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纲要》高一新生开学导言课(共28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中外历史纲要》高一新生开学导言课(共28张PPT)

资源简介

(共28张PPT)


第一PPT 2029.10
天生尤物非为福 蚌有明珠亦累身
高中历史导言课
知来处,明去处
目录
何为历史
第一章
因何学史
第二章
第三章
初高差异
第四章
学史方法
从沉浸式体验中见证“历史”
元代木结构建筑艺术
道教宫观
壁画艺术
人殉制
青铜、玉器等体现的权力等级
军队编制及车马配置
《康熙字典》编修
官宦住宅式建筑艺术
贵族社会生活奢华
城墙建构与军事防御机制
汉服体验(战国袍、“晋商大小姐”)
协同庆票号“提现”
政治
经济
思想文化
军事
科技艺术
社会生活
一.何为历史
永乐宫
年代:1247-1358(元)
文物级别:国家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介绍:原名大纯阳万寿宫,保存了一门(无极门)三殿(三清殿、重阳殿、纯阳殿)四座巧夺天工的元代木结构建筑,是我国现存最早、保存最大、最完整的
道教宫观。
晋侯燮父墓
介绍:墓葬是一座单墓道的长方形竖穴墓,深11米,这座墓于1998年春季被盗,盗墓者盗墓时使用了爆破的方式,导致有些文物被炸毁,而鸟尊就出自于此。
皇城相府
介绍:又称午亭山村,总面积3.6万平方米,是清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加三级、《康熙字典》总阅官、康熙皇帝35年经筵讲师陈廷敬的故居,其由内城、外城、紫芸阡等部分组成,御书楼金碧辉煌,中道庄巍峨壮观,斗筑居府院连绵,河山楼雄伟险峻,藏兵洞层叠奇妙,是一处罕见的明清两代城堡式官宦住宅建筑群,被专家誉为“中国北方第一文化巨族之宅”。
历史学教授、博士
过去的事实本身;
人们对过去事实有意识、有选择的记录。
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
客观
主观
对历史的解释
一.何为历史
(大义)为何要历史
二.学史何用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西汉)司马迁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唐)李世民
鉴前世之兴衰,考古今之得失。 ——(北宋)司马光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欲灭其国,先毁其史。
——(清)龚自珍
史学者,学问之最博大而切要者,国民之明镜也,爱国心之源泉也。
——(近代)梁启超
如无史,何所鉴戒 何所取法 华夏民族无从因袭,将不复存在矣。
——(近代)陈寅恪
历史是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历史是民族凝聚的同心圆。——康生
文化传承、民族认同和国家记忆
文天祥《正气歌》列述正气12例,开篇第一例便是:“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文化自信学史明理学史崇德学史增信学史力行
家国?国家?鉴史治国的醒悟!
——历史之于民族国家
一艘轮船在大海上即将沉没,船长紧急召集乘客。船长对美国人说:跳下去吧,你已经买过保险了。美国人跳了下去。接着对法国人说:跳下去吧,跳水其实很浪漫。法国人也跳了下去。他又对德国人说:跳下去,这是纪律。德国人毫不犹豫地跳了下去。紧接着船长对日本人说:跳下去,这是天皇的命令。日本人马上跳了下去。最后,船长对中国人说:其他人都跳了,你怎么还不跳?中国人听完,稀哩哗啦地跳了下去。
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独霸?共处?文明演进的觉悟!
——历史之于世界人类
文化多样性、民族差异性
美国人的实用主义,法国人的浪漫主义,德国人的服从纪律,日本人对天皇的绝对忠诚,中国人的盲从。
可以取长补短(教育功能之→借鉴功能:“洋为中用”和“古为今用”)。
美国新移民要考公民常识若干题:
“美国是法治国家,什么意思?”
中国人基本选:“G民必须守法”。
标准答案却是:“政F必须守法”。
12. What is the“rule of law”
Everyone must follow the law
Leaders must obey the law
Government must obey the law
No one is above the law
(小用)为何学历史
二.学史何用
学考(高一:7月初)
选考(高三:1月、6月)
高考(高三:三位一体
强基计划
...
学校 ——————→ 社会
学好历史的N个理由!
不仅看三天,
还要看三年。
高考从学考开始!
高考从高一开始!
以史鉴来:人生智慧
以史化人:陶冶情操(真善美)
生活品味
以史正风:人格塑造
公民素养
直接目的:考试成绩
根本目的:做人做事
文明!理性!以文化人的觉醒!
——历史之于个人个体
二.学史何用
他山之石:学科交融兼容---高考印迹
2023.6浙江二考 生物
1.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的结晶牛胰岛素......。结晶牛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 A.糖类B.脂质C.蛋白质D.核酸
2.践行生态文明建设以来...措施....减少酸雨
9.浙江浦江县上山村发现距今1万年的稻作遗址,证明...野生稻驯化。...袁隆平超级杂交稻品种...粮食安全作出杰出贡献。
22.植物工厂是新兴农业生产模式,人工控制光照、温度、CO度等因素。
23..利用生物技术可提高食物中赖氨酸含量。
现代文阅读 藜麦事件
产于安第斯山的藜麦有一个令西方消费者神往的传说: 印加人称之为“万谷之母”。
古诗文阅读
1.文言文 晋阳之战(节选自《韩非子·难一》
“晋四卿”赵襄子解晋阳围,论功行赏。仲尼不知善赏。
2.古诗歌 宋诗《答友人论学》林希逸
逐字笺来学转难,逢人个个说曾颜。
那知剥落皮毛处,不在流传口耳间。
禅要自参求印可,仙须亲炼待丹还。
卖花担上看桃李,此语吾今忆鹤山。
3.名篇名句默写
17.《史记》《旧唐书》诸葛亮
三.语言文字运用
1.语言文字运用I 网络时代
四.写作(60)
23....好的故事,可以帮我们更好地表达和沟通,可以触动心灵,启迪智慧;好的故事,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可以展现一个民族的形象······故事是有力量的。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2023.6浙江 语文
一.判断题 1.中国梦
二.选择题 6.《共产党宣言》7.改革开放政策与合作共赢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 11.人工智能应用
三.选择题23.乌克兰危机冲击全球能源与粮食安全
四.综合题 33.经济全球化
22.我国省际流动人口占比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沿海产业升级放缓 B.沿海经济增速下降
C.省际产业转移增加 D.省际交通条件改善
26.材料一 波士华城市带是美国工业化的重要发源地。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传统工业向外转移,该区域逐步发展成为世界重要全融、贺易中心和高科技产业基地。
2023.6浙江二考 地理
2023.6浙江二考 政治
(小用)为何学历史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英】培根《谈读书》
如果你不读中国历史,你就不知道中国为什么伟大;如果你不读世界历史,你就不知道中国为什么落后。 ——资中筠
人生哲理:为人处世
独立思考的现代公民
观史如观棋局,观史如观人生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鉴古知今,明智之学。
——清 龚自珍 《尊史 》
(小用)为何学历史
二.学史何用
初中历史 高中历史
学科地位 副科、合格性考试 “3+1+2”中的“1”
学习内容 通史 通史+专题史
能力要求 “识记”“理解” (记忆式历史) “认识”“探讨”
(分析式历史)
初中:是什么(时间、事件、人物等)
高中:是什么(特点)、为什么(原因)、怎么样(影响、评价)
课时少,容量大、节奏快,高一内容在高考占比40%左右。谁先进入状态,谁就将抢得高中学业成功的先机!
三.初高差异
《中外历史纲要·上》
《中外历史纲要·下》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经济与社会生活
文化交流与传承
通 史
高一年级学习
(合格性考试)
专 题 史
高二年级学习
(选择性考试)
三.初高差异
大单元一:
中国古代史: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原始社会—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封建社会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中外历史纲要上目录概览
三.初高差异
大单元二:
中国近代史:中华民族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程
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半殖半封社会
中外历史纲要上目录概览
大单元三:
中国现代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第十单元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社会主义社会
三.初高差异
【单元导语】概述本单元所涉及的主要历史内容和学习要求,便于在学习开始之时了解本单元的内容线索和应掌握的必备知识。
【本课导入】类似鸡肋,聊胜于无
【学习聚焦】以精练的文字概括或提炼本目的基本内容,预习好帮手。
【思考点】 可以提高兴趣和关注力。
【历史纵横】 丰富历史素材,一定要认真读
【史料阅读】 (初中材料研读) 配合课文,提供简要的文献材料,可读可不读
【问题探究】(初中课后活动)结合每课正文内容设置一个思考题,主要目的是进一步深入掌握本课基本内容,培养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等素养。
【学习拓展】(初中知识拓展)根据本课所学内容进一步扩展历史思维。
初高中教材对比
更加辩证,全面,客观地看待历史,有理有据地分析历史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统编版《中国历史》 八年级上册,2017年版,第45页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但它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问题。
辛亥革命……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它缺乏一个能够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能够发动广大民众,以及组织严密的革命政党的领导,这些是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
——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2019年版,第112页
三.初高差异
新教材的特点
坚持以本为本,认真梳理课程内部子目之间,单元内课程
之间,单元之间的历史逻辑与内在联系
学会概括,在宏观的课程主题之下建构知识细节
以《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为例,教材中共涉及历史文化名人100余位,思想、科技、文学、法律等著作80余部,四大发明、天文历法、医学、数学、农学、地理学、水利工程等重大发明创造50余项,书画、音乐舞蹈、雕塑、器物等艺术作品40余件……
总体容量偏大;知识点密度大;叙述过于浓缩
三.初高差异
高中历史教材
通 史
专题史
高一年级学习
(合格性考试)
高二年级学习
(选择性考试)
(一)分析性学习
四.学史方法
历史课程标准 初中(2011年版) 高中(2020年修订) 高中(2020年修订)
知道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汉字。 《中外历史纲要(上)》: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特征。 选择性必修3:
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从人类文明发展和世界文化交流的角度,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认识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认识文化遗产保护对传承民族文化、维护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意义。
中华文化整体特征和价值
人类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站位
覐公簋
年代:西周早期
文物级别:一级文物
介绍:原由香港一个私人收藏家收藏,现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2007年被公诸于世。它通高12厘米,口径18厘米,两耳之间宽21.6厘米。该器的腹内有22字铭文,文为:
覐公作妻姚簋,遘于王令唐伯侯于晋,唯王廿又八祀。五。
探究:多角度深入
(二)逻辑思维力
四.学史方法
铭文:覐公作妻姚簋,遘于王令唐伯侯于晋,唯王廿又八祀。五。
思考:反映何时何地何人 人们的活动和原因 其他佐证判断依据 如何理解这一记录 中国历史发展地位
据《今本竹书纪年》记载,“(成王)十年,王命唐叔虞为侯。……(康王)九年,唐迁于晋,作宫而美,王使人让之。”
【史料实证】
【唯物史观】
【家国情怀】
中华文明的体现
西周早期
天马—曲村遗址出土
【时空观念】
【历史解释】
夫妻伉俪情深
改国号、迁都、升爵
西周分封制的实行
证明夏商周断代工程推定的成王、康王年份有误;金文
第-深中华文明的建济与平要
明朝发 人为公 沛特虑:星罗模布多元-体,时所核心.(彘,长;江流试) 石要 打 床始采耕 农 ah 7 0 万 石 70-20万固北 变河流试 p2 h;2流 河霞化一良济文在 力发展一私有制手生→食高分化生一阶设坐现→ 国家工讽 为风耶 级+ 二文明成形:天下为基 厘璋传说:炎黄一入交始祖*“万邦日环代 2 . 零 一 间 禹建朝 方递位,位世东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 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教材空白处笔记
《世界殖民体系与 亚非拉独立运动》
绘图笔记
《中华文明的起源 与早期国家》
分栏笔记
笔记:提纲挈领
阅读:从纲目始
作业:按时提交
复习:温故知新
(三)学科思维培养
历史史实—历史概念—历史线索—历史规律 (结构) (具象) (清晰) (理解)
四.学史方法
历史是有趣的,
历史是有理的,
历史也是有情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