少
社会保障压力加重
消费结构变化
经济增长放缓
创新能力弱化
从劳动力供应和产品消费的角度,讨论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人口红利是指由于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特别是劳动年龄人口的比例上升,带来的经济增长潜力。
它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降低了人力成本,从而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红利的产生与人口规模、结构的优势密切相关,能够推动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
在中国,人口红利可以分为数量型、质量型和配置型三种类型,分别对应于人口规模、健康和教育人力资本的变化。
年份 全国人口普查 0—14岁人口所占比重 15—59岁人口所占比重 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重
2000 第五次 22.89% 66.78% 10.33%
2010 第六次 16.60% 70.14% 13.26%
2020 第七次 17.95% 63.35% 18.70%
数量型人口红利以人口规模和年龄结构层面的发展变化为人口机会;
质量型人口红利以人口健康和教育人力资本层面的发展变化为人口机会;
配置型人口红利以人口在地区和产业层面的发展变化为人口机会。
我国是世界人口密度较大的国家。
2002年我国人口密度约为147人/千米2,接近世界平均人口密度(60人/千米2 )的2.5倍。
中国人口的分布
面积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43%
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94%
面积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57%
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6%
西疏 东密
1935年,地理学家胡焕庸利用各县人口与土地面积数据绘制了中国人口密度分布图。他从图中发现,黑龙江省瑷珲县(今黑河市爱辉区)至云南省腾冲县(今腾冲市)一线东南部人口密度大,西北部人口密度小。他将这条线作为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此线也被称为“胡焕庸线”。
直至今日,虽然我国人口增长了2倍多,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体现的人口分布大格局却一直没有改变。
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是怎么来的
中国人口的分布
中国主要地形区
地形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中国人口的分布
降水c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中国人口的分布
交通c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中国人口的分布
经济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西 黑河—腾冲线 东
人口密度
地形
气候
交通
经济发展
开发历史


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山地气候,降水稀少
多平原、丘陵
交通线路少
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降水较丰富
经济较落后
交通线路密度大,海陆运输便利
多高原、山地
工农业发达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阅读教材P17,在图1.12中找出江苏和青海,根据表1.4的资料,计算两省的人口密度并填入表中。
省级行政区 人口数量/万人 面积/万千米2
江苏 8474.80 10.72
青海 592.40 72.23
图1.4 江苏与青海的人口和面积(2020年)
790.56
8.20
1.自然条件限制
2.经济与基础设施不足
3.生态保护优先
反对大规模人口西迁
支持适度人口迁移
1.政策引导与科学规划
2.生态补偿与特色产业
3.文化尊重与区域协作
城镇人口为主,约占2/3
2025年1月17日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末全国人口为140828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39万人。65岁及以上人口占15.6%,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下图为2018—2024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中国人口发展主题】
3.2018—2024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的变化趋势是( )
A.保持不变 B.逐年增加
C.波动起伏 D.逐年减少
4.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主要问题是( )
A.生活垃圾增多 B.就业压力增大
C.养老负担加重 D.生活水平降低
5.银发经济是指专为老年人提供产品和服务的经济活动,其带动的产业有( )A.房产开发建设B.电子游戏研发
C.野外探险旅游 D.医疗保健服务
B
C
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