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1张PPT)高中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1.积累文学知识,理解文章含义,并能准确翻译。2.剖析本文的论证风格。教学目标3.领会文章所传达的思想及其在现实中的意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国古代圣贤们智慧的精华。那么,古代中国人是如何将个人、家庭、国一、课堂导入家乃至整个世界的观念联系起来的呢?二、背景介绍《礼记》亦称《小戴礼记》或《小戴记》,成书于汉代,由西汉时期的礼学家戴圣编纂。《礼记》是一部重要的先秦典章制度选集,内容主要涉及先秦时期的礼制,反映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如对天道、宇宙、人生的看法)、教育思想(如个人修身、教育体制、教学方法、学校管理)、政治思想(如教化政策、理想社会、礼制与法律)及美学思想(如情感与艺术的关系、礼乐的和谐理念),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文献,也是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大学之道》源自《礼记》,是《礼记》四十九篇中的第四十二篇。在宋代之前,《大学》一直是《礼记》的一部分。朱熹将《大学》从《礼记》中独立出来,并为《大学》《中庸》撰写章句,为《论语》《孟子》作集注,将它们编纂为《四书章句集注》。此后,《大学》与《中庸》《论语》《孟子》并称为“四书”,并被确立为“四书之首”的地位。请利用注释和参考资料,独立翻译文章,并在课本上标注关键词汇。同时记录下任何疑问。(一)自主学习1.道:原指路径,在此指学习政治、哲学时掌握的规律和原则。2.明明德:第一个“明”是动词,意为彰显、发扬;第二个“明”是形容词,意味着高尚、光辉。3.亲民:亲近民众,或指更新民众,引导人们摒弃旧习、追求善良。4.止:到达、达到。5.知止:明确目标所在。6.静:内心平静,无杂念。7.安:心态平和,性情温和。8.虑:深思熟虑。理解词语9.得:处事得当。10.齐其家:使家庭关系和谐有序,家庭繁荣。11.修其身:培养自己的品德。12.致其知:获取知识,或将对事物的认识推至极致。13.格物:探究事物的根本原理。14.庶人:普通百姓。15.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一律、一概以修身为根本。(二)合作解疑1.在小组内分享学习成果,以句为单位,进行口头翻译,每人负责一句。2.针对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探讨,尝试找到解决方案。【参考译文】《大学》的根本宗旨在于显扬高尚的德性,在于亲近并关爱民众,在于引导人们达到完美的境界。明确了追求的“至善”境界,便能坚定意志;意志坚定,则心灵不再浮躁;心灵不浮躁,性情便能安宁;性情安宁,思考便会周密;思考周密,行为自然得体。万物皆有根本与枝节,事情皆有终结与起始,理解了这一顺序,便接近了《大学》的真谛。古代那些欲在天下显扬高尚德性的人,首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国家的人,必须先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想要管理好家庭的人,必须先修养好自己的品德;想要修养好品德的人,必须先端正自己的心意;想要端正心意的人,必须先让自己的心诚意真;想要心诚意真的人,必须先获得充分的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探究事物的根本原理。理解了事物的原理,才能对外界事物有充分的认识,认识充分后,心意才能真诚,心意真诚后,思想才能端正,思想端正后,品德才能修养到位,品德修养好后,家庭才能管理有序,家庭管理好后,国家才能治理得宜,国家治理好后,天下才能太平。从帝王到平民百姓,无一例外,都应以修身为根本。(三)深入思考1.第一段主要讲述了什么?阐述了大学的根本宗旨,并提出了大学的“三纲”:明德、亲民、追求至善。《大学》一书高度概括了儒家思想,提出了“明德、亲民、追求至善”三大要点,即宋代儒家所称的大学“三纲领”。这一总结精准地揭示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同时也阐明了《大学》的主题。《大学》讨论的是治理国家的学问,但遵循孔子的思想,不仅仅局限于具体事务,而是将精神提升和道德修养放在首位。“明德”意味着发扬内在的德性,激发学习者完善自我的自觉性,而非被外在的、固定的道德规范所限制。“亲民”或“新民”,意味着不仅自我修养,还要努力提升全民的道德素质,儒家认为这是为治理国家打下精神基础。“追求至善”则是将个人的道德修养和国家治理提升至最完美的境界,永不停歇地追求理想状态,实际上是一个无止境的完善过程。明德、亲民、追求至善,不仅是《大学》的核心理念,也是儒家“立教于世”的目标所在。2.第一段的三个句子之间有何联系?首句明确提出了大学之道的“三纲”,第二、三句接续前文,阐释如何实现大学之道的逻辑关系,并为后文引出八项具体内容做铺垫。3.第二段重点介绍了“八项内容”,包括哪些?第二段提出了“八项内容”: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4.“八项内容”之间有何关联?“格物、致知”是第一阶段,对应认知的修炼;“诚意、正心、修身”是第二阶段,对应个人修养的修炼;“齐家、治国、平天下”是第三阶段,对应实践的修炼。“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是个人修炼,“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为人处世。5.“三纲”与“八项内容”之间的关系如何?“三纲”是指导原则,是纲领,是指导思想,“八项内容”是实现“三纲”的具体步骤。它们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明明德亲 民止于至善格物、致知“三纲”“八目”诚意、正心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宗旨步骤明明德亲 民止于至善格物、致知“三纲”“八目”诚意、正心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修)(知)(用)宗旨步骤6.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特点(1) 论证结构严密,逻辑清晰。首先提出表明宗旨的“三纲”,随后阐述实现“三纲”的具体步骤,表明治理国家与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整体上结构紧凑,逻辑分明。(2) 运用排比、对照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句式规整,节奏明确,强化了语气,具有强大的说服力。(四)小结《大学之道》通过“三纲”明确了为人修身的根本宗旨,并以“修身”为核心,指出具体步骤。进一步指出修身的步骤,即“八目”。通过学习,我们可以得知,在长期占据中国封建统治思想主导地位的儒家文化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乃文人志士之所向往,个人、家族、民族、国家、天下联系密切。大学之道“三 纲”: 明德、亲民、追求至善“八项内容”:板书设计格物、致知——认知的修炼诚意、正心、修身——修养的修炼齐家、治国、平天下——实践的修炼1.拓展阅读《礼记》的部分章节,积累经典语句。2.思考:在当今社会,我们如何借鉴“八项内容”的教义?作业布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