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装饰色彩的魅力》教案学科 美术 年级册别 六年级上册 共1课时教材 人美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本教材围绕装饰色彩展开,涵盖色彩知识回顾、艺术大师作品色彩分析、传统艺术色彩运用等内容。有助于学生系统学习装饰色彩知识,提升色彩感知和运用能力,培养审美素养。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已有一定色彩知识基础,但对装饰色彩的理解和运用还较浅。他们身心发展迅速,好奇心强,学习主动性提高。不过在分析复杂色彩关系和主观运用色彩时存在困难。可通过作品欣赏、实践活动突破障碍。课时教学目标审美感知1. 能敏锐感知艺术作品和生活中装饰色彩的搭配,感受其独特魅力。2. 体会不同色彩组合带来的情感和视觉效果差异。艺术表现1. 掌握装饰色彩的特点,能运用相关知识进行色彩搭配和表现。2. 尝试用装饰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创意实践1. 发挥创意,运用装饰色彩进行美术创作,提升动手能力。2. 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新的色彩表现方式。文化理解1. 了解传统艺术中装饰色彩的运用,感受传统文化的内涵。2. 认识装饰色彩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特点和意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掌握色彩的冷暖、明度、色相对比等知识。2. 理解装饰色彩的特点,如装饰性、主观性、平面化。3. 学会分析艺术作品和传统艺术中装饰色彩的运用。难点1. 准确把握不同色彩组合的情感表达和视觉效果。2. 灵活运用装饰色彩知识进行有创意的美术创作。3. 理解传统艺术中装饰色彩所蕴含的文化意义。教学方法与准备教学方法讲授法、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水彩笔、绘画纸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导入新课 引导回顾(1) 教师开场提问:“同学们,你还记得我们学过的哪些色彩知识?”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色彩相关内容。(2) 展示色彩知识相关的图片,如《星月夜》(凡高,荷兰)和《腰鼓》(李秀芳,中国),让学生直观感受色彩的冷暖对比,并讲解色彩冷暖的概念。(3) 呈现不同明度的色彩图片,详细解释明度对比是色彩的明暗程度的对比,强调色彩的层次与空间关系主要依靠色彩的明度对比表现。(4) 通过举例和图片展示,介绍色相对比的三种类型:同类色对比、邻近色对比、对比色对比,并说明它们各自的特点,如同类色对比协调统一、单纯而素雅,邻近色对比对比柔和、和谐而优雅,对比色对比强烈、视觉吸引力强。(5) 提出问题:“同样是红色和绿色,不同面积的组合给你的感受一样吗?”引发学生思考。(6) 展示《王者之悲》(马蒂斯,法国)和《围绕着鱼》(保罗·克利,瑞士)等作品,提问:“这样的色彩运用给你怎样的感觉?”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7) 展示亨利 马蒂斯的名言:“我不能以一种屈从的方式模仿自然,我必须解释并使其顺从绘画精神。”让学生初步了解艺术家对色彩运用的理念。(8) 展示《哭泣的女人》(毕加索,西班牙),激发学生对艺术作品中色彩运用的兴趣,自然引入新课。 1. 积极回忆并回答学过的色彩知识。2. 观察图片,感受色彩的冷暖、明度、色相对比。3. 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关于色彩组合感受的问题。4. 表达对艺术作品色彩运用的直观感受。评价任务 知识回顾:☆☆☆感受表达:☆☆☆思考参与:☆☆☆设计意图 通过回顾旧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搭建基础,引发学生对色彩的关注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导入新课。新课讲授 传统艺术色彩分析(1) 展示天津杨柳青年画和河北武强年画的图片,提问:“传统艺术又是如何运用色彩进行装饰的呢?”引导学生观察。(2) 呈现《大刀门神》(清代年画),让学生仔细观察这幅年画运用了哪些色彩进行装饰。(3) 提出问题:“如果去掉红色,你有怎样的感觉?”引导学生分析色彩的作用。(4) 进一步提问:“如果降低黄色的明度,作品给你的感受又发生了什么变化?”让学生深入体会色彩变化带来的影响。(5) 展示《大刀门神》和《连年有余》两幅同样以红色和绿色为主进行色彩装饰的年画,提问:“同样都是运用红色和绿色为主进行色彩装饰,带给你的感受一样吗?”引导学生比较不同作品中色彩运用的差异。(6) 探讨为什么年画都喜欢使用红色,让学生了解色彩在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7) 展示农民画《猴》(潘常旺),提问:“这幅农民画都用了哪些颜色?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引导学生分析农民画中的色彩运用。(8) 提出问题:“农民画中的大公鸡是如何通过装饰色彩体现羽毛的艳丽的?”让学生关注色彩在具体形象表现中的作用。 1. 认真观察传统艺术作品中的色彩运用。2. 思考并回答老师关于色彩变化和感受的问题。3. 比较不同作品中色彩运用的差异。4. 分析农民画中色彩的选择和表现效果。评价任务 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文化理解:☆☆☆设计意图 通过对传统艺术作品色彩的分析,让学生了解传统艺术中色彩的运用方法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加深对装饰色彩的理解。特点讲解 总结装饰色彩特点(1) 结合前面分析的艺术作品和传统艺术,总结装饰色彩的特点,强调装饰性,即色彩的运用注重装饰效果,使作品更具美感。(2) 讲解主观性,说明艺术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感和想法主观地选择和运用色彩,而不完全受自然色彩的限制。(3) 解释平面化,指出装饰色彩不追求真实的立体感和空间感,更注重平面的色彩表现。(4) 再次展示不同作品,让学生找出体现装饰色彩特点的地方,加深理解。(5) 举例说明装饰色彩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广告、包装等,让学生感受其普遍性。(6) 组织学生讨论装饰色彩特点在不同艺术形式中的体现,促进学生的交流和思考。(7) 引导学生思考装饰色彩特点对自己创作的启示,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8) 对学生的讨论和思考进行总结和点评,强化学生对装饰色彩特点的认识。 1. 认真听讲,理解装饰色彩的特点。2. 观察作品,找出体现特点的部分。3. 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4. 思考装饰色彩特点对创作的启示。评价任务 理解程度:☆☆☆观察能力:☆☆☆思考深度:☆☆☆设计意图 系统讲解装饰色彩的特点,通过实例和讨论加深学生的理解,为学生的创作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探究 活动一:色彩运用探究 提出探究问题(1) 提出问题:“如何运用装饰色彩进行表现?”引导学生思考创作方向。(2) 给出提示:“想一想,你的作品想传达什么样的情感?A. 热烈 B. 平静”让学生明确创作的情感表达。(3) 要求学生从水彩笔中选择颜色,按照使用面积的比例填在表格里,初步规划色彩运用。(4) 展示一些不同情感色彩表现的作品示例,为学生提供参考。(5) 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不同的色彩组合,发挥创意。(6) 巡视学生的选择过程,给予个别指导和建议。(7) 组织学生交流自己选择的色彩和想传达的情感,促进相互学习。(8) 对学生的交流进行总结和点评,肯定学生的创意和想法。 1. 思考作品想传达的情感。2. 选择色彩并填写表格。3. 观察示例,获取灵感。4. 交流自己的色彩选择和情感表达。评价任务 创意表现:☆☆☆色彩规划:☆☆☆交流分享:☆☆☆设计意图 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意和色彩规划能力,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作品分析 活动二:作品色彩分析 展示作品并分析(1) 展示《闹元宵》(现代,高杨)和《凭窗》(现代,胡永凯)等作品,让学生选择一幅进行分析。(2) 提出分析要求:“请你分析它的装饰色彩是如何运用的,并用语言或文字描述它给你的感受。”(3) 引导学生从色彩的选择、搭配、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分析。(4)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分析结果。(5) 每组选派代表进行发言,汇报小组的分析情况。(6) 对学生的分析进行点评和补充,加深学生对作品中色彩运用的理解。(7) 总结分析作品色彩运用的方法和要点,为学生的创作提供参考。(8) 鼓励学生在自己的创作中借鉴优秀作品的色彩运用经验。 1. 选择作品进行观察和分析。2. 参与小组讨论,分享分析结果。3. 代表小组发言,汇报分析情况。4. 学习分析方法,为创作积累经验。评价任务 分析能力:☆☆☆讨论参与:☆☆☆表达能力:☆☆☆设计意图 通过对优秀作品的色彩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表达能力,让学生学习优秀作品的色彩运用技巧,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创作实践 活动三:美术创作 布置创作任务(1) 布置创作任务:“运用装饰色彩创作一幅美术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2) 强调创作要求,如运用所学的装饰色彩知识,体现装饰色彩的特点。(3) 提供一些创作主题供学生参考,如校园生活、自然风光等。(4) 提醒学生注意色彩的搭配和构图,合理安排画面。(5) 学生开始创作,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帮助。(6) 鼓励学生遇到困难时积极思考,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法。(7) 对创作过程中表现出色的学生进行表扬和展示,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8) 控制创作时间,确保学生能按时完成作品。 1. 明确创作任务和要求。2. 选择创作主题,开始创作。3. 遇到问题积极思考和解决。4. 认真完成作品。评价任务 创意表达:☆☆☆知识运用:☆☆☆完成情况:☆☆☆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成果展示与评价 组织展示与评价(1) 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可以通过投影仪或展示台进行展示。(2) 让学生先进行自我评价,介绍自己作品的创作思路、色彩运用和想表达的情感。(3) 组织学生进行相互评价,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4)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综合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5) 总结本次创作实践,强调装饰色彩在创作中的重要性。(6) 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彰和奖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7) 引导学生将评价意见运用到今后的创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8)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继续发现和运用装饰色彩,美化生活。 1. 展示自己的作品。2. 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3. 听取教师的评价和建议。4. 思考如何改进自己的创作。评价任务 自我评价:☆☆☆相互评价:☆☆☆综合评价:☆☆☆设计意图 通过展示和评价活动,让学生学会欣赏和评价艺术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激励学生不断进步。课堂总结 总结与拓展(1)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色彩知识、装饰色彩的特点、作品分析和创作实践等。(2) 强调装饰色彩在美术创作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关注和运用装饰色彩。(3)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收集生活中运用装饰色彩的实例,下节课进行分享。(4) 对学生在本节课中的表现进行总结和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5)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装饰色彩的奥秘,尝试更多的创作。(6) 引导学生思考装饰色彩与文化、社会的关系,拓宽学生的视野。(7) 对学生提出期望,希望学生在美术学习中不断进步,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8) 宣布下课。 1. 回顾本节课内容。2. 明确课后作业。3. 听取教师的总结和期望。4. 带着兴趣和期待结束课程。评价任务 知识回顾:☆☆☆作业理解:☆☆☆态度表现:☆☆☆设计意图 通过课堂总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明确学习方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作业设计基础作业1. 收集至少5个生活中运用装饰色彩的实例,如广告、包装、建筑等,并简单分析其色彩运用的特点和效果。2. 用装饰色彩画一幅简单的手抄报,主题可以是环保、节日等。3. 完成教材上相关的练习题。拓展作业1. 尝试运用装饰色彩对自己的房间进行小装饰,拍照记录并分享感受。2. 选择一件传统艺术作品,对其色彩运用进行深入分析,写一篇简短的分析报告。3. 与同学合作,用装饰色彩创作一幅大型的美术作品,如壁画等。板书设计装饰色彩的魅力一、色彩知识1. 色彩冷暖2. 色彩明度3. 色相对比二、装饰色彩特点1. 装饰性2. 主观性3. 平面化三、创作实践情感表达、色彩搭配教学反思成功之处1.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展示,如艺术大师的作品和传统艺术作品,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装饰色彩的魅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较高的参与度,积极回答问题和参与讨论。2. 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情境探究法和合作探究法,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有趣。在实践探究环节,学生能够发挥创意,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色彩搭配和创作,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3. 评价环节设计合理,包括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和教师评价,让学生能够全面了解自己和他人的作品,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评价结果也为教师调整教学策略提供了依据。不足之处1. 在时间把控上存在一些问题,创作实践环节时间略显紧张,部分学生未能充分完成作品。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合理地安排时间,确保每个教学环节都能顺利完成。2. 对个别学生的关注还不够,部分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未能及时得到足够的指导。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巡视和指导,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3. 在引导学生理解装饰色彩的文化内涵方面还有待加强,可以结合更多的文化背景知识进行讲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装饰色彩的特点和意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