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情趣盎然的设计 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6. 情趣盎然的设计 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情趣盎然的设计》教案
学科 美术 年级册别 六年级上册 共1课时
教材 人美版(北京)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情趣盎然的设计》是六年级美术教材的重要内容。教材展示了轮式家具柜、钥匙扣等众多设计作品,引导学生关注设计的巧妙之处。这些内容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让学生了解设计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美术基础和生活经验,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但在发现设计的巧妙之处和将灵感转化为设计上存在困难。教学中可通过展示多样作品、组织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突破障碍,激发创作热情。
课时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
1. 能够敏锐感知轮式家具柜、故宫紫金瑞雪纸雕便签等设计作品的外观美感。
2. 体会不同设计作品所蕴含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情趣。
艺术表现
1. 学会运用观察、分析的方法,描述设计作品的特点和巧妙之处。
2. 能用简单的美术语言表达自己对设计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创意实践
1. 尝试从生活中获取灵感,提出具有创意的设计想法。
2. 初步掌握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进行简单的设计实践。
文化理解
1. 了解设计与生活、文化的紧密联系,感受设计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 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设计风格和创意,增强文化包容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认识轮式家具柜、带休息椅的婴儿床等设计作品的好用之处。
2. 欣赏故宫紫金瑞雪纸雕便签等作品,体会好看的设计特点。
3. 发现车座带锁自行车、鹿角插座等设计的创意点。
难点
1. 深入分析设计作品中外形与功能的巧妙结合。
2. 从创意角度评价不同设计作品,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3. 将生活中的灵感转化为具体的设计方案。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材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展示作品引发思考
(1) 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轮式家具柜、钥匙扣、意大利面包装盒、车座带锁自行车、带休息椅的婴儿床、鹿角插座等产品设计图片。
(2)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些作品,提出问题:“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与思考,这些产品设计有什么巧妙之处?”
(3) 给学生留出2 - 3分钟的观察时间,让他们自主思考。
(4) 在学生观察过程中,教师巡视并鼓励学生大胆发现和思考。
(5) 邀请几位学生分享自己的初步发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6) 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观察,从不同角度分析设计的巧妙之处。
(7) 结合学生的回答,对作品的设计特点进行简要总结和补充。
(8) 自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情趣盎然的设计。 1. 认真观察展示的设计作品。
2. 积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3. 与同学交流自己的初步发现。
4. 主动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
评价任务 观察能力:☆☆☆
思考深度:☆☆☆
表达能力:☆☆☆
设计意图 通过展示丰富多样的设计作品,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活动一:分析好用的设计 聚焦带休息椅的婴儿床和轮式家具柜
(1) 教师再次展示带休息椅的婴儿床图片,详细介绍其设计特点。强调休息椅的设置为照顾婴儿的人提供了便利,体现了设计的实用性。
(2) 引导学生思考带休息椅的婴儿床在生活中的实际作用,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自己的想法。
(3) 展示轮式家具柜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其轮子的设计。提问学生轮子的存在对家具柜的使用带来了哪些便利。
(4) 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举例说明类似好用的设计。
(5)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分享自己所知道的好用设计的感受。
(6) 每组选派代表进行发言,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和总结。
(7) 总结好用的设计的特点,强调设计要紧密结合生活需求。
(8)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设计中体现实用性。
分析削笔工具的设计变化
(1) 展示小鸟削笔刀、普通转笔刀、手摇转笔刀、自动转笔刀的图片。
(2) 引导学生对比不同削笔工具的设计,思考削笔工具设计发生了哪些变化。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每种削笔工具的优缺点。
(4) 邀请小组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5)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补充和总结,强调设计的改进是为了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
(6) 引导学生从削笔工具的设计变化中,体会设计的发展趋势。
(7) 让学生思考自己希望未来的削笔工具还能有哪些改进。
(8) 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创意想法。 1. 仔细观察带休息椅的婴儿床和轮式家具柜的图片。
2. 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想法。
3. 对比不同削笔工具的设计,分析其优缺点。
4. 大胆提出自己对未来削笔工具的创意想法。
评价任务 分析能力:☆☆☆
讨论参与度:☆☆☆
创意想法:☆☆☆
设计意图 通过分析带休息椅的婴儿床、轮式家具柜和削笔工具的设计,让学生深入理解好用的设计的特点和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讲授新课 活动二:感受好看的设计 欣赏故宫紫金瑞雪纸雕便签
(1) 教师展示故宫紫金瑞雪纸雕便签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其精美的外观。介绍便签以故宫雪景为灵感来源,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2) 引导学生观察便签的色彩搭配、图案设计和工艺细节,让学生感受其独特的美感。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分享自己对便签设计的感受和喜欢的原因。
(4) 每组选派代表进行发言,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和总结。
(5) 强调好看的设计不仅要有美观的外表,还要蕴含文化内涵。
(6)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现代设计中。
(7) 展示其他具有文化内涵的设计作品,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理解。
(8)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更多好看且有文化意义的设计。
对比不同钥匙扣设计
(1) 展示多种钥匙扣的图片,让学生比一比哪个设计更好看。
(2) 引导学生从形状、色彩、材质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审美观点。
(4) 邀请小组代表发言,阐述小组选择的理由。
(5)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和点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6) 让学生思考好看的设计与个人喜好之间的关系。
(7)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独特的审美感受。
(8) 总结好看的设计的评价标准。 1. 认真欣赏故宫紫金瑞雪纸雕便签的图片。
2. 积极参与小组交流,分享自己的感受。
3. 对比不同钥匙扣的设计,发表自己的审美观点。
4. 思考好看的设计与文化和个人喜好的关系。
评价任务 审美能力:☆☆☆
表达能力:☆☆☆
文化理解:☆☆☆
设计意图 通过欣赏故宫紫金瑞雪纸雕便签和对比不同钥匙扣设计,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感受好看的设计的魅力,同时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讲授新课 活动三:探索有创意的设计 介绍盖茨黑德千禧桥和会呼吸的灯
(1) 教师展示盖茨黑德千禧桥的图片和相关视频,介绍这座桥的独特之处。强调它是一座有创意的桥,其可旋转的设计方便船只通行。
(2) 引导学生观察盖茨黑德千禧桥的外观和结构,思考其创意设计背后的原理和意义。
(3) 展示会呼吸的灯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感受其奇妙的设计。介绍灯的“呼吸”效果是通过特殊的技术实现的,营造出独特的氛围。
(4)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这两个设计的创意点和创新之处。
(5) 邀请小组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6)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和点评,强调创意设计需要突破传统思维。
(7) 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具有创意的设计。
(8) 鼓励学生从这些创意设计中获取灵感。
分析教材作品的创意
(1) 引导学生翻开教材,分析葵椅(何牧 张倩)和迪士尼电脑等作品。
(2) 让学生仔细观察作品的外形、功能和材料运用,思考其创意所在。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分享自己对教材作品创意的理解。
(4) 邀请小组代表发言,展示小组的分析结果。
(5)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补充和总结,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创意设计的方法和技巧。
(6) 让学生思考如何将创意融入到自己的设计中。
(7) 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创新设计。
(8) 总结有创意的设计的特点和重要性。 1. 观看盖茨黑德千禧桥和会呼吸的灯的图片和视频。
2. 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分析创意设计的特点。
3. 仔细分析教材作品的创意,与同学交流。
4. 思考如何将创意运用到自己的设计中。
评价任务 创意理解:☆☆☆
分析能力:☆☆☆
创新思维:☆☆☆
设计意图 通过介绍盖茨黑德千禧桥、会呼吸的灯和分析教材作品,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了解创意设计的方法和重要性。
课堂练习 布置练习任务
(1) 教师明确艺术实践任务:选择课本中的一件作品,从好用、好看、创意三方面进行分析,写出自己的感受。
(2) 强调分析的要点和要求,提醒学生结合之前所学的知识进行思考。
(3) 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练习,期间巡视指导。
(4) 鼓励学生遇到问题及时向老师和同学请教。
(5) 观察学生的练习情况,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给予帮助。
(6) 对学生的表现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
(7)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分析能力。
(8) 提醒学生注意书写规范和表达清晰。 1. 认真阅读练习任务要求。
2. 选择课本中的一件作品进行分析。
3. 积极思考,书写自己的感受。
4. 遇到问题及时请教老师和同学。
评价任务 分析准确性:☆☆☆
表达清晰度:☆☆☆
思考深度:☆☆☆
设计意图 通过课堂练习,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课堂总结 总结本节课内容
(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包括好用的设计、好看的设计和有创意的设计。
(2)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和体会。
(3) 对学生的分享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设计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4)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发现更多美好的设计。
(5)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继续收集生活中的设计作品,并进行简单的分析。
(6) 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表扬表现优秀的学生。
(7) 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积极参与设计活动,发挥自己的创意和想象力。
(8) 宣布本节课结束。 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分享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3. 认真听取教师的总结和评价。
4. 明确课后作业任务。
评价任务 知识掌握:☆☆☆
收获分享:☆☆☆
态度表现:☆☆☆
设计意图 通过课堂总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强化学习效果,同时激发学生对设计的兴趣和热爱。
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
1. 收集5个生活中好用的设计作品图片,并简单描述其好用之处。
2. 选择一个好看的设计作品,写一篇短文介绍其外观特点和审美价值。
3. 分析一个有创意的设计作品,说明其创意点和创新之处。
拓展作业
1. 尝试设计一个具有创意的学习用品,并画出设计草图。
2. 与家人分享自己在本节课中的学习收获,共同讨论生活中的设计。
3. 参加学校或社区组织的设计活动,展示自己的设计作品。
板书设计
情趣盎然的设计
好用的设计:带休息椅的婴儿床、轮式家具柜
好看的设计:故宫紫金瑞雪纸雕便签、钥匙扣
有创意的设计:盖茨黑德千禧桥、会呼吸的灯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 教学过程中,通过展示丰富多样的设计作品,如轮式家具柜、带休息椅的婴儿床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参与度较高。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例如在分析削笔工具的设计变化和对比钥匙扣设计时,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
3. 课堂练习环节,学生能够认真思考,从好用、好看、创意三方面对设计作品进行分析,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不足之处
1. 在引导学生分析设计作品的创意点时,部分学生理解不够深入,可能是由于对设计原理和创新思维的讲解不够透彻。
2. 教学时间把控不够精准,导致课堂总结环节有些仓促,对学生的作业指导不够详细。
3. 在评价学生的回答和作品时,评价方式较为单一,缺乏多元化的评价标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