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广东中考物理试题分析!物理卷全卷共8页,23小题,满分100分,试卷题型、题量、分值、考查内容见下表:本次广东中考物理卷全卷共有23小题,分值为100分,具体题目对应考点及平行对比见下表:一、2025广东中考物理试卷变化点1.动态思维分析考查变多:具体体现为:(1)实验题第16题第(3)小问,考查了螺线管的磁场,并且考查小磁针移动时其指向变动的动态思维,这里是第一个难点,也是较新的考查方式。但实际上,如果熟悉课本的用小磁针模拟磁感线的图,就比较简单了,可见复习时紧扣教材的重要性。(图源:来自新版人教教材2025版P149,旧版人教教材在P121)(2)综合能力题第21题,融合新情境考查杠杆,考查杠杆旋转时的阻力臂的长短变化问题,以及在最后一问设问如何让光点移动更明显,都需要一定的动态思维。(3)动态电路的分析渗透在题目中:填空第14题,计算第20题,综合能力第23题都有涉及到电路某原件的变化引起的其他变化。(4)动态光路的简单考查:填空第13题。2.计算量基本持平,计算难度有所增加,且综合运用数学思维和能力的要求有所提高。主要体现在综合能力题第22题最后一问以及第23题后两问中。一定程度上考查学生的列关系式能力,一次函数图像处理能力,比例、分式计算能力以及基本的逻辑分析能力。充分体现数学基础在物理学科中的应用。3.实验题侧重方面的变化:2024年广东中考物理试卷中的实验题融合部分情境,基本上侧重按步操作,分析以及计算;2025年更侧重考查实验能力和实验分析,注重设计能展示学生思维过程的问题,突出体现为16(3)、17(3)(4)(5)、18(2)(5)。二、2025广东中考物理试卷结构与内容分析1.从题量、题型、分值上比较,与2024年试题保持一致,字数(阅读量)也基本一致。2.依标扣本:2025年的命题延续往年风格,考点均取自2022版新课标、人教版教材、粤沪版教材,其中基于教材情境和素材创设的试题共59分;对声、光、热、力、电各版块的考查比例也较稳定,力学和电学各占了34%,没有偏题、怪题,全卷难度的易、中、难比例为7:2:1,力求让教师教有所指,学生学有所获。3.题型稳定,区分度明显(1)基础题分布稳定本卷题目难度适中,其中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计算题均为基础题,题干简短、考查思维低阶,延续了前两年的试题风格,填空题也同去年一样,没有基础计算。(2)实验题考查范围稳定,考查方式稳中有变实验题的考查范围稳定,依旧在21个课标必做实验中进行选取考查,第16题3个小问皆为课标要求的实验,且第17题考查的“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为2022版课标新增实验,值得引起重视。但问法和考法每年均有创新,如第16题的(3)、第18题的(5)。(3)综合能力题综合能力题依旧为为问题探究类(21题)、应用分析类(22题)、阅读研究类(23题)三道组成。第21题素材引用自课标中的情境素材,第23题素材引用自粤沪版教材的跨学科实践,值得引起关注。综合能力题的基础分值相比2024年有所减少,难拿分的分值提高,更加体现广东省卷“顶天立地”思想,展现出中考的选拔性。4.关注科技和文化自信①关注科技(24分):试题中多处涉及科技与生活、科技与社会发展的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前沿和科技发展,考查学生的思考过程和实践创新,给科学教育做“加法”。例如歼35-A,CR450动车组样车,“极地”号破冰调查船,巡检机器人,登月服。②文化自信(9分):2025广东省卷对传统文化(《天工开物》)和广东本土素材(丹霞山、粤剧)的考查,引导学生多维度、深层次地了解、思考传统文化和广东本土文化,从而用历史的眼光、现实的视角去观察、应用所学的知识,与新课标的要求紧密结合。5.侧重考查思维的灵活和宽广试卷通过设计创新性、综合性、开放性试题,考查思维过程以及创新素养发展水平,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途径去思考和解决问题,“长填空设问”的增多,可以看出省卷旨在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要告别机械化记忆,通过实践参与对物理内容进行深刻理解,最终能将物理知识应用迁移。6.与数学学科的深度融合回顾2024年广东省卷的第22题(4)和第23题(5),分别融合了数学“一元一次方程求解析式”和“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在2025年广东省卷第23(4)中,物理与数学再次“合体”,利用求最值的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考查方式依然值得大家继续关注。7.新教材新增的“跨学科实践”初登场智能门锁简化电路的设计、以设计调光台灯为背景出现的计算题、桥梁设计和材料受热膨胀、登月服研制。自2022年新课标发布以来,连续出现跨学科实践相关题目,体现物理与日常生活、工程实践、社会发展的关系。本次考试综合能力题第21题“桥梁设计”便是课标举例素材之一;23题的“登月服”便是八年级下册粤沪版教材(2024版)出现的《跨学科实践:研究航天服》相关联的内容;20题“可改变灯泡亮度的电路”则是即将投入使用的九年级人教版新版教材《跨学科实践:制作简易调光台灯》相关内容。因此在学习新课以及备考过程中,都需要更加多地关注“跨学科实践”的相关内容,并能用物理及其他学科知识解释日常生活现象和问题,探索一些简单的工程与技术问题,分析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三、2026年广东中考物理命题预测1.延续核心考点力学(40%)、电与磁(35%)仍是重点,突出受力分析、电路设计、能量转化。热、光、声等基础模块占比稳定(约25%)。2.深化科技融合可能结合国产科技新成果(如量子通信、核聚变)、双碳目标(风能/太阳能应用)、人工智能(传感器原理)。3.提升能力要求实验设计:可能要求补充实验步骤或评估方案合理性(如测未知材料密度)。计算题:涉及多状态分析(如动态电路、变速运动的功和能)。综合题:侧重用物理原理解释新技术(如储能系统、智能设备)。4.强化学科素养建模能力: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物理模型(如2025年机器人巡检的能量流程图)。证据意识: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如2024年透水汽性实验)。四、2026年广东中考物理备考建议1.了解新教材的变化,作为2022年新课标发布以来首届使用新教材的学生,备考时需要紧扣教材,夯实基础部分,建议多关注新增的“跨学科实践”部分内容。力学:透彻理解牛顿第一定律、二力平衡、压强公式、机械效率。电学:掌握串并联电路特点、欧姆定律、电功率计算,熟练分析动态电路。光学:掌握光的直线传播,反射现象规律,折射现象规律,以及凸透镜成像规律,学会用光路图解释动态问题热学:掌握物态变化,热机和热机效率计算,了解分子动理论基本知识。声学: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掌握声音的特性,知道如何防治噪声实验:熟记常见器材使用(天平、电流表、压强计弹簧测力计等),理解控制变量法及转换法在实验中的应用。2.提升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关注课标实验的细节,了解实验方案的提出、设计、操作、数据处理、得出结论和误差分析的基本过程,学会分析实验存在的不足,了解如何完善实验。信息提取:训练从科技短文(如登月服、巡检机器人)中提取关键物理量。计算推理:练习多步骤计算(如先求浮力再求压强)。掌握能量转化效率计算(如2025年第22题)。实验设计:针对"探究影响XX的因素"类题目,自主设计表格并预判误差。3.关注日常生活,关注科技发展新成就,注重创新思维,多尝试用物理知识解释实际问题。关注 航天工程(月球探测、载人飞船)、新能源(光伏发电、氢能源)、新材料(超导、纳米材料),思考其中涉及的物理原理。4.注重数学思维和能力:学会用数学方法去解决部分物理问题,数学运算是物理的基本工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