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10《精神的三间小屋》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精神的三间小屋”的基本内涵,理清本文的写作思路。2.把握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结合课文句段体会其作用。3.品味文章优美语言,感受作者文学性的笔法。4.思考自我精神空间的构建,关注自己的心灵,提升精神境界。学习重点、难点:理解三间小屋的深刻内涵。品味文章具有的独特美学风范的语言。学法指导:1.根据“阅读提示”初读课文。2.边读边思考:作为当代学生,我们在忙碌的学习生活之余,有没有给自己的心灵适当的存放空间?我们在课内课外吸收的信息有没有用自己的思想去思考判断?有没有用自己的思维去审视自己的学习与生活?可以发表独立的见解。【预习案】一、新知认知议论性散文:所谓议论性散文,就是用“散文”的笔法“发议论”,或者说是以阐述某个观点为中心的“散文”。从“议论”角度看,它是“议论文 ( https: / / baike. / item / %E8%AE%AE%E8%AE%BA%E6%96%87 / 357196" \t "https: / / baike. / item / %E8%AE%AE%E8%AE%BA%E6%80%A7%E6%95%A3%E6%96%87 / _blank )”,是要阐明一个论点;从 “笔法”角度看,它是“散文”,它不像一般议论文注重理性和逻辑,它侧重的是形象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 具有抒情性 ( https: / / baike. / item / %E6%8A%92%E6%83%85%E6%80%A7 / 4582394" \t "https: / / baike. / item / %E8%AE%AE%E8%AE%BA%E6%80%A7%E6%95%A3%E6%96%87 / _blank )、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它给读者一种富于理性的形象和情感,从而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索和联想的空间。本文是一篇富有哲理的议论性散文,它将“说理”融入“情感”之中,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深刻的思想要靠灵动的语言传达,有人评价毕淑敏的语言“炉火纯青,自成一家,似有一种贵族气息,表现出独特的美学风范”。文本虽然为说理文,但是巧用比喻、拟人等修辞,说理形象,文辞优美,增添了文章的美感和可读性。二、预习任务1.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其作品。2.初读课文,扫除字词句障碍,给“读读写写”正音释义。标出疑难的句子。3.再读课文,试着解决以下三个问题。(1)作者说的是哪三间精神的小屋呢?是怎样描述三间小屋的?(2)作者认为应该修建三间精神小屋的原因是什么?(3)分析文章结构,理清作者行文思路。三、预习检测1.下列各组词语中,划横线字的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广袤(mào) 积赞(zǎn) 宽宥(yǒu)B.憎恶(zēng) 游戈(yì) 间不容发(jiàn)C.麾下(huī) 悲戚(qī) 自惭形秽(huì)D.儒养(rú) 开拓(tuò) 灰烬(jìn)2.下列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王的男中音和老张的手风琴的伴奏相得益彰,极富艺术感染力。B.他们两人的关系一直亲如兄弟,难怪人们说他们两人间不容发。C.几个少先队员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给抱小孩儿的阿姨让座。D.这件事发生得非常蹊跷,他决心要把真实情况弄个水落石出。3.阅读课文,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学习案】一、自读课文带着下面的问题自读全文:1.作者认为在人们的精神世界里应该建立哪些“精神小屋”?2.作者认为应该修建精神小屋的原因是什么?3.读完后请将全文划分成三部分,并将第二部分分成三层,最后概括其大意。二、整体感知1.文章的题目是《精神的三间小屋》,这是怎样的三间小屋?小屋里又是什么样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勾画关键信息,完成下面的表格。2.作者认为为什么应该修建三间精神小屋?你能在原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吗?(文中勾画)3.请将全文划分成三部分,并将第二部分分成三层,最后概括其大意。(文中标记)三、内容品读(一)走进第一间小屋1. 结合文章第7、8段看看作者是怎样写第一间精神小屋的?明确:2.第一间精神小屋盛着我们的爱与恨,作者告诉我们应该怎样构建第一间精神小屋?明确:(二)走进第二间小屋1.根据分析第一间小屋的方法,说说作者是怎样描述第二间小屋的。明确:(三)走进第三间小屋1.作者是怎样描述第三间小屋的?明确:2.第三间小屋中的“自身”有怎样的内涵?点拨:这里的“自身”不单指人的个体生命,更是指这个个体生命所具有的特立独行的人文精神。它是一种积极的心态,更是一种心灵的纯净与精神的超越,甚至是一种不为形役、高远圣洁的人生境界。告诉我们要有“自己的思维”“自己的发现”“自己的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我们应该怎样理解作者说的“在我们的小屋里,住着所有我们认识的人,唯独没有我们自己”?点拨:这是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我们能从不同渠道接受各种纷繁复杂的信息,渐渐有的人就被这个信息社会所同化了,常常随波逐流,用他人的观点来肯定事物的价值,常常以为众人所追求的就是他们自己想要的。于是别人的思想、外在的信息代替了他们自己的思想,使他们成为缺乏思想和思考的人。四、语言赏析有人评价毕淑敏的语言“炉火纯青,自成一家,似有一种贵族气息,表现出独特的美学风范”。本文在语言上具有怎样的特点?请举例分析。明确:(1)本文重在说理,却善用文学性的笔法进行描绘、阐述,体现了作家的感性和抒情性。如:如果想重温祥和,就得净手焚香,洒扫庭院。销毁你的精神垃圾,重塑你的精神天花板,让一束圣洁的阳光,从天窗洒入。这样的笔法比一般的说道理更感性,更抒情,也更有文采。(2)运用大量排比,增强语势,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如:①对父母的尊敬,对伴侣的情爱,对子女的疼爱,对朋友的关爱,对万物的慈爱,对生命的真爱……对丑恶的仇恨,对污浊的厌烦,对虚伪的憎恶,对卑劣的蔑视。赏析:②我们的事业,是我们的田野。我们背负着它,播种着,耕耘着,收获着,欣喜地走向生命的远方。赏析:③我们可以不美丽,但我们健康。我们可以不伟大,但我们庄严。我们可以不完满,但我们努力。我们可以不永恒,但我们真诚。(3)运用了大量比喻,说理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富有文采。①假若爱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温暖,像一座金色池塘,有红色的鲤鱼游弋,那是你的大福气。运用比喻,把有爱的小屋比作金色的池塘,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屋的美好、幸福。②我们把自己的头脑变成他人思想汽车驰骋的高速公路,却不给自己的思维留下一条细细的羊肠小道。赏析:③你的一生,经历过的所有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仿佛以木石制作的古老乐器,铺陈在精神小屋的几案上,一任岁月飘逝,在某一个金戈铁马之夜,它们会无师自通,与天地呼应,铮铮作响。赏析:④不要轻觑了事业对精神的濡养或反之的腐蚀作用,它以深远的力度和广度,挟持着我们的精神,以成为它麾下持久的人质。赏析:(4)运用对比来突出观点。①假若爱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温暖,像一座金色池塘,有红色的鲤鱼游弋,那是你的大福气。假如恨比爱多,小屋就凄风苦雨,愁云惨雾,你会精神悲戚压抑,形销骨立。②假如你所从事的工作,是你的爱好,这七万个小时,将是怎样快活和充满创意的时光!假如你不喜欢它,漫长的七万个小时,足以让花容磨损,日月无光,每一天都如同穿着淋湿的衬衣,针芒在背。③我们把自己的头脑变成搜罗最新信息和网络八面来风的集装箱,却不给自己的发现留下一个小小的储藏盒。明确:【巩固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面对那句“人的心灵应该比大地、海洋和天空都更为博大”的名言,人们往往会(①)。我们难以拥有那样雄浑的襟怀。不知累积至那种广袤,需如何积攒每一粒泥土、每一朵浪花、每一朵云霓 甚至那句恨不能人人皆知的中国古话——宰相肚里能撑船,也让我们在敬仰之余不知所措。也许因为我们不过是小小的草民,即便怀有效仿的渴望,也总是(②),便以位卑宽宥了自己。两句关于人的心灵的描述,不约而同地使用了空间的概念。人的肢体活动需要空间。人的心灵活动也需要空间。那容心之所,该有怎样的面积和布置 人们常常说,安居才能乐业。如今的城里人一见面,就问,你是住两居室还是三居室啊 ……喔,两居室窄巴点,三居室虽说并不富余,也算小康了。身体活动的空间是可以计量的,心灵活动的疆域,是否也有个基本达标的数值 有一颗大心,才盛得下喜怒,输得出力量。于是,宜选月冷风清、竹木萧萧之处,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第一间,盛着我们的爱和恨。对父母的尊爱,对伴侣的情爱,对子女的疼爱,对朋友的关爱,对万物的慈爱,对生命的珍爱……对丑恶的仇恨,对污浊的厌烦,对虚伪的憎恶,对卑劣的蔑视……这些复杂对立的情感,林林总总,会将这间小屋挤得满满的,间不容发。你的一生,经历过的所有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仿佛以木石制作的古老乐器,铺陈在精神小屋的几案上,一任岁月飘逝,在某一个金戈铁马之夜,它们会无师自通,与天地呼应,铮铮作响。假若爱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温暖,像一座金色池塘,有红色的鲤鱼游弋,那是你的大福气。假如恨比爱多,小屋就凄风苦雨,愁云惨雾,你会精神悲戚压抑,形销骨立。如果想重温祥和,就得净手焚香,洒扫庭院。销毁你的精神垃圾,重塑你的精神天花板,让一束圣洁的阳光,从天窗洒入。无论一生遭受多少困厄欺诈,请依然相信人类的光明大于暗影。哪怕是只多一个百分点呢,也是希望永恒在前。所以,在布置我们的精神空间时,给爱留下足够的容量。第二间小屋,盛放我们的事业。一个人从25岁开始做工,直到60岁退休,要在工作岗位上度过整整35年的时光。按一日工作八小时,一周工作五天计算,每年就要为你的职业付出两千个小时。倘若一直干到退休,那就是七万个小时。在这个庞大的数字面前,相信大多数人都会始于惊骇,终于沉思。假如你所从事的工作,是你的爱好,这七万个小时,将是怎样快活和充满创意的时光!假如你不喜欢它,漫长的七万个小时,足以让花容磨损,日月无光,每一天都如同穿着淋湿的衬衣,针芒在身。我不晓得一下子就找对了行业的人,能占多大比例。从大多数人谈到工作时乏味麻木的表情推算,估计这样的幸运儿不多。不要轻觑了事业对精神的濡养或反之的腐蚀作用,它以深远的力度和广度,挟持着我们的精神,以成为它麾下持久的人质。1.为第1、2段的括号处选择一个恰当的词语。①( ):A.自惭形秽 B.自得其乐 C.自怨自艾 D.自我陶醉②( ):A.可望而不可即 B.不登大雅之堂 C.心有余而力不足 D.杀鸡焉用牛刀2.作者在文章的前两段引用一句名言和一句俗语的作用是什么 3.你认为,文中画线处“给爱留下足够的容量”能不能理解为最终把“第一间小屋”建设成盛满爱的小屋 简述理由。4.试用自己的语言解释画线处“它以深远的力度和广度,挟持着我们的精神,以成为它麾下持久的人质”。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8张PPT)如果说人的身体活动需要空间,那么,人的精神活动是不是也需要空间呢?精神活动的疆域应该怎么来分配呢?这正是《精神的三间小屋》这篇文章要告诉我们的。本文是一篇富有哲理的议论性散文,它将“说理”融入“情感”之中,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毕淑敏的《精神的三间小屋》。新课导入10 精神的三间小屋1.理解“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深刻内涵及其给予的生活启示。 2.学习本文的写作技巧。3.品味文章具有的独特美学风范的语言,关注自身心灵,提升精神境界。学习目标任务一:预习交流 整体感知精神的三间小屋文题点名了文章的中心话题,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精神的三间小屋无形的有形的三种不同类型的精神活动空间,在文中指三种具体的、必要的精神追求。文题解读从文章题目中你得到哪些信息?人的精神活动、心灵活动。 比喻,指人心灵活动的疆域或空间。 预习交流毕淑敏,祖籍山东,1952年生于新疆伊宁。17岁赴西藏高原阿里地区当兵,在海拔五千米的高原部队服役11年,从医20多年后,开始专业写作,被称为 “文学的白衣天使”。主要作品有中、短篇小说集《女人之约》《昆仑殇》《预约死亡》,散文集《素面朝天》《提醒幸福》《保持惊奇》,长篇小说《红处方》等。走近作者宽宥 游弋 轻觑濡养 麾下 坍塌yìqùrútānhuī广袤 赘 余 窗棂 要诀困厄 襟 怀 灼 晃自惭形秽 憎恶 俯拾即 是驰骋 金戈铁马 矗立 惊骇灰烬 积攒 几 案(mào)(zhuì)(líng)(jué)(è)(jīn)(zhuó)(huì)(zēng wù)(jí)(chěng)(gē)(chù)(hài)(jìn)(zǎn)(jī)一、读一读yòu字词积累二、记一记(注释中无)不知所措:措,安置,处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遭受困窘或处境为难时心神慌乱。林林总总:林林,众多的样子;总总,众多而杂乱的样子。形容杂乱众多。俯拾即是:俯,低头,弯腰;即,就。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形容多而易得。驰骋:①骑马奔跑,奔驰。②自由地或随意地到处走动,漫游。襟怀:胸襟,胸怀。可望而不可即:只能够望见而不能够接近,形容看起来可以实现而实际难以实现。。1.作者认为在人们的精神世界里应该建立哪些“精神小屋”?2.作者认为应该修建精神小屋的原因是什么?3.读完后请将全文划分成三部分,并将第二部分分成三层,最后概括其大意。带着下面的问题自读全文:自读课文1.文章的题目是《精神的三间小屋》,这是怎样的三间小屋?小屋里又是什么样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勾画关键信息,完成下面的表格。盛放内容 理想状态 如何实现 理由第一间小屋第二间小屋第三间小屋爱和恨事业自身光明温暖坚固优雅坚固稳定爱比恨多规划自己事业生涯,事业和人生呈现缤纷和相得益彰的局面。有自己的思维、自己的发现、自己的意见请相信人类的光明大于暗影,希望永恒在前。事业在我们的生命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独立思考整体感知2.作者认为为什么应该修建三间精神小屋?你能在原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吗?从上可以看出作者修建三间精神小屋是为了给精神建立栖息地,使人生健康、美丽、庄严、伟大、真诚、完满、永恒。三间小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非常世界,建立精神的栖息地,是智慧生灵的义务,每人都有如此的权利。我们可以不美丽,但我们健康。我们可以不伟大,但我们庄严。我们可以不完满,但我们努力。我们可以不永恒,但我们真诚。当我们把自己的精神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储物丰富之后,不妨扩大疆域,增修新舍,矗立我们的精神大厦,开拓我们的精神旷野。因为,精神的宇宙,是如此地辽阔啊。第一部分(1-6):引出话题——如何布置心灵空间(精神小屋)第二部分(7-18):分析如何建立“三间精神小屋”。第1层(7-9)如何建立第一间小屋。第2层(10-14)如何建立第二间小屋。第3层(15-18)如何建立第三间小屋。第三部分(19-20):指出把精神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的条件,并希望扩建成精神大厦。3.请将全文划分成三部分,并将第二部分分成三层,最后概括其大意。中心论点:我们要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用以盛放我们的爱和恨,盛放我们的事业和安放我们自身。任务二:内容品读 语言赏析精神的三间小屋走进第一间小屋1. 结合文章第7、8段看看作者是怎样写第一间精神小屋的?首先选用两组带有对立情感的排比句,说明这种对比鲜明的爱和恨,会将小屋挤得满满的;其次又运用了一个比喻句,形象地写出人生爱憎交织的经历;最后用两个假设句形成对比,告诉人们:精神的小屋,应多装爱。内容品读2.第一间精神小屋盛着我们的爱与恨,作者告诉我们应该怎样构建第一间精神小屋?作者告诉我们:在第一间精神的小屋中,爱应该比恨多。因为“无论一生遭受多少困厄欺诈,请依然相信人类的光明大于暗影。哪怕是只多一个百分点呢,也是希望永恒在前”。所以,在布置我们精神空间时,要给爱留下足够的空间。假如爱比恨多小屋,就会光明温暖;假如恨比爱多,小屋就会凄风苦雨,愁云惨淡,我们的精神也会悲戚压抑,形销骨立。1.根据分析第一间小屋的方法,说说作者是怎样描述第二间小屋的。第二间小屋:作者首先列出一组庞大的数字,给人们一个对于事业的时间概念,告诉我们:不要小看人们所从事的事业对人产生的深远影响;然后告诫人们,适合自己的事业,要自己寻找。只有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才能使事业和人生相得益彰。走进第二间小屋2.建造“坚固优雅”的第二间精神小屋,它的“要诀”是什么?建造“坚固优雅”的第二间精神小屋,它的“要诀”是“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使事业和人生呈现缤纷和谐,相得益彰的局面”。作者首先用一个反问句引出下文;接着用了两个比喻句说明没有自己的悲哀;最后告诫人们,做人不能迷失了自我。1.作者是怎样描述第三间小屋的?走进第三间小屋点拨:这里的“自身”不单指人的个体生命,更是指这个个体生命所具有的特立独行的人文精神。它是一种积极的心态,更是一种心灵的纯净与精神的超越,甚至是一种不为形役、高远圣洁的人生境界。告诉我们要有“自己的思维”“自己的发现”“自己的意见”。2.第三间小屋中的“自身”有怎样的内涵?要有一个独立的自我3.我们应该怎样理解作者说的“在我们的小屋里,住着所有我们认识的人,唯独没有我们自己”?点拨:这是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我们能从不同渠道接受各种纷繁复杂的信息,渐渐有的人就被这个信息社会所同化了,常常随波逐流,用他人的观点来肯定事物的价值,常常以为众人所追求的就是他们自己想要的。于是别人的思想、外在的信息代替了他们自己的思想,使他们成为缺乏思想和思考的人。我是一颗无人知道的小草,但我也有自己的绿色和芬芳!走自己的路,让人家去说吧。---[但丁] 我们不必羡慕别人的才能,也不必悲叹自己的平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魅力。---[松下幸之助]每个人都有他隐藏的精华,和任何别人的精华不同,它使人具有自己的气味。---[罗曼罗兰]没有人能替代我,就像我不能替代别人。---[毕淑敏]有人评价毕淑敏的语言“炉火纯青,自成一家,似有一种贵族气息,表现出独特的美学风范”。本文在语言上具有怎样的特点?请举例分析。(1)本文重在说理,却善用文学性的笔法进行描绘、阐述,体现了作家的感性和抒情性。如果想重温祥和,就得净手焚香,洒扫庭院。销毁你的精神垃圾,重塑你的精神天花板,让一束圣洁的阳光,从天窗洒入。这样的笔法比一般的说道理更感性,更抒情,也更有文采。语言赏析①对父母的尊敬,对伴侣的情爱,对子女的疼爱,对朋友的关爱,对万物的慈爱,对生命的真爱……对丑恶的仇恨,对污浊的厌烦,对虚伪的憎恶,对卑劣的蔑视。这句用两组带有对立情感的排比句,具体交代第一间精神小屋内存放的情感。表明我们应该拥有一个情感丰富的精神世界。②我们的事业,是我们的田野。我们背负着它,播种着,耕耘着,收获着,欣喜地走向生命的远方。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明确了我们对事业应有的态度。③我们可以不美丽,但我们健康。我们可以不伟大,但我们庄严。我们可以不完满,但我们努力。我们可以不永恒,但我们真诚。(2)运用大量排比,增强语势,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3)运用了大量比喻,说理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富有文采。①假若爱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温暖,像一座金色池塘,有红色的鲤鱼游弋,那是你的大福气。运用比喻,把有爱的小屋比作金色的池塘,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屋的美好、幸福。②我们把自己的头脑变成他人思想汽车驰骋的高速公路,却不给自己的思维留下一条细细的羊肠小道。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我们头脑里只有别人的思想,而没有属于自己的独立思想和精神的状态。比喻论证③你的一生,经历过的所有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仿佛以木石制作的古老乐器,铺陈在精神小屋的几案上,一任岁月飘逝,在某一个金戈铁马之夜,它们会无师自通,与天地呼应,铮铮作响。赏析: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将人的一生比作“古老乐器”,生动形象地说明爱和恨都会在小屋中留下历史的印记,给人以深刻的印象。④不要轻觑了事业对精神的濡养或反之的腐蚀作用,它以深远的力度和广度,挟持着我们的精神,以成为它麾下持久的人质。赏析: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挟持”“人质”说明事业对人的精神濡养或腐蚀的作用。(4)运用对比来突出观点。对比论证①假若爱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温暖,像一座金色池塘,有红色的鲤鱼游弋,那是你的大福气。假如恨比爱多,小屋就凄风苦雨,愁云惨雾,你会精神悲戚压抑,形销骨立。②假如你所从事的工作,是你的爱好,这七万个小时,将是怎样快活和充满创意的时光!假如你不喜欢它,漫长的七万个小时,足以让花容磨损,日月无光,每一天都如同穿着淋湿的衬衣,针芒在背。③我们把自己的头脑变成搜罗最新信息和网络八面来风的集装箱,却不给自己的发现留下一个小小的储藏盒。这些对比,把问题的正反面都展现出来,强化了对精神的三间小屋内涵的阐释,使人印象深刻。示例1:第一间:自律;第二间:宽容;第三间:爱恨。示例2:第一间:善良;第二间:行动;第三间:反思。示例3:第一间:师长;第二间:朋友;第三间:自身。如果让你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你会放什么呢?我们可以不美丽,但我们健康。 我们可以不伟大,但我们庄严。 我们可以不完满,但我们努力。 我们可以不永恒,但我们真诚。拓展延伸毕淑敏语录1.优等的心,不必华丽,但必须坚固。2.我相信不化妆的微笑更纯洁而美好,我相信不化妆的目光更坦率而真诚,我相信不化妆的女人更有勇气直面人生。3.我不相信手掌的纹路,但我相信手掌加上手指的力量。4.如果你不能确定你往哪里走,那么此处就是你的葬身之地。“心为血之海,那里汇聚着每个人的品格智慧精力情操,心的质量就是人的质量。有一颗仁慈之心,会爱世界爱人爱生活,爱自身也爱大家。有一颗自强之心,会勤学苦练百折不挠,宠辱不惊大智若愚。有一颗尊严之心,会珍惜自然善待万物。有一颗流量充沛羽翼丰满的心,会乘上幻想的航天飞机,抚摸月亮的肩膀。”——毕淑敏《造心》精神生活是每一个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人所不可缺少的。作为当代中学生,在忙碌的学习生活之余,我们应该给自己的心灵适当的存放空间;对于我们在课内课外获得的信息要用自己的思想去思考判断;要经常用自己的思维去审视自己的学习与生活。教师寄语这是一篇说理性散文,文章以三间小屋为载体,对精神的三间小屋的内涵进行阐述,表现了关注个性、关注自我、关注人的精神生活的思想,从而激励人们去关注心灵,提升境界,升华人格。三间小屋组成了辽阔的精神世界,如果人人都能建造好自己的精神小屋,间间累积,势必会矗起一幢民族的精神大厦!本课小结1.下列各组词语中,划横线字的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广袤(mào) 积赞(zǎn) 宽宥(yǒu)B.憎恶(zēng) 游戈(yì) 间不容发(jiàn)C.麾下(huī) 悲戚(qī) 自惭形秽(huì)D.儒养(rú) 开拓(tuò) 灰烬(jìn)C解析:A.积赞(zǎn)——积攒;宽宥(yǒu)——yòu;B.游戈(yì)——游弋;间不容发(jiàn)——jiān;D.儒养(rú)——濡养。随堂练习A.小王的男中音和老张的手风琴的伴奏相得益彰,极富艺术感染力。B.他们两人的关系一直亲如兄弟,难怪人们说他们两人间不容发。C.几个少先队员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给抱小孩儿的阿姨让座。D.这件事发生得非常蹊跷,他决心要把真实情况弄个水落石出。解析:B.“间不容发”形容事物之间的距离极小,此处不能用来形容关系亲密。B2.下列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精神的三间小屋”分别的寓意是什么?(2)“假若爱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温暖,像一座金色池塘,有红色的鲤鱼游弋”有什么表达效果?①给爱留下足够的容量。②使事业和人生呈现缤纷和谐相得益彰的局面。③完善自我,弘扬个性。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有爱的小屋比作金色的池塘,形象地写出了小屋的幸福、美好。(3)“鸠占鹊巢”一词在文中如何理解?(4)文中写“第二间小屋”时,运用了一些数字,这有什么好处?(5)根据你的理解,说说“三间小屋”之间的联系是什么。“鹊”指事业;“鸠”指事业之外的赘生物。该词在文中指事业之外的赘生物取代了事业。真实准确地分析了人生短促,应珍惜时光,干一番事业。三间小屋是一个整体,其中“安放我们自身”是基础,在此基础上,才能明白自己的爱和憎,才能懂得什么样的事业能给我们带来快乐。1.我的精神小屋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我们可以不美丽,但我们健康。我们可以不伟大,但我们庄严。我们可以不完满,但我们努力。我们可以不永恒,但我们真诚。 -----毕淑敏《精神的三间小屋》请根据上述材料,选取一个方面,联系你的经历和体验,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提示和要求:(1)自拟题目,自选文体。(2)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3)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下列两道作文题,任选一道加以写作。作业布置精神的三间小屋引论结论如何布置我们的心灵空间本论第一间小屋第二间小屋美好人性 健康人格建筑三间小屋扩建精神大厦第三间小屋撑起精神世界大厦盛着我们的爱和恨盛放着我们的事业安放我们自身板书设计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10 《精神的三间小屋》同步检测(满分:60分 时间:5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31分)1.品读课内语段,回答(1)-(5)题。(10分)面对那句“人的心灵应该比大地、海洋和天空都更为博大”的名言,人们往往会自惭形秽。我们难以拥有那样雄浑的襟怀。不知累积至那种广袤,需如何积zǎn( )每一粒泥土、每一朵浪花、每一朵云ní( ) 甚至那句恨不能人人皆知的中国古话( )宰相肚里能撑船,也让我们在敬仰之余不知所措。也许因为我们不过是小小的草民,即便怀有效仿的渴望,也总是可望而不可及,便以位卑宽宥了自己。(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2分)襟( )怀 积zǎn( ) 云ní( ) 宽宥( )(2)语段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 ”,正确写法是“__________________”。(2分) (3)文段中“自惭形秽”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4)文中划线句子主要运用_________了修辞手法。第2段的括号里标点符号应该是________(2分)(5)用“也许因为________,即便_______,也总是_______,便________。”关联词写一句句意明确的话。(2分)2.毕淑敏《精神的三间小屋》里写道:“我们可以不美丽,但我们健康。我们可以不伟大,但我们庄严。我们可以不完满,但我们努力。我们可以不永恒,但我们真诚。当我们把自己的精神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储物丰富之后,不妨扩大疆域,增修新舍,矗立我们的精神大厦,开拓我们的精神旷野。因为,精神的宇宙是如此的辽阔啊。”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画横线的句子是转折复句。B.画线的“大厦”是名词,“得”是助词,“是”是动词,“如此”是代词。C.“精神的宇宙是如此的辽阔啊”的主语是“宇宙”。D.“美观结实”“扩大疆域”“精神大厦”分别是并列短语、动宾短语、补充短语。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A.假如恨比爱多,小屋就凄风苦雨,愁云惨雾,你会精神悲戚压抑,形销骨立。(形容人因疾病、悲伤、饥饿、思念等原因而极度愁苦)B.否则,鸠占鹊巢,李代桃僵,那屋内必是鸡飞狗跳,不得安宁。(以此代彼或代人受过)C.在某一个金戈铁马之夜,它们会无师自通,与天地呼应,铮铮作响。(没有老师的传授就能通晓)D.这些复杂对立的情感,林林总总,会将这间小屋挤得满满的,间不容发。(形容杂乱众多)4.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真正的朋友之间,不应互相猜疑和欺骗,而应该间不容发,关系亲密。B.在当年那段金戈铁马的岁月里,他纵横大江南北,如今终于成长为一名坚强的战士。C.整个调研过程他都没有参与,最后却鸠占鹊巢,把功劳归为己有。D.这座古朴与现代相得益彰的老城,将成为中国西部的物流中心和商贸中心。5.下列各项中,没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2分)A. 小屋就光明温暖,像一座金色池塘。 B. 那屋内必是鸡飞狗跳,不得安宁。C. 小屋就凄风苦雨,愁云惨雾。 D. 如果想重温祥和,就得净手焚香,洒扫庭院。6.下列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你怎样对待生活,生活就怎样对待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不过你我未处局中,不知其中滋味而已。①迎难而退、明哲保身固然是一种智慧与生活态度②人生在世,总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困难与挫折③知难而进、努力向前更是一种执着和人生哲学④很多人从表面看来你可能很羡慕他,但人人都有自己的苦恼⑤美学大师蒋勤在《蒋勤劝美》中曾写道:“人生无味,酸甜苦辣咸都要经历才够完美”⑥从某种程度上说,人活着就是一种态度A.⑤②①③⑥④ B.②①⑥③⑤④ C.⑥②①③⑤④ D.①③⑤⑥④②7.下列对课文的鉴赏及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精神的三间小屋》的作者是毕淑敏,国家一级作家,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等。B.本文是一篇集议论、描写、抒情于一体的说理性散文,通过对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描写、议论、抒情,表现了作者关注个性、关注自我、关注人的精神生活的思想。C.由《诗·召南·鹊巢》中的“维鹊有巢,维鸠居之”演化而来的成语是鸠占鹊巢。“李代桃僵”语出古乐府《鸡鸣》:“桃生露井上,李树生桃旁。虫来啮桃根,李树代桃僵。树木身相代,兄弟还相忘。”D.文章开头那句“人的心灵应该比大地、海洋和天空都更为博大”的名言出自法国文学家巴尔扎克的《悲惨世界》,原文是“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8.综合性学习。(8分)学习本文后,某班开展了以“人应该怎样活着”的主题班会,请你参与并帮他们解决一些问题。(1)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面对挫折,我们应该怎么办?女排精神给了我们答案。请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4分)光明日报8月20日电 在当地时间20日晚结束的里约奥运会女子排球决赛中,中国女排以3比1战胜塞尔维亚队,时隔12年再次捧得奥运会冠军。拼字当头,方得万千风流。中国女排靠着“一分一分地咬”“一分一分地拼”的精神和韧劲,奋勇出击,硬是咬下了一场场硬仗,赢得了最后的胜利,写下了新的传奇。①请给上面的新闻拟写标题。(不超过15个字)(2分)②请结合上面新闻,根据上联对出下联,赞扬为国争光的女排英雄们。(2分)上联:铿锵玫瑰沉着应战大赛终折桂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同学们围绕“人应该怎样活着”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下面一段话是小明的见解,但是有两个问题请你帮他修改。(4分)我觉得人应该有目标地活着。王国维先生曾说人生有三种境界:第一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A)这里景萧索,人孤独,但是却给人一种广远寥廓的无限感觉。第二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里表面看似抑郁、愁闷、纠结,实则给人一种目标感,且无怨无悔。第三境界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B)这里满是欢喜,因为在经过自己的努力与付出后,目标已不知不觉得以实现的原因。①(A)处划线句语序不当,“_______”应放到“__________”之后。(2分)②(B)处划线句句式杂糅,应删去“___________”。(2分)二、阅读理解(29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1分)这个世界需要你 ①千年前,你曾奋笔疾书,犯颜直谏;你曾啸聚竹林,诗酒弹唱;你曾周游列国,风尘仆仆;你也曾对月题诗,笔力峥嵘。而如今,我在茫茫人海中踮足眺望,却望不到你峨冠博带的身影,为什么看不到一个正心诚意、上下求索的读书人 这个世界需要真正的读书人!②这世界需要为真理而读书的人。为真理而读书,就会勇敢无畏、坚忍执着。像那被烈火焚身的“异教徒”布鲁诺,宁可以身殉道也绝不放弃“日心说”;像那率领船队穿越好望角的麦哲伦,用生命为人类走出一条新路;像那“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亚里士多德,面对柏拉图这样的巨擘也敢于说“不”。而放弃了对真理追求的读书,就免不了被凡尘中的物欲干扰、诱惑,丧失做人的底线,陷在“名利”的染缸里不能自拔,失去了铮铮傲骨,迷失了人生方向,活得自私又狭隘,粗俗又劣质。③这世界需要为梦想而读书的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多少读书人的梦想啊!可是现如今大批的人为金钱、为名利而忙碌在书山文海中,没有梦想的读书人,是多么悲哀啊!“伪读书人”看到大学生就业难,研究生工资低,就匆忙地移开脚步,不肯为知识造一个梦想的外壳,他们也终究会被梦想抛弃。梦想似飞鸟,读书恰似为梦想插上了闪光的翅膀,让梦想载着丰硕的知识在浩瀚的苍穹中自由翱翔。④这世界需要为修养而读书的人。“内圣外王”是读书的境界,或许一般人难以企及,但是加强自身的修养,让生命焕发出应有的光彩却是大多数人可以做到的。商鞅市门立木的诚信可以从书中读到;钱伟长的赤子之心可以从书中读到;郭明义当代雷锋的精神,更能够从书中读到。不仅如此,太史公毁身扬志、挥笔疾书的身影,史铁生生死煎熬、大笔如椽的身姿更能让我们在品读唏嘘中了悟生命的坚韧。温家宝说:“读书可以改变人。”我想,他强调的就是修身吧。 ⑤熙熙攘攘的世界,多需要一些真正的读书人啊!如余秋雨一般用千百年的梦想踏出一条文化苦旅,如鲁迅一般用犀利的笔调勾勒出一副铮铮傲骨,如毕淑敏一样,将生命打磨得玉润珠圆。 ⑥这个世界需要你,真正的读书人!(有删改)9.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分)10.简要分析第②段的论证思路。(3分) 11.如果要给第④段补充一个道理论据,下面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A.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B.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C.书籍是改造灵魂的工具。——雨果D.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12.这个世界需要的“真正读书人”是怎样的人 为了成为“真正的读书人”,我们应该怎样做 (4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8分)材料一职业生涯规划,你准备好了吗职业生涯规划是指针对个人职业选择的主观和客观因素进行分析和测定,确定个人的奋斗目标并努力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换句话说,职业生涯规划要求根据自身的兴趣、特长,将自己定位在一个最能发挥自己长处的位置,选择最适合自己能力的职业。【学子心声】爽爽是大四学生,学的是会计专业,但是找了大半年工作,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问她到底喜欢什么,想做什么,她都说不清。“我觉得我适合当护士,可我学的是会计。当初报志愿的时候,我明明报的是浙江某大学的英语专业,可是,等我和同学出去玩了,我爸偷改了我的志愿,学校和专业全改了。”由于不喜欢所学专业,她学得不开心,几度厌学,现在找工作又特别迷茫。【专家说法】深圳市光明新区教科研中心刘会金:绝大多数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大学生毕业时有将近40%的同学认为自己学错了专业,近65%的同学将跨专业选择职业,就业过程相当痛苦。每年填报高考志愿时,很多家长、教师习惯于“分数优先”原则,很少考虑孩子的兴趣、志向。温州市教育研究院副院长马玉斌:职业生涯规划课主要是帮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以及自己和职业的匹配度。高中阶段的生涯规划教育,并不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就定下具体明确的职业方向,而是要让学生在认识自己和社会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所在,学会把兴趣转变成学科优势、职业兴趣和事业追求,在选课和选专业方面能够有的放矢,激发个人的内在价值和潜力,去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材料二 一个人从25岁开始做工,直到60岁退休,要在工作岗位上度过整整35年的时光。按一日工作八小时,一周工作五天计算,每年就要为你的职业付出两千个小时。倘若一直干到退休,那就是七万个小时。在这个庞大的数字面前,相信大多数人都会始于惊骇,终于沉思。假如你所从事的工作,是你的爱好,这七万个小时,将是怎样快活和充满创意的时光!假如你不喜欢它,漫长的七万个小时,足以让花容磨损,日月无光,每一天都如同穿着淋湿的衬衣,针芒在身。我不晓得一下子就找对了行业的人,能占多大比例。从大多数人谈到工作时乏味麻木的表情推算,估计这样的幸运儿不多。不要轻觑了事业对精神的濡养或反之的腐蚀作用,它以深远的力度和广度,挟持着我们的精神,以成为它麾下持久的人质。( 摘自毕淑敏《精神的三间小屋》 )材料三 试想,假如我们只将工作看作一份普通的工作,完全为了糊口而去做它,那么在完成工作后,除了获得报酬,我们还能得到什么呢 然而,如果我们愿意在其中投入我们的精神追求,那么我们得到的除了物质的满足,还有精神的享受与人生的乐趣。这样,平凡的工作就会变得有意义。许多人在生活和工作中,之所以会感到无聊疲惫,就是因为他们只是将工作当成一种赚钱的方式,而没有将其当成一件有趣的事来做。其实,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状态满格地投入其中,享受工作中的乐趣。只有保持巨大的热情,充满兴趣地工作,工作才会带给你无穷的力量、无穷的创造力和无穷的收获。只有在平凡的生活中注入情操和热爱,才能将这份工作做得更加出色和完美。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精神,我们每个平凡人要想活得出彩,就必须爱生活,懂生活,赋予生活无限的乐趣。( 摘编自蒋津《在平凡的生活中注入情怀》 )13.根据以上材料,下列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刘会金表示超过半数的学生毕业时会跨专业就业。B.马玉斌认为高中阶段就要定下明确的职业方向,选专业的时候才能够有的放矢。C.据毕淑敏估计,能一下子就选对行业的人并不多。D.蒋津告诉我们在工作中注入情操和热爱,才能让工作变得有意义。14.阅读材料一,谈谈关于要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我们平时要怎么做。(6分)15.材料二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指出其中的一种,说说它有什么作用。(3分)16.请根据上述三则材料,说说一些人对工作感到迷茫和乏味的原因有哪些。(6分)答案与部分解析一、1.(1) jīn 攒 霓 yòu (2)可望而不可及 可望而不可即 (3)自愧不如别人。(4)排比 破折号(5)略2.D3.A【解析】形容身体极其消瘦4.A【解析】本题考查成语的理解与运用。A.间不容发:两物中间容不下一根头发,形容事物之间距离极小,也形容与灾祸相距极近,情势极其危急。句中形容朋友之间的关系密切,此处属于望文生义,使用有误。5.D 【解析】A项是比喻。BC项是比喻和夸张。6.C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的排序。通过阅读这段文字,可知⑥表达的观点是总起句,可作为第一句;②结合上句的意思,引出分析,可作为第二句;而后从两个方面进行,从“固然”和“更”可辨析①在③前;⑤④句以名言为证然后引出结论,所以⑤在④前。综合以上分析,可排序为:⑥②①③⑤④。故选C。7.D.【解析】应为雨果8.(1)①【示例一】女排再次捧得奥运会冠军;【示例二】女排里约奥运会写下新传奇②【示例】巾帼英雄奋勇出击奥运写传奇(2)①“无限”放到“一种”之后。②“的原因”二、(一)9.这个世界需要真正的读书人。 10.首先,提出观点“这世界需要为真理而读书的人”;(1分)接着,列举了布鲁诺、麦哲伦、亚里士多德为真理读书而勇敢无畏、坚忍执着的事例,从正面证明了这一观点;(1分)最后从反面论述了放弃对真理的追求而读书的危害。(1分) 11.C【解析】第④段的分论点是“这世界需要为修养而读书的人”。A项论述的是多读书有助于写作水平的提高;B项论述的是兴趣和专注的重要性;C项强调了读书对灵魂改造、素养提升的重要作用;D项论述了知行合一的重要性。C项与第④段分论点一致,故选C项。12.【示例】是为真理而读书、为梦想而读书和为修养而读书的人。(2分)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怀揣梦想,树立明确的目标,并为之勤奋读书,从书中汲取营养,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完善自我,争取早日成为真正的读书人,让自己的人生更有价值。(2分) (二)13.B14.①要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身的兴趣、特长、能力;②要了解社会和专业,让所学的学科、专业与喜欢的职业匹配;③要积极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自己的兴趣、志向,支持自己的选择。( 每点2分,共6分15.示例一:对比论证。(1分)将爱好和不爱好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两类人的精神状况进行对比,突出论证了坚持自己爱好的事业对精神的濡养的深远力度和广度。(2分)示例二:比喻论证。(1分)将“从事不喜欢的工作”比作“穿着淋湿的衬衣,针芒在身”,生动形象地论证了从事不喜欢的工作对精神的腐蚀。(2分)16.①大学没有学自己喜欢的专业;②工作后没有找对行业,从事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③只是将工作当成赚钱的方式,而没有在其中投入精神追求。( 每点2分,共6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10 精神的三间小屋教学目标:1.理解“精神的三间小屋”的基本内涵,理清本文的写作思路。2.把握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结合课文句段体会其作用。3.品味文章优美语言,感受作者文学性的笔法。4.思考自我精神空间的构建,关注自己的心灵,提升精神境界。教学重难点:理解三间小屋的深刻内涵。品味文章具有的独特美学风范的语言。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如果说人的身体活动需要空间,那么,人的精神活动是不是也需要空间呢?精神活动的疆域应该怎么来分配呢?这正是《精神的三间小屋》这篇文章要告诉我们的。本文是一篇富有哲理的议论性散文,它将“说理”融入“情感”之中,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毕淑敏的《精神的三间小屋》。二、正课学习任务一:预习交流 整体感知(一)预习交流1.文题解读。“精神”:是无形的,指的是人的精神活动、心灵活动。“三间”:三种不同类型的精神活动空间,在文中指三种具体的、必要的精神追求。“小屋”:是有形的,比喻,指人心灵活动的疆域或空间。2.作者简介。毕淑敏(1952——),女,国家一级作家。1952年出生于新疆伊宁,祖籍山东。中学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院附属学校。1969年入伍,在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交汇的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11年。毕淑敏17岁便来到海拔5000米的西藏阿里当兵,历任卫生员、助理军医、军医。在苍茫的高原上,她亲眼看到一些年轻人为了祖国的安全富强永远长眠在冰层中的悲壮。那些惊心动魄、可歌可泣的“死亡”使她对生命有着特别的关注。1980年转业回北京。199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中文系,硕士。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1987年开始共发表作品200余万字。198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获庄重文文学,小说月报第四、五、六届百花奖,当代文学奖,陈伯吹文学大奖,北京文学奖,昆仑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青年文学奖,台湾第16届中国时报文学奖,台湾第17届联报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30余次。毕淑敏真正取得全国性声誉是在短篇小说《预约死亡》发表后,这篇作品被誉为是“新体验小说”的代表作,它以作者在临终关怀医院的亲历为素材,对面对死亡的当事者及其身边人的内心进行了探索,十分精彩。著有《毕淑敏文集》八卷,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拯救乳房》《女心理师》等。3.背景资料。本文选自《毕淑敏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有改动。我们常把人的心灵比喻为天空、大海,以形容它的广阔。这篇文章选择的比喻则更贴近日常生活经验:一般家庭,住上三居室,就算小康了,这里指的是身体运动的空间。那我们心灵活动的空间,是否也有个基本达标的数值?在精神上,我们是否也需要有三间小屋,可以盛得下情感、事业和我们自身呢?文章独辟蹊径,从一个独特的视角提出了人类精神大厦的建设问题,令人耳目一新。4.字词积累。(1)生字注音。宽宥(yòu) 游弋(yì) 轻觑(qù) 麾(huī)下 广袤 (mào) 赘(zhuì)余窗棂(líng) 坍(tān)塌 要诀(jué) 困厄(è) 襟(jīn)怀 灼(zhuó)晃自惭形秽(huì) 憎恶(zēng wù ) 俯拾即(jí)是 驰骋(chěng) 金戈铁马(gē)矗立(chù) 惊骇(hài) 濡养(rú) 灰烬(jìn) 积攒(zǎn) 几案(jī)(2)词语解释。自惭形秽:“惭”,惭愧;“形秽”,容貌丑,形象不好。原指因自己容貌举止不如别人而感到羞愧。后泛指因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不知所措:措,安置,处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遭受困窘或处境为难时心神慌乱。林林总总:林林,众多的样子;总总,众多而杂乱的样子。形容杂乱众多。俯拾即是:俯,低头,弯腰;即,就。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形容多而易得。鸠占鹊巢:斑鸠占据喜鹊的巢。比喻强者欺凌弱者,获得现成的东西。广袤:土地的面积。东西的宽度为广,南北的长度为袤。驰骋:①骑马奔跑,奔驰。②自由地或随意地到处走动,漫游。宽宥:宽恕,原谅。襟怀:胸襟,胸怀。间不容发:两物中间容不下一根头发,形容事物之间距离极小。游弋:在水中游动。形销骨立:形容身体极其消瘦。轻觑:轻视,小看。濡养:养育,培养。麾下:指将帅的部下。麾,古代指挥军队的旗子。李代桃僵:李树代替桃树而死,原比喻兄弟相互帮助,后借指以此代彼或代人受过。相得益彰:指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各自的好处。相得,相互配合,映衬。彰,显著。坍塌:倒塌,崩塌。矗立:高耸地立着。可望而不可即:只能够望见而不能够接近,形容看起来可以实现而实际难以实现。(二)自读课文带着下面的问题自读全文:1.作者认为在人们的精神世界里应该建立哪些“精神小屋”?2.作者认为应该修建精神小屋的原因是什么?3.读完后请将全文划分成三部分,并将第二部分分成三层,最后概括其大意。(三)整体感知1.文章的题目是《精神的三间小屋》,这是怎样的三间小屋?小屋里又是什么样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勾画关键信息,完成下面的表格。2.作者认为为什么应该修建三间精神小屋?你能在原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吗?三间小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非常世界,建立精神的栖息地,是智慧生灵的义务,每人都有如此的权利。我们可以不美丽,但我们健康。我们可以不伟大,但我们庄严。我们可以不完满,但我们努力。我们可以不永恒,但我们真诚。当我们把自己的精神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储物丰富之后,不妨扩大疆域,增修新舍,矗立我们的精神大厦,开拓我们的精神旷野。因为,精神的宇宙,是如此地辽阔啊。明确:修建三间精神小屋是为了给精神建立栖息地,使人生健康、美丽、庄严、伟大、真诚、完满、永恒。3.请将全文划分成三部分,并将第二部分分成三层,最后概括其大意。明确:第一部分:(第1-6自然段) 引出话题——如何布置我们的心灵空间。第二部分:(第7-18自然段)分析人们的精神世界里应该建立“三间小屋”。第一层:(第7-9自然段)分析如何建立第一间精神小屋,即盛放着爱和恨的小屋。第二层:(第10—14自然段)分析如何建立第二间精神小屋,即盛放着事业的小屋。第三层:(第15—18自然段)分析如何建立第三间精神小屋,即安放我们自身的小屋。第三部分:(19—20自然段)指出把精神的三间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的条件,并希望在此基础上把小屋扩建成精神大厦。中心论点:我们要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用以盛放我们的爱和恨,盛放我们的事业和安放我们自身。任务二:内容品读 语言赏析(一)内容品读●走进第一间小屋1. 结合文章第7、8段看看作者是怎样写第一间精神小屋的?明确:首先选用两组带有对立情感的排比句,说明这种对比鲜明的爱和恨,会将小屋挤得满满的;其次又运用了一个比喻句,形象地写出人生爱憎交织的经历;最后用两个假设句形成对比,告诉人们:精神的小屋,应多装爱。2.第一间精神小屋盛着我们的爱与恨,作者告诉我们应该怎样构建第一间精神小屋?明确:作者告诉我们:在第一间精神的小屋中,爱应该比恨多。因为“无论一生遭受多少困厄欺诈,请依然相信人类的光明大于暗影。哪怕是只多一个百分点呢,也是希望永恒在前”。所以,在布置我们精神空间时,要给爱留下足够的空间。假如爱比恨多小屋,就会光明温暖;假如恨比爱多,小屋就会凄风苦雨,愁云惨淡,我们的精神也会悲戚压抑,形销骨立。●走进第二间小屋1.根据分析第一间小屋的方法,说说作者是怎样描述第二间小屋的。明确:第二间小屋:作者首先列出一组庞大的数字,给人们一个对于事业的时间概念,告诉我们:不要小看人们所从事的事业对人产生的深远影响;然后告诫人们,适合自己的事业,要自己寻找。只有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才能使事业和人生相得益彰。2.建造“坚固优雅”的第二间精神小屋,它的“要诀”是什么?建造“坚固优雅”的第二间精神小屋,它的“要诀”是“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使事业和人生呈现缤纷和谐,相得益彰的局面”。●走进第三间小屋1.作者是怎样描述第三间小屋的?明确:作者首先用一个反问句引出下文;接着用了两个比喻句说明没有自己的悲哀;最后告诫人们,做人不能迷失了自我。2.第三间小屋中的“自身”有怎样的内涵?点拨:这里的“自身”不单指人的个体生命,更是指这个个体生命所具有的特立独行的人文精神。它是一种积极的心态,更是一种心灵的纯净与精神的超越,甚至是一种不为形役、高远圣洁的人生境界。告诉我们要有“自己的思维”“自己的发现”“自己的意见”。要有一个独立的自我3.我们应该怎样理解作者说的“在我们的小屋里,住着所有我们认识的人,唯独没有我们自己”?点拨:这是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我们能从不同渠道接受各种纷繁复杂的信息,渐渐有的人就被这个信息社会所同化了,常常随波逐流,用他人的观点来肯定事物的价值,常常以为众人所追求的就是他们自己想要的。于是别人的思想、外在的信息代替了他们自己的思想,使他们成为缺乏思想和思考的人。(二)语言赏析有人评价毕淑敏的语言“炉火纯青,自成一家,似有一种贵族气息,表现出独特的美学风范”。本文在语言上具有怎样的特点?请举例分析。明确:(1)本文重在说理,却善用文学性的笔法进行描绘、阐述,体现了作家的感性和抒情性。如:如果想重温祥和,就得净手焚香,洒扫庭院。销毁你的精神垃圾,重塑你的精神天花板,让一束圣洁的阳光,从天窗洒入。这样的笔法比一般的说道理更感性,更抒情,也更有文采。(2)运用大量排比,增强语势,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如:①对父母的尊敬,对伴侣的情爱,对子女的疼爱,对朋友的关爱,对万物的慈爱,对生命的真爱……对丑恶的仇恨,对污浊的厌烦,对虚伪的憎恶,对卑劣的蔑视。这句用两组带有对立情感的排比句,具体交代第一间精神小屋内存放的情感。表明我们应该拥有一个情感丰富的精神世界。②我们的事业,是我们的田野。我们背负着它,播种着,耕耘着,收获着,欣喜地走向生命的远方。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明确了我们对事业应有的态度。③我们可以不美丽,但我们健康。我们可以不伟大,但我们庄严。我们可以不完满,但我们努力。我们可以不永恒,但我们真诚。(3)运用了大量比喻,说理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富有文采。①假若爱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温暖,像一座金色池塘,有红色的鲤鱼游弋,那是你的大福气。运用比喻,把有爱的小屋比作金色的池塘,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屋的美好、幸福。②我们把自己的头脑变成他人思想汽车驰骋的高速公路,却不给自己的思维留下一条细细的羊肠小道。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我们头脑里只有别人的思想,而没有属于自己的独立思想和精神的状态。③你的一生,经历过的所有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仿佛以木石制作的古老乐器,铺陈在精神小屋的几案上,一任岁月飘逝,在某一个金戈铁马之夜,它们会无师自通,与天地呼应,铮铮作响。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将人的一生比作“古老乐器”,生动形象地说明爱和恨都会在小屋中留下历史的印记,给人以深刻的印象。④不要轻觑了事业对精神的濡养或反之的腐蚀作用,它以深远的力度和广度,挟持着我们的精神,以成为它麾下持久的人质。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挟持”“人质”说明事业对人的精神濡养或腐蚀的作用。(4)运用对比来突出观点。①假若爱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温暖,像一座金色池塘,有红色的鲤鱼游弋,那是你的大福气。假如恨比爱多,小屋就凄风苦雨,愁云惨雾,你会精神悲戚压抑,形销骨立。②假如你所从事的工作,是你的爱好,这七万个小时,将是怎样快活和充满创意的时光!假如你不喜欢它,漫长的七万个小时,足以让花容磨损,日月无光,每一天都如同穿着淋湿的衬衣,针芒在背。③我们把自己的头脑变成搜罗最新信息和网络八面来风的集装箱,却不给自己的发现留下一个小小的储藏盒。小结:这些对比,把问题的正反面都展现出来,强化了对精神的三间小屋内涵的阐释,使人印象深刻。三、拓展延伸1.如果让你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你会放什么呢?示例1:第一间:自律;第二间:宽容;第三间:爱恨。示例2:第一间:善良;第二间:行动;第三间:反思。示例3:第一间:师长;第二间:朋友;第三间:自身。(2)毕淑敏语录:①优等的心,不必华丽,但必须坚固。②我相信不化妆的微笑更纯洁而美好,我相信不化妆的目光更坦率而真诚,我相信不化妆的女人更有勇气直面人生。③我不相信手掌的纹路,但我相信手掌加上手指的力量。④如果你不能确定你往哪里走,那么此处就是你的葬身之地。⑤“心为血之海,那里汇聚着每个人的品格智慧精力情操,心的质量就是人的质量。有一颗仁慈之心,会爱世界爱人爱生活,爱自身也爱大家。有一颗自强之心,会勤学苦练百折不挠,宠辱不惊大智若愚。有一颗尊严之心,会珍惜自然善待万物。有一颗流量充沛羽翼丰满的心,会乘上幻想的航天飞机,抚摸月亮的肩膀。” ——毕淑敏《造心》四、教师寄语精神生活是每一个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人所不可缺少的。作为当代中学生,在忙碌的学习生活之余,我们应该给自己的心灵适当的存放空间;对于我们在课内课外获得的信息要用自己的思想去思考判断;要经常用自己的思维去审视自己的学习与生活。五、本课小结这是一篇说理性散文,文章以三间小屋为载体,对精神的三间小屋的内涵进行阐述,表现了关注个性、关注自我、关注人的精神生活的思想,从而激励人们去关注心灵,提升境界,升华人格。三间小屋组成了辽阔的精神世界,如果人人都能建造好自己的精神小屋,间间累积,势必会矗起一幢民族的精神大厦!六、随堂练习(一)基础训练1.下列各组词语中,划横线字的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广袤(mào) 积赞(zǎn) 宽宥(yǒu)B.憎恶(zēng) 游戈(yì) 间不容发(jiàn)C.麾下(huī) 悲戚(qī) 自惭形秽(huì)D.儒养(rú) 开拓(tuò) 灰烬(jìn)解析:A.积赞(zǎn)——积攒;宽宥(yǒu)——yòu;B.游戈(yì)——游弋;间不容发(jiàn)——jiān;D.儒养(rú)——濡养。2.下列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小王的男中音和老张的手风琴的伴奏相得益彰,极富艺术感染力。B.他们两人的关系一直亲如兄弟,难怪人们说他们两人间不容发。C.几个少先队员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给抱小孩儿的阿姨让座。D.这件事发生得非常蹊跷,他决心要把真实情况弄个水落石出。解析:B.“间不容发”形容事物之间的距离极小,此处不能用来形容关系亲密。(二)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精神的三间小屋”分别的寓意是什么?(1)给爱留下足够的容量。(2)使事业和人生呈现缤纷和谐相得益彰的局面。(3)完善自我,弘扬个性。2.“假若爱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温暖,像一座金色池塘,有红色的鲤鱼游弋”有什么表达效果?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有爱的小屋比作金色的池塘,形象地写出了小屋的幸福、美好。3.“鸠占鹊巢”一词在文中如何理解?“鹊”指事业;“鸠”指事业之外的赘生物。该词在文中指事业之外的赘生物取代了事业。4.文中写“第二间小屋”时,运用了一些数字,这有什么好处?真实准确地分析了人生短促,应珍惜时光,干一番事业。5.根据你的理解,说说“三间小屋”之间的联系是什么。三间小屋是一个整体,其中“安放我们自身”是基础,在此基础上,才能明白自己的爱和憎,才能懂得什么样的事业能给我们带来快乐。七、课后作业下列两道作文题,任选一道加以写作。1.我的精神小屋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我们可以不美丽,但我们健康。我们可以不伟大,但我们庄严。我们可以不完满,但我们努力。我们可以不永恒,但我们真诚。-----毕淑敏《精神的三间小屋》请根据上述材料,选取一个方面,联系你的经历和体验,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提示和要求:(1)自拟题目,自选文体。(2)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3)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板书设计: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10《精神的三间小屋》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精神的三间小屋”的基本内涵,理清本文的写作思路。2.把握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结合课文句段体会其作用。3.品味文章优美语言,感受作者文学性的笔法。4.思考自我精神空间的构建,关注自己的心灵,提升精神境界。学习重难点:理解三间小屋的深刻内涵。品味文章具有的独特美学风范的语言。学法指导:1.根据“阅读提示”初读课文。2.边读边思考:作为当代学生,我们在忙碌的学习生活之余,有没有给自己的心灵适当的存放空间?我们在课内课外吸收的信息有没有用自己的思想去思考判断?有没有用自己的思维去审视自己的学习与生活?可以发表独立的见解。【预习案】一、新知认知议论性散文:所谓议论性散文,就是用“散文”的笔法“发议论”,或者说是以阐述某个观点为中心的“散文”。从“议论”角度看,它是“议论文 ( https: / / baike. / item / %E8%AE%AE%E8%AE%BA%E6%96%87 / 357196" \t "https: / / baike. / item / %E8%AE%AE%E8%AE%BA%E6%80%A7%E6%95%A3%E6%96%87 / _blank )”,是要阐明一个论点;从 “笔法”角度看,它是“散文”,它不像一般议论文注重理性和逻辑,它侧重的是形象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 具有抒情性 ( https: / / baike. / item / %E6%8A%92%E6%83%85%E6%80%A7 / 4582394" \t "https: / / baike. / item / %E8%AE%AE%E8%AE%BA%E6%80%A7%E6%95%A3%E6%96%87 / _blank )、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它给读者一种富于理性的形象和情感,从而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索和联想的空间。本文是一篇富有哲理的议论性散文,它将“说理”融入“情感”之中,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深刻的思想要靠灵动的语言传达,有人评价毕淑敏的语言“炉火纯青,自成一家,似有一种贵族气息,表现出独特的美学风范”。文本虽然为说理文,但是巧用比喻、拟人等修辞,说理形象,文辞优美,增添了文章的美感和可读性。二、预习任务1.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其作品。2.初读课文,扫除字词句障碍,给“读读写写”正音释义。标出疑难的句子。3.再读课文,试着解决以下三个问题。(1)作者说的是哪三间精神的小屋呢?是怎样描述三间小屋的?(2)作者认为应该修建三间精神小屋的原因是什么?(3)分析文章结构,理清作者行文思路。三、预习检测1.下列各组词语中,划横线字的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广袤(mào) 积赞(zǎn) 宽宥(yǒu)B.憎恶(zēng) 游戈(yì) 间不容发(jiàn)C.麾下(huī) 悲戚(qī) 自惭形秽(huì)D.儒养(rú) 开拓(tuò) 灰烬(jìn)解析:A.积赞(zǎn)——积攒;宽宥(yǒu)——yòu;B.游戈(yì)——游弋;间不容发(jiàn)——jiān;D.儒养(rú)——濡养。2.下列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小王的男中音和老张的手风琴的伴奏相得益彰,极富艺术感染力。B.他们两人的关系一直亲如兄弟,难怪人们说他们两人间不容发。C.几个少先队员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给抱小孩儿的阿姨让座。D.这件事发生得非常蹊跷,他决心要把真实情况弄个水落石出。解析:B.“间不容发”形容事物之间的距离极小,此处不能用来形容关系亲密。3.阅读课文,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学习案】一、自读课文带着下面的问题自读全文:1.作者认为在人们的精神世界里应该建立哪些“精神小屋”?2.作者认为应该修建精神小屋的原因是什么?3.读完后请将全文划分成三部分,并将第二部分分成三层,最后概括其大意。二、整体感知1.文章的题目是《精神的三间小屋》,这是怎样的三间小屋?小屋里又是什么样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勾画关键信息,完成下面的表格。2.作者认为为什么应该修建三间精神小屋?你能在原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吗?三间小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非常世界,建立精神的栖息地,是智慧生灵的义务,每人都有如此的权利。我们可以不美丽,但我们健康。我们可以不伟大,但我们庄严。我们可以不完满,但我们努力。我们可以不永恒,但我们真诚。当我们把自己的精神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储物丰富之后,不妨扩大疆域,增修新舍,矗立我们的精神大厦,开拓我们的精神旷野。因为,精神的宇宙,是如此地辽阔啊。明确:修建三间精神小屋是为了给精神建立栖息地,使人生健康、美丽、庄严、伟大、真诚、完满、永恒。3.请将全文划分成三部分,并将第二部分分成三层,最后概括其大意。明确:第一部分:(第1-6自然段) 引出话题——如何布置我们的心灵空间。第二部分:(第7-18自然段)分析人们的精神世界里应该建立“三间小屋”。第一层:(第7-9自然段)分析如何建立第一间精神小屋,即盛放着爱和恨的小屋。第二层:(第10—14自然段)分析如何建立第二间精神小屋,即盛放着事业的小屋。第三层:(第15—18自然段)分析如何建立第三间精神小屋,即安放我们自身的小屋。第三部分:(19—20自然段)指出把精神的三间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的条件,并希望在此基础上把小屋扩建成精神大厦。三、内容品读(一)走进第一间小屋1. 结合文章第7、8段看看作者是怎样写第一间精神小屋的?明确:首先选用两组带有对立情感的排比句,说明这种对比鲜明的爱和恨,会将小屋挤得满满的;其次又运用了一个比喻句,形象地写出人生爱憎交织的经历;最后用两个假设句形成对比,告诉人们:精神的小屋,应多装爱。2.第一间精神小屋盛着我们的爱与恨,作者告诉我们应该怎样构建第一间精神小屋?明确:作者告诉我们:在第一间精神的小屋中,爱应该比恨多。因为“无论一生遭受多少困厄欺诈,请依然相信人类的光明大于暗影。哪怕是只多一个百分点呢,也是希望永恒在前”。所以,在布置我们精神空间时,要给爱留下足够的空间。假如爱比恨多小屋,就会光明温暖;假如恨比爱多,小屋就会凄风苦雨,愁云惨淡,我们的精神也会悲戚压抑,形销骨立。(二)走进第二间小屋1.根据分析第一间小屋的方法,说说作者是怎样描述第二间小屋的。明确:第二间小屋:作者首先列出一组庞大的数字,给人们一个对于事业的时间概念,告诉我们:不要小看人们所从事的事业对人产生的深远影响;然后告诫人们,适合自己的事业,要自己寻找。只有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才能使事业和人生相得益彰。2.建造“坚固优雅”的第二间精神小屋,它的“要诀”是什么?建造“坚固优雅”的第二间精神小屋,它的“要诀”是“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使事业和人生呈现缤纷和谐,相得益彰的局面”。(三)走进第三间小屋1.作者是怎样描述第三间小屋的?明确:作者首先用一个反问句引出下文;接着用了两个比喻句说明没有自己的悲哀;最后告诫人们,做人不能迷失了自我。2.第三间小屋中的“自身”有怎样的内涵?点拨:这里的“自身”不单指人的个体生命,更是指这个个体生命所具有的特立独行的人文精神。它是一种积极的心态,更是一种心灵的纯净与精神的超越,甚至是一种不为形役、高远圣洁的人生境界。告诉我们要有“自己的思维”“自己的发现”“自己的意见”。要有一个独立的自我3.我们应该怎样理解作者说的“在我们的小屋里,住着所有我们认识的人,唯独没有我们自己”?点拨:这是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我们能从不同渠道接受各种纷繁复杂的信息,渐渐有的人就被这个信息社会所同化了,常常随波逐流,用他人的观点来肯定事物的价值,常常以为众人所追求的就是他们自己想要的。于是别人的思想、外在的信息代替了他们自己的思想,使他们成为缺乏思想和思考的人。四、语言赏析有人评价毕淑敏的语言“炉火纯青,自成一家,似有一种贵族气息,表现出独特的美学风范”。本文在语言上具有怎样的特点?请举例分析。明确:(1)本文重在说理,却善用文学性的笔法进行描绘、阐述,体现了作家的感性和抒情性。如:如果想重温祥和,就得净手焚香,洒扫庭院。销毁你的精神垃圾,重塑你的精神天花板,让一束圣洁的阳光,从天窗洒入。这样的笔法比一般的说道理更感性,更抒情,也更有文采。(2)运用大量排比,增强语势,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如:①对父母的尊敬,对伴侣的情爱,对子女的疼爱,对朋友的关爱,对万物的慈爱,对生命的真爱……对丑恶的仇恨,对污浊的厌烦,对虚伪的憎恶,对卑劣的蔑视。这句用两组带有对立情感的排比句,具体交代第一间精神小屋内存放的情感。表明我们应该拥有一个情感丰富的精神世界。②我们的事业,是我们的田野。我们背负着它,播种着,耕耘着,收获着,欣喜地走向生命的远方。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明确了我们对事业应有的态度。③我们可以不美丽,但我们健康。我们可以不伟大,但我们庄严。我们可以不完满,但我们努力。我们可以不永恒,但我们真诚。(3)运用了大量比喻,说理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富有文采。①假若爱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温暖,像一座金色池塘,有红色的鲤鱼游弋,那是你的大福气。运用比喻,把有爱的小屋比作金色的池塘,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屋的美好、幸福。②我们把自己的头脑变成他人思想汽车驰骋的高速公路,却不给自己的思维留下一条细细的羊肠小道。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我们头脑里只有别人的思想,而没有属于自己的独立思想和精神的状态。③你的一生,经历过的所有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仿佛以木石制作的古老乐器,铺陈在精神小屋的几案上,一任岁月飘逝,在某一个金戈铁马之夜,它们会无师自通,与天地呼应,铮铮作响。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将人的一生比作“古老乐器”,生动形象地说明爱和恨都会在小屋中留下历史的印记,给人以深刻的印象。④不要轻觑了事业对精神的濡养或反之的腐蚀作用,它以深远的力度和广度,挟持着我们的精神,以成为它麾下持久的人质。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挟持”“人质”说明事业对人的精神濡养或腐蚀的作用。(4)运用对比来突出观点。①假若爱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温暖,像一座金色池塘,有红色的鲤鱼游弋,那是你的大福气。假如恨比爱多,小屋就凄风苦雨,愁云惨雾,你会精神悲戚压抑,形销骨立。②假如你所从事的工作,是你的爱好,这七万个小时,将是怎样快活和充满创意的时光!假如你不喜欢它,漫长的七万个小时,足以让花容磨损,日月无光,每一天都如同穿着淋湿的衬衣,针芒在背。③我们把自己的头脑变成搜罗最新信息和网络八面来风的集装箱,却不给自己的发现留下一个小小的储藏盒。小结:这些对比,把问题的正反面都展现出来,强化了对精神的三间小屋内涵的阐释,使人印象深刻。【巩固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面对那句“人的心灵应该比大地、海洋和天空都更为博大”的名言,人们往往会(①)。我们难以拥有那样雄浑的襟怀。不知累积至那种广袤,需如何积攒每一粒泥土、每一朵浪花、每一朵云霓 甚至那句恨不能人人皆知的中国古话——宰相肚里能撑船,也让我们在敬仰之余不知所措。也许因为我们不过是小小的草民,即便怀有效仿的渴望,也总是(②),便以位卑宽宥了自己。两句关于人的心灵的描述,不约而同地使用了空间的概念。人的肢体活动需要空间。人的心灵活动也需要空间。那容心之所,该有怎样的面积和布置 人们常常说,安居才能乐业。如今的城里人一见面,就问,你是住两居室还是三居室啊 ……喔,两居室窄巴点,三居室虽说并不富余,也算小康了。身体活动的空间是可以计量的,心灵活动的疆域,是否也有个基本达标的数值 有一颗大心,才盛得下喜怒,输得出力量。于是,宜选月冷风清、竹木萧萧之处,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第一间,盛着我们的爱和恨。对父母的尊爱,对伴侣的情爱,对子女的疼爱,对朋友的关爱,对万物的慈爱,对生命的珍爱……对丑恶的仇恨,对污浊的厌烦,对虚伪的憎恶,对卑劣的蔑视……这些复杂对立的情感,林林总总,会将这间小屋挤得满满的,间不容发。你的一生,经历过的所有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仿佛以木石制作的古老乐器,铺陈在精神小屋的几案上,一任岁月飘逝,在某一个金戈铁马之夜,它们会无师自通,与天地呼应,铮铮作响。假若爱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温暖,像一座金色池塘,有红色的鲤鱼游弋,那是你的大福气。假如恨比爱多,小屋就凄风苦雨,愁云惨雾,你会精神悲戚压抑,形销骨立。如果想重温祥和,就得净手焚香,洒扫庭院。销毁你的精神垃圾,重塑你的精神天花板,让一束圣洁的阳光,从天窗洒入。无论一生遭受多少困厄欺诈,请依然相信人类的光明大于暗影。哪怕是只多一个百分点呢,也是希望永恒在前。所以,在布置我们的精神空间时,给爱留下足够的容量。第二间小屋,盛放我们的事业。一个人从25岁开始做工,直到60岁退休,要在工作岗位上度过整整35年的时光。按一日工作八小时,一周工作五天计算,每年就要为你的职业付出两千个小时。倘若一直干到退休,那就是七万个小时。在这个庞大的数字面前,相信大多数人都会始于惊骇,终于沉思。假如你所从事的工作,是你的爱好,这七万个小时,将是怎样快活和充满创意的时光!假如你不喜欢它,漫长的七万个小时,足以让花容磨损,日月无光,每一天都如同穿着淋湿的衬衣,针芒在身。我不晓得一下子就找对了行业的人,能占多大比例。从大多数人谈到工作时乏味麻木的表情推算,估计这样的幸运儿不多。不要轻觑了事业对精神的濡养或反之的腐蚀作用,它以深远的力度和广度,挟持着我们的精神,以成为它麾下持久的人质。1.为第1、2段的括号处选择一个恰当的词语。①( ):A.自惭形秽 B.自得其乐 C.自怨自艾 D.自我陶醉②( ):A.可望而不可即 B.不登大雅之堂 C.心有余而力不足 D.杀鸡焉用牛刀2.作者在文章的前两段引用一句名言和一句俗语的作用是什么 3.你认为,文中画线处“给爱留下足够的容量”能不能理解为最终把“第一间小屋”建设成盛满爱的小屋 简述理由。4.试用自己的语言解释画线处“它以深远的力度和广度,挟持着我们的精神,以成为它麾下持久的人质”。答案:1.①A ②A2.引出本文要论说的话题。3.不能。因为第一间小屋里还要用来盛恨,包括对丑恶的仇恨,对污浊的厌烦等;但只有爱比恨多,我们的小屋才光明温暖。4.事业对人的精神具有十分重大的濡养或腐蚀作用。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0《 精神的三间小屋》【2022新课标】 课件.pptx 10《精神的三间小屋》同步检测(含答案).doc 10《精神的三间小屋》教学设计.doc 《精神的三间小屋》男声朗读.mp3 10《精神的三间小屋》导学案 (学生版).doc 10《精神的三间小屋》导学案 (教师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