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节 热机物理观念:1.知道什么是热机。2.知道四冲程内燃机的工作原理。3.知道内燃机工作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关系。4.能说出柴油机与汽油机的异同点。科学思维:通过模型认识内燃机的构造。科学探究:1.通过分析使学生了解可以利用内能来做功。2.利用模型动画讲解四冲程汽油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科学态度与责任:1.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学习热机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将科学知识应用于人类社会的意识。重点:热机的工作原理。难点:汽油机的工作过程及能量的转化过程。多媒体课件、酒精灯、铁架台、软木塞、试管、水、火柴等。一、情景导入多媒体展示图片:汽车、火车、轮船、飞机。我们出行时使用的交通工具:汽车、火车、轮船、飞机……为什么能在交通运输方面大展神威呢?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走进它们,走进热机,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吧!二、合作探究 热机我们经常使用的交通工具很多都用到了热机,那么,热机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呢?如图所示,在试管内装些水,用软木塞塞住,加热使水沸腾,水蒸气会把软木塞冲开。这个实验虽然简单,却展示了蒸汽机的工作原理,同学们交流讨论此实验中能量的转化过程,以此来分析出蒸汽机的工作过程。能将燃料燃烧时释放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发动机称为热机。热机的种类较多,燃料直接在发动机气缸内燃烧产生动力的热机,叫做内燃机。内燃机中最常见的是汽油机和柴油机。内燃机的起源第一台实际使用过的内燃机,是1860年法国工程师勒努瓦制造的,这是一台煤气机,效率很低。1876年德国工程师奥托制成了按四冲程原理工作的煤气机,这是内燃机划时代的进步。后来,人们也把内燃机的四冲程循环称为“奥托循环”。1892年,德国工程师狄塞尔提出了压缩点火式内燃机的设计原理,经过多次试验和改进,于1897年制成第一台压燃式内燃机,使用液体燃料,热效率比以前的内燃机都高。内燃机的发明,使热机的效率由蒸汽机的10%左右,提高到了30%~45%。而且由于内燃机轻巧,适于用在交通工具上,对促进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起了关键的作用。 汽油机燃气内能的转化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在圆筒内加入适量酒精,用橡胶塞塞紧筒口,筒内形成酒精蒸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用电火花点火,橡胶塞跳出(注意操作安全)。由实验可见,混合气体燃烧产生高温高压的燃气对橡胶塞做功,将燃气的内能转变为橡胶塞的机械能。多媒体展示汽油机的剖面图动画。(1)汽油机的构造:气缸、进气道、排气道、进行阀、排气阀、活塞、连杆、曲轴、火花塞等。(2)汽油机工作时,活塞在气缸内做一次单向运动叫做一个冲程(或行程)。多媒体展示汽油机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即汽油机的四冲程)。 同学们交流讨论四个冲程的具体工作情况,并完成表格。四个冲程 吸气冲程 压缩冲程 做功冲程 排气冲程进气阀开闭情况排气阀开闭情况能量转化情况(1)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是由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组成的。(2)在一个工作循环中,活塞往复运动两次,曲轴转动两周,燃气对外做功一次。在压缩冲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在做功冲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3)在这四个冲程中,利用曲轴的惯性来完成的冲程是吸气、压缩和排气冲程。 柴油机多媒体展示柴油机的剖面图动画。(1)观察柴油机的剖面图,分析比较汽油机与柴油机在构造上有哪些区别?(2)对照汽油机的工作过程,分析柴油机的工作过程。同学们观察对比汽油机与柴油机的剖面图,交流讨论两者之间的区别;并对照汽油机的工作过程,交流讨论柴油机的工作过程。(1)汽油机与柴油机的区别: 名称 区别 汽油机 柴油机构造 火花塞 喷油嘴吸入的物质 空气和汽油的混合气体 只吸入空气燃料点火的方式 点燃式 压燃式 (2)柴油机的工作过程:①柴油机一个工作循环也包括四个冲程。②在一个工作循环中,活塞往复运动两次,曲轴转动两周,燃气对外做功一次;在压缩冲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在做功冲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③在这四个冲程中,利用曲轴的惯性来完成的冲程是吸气、压缩和排气冲程。(3)内燃机的特点:运转速度快、质量轻、功率大。第三节 热机热机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生活离不开物理,物理离不开生活。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最终又服务于生活。本节课从生活实际中的汽油机和柴油机是怎样工作的引出物理问题,最后又用物理知识来解释,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就在身边,感受到物理的趣味和价值,体验到物理的魅力。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本节课用了大量的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增加了教学的可观度,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