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1张PPT)● 考点清单解读● 重难题型突破● 易错易混分析● 回归教材·图片全解● 重点实验突破第三节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第三节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考点一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 成像原理:光的反射。2. 成像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平面镜所成的虚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像与物体对应点的连线垂直于平面镜 第三节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3.平面镜成虚像的原理平面镜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如图所示,从光源 S 射向平面镜的光反射后有一部分射入人眼,人感觉这些光就像是从其反向延长线的交点 S′直接射来的一样。 S′就是 S 在平面镜中的像。 光源 S 在镜后的像 S′并不是实际光线会聚形成的,所以 S′叫作 S 的虚像。 如果把光屏放在 S′处, 是接收不到这个像的,所以虚像只能用眼睛看到,而不能成在屏上。第三节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第三节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典例 1 小夏站在平面镜前 2.5 m 处,若她朝着镜子的方向前进 0.5 m,她的像和镜面相距 ____ m。如图甲所示,若将一块和平面镜一样大小的木板放在平面镜后面 0.2 m 处,她 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小夏从平面镜里看到背后墙壁上所挂时钟显示的时间如图乙所示,则此时的实际时间是 _________。对点典例剖析第三节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解析] 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小夏站在平面镜前 2.5 m 处,若她朝着靠近镜子的方向前进0.5 m,此时物距为 2.5 m-0.5 m=2 m,所以像距为 2 m。 由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在镜面后放置物体不影响成像,所以这时她仍能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根据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可知,此时实际时间为 11:35。[答案] 2 能 11:35第三节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考点二 凹面镜和凸面镜凹面镜 凸面镜概念 反射面是凹面的叫作凹面镜 反射面是凸面的叫作凸面镜对光线的 作用 有会聚作用 有发散作用第三节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续表图示应用 太阳灶、手电筒、汽车头灯等 汽车后视镜、公路拐弯处的反光镜等第三节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题型一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例 1 小西和同学们进行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实验时应选择较 _______(选填“厚”或“薄”)的玻璃板竖立在水平桌面上,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2)当棋子 A 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 _______。(3)实验中若只将玻璃板水平向左平移,棋子所成像的位置 ______(选填“向左移”“向右移”或“不变”)。第三节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解析](1)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实验效果,所以应选择较薄的玻璃板;玻璃板是透明的,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当棋子 A 远离玻璃板时,因棋子 A 大小不变,故像的大小不变。(3)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实验中若只将玻璃板水平向左移,对称面所在位置不变,故棋子所成像的位置不变。[答案] (1)薄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不变 (3)不变第三节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思路点拨第三节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题型二 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例 2 玄武湖诺那塔高 35 m,其在水中的倒影高 ____ m。图中 A 点表示水中“塔尖”的位置,请在图中画出人眼看见塔尖的光路图。第三节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解析]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塔高 35 m,则塔的像高 35 m。A 的位置是塔尖通过水面所成的像,据此画出塔尖的位置 A′,连接人的眼睛和 A,则连线与水面的交点 O 为反射点,据此作出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如答案图所示。[答案] 35 如下图所示第三节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变式衍生 请画出图中两条反射光线的入射光线及发光点 A。如下图所示第三节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解题通法 平面镜成像作图的方法:(1)过点 S 作平面镜的垂线(像和物体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垂直);(2)在垂线上作点 S′,让点 S′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点 S 到镜面的距离(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3)S′即为 S 在平面镜中的像。第三节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误认为平面镜成像时“近大远小”例 1.75 m 高的小明从距平面镜 5 m 处走到距平面镜 2 m 处,他在镜中像的大小及像和人之间的距离,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像大小不变,像和人之间的距离为 4 mB. 像逐渐变大,像和人之间的距离为 4 mC. 像逐渐变小,像和人之间的距离为 6 mD. 像高 1.75 m,像和人之间的距离为 2 m第三节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当小明距平面镜 2 m 时,像与平面镜的距离也为 2 m,他本人与镜中的像的距离变为 4 m,像和物体大小相等,在此过程中物体不变,则像的大小不变,他身高 1.75 m,则像的高度为 1.75 m,故 B、C、D 项错误,A 项正确。第三节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答案] A[易错] B[错因] 未能区分视觉的大小和真实的大小。第三节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领悟提能 理解好视觉的大小和真实的大小:人在感觉上离镜近像大,离镜远像小,但不论视觉上感觉像变大还是变小,事实上像的大小都没变,总与物大小相同。易错警示 像的大小由物体的大小决定,与人到镜面的距离无关。第三节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材图片 图片解读(北师大八 上 P102) 命题考点:平面镜成像特点、镜面反射如图所示,在平静的水面上,国家大剧院和它的倒影相映成趣,宛如一个巨大的蛋壳。 产生这种视觉效果的原因是①__________,所成的是一个②____(选填“实”或“虚”)像;漂亮的“蛋壳”闪着耀眼的光芒,这是③______(选填“镜面”或“漫”)反射。平面镜成像虚镜面第三节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北师大八上 P104) 命题考点:平面镜成像特点检查视力时,被测者要与视力表保持 5 m 的距离。 如图所示,视力表放在被测者的后上方,则被测者要与平面镜的距离为④____ m 才能进行视力检查。当人面镜时,视力表的像的大小将⑤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续表2不变第三节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北师大八上 P104) 视力表上其中一个“E”字开口指向被测者的左边,则被测者应朝自己的⑥_______ 指才正确。 若在平面镜前端紧贴一不透光的挡板(与平面镜、视力表上端对齐)挡住平面镜的一半,则视力表在平面镜中成像情况是⑦_______(选填“成完整的像”“成不完整的像”或“不成像”)。续表左边成完整的像第三节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北师大八上 P107) 命题考点:凸面镜如图所示是街头路口的反光镜,从中可以看到更广的地方,说明凸面镜对光具有⑧_______ 的作用,可以起到⑨________ 视野的作用。 成像时,它⑩_____(选填“遵循”或“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续表发散扩大遵循第三节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器材 桌面、白纸、笔、直尺(或者方格纸)、玻璃板、两支相同的蜡烛、火柴、支架等实验装置第三节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 步骤 1. 在桌面上铺上一张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2. 沿着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代表平面镜的位置。3. 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 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未点燃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这个位置就是前面那支蜡烛的像的位置。测量蜡烛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记录在表中。续表第三节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 步骤 4. 移动点燃的蜡烛,多做几次实验。实验时注意观察点燃蜡烛的像的大小是否随蜡烛位置的改变而变化。5. 换用长度不同的蜡烛,再做几次实验。实验时注意观察蜡烛像的大小和蜡烛大小是否相同续表第三节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数据 记录 表 实验 序号 物体到平面 镜的距离/cm 像到平面镜 的距离/cm 像与物大小比较(放大、缩小或相等)123…续表第三节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归纳 总结 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对应点的连线垂直于平面镜续表第三节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命题点:1. 实验原理(光的反射)。2. 实验器材的选取。3. 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原因(便于确定像的位置)。4. 选择薄玻璃板的原因(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5. 选用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的原因(便于比较物像大小)。6. 刻度尺的作用(测量物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7. 眼睛观察像的位置(与物同侧)。避免出现重影第三节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8. 玻璃板要与白纸②_______ 放置,确保像与蜡烛能够完全重合。9. 验证平面镜所成像的虚、实的方法(移去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将光屏置于蜡烛的位置,用光屏去承接前面蜡烛成的像)。10. 测得的物体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不相等的原因(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玻璃板有厚度、测量长度时存在误差等)。11. 分析数据和现象,总结结论。垂直第三节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2. 选择较③__ 的实验环境(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13. 选择白纸、方格纸的原因(在白纸上可以更加准确地标注镜面、物、像的位置,便于实验数据的处理;在方格纸上可以更方便、更准确地确定像和物的位置)。14. 多次测量的目的(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15. 实验的评估与改进。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