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辽宁省锦州市高二(下)期末数学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2025学年辽宁省锦州市高二(下)期末数学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 学年辽宁省锦州市高二(下)期末数学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一包装箱内有 12 件产品,其中有 10 件合格品.现从中随机取出 4 件,设取出的 4 件产品中有 件合格品,
则 ( ) =( )
A. 13 B.
2 4
3 C. 3 D.
10
3
2 1 1.已知数列{ }中, 1 = 4, +1 = 1 ,则 9 =( )
A. 45 B.
5 8
4 C. 3 D. 5
3.在经济学中,通常把生产成本关于产量的导数称为边际成本,设生产 个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函数是
( ) = 8 +
2
8 + 4 ,则生产 4 个单位产品时,边际成本是( )
A. 2 B. 8 C. 10 D. 16
4.已知等差数列{ }的前 项和为 , 3 = 1, 6 = 4,则 16 + 17 + 18 =( )
A. 7 B. 9 C. 11 D. 13

5 1 1 1.已知 ( ) = 3, ( | ) = 2, ( | ) = 4 .则 ( ) =( )
A. 7 7 5 512 B. 24 C. 12 D. 24
6.数列{ 2 }的前 项和为 ,对一切正整数 ,点( , )在函数 ( ) = 2 + 2 的图象上, = + ( ∈ +1
且 ≥ 1),则数列{ }的前 项和为 =( )
A. 2 + 1 2 1 B. 2 + 3 1
C. 2 2 2 D. 2 + 3 3
7.若 ~ (0,1),则 ( 1 ≤ ≤ 1) ≈ 0.6827, ( 2 ≤ ≤ 2) ≈ 0.9545, ( 3 ≤ ≤ 3) ≈ 0.9973.今有
一批数量庞大的零件,假设这批零件的某项质量指标为 (单位:毫米),且 ~ (5.40, 0.052),现从中随机
抽取 10000 个,其中恰有 个零件的该项质量指标位于区间(5.35,5.55),则 的估计值为( )
A. 6895 B. 8400 C. 9545 D. 9973
8 .已知函数 ( ) = ,则下列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 ( ) < (3) < (2) B. ( ) < (2) < (3)
C. (2) < (3) < ( ) D. (3) < (2) < ( )
二、多选题:本题共 3 小题,共 1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第 1页,共 9页
9.统计学里一般用线性相关系数衡量两个变量 与 之间线性相关性强弱,下列关于相关系数 的叙述中,正
确的是( )
A. 1 ≤ ≤ 1
B.当 与 正相关时, > 0
C. | |越小,得出的 与 之间的回归直线方程越没有价值
D. 越大,具有相关关系的两个变量 与 的线性相关程度越强

10 .已知函数 ( )与其导函数 ′( )的图象如图所示,设 ( ) = ( ),则( )
A.曲线 为函数 ( )的图象
B.曲线 为函数 ( )的图象
C.函数 ( )在区间[0,2]上是增函数
D.函数 ( )在区间[ , ]上是减函数
11.已知一组样本数据: 1, , ,9,其中 ≤ 0, ≥ 0,将该组数据排列,下列关于该组数据结论正确
的是( )
A.排列后得到的新数列可能既是等比数列又是等差数列
B.若排列后得到的新数列成等比数列, 和 有 4 组可能取值
C.若排列后得到的新数列成等差数列, 和 有 2 组可能取值
D. 33这组数据方差的最小值为 2
三、填空题:本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15 分。
12.已知随机变量 服从两点分布,且 ( = 0) = 0.4,若 = 3 2,则 ( = 1) = ______.
13.写出数列 1,2,4,7,11,16,…的一个递推公式: 1 = 1,______;一个通项公式:______.
14.若 ∈ [ 2 , + ∞),
2 + 3 2 ≥ (3 + ),则实数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参考数据: 2 ≈ 0.693)
四、解答题:本题共 5 小题,共 77 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5.(本小题 13 分)
已知函数 ( ) = 3 + + 2 在 = 2 处取得极值 14.
(1)求 , 的值;
(2)求曲线 = ( )在点(1, (1))处的切线方程.
第 2页,共 9页
16.(本小题 15 分)
某工厂 , 两条生产线生产同款产品,若产品按照一、二、三等级分类,则每件可分别获利 20 元、18 元、
16 元,现从 , 生产线的产品中各随机抽取 100 件进行检测,结果统计如图:
一等级 非一等级 合计
生产线
生产线
合计
(1)根据已知数据,完成 2 × 2 列联表并判断有 95%的把握认为是否为一等级产品与生产线有关吗?
(2)以频率代替概率,分别计算两条生产线单件产品获利的方差,以此作为判断依据,说明哪条生产线的获
利更稳定?
2
附: 2 = ( )( + )( + )( + )( + ),其中 = + + + .
( 2 ≥ ) 0.050 0.010 0.005
3.841 6.635 7.879
17.(本小题 15 分)
已知甲、乙两个箱子中各装有 9 个大小相同的球,其中甲箱中有 4 个红球、5 个白球,乙箱中有 2 个红球、
7 个白球.定义一次“交换”:先从其中一个箱子中随机摸出一个球放入另一个箱子,再从接收球的箱子中
随机摸出一个球放回原来的箱子.每次“交换”之前先抛掷一枚质地均匀的骰子,若点数为 1,6,则从甲箱
开始进行一次“交换”;若点数为 2,3,4,5,则从乙箱开始进行一次“交换”.
(1)求第一次“交换”后,甲箱中红球多于白球的概率;
(2)已知第一次“交换”后,甲箱中红球多于白球.第二次“交换”后,设乙箱中白球的个数为 ,求随机变
量 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
第 3页,共 9页
18.(本小题 17 分)

已知函数 ( ) = 2 + , , 为实常数, ( ) = ,其中 ≈ 2.718.
(1) = 0 时,讨论 ( )的单调性;
(2)求 ( )的最值;
(3) = 1, = 0 时,证明: ( ) > 2.
19.(本小题 17 分)
已知数列{ }的首项 1 = 1,{ }的前 项和为 ,且 +1 = 2 + + 1( ∈ ).
(1)证明数列{ + 1}是等比数列;
(2)令 ( ) = 1 + 22 + + ,求函数 ( )在点 = 1 处的导数 ′(1);
(3)设 = 2 +1 ( 1) ,是否存在实数 ,使 +1 > 对任意正整数 都成立,若存在,求出实数
的取值范围;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第 4页,共 9页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0.6
2
13. = + ( ∈ )( ) = +2 +1 答案不唯一 2
14.( ∞, 6 ]
15.(1)解:由函数 ( ) = 3 + + 2,可得 ′( ) = 3 2 + ,
( ) = 2 14 ′(2) = 0 12 + = 0因为 在 处取得极值 ,可得 ,即 ,
(2) = 14 8 + 2 + 2 = 14
12 + = 0
整理得 4 + = 8,解得 = 1, = 12,
经检验,当 = 1, = 12 时, ′( ) = 3 2 12 = 3( + 2)( 2),
令 ′( ) > 0,解得 < 2 或 > 2;令 ′( ) < 0,解得 2 < < 2,
所以 ( )在( ∞, 2)单调递增,( 2,2)单调递减,(2, + ∞)单调递增,
所以 ( )在 = 2 处取得极值,且 (2) = 14 符合题意,
所以 = 1, = 12.
(2)解:由(1)得,函数 ( ) = 3 12 + 2 且 ′( ) = 3 2 12,
则 ′(1) = 9,即切线的斜率为 = 9 且 (1) = 9,
所以曲线 = ( )在点(1, (1))处的切线方程为 ( 9) = 9( 1),
即 9 + = 0.
第 5页,共 9页
16.(1) 生产线生产的 100 件产品中一等级产品数有 20, 生产线生产的 100 件产品中一等级产品数有 30,
因此 2 × 2 列联表如下:
一等级 非一等级 合计
生产线 20 80 100
生产线 30 70 100
合计 50 150 200
零假设 0:一等级产品与生产线无关,
2 = 200(20×70 30×80)
2 8
50×150×100×100 = 3 < 3.841,
因此依据小概率值 = 0.05 的独立性检验,没有充分证据可以推断 0不成立,
则可以推断 0成立,即没有 95%的把握认为一等级产品与生产线有关.
(2)设 , 两条生产线单件产品获利分别为 , 元,
20 18 16
0.2 0.6 0.2
因此 ( ) = 20 × 0.2 + 18 × 0.6 + 16 × 0.2 = 18,
因此 ( ) = (20 18)2 × 0.2 + (18 18)2 × 0.6 + (16 18)2 × 0.2 = 1.6,
20 18 16
0.3 0.4 0.3
因此 ( ) = 20 × 0.3 + 18 × 0.4 + 16 × 0.3 = 18,
因此 ( ) = (20 18)2 × 0.3 + (18 18)2 × 0.4 + (16 18)2 × 0.3 = 2.4,
( ) < ( ),因此 生产线的获利更稳定.
17.(1) 1 2依题意,每次“交换”从甲箱开始的概率为3,从乙箱开始的概率为3,且每次“交换”后箱子总球数
仍然为 9 个,
要使第一次“交换”后,甲箱中红球多于白球,则无论从哪个箱子开始“交换”,甲箱中摸出的都是白球,
乙箱中摸出的都是红球,
1
若第一次“交换”从甲箱开始,则第一次“交换”后,甲箱中红球多于白球的概率为27;
2
若第一次“交换”从乙箱开始,则第一次“交换”后,甲箱中红球多于白球的概率为27;
设第一次“交换”后,甲箱中红球多于白球为事件 ,
1 2 1
所以. ( ) = 27 + 27 = 9
第 6页,共 9页
(2)因为第一次“交换”后,甲箱中红球多于白球,
所以此时甲箱中有 5 个红球、4 个白球,乙箱中有 1 个红球,8 个白球,
的取值为 7,8,9
( = 7) = 1 × 5 × 8 2 8 5 43 9 10 + 3 × 9 × 10 = 9,
( = 8) = 1 5 2 4 9 23 × ( 9 × 10 + 9 × 10 ) + 3 × (
1 6 8 5 23
9 × 10 + 9 × 10 ) = 45,
( = 9) = 13 ×
4
9 ×
1 2 1 4 2
10 + 3 × 9 × 10 = 45,
7 8 9
4 23 2
9 45 45
( ) = 7 × 4+ 8 × 23 + 9 × 2 = 28 + 184 + 2 389 45 45 9 45 5 = 5.
18.(1) = 0 2时,函数 ( ) = 2 + , > 0,导函数 ′( ) = + ,
当 ≤ 0 时,导函数 ′( ) < 0,函数 ( )在(0, + ∞)上单调递减;
当 > 0 时,根据 ′( ) = 0,得 = 2 ,
> 2 时,
2
′( ) > 0, ( )在( , + ∞)上单调递增;
0 < < 2 时, ′( ) < 0, ( )
2
在(0, )上单调递减.
2 2
综上,当 > 0 时, ( )在(0, )上单调递减;在( , + ∞)上单调递增;
当 ≤ 0 时, ( )在(0, + ∞)上单调递减.
(
1
2)(2)由于函数 ( ) = , > 0,因此导函数 ′( ) = ,
1
当 ∈ ( 2 , + ∞)时, ′( ) > 0, ( )单调递增;
1
当 ∈ (0, 2 )时, ′( ) < 0, ( )单调递减,
1
因此函数 ( )无最大值,最小值是 ( 2 ) = 2 .
(3)证明: = 1, = 0 时,函数 ( ) = 2 ,( > 0),

要证明 ( ) > 2,需要证明 > 2 + 2 ,( > 0) 2+2 ,等价于 > ( > 0)①,
( ) = 2+2 设函数 ( > 0),可得导函数 ′( ) =
1 3
2 ,
1
根据 ′( ) = 0,得 = 3,
第 7页,共 9页
1当 ∈ ( 3, + ∞)时, ′( ) < 0, ( )单调递减;
1
当 ∈ (0, 3)时, ′( ) > 0, ( )单调递增,
1 4 4
那么函数 ( )的最大值是 ( 3) = 3 ,即 ( ) ≤ 3 ,
根据第二问知 ( ) ≥ 2 ,
4 4
又由于 2 3 = ( 2 3 ) > 0,即 ( ) > ( ) ,
所以①式成立,所以 ( ) > 2.
19.(1)证明:数列{ }的首项 1 = 1,{ }的前 项和为 ,
且 +1 = 2 + + 1( ∈ ),
当 ≥ 2 时,可得 = 2 1 + ,
相减可得 +1 = 2 + 1,
两边同时加上 1,可得 +1 + 1 = 2( + 1),
又 1 + 1 = 2, 2 = 2 1 + 2 即 2 + 1 = 2( 1 + 1),
所以数列{ + 1}是公比和首项均为 2 的等比数列.
(2)由(1) = 2 1,
可得 ( ) = 1 + 2 2 + + 2 = (2 1) + (2 1) 2 + . . . + (2 1)
= 2 + 22 2 + + 2 2 ,
所以 ′( ) = 1 2 + 2 22 + 3 23 2 + + 2 1 1 2 3 2 1,
(1) = 1 2 + 2 22 + 3 23 + + 2 1 2 3 = ( +1)所以 ′ 2 ,
所以 2 = 1 22 + 2 23 + 3 24 + + 2 +1,

所以 1 2 3 = 2 + 2 + 2 + + 2 2 +1 =
2(1 2 ) 2 +11 2 = (1 )2
+1 2,
所以 = ( 1)2 +1 + 2,
( +1)所以 ′(1) = ( 1)2 +1 + 2 2 .
(3)不存在,理由如下:由题 = 2 +1 ( 1) +1 = 2 ( 1) (2 1),
则 +1 = 2 +2 ( 1) +1 (2 +1 1),设 +1 > 对任意正整数 都成立,
+1
则当 为偶数时, 2 +2 + (2 +1 1) > 2 +1 (2 1) > 2 = 22 +1+2 2 ,3 22
2
因为 为偶数,所以3 <
2
2 ≤
4 4
,所以 > ;
3 2
5 5
第 8页,共 9页
+1
当 为奇数时, 2 +2 (2 +1 1) > 2 +1 + (2 1) < 2 22 +1+2 2 = 2 ,
2 3
因为 2 2为奇数,所以 1 ≤ 2 < 3,所以 < 1,
2 3
综上所述,不存在实数 ,使 +1 > 对任意正整数 都成立.
第 9页,共 9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