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质量检测政治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我国当年的钢铁产量为15.8万吨,不足美国一天的钢铁产量。1996年,我国以1.01亿吨钢材的年产量成为第一大钢铁生产国。截至2024年10月末,我国钢材产量为11.6亿吨,占世界总产量50%以上。我国钢产量不断增长( )①体现了中国人民在富起来的道路上不断前进②得益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③是因为实行改革开放彻底解放了工业生产力④见证了中国人民发愤图强求发展的强大力量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2024年国企整合重组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从过去的“合并同类项”,到这两年优先考虑对研发力量的整合重组,强化核心功能与核心竞争力,再到未来的产业引领、价值创造,国有企业正在一步步向着更高远的目标迈进。这些变化说明国企整合重组能够( )①推动技术创新,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奠定技术基础②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促进国有资产优化配置③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实现不同所有制经济的发展④更好聚焦主责主业,更好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公平统一的市场监管是其运行秩序和资源配置效率的有力保障。2024年以来,全国各地市场监管部门统一监管标准、规范监管行为,不断降低监管成本、提升监管效能;维护统一的公平竞争制度,坚决破除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助力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这体现了政府( )①积极履行经济职能,营造市场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②立足实际,用科学的行政执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③合理限制自由裁量权,坚持权责法定,推进规范执法④落实监管责任,优化职责体系,积极拓宽其基本职能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4.近年来,中国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截至2024年末,中国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3亿多人,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覆盖人数分别达到10.7亿人、2.4亿人、3.04亿人,待遇水平稳步提高,成功建设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网。这说明我国( )A.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满足群众高标准保障诉求B.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牢牢兜住民生底线C.丰富社会保障形式,增进人民福祉D.加快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公益事业5.“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各地纪检监察机关深化运用“以案四说”机制,通过以案说德、以案说纪、以案说法、以案说责,让党员干部增强立德、遵纪、守法、尽责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以案四说”( )①有助于推动党员干部铸牢理想信念、承担起责任使命②完善全面从严治党制度,夯实现代化建设的制度体系③有利于增强拒腐防变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④以党的纪律建设为统领,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6.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中作出重要指示:“要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把顶层设计和问计于民统一起来,加强调研论证,广泛凝聚共识,以多种方式听取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以下古语体现的思想与该重要指示相符合的是( )①天地之大,黎元为先 ②敬天保民,明德慎罚③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④治国有常,利民为本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7.请示报告是我们党的重要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工作纪律。请示报告制度规定:“涉及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重大方针政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中的重大原则和问题,以及其他只能由党中央领导和决策的重大事项,必须向党中央请示报告。”落实向党中央请示报告制度要( )①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确保全党上下步调一致②提升党员干部政治素养,严守政治纪律红线③党管理国家各项事业,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④精简党政机关层级架构,提升行政服务效能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8.随着数字化时代到来,人民民主素养的提升离不开数字技术助力。数字技术赋能民主,一方面,通过在线课程、电子书籍、视频讲座等方式,人民群众可以掌握到更多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和运行的知识;另一方面能提供更多高效、便捷、特色的参与方式,推动人民群众参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各个环节。这表明数字技术赋能全过程人民民主( )①拓宽了人民参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渠道②有利于提升人民群众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③有助于人民群众直接参与行使管理国家权力④为充分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了制度保障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9.2025年3月,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修正草案)》,此次修法进一步完善人大常委会联系代表制度,明确县级以上各级人大常委会应当采取多种方式同本级人大代表保持联系;同时进一步完善代表联系人民群众制度,丰富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内容和形式。此次修法( )①赋予人大代表直接决策地方事务的法定职权②更好地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③完善人大常委会与人大代表的常态化联系机制④有利于人大代表履行法定职责,统一行使国家权力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0.2024年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一年来,全国政协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主题,组织开展各类协商议政活动85场次,形成高质量议政成果120余项。此外,全年收到委员提案4813件,1.9万余人次委员参与“服务为民”实践活动。由此可见,人民政协( )①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②通过制度化协商机制,积极履行社会管理职能③巩固政治联盟,成为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载体④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1.2024年3月10日,江苏援藏项目现场推进会在西藏拉萨市举行。今年,江苏安排资金对口支援西藏5.12亿元(人民币),实施援藏项目55个,覆盖援藏“五大领域”,聚焦民众“急难愁盼”,承载两地人民期盼,重点向基层和民生倾斜,将持续助力拉萨经济社会质量发展。援藏工作( )A.有利于维护藏族群众的特殊权益 B.旨在尽快实现苏藏两地同步发展C.赋予了西藏更多经济管理自主权 D.坚持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12.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高效办成一件事”2025年度第一批重点事项清单》,要求进一步促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在更多领域更大范围实现“高效办成一件事”。此举旨在( )①创新管理方式,建设高效政府 ②转变政府职能,更好利企便民③优化政务服务,提高行政效能 ④坚持执政为民,激发社会活力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3.19世纪初,德国赤贫化加剧,劳动人民不得不前往私有森林捡拾柴火做饭取暖。普鲁士政府出台法律,将此类行为定义为盗窃并处以刑罚,每年有数万人因此入狱。马克思愤然写下《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谴责政府对林木所有者利益的偏袒和对贫民捡拾枯枝等习惯权利的剥夺。他指出,林木所有者的私人利益是资产阶级森林立法的灵魂,林木所有者的私人利益败坏了森林立法的正义品格。材料表明( )A.产权的保护和规范是经济发展的基础B.法本质上是统治阶级国家意志的体现C.立法要合理地保护现实中的各种利益D.严格执法有助捍卫法律的权威和尊严14.近年来,学前教育得到快速发展,党中央明确提出要制定学前教育法。2024年11月8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这表明( )①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最高国家立法权 ②全国人大常委会推动法律的与时俱进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④中国共产党制定和完善我国的法律体系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5.《国务院关于修改<快递暂行条例>的决定》于6月1日起施行。该条例针对快递包装问题进行专项修改,坚持系统协同治理,明确全链条环保责任,对上游生产企业、商家和下游消费者加强引导规范,推动快递包装绿色化、减量化、可循环。该条例的实施( )①确立政府在快递包装治理的主体责任②有利于营造绿色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③为快递包装治理工作提供了司法保障④明晰多元主体的责任,形成治理合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6.某地法院在审理未成年人盗窃案时,依据《家庭教育促进法》向失职监护人刘某发出《责令接受家庭教育指导令》。法院责令刘某接受家庭教育指导,主要体现了( )A.人权的社会保障——通过社会力量帮扶未成年人B.人权的行政保障——政府依法履行教育管理职能C.人权的司法保障——司法机关维护未成年人权益D.人权的物质保障——为未成年人提供基本生活保障二、主观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一个阔步走向现代化的中国,一个充满澎湃动力的中国,通过要素流动展示中国经济新活力,正展现出开放自信的新活力。【双向奔赴人员往来篇】人的流动反映着经济的脉动,传递着增长的力量。2024年,6488.2万人次外国人入境中国,同比上升82.9%;全国口岸累计出入境人员达6.1亿人次,同比上升43.9%。“双向奔赴”中,中国与世界相互成就。目前,中国同26个国家达成全面免签,对38个国家实行单方面免签,对54个国家实施过境免签。得益于免签政策,越来越多外国公司来中国寻找商业机会。中国多地还落实文旅配套措施,提升通关效率,完善住宿、餐饮、观光、电子支付等服务。人员流动打破地域限制,促进资源在更广范围内优化配置,中外“双向奔赴”的流量正在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增量,演绎着要素流动促进经济发展的生动实践。(1)结合材料并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分析我国是如何促进人的流动以传递增长力量的。【投资中国资本流动篇】每隔一段时间,西方一些人就会抛出“外资撤离中国论”。与这种论调截然不同的现实却是,不但奔赴中国投资的外国企业与日俱馆,投资的广度与深度也在不断提升。2024年,中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5.9万家,同比增长9.9%。近5年,外商在华直接投资收益率约9%,位居全球前列。中国依然是跨国投资的高地,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到中国去”正成为越来越多外企的共识。(2)假如你是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请结合材料并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知识,为吸引外商来华投资列举发言要点。(要求:观点明确,语言表达清晰,学科术语使用规范,总字数不超过150字)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5年春晚有效提升了重庆的曝光度、共识度、美誉度,“跟着春晚游重庆”也火上热搜!重庆之所以能稳稳接住这“泼天”流量,在于重庆市委做了大量精准工作。重庆市委为接住“泼天”流量系统谋划,为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定方向、把大局;举行专家座谈会,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从群众与专业视角获取反馈,让政策制定贴合民意与实际;积极提升党员干部的服务意识和执行能力,以担当作为保障政策举措落地见效;通过“党建+服务”模式,实施路内停车位免费、上线“一站式”服务二维码、完善外语翻译等举措,改善公共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让游客享实惠,将流量转化为发展增量,以实际行动诠释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结合材料,运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知识,分析重庆市能稳稳接住“泼天”流量的原因。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全国人大常委会围绕“基层治理法治化”开展专题调研。调研发现,某社区通过“党等条款纳入《居民公约》,建设领+居民议事”模式,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相邻关系”“公共事务管理”等条款纳入《居民公约》,成功调解物业纠纷23起。同时,建立“民生实事票决制”,由代表征集居民意见形成候选项目,经居民代表大会投票确定3项民生工程(如加装电梯、改造养老设施),并全程监督实施。此外,基层立法联系点收集群众对《治安管理处罚法(修订草案)》的建议156条,其中包括“对广场舞扰民行为建立先行警告制度”在内的3条建议被上级部门采纳。调研还指出,部分基层执法存在“以罚代管”现象,如对流动摊贩一律取缔而非引导规范,导致矛盾激化。(1)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说明基层是如何通过“法治+基层治理”来提升治理效能的。(2)针对材料中“以罚代管”的基层执法问题,请提出两条改进建议。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4年以来,安徽桐城市六尺巷社区深入推行“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构建“党建引领、多元共治、德润人心”的基层治理格局:依托“六尺巷 德邻社”党群服务站,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统筹小区业委会、物业管理公司、党建共建单位、社会组织四方力量,构建“一站式”解纷体系,打造集纠纷调解、法律咨询等功能于一体的实体化平台;通过四方联席会议、“夜话物业”等议事平台,广泛收集群众的意见建议,及时解决民生诉求,让“小事不出巷、矛盾不上交”,推动社区治理由社区两委“单兵作战”向多方“协同共治”迈进;开展健康知识讲座、防诈宣传、普法宣传等各类主题活动60多场次,并推出“礼让故事会”“翰墨传家训”等特色活动,将礼让文化传承转化为群众的文明实践行动,共同建设人人奉献、人人幸福的“生活圈”。该社区推行“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以来,成功推动老旧小区改造等30余件民生实事落地见效,群众满意度达98%,形成了党群“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善治局面。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分析“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是如何推进基层治理的。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质量检测政治试题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D B A B A B A A C B题号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D C B B C C17.(1)①贯彻开放发展理念,扩大单边开放,加强交流合作,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②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完善开放政策,提升往来便利化水平,促进互利共赢。③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促进资源要素跨境流动,培育发展新动能。(2)要点角度参考(包括但不限于):①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拥有庞大的市场规模,中产阶级规模持续扩大,消费升级趋势明显,能为各类企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②开放是当代中国鲜明标识,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合作,携手共建“一带一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互利共赢。③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和贡献者,改革开放以来,外资企业来华投资,既推动中国发展进步,又使自身不断发展壮大。④作为负责任大国,中国坚持多边主义,坚持正确义利观。⑤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降低外商投资准入门槛,依法保护外商投资权益,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18.①坚持党的领导,发挥了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通过系统谋划、精准施策,确保政策得到有效落实。②坚持了科学执政和民主执政,不断改进领导和执政方式,通过征求意见建议,汇聚民意制定符合重庆实际的政策。③发挥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积极提升党员干部的服务意识和执行能力。④践行了党的宗旨/党的执政理念,改善公共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19.(1)①坚持党的领导,确保《民法典》的实施能够保障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基层治理提供方向保障。②将法律条款转化为自治规则,实现自治与法治的有机统一。③吸纳群众对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建议,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渠道,为基层治理凝聚社会共识。④柔性执法将法律的“惩戒性”与治理的“疏导性”结合,减少执法冲突,提高基层治理效能。(2)①更新执法理念,强化服务意识。②完善法律法规,坚持文明执法。20.①坚持党建引领,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发挥党在基层治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为治理提供政治保障。②构建多元共治格局,统筹业委会、物业公司等四方力量,推动“单兵作战”向“协同共治”转变,提升治理效能。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通过议事平台收集民意、解决民生诉求,实现“小事不出巷、矛盾不上交”,增强群众获得感。④融合德治与法治,通过纠纷调解、普法宣传、礼让文化活动,既依法解纷又以德润心,构建和谐社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