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中国画——水仙花画法 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 中国画——水仙花画法 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中国画——水仙的画法》教案
学科 美术 年级册别 六年级上册 共1课时
教材 人美版(北京) 授课类型 技法课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教材聚焦中国画水仙的画法,涵盖水仙花结构、外形特征、绘画技法及构图等内容。它是培养学生中国画技能与审美素养的重要载体,有助于学生掌握传统绘画技巧,感受国画魅力。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美术基础,但对中国画技法掌握有限。他们好奇心强、求知欲旺,身心发展使他们渴望新挑战。学习中,概括外形特征、掌握勾勒填色法和构图布局较难。可通过直观演示、对比分析、实践指导突破。
课时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
1. 准确感知水仙花的外形特征,体会其独特美感。
2. 感受中国画表现水仙花的笔墨韵味和艺术风格。
艺术表现
1. 熟练运用勾勒填色法描绘水仙花。
2. 合理安排画面,创作完整的水仙花小品。
创意实践
1. 尝试在团扇或折扇上进行水仙花创作,展现创意。
2. 融入个人想法,让作品富有个性。
文化理解
1. 了解吴昌硕、潘天寿等画家,感受中国画文化底蕴。
2. 体会水仙花在传统文化中的寓意。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明确水仙花的组成部分和外形特征。
2. 掌握勾勒填色法表现水仙花。
3. 学会处理花叶的穿插、疏密关系。
难点
1. 精准概括水仙花的外形特征。
2. 灵活运用笔墨表现水仙花神韵。
3. 巧妙构图创作有美感的水仙花小品。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讲授法、示范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国画工具、水仙花图片、课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引导观察
(1) 展示水仙花实物或图片,提问:“同学们,仔细看看,水仙花由哪几部分组成?”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
(2) 给予学生足够时间观察,鼓励他们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发现。
(3) 在学生回答过程中,认真倾听,适时给予肯定和补充,引导学生全面认识水仙花的根、叶、花、鳞茎等部分。
(4) 再次强调水仙花各部分的名称和特点,加深学生的记忆。
(5) 展示不同角度、不同形态的水仙花图片,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其多样性。
(6) 提问:“从这些图片中,你们能发现水仙花在不同角度下有什么变化吗?”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7)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观察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8) 请小组代表发言,总结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概括特征
(1) 提出问题:“大家能概括一下水仙花的外形特征吗?先说说花是什么样的?”引导学生关注水仙花的花朵。
(2)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花朵的形状、颜色等特征,教师在黑板上记录关键词。
(3) 展示水仙花花朵的特写图片,帮助学生更清晰地观察副冠等细节,引导学生完善对花朵特征的描述。
(4) 接着提问:“那叶子又是什么样的呢?”引导学生观察叶子的形态。
(5) 让学生用手势比划叶子的形状,感受其狭长扁平的特点。
(6) 展示不同生长状态的叶子图片,让学生比较它们的差异,进一步理解叶子的特征。
(7) 组织学生再次讨论,总结水仙花整体的外形特征,要求语言简洁明了。
(8) 请学生代表发言,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外形特征的关键要点。 1. 认真观察水仙花,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2. 参与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感受。
3. 用语言描述水仙花的外形特征。
4. 倾听他人发言,学习他人的观察方法。
评价任务 观察细致:☆☆☆
描述准确:☆☆☆
参与积极:☆☆☆
设计意图 通过展示水仙花,引导学生观察和概括其外形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学习绘画技法奠定基础。
讲授新课 活动一:了解绘画技法 介绍技法
(1) 向学生讲解:“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写意花卉画的技法——勾勒填色法。先用线条勾勒物像轮廓,然后填色。”结合简单的图例进行说明。
(2) 展示吴昌硕的《富贵仙寿图》局部,让学生观察画家如何运用勾勒填色法表现水仙花。
(3) 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中线条的运用,提问:“大家看看,这些线条有什么特点?”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4) 讲解线条的顿挫、流畅等特点,以及如何通过线条表现水仙花的形态和质感。
(5) 展示不同线条表现的水仙花作品,让学生对比分析,体会线条的变化对画面效果的影响。
(6) 组织学生讨论:“在勾勒水仙花轮廓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并总结经验。
(7) 请学生代表发言,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勾勒线条的关键要点。
(8) 再次展示《富贵仙寿图》,让学生观察填色部分,提问:“画家是如何填色的?填色时要注意什么?”引导学生关注色彩的运用。
画家介绍
(1) 介绍吴昌硕:“吴昌硕是我国晚清民国时期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在各方面均有很高的造诣。他的作品风格独特,对后世影响深远。”展示吴昌硕的其他作品,让学生感受其艺术风格。
(2) 讲解吴昌硕绘画的特点,如笔墨雄浑、色彩浓郁等,结合《富贵仙寿图》进行分析。
(3) 引导学生欣赏作品中的构图、造型和笔墨运用,提问:“从这幅作品中,你们能感受到吴昌硕的艺术风格吗?”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感受。
(4) 组织学生讨论:“吴昌硕的作品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他的绘画风格对我们画水仙花有什么启示?”引导学生思考并交流。
(5) 请学生代表发言,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学习画家作品的意义。
(6) 展示潘天寿、萧朗等画家的水仙花作品,让学生对比不同画家的风格特点。
(7) 组织学生讨论:“这些画家的作品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我们可以从中学到什么?”引导学生分析和总结。
(8) 请学生代表发言,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 活动二:学习叶子画法 示范讲解
(1) 教师进行水仙花叶子画法示范,边画边讲解:“画叶子时,用笔要顿挫、流畅,注意线条的变化。用浓墨表现叶子的质感。”展示不同用笔方式和线条效果。
(2) 强调叶子的生长方向和穿插关系,提问:“叶子之间应该如何穿插?怎样表现出疏密变化?”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3) 示范不同形态的叶子组合,让学生感受画面的节奏感。
(4) 讲解如何通过墨色的浓淡表现叶子的前后层次,展示不同墨色的效果。
(5) 组织学生练习简单的叶子线条,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问题。
(6) 展示优秀学生的练习作品,给予表扬和鼓励,同时分析作品的优点和不足。
(7) 再次强调叶子画法的关键要点,让学生加深记忆。
(8) 布置任务:“大家再练习一下,尝试表现出叶子的穿插和疏密关系。”让学生继续练习。 对比分析
(1) 展示潘天寿的《水云》,让学生观察画家笔下的水仙花叶子。
(2) 引导学生对比自己的作品和画家作品,提问:“与画家的作品相比,我们的作品还有哪些不足之处?”鼓励学生发现问题。
(3) 组织学生讨论:“从画家的作品中,我们可以学到哪些画叶子的技巧?”引导学生学习借鉴。
(4) 请学生代表发言,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总结画家画叶子的技巧和方法。
(5) 再次展示《水云》,让学生仔细观察叶子的细节,如线条的走势、墨色的变化等。
(6) 组织学生模仿画家的画法进行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技巧。
(7) 展示学生的模仿作品,进行对比分析,肯定学生的进步,指出存在的问题。
(8) 鼓励学生在练习中不断探索和创新,形成自己的风格。 活动三:学习花头画法 示范演示
(1) 教师进行水仙花花头画法示范,边画边讲解:“画花头时,先用浓墨画出副冠,再用淡墨画花瓣,最后用花青淡墨渲染。”展示每一步的绘画过程。
(2) 强调花瓣的形状和排列方式,提问:“花瓣应该怎么画才能表现出自然的形态?”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3) 示范不同角度的花头画法,让学生感受花头的立体感。
(4) 讲解花青淡墨渲染的作用和方法,展示渲染后的效果。
(5) 组织学生练习花头的基本形状,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给予帮助。
(6) 展示优秀学生的练习作品,给予表扬和鼓励,同时分析作品的优点和不足。
(7) 再次强调花头画法的关键要点,让学生加深记忆。
(8) 布置任务:“大家再练习一下,尝试画出不同角度的花头。”让学生继续练习。 实践指导
(1) 让学生进行花头的完整绘制,教师巡视指导,观察学生的绘画过程,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
(2) 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讲解和示范,帮助学生解决困难。
(3) 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表现手法,发挥自己的创意。
(4) 展示不同风格的花头作品,让学生拓宽思路,激发创作灵感。
(5) 对个别学生进行单独指导,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6) 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7) 及时表扬学生的进步和创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8) 提醒学生注意画面的整体效果,合理安排花头的位置和数量。 1. 认真听讲,观察教师示范。
2. 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3. 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练习,不断提高绘画技能。
4. 对比分析自己和画家的作品,学习他人的优点。
评价任务 技法掌握:☆☆☆
观察学习:☆☆☆
实践创新:☆☆☆
设计意图 通过详细讲解勾勒填色法,介绍画家及其作品,示范叶子和花头的画法,让学生系统学习中国画水仙的绘画技法,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
课堂小结 总结回顾
(1) 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和技能?”引导学生总结。
(2) 强调水仙花的组成部分、外形特征、勾勒填色法、叶子和花头的画法等重点内容。
(3) 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对学生的学习成果给予肯定和表扬,同时分析作品的优点和不足。
(4) 总结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表扬积极参与、认真学习的学生,鼓励其他学生向他们学习。
(5) 回顾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让学生加深记忆。
(6) 再次强调中国画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激发学生对中国画的热爱。
(7)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
(8) 布置作业:“课后,请大家用所学技法画一幅完整的水仙花小品。” 1. 参与总结回顾,积极回答问题。
2. 欣赏优秀作品,学习他人的经验。
3. 听取教师评价,明确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4. 牢记作业要求,准备课后完成。
评价任务 知识掌握:☆☆☆
态度认真:☆☆☆
作业完成:☆☆☆
设计意图 通过总结回顾,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强化学习效果,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作欲望。
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
1. 用勾勒填色法画一幅完整的水仙花小品,注意花的形态和叶子的穿插关系。
2. 尝试在团扇或折扇上进行创作。
3. 标注出作品中运用的技法和表现的特点。
拓展作业
1. 收集吴昌硕、潘天寿等画家的其他水仙花作品,分析其艺术风格。
2. 与同学交流分享自己的作品和创作心得。
3. 尝试在作品中融入自己的创意和想法,使作品更具个性。
板书设计
中国画——水仙的画法
一、水仙花结构
根、叶、花、鳞茎
二、外形特征
花:[描述]
叶:狭长扁平
三、勾勒填色法
勾勒轮廓 - 填色
四、叶子画法
用笔:顿挫、流畅
墨色:浓墨
五、花头画法
副冠:浓墨
花瓣:淡墨
渲染:花青淡墨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 教学方法多样,通过讲授、示范、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有效掌握了水仙花的绘画技法。
2. 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感知和艺术表现能力。
3. 展示优秀画家的作品,拓宽了学生的艺术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灵感。
不足之处
1. 课堂时间有限,部分学生练习不够充分,需要在课后加强辅导。
2. 对个别学生的关注还不够细致,未能及时满足他们的个性化需求。
3. 在引导学生创新方面,还可以提供更多的启发和支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