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广东省两阳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化学试题1.(2025高二下·广东月考)文物凝结了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历史进步的标志。下列文物所用主要材料属于有机物的是A.黄金面具 B.战国初期竹木简牍C.曲阳石雕 D.葫芦纹彩陶壶2.(2025高二下·广东月考)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体现了中国对解决气候问题的大国担当。在实际生产中,可利用反应来捕捉废气中的,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A.的分子结构模型:B.键电子云轮廓图C.的电子式:D.的电子排布式:3.(2025高二下·广东月考)化学处处呈现美,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舞台上干冰升华时,共价键断裂B.与18-冠-6的空腔大小相近,形成稳定的超分子结构(),这体现出超分子的分子识别特征C.缺角的晶体在饱和溶液中变为完美立方体块,体现晶体的自范性D.雪花是天空中的水汽经凝华而来的一种晶体,其六角形形状与氢键的方向性有关4.(2025高二下·广东月考)吸湿性强,常被用作气体和液体的干燥剂,它甚至可以使硝酸脱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第一电离能:NC.离子半径: D.沸点:5.(2025高二下·广东月考)下列关于物质的结构(或性质)及解释均正确的是选项 物质的结构(或性质) 解释A 键角: 水分子中O上孤电子对数比氨分子中N上的多B 稳定性: HF分子间氢键强于HCl分子间作用力C 熔点:碳化硅>金刚石 键的键能大于键的键能D 在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大 和都是非极性分子,是极性分子A.A B.B C.C D.D6.(2025高二下·广东月考)下列有机物命名正确的是A.3,3-二甲基-2-乙基戊烷 B.3,3-二甲基戊烷C.2-甲基-3-丁烯 D.1,5-二甲苯7.(2025高二下·广东月考)维生素C是一种很好的抗氧化剂,适当的补充维生素C可增加中性粒细胞的趋化性和变形能力,提高白细胞的杀菌能力,其分子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关于维生素C的叙述错误的是A.属于烃的衍生物 B.分子中含有3种官能团C.1mol该物质最多能与2molBr2加成 D.该物质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8.(2025高二下·广东月考)有机物X为合成光刻胶的一种中间体,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分子式为B.1mol该物质中含有4mol碳碳双键C.在一定条件下该物质能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D.该物质能使溴水褪色,但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9.(2025高二下·广东月考)下列实验装置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用酒精萃取碘水中的碘 B.除去乙烷中的乙烯杂质得到纯净的乙烷C.验证乙炔具有还原性 D.实验室制硝基苯A.A B.B C.C D.D10.(2025高二下·广东月考)甲氧基肉桂酸辛酯是一种化学防晒剂,其分子结构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式为 B.分子中有2种官能团C.该物质易溶于水 D.分子中有2个手性碳原子11.(2025高二下·广东月考)如图为几种晶体或晶胞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晶胞A的化学式是LaNi4B.在金刚石晶体中,碳原子与碳碳键个数的比为1:2C.碘单质是分子晶体,碘单质在CCl4中比水中溶解度更大D.金刚石、MgO、碘单质三种晶体的熔点顺序为:金刚石>MgO>碘单质12.(2025高二下·广东月考)氟化钾镁是一种具有优良光学性能的材料,主要应用于激光领域,其立方晶胞结构如图。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的配位数为8B.氟化钾镁晶体的化学式为C.每个位于距其最近且等距的构成的正八面体空隙中D.若位于晶胞的体心,则位于晶胞的面心13.(2025高二下·广东月考)绥阳金银花是贵州特产之一,有抗菌、解热、增强免疫等功效,其所含咖啡酰奎尼酸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中所有碳原子有可能在同一平面内B.1mol该有机物最多与3molNa反应C.分子中碳原子的杂化类型有sp、sp2、sp3三种D.该有机物遇氯化铁溶液会发生显色反应,有四个手性碳原子14.(2025高二下·广东月考)下列实验操作、现象、结论均正确的是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或目的A 向等体积乙醇与水中分别加入等质量金属钠 都产生具有可燃性的气体 乙醇中羟基H原子与水中H原子的活性一样B 将光亮的铜丝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立即伸入无水乙醇中 铜丝先变黑后恢复成原来的颜色 乙醇被氧化,铜作氧化剂C 常温下,将二氧化碳通入苯酚钠溶液 溶液变浑浊 制得苯酚,同时生成碳酸氢钠D 将少量溴乙烷与NaOH溶液混合共热,充分反应并冷却后,再滴加AgNO3溶液 产生淡黄色沉淀 检验溴乙烷中的溴元素A.A B.B C.C D.D15.(2025高二下·广东月考)环辛四烯、立方烷、苯乙烯分子式均为C8H8,下列对这三种化合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环辛四烯的七氯代物有2种B.苯乙烯最多能与1molH2发生加成反应C.三者均属于不饱和烃D.苯乙烯中的所有碳原子可能共平面16.(2025高二下·广东月考)某届奥运会上,有个别运动员因服用兴奋剂被取消参赛资格。如图是检测出兴奋剂的某种同系物X的结构,下列关于X的说法正确的是A.1molX与NaOH溶液反应最多消耗4molNaOHB.X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可证明其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C.1molX与足量的饱和溴水反应,最多消耗4molBr2D.1molX与足量H2反应最多消耗6molH217.(2025高二下·广东月考)实验小组探究卤代烃的性质。实验1:取一支试管,滴入15滴1 溴丁烷,加入1mL5%的NaOH溶液,振荡后放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水浴加热。为证明1 溴丁烷在NaOH水溶液中能否发生取代反应,同学们提出可以通过检验产物中是否存在溴离子来确定。(1)甲同学进行如下操作:将1 溴丁烷与NaOH溶液混合后充分振荡,加热,取反应后的上层清液,加硝酸银溶液来进行溴离子的检验。①1 溴丁烷在NaOH水溶液中反应的方程式 。②乙同学认为甲同学设计不合理。理由是 。于是,乙同学将实验方案补充完整确定了溴离子的生成,乙同学的操作是:取反应后的上层清液, 。(2)丙同学提出质疑:通过检验溴离子不能证明该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理由是 。(3)综合上述实验,检测实验1中 的生成可判断发生取代反应,实验小组用红外光谱证实了该物质的生成。实验2: 向圆底烧瓶中加入2.0gNaOH和15mL无水乙醇,搅拌,再加入5mL1 溴丁烷和几片碎瓷片,微热,一段时间后,B中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加热和夹持装置略去)(4)甲同学认为,依据实验2中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不能判断A中发生了消去反应,理由是 。(5)乙同学对实验进行了如下改进(加热和夹持装置略去),依据实验现象可判断是否发生消去反应, 改进后A中物质为 。18.(2025高二下·广东月考)有机物a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其分子式为C5H10,结构简式为(H3C)2C=CH—CH3,有机物a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如图所示的反应,其中b为高分子化合物。已知:—COOH+ (R1、R2为烃类基团)(1)a的名称是 。(2)b的结构简式为 。(3)下列关于b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标号)。A.为混合物 B.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0.1molb完全燃烧可消耗7.5molO2(4)a→d的反应类型为 。(5)有机物a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的有机产物除了H3C-CO-CH3,还有 。(6)a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具有顺反异构,写出其顺式结构: 。(7)已知不对称烯烃加成时氢原子首先加到碳碳双键上含氢较多的碳上:根据信息写出a→c的化学方程式: 。19.(2025高二下·广东月考)铬(Cr)、锰(Mn)、钴(Co)、镍(Ni)等过渡金属元素化合物的应用研究是前沿科学之一,回答下列问题:(1)基态铬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 。(2)含铬化合物CrO5中Cr元素化合价为+6价,常温下呈蓝色,则其结构式可能为析 。A. B. C.(3)已知金属锰有多种晶型,型锰的面心立方晶胞俯视图符合下列 (填序号),每个Mn原子周围紧邻的原子数为 。A. B. C. D.(4)[Co(DMSO)6](ClO4)2是一种紫色晶体,其中DMSO为二甲基亚砜,化学式为SO(CH3)2,DMSO中硫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 ,ClO的空间构型是 。(5)①NiO的晶胞结构如图甲所示,其中离子坐标参数A为(0,0,0),B为1,1,1),则C的离子坐标参数为 。②一定温度下,NiO可以自发地分散并形成“单分子层”,可以认为O2-作密置单层排列(O2-之间相切),Ni2+填充其中(如图乙),已知O2-的半径为apm,设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为NA,每平方米面积上具有该单分子层的质量为 g(用含a、NA的代数式表示)。20.(2025高二下·广东月考)由丙烯经下列反应可得到F和高分子化合物G,它们都是常用的塑料。(1)C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 。(2)生成F的反应类型: 。(3)B转化为C的化学方程式为 。(4)F的芳香同分异构体有 种,其中核磁共振氢谱中显示峰面积比为3:1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 。(5)写出由合成 (合成路线常用表示方法为)。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识点】有机物的鉴别【解析】【解答】 A、黄金面具由黄金制成,黄金是金属,所以属于金属材料,并非有机物,该选项不符合要求。B、战国初期竹木简牍,其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纤维素属于含碳的有机化合物,所以该文物材料属于有机物,该选项符合要求。C、曲阳石雕的材料是石头,主要成分是硅酸盐等,属于硅酸盐制品,不是有机物,该选项不符合要求。D、葫芦纹彩陶壶属于陶瓷制品,陶瓷主要是硅酸盐材料,属于硅酸盐制品,并非有机物,该选项不符合要求。【分析】要解决这道题,关键在于明确不同材料的类别,核心是区分有机物和无机物(金属材料、硅酸盐制品等 )。有机物通常指含碳化合物(除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和碳化物等简单含碳化合物外 ),金属材料包含纯金属与合金,硅酸盐制品是以含硅物质为原料经加热制成的产品,据此判断即可.2.【答案】B【知识点】化学键;判断简单分子或离子的构型;用电子式表示简单的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解析】【解答】A、空间构型为直线形→对比模型→模型不符→A错误;B、键“肩并肩”重叠、镜面对称→匹配轮廓图→B正确;C、电子式需体现负电荷和电子分布→题目电子式错误→C错误;D、是失1个电子→电子排布式应为→题目是原子的→D错误。故答案为:B。【分析】A、的空间结构是直线形,其分子结构模型应体现原子呈直线排列,题目中A选项的模型不符合直线形特征,A错误;B、键是由p轨道“肩并肩”重叠形成,电子云呈现镜面对称的特征,题目中B选项的电子云轮廓图符合这一特点,B正确;C、是带负电的阴离子,电子式要体现出得到的电子,正确的电子式应为 ,题目中C选项未体现负电荷及正确电子分布,C错误;D、原子失去最外层1个电子形成,其电子排布式应为 ,题目中D选项是原子的电子排布式,D错误。3.【答案】A【知识点】分子间作用力;氢键的存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晶体的定义【解析】【解答】A.干冰升华时,只是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破坏分子间作用力,共价键并未断裂,A错误;B.碱金属离子有大有小,冠醚有不同大小的空穴适配不同大小的碱金属离子,K+与18-冠-6的空腔大小相近,则K+与18-冠-6形成稳定的超分子结构,现了超分子的分子识别特征,B正确;C.在适宜的条件下,晶体能够自发地呈现封闭的规则和凸面体外形的性质,则缺角的NaCl晶体在饱和NaCl溶液中慢慢变为完美的立方体块,体现了晶体的自范性,C正确;D.氢键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天空中的水汽经凝华形成雪花的六角形形状与氢键的方向性有关,D正确;故选A。【分析】A.干冰升华为物理变化;B.冠醚有不同大小的空穴适配不同大小的金属离子;C.晶体的自范性是指:在适宜的条件下,晶体能够自发地呈现封闭的规则和凸面体外形的性质;D.氢键具有方向性。4.【答案】C【知识点】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含义及应用;氢键的存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解析】【解答】A、同主族从上到下第一电离能减小→在上→→A错误;B、同主族从上到下电负性减小→非金属性强于→→B错误;C、与电子层结构相同→原子序数小的离子半径大→序数小于→→C正确;D、分子间有氢键→沸点高于无氢键的→→D错误。故答案为:C 。【分析】要判断各选项说法是否正确,需依据元素周期律(第一电离能、电负性变化规律)、离子半径比较规则、分子间作用力(氢键对沸点影响 )等知识,逐一分析选项:A、同主族从上到下第一电离能减小→在上→→A错误;B、同主族从上到下电负性减小→非金属性强于→→B错误;C、与电子层结构相同→原子序数小的离子半径大→序数小于→→C正确;D、分子间有氢键→沸点高于无氢键的→→D错误。5.【答案】D【知识点】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相似相溶原理及其应用;氢键的存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解析】【解答】A.H2O中含有2个孤电子对,NH3中含有1个孤电子对,孤电子对数越多,键角减小,则H2O和NH3的键角大小为H2OB. 稳定性: 是因为H-F键强于H-Cl,与氢键无关,B错误;C.原子半径越小,键长越短,键能越大,熔沸点越高,C-Si键键能小于C-C键能,碳化硅和金刚石的熔点大小为金刚石>碳化硅,C错误;D.和CCl4都是非极性分子,H2O是极性分子,根据相似相溶原理可知,在CCl4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大,D正确;故选D。【分析】A.孤电子对间排斥力>孤电子对和成键电子对之间的排斥力>成键电子对之间的排斥力,孤电子对越多键角越小;B.物质的稳定性与化学键的强弱有关,与氢键无关;C.键能越大,熔沸点越高;D.极性分子组成的溶质易溶于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难溶于非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非极性分子组成的溶质易溶于非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难溶于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6.【答案】B【知识点】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解析】【解答】A、找最长碳链→原主链错误(实际 7 个碳 )→正确命名为 3,3,4 - 三甲基己烷→A错误;B、主链 5 个碳(戊烷 )→3 号碳有 2 个甲基→符合命名规则→B正确。C、烯烃命名双键编号最小→原双键在 3 号碳错误→正确为 3 - 甲基 - 1 - 丁烯→C错误;D、苯同系物支链编号和最小→1,5 - 二甲苯错误→应为 1,3 - 二甲苯→D错误。故答案为:B。【分析】A、命名 “3,3 - 二甲基 - 2 - 乙基戊烷”,按照主链选择规则,应找最长碳链。该命名中主链若按描述,实际最长碳链含 7 个碳原子(原戊烷主链错误 ),正确命名需重新确定主链和编号,应为 “3,3,4 - 三甲基己烷” ,A 错误;B、“3,3 - 二甲基戊烷”,先确定主链为 5 个碳原子的戊烷(最长碳链正确 ),再看支链,第三个碳原子上有 2 个甲基,编号满足支链编号合理,符合系统命名法,B正确;C、“2 - 甲基 - 3 - 丁烯”,对于烯烃命名,要使双键编号最小。原命名中双键在 3 号碳,实际应让双键位置编号更小,正确命名应为 “3 - 甲基 - 1 - 丁烯” ,C 错误;D、“1,5 - 二甲苯”,苯的同系物命名时,支链(甲基 )编号之和要最小。二甲苯中两个甲基在苯环上的位置,正确编号应为 1、3 位,即“1,3 - 二甲苯”,D 错误。7.【答案】C【知识点】有机物中的官能团;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醇类简介;加成反应【解析】【解答】A、烃只含、,维生素含→是烃的衍生物→正确;B、找官能团→羟基、酯基、碳碳双键→共种→正确;C、加成看碳碳双键数量→个双键→物质最多与加成→错误;D、碳碳双键能被酸性氧化→溶液褪色→正确。故答案为:C。【分析】要判断关于维生素叙述的正误,需结合有机物的分类、官能团识别及性质(与加成、与酸性反应 )等知识,逐一分析选项:A、烃的衍生物是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取代后的化合物。维生素分子中含有元素(羟基、酯基等 ),不是烃,属于烃的衍生物,A正确;B、识别分子中的官能团,维生素分子中有羟基( )、酯基( )、碳碳双键( ),共种官能团,B正确;C、与有机物加成反应通常发生在碳碳双键处,维生素分子中只有个碳碳双键,个碳碳双键与分子加成,故该物质最多与加成,不是,C错误;D、酸性溶液具有强氧化性,维生素分子中的碳碳双键易被氧化,从而使酸性溶液褪色,D正确。8.【答案】C【知识点】烯烃;苯的结构与性质;醇类简介;有机分子式的推断与计算【解析】【解答】A:数原子个数→,,→分子式→A错误;B:苯环无碳碳双键→只有侧链个双键→物质含双键→B错误;C:有碳碳双键→可加聚→能合成有机高分子→C正确;D:碳碳双键、羟基均能使酸性褪色→物质能使两种溶液都褪色→C错误。故答案为:C。【分析】A、确定分子式需数清分子中、、原子个数。根据结构简式,原子数为,原子数:苯环上个(注意取代基位置 )、侧链中含个 、含个,共个,原子数为,所以分子式是,不是,A错误;B、苯环中的碳碳键是特殊的介于单双键之间的键,不是碳碳双键。该分子中只有侧链上的个碳碳双键,所以该物质含碳碳双键,不是,B错误;C、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碳碳双键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加聚反应,多个小分子通过加成聚合形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所以该物质能合成有机高分子,C正确;D、碳碳双键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使其褪色,也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使其褪色;同时,分子中的羟基(与苯环相连的烃基上的羟基等情况 )也可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所以该物质既能使溴水褪色,也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错误。综上,答案选。9.【答案】D【知识点】乙烯的物理、化学性质;乙炔炔烃;苯的结构与性质【解析】【解答】A、萃取剂要求与水互不相溶→酒精与水互溶→不能萃取→A错误;B、乙烯被氧化生成→引入新杂质→不能除杂→B错误;C、电石反应生成等→使酸性褪色→干扰验证→C错误;D、制硝基苯需水浴加热控温→装置满足条件→可制备→D正确。故答案为:D。【分析】要判断实验装置能否达到实验目的,需依据萃取原理、除杂原则、气体性质及反应条件等知识,对每个选项逐一分析即可。10.【答案】A【知识点】“手性分子”在生命科学等方面的应用;有机物中的官能团;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解析】【解答】A.由分子结构可知,该分子中含有18个C原子,26个H原子,3个O原子,其分子式为C18H26O3,A正确;B.该物质中含有的官能团有醚键、酯基、碳碳双键,共3种,B错误;C.该物质属于酯类,难溶于水,C错误;D.分子中有1个手性碳原子,如图用“*”标记,D错误;故选A。【分析】A.根据结构简式确定分子式;B.该物质中含有的官能团有醚键、酯基、碳碳双键;C.该物质属于酯;D.手性碳是指连有四个不同原子团的碳原子。11.【答案】A【知识点】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共价晶体);分子晶体;晶胞的计算;晶体的定义【解析】【解答】A、均摊法计算→:;:→化学式→A错误;B、金刚石中每个连个键,每个键被个共用→与键个数比→B正确;C、、非极性,极性→相似相溶→在中溶解度大→C正确;D、晶体类型:金刚石(共价 )(离子 )碘(分子 )→熔点顺序符合规律→D正确。故答案为:A。【分析】要判断关于晶体或晶胞说法的正误,需运用晶胞化学式计算(均摊法 )、晶体中化学键与原子个数比、相似相溶原理、晶体熔沸点比较规律等知识,逐一分析选项:A、用均摊法计算晶胞的化学式。原子位于顶角,晶胞中原子个数:;原子位于面心和体心,面心原子个数:,体心原子个数:,所以原子总数为。因此,晶胞的化学式应为,不是,A错误;B、在金刚石晶体中,每个碳原子与相邻个碳原子形成碳碳键,而每个碳碳键被个碳原子共用。那么碳原子与碳碳键个数比为: ,B正确;C、碘单质是分子晶体,和都是非极性分子,是极性分子。根据相似相溶原理(非极性分子易溶于非极性溶剂,极性分子易溶于极性溶剂 ),碘单质在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大,C正确;D、金刚石是共价晶体,是离子晶体,碘单质是分子晶体。一般晶体熔沸点规律:共价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 。所以三种晶体熔点顺序为:金刚石碘单质,D正确。综上,答案选A。12.【答案】A【知识点】离子晶体;晶胞的计算【解析】【解答】A.由图可知,与等距离且最近的F-位于棱心,有12个,则K+的配位数为12,故A错误;B.Mg2+位于顶点,数目为8×=1,F-位于棱心,数目为12×=3,K+位于体心,数目为1,则该晶体的化学式为,故B正确;C.与最近且等距的有6个,6个F-构成正八面体,在构成的正八面体的空隙中,故C正确;D.图示晶胞中,位于顶点,位于棱心,因此当位于晶胞的体心,位于晶胞的面心,故D正确;故选A。【分析】A.与等距离且最近的F-位于棱心;B.根据均摊法计算;C.与最近且等距的有6个;D.该晶胞中位于顶点,位于棱心。13.【答案】D【知识点】原子轨道杂化方式及杂化类型判断;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苯酚的化学性质【解析】【解答】A、存在杂化的饱和碳原子(四面体结构 )→ 所有碳原子不能共面 → A错误;B、羟基共5个(醇羟基3个 + 酚羟基2个 )→ 与反应 → B错误;C、杂化类型只有(双键、苯环碳 )、(饱和碳 )→ 无杂化 → C错误;D、含酚羟基→遇显色;手性碳有4个→ D正确。故答案为:D。【分析】判断咖啡酰奎尼酸相关说法正误,要从分子结构特点(碳原子共面、杂化类型 )、官能团性质(羟基与钠反应、酚羟基显色 )、手性碳原子判断入手,逐个分析选项:A、找分子里的饱和碳原子(杂化 ),这类碳原子是四面体结构,连接的原子无法共平面,所以“所有碳原子共面”不成立,A错误;B、数能与反应的羟基(醇羟基 + 酚羟基 ),共5个,该物质最多和反应,不是,B错误;C、分析碳原子杂化:饱和碳是杂化,双键(碳碳、碳氧 )和苯环上的碳是杂化,分子无碳碳三键,不存在杂化,只有、两种,C错误;D、分子含酚羟基(苯环直接连的 ),遇氯化铁会显色;再找手性碳(连4种不同原子/基团的碳 ),能找到4个,D正确。14.【答案】C【知识点】溴乙烷的化学性质;卤代烃简介;乙醇的物理、化学性质;苯酚的化学性质;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解析】【解答】A、钠与乙醇、水反应速率不同→水中活性强于乙醇羟基→结论错→错误;B、铜丝先氧化为(黑 ),再被乙醇还原为(恢复原色 )→乙醇被氧化,是催化剂→结论错→错误;C、酸性苯酚→与苯酚钠反应生成苯酚(浑浊 )和→现象、结论对→ 正确;D、检验溴乙烷中溴→水解后需先酸化(中和 ),再加→操作缺酸化→错误→ 错误。故答案为:C。【分析】要判断实验操作、现象、结论是否正确,需依据物质性质(如羟基活性、乙醇催化氧化、酸性强弱比较、卤代烃中卤素检验 )及实验原理(除杂、检验等 ),对每个选项逐一分析:A、乙醇和水都能与钠反应生成氢气,但反应速率不同。水与钠反应更剧烈,说明水中原子比乙醇中羟基原子活性强,所以“乙醇中羟基原子与水中原子活性一样”结论错误,错误。B、铜丝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生成氧化铜(变黑 ),伸入无水乙醇中,氧化铜被乙醇还原为铜(恢复原色 ),此过程中乙醇被氧化,而铜先参与反应生成氧化铜,后又被还原为铜,铜是催化剂不是氧化剂,错误。C、根据酸性强弱:碳酸苯酚 ,常温下将二氧化碳通入苯酚钠溶液,发生反应 ,生成的苯酚溶解度小使溶液变浑浊,同时生成碳酸氢钠,现象和结论均正确,正确。D、检验溴乙烷中的溴元素,需先让溴乙烷在溶液中水解生成溴离子, 但水解后溶液呈碱性,直接加溶液会生成氢氧化银(迅速分解为氧化银 )干扰检验,应先加稀硝酸酸化,再滴加溶液,所以该实验操作错误,错误。综上,答案选C。15.【答案】D【知识点】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加成反应【解析】【解答】A、换元法→七氯代物数目 = 一氯代物数目→环辛四烯只有种氢→一氯代物种→七氯代物种→A错误;B、苯乙烯含苯环( )和碳碳双键( )→最多与加成→B错误;C、立方烷全是饱和碳→属于饱和烃→并非三者都不饱和→C错误;D、苯环、双键均为平面结构 + 单键可旋转→所有碳可能共平面→D正确。【分析】判断三种分子式均为的化合物(环辛四烯、立方烷、苯乙烯 )相关叙述的正误,需结合同分异构体数目判断(换元法 )、加成反应原理、烃的分类(饱和/不饱和 )、原子共面分析等知识,逐个拆解选项:选项A:用“换元法”,环辛四烯的七氯代物数目 = 一氯代物数目。环辛四烯分子结构对称,只有种氢原子,所以一氯代物有种→七氯代物也只有种,A错误。选项B:苯乙烯分子含苯环(可与加成 )和碳碳双键(可与加成 ),总共最多与加成,不是,B错误。选项C:立方烷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均为饱和碳原子(只形成单键 ),属于饱和烃;环辛四烯、苯乙烯含不饱和键(双键 ),属于不饱和烃→三者并非都“不饱和”,C错误。选项D:苯乙烯中,苯环是平面结构,碳碳双键也是平面结构,且连接苯环和双键的单键可旋转→两个平面能通过单键旋转重合,所有碳原子可能共平面,D正确。16.【答案】C【知识点】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烯烃;卤代烃简介;加成反应【解析】【解答】A选项:酚羟基( ) + 氯原子水解( )→共→A错误;B选项:酚羟基、碳碳双键都能使褪色→无法证明含碳碳双键→B错误;C选项:酚羟基邻对位( ) + 碳碳双键( )→共→C正确;D选项:个苯环( ) + 碳碳双键( )→共→D错误。故答案为:C。【分析】判断有机物相关性质(与、、溴水、反应 )的正误,需结合官能团性质(酚羟基、碳碳双键、卤原子的反应 ),拆解每个选项:选项A:含个酚羟基(与反应 )、个氯原子(水解生成酚羟基和 )。o 酚羟基:酚羟基消耗;o 氯原子:水解生成酚羟基(又消耗 ) + (消耗 );o 总计:,不是,A错误;选项B:酸性溶液褪色,可能是碳碳双键被氧化,也可能是酚羟基被氧化→无法证明一定含碳碳双键,B错误;选项C:中,酚羟基的邻、对位氢可被溴取代(共个位置 ),碳碳双键可与溴**加成( )**→总共消耗,C正确;选项D:苯环(每个苯环与加成,个苯环→ ) + 碳碳双键( )→总计,不是,D错误。17.【答案】CH3CH2CH2CH2Br +NaOH CH3CH2CH2CH2OH+NaBr;NaOH溶液与AgNO3溶液反应会干扰Br-的检验;加HNO3酸化后,再加AgNO3溶液;消去反应也会产生Br-;CH3CH2CH2CH2OH;A中挥发出来的乙醇也可以使KMnO4溶液褪色;水【知识点】卤代烃简介;取代反应;消去反应【解析】【解答】(1)①1-溴丁烷( )与NaOH水溶液共热,发生取代反应,生成1-丁醇( )和NaBr。反应方程式:②反应后溶液中含NaOH,会与反应生成(迅速分解为 )黑色沉淀,干扰检验(是淡黄色沉淀 );改进操作:取反应后的上层清液,先加稀硝酸酸化(除去 ,防止干扰 ),再加溶液,若产生淡黄色沉淀,证明有 。故答案为:; NaOH溶液与AgNO3溶液反应会干扰Br-的检验 ; 加HNO3酸化后,再加AgNO3溶液 ;(2)1-溴丁烷与NaOH溶液共热时,既可能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和 ),也可能发生消去反应(生成和 )。两种反应都产生 ,所以仅检验不能区分反应类型,即“发生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都会产生 ”。故答案为: 消去反应也会产生Br- ;(3)取代反应的产物是 CH3CH2CH2CH2OH (1-丁醇 ),消去反应产物是(1-丁烯 )。因此,检测实验1中 CH3CH2CH2CH2OH (1-丁醇 )的生成,可判断发生取代反应(红外光谱可检测官能团,确认1-丁醇存在 )。故答案为: CH3CH2CH2CH2OH ;(4)实验2中,1-溴丁烷与NaOH醇溶液共热,乙醇(反应物 )具有挥发性,加热时会随生成的1-丁烯一起进入B中。乙醇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 ),使溶液褪色。因此,仅依据酸性高锰酸钾褪色,不能证明发生消去反应(可能是乙醇使溶液褪色 )。故答案为: A中挥发出来的乙醇也可以使KMnO4溶液褪色;(5)改进后,在A中加入水。因为乙醇与水互溶,生成的1-丁烯(气体 )不溶于水,通过A时,乙醇被水吸收,1-丁烯进入B中。若B中酸性高锰酸钾褪色,可证明发生消去反应(排除乙醇干扰 )。所以改进后A中物质为水 。故答案为: 水 。【分析】(1)先明确1-溴丁烷在NaOH水溶液中的反应类型(取代反应 ),写出化学方程式;再分析甲同学检验方案的问题(NaOH干扰 ),设计合理检验步骤。(2)考虑1-溴丁烷在NaOH溶液中可能发生的反应类型(取代、消去 ),分析两种反应的产物共性。(3)取代反应的特征产物是1-丁醇,消去反应特征产物是1-丁烯,通过检测取代反应特有的产物判断反应类型。(4)实验2是1-溴丁烷的消去反应(在NaOH醇溶液中 ),产物可能有1-丁烯,但乙醇具有挥发性,分析乙醇对酸性高锰酸钾的影响。(5)要排除乙醇的干扰,需除去挥发的乙醇,利用乙醇与水互溶的性质设计改进装置。18.【答案】(1)2-甲基-2-丁烯(2)(3)A(4)加成反应(5)CH3COOH(6)(7) +H2O【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烯烃;加成反应【解析】【解答】(1)a为(H3C)2C=CH-CH3,名称是2-甲基-2-丁烯。故答案为:2-甲基-2-丁烯。(2)由分析可知,a发生加聚反应生成b,则b的结构简式为。故答案为:。(3)A.b 为,是由链节相同而聚合度n不同的多条链构成的混合物,A正确;B.b分子中只含有碳碳单键和碳氢键,具有饱和烃的性质,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不正确;C.b 为,0.1molb完全燃烧可消耗7.5n molO2,C不正确;故答案为:A。(4)a[(H3C)2C=CH-CH3]→d(CH3CHBrCBr(CH3)2),反应类型为:加成反应。故答案为:加成反应。(5)依据题给信息,有机物a[(H3C)2C=CH-CH3]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碳碳双键断开,双键碳原子上若不连有氢,则转化为酮羰基,双键碳原子上连有氢,则转化为羧基,所以有机产物除了H3C-CO-CH3,还有CH3COOH。故答案为:CH3COOH。(6)a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具有顺反异构,则此有机物为CH3CH2CH=CHCH3,其顺式结构:。故答案为:。(7)已知不对称烯烃加成时氢原子首先加到碳碳双键上含氢较多的碳上,根据信息可得出c为c为CH3CH2C(CH3)2OH,则a→c的化学方程式: +H2O。故答案为: +H2O。【分析】a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其分子式为C5H10,结构简式为(H3C)2C=CH-CH3,有机物a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如图所示的反应,其中b为高分子化合物,则b为;(H3C)2C=CH-CH3与水加成,依据烯烃的加成原则,主要加成产物c为CH3CH2C(CH3)2OH,a与溴的CCl4溶液发生加成反应,生成d为CH3CHBrCBr(CH3)2;a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生成CH3COCH3和CH3COOH。(1)要给有机物命名,需遵循烯烃系统命名法:选主链:找含碳碳双键的最长碳链,共5个碳原子,确定为主链“戊烯”。编序号:从离双键最近一端开始编号,使双键位次最小,双键在2号碳。标支链:2号碳上有1个甲基,所以名称是2 - 甲基 - 2 - 丁烯 。(2)有机物含碳碳双键,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加聚反应:加聚反应时,碳碳双键中的一个键断裂,分子间通过加成相互连接形成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为,加聚后重复单元是 ,聚合成长链,结构简式为 。(3)A:高分子化合物由于聚合度不同(即分子链长度不同 ),是由多种分子组成的混合物,该说法正确。B:是加聚产物,分子中只有碳碳单键和碳氢键,属于饱和结构,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酸性高锰酸钾氧化不饱和键 ),该说法错误。C:的最简式可看作,根据烃燃烧通式,完全燃烧消耗的物质的量为,不是,该说法错误。所以选 。(4)与溴的溶液反应,碳碳双键打开,溴原子分别加到双键两端的碳原子上,符合加成反应(不饱和键两端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化合物 )的特征,所以反应类型是加成反应 。(5)依据题目所给信息,烯烃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时,碳碳双键断裂:若双键碳原子上连有氢原子,氧化为羧基( );若双键碳原子上没有氢原子,氧化为酮羰基( )。中,双键断裂后,一端 无氢原子,生成(丙酮 );另一端 连有氢原子,生成(乙酸 ) 。(6)顺反异构要求有机物含碳碳双键,且双键两端的每个碳原子所连的两个原子或原子团不同。的同分异构体满足条件,顺式结构中相同的原子或原子团( 、 )在碳碳双键同侧,结构为 。(7)不对称烯烃与水加成遵循“氢原子加到含氢较多的双键碳原子上”(马氏规则 ): 中,双键碳原子 含氢少, 含氢多,所以中加到 一端,加到 一端,生成 ,化学方程式为 。(1)a为(H3C)2C=CH-CH3,名称是2-甲基-2-丁烯。(2)由分析可知,a发生加聚反应生成b,则b的结构简式为。(3)A.b 为,是由链节相同而聚合度n不同的多条链构成的混合物,A正确;B.b分子中只含有碳碳单键和碳氢键,具有饱和烃的性质,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不正确;C.b 为,0.1molb完全燃烧可消耗7.5n molO2,C不正确;故选A。(4)a[(H3C)2C=CH-CH3]→d(CH3CHBrCBr(CH3)2),反应类型为:加成反应。(5)依据题给信息,有机物a[(H3C)2C=CH-CH3]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碳碳双键断开,双键碳原子上若不连有氢,则转化为酮羰基,双键碳原子上连有氢,则转化为羧基,所以有机产物除了H3C-CO-CH3,还有CH3COOH。(6)a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具有顺反异构,则此有机物为CH3CH2CH=CHCH3,其顺式结构:。(7)已知不对称烯烃加成时氢原子首先加到碳碳双键上含氢较多的碳上,根据信息可得出c为c为CH3CH2C(CH3)2OH,则a→c的化学方程式: +H2O。19.【答案】(1)3d54s1(2)B(3)C;12(4)sp3;正四面体形(5)(1,,);【知识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判断简单分子或离子的构型;配合物的成键情况;晶胞的计算;原子轨道杂化方式及杂化类型判断【解析】【解答】(1)铬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4,基态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3d54s1,故答案为:3d54s1;(2)由CrO5中铬元素化合价为+6价可知,化合物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和—1价,设—2价氧元素的个数为a,由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得:(+6)+(—2) ×a+(—1)×(5—a)=0,解得a=1,则化合物的结构式为,故答案为:B;(3)γ型锰的面心立方晶胞中锰原子位于8个顶点和6个面心,俯视图中顶点上的锰原子位于正方形的顶点,上下面心上的锰原子位于正方形的面心,前后面心、左右面心上的锰原子位于正方形的边上,则俯视图为,故选C;晶胞中位于顶点的锰原子与位于面心的锰原子距离最近,则距离锰原子最近且等距离的锰原子有12个,故答案为:C;12;(4)由化学式可知,DMSO中硫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3+=4,则硫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3杂化;高氯酸根离子中氯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4,孤对电子对数为0,则离子的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形,故答案为:sp3;正四面体形;(5)①由题意可知,晶胞中位于顶点的A离子、B离子的离子坐标参数分别为(0,0,0)、(1,1,1),则晶胞的边长1,位于右侧面心上的C离子的坐标参数为(1,,),故答案为:(1,,);②由图可知,氧化镍单分子层每个镍离子被3个氧离子包围,每个氧离子被3个镍离子包围,相对位置如图所示:,相邻的3个氧离子的中心形成边长为2apm的正三角形,每个三角形中含有1个镍离子,三角形的面积为×2apm×2apm×=a2pm2,实际上镍离子被如图所示的两个小三角形所包含:,两个小三角形形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2a2pm2、含有的镍离子个数为1,由化学式可知,每平方米面积上具有该晶体的质量为g=。故答案为:。【分析】(1)价层电子排布:Cr原子序数24,半满稳定→ 。(2)结构式:设价为,列方程→ → 选B。(3)晶胞俯视与配位数:面心立方晶胞俯视对应C;配位数为。(4)杂化与空间构型:中价层电子对数4→ ;价层电子对数4且无孤对→ 正四面体形。(5)晶胞参数与质量: ①点坐标:右侧面心→ ;②单分子层质量:通过面积与摩尔质量计算→ 。(1)铬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4,基态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3d54s1,故答案为:3d54s1;(2)由CrO5中铬元素化合价为+6价可知,化合物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和—1价,设—2价氧元素的个数为a,由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得:(+6)+(—2) ×a+(—1)×(5—a)=0,解得a=1,则化合物的结构式为,故选B;(3)γ型锰的面心立方晶胞中锰原子位于8个顶点和6个面心,俯视图中顶点上的锰原子位于正方形的顶点,上下面心上的锰原子位于正方形的面心,前后面心、左右面心上的锰原子位于正方形的边上,则俯视图为,故选C;晶胞中位于顶点的锰原子与位于面心的锰原子距离最近,则距离锰原子最近且等距离的锰原子有12个,故答案为:C;12;(4)由化学式可知,DMSO中硫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3+=4,则硫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3杂化;高氯酸根离子中氯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4,孤对电子对数为0,则离子的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形,故答案为:sp3;正四面体形;(5)①由题意可知,晶胞中位于顶点的A离子、B离子的离子坐标参数分别为(0,0,0)、(1,1,1),则晶胞的边长1,位于右侧面心上的C离子的坐标参数为(1,,),故答案为:(1,,);②由图可知,氧化镍单分子层每个镍离子被3个氧离子包围,每个氧离子被3个镍离子包围,相对位置如图所示:,相邻的3个氧离子的中心形成边长为2apm的正三角形,每个三角形中含有1个镍离子,三角形的面积为×2apm×2apm×=a2pm2,实际上镍离子被如图所示的两个小三角形所包含:,两个小三角形形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2a2pm2、含有的镍离子个数为1,由化学式可知,每平方米面积上具有该晶体的质量为g=,故答案为:。20.【答案】(1)酮羰基、醛基(2)加成反应(3)+O2+2H2O(4)7;(5)【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有机物中的官能团;有机物的合成;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加成反应【解析】【解答】(1)由分析可知,C的结构简式为,含氧官能团为酮羰基、醛基,故答案为:酮羰基、醛基;(2)由分析可知,生成F的反应为氯化铝作用下丙烯与苯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故答案为:加成反应;(3)由分析可知,B转化为C的反应为银做催化剂条件下与氧气共热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生成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O2+2H2O,故答案为:+O2+2H2O;(4)异丙苯属于苯的同系物,则F的芳香同分异构体有、、、、、、,共有7种,其中核磁共振氢谱中显示峰面积比为3:1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故答案为:7;;(5)由合成的合成步骤为催化剂作用下,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在氢氧化钠醇溶液中共热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与氯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共热发生水解反应生成,故答案为:。【分析】由有机物的转化关系可知,丙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则A为;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共热发生水解反应生成,则B为;银做催化剂条件下与氧气共热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生成,则C为;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生成,则D为;催化剂作用下与氢气共热发生加成反应生成,则E为;一定条件下发生缩聚反应生成;氯化铝作用下丙烯与苯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为→ 含酮羰基、醛基。(2):丙烯与苯加成→ 加成反应。(3): 催化氧化→ 。(4):数目:苯环侧链为 或多甲基 + 乙基→ 共种;峰面积3:1的结构:对称的 (按题目答案 )。(5):(1)由分析可知,C的结构简式为,含氧官能团为酮羰基、醛基,故答案为:酮羰基、醛基;(2)由分析可知,生成F的反应为氯化铝作用下丙烯与苯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故答案为:加成反应;(3)由分析可知,B转化为C的反应为银做催化剂条件下与氧气共热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生成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O2+2H2O,故答案为:+O2+2H2O;(4)异丙苯属于苯的同系物,则F的芳香同分异构体有、、、、、、,共有7种,其中核磁共振氢谱中显示峰面积比为3:1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故答案为:7;;(5)由合成的合成步骤为催化剂作用下,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在氢氧化钠醇溶液中共热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与氯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共热发生水解反应生成,合成路线为。1 / 1广东省两阳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化学试题1.(2025高二下·广东月考)文物凝结了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历史进步的标志。下列文物所用主要材料属于有机物的是A.黄金面具 B.战国初期竹木简牍C.曲阳石雕 D.葫芦纹彩陶壶【答案】B【知识点】有机物的鉴别【解析】【解答】 A、黄金面具由黄金制成,黄金是金属,所以属于金属材料,并非有机物,该选项不符合要求。B、战国初期竹木简牍,其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纤维素属于含碳的有机化合物,所以该文物材料属于有机物,该选项符合要求。C、曲阳石雕的材料是石头,主要成分是硅酸盐等,属于硅酸盐制品,不是有机物,该选项不符合要求。D、葫芦纹彩陶壶属于陶瓷制品,陶瓷主要是硅酸盐材料,属于硅酸盐制品,并非有机物,该选项不符合要求。【分析】要解决这道题,关键在于明确不同材料的类别,核心是区分有机物和无机物(金属材料、硅酸盐制品等 )。有机物通常指含碳化合物(除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和碳化物等简单含碳化合物外 ),金属材料包含纯金属与合金,硅酸盐制品是以含硅物质为原料经加热制成的产品,据此判断即可.2.(2025高二下·广东月考)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体现了中国对解决气候问题的大国担当。在实际生产中,可利用反应来捕捉废气中的,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A.的分子结构模型:B.键电子云轮廓图C.的电子式:D.的电子排布式:【答案】B【知识点】化学键;判断简单分子或离子的构型;用电子式表示简单的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解析】【解答】A、空间构型为直线形→对比模型→模型不符→A错误;B、键“肩并肩”重叠、镜面对称→匹配轮廓图→B正确;C、电子式需体现负电荷和电子分布→题目电子式错误→C错误;D、是失1个电子→电子排布式应为→题目是原子的→D错误。故答案为:B。【分析】A、的空间结构是直线形,其分子结构模型应体现原子呈直线排列,题目中A选项的模型不符合直线形特征,A错误;B、键是由p轨道“肩并肩”重叠形成,电子云呈现镜面对称的特征,题目中B选项的电子云轮廓图符合这一特点,B正确;C、是带负电的阴离子,电子式要体现出得到的电子,正确的电子式应为 ,题目中C选项未体现负电荷及正确电子分布,C错误;D、原子失去最外层1个电子形成,其电子排布式应为 ,题目中D选项是原子的电子排布式,D错误。3.(2025高二下·广东月考)化学处处呈现美,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舞台上干冰升华时,共价键断裂B.与18-冠-6的空腔大小相近,形成稳定的超分子结构(),这体现出超分子的分子识别特征C.缺角的晶体在饱和溶液中变为完美立方体块,体现晶体的自范性D.雪花是天空中的水汽经凝华而来的一种晶体,其六角形形状与氢键的方向性有关【答案】A【知识点】分子间作用力;氢键的存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晶体的定义【解析】【解答】A.干冰升华时,只是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破坏分子间作用力,共价键并未断裂,A错误;B.碱金属离子有大有小,冠醚有不同大小的空穴适配不同大小的碱金属离子,K+与18-冠-6的空腔大小相近,则K+与18-冠-6形成稳定的超分子结构,现了超分子的分子识别特征,B正确;C.在适宜的条件下,晶体能够自发地呈现封闭的规则和凸面体外形的性质,则缺角的NaCl晶体在饱和NaCl溶液中慢慢变为完美的立方体块,体现了晶体的自范性,C正确;D.氢键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天空中的水汽经凝华形成雪花的六角形形状与氢键的方向性有关,D正确;故选A。【分析】A.干冰升华为物理变化;B.冠醚有不同大小的空穴适配不同大小的金属离子;C.晶体的自范性是指:在适宜的条件下,晶体能够自发地呈现封闭的规则和凸面体外形的性质;D.氢键具有方向性。4.(2025高二下·广东月考)吸湿性强,常被用作气体和液体的干燥剂,它甚至可以使硝酸脱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第一电离能:NC.离子半径: D.沸点:【答案】C【知识点】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含义及应用;氢键的存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解析】【解答】A、同主族从上到下第一电离能减小→在上→→A错误;B、同主族从上到下电负性减小→非金属性强于→→B错误;C、与电子层结构相同→原子序数小的离子半径大→序数小于→→C正确;D、分子间有氢键→沸点高于无氢键的→→D错误。故答案为:C 。【分析】要判断各选项说法是否正确,需依据元素周期律(第一电离能、电负性变化规律)、离子半径比较规则、分子间作用力(氢键对沸点影响 )等知识,逐一分析选项:A、同主族从上到下第一电离能减小→在上→→A错误;B、同主族从上到下电负性减小→非金属性强于→→B错误;C、与电子层结构相同→原子序数小的离子半径大→序数小于→→C正确;D、分子间有氢键→沸点高于无氢键的→→D错误。5.(2025高二下·广东月考)下列关于物质的结构(或性质)及解释均正确的是选项 物质的结构(或性质) 解释A 键角: 水分子中O上孤电子对数比氨分子中N上的多B 稳定性: HF分子间氢键强于HCl分子间作用力C 熔点:碳化硅>金刚石 键的键能大于键的键能D 在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大 和都是非极性分子,是极性分子A.A B.B C.C D.D【答案】D【知识点】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相似相溶原理及其应用;氢键的存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解析】【解答】A.H2O中含有2个孤电子对,NH3中含有1个孤电子对,孤电子对数越多,键角减小,则H2O和NH3的键角大小为H2OB. 稳定性: 是因为H-F键强于H-Cl,与氢键无关,B错误;C.原子半径越小,键长越短,键能越大,熔沸点越高,C-Si键键能小于C-C键能,碳化硅和金刚石的熔点大小为金刚石>碳化硅,C错误;D.和CCl4都是非极性分子,H2O是极性分子,根据相似相溶原理可知,在CCl4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大,D正确;故选D。【分析】A.孤电子对间排斥力>孤电子对和成键电子对之间的排斥力>成键电子对之间的排斥力,孤电子对越多键角越小;B.物质的稳定性与化学键的强弱有关,与氢键无关;C.键能越大,熔沸点越高;D.极性分子组成的溶质易溶于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难溶于非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非极性分子组成的溶质易溶于非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难溶于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6.(2025高二下·广东月考)下列有机物命名正确的是A.3,3-二甲基-2-乙基戊烷 B.3,3-二甲基戊烷C.2-甲基-3-丁烯 D.1,5-二甲苯【答案】B【知识点】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解析】【解答】A、找最长碳链→原主链错误(实际 7 个碳 )→正确命名为 3,3,4 - 三甲基己烷→A错误;B、主链 5 个碳(戊烷 )→3 号碳有 2 个甲基→符合命名规则→B正确。C、烯烃命名双键编号最小→原双键在 3 号碳错误→正确为 3 - 甲基 - 1 - 丁烯→C错误;D、苯同系物支链编号和最小→1,5 - 二甲苯错误→应为 1,3 - 二甲苯→D错误。故答案为:B。【分析】A、命名 “3,3 - 二甲基 - 2 - 乙基戊烷”,按照主链选择规则,应找最长碳链。该命名中主链若按描述,实际最长碳链含 7 个碳原子(原戊烷主链错误 ),正确命名需重新确定主链和编号,应为 “3,3,4 - 三甲基己烷” ,A 错误;B、“3,3 - 二甲基戊烷”,先确定主链为 5 个碳原子的戊烷(最长碳链正确 ),再看支链,第三个碳原子上有 2 个甲基,编号满足支链编号合理,符合系统命名法,B正确;C、“2 - 甲基 - 3 - 丁烯”,对于烯烃命名,要使双键编号最小。原命名中双键在 3 号碳,实际应让双键位置编号更小,正确命名应为 “3 - 甲基 - 1 - 丁烯” ,C 错误;D、“1,5 - 二甲苯”,苯的同系物命名时,支链(甲基 )编号之和要最小。二甲苯中两个甲基在苯环上的位置,正确编号应为 1、3 位,即“1,3 - 二甲苯”,D 错误。7.(2025高二下·广东月考)维生素C是一种很好的抗氧化剂,适当的补充维生素C可增加中性粒细胞的趋化性和变形能力,提高白细胞的杀菌能力,其分子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关于维生素C的叙述错误的是A.属于烃的衍生物 B.分子中含有3种官能团C.1mol该物质最多能与2molBr2加成 D.该物质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答案】C【知识点】有机物中的官能团;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醇类简介;加成反应【解析】【解答】A、烃只含、,维生素含→是烃的衍生物→正确;B、找官能团→羟基、酯基、碳碳双键→共种→正确;C、加成看碳碳双键数量→个双键→物质最多与加成→错误;D、碳碳双键能被酸性氧化→溶液褪色→正确。故答案为:C。【分析】要判断关于维生素叙述的正误,需结合有机物的分类、官能团识别及性质(与加成、与酸性反应 )等知识,逐一分析选项:A、烃的衍生物是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取代后的化合物。维生素分子中含有元素(羟基、酯基等 ),不是烃,属于烃的衍生物,A正确;B、识别分子中的官能团,维生素分子中有羟基( )、酯基( )、碳碳双键( ),共种官能团,B正确;C、与有机物加成反应通常发生在碳碳双键处,维生素分子中只有个碳碳双键,个碳碳双键与分子加成,故该物质最多与加成,不是,C错误;D、酸性溶液具有强氧化性,维生素分子中的碳碳双键易被氧化,从而使酸性溶液褪色,D正确。8.(2025高二下·广东月考)有机物X为合成光刻胶的一种中间体,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分子式为B.1mol该物质中含有4mol碳碳双键C.在一定条件下该物质能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D.该物质能使溴水褪色,但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答案】C【知识点】烯烃;苯的结构与性质;醇类简介;有机分子式的推断与计算【解析】【解答】A:数原子个数→,,→分子式→A错误;B:苯环无碳碳双键→只有侧链个双键→物质含双键→B错误;C:有碳碳双键→可加聚→能合成有机高分子→C正确;D:碳碳双键、羟基均能使酸性褪色→物质能使两种溶液都褪色→C错误。故答案为:C。【分析】A、确定分子式需数清分子中、、原子个数。根据结构简式,原子数为,原子数:苯环上个(注意取代基位置 )、侧链中含个 、含个,共个,原子数为,所以分子式是,不是,A错误;B、苯环中的碳碳键是特殊的介于单双键之间的键,不是碳碳双键。该分子中只有侧链上的个碳碳双键,所以该物质含碳碳双键,不是,B错误;C、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碳碳双键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加聚反应,多个小分子通过加成聚合形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所以该物质能合成有机高分子,C正确;D、碳碳双键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使其褪色,也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使其褪色;同时,分子中的羟基(与苯环相连的烃基上的羟基等情况 )也可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所以该物质既能使溴水褪色,也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错误。综上,答案选。9.(2025高二下·广东月考)下列实验装置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用酒精萃取碘水中的碘 B.除去乙烷中的乙烯杂质得到纯净的乙烷C.验证乙炔具有还原性 D.实验室制硝基苯A.A B.B C.C D.D【答案】D【知识点】乙烯的物理、化学性质;乙炔炔烃;苯的结构与性质【解析】【解答】A、萃取剂要求与水互不相溶→酒精与水互溶→不能萃取→A错误;B、乙烯被氧化生成→引入新杂质→不能除杂→B错误;C、电石反应生成等→使酸性褪色→干扰验证→C错误;D、制硝基苯需水浴加热控温→装置满足条件→可制备→D正确。故答案为:D。【分析】要判断实验装置能否达到实验目的,需依据萃取原理、除杂原则、气体性质及反应条件等知识,对每个选项逐一分析即可。10.(2025高二下·广东月考)甲氧基肉桂酸辛酯是一种化学防晒剂,其分子结构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式为 B.分子中有2种官能团C.该物质易溶于水 D.分子中有2个手性碳原子【答案】A【知识点】“手性分子”在生命科学等方面的应用;有机物中的官能团;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解析】【解答】A.由分子结构可知,该分子中含有18个C原子,26个H原子,3个O原子,其分子式为C18H26O3,A正确;B.该物质中含有的官能团有醚键、酯基、碳碳双键,共3种,B错误;C.该物质属于酯类,难溶于水,C错误;D.分子中有1个手性碳原子,如图用“*”标记,D错误;故选A。【分析】A.根据结构简式确定分子式;B.该物质中含有的官能团有醚键、酯基、碳碳双键;C.该物质属于酯;D.手性碳是指连有四个不同原子团的碳原子。11.(2025高二下·广东月考)如图为几种晶体或晶胞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晶胞A的化学式是LaNi4B.在金刚石晶体中,碳原子与碳碳键个数的比为1:2C.碘单质是分子晶体,碘单质在CCl4中比水中溶解度更大D.金刚石、MgO、碘单质三种晶体的熔点顺序为:金刚石>MgO>碘单质【答案】A【知识点】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共价晶体);分子晶体;晶胞的计算;晶体的定义【解析】【解答】A、均摊法计算→:;:→化学式→A错误;B、金刚石中每个连个键,每个键被个共用→与键个数比→B正确;C、、非极性,极性→相似相溶→在中溶解度大→C正确;D、晶体类型:金刚石(共价 )(离子 )碘(分子 )→熔点顺序符合规律→D正确。故答案为:A。【分析】要判断关于晶体或晶胞说法的正误,需运用晶胞化学式计算(均摊法 )、晶体中化学键与原子个数比、相似相溶原理、晶体熔沸点比较规律等知识,逐一分析选项:A、用均摊法计算晶胞的化学式。原子位于顶角,晶胞中原子个数:;原子位于面心和体心,面心原子个数:,体心原子个数:,所以原子总数为。因此,晶胞的化学式应为,不是,A错误;B、在金刚石晶体中,每个碳原子与相邻个碳原子形成碳碳键,而每个碳碳键被个碳原子共用。那么碳原子与碳碳键个数比为: ,B正确;C、碘单质是分子晶体,和都是非极性分子,是极性分子。根据相似相溶原理(非极性分子易溶于非极性溶剂,极性分子易溶于极性溶剂 ),碘单质在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大,C正确;D、金刚石是共价晶体,是离子晶体,碘单质是分子晶体。一般晶体熔沸点规律:共价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 。所以三种晶体熔点顺序为:金刚石碘单质,D正确。综上,答案选A。12.(2025高二下·广东月考)氟化钾镁是一种具有优良光学性能的材料,主要应用于激光领域,其立方晶胞结构如图。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的配位数为8B.氟化钾镁晶体的化学式为C.每个位于距其最近且等距的构成的正八面体空隙中D.若位于晶胞的体心,则位于晶胞的面心【答案】A【知识点】离子晶体;晶胞的计算【解析】【解答】A.由图可知,与等距离且最近的F-位于棱心,有12个,则K+的配位数为12,故A错误;B.Mg2+位于顶点,数目为8×=1,F-位于棱心,数目为12×=3,K+位于体心,数目为1,则该晶体的化学式为,故B正确;C.与最近且等距的有6个,6个F-构成正八面体,在构成的正八面体的空隙中,故C正确;D.图示晶胞中,位于顶点,位于棱心,因此当位于晶胞的体心,位于晶胞的面心,故D正确;故选A。【分析】A.与等距离且最近的F-位于棱心;B.根据均摊法计算;C.与最近且等距的有6个;D.该晶胞中位于顶点,位于棱心。13.(2025高二下·广东月考)绥阳金银花是贵州特产之一,有抗菌、解热、增强免疫等功效,其所含咖啡酰奎尼酸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中所有碳原子有可能在同一平面内B.1mol该有机物最多与3molNa反应C.分子中碳原子的杂化类型有sp、sp2、sp3三种D.该有机物遇氯化铁溶液会发生显色反应,有四个手性碳原子【答案】D【知识点】原子轨道杂化方式及杂化类型判断;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苯酚的化学性质【解析】【解答】A、存在杂化的饱和碳原子(四面体结构 )→ 所有碳原子不能共面 → A错误;B、羟基共5个(醇羟基3个 + 酚羟基2个 )→ 与反应 → B错误;C、杂化类型只有(双键、苯环碳 )、(饱和碳 )→ 无杂化 → C错误;D、含酚羟基→遇显色;手性碳有4个→ D正确。故答案为:D。【分析】判断咖啡酰奎尼酸相关说法正误,要从分子结构特点(碳原子共面、杂化类型 )、官能团性质(羟基与钠反应、酚羟基显色 )、手性碳原子判断入手,逐个分析选项:A、找分子里的饱和碳原子(杂化 ),这类碳原子是四面体结构,连接的原子无法共平面,所以“所有碳原子共面”不成立,A错误;B、数能与反应的羟基(醇羟基 + 酚羟基 ),共5个,该物质最多和反应,不是,B错误;C、分析碳原子杂化:饱和碳是杂化,双键(碳碳、碳氧 )和苯环上的碳是杂化,分子无碳碳三键,不存在杂化,只有、两种,C错误;D、分子含酚羟基(苯环直接连的 ),遇氯化铁会显色;再找手性碳(连4种不同原子/基团的碳 ),能找到4个,D正确。14.(2025高二下·广东月考)下列实验操作、现象、结论均正确的是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或目的A 向等体积乙醇与水中分别加入等质量金属钠 都产生具有可燃性的气体 乙醇中羟基H原子与水中H原子的活性一样B 将光亮的铜丝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立即伸入无水乙醇中 铜丝先变黑后恢复成原来的颜色 乙醇被氧化,铜作氧化剂C 常温下,将二氧化碳通入苯酚钠溶液 溶液变浑浊 制得苯酚,同时生成碳酸氢钠D 将少量溴乙烷与NaOH溶液混合共热,充分反应并冷却后,再滴加AgNO3溶液 产生淡黄色沉淀 检验溴乙烷中的溴元素A.A B.B C.C D.D【答案】C【知识点】溴乙烷的化学性质;卤代烃简介;乙醇的物理、化学性质;苯酚的化学性质;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解析】【解答】A、钠与乙醇、水反应速率不同→水中活性强于乙醇羟基→结论错→错误;B、铜丝先氧化为(黑 ),再被乙醇还原为(恢复原色 )→乙醇被氧化,是催化剂→结论错→错误;C、酸性苯酚→与苯酚钠反应生成苯酚(浑浊 )和→现象、结论对→ 正确;D、检验溴乙烷中溴→水解后需先酸化(中和 ),再加→操作缺酸化→错误→ 错误。故答案为:C。【分析】要判断实验操作、现象、结论是否正确,需依据物质性质(如羟基活性、乙醇催化氧化、酸性强弱比较、卤代烃中卤素检验 )及实验原理(除杂、检验等 ),对每个选项逐一分析:A、乙醇和水都能与钠反应生成氢气,但反应速率不同。水与钠反应更剧烈,说明水中原子比乙醇中羟基原子活性强,所以“乙醇中羟基原子与水中原子活性一样”结论错误,错误。B、铜丝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生成氧化铜(变黑 ),伸入无水乙醇中,氧化铜被乙醇还原为铜(恢复原色 ),此过程中乙醇被氧化,而铜先参与反应生成氧化铜,后又被还原为铜,铜是催化剂不是氧化剂,错误。C、根据酸性强弱:碳酸苯酚 ,常温下将二氧化碳通入苯酚钠溶液,发生反应 ,生成的苯酚溶解度小使溶液变浑浊,同时生成碳酸氢钠,现象和结论均正确,正确。D、检验溴乙烷中的溴元素,需先让溴乙烷在溶液中水解生成溴离子, 但水解后溶液呈碱性,直接加溶液会生成氢氧化银(迅速分解为氧化银 )干扰检验,应先加稀硝酸酸化,再滴加溶液,所以该实验操作错误,错误。综上,答案选C。15.(2025高二下·广东月考)环辛四烯、立方烷、苯乙烯分子式均为C8H8,下列对这三种化合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环辛四烯的七氯代物有2种B.苯乙烯最多能与1molH2发生加成反应C.三者均属于不饱和烃D.苯乙烯中的所有碳原子可能共平面【答案】D【知识点】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加成反应【解析】【解答】A、换元法→七氯代物数目 = 一氯代物数目→环辛四烯只有种氢→一氯代物种→七氯代物种→A错误;B、苯乙烯含苯环( )和碳碳双键( )→最多与加成→B错误;C、立方烷全是饱和碳→属于饱和烃→并非三者都不饱和→C错误;D、苯环、双键均为平面结构 + 单键可旋转→所有碳可能共平面→D正确。【分析】判断三种分子式均为的化合物(环辛四烯、立方烷、苯乙烯 )相关叙述的正误,需结合同分异构体数目判断(换元法 )、加成反应原理、烃的分类(饱和/不饱和 )、原子共面分析等知识,逐个拆解选项:选项A:用“换元法”,环辛四烯的七氯代物数目 = 一氯代物数目。环辛四烯分子结构对称,只有种氢原子,所以一氯代物有种→七氯代物也只有种,A错误。选项B:苯乙烯分子含苯环(可与加成 )和碳碳双键(可与加成 ),总共最多与加成,不是,B错误。选项C:立方烷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均为饱和碳原子(只形成单键 ),属于饱和烃;环辛四烯、苯乙烯含不饱和键(双键 ),属于不饱和烃→三者并非都“不饱和”,C错误。选项D:苯乙烯中,苯环是平面结构,碳碳双键也是平面结构,且连接苯环和双键的单键可旋转→两个平面能通过单键旋转重合,所有碳原子可能共平面,D正确。16.(2025高二下·广东月考)某届奥运会上,有个别运动员因服用兴奋剂被取消参赛资格。如图是检测出兴奋剂的某种同系物X的结构,下列关于X的说法正确的是A.1molX与NaOH溶液反应最多消耗4molNaOHB.X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可证明其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C.1molX与足量的饱和溴水反应,最多消耗4molBr2D.1molX与足量H2反应最多消耗6molH2【答案】C【知识点】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烯烃;卤代烃简介;加成反应【解析】【解答】A选项:酚羟基( ) + 氯原子水解( )→共→A错误;B选项:酚羟基、碳碳双键都能使褪色→无法证明含碳碳双键→B错误;C选项:酚羟基邻对位( ) + 碳碳双键( )→共→C正确;D选项:个苯环( ) + 碳碳双键( )→共→D错误。故答案为:C。【分析】判断有机物相关性质(与、、溴水、反应 )的正误,需结合官能团性质(酚羟基、碳碳双键、卤原子的反应 ),拆解每个选项:选项A:含个酚羟基(与反应 )、个氯原子(水解生成酚羟基和 )。o 酚羟基:酚羟基消耗;o 氯原子:水解生成酚羟基(又消耗 ) + (消耗 );o 总计:,不是,A错误;选项B:酸性溶液褪色,可能是碳碳双键被氧化,也可能是酚羟基被氧化→无法证明一定含碳碳双键,B错误;选项C:中,酚羟基的邻、对位氢可被溴取代(共个位置 ),碳碳双键可与溴**加成( )**→总共消耗,C正确;选项D:苯环(每个苯环与加成,个苯环→ ) + 碳碳双键( )→总计,不是,D错误。17.(2025高二下·广东月考)实验小组探究卤代烃的性质。实验1:取一支试管,滴入15滴1 溴丁烷,加入1mL5%的NaOH溶液,振荡后放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水浴加热。为证明1 溴丁烷在NaOH水溶液中能否发生取代反应,同学们提出可以通过检验产物中是否存在溴离子来确定。(1)甲同学进行如下操作:将1 溴丁烷与NaOH溶液混合后充分振荡,加热,取反应后的上层清液,加硝酸银溶液来进行溴离子的检验。①1 溴丁烷在NaOH水溶液中反应的方程式 。②乙同学认为甲同学设计不合理。理由是 。于是,乙同学将实验方案补充完整确定了溴离子的生成,乙同学的操作是:取反应后的上层清液, 。(2)丙同学提出质疑:通过检验溴离子不能证明该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理由是 。(3)综合上述实验,检测实验1中 的生成可判断发生取代反应,实验小组用红外光谱证实了该物质的生成。实验2: 向圆底烧瓶中加入2.0gNaOH和15mL无水乙醇,搅拌,再加入5mL1 溴丁烷和几片碎瓷片,微热,一段时间后,B中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加热和夹持装置略去)(4)甲同学认为,依据实验2中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不能判断A中发生了消去反应,理由是 。(5)乙同学对实验进行了如下改进(加热和夹持装置略去),依据实验现象可判断是否发生消去反应, 改进后A中物质为 。【答案】CH3CH2CH2CH2Br +NaOH CH3CH2CH2CH2OH+NaBr;NaOH溶液与AgNO3溶液反应会干扰Br-的检验;加HNO3酸化后,再加AgNO3溶液;消去反应也会产生Br-;CH3CH2CH2CH2OH;A中挥发出来的乙醇也可以使KMnO4溶液褪色;水【知识点】卤代烃简介;取代反应;消去反应【解析】【解答】(1)①1-溴丁烷( )与NaOH水溶液共热,发生取代反应,生成1-丁醇( )和NaBr。反应方程式:②反应后溶液中含NaOH,会与反应生成(迅速分解为 )黑色沉淀,干扰检验(是淡黄色沉淀 );改进操作:取反应后的上层清液,先加稀硝酸酸化(除去 ,防止干扰 ),再加溶液,若产生淡黄色沉淀,证明有 。故答案为:; NaOH溶液与AgNO3溶液反应会干扰Br-的检验 ; 加HNO3酸化后,再加AgNO3溶液 ;(2)1-溴丁烷与NaOH溶液共热时,既可能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和 ),也可能发生消去反应(生成和 )。两种反应都产生 ,所以仅检验不能区分反应类型,即“发生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都会产生 ”。故答案为: 消去反应也会产生Br- ;(3)取代反应的产物是 CH3CH2CH2CH2OH (1-丁醇 ),消去反应产物是(1-丁烯 )。因此,检测实验1中 CH3CH2CH2CH2OH (1-丁醇 )的生成,可判断发生取代反应(红外光谱可检测官能团,确认1-丁醇存在 )。故答案为: CH3CH2CH2CH2OH ;(4)实验2中,1-溴丁烷与NaOH醇溶液共热,乙醇(反应物 )具有挥发性,加热时会随生成的1-丁烯一起进入B中。乙醇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 ),使溶液褪色。因此,仅依据酸性高锰酸钾褪色,不能证明发生消去反应(可能是乙醇使溶液褪色 )。故答案为: A中挥发出来的乙醇也可以使KMnO4溶液褪色;(5)改进后,在A中加入水。因为乙醇与水互溶,生成的1-丁烯(气体 )不溶于水,通过A时,乙醇被水吸收,1-丁烯进入B中。若B中酸性高锰酸钾褪色,可证明发生消去反应(排除乙醇干扰 )。所以改进后A中物质为水 。故答案为: 水 。【分析】(1)先明确1-溴丁烷在NaOH水溶液中的反应类型(取代反应 ),写出化学方程式;再分析甲同学检验方案的问题(NaOH干扰 ),设计合理检验步骤。(2)考虑1-溴丁烷在NaOH溶液中可能发生的反应类型(取代、消去 ),分析两种反应的产物共性。(3)取代反应的特征产物是1-丁醇,消去反应特征产物是1-丁烯,通过检测取代反应特有的产物判断反应类型。(4)实验2是1-溴丁烷的消去反应(在NaOH醇溶液中 ),产物可能有1-丁烯,但乙醇具有挥发性,分析乙醇对酸性高锰酸钾的影响。(5)要排除乙醇的干扰,需除去挥发的乙醇,利用乙醇与水互溶的性质设计改进装置。18.(2025高二下·广东月考)有机物a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其分子式为C5H10,结构简式为(H3C)2C=CH—CH3,有机物a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如图所示的反应,其中b为高分子化合物。已知:—COOH+ (R1、R2为烃类基团)(1)a的名称是 。(2)b的结构简式为 。(3)下列关于b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标号)。A.为混合物 B.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0.1molb完全燃烧可消耗7.5molO2(4)a→d的反应类型为 。(5)有机物a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的有机产物除了H3C-CO-CH3,还有 。(6)a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具有顺反异构,写出其顺式结构: 。(7)已知不对称烯烃加成时氢原子首先加到碳碳双键上含氢较多的碳上:根据信息写出a→c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1)2-甲基-2-丁烯(2)(3)A(4)加成反应(5)CH3COOH(6)(7) +H2O【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烯烃;加成反应【解析】【解答】(1)a为(H3C)2C=CH-CH3,名称是2-甲基-2-丁烯。故答案为:2-甲基-2-丁烯。(2)由分析可知,a发生加聚反应生成b,则b的结构简式为。故答案为:。(3)A.b 为,是由链节相同而聚合度n不同的多条链构成的混合物,A正确;B.b分子中只含有碳碳单键和碳氢键,具有饱和烃的性质,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不正确;C.b 为,0.1molb完全燃烧可消耗7.5n molO2,C不正确;故答案为:A。(4)a[(H3C)2C=CH-CH3]→d(CH3CHBrCBr(CH3)2),反应类型为:加成反应。故答案为:加成反应。(5)依据题给信息,有机物a[(H3C)2C=CH-CH3]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碳碳双键断开,双键碳原子上若不连有氢,则转化为酮羰基,双键碳原子上连有氢,则转化为羧基,所以有机产物除了H3C-CO-CH3,还有CH3COOH。故答案为:CH3COOH。(6)a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具有顺反异构,则此有机物为CH3CH2CH=CHCH3,其顺式结构:。故答案为:。(7)已知不对称烯烃加成时氢原子首先加到碳碳双键上含氢较多的碳上,根据信息可得出c为c为CH3CH2C(CH3)2OH,则a→c的化学方程式: +H2O。故答案为: +H2O。【分析】a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其分子式为C5H10,结构简式为(H3C)2C=CH-CH3,有机物a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如图所示的反应,其中b为高分子化合物,则b为;(H3C)2C=CH-CH3与水加成,依据烯烃的加成原则,主要加成产物c为CH3CH2C(CH3)2OH,a与溴的CCl4溶液发生加成反应,生成d为CH3CHBrCBr(CH3)2;a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生成CH3COCH3和CH3COOH。(1)要给有机物命名,需遵循烯烃系统命名法:选主链:找含碳碳双键的最长碳链,共5个碳原子,确定为主链“戊烯”。编序号:从离双键最近一端开始编号,使双键位次最小,双键在2号碳。标支链:2号碳上有1个甲基,所以名称是2 - 甲基 - 2 - 丁烯 。(2)有机物含碳碳双键,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加聚反应:加聚反应时,碳碳双键中的一个键断裂,分子间通过加成相互连接形成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为,加聚后重复单元是 ,聚合成长链,结构简式为 。(3)A:高分子化合物由于聚合度不同(即分子链长度不同 ),是由多种分子组成的混合物,该说法正确。B:是加聚产物,分子中只有碳碳单键和碳氢键,属于饱和结构,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酸性高锰酸钾氧化不饱和键 ),该说法错误。C:的最简式可看作,根据烃燃烧通式,完全燃烧消耗的物质的量为,不是,该说法错误。所以选 。(4)与溴的溶液反应,碳碳双键打开,溴原子分别加到双键两端的碳原子上,符合加成反应(不饱和键两端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化合物 )的特征,所以反应类型是加成反应 。(5)依据题目所给信息,烯烃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时,碳碳双键断裂:若双键碳原子上连有氢原子,氧化为羧基( );若双键碳原子上没有氢原子,氧化为酮羰基( )。中,双键断裂后,一端 无氢原子,生成(丙酮 );另一端 连有氢原子,生成(乙酸 ) 。(6)顺反异构要求有机物含碳碳双键,且双键两端的每个碳原子所连的两个原子或原子团不同。的同分异构体满足条件,顺式结构中相同的原子或原子团( 、 )在碳碳双键同侧,结构为 。(7)不对称烯烃与水加成遵循“氢原子加到含氢较多的双键碳原子上”(马氏规则 ): 中,双键碳原子 含氢少, 含氢多,所以中加到 一端,加到 一端,生成 ,化学方程式为 。(1)a为(H3C)2C=CH-CH3,名称是2-甲基-2-丁烯。(2)由分析可知,a发生加聚反应生成b,则b的结构简式为。(3)A.b 为,是由链节相同而聚合度n不同的多条链构成的混合物,A正确;B.b分子中只含有碳碳单键和碳氢键,具有饱和烃的性质,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不正确;C.b 为,0.1molb完全燃烧可消耗7.5n molO2,C不正确;故选A。(4)a[(H3C)2C=CH-CH3]→d(CH3CHBrCBr(CH3)2),反应类型为:加成反应。(5)依据题给信息,有机物a[(H3C)2C=CH-CH3]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碳碳双键断开,双键碳原子上若不连有氢,则转化为酮羰基,双键碳原子上连有氢,则转化为羧基,所以有机产物除了H3C-CO-CH3,还有CH3COOH。(6)a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具有顺反异构,则此有机物为CH3CH2CH=CHCH3,其顺式结构:。(7)已知不对称烯烃加成时氢原子首先加到碳碳双键上含氢较多的碳上,根据信息可得出c为c为CH3CH2C(CH3)2OH,则a→c的化学方程式: +H2O。19.(2025高二下·广东月考)铬(Cr)、锰(Mn)、钴(Co)、镍(Ni)等过渡金属元素化合物的应用研究是前沿科学之一,回答下列问题:(1)基态铬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 。(2)含铬化合物CrO5中Cr元素化合价为+6价,常温下呈蓝色,则其结构式可能为析 。A. B. C.(3)已知金属锰有多种晶型,型锰的面心立方晶胞俯视图符合下列 (填序号),每个Mn原子周围紧邻的原子数为 。A. B. C. D.(4)[Co(DMSO)6](ClO4)2是一种紫色晶体,其中DMSO为二甲基亚砜,化学式为SO(CH3)2,DMSO中硫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 ,ClO的空间构型是 。(5)①NiO的晶胞结构如图甲所示,其中离子坐标参数A为(0,0,0),B为1,1,1),则C的离子坐标参数为 。②一定温度下,NiO可以自发地分散并形成“单分子层”,可以认为O2-作密置单层排列(O2-之间相切),Ni2+填充其中(如图乙),已知O2-的半径为apm,设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为NA,每平方米面积上具有该单分子层的质量为 g(用含a、NA的代数式表示)。【答案】(1)3d54s1(2)B(3)C;12(4)sp3;正四面体形(5)(1,,);【知识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判断简单分子或离子的构型;配合物的成键情况;晶胞的计算;原子轨道杂化方式及杂化类型判断【解析】【解答】(1)铬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4,基态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3d54s1,故答案为:3d54s1;(2)由CrO5中铬元素化合价为+6价可知,化合物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和—1价,设—2价氧元素的个数为a,由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得:(+6)+(—2) ×a+(—1)×(5—a)=0,解得a=1,则化合物的结构式为,故答案为:B;(3)γ型锰的面心立方晶胞中锰原子位于8个顶点和6个面心,俯视图中顶点上的锰原子位于正方形的顶点,上下面心上的锰原子位于正方形的面心,前后面心、左右面心上的锰原子位于正方形的边上,则俯视图为,故选C;晶胞中位于顶点的锰原子与位于面心的锰原子距离最近,则距离锰原子最近且等距离的锰原子有12个,故答案为:C;12;(4)由化学式可知,DMSO中硫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3+=4,则硫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3杂化;高氯酸根离子中氯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4,孤对电子对数为0,则离子的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形,故答案为:sp3;正四面体形;(5)①由题意可知,晶胞中位于顶点的A离子、B离子的离子坐标参数分别为(0,0,0)、(1,1,1),则晶胞的边长1,位于右侧面心上的C离子的坐标参数为(1,,),故答案为:(1,,);②由图可知,氧化镍单分子层每个镍离子被3个氧离子包围,每个氧离子被3个镍离子包围,相对位置如图所示:,相邻的3个氧离子的中心形成边长为2apm的正三角形,每个三角形中含有1个镍离子,三角形的面积为×2apm×2apm×=a2pm2,实际上镍离子被如图所示的两个小三角形所包含:,两个小三角形形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2a2pm2、含有的镍离子个数为1,由化学式可知,每平方米面积上具有该晶体的质量为g=。故答案为:。【分析】(1)价层电子排布:Cr原子序数24,半满稳定→ 。(2)结构式:设价为,列方程→ → 选B。(3)晶胞俯视与配位数:面心立方晶胞俯视对应C;配位数为。(4)杂化与空间构型:中价层电子对数4→ ;价层电子对数4且无孤对→ 正四面体形。(5)晶胞参数与质量: ①点坐标:右侧面心→ ;②单分子层质量:通过面积与摩尔质量计算→ 。(1)铬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4,基态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3d54s1,故答案为:3d54s1;(2)由CrO5中铬元素化合价为+6价可知,化合物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和—1价,设—2价氧元素的个数为a,由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得:(+6)+(—2) ×a+(—1)×(5—a)=0,解得a=1,则化合物的结构式为,故选B;(3)γ型锰的面心立方晶胞中锰原子位于8个顶点和6个面心,俯视图中顶点上的锰原子位于正方形的顶点,上下面心上的锰原子位于正方形的面心,前后面心、左右面心上的锰原子位于正方形的边上,则俯视图为,故选C;晶胞中位于顶点的锰原子与位于面心的锰原子距离最近,则距离锰原子最近且等距离的锰原子有12个,故答案为:C;12;(4)由化学式可知,DMSO中硫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3+=4,则硫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3杂化;高氯酸根离子中氯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4,孤对电子对数为0,则离子的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形,故答案为:sp3;正四面体形;(5)①由题意可知,晶胞中位于顶点的A离子、B离子的离子坐标参数分别为(0,0,0)、(1,1,1),则晶胞的边长1,位于右侧面心上的C离子的坐标参数为(1,,),故答案为:(1,,);②由图可知,氧化镍单分子层每个镍离子被3个氧离子包围,每个氧离子被3个镍离子包围,相对位置如图所示:,相邻的3个氧离子的中心形成边长为2apm的正三角形,每个三角形中含有1个镍离子,三角形的面积为×2apm×2apm×=a2pm2,实际上镍离子被如图所示的两个小三角形所包含:,两个小三角形形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2a2pm2、含有的镍离子个数为1,由化学式可知,每平方米面积上具有该晶体的质量为g=,故答案为:。20.(2025高二下·广东月考)由丙烯经下列反应可得到F和高分子化合物G,它们都是常用的塑料。(1)C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 。(2)生成F的反应类型: 。(3)B转化为C的化学方程式为 。(4)F的芳香同分异构体有 种,其中核磁共振氢谱中显示峰面积比为3:1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 。(5)写出由合成 (合成路线常用表示方法为)。【答案】(1)酮羰基、醛基(2)加成反应(3)+O2+2H2O(4)7;(5)【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有机物中的官能团;有机物的合成;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加成反应【解析】【解答】(1)由分析可知,C的结构简式为,含氧官能团为酮羰基、醛基,故答案为:酮羰基、醛基;(2)由分析可知,生成F的反应为氯化铝作用下丙烯与苯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故答案为:加成反应;(3)由分析可知,B转化为C的反应为银做催化剂条件下与氧气共热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生成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O2+2H2O,故答案为:+O2+2H2O;(4)异丙苯属于苯的同系物,则F的芳香同分异构体有、、、、、、,共有7种,其中核磁共振氢谱中显示峰面积比为3:1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故答案为:7;;(5)由合成的合成步骤为催化剂作用下,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在氢氧化钠醇溶液中共热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与氯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共热发生水解反应生成,故答案为:。【分析】由有机物的转化关系可知,丙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则A为;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共热发生水解反应生成,则B为;银做催化剂条件下与氧气共热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生成,则C为;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生成,则D为;催化剂作用下与氢气共热发生加成反应生成,则E为;一定条件下发生缩聚反应生成;氯化铝作用下丙烯与苯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为→ 含酮羰基、醛基。(2):丙烯与苯加成→ 加成反应。(3): 催化氧化→ 。(4):数目:苯环侧链为 或多甲基 + 乙基→ 共种;峰面积3:1的结构:对称的 (按题目答案 )。(5):(1)由分析可知,C的结构简式为,含氧官能团为酮羰基、醛基,故答案为:酮羰基、醛基;(2)由分析可知,生成F的反应为氯化铝作用下丙烯与苯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故答案为:加成反应;(3)由分析可知,B转化为C的反应为银做催化剂条件下与氧气共热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生成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O2+2H2O,故答案为:+O2+2H2O;(4)异丙苯属于苯的同系物,则F的芳香同分异构体有、、、、、、,共有7种,其中核磁共振氢谱中显示峰面积比为3:1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故答案为:7;;(5)由合成的合成步骤为催化剂作用下,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在氢氧化钠醇溶液中共热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与氯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共热发生水解反应生成,合成路线为。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广东省两阳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化学试题(学生版).docx 广东省两阳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化学试题(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