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 汽化与液化课件(29页PPT) 2025-2026学年物理鲁科版(五四制)九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3 汽化与液化课件(29页PPT) 2025-2026学年物理鲁科版(五四制)九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29张PPT)
“不怕烧的手绢”
手绢为什么不拍烧
新课导入
第十一章 物态变化
第3节 汽化与液化
1. 知道物体的液态和气态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了解汽化和液化;观察水的沸腾现象,了解沸点的概念;能区别沸腾和蒸发。
2. 能通过实验,用图像描述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情况。知道沸腾图像的物理含义。
学习目标
滴入几滴酒精,排尽空气后封口
将其放入热水中
液态
气态
汽化
塑料袋从热水中取出,观察塑料袋的变化
气态
液态
液化
气态
液化
(水)
(水蒸气)
蒸发
沸腾
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
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
汽化
液态
探究点一 汽化和液化
在我们日常生活和自然现象中有许多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例子,请同学们小组讨论,看哪个小组举出的例子最多。
湿衣服晾干、洒在地上的水变干。
锅里的水被烧干了、擦在手上的酒精一会就没了。
理发师把湿头发吹干、有露的时候太阳一出来一会露就没了。
……
知识点 2
蒸 发
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蒸发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
点击图片播放视频
探究点二
活动:观察蒸发现象
1.在手背上涂些酒精:
(1)观察酒精有何变化?
(2)涂酒精的部位有何感觉?
汽化需要吸热
活动2:
实验表明:液体蒸发时,从周围吸热,温度下降。所以液体蒸发有制冷作用。
3.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盛夏酷暑,奇热难熬,防暑降温,全靠风扇。思考问题:人吹电风扇时,为何会感到凉快?
(2)医生常将中暑患者扶到通风的地方,并在病人身上擦酒精,这样能使病人的体温很快下降,这一过程包含的物理原理是什么?
人吹风扇时,加快了身上汗液的蒸发,而蒸发要吸热,所以降低了人体的温度,人会感到凉快。
通风处能加快酒精的蒸发,酒精蒸发时吸热,使病人的体温降低。
拓展探究:怎样使湿衣服干得更快一些?课件展示晒衣服的三幅图片,总结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温度越高,蒸发越快;表面的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第一幅图: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得越快。
第二幅图: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得越快。
第三幅图:液体的表面上的空气流动得越快,蒸发得越快。
归纳总结
喷灌
滴灌
地膜覆盖
农业生产中减少水分蒸发的措施
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 腾
所谓“烧开”就是将冷水加热到有大量的气泡冒出来。水“开”了这一生活用语在物理学中叫做沸腾。
点击图片播放视频
探究点三
实验探究: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水在沸腾时温度变化有什么特点?水沸腾后如果继续加热,是不是温度会越来越高?气泡的生成和变化情况怎么样?
重点观察: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气泡的生成和变化情况。
阅读课本并讨论以下问题:
(1)实验器材有哪些?
(2)为缩短加热时间,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3)如何记录数据?
铁架台、酒精灯、火柴、石棉网、烧杯、中心有孔的纸板、温度计、水、钟表。
①减少烧杯中水的质量;②实验中用热水进行加热;③从开始加热起至95 ℃左右,必须在烧杯或试管上加纸盖,95℃以后将纸盖拿掉;④用酒精灯外焰加热。
实验器材
缩短加热时间采取的措施
当水温接近90℃时开始计时,每隔0.5min读数,记录数据,直到水沸腾4~5min后为止。
实验设计
探究实验: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①水沸腾时,你从水中和水面各看到什么现象?水中气泡内的气体是从哪儿来的?
②水沸腾时,继续加热,水的温度变化吗?
③曲线上的哪一段表示水沸腾前的过程?水的温度怎样变化?
④根据观察的现象,结合图像分析液体沸腾有什么特点?
水中气泡内的气体主要是水蒸气
有大量气泡产生,气泡上升时不断变大
温度保持不变
AB段,温度不断上升
A
B
C
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1.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时,继续加热,液体的温度保持不变。
2.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称作沸点。
归纳总结
思考:(1)测量沸水的温度时,用水银温度计还是酒精温度计?
(2)工业上常将空气先液化后再提取氧、氮、氦等气体。当温度升高时,首先汽化分离出来的是哪种气体?

水银温度计
探究实验:纸锅烧水
水沸腾了,但纸锅并没有燃烧。是因为水沸腾时仍要继续吸热,温度不变且低于纸的着火点,所以纸锅不会燃烧。
点击图片播放视频
小资料:纸的着火点一般为183℃
纸锅为什么不会燃烧?
项目 蒸发 沸腾
不同点 发生部位
温度条件
剧烈程度
液温变化
相同点
关系
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
归纳总结
液体的表面
液体的内部和表面
任何温度
一定温度(沸点)
缓慢
剧烈
不加热时液温降低(不需加热)
不变(需加热)
都是汽化现象,都要吸热
沸腾的过程中,一定同时伴有蒸发发生,而蒸发进行的同时却不一定有沸腾现象发生
第一次是嘴里呼出的热的水蒸气遇冷勺子凝结成的小水珠;第二次勺子温度较高,水蒸气不会凝结成小水珠。
小实验
(1)先观察汤勺的凹面,然后用嘴对着汤勺哈气,再观察,比较有何不同。
(2)将汤勺的背面用打火机烧一烧,再用嘴对着汤勺凹面哈气,观察是否有变化。
(1)将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2)水蒸气遇冷,降低到一定的温度时,就会液化。
归纳总结
降低温度可以使气体液化,还有没有别的办法可以使气体液化呢?
家中使用的液化石油气是通过什么方法将石油气变成液体装在钢瓶里的呢?请阅读课本找到答案。
压缩气体体积使气体液化
小水珠
水蒸气
遇冷液化
所有的气体温度降低到足够时,都可以液化。
液化是放热的过程。
液化条件
液 化
在一定的温度下,压缩气体的体积也可以使气体液化。
将气体液化的最大好处是体积缩小,便于储存和运输。
归纳总结
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生活中中的雾和露,它们是怎样形成的?
(2)生活中大家见到人呼出的“白气”,打开冰箱冷冻室的门,门口出现的“白气”,打开热水瓶盖子,瓶内冒出的“白气”,夏天打开冰棒的包装纸,冰棒周围的“白气”,这些“白气”是怎么形成的?
(3)人被100 ℃的水蒸气烫伤要比100 ℃的开水烫伤厉害,为什么?
这些现象都是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弥散在空气中,形成的雾状“白气”,“白气”是液体,而水蒸气是气体。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依附在浮尘上,就形成了雾。空气中的水蒸气由于遇到冷空气就在草木石块等上面,就形成了露。
液化是放热的过程。
自然界里的液化现象
①雨:温度降低,大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形成降水。
②露:白天温度较高,地球表面的水大量蒸发,空气中含有较多的水蒸气,夜间气温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由于遇到冷空气就在草木石块等上面液化成小水珠。
③雾:如果空气中有较多的浮尘,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依附在浮尘上,就形成了雾。



归纳总结
生活中的“白气”现象
点击图片播放视频
生活中大家见到人呼出的“白气”,打开冰箱冷冻室的门,门口出现的“白气”,打开热水瓶盖子,瓶内冒出的“白气”,夏天打开冰棒的包装纸,冰棒周围的“白气”等等,都是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弥散在空气中,形成的雾状“白气”。
归纳总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