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画皮 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 画皮 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画皮影》教案
学科 美术 年级册别 六年级上册 共1课时
教材 人美版(北京)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课聚焦于皮影艺术,它是民间艺术与戏曲结合的独特门类,2011年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教材介绍了皮影的影戏溯源、人物造型、制作工艺等内容,还展示了多幅皮影作品,引导学生欣赏与创作。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美术基础和审美能力。他们对新鲜艺术形式充满好奇,但对皮影艺术了解可能有限。在学习中,学生可能对皮影复杂的制作工艺和独特造型特点理解有困难。教师可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突破这些障碍。
课时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
1. 学生能够感受皮影艺术独特的造型美和色彩美,提高对民间艺术的审美感知能力。
2. 体会皮影艺术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增强对传统艺术的热爱。
艺术表现
1. 学习皮影人物的造型手法,掌握运用剪影与线创作皮影人物的技巧。
2. 能够运用合适的色彩和图案,生动地表现出皮影人物的特点。
创意实践
1. 发挥创意,设计并创作具有个性的皮影人物作品。
2. 尝试将皮影艺术与其他艺术形式结合,拓展创作思路。
文化理解
1. 了解皮影艺术的历史渊源和发展,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2. 认识到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掌握皮影人物的造型特点,如平面造型、五分侧脸、额鼻一线、眉眼相连等。
2. 学会运用剪影与线的表现方法创作皮影人物。
3. 了解皮影艺术的制作工艺和文化内涵。
难点
1. 准确把握皮影人物的性格特征,通过造型和色彩表现出来。
2. 运用合适的图案和色彩,使作品具有浓郁的民间艺术风格。
3. 在创作中融入自己的创意,使作品具有个性。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讲授法、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废旧塑料包装盒、废旧纸箱板等。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影戏溯源引入
(1) 教师播放一段精彩的皮影戏视频,视频中展示了热闹的皮影戏表演场景,色彩鲜艳的皮影人物在幕布后舞动,伴随着激昂的戏曲音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播放结束后,教师提问学生:“同学们,刚刚我们看到的这种表演形式是什么呀?”引导学生说出皮影戏。
(3) 教师接着介绍:“皮影戏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民间艺术,在201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家想不想了解更多关于皮影的知识呢?”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展示一些不同风格的皮影作品图片,如河北皮影、陕西皮影等,让学生直观感受皮影艺术的多样性。
(5) 提问学生:“从这些图片中,你们能看出皮影有什么特点吗?”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初步观察和感受。
(6)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和补充,强调皮影是民间艺术与戏曲巧妙结合而成的独特艺术门类。
(7) 讲述一些关于皮影戏的有趣小故事,如皮影戏在古代是如何受到人们喜爱的,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8) 引导学生思考:“皮影戏为什么能流传这么久,它的魅力在哪里呢?”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 1. 观看皮影戏视频,被精彩的表演吸引。
2. 回答教师的问题,说出皮影戏。
3. 观察皮影作品图片,思考并回答皮影的特点。
4. 倾听教师讲述的小故事,积极思考皮影戏的魅力。
评价任务 参与度:☆☆☆
观察力:☆☆☆
表达力:☆☆☆
设计意图 通过播放视频、展示图片和讲述故事等方式,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皮影艺术的兴趣,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
知识讲解 皮影人物造型特点讲解
(1) 展示生、旦、净、丑皮影头茬图片,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能分辨出哪一个是文臣,哪一个是武将吗?”引导学生观察人物的造型和服饰特点。
(2)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讲解,指出文臣造型通常比较稳重,武将则更显忠勇,有的武将造型还带有暴躁的感觉。
(3) 详细介绍皮影人物的造型特点,如平面造型,制作方法类似于剪纸,有阴刻、阳刻之分;多为五分侧脸,额鼻一线,眉眼相连,圆额头、线线眼、樱桃小口一点点等。
(4) 结合具体的皮影作品,让学生找出这些造型特点,加深理解。
(5) 展示不同地区皮影人物的头茬造型,如河北皮影、陕西皮影,比较它们的异同点,让学生了解地域文化对皮影艺术的影响。
(6) 提问学生:“这些不同的造型特点是如何表现人物性格的呢?”引导学生思考造型与人物性格之间的关系。
(7)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然后请小组代表发言。
(8) 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和归纳,强调皮影人物造型特点是为了更好地表现人物性格和戏曲情节。 1. 观察皮影头茬图片,尝试分辨文臣和武将。
2. 倾听教师讲解,理解皮影人物的造型特点。
3. 参与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造型与人物性格关系的看法。
4. 听取小组代表发言,学习他人的观点。
评价任务 观察力:☆☆☆
思考力:☆☆☆
合作力:☆☆☆
设计意图 通过图片展示、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皮影人物的造型特点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合作能力。
制作工艺讲解 活动一:认识皮影制作工艺 制作步骤介绍
(1) 展示皮影制作的图片,按照镂刻、画稿、敷彩、缀结的顺序,依次介绍皮影制作的步骤。
(2) 详细讲解每个步骤的具体操作方法,如镂刻时要注意线条的流畅和疏密,画稿要准确描绘出人物的造型和细节,敷彩要选择鲜艳的色彩,缀结要保证人物关节活动灵活等。
(3) 播放一段皮影制作的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制作过程。
(4) 提问学生:“在制作皮影的过程中,哪个步骤你觉得最难?”引导学生思考制作的难度和技巧。
(5) 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请几位学生发言。
(6) 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和指导,强调制作皮影需要耐心和细心。
(7) 展示一些学生制作的皮影作品,鼓励学生学习借鉴。
(8) 总结皮影制作工艺的要点,为学生后续的创作提供参考。 1. 观看图片和视频,了解皮影制作的步骤和方法。
2. 思考并回答制作过程中最难的步骤。
3. 参与交流,分享自己的想法。
4. 欣赏学生作品,学习借鉴。
评价任务 注意力:☆☆☆
思考力:☆☆☆
表达力:☆☆☆
设计意图 通过图片、视频和讲解,让学生了解皮影制作的工艺和技巧,为学生的创作提供技术支持。
色彩与图案分析 活动二:分析皮影色彩与图案 色彩特点讲解
(1) 展示皮影作品和其他民间艺术作品,如风筝、剪纸、泥塑、门神等,提问学生:“在色彩的运用上,皮影和这些民间艺术有哪些相似之处呢?”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
(2)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指出皮影和其他民间艺术都喜欢运用浓墨重彩的色彩,有“红红绿绿,图个吉利”“红靠黄,亮晃晃”的特点。
(3) 详细讲解皮影色彩的象征意义,如红色通常代表喜庆、热情,黄色代表高贵、华丽等。
(4) 让学生找出皮影作品中运用这些色彩的地方,体会色彩所传达的情感和文化内涵。
(5) 展示不同色彩搭配的皮影作品,让学生感受不同色彩组合所产生的效果。
(6) 提问学生:“你觉得哪种色彩搭配最能表现皮影的艺术魅力呢?”引导学生思考色彩搭配的重要性。
(7)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看法,然后请小组代表发言。
(8) 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和点评,强调合适的色彩搭配能增强皮影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1. 观察皮影和其他民间艺术作品的色彩,思考它们的相似之处。
2. 理解皮影色彩的象征意义,找出作品中运用这些色彩的地方。
3. 参与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色彩搭配的看法。
4. 听取小组代表发言,学习他人的观点。
评价任务 观察力:☆☆☆
思考力:☆☆☆
合作力:☆☆☆
设计意图 通过比较、讲解和讨论,让学生了解皮影色彩和图案的特点及象征意义,培养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
图案特点分析 活动三:探究皮影图案特点 图案特点讲解
(1) 展示皮影人物的头饰和衣饰上的装饰图案,提问学生:“这些图案有什么特点呢?”引导学生观察图案的形状、线条和寓意。
(2)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讲解,指出皮影图案花纹精美,图案吉祥,常常运用象征、寓意等手法来表达美好的愿望。
(3) 详细介绍一些常见的皮影图案,如龙、凤、牡丹等,讲解它们的象征意义。
(4) 让学生找出皮影作品中运用这些图案的地方,体会图案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5) 展示不同风格的皮影图案,让学生感受图案的多样性。
(6) 提问学生:“你能想到哪些图案可以运用到自己的皮影作品中呢?”引导学生发挥创意。
(7)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请小组代表发言。
(8) 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和点评,鼓励学生在创作中大胆运用图案。 1. 观察皮影图案,思考其特点和寓意。
2. 理解常见图案的象征意义,找出作品中运用这些图案的地方。
3. 参与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创意。
4. 听取小组代表发言,学习他人的想法。
评价任务 观察力:☆☆☆
创意力:☆☆☆
合作力:☆☆☆
设计意图 通过观察、讲解和讨论,让学生了解皮影图案的特点和文化内涵,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创作指导 创作要求说明
(1) 明确创作任务:“同学们,接下来我们要运用所学的知识,设计并创作一幅有皮影人物造型特点的作品。”
(2) 强调创作要点,如抓住皮影人物的造型特点,运用合适的色彩和图案,使作品生动有趣。
(3) 展示一些不同风格的皮影人物创作示例,如卡通风格、写实风格等,拓宽学生的创作思路。
(4) 提供一些废旧塑料包装盒、废旧纸箱板等材料,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材料进行创作。
(5) 讲解不同材料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如在纸箱板上刻制时要注意力度,避免刻穿等。
(6) 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大胆设计自己的皮影人物形象,可以是传统的戏曲人物,也可以是现代的动漫角色。
(7) 提醒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随时向老师和同学请教。
(8) 安排学生开始创作,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给予帮助。 1. 明确创作任务和要求。
2. 观察创作示例,拓宽创作思路。
3. 选择合适的材料,开始创作。
4. 遇到问题及时向老师和同学请教。
评价任务 创意性:☆☆☆
技巧运用:☆☆☆
问题解决:☆☆☆
设计意图 通过明确创作任务、提供示例和材料、指导技巧等方式,帮助学生顺利开展创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
1. 完成一幅完整的皮影人物作品,要求造型准确,色彩鲜艳,图案精美。
2. 用简短的文字描述自己创作的皮影人物的性格和故事。
3. 整理好自己的创作工具和材料。
拓展作业
1. 尝试将自己创作的皮影人物制作成小皮影戏道具,与同学一起表演。
2. 收集更多关于皮影艺术的资料,了解其在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应用。
3. 与家长一起观看一场皮影戏演出,并记录自己的感受。
板书设计
画皮影
影戏溯源: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造型特点:平面、五分侧脸、额鼻一线等
制作工艺:镂刻、画稿、敷彩、缀结
色彩与图案:浓墨重彩、花纹精美、图案吉祥
创作要点:抓住特点、色彩艳丽、图案精美、生动有趣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参与度较高。
2. 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皮影艺术的特点和制作工艺,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 在创作指导环节,学生能够发挥创意,设计出具有个性的皮影人物作品,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不足之处
1. 在教学过程中,对个别学生的关注还不够,导致部分学生在创作时遇到困难不能及时解决。
2. 由于时间有限,学生在小组讨论环节的交流不够充分,没有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
3. 在评价环节,评价方式还可以更加多样化,除了教师评价,还可以增加学生自评和互评,让评价更加全面和客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