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暑假新教材新课预习练第四单元《厘米和米》(含解析)-2024-2025学年下学期小学数学人教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二年级暑假新教材新课预习练第四单元《厘米和米》(含解析)-2024-2025学年下学期小学数学人教版

资源简介

二年级暑假新教材新课预习练第四单元《厘米和米》(含解析)-2024-2025学年下学期小学数学人教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图中一共有( )条线段。
A.3 B.4 C.6
2.根据下图,箭头所指部分是( )厘米。
A.8 B.4 C.6
3.适合用米尺进行测量的是( )。
A.数学书封面的长 B.教室门的高度 C.铅笔的长
4.妈妈的身高约是165( )。
A.米 B.分米 C.毫米 D.厘米
5.汽车1分钟大约行( )。
A.100米 B.1千米 C.10千米
6.如图是一款床单的标签,显示的规格为230×245,床单“245”、“230”分别表示长方形床单的长和宽。结合生活实际判断这两个数的单位是( )。
床单 面料:100%棉 规格:230×245 等级:合格品
A.毫米 B.厘米 C.分米 D.米
7.已知100张纸摞在一起大约高1厘米,照这样推算,一亿张这样的纸摞在一起的高度大约是( )。
A.100米 B.1000米 C.10000米 D.100000米
8.欢欢和笑笑用“拃”作单位测量同一根绳子的长度,测量结果分别是5拃和6拃(如图),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欢欢测量另一个物体长度用了4拃,那么笑笑就用了5拃。
B.如果欢欢测量另一个物体长度用了10拃,那么笑笑就用了8拃。
C.欢欢一拃的长度和笑笑一拃的长度比是6∶5。
D.欢欢一拃的长度和笑笑一拃的长度比是5∶6。
二、填空题
9.画一条8厘米长的线段,从直尺的( )开始画起,画到( )的地方。
10.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今天早晨7时,我从2( )长的床上起来,洗完脸,用50( )长的毛巾擦脸。然后坐在高7( )的餐桌旁吃早饭。吃完早饭后,我背起书包飞快地向距离家大约2( )的学校跑去。来到教室,我马上拿出1( )长的铅笔和4( )厚的练习本做起了口算题。
11.量一量,填一填。
最长的边比最短的边长_____毫米。
三、判断题
12.一幢楼高30厘米。( )
13.二年级数学书的宽大约是1拃,教室的黑板长大约是1庹。( )
14.一个手指的宽度大约是10毫米。( )
15.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厘米(cm)作单位。( )
16.图中的回型针长4厘米3毫米。( )
四、计算题
17.先量一量,再计算周长。
五、作图题
18.把画(图一)挂到客厅的墙上(图二),先要在墙上钉2个钉子,画框上的两个孔可以挂在钉子上。
①量出画框上两个孔之间的距离。
②在墙上画出钉钉子的位置,确保画能挂正。
③把两个钉子的位置用线段连起来。
六、解答题
19.一根绳子长2米,第一次用去了30厘米,第二次用去了55厘米,两次一共用去了多少厘米?
口答:两次一共用去厘米。
20.一把不完整的直尺上只有“2厘米”、“5厘米”、“9厘米”三处有刻度,用这把直尺能一次性测量的长度有几种?分别是多少厘米?
21.一张桌面是长方形的餐桌,妈妈用“拃”测得它的长约7拃,宽约4拃。这张餐桌面的面积约是多少平方分米?
22.量一量、画一画。
第一条:( )毫米
第二条:( )
《二年级暑假新教材新课预习练第四单元《厘米和米》(含解析)-2024-2025学年下学期小学数学人教版》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C B B D B B C C
1.C
【分析】(1)数由1条小线段组成的线段:图中由1条小线段组成的线段有3条。
(2)数由2条小线段组成的线段:由2条小线段组成的线段有2条。
(3)由3条小线段组成的线段有1条。
计算线段总数,将上述不同情况的线段数量相加。
【详解】由分析得:
3+2+1=6(条)
图中一共有6条线段。
故答案为:C
2.B
【分析】根据题意,箭头所指的部分是两个物体的高度和。用加法将物体的高度相加即可。对于长方体,要加的高度是1厘米,由此解答。
【详解】3+1=4(厘米)
箭头所指部分是4厘米。
故答案为:B
3.B
【分析】数学书封面的长和铅笔的长属于比较短,使用厘米尺或直尺即可测量。教室门的高度属于比较长,使用米尺更为合适。据此解决即可。
【详解】由分析可知:
A.“数学书封面的长”适合用厘米尺进行测量;
B.“教室门的高度”适合用米尺进行测量;
C.“铅笔的长”适合用厘米尺进行测量;
故答案为:B
4.D
【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对长度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可知:
测量较长的物体用米作单位,二年级学生双臂展开的长度大约是1米;
手掌的长度约1分米;
测量特别短的长度,常用毫米作单位,身份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通常用厘米作单位,食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
所以妈妈的身高用厘米作单位比较合适。
【详解】由分析可知,妈妈的身高约是165厘米。
故答案为:D
5.B
【分析】一般的汽车在普通的公路上正常行驶一小时大约是60千米,一小时也就是60分钟,那么1分钟就大约行1千米;据此解决此题即可。
【详解】A.汽车1分钟大约行驶100米,太慢了,不符合实际情况;
B.汽车1分钟大约行驶1千米,符合实际情况;
C.汽1分钟大约行驶10千米,太快了,不符合实际情况。
即,汽车1分钟大约行1千米。
故答案为:B
6.B
【分析】联系生活实际和长度单位可知:1厘米大约是大拇指的宽度,再结合数字“245”、“230”,所以计量床单的长、宽用“厘米”作单位比较合适;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可得:
这款床单长为245厘米,宽为230厘米,因此两个数的单位是厘米。
故答案为:B
7.C
【分析】100张纸的高度大约是1厘米,先将1亿化为大数,只要求得1亿里面有几个100,即可得1亿张纸的高度是几个1厘米,用1亿除以100,再乘1即可,再根据1米=100厘米将题中的厘米化为米即可。
【详解】1亿=100000000
100000000÷100=1000000
1000000×1=1000000(厘米)
1000000厘米=10000米
所以一亿张这样的纸摞在一起的高度大约是10000米。
故答案为:C
8.C
【分析】把这根绳子的长度看作单位“1”,欢欢l拃的长度是,笑笑1拃的长度是,据此对选项作出判断。
【详解】A.4÷
=4×
=4.8
即如果欢欢测量另一个物体长度用了4拃,那么笑笑就用了4.8拃,即原说法错误;
B.10÷
=10×
=12
即如果欢欢测量另一个物体长度用了10拃,那么笑笑就用了12拃,即原说法错误;
C.∶=6∶5,即欢欢一拃的长度和笑笑一拃的长度比是6∶5,即原说法正确;
D.欢欢一拃的长度和笑笑一拃的长度比是6∶5,即原说法错误。
综上,只有C的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9. 0 8
【分析】根据用直尺测量长度的方法,用直尺的“0”刻度线和线段的一个端点重合,另一个端点在直尺上的刻度,就是该线段的长度;取一整刻度线为零刻线的,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据此可求出长度。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画一条8厘米长的线段,从直尺的( 0 )开始画起,画到( 8 )的地方。(答案不唯一)
10. 米/m 厘米/cm 分米/dm 千米/km 分米/dm 毫米/mm
【分析】根据对生活经验、长度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可知;二年级学生双臂展开的长度大约是1米,所以计量床的长度用“米”作单位比较合适;1厘米大约是食指的宽度,所以计量毛巾的长用“厘米”作单位比较合适;1分米大约为手掌的宽度,所以计量餐桌的高和铅笔的长用“分米”作单位比较合适;一个人要走2000步大约是1千米,所以计量学校到家的路程用“千米”作单位比较合适;一张身份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所以计量练习本的厚度用“毫米”作单位比较合适。
【详解】今天早晨7时,我从2米长的床上起来,洗完脸,用50厘米长的毛巾擦脸。然后坐在高7 分米的餐桌旁吃早饭。吃完早饭后,我背起书包飞快地向距离家大约2千米的学校跑去。来到教室,我马上拿出1分米长的铅笔和4毫米厚的练习本做起了口算题。
11.35;45;73
38
【分析】用直尺的“0”刻度线和线段的一个端点重合,另一个端点在直尺上的刻度,就是该线段的长度;求最长的边比最短的边长多少毫米,用减法计算。
【详解】测量如下:
73-35=38(毫米)
最长的边比最短的边长38毫米。
12.×
【分析】根据实际情况及给出的数据来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即可。
要表示一幢楼的高度,用米来表示比较合适。
【详解】根据实际分析可知,一幢楼高30米;原题说法不正确。
故答案为:×
13.×
【分析】拃长:张开大姆指和中指(或小指)量长度,约8厘米;
庹长:以成人两臂左右伸直的长度为标准,约1米;由此结合实际解答即可。
【详解】据分析可知:二年级数学书的宽大约是2拃,教室的黑板长大约是3庹。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14.√
【分析】长度的常用单位有米、分米、厘米、毫米等,1米大约家里餐桌的高度,1分米大约一个成年人手掌的宽度,1厘米大约1个指甲盖面的长度,身份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所以一个手指的宽度大约是10毫米。
【详解】由分析可知,一个手指的宽度大约是10毫米,原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15.√
【分析】根据长度单位的认识,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厘米、分米、米、千米,再根据生活经验,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厘米作单位。据此解答。
【详解】由生活经验得: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厘米(cm)作单位。
故答案为:√
【点睛】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物体长度的测量方法及应用。
16.×
【分析】用直尺的“0”刻度线和物体的一个端点重合,物体另一个端点在直尺上的刻度,就是该物体的长度。如果不是与零刻度线对齐,所测长度还要减去开始端点对应的刻度。
【详解】回型针是从1.5厘米的位置开始测量的,所以要减去前面的1.5厘米,则图中的回型针长2厘米8毫米,所以原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17.长和宽的长度见详解;18厘米
【分析】首先根据线段的测量方法,量出长方形的长和宽。再根据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把数据代入公式解答。
测量时,把小尺的零刻度线对准长方形的一个顶点,小尺与长或者宽重合,长或者宽的另一个端点所指的刻度就是长或者宽的长度。
【详解】量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如下所示:
(以实际测量为准)
(6+3)×2
=9×2
=18(厘米)
所以,长方形的周长是18厘米。
18.
见详解
【分析】①直尺测量物体的方法:将0刻度移动到左边孔的位置,然后观察尺子要沿着所测长度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最后观察被测物体的第二个孔的刻度尺寸,就是测量物体的尺寸;
②要使画能挂正,那么画靠上面的边需要与墙的最上面平行,找出与墙的最上面平行的一条线,在上面标上2个点,2个点之间距离1厘米,也就是两个钉子的位置;过直线外一点画平行线:固定三角尺,沿一条直角边先画一条直线;用直尺紧靠着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固定直尺,然后沿着直尺平移三角尺;平移后,沿直角边画出另一条直线;
③将标出的两个点,也就是两个钉子的位置用线段连起来即可;据此作图。
【详解】①如图:
②如图:
③如图:
19.85;85厘米
【分析】求一共用去多少厘米,用加法计算,即第一次用去的长度+第二次用去的长度=两次一共用去的长度。
【详解】30+55=85(厘米)
答:两次一共用去了85厘米。
20.3种;3厘米,7厘米,4厘米
【分析】测量物体长度时,若物体左侧与直尺的0刻度线对齐,则右侧与直尺相对的刻度就是物体的长度,若未与0刻度线对齐,则用测量结束的刻度-测量开始的刻度=物体的长度。由此解答。
【详解】5-2=3(厘米)
9-2=7(厘米)
9-5=4(厘米)
答:用这把直尺能一次性测量的长度有3种,分别是3厘米,7厘米,4厘米。
21.112平方分米
【分析】先根据1拃长约2分米,得到7拃为14分米,4拃为8分米,再根据长方形面积=长×宽,代入数据求出面积即可。
【详解】长:(分米)
宽:(分米)
(平方分米)
答:这张餐桌面的面积约是112平方分米。
22.20;图见详解;40毫米
【分析】直尺上1小格是1毫米,1大格是1厘米,把直尺的零刻度线与线段的一个端点对齐,找到线段的另一个端点指向几,再读数;第二条线段的长度是第一条线段长度的2倍,给第一条线段的长度乘2即可求出第二条线段的长度,再据此画图,先确定线段的端点,把这个端点与直尺的零刻度线重合,找到线段长度在直尺上的位置,画出线段的另一个端点,连接两个端点即可得到第二条线段。
【详解】20×2=40(毫米)
第一条:20毫米;
,长40毫米。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