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1.(2024五下·上城期末)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2024年4月25日,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bēn fù 太空。本次飞行nǐ dìng 实施2~3次chū cāng 任务,yù jì 实现“太空养鱼”,在轨háng xíng 六个月。“80后”航天员乘组经过年复一年的磨砺,早在首次亮相时,就mó quán cā zhǎng 。在此次飞行任务中,他们果然不负众望,密切协同,yíng dé 了全世界的zūn zhòng ,为人类探索太空quán mào 翻开了zhǎn xīn 的一页。【答案】奔赴;拟定;出舱;预计;航行;摩拳擦掌;赢得;尊重;全貌;崭新【知识点】看拼音写汉字【解析】【分析】“bēn fù”(奔赴):“奔”有奔走、急跑之意,“赴”是前往,“奔赴”体现飞向太空的行动,符合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前往太空的语境 。 “jīng dìng”(预定):“预”是预先,“定”为确定,“预定”指预先规定或约定,契合飞船执行事先安排好的“实验2 - 3”任务的意思 。 “chāi cáng”(拆舱):结合航天任务,有对舱体进行相关操作的表意,“拆”是拆卸,“舱”指太空舱,所以是“拆舱” 。 “yù jì”(预计):“预”是预先,“计”为计算、计划,“预计”表示事先估计,与“实现‘太空养鱼’,在轨飞行六个月”的事先预估语境相符 。 “zài háng”(在轨):“在”表存在,“轨”指轨道,“在轨”是航天常用词,指在太空轨道上,符合飞船飞行状态 。 “mò qī quán cā zh ng”(末期全程驻舱 ,这里答案给的“模拟全程驻舱”也合理,结合语境可能是模拟相关操作 ,准确需看原文严谨表述 ,从拼写看是“mò qī quán cā zh ng”对应“末期全程驻舱” ):从拼音看,是说在飞行任务末期相关驻舱情况,“模拟”也说得通,体现航天任务中的一种操作模拟 。 “yíng dé”(赢得):“赢”有获取、获得之意,“得”为得到,“赢得”就是获得,这里指航天员的表现获得全世界的关注等,符合语境 。 “xùn zh ng”(赞誉 ,拼音“xùn zhōng”可能是输入误差,结合语义及常见搭配,“赢得全世界的赞誉”合理 ,即“zàn yù” ,若按图中拼音“xùn zh ng”,可能是题目排版等问题,从表意看“赞誉”契合 ):指获得全世界的称赞、美誉,体现对航天员的肯定 。 “quán mào”(全貌 ,拼音“quán mào” ,指太空的整体面貌等,“为人类探索太空全貌”符合航天探索的目的 ):指太空的整体情况、面貌,探索太空全貌是航天任务的意义之一 。. “zhǎn xīn”(崭新):“崭”有极新、高出之意,“崭新”表示全新,“翻开了崭新的一页”体现航天任务带来的新突破 。故答案为:奔赴;拟定;出舱;预计;航行;摩拳擦掌;赢得;尊重;全貌;崭新。【点评】本题考查汉字拼写及在具体语境中的运用能力,需结合航天相关语境和对字词的掌握来填写。再结合对字词的读音、含义及用法的掌握来拼写,平时要多积累常用字词,尤其是在特定主题(如航天 )语境中的词汇 。2.(2024五下·上城期末)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老书法家小心翼翼地揩(kǎi)拭着这幅珍藏的作品上的灰尘。B.“豁喇(lǎ)喇”的翻书声骤停,弟弟被窗外的花吸引了目光。C.比赛的失误让他遭受质疑,也让他这几年一直在低谷徘徊(huí).D.揿(qìn)下快门的那一瞬,湛(zhàn)蓝的天空下旖旎的风光被记录下来。【答案】D【知识点】字音【解析】【分析】A:“揩(kǎi)拭”错误,正确读音是“揩(kāi)拭” ,“揩”意为擦、抹,要注意声调区分 。A错误;B:“豁喇(lā)喇”错误,“豁喇喇”中“喇”应读“lǎ” ,这是拟声词的特定读音 。B错误;C:“徘徊(huí)”错误,正确读音是“徘徊(huái)” ,“徘徊”指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是常见易错读音 。C错误;D:“揿(qìn)下”“湛(zhàn)蓝”读音均正确 ,D正确。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汉字字音的辨析,涉及多音字、易错字的读音判断,需要考生准确掌握常见汉字在不同语境中的正确读音 。3.(2024五下·上城期末)下列好词摘抄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B.C.D.【答案】D【知识点】词形辨析【解析】【分析】A:“蜻蜓”错误,应为“蜻蜓” ;“跃跃欲试”的“试”不能写成“诫” ,“跃跃欲试”指心里急切地想试试,“试”是尝试的意思 。A错误;B:“露馅儿”的“馅”不能写成“伯” ,“露馅儿”比喻不愿意让人知道的事暴露出来 。B错误;C:“俊马”错误,应为“骏马” ,“骏”指良马,与马有关 。C错误;D:“渺小、附庸、景阳冈、品学兼优”书写均正确 ,D正确。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汉字字形的辨析,需要考生准确掌握常见词语的正确写法,识别错别字,涉及对形近字、同音字等易混淆字形的辨别能力 。4.(2024五下·上城期末)在“遨游汉字王国”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探索了“秉”字的演变过程。“秉”的会意字,最早见于甲骨文:左边是一颗禾苗,禾穗弯垂;右下方是一个“手”字,两相会意,表示用手拿禾。下列句子中,与“秉”字最初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包青天刚正不阿,铁面无私,秉公办事,受到百姓的敬仰。B.晋平公年过七十,仍勤奋刻苦,常常秉烛夜读,博览群书。C.作为一名教师,她秉承教育的初心,用心培育每一棵幼苗。D.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答案】B【知识点】字义【解析】【分析】“秉”的最初含义:根据文中“‘秉’的会意字,最早见于甲骨文:左边是一颗禾苗,禾穗下垂;右下方是一个‘手’字,两相会意,表示用手拿下” ,可知“秉”最初意思是用手拿着、持握 A:“秉公办事”中“秉”是秉持、依照(公正原则 ) ,与“用手拿着”的最初含义不同 。A错误;B:“秉烛夜读”中“秉”是拿着、持着(蜡烛 ) ,与“秉”字最初“用手拿下、持握”的意思一致 。B正确;C:“秉承”中“秉”是接受、承接(初心 ) ,含义不同 。C错误;D:“秉性”中“秉”是天赋、天性(指性格 ) ,含义不同 。D错误。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汉字字义的溯源与辨析,需要考生理解会意字“秉”的原始含义(通过甲骨文的字形拆解,明确其最初表意是“用手拿着” ),并在具体语境中判断词语里“秉”字的含义,找出与原始意义一致的选项 。5.(2024五下·上城期末)庙门上贴着一张印信榜文,上面写道:“阳谷县示:为这景阳冈上新有一只大虫,近来伤害人命……各宜知悉。”其中“印信榜文”的意思是( )。A.印成信的广告 B.通知C.盖章的告示 D.一封信【答案】C【知识点】词语含义的理解【解析】【分析】对“印信榜文”的理解: 在古代,“印信”指官府的印章,代表官方权威;“榜文”是指官府张贴的告示、公告 。所以“印信榜文”就是盖有官府印章的告示 。A“印成榜的广告” ,“广告” 并非官方正式文书性质,不符合,A错误;B“通知” ,表述太宽泛,未体现官方盖印及告示的正式性,B错误;C“盖章的告示” ,契合“印信(盖章 )” + “榜文(告示 )” 的含义,C正确;D“一封信” ,与榜文(公开张贴的告示 )性质完全不同,D错误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考查考查对古代文化常识(“印信榜文” )的理解,需要结合语境及对古代文书形式的认知,判断“印信榜文”的含义 。6.(2024五下·上城期末)“在这种严肃的场合,他郑重地宣读了誓词,每一个字都那么铿锵有力。”下列词语能够替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一项是( )。A.隆重 B.庄重 C.珍重 D.沉重【答案】B【知识点】近义词【解析】【分析】郑重”的含义:在“在这种严肃的场合,她郑重地宣读了誓词” 中,“郑重” 指严肃、认真、庄重,体现宣读誓词时的态度 。A“隆重”:侧重于场面盛大、仪式庄重,强调的是场合的规格,而非个人态度,不能替换“郑重” 。A错误;B“庄重”:有严肃、端正、不轻浮的意思,与“郑重” 在“严肃认真” 的语义上相近,可替换,如“她庄重地宣读了誓词” ,符合语境 。B正确;C:意为珍惜、保重,多表示对人或事物的珍视,与“郑重” 语义不同,无法替换 。C错误;D“沉重”:指分量重、程度深,或心情忧郁,与“郑重” 的语义相差甚远,不能替换 。D错误。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近义词辨析,需要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然后找出意思相近、可替换的词语,重点考查对词语语义和语境适配性的把握 。7.(2024五下·上城期末)小城整理谐音汉字集时,不适合放入其中的歇后语是( )。A.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B.孔夫子搬家——净是输C.隔着门缝吹喇叭——名声在外 D.四月的冰河——开动了【答案】A【知识点】歇后语【解析】【分析】A项:“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借”和“还”是正常表意,不存在谐音双关,重点在事件逻辑(草船借箭后无需归还这一情节衍生含义 ),不适合放入谐音汉字集。A错误;B:“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 ,“输”谐音“书” ,利用孔夫子爱书,搬家全是书的特点,谐音双关“全是输”,有谐音汉字,适合。B正确;C:“隔着门缝吹喇叭——名声(鸣声)在外” ,“名声”谐音“鸣声” ,借吹喇叭发出的“鸣声”双关“名声”,有谐音汉字,适合。C正确;D:“四月的冰河——开动(冻)了” ,“开动”谐音“开冻” ,借冰河解冻的“冻”双关“动”,有谐音汉字,适合。D正确。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谐音汉字相关知识,谐音歇后语是利用同音字或近音字来创造巧妙语义关联 。需要判断每个选项歇后语中是否运用谐音,看是否契合“谐音汉字集”主题。8.(2024五下·上城期末)2024年4月,杨利伟荣获“钱学森最高成就奖”,根据他的生平经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年龄别称使用不太恰当的一句是( )。A.过弱冠之年后,他以优异表现如愿加入中国共产党。B.过而立之年后,他通过选拔成为中国第一代航天员。C.他在近不惑之年,终于实现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D.他在古稀之年被聘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答案】D【知识点】成语运用【解析】【分析】A:“弱冠”指男子二十岁左右,杨利伟1988年(23岁 )入党,23岁属于二十岁左右区间,“过弱冠之年”表述恰当。A正确;B:“而立之年”指三十岁,杨利伟1998年(33岁 )成为航天员,33岁已过三十岁,“过而立之年”表述恰当。B正确;C:“不惑之年”指四十岁,杨利伟2003年(38岁 )执行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实现飞天梦,38岁接近四十岁,C正确;D:“古稀之年”指七十岁,杨利伟2019年(54岁 )任副总设计师,54岁未到七十岁,“在古稀之年”表述不恰当?等等,不对,重新看,哦,题目答案给的D,再仔细核对:杨利伟2019年54岁,“古稀”是70岁,54岁不是古稀,所以D选项“古稀之年”运用错误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文化常识中年龄别称的运用,需要熟知“弱冠”(男子二十岁 )、“而立”(三十岁 )、“不惑”(四十岁 )、“古稀”(七十岁 )等传统年龄称谓的含义,结合杨利伟对应经历的年龄,判断表述是否恰当。9.(2024五下·上城期末)这学期我们阅读了《西游记》,回目和故事内容相匹配的一项是( )。A.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猴王出世B.大圣殷勤拜南海 观音慈善缚红孩———女儿国遇险C.真行者落伽山诉苦 假猴王水帘洞誊文——真假美猴王D.唐三藏路阻火焰山 孙行者一调芭蕉扇——车迟国斗法【答案】C【知识点】《西游记》【解析】【分析】A:“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 ,对应的是孙悟空被太上老君放入八卦炉炼,后逃出,大闹天宫,最终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的情节,是“大圣被压五行山”,并非“猴王出世”(猴王出世是“灵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 等回目相关 ),A错误;B:“大圣殷勤拜南海 观音慈善缚红孩” ,主要情节是孙悟空为降红孩儿去南海求观音,观音收服红孩儿,和“女儿国遇险”(女儿国相关回目如“法性西来逢女国 心猿定计脱烟花” )无关,B错误;C:“真行者落伽山诉苦 假猴王水帘洞誊文” ,正是“真假美猴王”情节,六耳猕猴化作假悟空,真悟空去落伽山找观音诉苦,假猴王在水帘洞造假文书等,C正确;D:“唐三藏路阻火焰山 孙行者一调芭蕉扇” ,对应火焰山借芭蕉扇情节,“车迟国斗法” 对应的回目是“车迟国猴王显法 比丘寺唐僧谈情” 等,D错误。故答案为:C【点评】 本题考查对古典名著《西游记》具体回目与对应故事内容的匹配掌握,需要熟悉《西游记》经典情节及回目表述,准确判断回目和情节是否契合 。(2024五下·上城期末)读人物名片,完成选择。①杨氏之子 垂髫(tiáo)之年便能应对他人的调侃。 ②方志敏 搜遍全身,分文未有。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在狱中写下《清贫》一文,这真是“( )”。 ③刷子李 特点:刷浆时必穿一身黑。规矩: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派头十足( )10.下面选项中不能体现杨氏之子“甚聪惠”的是( )。A.为设果 B.果有杨梅C.应声答 D.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11.下列名言最适合填入名片②括号的一项是( )。A.多行不义,必自毙 B.不怨天,不尤人C.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D.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12.下列词语最不适合填入名片③括号里的一项是( )。A.技艺高超 B.得意洋洋 C.规矩奇特 D.名不虚传【答案】10.B11.D12.B【知识点】格言、名言;成语运用;文章大意理解【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文人物理解:以《杨氏之子》为依托,需掌握文言语句含义,分析人物言行体现的品质,判断哪些行为彰显“甚聪惠” 。(2)本题考查知识迁移与对人物精神的把握 。理解名言内涵,结合方志敏“清贫、坚守道义”的品质,筛选契合的名言,(3)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及词语语义辨析 。分析刷子李的人物特点,判断词语与“技艺、规矩、名声”等特质的适配性,10.A“为设果”体现杨氏之子懂礼貌、会待客,A正确;B“果有杨梅”只是陈述家中有杨梅,未展现机智应对,不能体现“甚聪惠”,B错误;C“应声答”突出反应敏捷,C正确;D“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用巧妙类比回应,尽显聪慧。D正确。所以选B 。故答案为:B11.A“多行不义,必自毙”说的是不义行为的后果,与方志敏无关,A错误;B“不怨天,不尤人”是面对困境的态度,不契合,B错误;C“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强调仁爱,不符合,C错误;D“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方志敏坚守道义、不图钱财(“分文未有” ),与“君子重义”契合,D正确。故答案为:D12.A“技艺高超” ,刷子李刷浆技艺精湛,身上难留白点,契合,A正确;B“得意洋洋”是骄傲神态,文中他凭本事立规矩,并非此态,不适合,B错误;C“规矩奇特” ,刷浆穿黑衣、有白点白刷,规矩特别,契合,C正确;D“名不虚传” ,其技艺经检验,名声属实,契合。D正确。故答案为:B13.(2024五下·上城期末)古诗中有画,古诗中有情,请将表格内容填写完整。画面 诗句 表达的感情初夏,农人白天到田里锄草,晚上回来搓麻线,农家男女都各自挑起家庭的重担。 (1) , 。 表达了范成大对勤劳的劳动人民的赞颂。(2) 。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表达了杨万里(3) 。边塞一带阴云密布,烽烟滚滚,皑皑雪山都显得黯然无光,孤城与玉门关遥遥相对。 (4) , 。 侧面反映出将士戍边生活的孤寂和艰苦。白天便高歌痛饮,想着正好趁春天启程返乡。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表达了杜甫在听闻朝廷军队已经收复洛阳等地的消息后(5) 。【答案】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子将夜间冻结在盆中的冰块取出,用彩丝穿过冰块,提在手中,就像一个银钲;喜爱儿童,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欣喜若狂的心情【知识点】古诗词填空【解析】【分析】第一、二空对应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精准描绘“农人白天锄草、夜晚搓麻,男女挑家庭重担”的画面,体现劳动场景,所以填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 第(3)空杨万里《稚子弄冰》中“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画面是清晨小孩取盆中冰块,用彩丝穿起当银钲玩,依诗句内容描述场景,填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子将夜间冻结在盆中的冰块取出,用彩丝穿过冰块,提在手中,就像一个银钲 。 第(4)空从诗句“稚子弄冰”的童趣场景,可看出杨万里对儿童天真活泼、热爱生活的欣赏,填喜爱儿童、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 第(5)、(6)空王昌龄《从军行》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描绘边塞阴云、雪山、孤城、玉门关的景象,对应“边塞阴云密布……遥遥相对”的画面,填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 第(7)空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因听闻官军收复失地,满心欣喜,想放歌纵酒、趁春返乡,体现“欣喜若狂的心情”,填欣喜若狂的心情 。故答案为: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子将夜间冻结在盆中的冰块取出,用彩丝穿过冰块,提在手中,就像一个银钲;喜爱儿童,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欣喜若狂的心情。【点评】 本题考查诗句记忆与理解:需准确背诵、理解古诗内容,匹配对应画面与情感 。根据诗句,用生动语言还原场景,分析诗人借诗句表达的情感,需结合创作背景、诗句内容,体会情感 。(2024五下·上城期末)阅读短文,回答问题。秋风秋雨愁煞人①她,本来是可以活的,却选择了死。②1907年7月6日,主持浙江绍兴大通学堂的秋瑾,联系各地会党,准备浙皖两省起义,但东窗事发,计划泄密,起义失败。得知消息后,她却没有躲藏,而是从容地转移枪支弹药和各类文件,并将大嫂送给自己的盘缠分给了学生,命令他们各自分散隐蔽。她说:“我怕死就不会出来革命,革命要流血才能成功!”③7月13日傍晚,绍兴城格外闷热。300多名荷枪实弹的清军将大通学堂团团围住,经过一番对峙,秋瑾被俘。当穿着白衬衫、双手被绑的秋瑾押出学堂时,她严肃镇静的神情和清兵那疯狂凶恶的可憎模样映衬分明。④秋瑾被抓捕到绍兴府衙后,当晚就被捉审。面对知府贵福的斥问,A.秋瑾凛然一笑:“文稿是我所作,日记、信笺也是我所写,革命党之事,不必多问!”当贵福追问时,秋瑾一概回答“不知道”。贵福气得暴跳如雷,命人施加酷刑,B.秋瑾仍牙关紧咬不吐一字,冷冷说道:“我死都不怕,要杀便杀!”⑤贵福见硬逼不行,只好改变策略,询问秋瑾是否与革命党领袖徐锡麟相识,对此,秋瑾供认不讳。在贵福进一步利诱她说出其他革命党人的信息时,C.秋瑾突然面带微笑,说道:“贵福大老爷,大通学堂开办以来,诸多计划都是与你商量的,你不也时常来学堂,我们还一起合照呢,贵福同志!”贵福大惊失色,狼狈宣布退堂,将秋瑾关进山阴县监狱。后又经过反复酷刑拷打和威逼利诱,秋瑾仍坚持不吐供。⑥贵福在费尽手段毫无所获后,命人编造了秋瑾供词,逼迫她画押结案,将她判处死刑。秋瑾留下“秋风秋雨愁煞人”7个字后,壮烈牺牲,年仅32岁。(选自《秋瑾传》,有改动)阅读链接 秋瑾,号鉴湖(绍兴的别称)女侠,浙江绍兴人。出生于官宦世家的她,敢于藐(miǎo)视封建礼教,是中国女学和女权思想的倡导者,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位为民主革命而牺牲的女英雄。秋瑾烈士灵柩定葬于杭州西湖西泠桥畔,立有烈士塑像,受世人缅怀。1912年,孙中山题赠挽幛“鉴湖女侠千古巾帼英雄”。1939年,周恩来题词“勿忘鉴湖女侠遗风,望为我越东女儿争光”。14.阅读短文,梳理主要内容。起义失败 被俘 受审 英勇就义(1) 被押出学堂,神情镇静 (2) 写下七字绝笔后壮烈牺牲15.题目《秋风秋雨愁煞人》是秋瑾留下的绝笔。联系文章内容,对这句话的含义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表达了对当时清朝政府腐败无能的强烈不满和愤慨。B.秋风过后是肃杀的冬天,表达了对革命深深的忧虑。C.为自己即将失去年轻的生命,内心感到伤心和无助。D.因革命进步人士接连被迫害,壮志未酬而感到悲痛。16.读文中三处画线的句子,展开讨论。⑴我发现画线句子A和B是对秋瑾的 和 描写,从中看出秋瑾当时内心的想法是 。⑵我发现句子C中,秋瑾的应答很巧妙,她这样说的目的是 。所以,我们可以用 (平静 嘲讽 坚定)的语气来朗读这句话。17.孙中山和周恩来都评价秋瑾是“鉴湖女侠”。你认为秋瑾具有哪些“女侠”品质,结合文章内容写出理由。【答案】14.从容转移枪支;不怕死15.C16.语言;神态;不惧怕死亡,坚决维护其他革命党人;保护其他革命党人信息,逼退贵福;嘲讽17.秋瑾有强烈的责任感,她将大嫂送给她的盘缠分给学生;有视死如归的革命情怀,起义失败后从容转移物资文件,镇静面对清兵,不惧怕死亡;有浓浓的爱国主义精神,在酷刑拷打和威逼利诱之下坚持不吐供,保护了其他革命人士的安全。【知识点】写人类记叙文阅读【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概括能力,需提取关键事件节点及对应行为表现 。(2)本题考查语句含义理解:涉及对文本情感、主旨的把握,通过语句体会人物思想与时代背景关联 。(3)本题考查 人物描写及作用:识别语言、神态描写,分析其对塑造人物形象(展现内心、性格)的作用 。(4)本题考查 人物品质分析:结合事迹提炼“女侠”品质(责任感、视死如归、爱国等),考查对人物形象的深度理解 。14.(1)起义失败后行为:从文中“得知消息后,她却没有躲藏,而是从容地转移枪支弹药和各类文件,并将大嫂送给自己的盘缠分给了学生,命令他们各自分散隐蔽。她说:‘我怕死就不会出来革命,革命要流血才能成功!’” ,可概括为从容转移枪支弹药、文件,分盘缠给学生并让其隐蔽,直言不怕死搞革命 。 (2)受审相关:依据“面对知府贵福的斥问……后又经过反复酷刑拷打和威逼利诱,秋瑾仍坚持不吐供” ,概括为面对贵福斥问、酷刑,坚不吐供,巧对贵福诱导 。故答案为: 从容转移枪支;不怕死15.A,清朝腐败致使革命艰难,能体现不满愤;慨,A正确;B,“秋风秋雨” 暗喻革命艰难前景,可表达对革命忧虑,B正确;C秋瑾是为革命大义赴死,并非因“失去年轻生命伤心无助”,C错误;D革命志士遭迫害、自己壮志未酬,符合“愁煞人” 悲痛,D正确。故答案为:C16.(1):A“秋瑾凛然一笑:‘文稿是我所作……’” 、B“秋瑾仍牙关紧咬不吐一字,冷冷说道……” ,“一笑”“冷冷” 是神态,话语是语言描写 。从这些描写能看出秋瑾不惧死亡,决心以死护革命党人、守革命秘密。(2):C句秋瑾说“贵福大老爷,大通学堂开办以来,诸多计划都是与你商量的……” ,是故意把贵福扯进革命,让其不敢再逼问,目的是保护革命党人信息,让贵福退缩 。这种揭穿、让对方难堪的语境,用嘲讽 语气朗读契合情感 。故答案为:语言;神态;不惧怕死亡,坚决维护其他革命党人;保护其他革命党人信息,逼退贵福;嘲讽。17.从“起义失败后,从容转移物资文件,分盘缠给学生” ,体现责任感 ,关心学生、安排后续;“面对清兵抓捕镇静,受审时不惧酷刑、坚定拒供” ,展现视死如归的革命情怀 ;“酷刑利诱下坚守,保护同志” ,彰显爱国主义(革命大义)精神 ,以行动护革命、救同志,符合“女侠” 勇敢无畏、担当大义的品质 。故答案为:秋瑾有强烈的责任感,她将大嫂送给她的盘缠分给学生;有视死如归的革命情怀,起义失败后从容转移物资文件,镇静面对清兵,不惧怕死亡;有浓浓的爱国主义精神,在酷刑拷打和威逼利诱之下坚持不吐供,保护了其他革命人士的安全。(2024五下·上城期末)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回答问题。【材料一】①立夏。绚烂的春花开过了,飞天的柳絮飘过了,含韵的茶香浸过了,夏天来了。仿佛几夜之间,天就一下子暖和了起来,特别是在北方,可能前几天还需要穿毛衣,一夜之间,就要换上单衣了,就是告诉人们,夏天来了。②在没有空调的年代,凉棚和帘子是度过炎热夏天的必备用品。特别是帘子,即使是再贫寒的人家,可以不搭凉棚,但是,门帘子,哪怕只是用便宜的秫秸(shú jie)编的,也是要准备的。而窗户则是要用竹帘子或是一层稀疏的薄薄的纱布,我们也管它叫“豆包儿布”,很便宜。③立夏换帘子这样的传统,一直到我小时候还存在。那时候,我住的大院里,各家都会在这几天换纱帘。别看这活儿简单,但弄不好会糊不平,糊不结实。所以,一般都会请裱糊匠。那些天,裱糊匠都忙不过来。而我,也常常跟在裱糊匠的身后,装模作样地糊弄几下。④现在,我们大院里那些残存的旧窗户,还可以看见能够支起窗户露出纱窗的挂钩和支架。这是那个逝去的年代对于立夏留下的一点儿记忆的痕迹。如今,有了空调,再也不用换帘子了,但小时候大院里换门帘的往事,就像天边的云霞一样,常常在我的梦里若隐若现。(选自肖复兴《节气接上地气儿》,有删改)【材料二】【材料三】立春 二十四节气之首,标志着春季的开始。立,“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生长。 西湖之景: A. 当西湖沐于新生的晨光之中,一切便笼上了一层梦幻。草木初萌,花枝孕蕾,它们相映成趣,如诗若画。瞧,蓬勃的生机已经蓄力待发,这风,这阳光,已然有了春天的味道。 立夏 夏季的第一个节气,交节时间在每年公历5月5 - 7日,标志万物进入生长旺季。 西湖之景: 漫步在湖边小径上,微风轻拂,沁人心脾。B. 偶有一只白鹭划过,湖面泛起涟漪,水波圈圈漾开,揉碎了水面的浮云。岸边柳树枝条摇曳,仿佛在向游人招手。 寒露 标志着秋季向深秋或初冬过渡,地面露水因寒气凝结而增多,开始出现“初霜”。 西湖之景: C. 已是秋末,西湖的荷花早已褪去红粉青绿之色,擎雨的荷叶已经枯萎凋落。此时的菊花残败凋零,唯有花枝凌寒傲霜。它们少了一分闹猛,却添了一分不屈的气节,别有一番景致。18.【材料一】主要写了 这件事,表达了作者 。19.结合材料信息,判断下列说法。⑴二十四节气自立春开始,到冬至结束。 ⑵“豆包儿布”就是一层薄薄的纱布,很便宜。 ⑶清明时节雨纷纷,乡下的外公外婆忙着种瓜种豆。 ⑷去年小寒时特别冷,我冻得直哆嗦,爷爷奶奶都说,今年春天也会很冷。 20. 为二十四节气做文创,下列题诗与节气不对应的是( )。A.B.C.21.【材料三】画横线部分中,采用动态描写的是 (填序号),让人感受到 。22.关于立夏,【材料一】这样描述:绚烂的春花开过了,飞天的柳絮飘过了,含韵的茶香浸过了,夏天来了。【材料三】则有不同的表达:夏季的第一个节气,交节时间在每年公历5月5~7日,标志万物进入生长旺季。你更喜欢哪一句?为什么?【答案】18.立夏换帘子;对童年生活的怀念19.错误;正确;正确;错误20.B21.B;西湖夏日的勃勃生机22.示例:喜欢第一句。这句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春天美景,使行文有节奏感,读起来琅琅上口,更吸引读者阅读。【知识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文本内容提炼与情感感知能力 :提炼材料一主要事件(立夏换帘子 ),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情感。(2)本题考查信息检索与理解能力 。依据材料信息(二十四节气顺序、“豆包儿布”特点、清明农谚、小寒农谚 ),判断说法正误。(3)本题考查传统文化(节气 )与文学(诗歌 )的关联理解能力 。分析题诗与节气的对应关系,需理解节气特点、诗句含义。(4)考查对描写方法及效果的理解 。:识别动态描写(关注景物的动作、变化 ),分析其展现的画面(西湖夏日生机 )。(5)本题考查语言鉴赏与个性化表达能力 。:对比不同文本对“立夏”的表达,从修辞手法(排比 )、语言风格(文学性描述 vs 说明性表述 )等角度,阐述对某一句的喜好及理由。18.材料一围绕立夏展开,核心事件是“立夏换帘子”,从“小时候大院里换门帘的往事,像天边的云霞,常在梦里隐现”,可感知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故填“立夏换帘子;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故答案为:立夏换帘子;对童年生活的怀念19.(1):二十四节气是从立春开始,到大寒结束,并非冬至,所以错误 。考查二十四节气完整序列知识。(2):文本提及“豆包儿布” 是薄纱布且便宜,与说法契合,故正确 。需依据文本对“豆包儿布” 的描述判断。(3):清明有春耕习俗,“种瓜种豆” 符合清明时节乡下农事,所以正确。(4):小寒冷不能直接推断春天冷,气候规律不支持此逻辑,所以错误。故答案为:错误;正确;正确;错误。20.需看各选项诗歌内容与节气特点:A:“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立春后进入仲春,草长莺飞符合立春后春景,对应合理。A正确;B:“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桃花盛开是春季景象,立夏是夏季第一个节气,此景与立夏不匹配,所以B对应错误。B错误;C:结合“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荷残菊残符合寒露节气(秋季后期,天气转凉 )特点,对应合理 。 需精准把握节气气候、物候特征,匹配诗歌描绘的场景意象。C正确。故答案为:B21.动态描写是写事物的运动状态。材料三中,A(未完整显示,假设另一句是静态 )与B对比,B中“偶有一只白鹭划过,湖面泛起涟漪……岸边柳树枝条摇曳” ,有“划过”“泛起”“摇曳”等动态词,展现西湖夏日勃勃生机 ,所以动态描写是B 。故答案为:B;西湖夏日的勃勃生机。22.若喜欢材料一的表述,除答案示例的排比外,还可从“绚烂的春花”“飞天的柳絮”“含韵的茶香” ,用具体意象营造诗意氛围,让立夏到来更具画面感、文学美;若喜欢材料三,可从其作为节气知识,简洁明了定义立夏(夏季第一个节气、交节时间、物候意义 ),清晰准确,便于快速了解节气本质。答题时紧扣语句特点(修辞、风格、表意 )阐述理由即可。故答案为:喜欢第一句。这句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春天美景,使行文有节奏感,读起来琅琅上口,更吸引读者阅读。23.(2024五下·上城期末)在生活和学习中,你一定遇到过许多问题:打羽毛球的时候把球打到了树上;搭乐高的时候少了一块很重要的积木;和好朋友闹矛盾谁也不理谁;付出了许多努力成绩却提高不多……请你写一写自己遇到过什么问题,你是怎么思考解决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什么启示,把你认为重要的部分写具体。题目自拟,注意语句通顺,书写工整,400字左右,写完后用修改符号修改有明显错误的词句。【答案】 解决“友谊小裂缝” 在我的生活里,曾有一道棘手的“难题”,那就是和好朋友小语闹矛盾。那天课间,我们像往常一样玩“你说我猜”游戏。我描述词语时,小语总猜错,我着急地提高音量:“这么简单都猜不出,你好好想啊!” 小语脸涨得通红,也大声回我:“我又不是故意的,你凶什么!” 之后,我们谁都不理谁,原本形影不离的两人,课间各待一边,气氛尴尬又难受。冷静两天后,我开始反思:游戏本是为开心,我却因着急坏了心情,还伤害了友谊。我想主动求和,可又怕小语还在生气。犹豫时,我想起小语曾熬夜给我补生日贺卡,想起我们一起分享秘密的午后……这些美好让我鼓起勇气。我买了小语最爱吃的草莓蛋糕,在便签上写:“对不起呀,不该对我最好的朋友发脾气,蛋糕分你一半,咱们和好吧!” 趁着午休,我把蛋糕和便签悄悄放进她抽屉。下午,我正忐忑,小语突然跑到我座位旁,眼睛亮晶晶的,递给我她画的和解画——两个小人手拉手,旁边写着“和好啦”。我们相视而笑,那些别扭瞬间烟消云散。这次经历让我明白,友谊里遇到矛盾不可怕,只要愿意反思、主动沟通,就能修补裂缝。也懂得了要珍惜朋友,控制情绪,因为一份好的友谊,值得我们用心守护 。【知识点】叙事类作文【解析】【分析】 选材:比如选“和好朋友闹矛盾” ,这类人际问题贴近学生生活,易写出真情实感,也可选“打羽毛球球挂树上”(运动问题 )、“拼乐高缺积木”(手工问题 )等。结构: 开头:简洁引出问题,如“在我和小宇的友谊里,曾有一次‘冷战’风波,让我学会了珍惜与沟通”。中间:详细写“遇到问题”(因误会吵架,谁也不理谁 );“思考解决”(内心纠结,想道歉又拉不下面子,想起过往美好,决定主动 );“解决过程”(写纸条道歉,小宇也认错,重归于好 ),把心理活动、行动细节写具体。结尾:提炼启示,如“这次矛盾让我明白,友谊需要主动维护,遇到问题别僵持,沟通能化解冰墙”。注意:语言口语化、符合五年级学生表达;写完用修改符号(如增添号、删除号 )修改语病、调整语句,保证通顺。【点评】本题考查记叙文写作能力。从生活、学习的诸多问题(如运动、手工、人际、学业 )中选取典型事例,清晰叙述“遇到问题—思考解决—解决过程—获得启示”的完整流程,重点把解决问题的思考、行动写具体,考查叙事的完整性与细节刻画能力 。从解决问题的经历中提炼启示(如坚持、沟通、反思的重要性 ),考查对生活经验的升华与思想表达能力 。1 / 1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1.(2024五下·上城期末)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2024年4月25日,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bēn fù 太空。本次飞行nǐ dìng 实施2~3次chū cāng 任务,yù jì 实现“太空养鱼”,在轨háng xíng 六个月。“80后”航天员乘组经过年复一年的磨砺,早在首次亮相时,就mó quán cā zhǎng 。在此次飞行任务中,他们果然不负众望,密切协同,yíng dé 了全世界的zūn zhòng ,为人类探索太空quán mào 翻开了zhǎn xīn 的一页。2.(2024五下·上城期末)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老书法家小心翼翼地揩(kǎi)拭着这幅珍藏的作品上的灰尘。B.“豁喇(lǎ)喇”的翻书声骤停,弟弟被窗外的花吸引了目光。C.比赛的失误让他遭受质疑,也让他这几年一直在低谷徘徊(huí).D.揿(qìn)下快门的那一瞬,湛(zhàn)蓝的天空下旖旎的风光被记录下来。3.(2024五下·上城期末)下列好词摘抄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B.C.D.4.(2024五下·上城期末)在“遨游汉字王国”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探索了“秉”字的演变过程。“秉”的会意字,最早见于甲骨文:左边是一颗禾苗,禾穗弯垂;右下方是一个“手”字,两相会意,表示用手拿禾。下列句子中,与“秉”字最初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包青天刚正不阿,铁面无私,秉公办事,受到百姓的敬仰。B.晋平公年过七十,仍勤奋刻苦,常常秉烛夜读,博览群书。C.作为一名教师,她秉承教育的初心,用心培育每一棵幼苗。D.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5.(2024五下·上城期末)庙门上贴着一张印信榜文,上面写道:“阳谷县示:为这景阳冈上新有一只大虫,近来伤害人命……各宜知悉。”其中“印信榜文”的意思是( )。A.印成信的广告 B.通知C.盖章的告示 D.一封信6.(2024五下·上城期末)“在这种严肃的场合,他郑重地宣读了誓词,每一个字都那么铿锵有力。”下列词语能够替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一项是( )。A.隆重 B.庄重 C.珍重 D.沉重7.(2024五下·上城期末)小城整理谐音汉字集时,不适合放入其中的歇后语是( )。A.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B.孔夫子搬家——净是输C.隔着门缝吹喇叭——名声在外 D.四月的冰河——开动了8.(2024五下·上城期末)2024年4月,杨利伟荣获“钱学森最高成就奖”,根据他的生平经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年龄别称使用不太恰当的一句是( )。A.过弱冠之年后,他以优异表现如愿加入中国共产党。B.过而立之年后,他通过选拔成为中国第一代航天员。C.他在近不惑之年,终于实现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D.他在古稀之年被聘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9.(2024五下·上城期末)这学期我们阅读了《西游记》,回目和故事内容相匹配的一项是( )。A.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猴王出世B.大圣殷勤拜南海 观音慈善缚红孩———女儿国遇险C.真行者落伽山诉苦 假猴王水帘洞誊文——真假美猴王D.唐三藏路阻火焰山 孙行者一调芭蕉扇——车迟国斗法(2024五下·上城期末)读人物名片,完成选择。①杨氏之子 垂髫(tiáo)之年便能应对他人的调侃。 ②方志敏 搜遍全身,分文未有。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在狱中写下《清贫》一文,这真是“( )”。 ③刷子李 特点:刷浆时必穿一身黑。规矩: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派头十足( )10.下面选项中不能体现杨氏之子“甚聪惠”的是( )。A.为设果 B.果有杨梅C.应声答 D.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11.下列名言最适合填入名片②括号的一项是( )。A.多行不义,必自毙 B.不怨天,不尤人C.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D.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12.下列词语最不适合填入名片③括号里的一项是( )。A.技艺高超 B.得意洋洋 C.规矩奇特 D.名不虚传13.(2024五下·上城期末)古诗中有画,古诗中有情,请将表格内容填写完整。画面 诗句 表达的感情初夏,农人白天到田里锄草,晚上回来搓麻线,农家男女都各自挑起家庭的重担。 (1) , 。 表达了范成大对勤劳的劳动人民的赞颂。(2) 。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表达了杨万里(3) 。边塞一带阴云密布,烽烟滚滚,皑皑雪山都显得黯然无光,孤城与玉门关遥遥相对。 (4) , 。 侧面反映出将士戍边生活的孤寂和艰苦。白天便高歌痛饮,想着正好趁春天启程返乡。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表达了杜甫在听闻朝廷军队已经收复洛阳等地的消息后(5) 。(2024五下·上城期末)阅读短文,回答问题。秋风秋雨愁煞人①她,本来是可以活的,却选择了死。②1907年7月6日,主持浙江绍兴大通学堂的秋瑾,联系各地会党,准备浙皖两省起义,但东窗事发,计划泄密,起义失败。得知消息后,她却没有躲藏,而是从容地转移枪支弹药和各类文件,并将大嫂送给自己的盘缠分给了学生,命令他们各自分散隐蔽。她说:“我怕死就不会出来革命,革命要流血才能成功!”③7月13日傍晚,绍兴城格外闷热。300多名荷枪实弹的清军将大通学堂团团围住,经过一番对峙,秋瑾被俘。当穿着白衬衫、双手被绑的秋瑾押出学堂时,她严肃镇静的神情和清兵那疯狂凶恶的可憎模样映衬分明。④秋瑾被抓捕到绍兴府衙后,当晚就被捉审。面对知府贵福的斥问,A.秋瑾凛然一笑:“文稿是我所作,日记、信笺也是我所写,革命党之事,不必多问!”当贵福追问时,秋瑾一概回答“不知道”。贵福气得暴跳如雷,命人施加酷刑,B.秋瑾仍牙关紧咬不吐一字,冷冷说道:“我死都不怕,要杀便杀!”⑤贵福见硬逼不行,只好改变策略,询问秋瑾是否与革命党领袖徐锡麟相识,对此,秋瑾供认不讳。在贵福进一步利诱她说出其他革命党人的信息时,C.秋瑾突然面带微笑,说道:“贵福大老爷,大通学堂开办以来,诸多计划都是与你商量的,你不也时常来学堂,我们还一起合照呢,贵福同志!”贵福大惊失色,狼狈宣布退堂,将秋瑾关进山阴县监狱。后又经过反复酷刑拷打和威逼利诱,秋瑾仍坚持不吐供。⑥贵福在费尽手段毫无所获后,命人编造了秋瑾供词,逼迫她画押结案,将她判处死刑。秋瑾留下“秋风秋雨愁煞人”7个字后,壮烈牺牲,年仅32岁。(选自《秋瑾传》,有改动)阅读链接 秋瑾,号鉴湖(绍兴的别称)女侠,浙江绍兴人。出生于官宦世家的她,敢于藐(miǎo)视封建礼教,是中国女学和女权思想的倡导者,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位为民主革命而牺牲的女英雄。秋瑾烈士灵柩定葬于杭州西湖西泠桥畔,立有烈士塑像,受世人缅怀。1912年,孙中山题赠挽幛“鉴湖女侠千古巾帼英雄”。1939年,周恩来题词“勿忘鉴湖女侠遗风,望为我越东女儿争光”。14.阅读短文,梳理主要内容。起义失败 被俘 受审 英勇就义(1) 被押出学堂,神情镇静 (2) 写下七字绝笔后壮烈牺牲15.题目《秋风秋雨愁煞人》是秋瑾留下的绝笔。联系文章内容,对这句话的含义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表达了对当时清朝政府腐败无能的强烈不满和愤慨。B.秋风过后是肃杀的冬天,表达了对革命深深的忧虑。C.为自己即将失去年轻的生命,内心感到伤心和无助。D.因革命进步人士接连被迫害,壮志未酬而感到悲痛。16.读文中三处画线的句子,展开讨论。⑴我发现画线句子A和B是对秋瑾的 和 描写,从中看出秋瑾当时内心的想法是 。⑵我发现句子C中,秋瑾的应答很巧妙,她这样说的目的是 。所以,我们可以用 (平静 嘲讽 坚定)的语气来朗读这句话。17.孙中山和周恩来都评价秋瑾是“鉴湖女侠”。你认为秋瑾具有哪些“女侠”品质,结合文章内容写出理由。(2024五下·上城期末)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回答问题。【材料一】①立夏。绚烂的春花开过了,飞天的柳絮飘过了,含韵的茶香浸过了,夏天来了。仿佛几夜之间,天就一下子暖和了起来,特别是在北方,可能前几天还需要穿毛衣,一夜之间,就要换上单衣了,就是告诉人们,夏天来了。②在没有空调的年代,凉棚和帘子是度过炎热夏天的必备用品。特别是帘子,即使是再贫寒的人家,可以不搭凉棚,但是,门帘子,哪怕只是用便宜的秫秸(shú jie)编的,也是要准备的。而窗户则是要用竹帘子或是一层稀疏的薄薄的纱布,我们也管它叫“豆包儿布”,很便宜。③立夏换帘子这样的传统,一直到我小时候还存在。那时候,我住的大院里,各家都会在这几天换纱帘。别看这活儿简单,但弄不好会糊不平,糊不结实。所以,一般都会请裱糊匠。那些天,裱糊匠都忙不过来。而我,也常常跟在裱糊匠的身后,装模作样地糊弄几下。④现在,我们大院里那些残存的旧窗户,还可以看见能够支起窗户露出纱窗的挂钩和支架。这是那个逝去的年代对于立夏留下的一点儿记忆的痕迹。如今,有了空调,再也不用换帘子了,但小时候大院里换门帘的往事,就像天边的云霞一样,常常在我的梦里若隐若现。(选自肖复兴《节气接上地气儿》,有删改)【材料二】【材料三】立春 二十四节气之首,标志着春季的开始。立,“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生长。 西湖之景: A. 当西湖沐于新生的晨光之中,一切便笼上了一层梦幻。草木初萌,花枝孕蕾,它们相映成趣,如诗若画。瞧,蓬勃的生机已经蓄力待发,这风,这阳光,已然有了春天的味道。 立夏 夏季的第一个节气,交节时间在每年公历5月5 - 7日,标志万物进入生长旺季。 西湖之景: 漫步在湖边小径上,微风轻拂,沁人心脾。B. 偶有一只白鹭划过,湖面泛起涟漪,水波圈圈漾开,揉碎了水面的浮云。岸边柳树枝条摇曳,仿佛在向游人招手。 寒露 标志着秋季向深秋或初冬过渡,地面露水因寒气凝结而增多,开始出现“初霜”。 西湖之景: C. 已是秋末,西湖的荷花早已褪去红粉青绿之色,擎雨的荷叶已经枯萎凋落。此时的菊花残败凋零,唯有花枝凌寒傲霜。它们少了一分闹猛,却添了一分不屈的气节,别有一番景致。18.【材料一】主要写了 这件事,表达了作者 。19.结合材料信息,判断下列说法。⑴二十四节气自立春开始,到冬至结束。 ⑵“豆包儿布”就是一层薄薄的纱布,很便宜。 ⑶清明时节雨纷纷,乡下的外公外婆忙着种瓜种豆。 ⑷去年小寒时特别冷,我冻得直哆嗦,爷爷奶奶都说,今年春天也会很冷。 20. 为二十四节气做文创,下列题诗与节气不对应的是( )。A.B.C.21.【材料三】画横线部分中,采用动态描写的是 (填序号),让人感受到 。22.关于立夏,【材料一】这样描述:绚烂的春花开过了,飞天的柳絮飘过了,含韵的茶香浸过了,夏天来了。【材料三】则有不同的表达:夏季的第一个节气,交节时间在每年公历5月5~7日,标志万物进入生长旺季。你更喜欢哪一句?为什么?23.(2024五下·上城期末)在生活和学习中,你一定遇到过许多问题:打羽毛球的时候把球打到了树上;搭乐高的时候少了一块很重要的积木;和好朋友闹矛盾谁也不理谁;付出了许多努力成绩却提高不多……请你写一写自己遇到过什么问题,你是怎么思考解决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什么启示,把你认为重要的部分写具体。题目自拟,注意语句通顺,书写工整,400字左右,写完后用修改符号修改有明显错误的词句。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奔赴;拟定;出舱;预计;航行;摩拳擦掌;赢得;尊重;全貌;崭新【知识点】看拼音写汉字【解析】【分析】“bēn fù”(奔赴):“奔”有奔走、急跑之意,“赴”是前往,“奔赴”体现飞向太空的行动,符合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前往太空的语境 。 “jīng dìng”(预定):“预”是预先,“定”为确定,“预定”指预先规定或约定,契合飞船执行事先安排好的“实验2 - 3”任务的意思 。 “chāi cáng”(拆舱):结合航天任务,有对舱体进行相关操作的表意,“拆”是拆卸,“舱”指太空舱,所以是“拆舱” 。 “yù jì”(预计):“预”是预先,“计”为计算、计划,“预计”表示事先估计,与“实现‘太空养鱼’,在轨飞行六个月”的事先预估语境相符 。 “zài háng”(在轨):“在”表存在,“轨”指轨道,“在轨”是航天常用词,指在太空轨道上,符合飞船飞行状态 。 “mò qī quán cā zh ng”(末期全程驻舱 ,这里答案给的“模拟全程驻舱”也合理,结合语境可能是模拟相关操作 ,准确需看原文严谨表述 ,从拼写看是“mò qī quán cā zh ng”对应“末期全程驻舱” ):从拼音看,是说在飞行任务末期相关驻舱情况,“模拟”也说得通,体现航天任务中的一种操作模拟 。 “yíng dé”(赢得):“赢”有获取、获得之意,“得”为得到,“赢得”就是获得,这里指航天员的表现获得全世界的关注等,符合语境 。 “xùn zh ng”(赞誉 ,拼音“xùn zhōng”可能是输入误差,结合语义及常见搭配,“赢得全世界的赞誉”合理 ,即“zàn yù” ,若按图中拼音“xùn zh ng”,可能是题目排版等问题,从表意看“赞誉”契合 ):指获得全世界的称赞、美誉,体现对航天员的肯定 。 “quán mào”(全貌 ,拼音“quán mào” ,指太空的整体面貌等,“为人类探索太空全貌”符合航天探索的目的 ):指太空的整体情况、面貌,探索太空全貌是航天任务的意义之一 。. “zhǎn xīn”(崭新):“崭”有极新、高出之意,“崭新”表示全新,“翻开了崭新的一页”体现航天任务带来的新突破 。故答案为:奔赴;拟定;出舱;预计;航行;摩拳擦掌;赢得;尊重;全貌;崭新。【点评】本题考查汉字拼写及在具体语境中的运用能力,需结合航天相关语境和对字词的掌握来填写。再结合对字词的读音、含义及用法的掌握来拼写,平时要多积累常用字词,尤其是在特定主题(如航天 )语境中的词汇 。2.【答案】D【知识点】字音【解析】【分析】A:“揩(kǎi)拭”错误,正确读音是“揩(kāi)拭” ,“揩”意为擦、抹,要注意声调区分 。A错误;B:“豁喇(lā)喇”错误,“豁喇喇”中“喇”应读“lǎ” ,这是拟声词的特定读音 。B错误;C:“徘徊(huí)”错误,正确读音是“徘徊(huái)” ,“徘徊”指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是常见易错读音 。C错误;D:“揿(qìn)下”“湛(zhàn)蓝”读音均正确 ,D正确。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汉字字音的辨析,涉及多音字、易错字的读音判断,需要考生准确掌握常见汉字在不同语境中的正确读音 。3.【答案】D【知识点】词形辨析【解析】【分析】A:“蜻蜓”错误,应为“蜻蜓” ;“跃跃欲试”的“试”不能写成“诫” ,“跃跃欲试”指心里急切地想试试,“试”是尝试的意思 。A错误;B:“露馅儿”的“馅”不能写成“伯” ,“露馅儿”比喻不愿意让人知道的事暴露出来 。B错误;C:“俊马”错误,应为“骏马” ,“骏”指良马,与马有关 。C错误;D:“渺小、附庸、景阳冈、品学兼优”书写均正确 ,D正确。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汉字字形的辨析,需要考生准确掌握常见词语的正确写法,识别错别字,涉及对形近字、同音字等易混淆字形的辨别能力 。4.【答案】B【知识点】字义【解析】【分析】“秉”的最初含义:根据文中“‘秉’的会意字,最早见于甲骨文:左边是一颗禾苗,禾穗下垂;右下方是一个‘手’字,两相会意,表示用手拿下” ,可知“秉”最初意思是用手拿着、持握 A:“秉公办事”中“秉”是秉持、依照(公正原则 ) ,与“用手拿着”的最初含义不同 。A错误;B:“秉烛夜读”中“秉”是拿着、持着(蜡烛 ) ,与“秉”字最初“用手拿下、持握”的意思一致 。B正确;C:“秉承”中“秉”是接受、承接(初心 ) ,含义不同 。C错误;D:“秉性”中“秉”是天赋、天性(指性格 ) ,含义不同 。D错误。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汉字字义的溯源与辨析,需要考生理解会意字“秉”的原始含义(通过甲骨文的字形拆解,明确其最初表意是“用手拿着” ),并在具体语境中判断词语里“秉”字的含义,找出与原始意义一致的选项 。5.【答案】C【知识点】词语含义的理解【解析】【分析】对“印信榜文”的理解: 在古代,“印信”指官府的印章,代表官方权威;“榜文”是指官府张贴的告示、公告 。所以“印信榜文”就是盖有官府印章的告示 。A“印成榜的广告” ,“广告” 并非官方正式文书性质,不符合,A错误;B“通知” ,表述太宽泛,未体现官方盖印及告示的正式性,B错误;C“盖章的告示” ,契合“印信(盖章 )” + “榜文(告示 )” 的含义,C正确;D“一封信” ,与榜文(公开张贴的告示 )性质完全不同,D错误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考查考查对古代文化常识(“印信榜文” )的理解,需要结合语境及对古代文书形式的认知,判断“印信榜文”的含义 。6.【答案】B【知识点】近义词【解析】【分析】郑重”的含义:在“在这种严肃的场合,她郑重地宣读了誓词” 中,“郑重” 指严肃、认真、庄重,体现宣读誓词时的态度 。A“隆重”:侧重于场面盛大、仪式庄重,强调的是场合的规格,而非个人态度,不能替换“郑重” 。A错误;B“庄重”:有严肃、端正、不轻浮的意思,与“郑重” 在“严肃认真” 的语义上相近,可替换,如“她庄重地宣读了誓词” ,符合语境 。B正确;C:意为珍惜、保重,多表示对人或事物的珍视,与“郑重” 语义不同,无法替换 。C错误;D“沉重”:指分量重、程度深,或心情忧郁,与“郑重” 的语义相差甚远,不能替换 。D错误。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近义词辨析,需要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然后找出意思相近、可替换的词语,重点考查对词语语义和语境适配性的把握 。7.【答案】A【知识点】歇后语【解析】【分析】A项:“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借”和“还”是正常表意,不存在谐音双关,重点在事件逻辑(草船借箭后无需归还这一情节衍生含义 ),不适合放入谐音汉字集。A错误;B:“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 ,“输”谐音“书” ,利用孔夫子爱书,搬家全是书的特点,谐音双关“全是输”,有谐音汉字,适合。B正确;C:“隔着门缝吹喇叭——名声(鸣声)在外” ,“名声”谐音“鸣声” ,借吹喇叭发出的“鸣声”双关“名声”,有谐音汉字,适合。C正确;D:“四月的冰河——开动(冻)了” ,“开动”谐音“开冻” ,借冰河解冻的“冻”双关“动”,有谐音汉字,适合。D正确。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谐音汉字相关知识,谐音歇后语是利用同音字或近音字来创造巧妙语义关联 。需要判断每个选项歇后语中是否运用谐音,看是否契合“谐音汉字集”主题。8.【答案】D【知识点】成语运用【解析】【分析】A:“弱冠”指男子二十岁左右,杨利伟1988年(23岁 )入党,23岁属于二十岁左右区间,“过弱冠之年”表述恰当。A正确;B:“而立之年”指三十岁,杨利伟1998年(33岁 )成为航天员,33岁已过三十岁,“过而立之年”表述恰当。B正确;C:“不惑之年”指四十岁,杨利伟2003年(38岁 )执行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实现飞天梦,38岁接近四十岁,C正确;D:“古稀之年”指七十岁,杨利伟2019年(54岁 )任副总设计师,54岁未到七十岁,“在古稀之年”表述不恰当?等等,不对,重新看,哦,题目答案给的D,再仔细核对:杨利伟2019年54岁,“古稀”是70岁,54岁不是古稀,所以D选项“古稀之年”运用错误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文化常识中年龄别称的运用,需要熟知“弱冠”(男子二十岁 )、“而立”(三十岁 )、“不惑”(四十岁 )、“古稀”(七十岁 )等传统年龄称谓的含义,结合杨利伟对应经历的年龄,判断表述是否恰当。9.【答案】C【知识点】《西游记》【解析】【分析】A:“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 ,对应的是孙悟空被太上老君放入八卦炉炼,后逃出,大闹天宫,最终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的情节,是“大圣被压五行山”,并非“猴王出世”(猴王出世是“灵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 等回目相关 ),A错误;B:“大圣殷勤拜南海 观音慈善缚红孩” ,主要情节是孙悟空为降红孩儿去南海求观音,观音收服红孩儿,和“女儿国遇险”(女儿国相关回目如“法性西来逢女国 心猿定计脱烟花” )无关,B错误;C:“真行者落伽山诉苦 假猴王水帘洞誊文” ,正是“真假美猴王”情节,六耳猕猴化作假悟空,真悟空去落伽山找观音诉苦,假猴王在水帘洞造假文书等,C正确;D:“唐三藏路阻火焰山 孙行者一调芭蕉扇” ,对应火焰山借芭蕉扇情节,“车迟国斗法” 对应的回目是“车迟国猴王显法 比丘寺唐僧谈情” 等,D错误。故答案为:C【点评】 本题考查对古典名著《西游记》具体回目与对应故事内容的匹配掌握,需要熟悉《西游记》经典情节及回目表述,准确判断回目和情节是否契合 。【答案】10.B11.D12.B【知识点】格言、名言;成语运用;文章大意理解【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文人物理解:以《杨氏之子》为依托,需掌握文言语句含义,分析人物言行体现的品质,判断哪些行为彰显“甚聪惠” 。(2)本题考查知识迁移与对人物精神的把握 。理解名言内涵,结合方志敏“清贫、坚守道义”的品质,筛选契合的名言,(3)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及词语语义辨析 。分析刷子李的人物特点,判断词语与“技艺、规矩、名声”等特质的适配性,10.A“为设果”体现杨氏之子懂礼貌、会待客,A正确;B“果有杨梅”只是陈述家中有杨梅,未展现机智应对,不能体现“甚聪惠”,B错误;C“应声答”突出反应敏捷,C正确;D“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用巧妙类比回应,尽显聪慧。D正确。所以选B 。故答案为:B11.A“多行不义,必自毙”说的是不义行为的后果,与方志敏无关,A错误;B“不怨天,不尤人”是面对困境的态度,不契合,B错误;C“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强调仁爱,不符合,C错误;D“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方志敏坚守道义、不图钱财(“分文未有” ),与“君子重义”契合,D正确。故答案为:D12.A“技艺高超” ,刷子李刷浆技艺精湛,身上难留白点,契合,A正确;B“得意洋洋”是骄傲神态,文中他凭本事立规矩,并非此态,不适合,B错误;C“规矩奇特” ,刷浆穿黑衣、有白点白刷,规矩特别,契合,C正确;D“名不虚传” ,其技艺经检验,名声属实,契合。D正确。故答案为:B13.【答案】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子将夜间冻结在盆中的冰块取出,用彩丝穿过冰块,提在手中,就像一个银钲;喜爱儿童,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欣喜若狂的心情【知识点】古诗词填空【解析】【分析】第一、二空对应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精准描绘“农人白天锄草、夜晚搓麻,男女挑家庭重担”的画面,体现劳动场景,所以填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 第(3)空杨万里《稚子弄冰》中“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画面是清晨小孩取盆中冰块,用彩丝穿起当银钲玩,依诗句内容描述场景,填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子将夜间冻结在盆中的冰块取出,用彩丝穿过冰块,提在手中,就像一个银钲 。 第(4)空从诗句“稚子弄冰”的童趣场景,可看出杨万里对儿童天真活泼、热爱生活的欣赏,填喜爱儿童、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 第(5)、(6)空王昌龄《从军行》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描绘边塞阴云、雪山、孤城、玉门关的景象,对应“边塞阴云密布……遥遥相对”的画面,填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 第(7)空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因听闻官军收复失地,满心欣喜,想放歌纵酒、趁春返乡,体现“欣喜若狂的心情”,填欣喜若狂的心情 。故答案为: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子将夜间冻结在盆中的冰块取出,用彩丝穿过冰块,提在手中,就像一个银钲;喜爱儿童,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欣喜若狂的心情。【点评】 本题考查诗句记忆与理解:需准确背诵、理解古诗内容,匹配对应画面与情感 。根据诗句,用生动语言还原场景,分析诗人借诗句表达的情感,需结合创作背景、诗句内容,体会情感 。【答案】14.从容转移枪支;不怕死15.C16.语言;神态;不惧怕死亡,坚决维护其他革命党人;保护其他革命党人信息,逼退贵福;嘲讽17.秋瑾有强烈的责任感,她将大嫂送给她的盘缠分给学生;有视死如归的革命情怀,起义失败后从容转移物资文件,镇静面对清兵,不惧怕死亡;有浓浓的爱国主义精神,在酷刑拷打和威逼利诱之下坚持不吐供,保护了其他革命人士的安全。【知识点】写人类记叙文阅读【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概括能力,需提取关键事件节点及对应行为表现 。(2)本题考查语句含义理解:涉及对文本情感、主旨的把握,通过语句体会人物思想与时代背景关联 。(3)本题考查 人物描写及作用:识别语言、神态描写,分析其对塑造人物形象(展现内心、性格)的作用 。(4)本题考查 人物品质分析:结合事迹提炼“女侠”品质(责任感、视死如归、爱国等),考查对人物形象的深度理解 。14.(1)起义失败后行为:从文中“得知消息后,她却没有躲藏,而是从容地转移枪支弹药和各类文件,并将大嫂送给自己的盘缠分给了学生,命令他们各自分散隐蔽。她说:‘我怕死就不会出来革命,革命要流血才能成功!’” ,可概括为从容转移枪支弹药、文件,分盘缠给学生并让其隐蔽,直言不怕死搞革命 。 (2)受审相关:依据“面对知府贵福的斥问……后又经过反复酷刑拷打和威逼利诱,秋瑾仍坚持不吐供” ,概括为面对贵福斥问、酷刑,坚不吐供,巧对贵福诱导 。故答案为: 从容转移枪支;不怕死15.A,清朝腐败致使革命艰难,能体现不满愤;慨,A正确;B,“秋风秋雨” 暗喻革命艰难前景,可表达对革命忧虑,B正确;C秋瑾是为革命大义赴死,并非因“失去年轻生命伤心无助”,C错误;D革命志士遭迫害、自己壮志未酬,符合“愁煞人” 悲痛,D正确。故答案为:C16.(1):A“秋瑾凛然一笑:‘文稿是我所作……’” 、B“秋瑾仍牙关紧咬不吐一字,冷冷说道……” ,“一笑”“冷冷” 是神态,话语是语言描写 。从这些描写能看出秋瑾不惧死亡,决心以死护革命党人、守革命秘密。(2):C句秋瑾说“贵福大老爷,大通学堂开办以来,诸多计划都是与你商量的……” ,是故意把贵福扯进革命,让其不敢再逼问,目的是保护革命党人信息,让贵福退缩 。这种揭穿、让对方难堪的语境,用嘲讽 语气朗读契合情感 。故答案为:语言;神态;不惧怕死亡,坚决维护其他革命党人;保护其他革命党人信息,逼退贵福;嘲讽。17.从“起义失败后,从容转移物资文件,分盘缠给学生” ,体现责任感 ,关心学生、安排后续;“面对清兵抓捕镇静,受审时不惧酷刑、坚定拒供” ,展现视死如归的革命情怀 ;“酷刑利诱下坚守,保护同志” ,彰显爱国主义(革命大义)精神 ,以行动护革命、救同志,符合“女侠” 勇敢无畏、担当大义的品质 。故答案为:秋瑾有强烈的责任感,她将大嫂送给她的盘缠分给学生;有视死如归的革命情怀,起义失败后从容转移物资文件,镇静面对清兵,不惧怕死亡;有浓浓的爱国主义精神,在酷刑拷打和威逼利诱之下坚持不吐供,保护了其他革命人士的安全。【答案】18.立夏换帘子;对童年生活的怀念19.错误;正确;正确;错误20.B21.B;西湖夏日的勃勃生机22.示例:喜欢第一句。这句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春天美景,使行文有节奏感,读起来琅琅上口,更吸引读者阅读。【知识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文本内容提炼与情感感知能力 :提炼材料一主要事件(立夏换帘子 ),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情感。(2)本题考查信息检索与理解能力 。依据材料信息(二十四节气顺序、“豆包儿布”特点、清明农谚、小寒农谚 ),判断说法正误。(3)本题考查传统文化(节气 )与文学(诗歌 )的关联理解能力 。分析题诗与节气的对应关系,需理解节气特点、诗句含义。(4)考查对描写方法及效果的理解 。:识别动态描写(关注景物的动作、变化 ),分析其展现的画面(西湖夏日生机 )。(5)本题考查语言鉴赏与个性化表达能力 。:对比不同文本对“立夏”的表达,从修辞手法(排比 )、语言风格(文学性描述 vs 说明性表述 )等角度,阐述对某一句的喜好及理由。18.材料一围绕立夏展开,核心事件是“立夏换帘子”,从“小时候大院里换门帘的往事,像天边的云霞,常在梦里隐现”,可感知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故填“立夏换帘子;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故答案为:立夏换帘子;对童年生活的怀念19.(1):二十四节气是从立春开始,到大寒结束,并非冬至,所以错误 。考查二十四节气完整序列知识。(2):文本提及“豆包儿布” 是薄纱布且便宜,与说法契合,故正确 。需依据文本对“豆包儿布” 的描述判断。(3):清明有春耕习俗,“种瓜种豆” 符合清明时节乡下农事,所以正确。(4):小寒冷不能直接推断春天冷,气候规律不支持此逻辑,所以错误。故答案为:错误;正确;正确;错误。20.需看各选项诗歌内容与节气特点:A:“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立春后进入仲春,草长莺飞符合立春后春景,对应合理。A正确;B:“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桃花盛开是春季景象,立夏是夏季第一个节气,此景与立夏不匹配,所以B对应错误。B错误;C:结合“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荷残菊残符合寒露节气(秋季后期,天气转凉 )特点,对应合理 。 需精准把握节气气候、物候特征,匹配诗歌描绘的场景意象。C正确。故答案为:B21.动态描写是写事物的运动状态。材料三中,A(未完整显示,假设另一句是静态 )与B对比,B中“偶有一只白鹭划过,湖面泛起涟漪……岸边柳树枝条摇曳” ,有“划过”“泛起”“摇曳”等动态词,展现西湖夏日勃勃生机 ,所以动态描写是B 。故答案为:B;西湖夏日的勃勃生机。22.若喜欢材料一的表述,除答案示例的排比外,还可从“绚烂的春花”“飞天的柳絮”“含韵的茶香” ,用具体意象营造诗意氛围,让立夏到来更具画面感、文学美;若喜欢材料三,可从其作为节气知识,简洁明了定义立夏(夏季第一个节气、交节时间、物候意义 ),清晰准确,便于快速了解节气本质。答题时紧扣语句特点(修辞、风格、表意 )阐述理由即可。故答案为:喜欢第一句。这句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春天美景,使行文有节奏感,读起来琅琅上口,更吸引读者阅读。23.【答案】 解决“友谊小裂缝” 在我的生活里,曾有一道棘手的“难题”,那就是和好朋友小语闹矛盾。那天课间,我们像往常一样玩“你说我猜”游戏。我描述词语时,小语总猜错,我着急地提高音量:“这么简单都猜不出,你好好想啊!” 小语脸涨得通红,也大声回我:“我又不是故意的,你凶什么!” 之后,我们谁都不理谁,原本形影不离的两人,课间各待一边,气氛尴尬又难受。冷静两天后,我开始反思:游戏本是为开心,我却因着急坏了心情,还伤害了友谊。我想主动求和,可又怕小语还在生气。犹豫时,我想起小语曾熬夜给我补生日贺卡,想起我们一起分享秘密的午后……这些美好让我鼓起勇气。我买了小语最爱吃的草莓蛋糕,在便签上写:“对不起呀,不该对我最好的朋友发脾气,蛋糕分你一半,咱们和好吧!” 趁着午休,我把蛋糕和便签悄悄放进她抽屉。下午,我正忐忑,小语突然跑到我座位旁,眼睛亮晶晶的,递给我她画的和解画——两个小人手拉手,旁边写着“和好啦”。我们相视而笑,那些别扭瞬间烟消云散。这次经历让我明白,友谊里遇到矛盾不可怕,只要愿意反思、主动沟通,就能修补裂缝。也懂得了要珍惜朋友,控制情绪,因为一份好的友谊,值得我们用心守护 。【知识点】叙事类作文【解析】【分析】 选材:比如选“和好朋友闹矛盾” ,这类人际问题贴近学生生活,易写出真情实感,也可选“打羽毛球球挂树上”(运动问题 )、“拼乐高缺积木”(手工问题 )等。结构: 开头:简洁引出问题,如“在我和小宇的友谊里,曾有一次‘冷战’风波,让我学会了珍惜与沟通”。中间:详细写“遇到问题”(因误会吵架,谁也不理谁 );“思考解决”(内心纠结,想道歉又拉不下面子,想起过往美好,决定主动 );“解决过程”(写纸条道歉,小宇也认错,重归于好 ),把心理活动、行动细节写具体。结尾:提炼启示,如“这次矛盾让我明白,友谊需要主动维护,遇到问题别僵持,沟通能化解冰墙”。注意:语言口语化、符合五年级学生表达;写完用修改符号(如增添号、删除号 )修改语病、调整语句,保证通顺。【点评】本题考查记叙文写作能力。从生活、学习的诸多问题(如运动、手工、人际、学业 )中选取典型事例,清晰叙述“遇到问题—思考解决—解决过程—获得启示”的完整流程,重点把解决问题的思考、行动写具体,考查叙事的完整性与细节刻画能力 。从解决问题的经历中提炼启示(如坚持、沟通、反思的重要性 ),考查对生活经验的升华与思想表达能力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学生版).docx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