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南开中学2025年高一(下)期末考试生物学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重庆市南开中学2025年高一(下)期末考试生物学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重庆南开中学高2027届高一(下)期末考试
生物试题
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 I卷 和 第IⅡ卷都答在答题卷上。
第 I 卷(单选题共40分)
本卷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下列各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选出。不
选、多选或错选不给分。
1. 脱氧核苷三磷酸 (dNTP) 和核苷三磷酸 (NTP) 参与核酸合成等多种生理过程,其结构如下
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dNTP 可以为DNA复制提供反应所需的能量
B.NTP、dNTP 的元素组成都为C、H、O、N、P
C. 用32P标记ATP的α位的P,作 为RNA合成的原料,
D. 若 X表示OH, 该结构代表的物质dNTP可作为体内DNA分子复制的原料
2. 线粒体膜上有专门运输ATP 和 ADP的转运体蛋白AAC,AAC 只能1:1交换ADP 和 ATP,
其功能如图所示。AAC可以交替暴露与ADP和ATP结合的位点,该过程借助线粒体内膜的膜
膜间隙 线粒体基质
电位驱动。米酵菌酸可与ATP竞争 AAC上的ATP结合位点, 线粒体外膜 线粒体内膜
从而阻止ATP 运出线粒体。下列分析中合理的是( )。 Pi—
磷酸转运体
A. 运输至细胞质基质的ATP参与细胞代谢中的放能反应 ATP
电子 合成酶
B. 米酵菌酸可能会造成细胞因线粒体基质严重缺少能量而死亡 传递
C. 磷酸转运体运输速率降低可能会导致AAC转运速率下降 细 ATP← ATP
胞 AAC
D. 米酵菌酸竞争性结合AAC的 ATP结合位点,会造成ADP 代 →ADP谢→ADP-
在线粒体基质侧积累
3. 研究表明,黄芪注射液能够通过降低小鼠肿瘤细胞中的CyclinD1蛋白含量,阻滞肿瘤细胞由
G 期进入S 期;同时降低抗凋亡因子Bcl2蛋白含量,并使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的含量增
加。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CyclinD1 蛋白含量增加有利于细胞的增殖
B.Bcl2 蛋白含量升高能促进细胞凋亡
C.Caspase-3 蛋白含量升高能促进细胞凋亡
D. 黄芪注射液能够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并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
4. 大部分龟类没有性染色体,其受精卵在较低温度下发育为雄性,在较高温度下发育为雌性;剑
尾鱼在pH为7.2时全部发育成雄性,而pH为7.8时绝大多数发育成雌性;鳗鲰在高密度养殖时
雄性个体占有较高比例。三类个体完成发育后,不再发生性别转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温度、酸碱度、种群密度等因素能影响细胞的分化,进而影响生物的个体发育
B. 性别分化完成后不再发生变化,与细胞分化的稳定性和不可逆性有关
C. 随着细胞分化程度的提高,细胞的全能性往往会逐渐降低,但遗传物质通常不发生改变
D. 以上三种生物的性别分化均由环境决定,细胞内一定不含性染色体和与性别形成有关的基因
高2027届生物学试题第1页共8页
5. 如下图所示,液泡化的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时,细胞中形成细胞质丝,细胞核从细胞的边缘通过
细胞质丝移动到细胞中央。在正常核分裂的同时,成膜粒(主要由细胞骨架构成)出现在某些
细胞质丝中,后扩展形成成膜体。随后,来自高尔基体等的囊泡在细胞中部融合参与细胞板的
形成,并逐步形成新的细胞壁,进而完成细胞质分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细胞核液泡 细胞质丝 成膜粒 成膜体
A. 植物细胞中细胞质丝的出现和消失可能具有周期性
B. 成膜体可能以轨道的形式介导囊泡运输至细胞中部
C. 该实例体现了细胞骨架与细胞分裂密切相关
D. 植物的根尖分生区细胞也能发生图中所示的过程
6. 玉米植株叶肉细胞中的PEP羧化酶是光合作用CO 固定的关键酶之一,研究发现玉米在夏季
无明显“午休”现象。现对玉米植株进行以下实验以探究不同波长的光和温度对其光合作用
的复合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气孔导度 PEP羧化酶活性 叶绿体中ATP含量
组别 处理 净光合速率
(mmol ·m~2 ·s ) (U ·mg- ) (nmol ·g )
1 红光(800μmol m 2 ·s )+15℃ 18.2 0.12 25.3 45.6
2 红光(800μmol m ·s )+25℃ 24.7 0.18 28.1 62.8
3 蓝光(800μmol m ·s )+15℃ 9.5 0.08 12.4 22.1
4 蓝光(800μmol ·m ·s )+25℃ 15.3 0.14 18.9 38.7
A. 红光下升温(15℃→25℃)净光合速率提升显著,与PEP羧化酶活性提升有关
B. 推测玉米在夏季无明显“午休”现象与PEP羧化酶能固定低浓度的CO 有关
C.4 组的ATP含量低于2组,表明蓝光对光反应的促进作用弱于红光
D. 气孔导度与净光合速率变化的一致性说明气孔因素是光合作用的主要调控因素
7. 黑色素细胞癌变会导致黑色素瘤的形成,药物哌柏西利能够抑制多种人类肿瘤细胞增殖,但不
清楚是否对黑色素瘤起作用。科研人员培养了人黑色素瘤A2058 (耐药细胞株)和黑色素瘤SK
-MEL-5 细胞,在培养液中添加不同浓度哌柏西利,实验结果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140 ●-A2058SK-MEL-5 120 SK-MEL-5120 ★ ■G 期90 □S期
100 上
60 □G 期80
60 20
40 0L
20 对照组 2.5 5
0L 哌柏西利浓度0.25 0.5 1.5 2.5 5 (μmol·L' )
哌柏西利浓度/(μmol-·L )
A. 若实验组分别加入一定体积含不同浓度哌柏西利的培养液,则对照组应加入等体积的生理盐水
B. 结果显示哌柏西利能抑制SK-MEL-5 的增殖,一定浓度范围内药物浓度增大,抑制效果增强
C. 哌柏西利导致SK-MEL-5 细胞周期阻滞在S 期
D. 实验结论为哌柏西利可以抑制黑色素瘤细胞产生,因此可以直接作为药物供人们使用
高2027届生物学试题第2页共8页
8. 某生物兴趣小组,制作了8个红色的橡皮泥条(4个3cm,4 个 6cm) 代表有放射性的染色体
或染色单体,8个黄色橡皮泥条(4个3cm、4 个 6cm) 代表没有放射性的染色体或染色单体。
模拟脱氧核苷酸链均被3H标记的动物细胞(2N=4), 在普通培养基中连续进行两次细胞分裂
时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模拟第一次有丝分裂中期时的染色体行为,将8个红色橡皮泥条(4个短的,4个长的),
两两等长的捏在一起构成四个染色体,着丝粒摆放在同一直线上
B. 模拟第一次有丝分裂后期时的染色体行为,移向同一极的橡皮泥条颜色一定相同
C. 模拟减数分裂I中期时的染色体行为,应使用8个橡皮泥条(4个红色,两长两短;4个黄
色,两长两短),将两个同色等长的捏在一起,构成四个染色体,长度相同的橡皮泥条应分
别摆放在同一直线的上下两侧
D. 模拟减数分裂Ⅱ后期时的染色体行为,移向同一极的橡皮泥条颜色一定相同
9. 当光照过强,植物吸收的光能超过光合作用所能利用的能量时,引起光能转化效率下降的现象
称为光抑制。光抑制主要发生在光系统Ⅱ( PSII),PSII 能将水分解为O 和H+并释放电子。电
子积累过多会产生活性氧使PSII 变性失活,导致光合速率下降。为研究铁氰化钾 (MSDS, 一
种电子受体)对微藻光抑制现象的作用,研究人员进行( )。
了相关实验,结果如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实验组
( 加MSDS)
A. 在经光强度I 处理过的微藻中加入MSDS, 光合放
氧速率可能无法恢复正常
对照组
B. 光强度在I ~I 时,对照组光合放氧速率不再上升与
0 I I I
光能转化效率下降有关 光强度
C. PSII分解水产生的H+和电子与NAD 结合形成暗反应所需的NADH
D. 上述实验结果说明MSDS 可能通过接受电子降低PSII受损来减轻微藻的光抑制
10. 细胞周期分为分裂间期(包括Gi、S 和 G ) 和分裂期 (M), 如图 (a), 科研人员用某药物对
离体培养的肝细胞处理一定时间后,根据细胞内DNA 含量不同,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了细胞
周期不同阶段的细胞数量,结果如图 (b), 其中丙处部分细胞的荧光染色结果如图 (c)。 下 列
叙述正确的是( )。
复制准备
分裂准备 图 (c)
细胞内相对DNA 含量
(a) 细胞内相对DNA含量图 图(b)
A. 图 (a) 中 G 期和M 期的细胞对应于图 (b) 中位置丙处
B. 图 (b) 丙处细胞中染色体及DNA 的数量是甲处细胞的2倍
C. 图 (b) 丙处细胞占比高的原因是药物促进了细胞的有丝分裂
D. 对 图 (c) 细胞中染色体进行端粒染色,则每条染色体可观察到2个端粒
高 2 0 2 7 届 生 物 学 试 题 第 3 页 共 8 页
11. 某动物部分初级精母细胞中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发生染色体互换,产生4种精细胞,如图所示。
其中精细胞2、3所占的比例均为4%,则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过染色体互换的初级精母细胞所
占比例是( )。
初级精母细胞 精细胞1 精细胞2 精细胞3 精细胞4
A.2% B.4% C.8% D.16%
12.1944年艾弗里和他的同事将去除绝大部分糖类、蛋白质和脂质的S 型细菌提取物分别进行不
同的处理后,加入到含有R 型活菌的培养基中,处理方法及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
误的是( )。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第五组
处理条件 未处理 加蛋白酶 加RNA酶 加酯酶 加DNA酶
菌落生长
情况
注:○代表R 型菌落, 代表S 型菌落。
A. 推测第一组培养基中活菌类型为R 型和S 型,设置第一组实验的目的是对照
B. 推测第五组菌落生长情况为只有S型
C. 依据减法原则,若去除某成分后转化活性仍在,则该成分就不是转化因子
D.“R 型细菌转化为S 型细菌”的实质为S 型细菌的一段DNA 进 入R 型细菌并发挥作用
13. 某 DNA 分子共有1400个碱基对,它的一条链中A:T:C:G=2:3:4:5, 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
A. 该 DNA 分子中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数目为800个
B. 若该DNA 分子从中间被切成两段后,游离的磷酸基团增加2个
C. 若 该DNA分子中的这些碱基随机排列,可能的排列方式有41400种
D. 若 该DNA 进行连续复制,第3次复制时,需要消耗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3500个
14. 将纯合白花、普通叶、非麻色种皮豌豆与纯合紫花、半无叶、麻色种皮豌豆进行杂交,结果如
下图。根据杂交结果,下列有关推测错误的是( )。
P 白花、普通叶、非麻色种皮 × 紫花、半无叶、麻色种皮
F
F 紫花、普通叶、 白花、普通叶、 紫花、半无叶、 白花、半无叶、
麻色种皮 非麻色种皮 麻色种皮 非麻色种皮
数 量 110 38 39 13
A. 种皮颜色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B. 花色与叶型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C.F 麻色种皮、普通叶个体中纯合子约占1/9 D.F 测交后代中,紫花、麻色种皮约占1/2
高2027届生物学试题第4页共8页
15. 若某动物(2n=4) 的基因型为BbXDY, 其精巢中有甲、乙两个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如
图所示(不考虑染色体互换)。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甲正在进行同源染色体分离,其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
B. 乙中有4对同源染色体,8条染色体
C.XD 与b的组合可在甲中发生,B 与 B的分离可在乙中发生
甲 乙
D. 甲产生的精细胞中基因型为BY 的占1/4,乙产生的子细胞基因型相同
16.TM4 噬菌体可寄生于分枝杆菌,分枝杆菌的K7 基因是维持TM4 噬菌体吸附能力的关键基因。
按照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流程,进行相关实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选项 分枝杆菌 TM4噬菌体 实验结果
A 未敲除K7组和敲除K7组 35S标记 两组的上清液中放射性无明显区别
B 未敲除K7组和敲除K7组 32P标记 敲除K7组沉淀中放射性强度低于未敲除组
C 32P标记的未敲除K7组 未标记 释放的子代TM4均带有32P标记
D 35S分别标记未敲除K7组和敲除K7组 未标记 两组子代TM4放射性强度无明显差别
17. 蚕卵的红色、黄色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R/r) 控制。将外源绿色蛋白基因 (G) 导入到
纯合的黄卵 (rr)、 结白茧雌蚕的Z 染色体上,获得结绿茧的亲本1,与纯合的红卵、结白茧雄蚕
(亲本2)杂交选育红卵、结绿茧的纯合品系(ZW 视为纯合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F 雄蚕均表现出红卵、结绿茧表型
B.F 雄蚕次级精母细胞中的基因组成可能有RRZGZG、rr等类型
C.Fi 随机交配得到的F 中红卵、结绿茧的个体比例是3/8
D.F 中红卵、结绿茧的个体随机交配, F 中红卵、结绿茧纯合子的比例是4/9
18. 为探究大肠杆菌DNA复制的过程,在DNA复制开始时,将大肠杆菌放在含低浓度 H标记的
脱氧胸苷(3H-dT)的培养基中,3H-dT 可掺入正在复制的DNA分子中,使其带有放射性标记。
短时间后,将大肠杆菌转移到含高浓度3H-dT 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收集、裂解细胞,提
取DNA进行放射性自显影检测,结果如图所示。据图不能作出的推测是( )。
A. 复制起始区在低放射性区域
高放射性 低放射性 高放射性
B.DNA 复制为半保留复制
C.DNA 复制从起始点向两个方向延伸
D. H-dT 由低浓度转为高浓度的时间间隔对结果影响较大
19.引起人类患亨廷顿舞蹈症的基因位于4号染色体上。下图为某家庭遗传系谱图及家庭成员与该
疾病相关基因的长度检测结果 (bp 表示碱基对数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正常男女
■●患亨廷顿舞蹈症男女
皿患亨廷顿舞蹈症4号三体男性
A. 检测结果显示II-1 有两个不同长度的基因,是杂合子
高2027届生物学试题第5页共8页
B. 该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C.II-1 与正常女子结婚,生育正常孩子的概率为1/2
D.Ⅱ-3 患4号三体的原因是I-1 的卵原细胞减数分裂Ⅱ后期异常
20. 果蝇的眼型和体色依次受两对等位基因A/a、B/b 控制(若在性染色体上,不考虑X 与 Y 同 源
区段)。一只灰体正常眼雌果蝇与一只黄体正常眼雄果蝇交配,Fi 全为灰体。Fi 雌雄果蝇相互
交配得F ,结果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灰体正常眼 黄体正常眼 灰体正常眼 灰体棒眼黄体正常眼 黄体棒眼
表型
F 雌性 雌性 雄性 雄性 雄性 雄性
数量 438 146 657 219 219 73
A. 亲本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BBXAXa、bbXAY
B.F 雌果蝇的基因型有两种,且比例为1:1
C.F 中雌性无棒眼的原因可能是含Xa的雄配子致死
D.F 雌雄性个体的基因型分别有4种和6种
第IⅡ卷(简答题共60分)
本卷共5题,共60分。
21. (14分)植物叶绿体中的淀粉含量在白天和夜间的变化很大,被称为过渡性淀粉。这种淀粉作
为储存能源,可在夜间为植物提供充足的碳水化合物,代谢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麦芽糖一 麦芽糖一
淀粉 葡萄糖一 葡萄糖一 生长
(根、茎)
葡萄糖 葡萄糖
碳水化合物贮存
果糖
卡尔文 (谷粒、块茎)
循环
→磷酸丙糖、 磷酸丙糖→磷酸己糖
CO
Pi七 Pi
TPT
(1)图中卡尔文循环的具体场所是 _,该过程需要光反应提供 o
(2)在白天光合产物磷酸丙糖(一种三碳化合物)可用于制造淀粉,也可用于合成蔗糖。若磷酸
丙糖用于合成淀粉和蔗糖的比例为1:2,则每合成1mol 蔗糖,相当于共固定了 mol CO 。
合成的蔗糖除经 (结构,图中 处)输出至其他器官外,还可暂存于 (填细胞器)
中参与细胞渗透压的调节。
(3)研究发现碳在蔗糖和淀粉间的分配受内外因素影响:
①叶绿体内膜上的Pi 转运蛋白 (TPT) 是磷酸丙糖与无机磷酸 (Pi) 的反向转运蛋白(如图所
示)。抑制小麦的TPT 使其失去运输能力,可使叶绿体内淀粉合成量增加14倍,但同时会使
光合作用整体速率降低。据图分析,叶绿体内淀粉合成量增加的原因是 o
光合作用整体速率降低的原因是 o
②环境因子(尤其是白天的长短)也可以影响叶片对固定的碳在蔗糖和淀粉之间的分配。
(填“长日照”或“短日照”)条件下的植物将更多地将光合产物转化为淀粉,从
而保障夜间充足糖供给。
高2027届生物学试题第6页共8页
22. (8分)线粒体是细胞中主要的Ca +储存位点,游离Ca +浓度是线粒体进行有氧呼吸和产生ATP
的重要基础。已知线粒体内部Ca +浓度过高会导致线粒体钙超载,钙超载会造成ATP 生成障
碍 、ROS (活性氧,一种自由基)急剧增加,大量累积的ROS 又会与线粒体钙超载发生相互
作用,进一步加剧线粒体钙超载的严重程度。请回答下列问题:
。 低Ca +
. 线粒体
内膜
Ca +浓 度
升高
对照组 模型组 对照组 模型组 对照组模型组
图 1 图2
(1)线粒体通过位于内膜上的钙单向转运体(MCU) 摄取Ca +。当细胞内Ca +浓度升高时,MCU
可将Ca +快速转运到线粒体基质,促进ATP 的产生。具体过程如图1所示,由此推测Ca +进
入线粒体基质的运输方式为 。与正常状态相比,线粒体钙超载时ATP与 ADP的比值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研究人员检测正常大鼠与模型大鼠(线粒体功能异常引起慢性心衰)心肌细胞MCU 量、线粒
体内Ca +浓度水平及活性氧 (ROS) 生成量,结果如图2所示。据此推测模型大鼠发生慢性
心衰的机理是 。
(3)钙超载严重的线粒体可通过细胞自噬作用被降解,其意义是 o
23. (13分)科学家系统解析了豌豆7对性状的遗传基础,以下为部分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控制花腋生和顶生性状的基因定位于4号染色体上,用F/f表示。在大多数腋生纯系与顶生
纯系的杂交中,F 中腋生:顶生约为3:1,此现象叫 , 隐性性状为 _,符合
定 律 。
(2)生产实践发现,某些顶生个体 (X) 自交,子代个体中20%以上表现为腋生。初步研究推测6
号染色体上的基因D/d 与该现象有关。为验证这一推测,将纯种腋生和顶生豌豆杂交得到F ,
F 自交产生的F 表型和基因型的对应关系如下表,表格内“+”、“一”分别表示有、无相应
基因型的个体 。
腋生表型 顶生表型
基因型 FF Ff ff 基因型 FF Ff ff
DD 十 + 一 DD 一 一 +
Dd 十 + 一 Dd 一 一 +
dd + + + dd 一 一 一
实验结果证实了上述推测,F 中腋生:顶生的理论比例为 ,由此可知上述顶生个
体 (X) 的基因型是 _。
( 3 ) 将 ( 2 ) 中F 与 ddff 个体杂交产生子代,请写出该过程的遗传图解。
高2027届生物学试题第7页共8页
24. (12分)如图为某家族甲、乙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甲病由等位基因A、a 控制,乙病由等位
基因D、d 控制,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已知II-4 携带甲病致病基因,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
I
1 2
Ⅱ 甲病男
1 2 3
甲病女

1 2 3 4 乙病男
IV
1 2 3 4
(1)甲病的遗传方式是 遗传;理论上,乙病在人群中女性的发病率 _男性(填“高
于”“低于”或“等于”),原因是 o
(2)ⅢI-3 的基因型为 o
(3)IV-1 为纯合子的概率是 , 若IV-1 与一正常男性结婚,则生一个不患乙病男孩的概率
是 o
25. (13分)端粒是存在于染色体两端的一段特殊序列DNA一蛋白质复合体。端粒学说认为随细
胞不断分裂,染色体两端的端粒会不断缩短,研究发现端粒缩短与DNA 复制方式有关。已知
DNA 聚合酶只能将单个脱氧核苷竣连接在一段已有的单链核酸的末端上。下图为人体细胞内
DNA 复制部分过程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5′— A 冈崎片段 引物
3'—
引 物 引 物 引物 3

A “空白”区地3-
5
,

5
3三5 引
(1)图中A 是 _,据图分析可得出 DNA 分子复制的特点有 。(答两点即可)
(2)图中的引物为一段单链RNA。在 酶的作用下,可将游离的脱氧核苷酸加到引物的
(填“5'端”或“3'端”),进而开始子链的延伸。
(3)复制过程中,引物随后会被某种酶切除,从核酸的碱基组成分析,该酶能准确识别出引物的
原因是 。引物切除后的“空白”区域可以通过新链合成来修复,但最后一
个冈崎片段的引物切除后,留下的“空白”区域将无法修复,导致端粒缩短,其原因可能是
缺少 o
(4)进一步研究发现,上皮细胞、软骨细胞等多数真核细胞中的端粒酶活性很低,而癌细胞、造
血干细胞等细胞中的端粒酶活性较高。据此分析,理论上可以通过 等
方法延缓细胞衰老(答一点即可)。
高2027届生物学试题第8页共8页
重庆南开中学高2027级高一 (下)期末考试
生物学答案
第I卷(选择题共4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D C B D D D B C C A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B B B D D D B D D
1. 【答案】D
【详解】A、脱氧核苷三磷酸(dNTP) 可以为DNA复制提供反应所需的能量,A正确;B、NTP、dNTP的
组成元素都是C、H、O、N、P,B 正确;C、ATP是腺苷三磷酸,由一个腺嘌呤、三个磷酸基团和
一个核糖组成,脱去两个磷酸基团后可以作为RNA的合成原料之一,因此用32P标记ATP的α位的
P, 作为RNA合成的原料,可使RNA分子被标记,C 正 确 ;D、若 X表示OH, 该结构代表的物
质NTP, 脱去两个磷酸基团后可以作为可作为体内RNA分子复制的原料,D错误。
2. 【答案】C
【详解】运输至细胞质基质的ATP参与了细胞代谢中的吸能反应,A错误;B、D, 米酵菌酸与线粒体内膜
上ATP竞争AAC上的ATP结合位点,从而抑制ADP 与ATP的交换,可能会造成ADP在膜间隙
积累,细胞质基质严重缺少能量而死亡,B、D错误;磷酸转运体运输速率降低可能会影响Pi进入
线粒体基质,从而影响ATP的合成,可能会导致AAC转运速率下降,C 正确。
3. 【答案】B
【详解】A、根据分析CyclinD1基因的表达有利于细胞由G1期进入S 期,有利于细胞的增殖,A正确;B、
Bcl2表达量下降促进细胞凋亡,B 错误;C、根据题干“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的含量增加”,说
明 Caspase-3 蛋白含量升高能促进细胞凋亡,C 正确;D、根据分析,黄芪注射液通过阻止细胞分
裂,促进细胞凋亡抑制癌细胞的增殖,D正确。
4. 【答案】D
【详解】B、根据题意可知,三类个体完成发育后,不再发生性别转变,说明细胞分化具有稳定性和不可逆
性 ,B正确;C、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分化后的细胞遗传物质不变,分化后细胞的
功能更具体,分化程度提高,但细胞全能性往往会降低,C 正确;D、性别也是一种表型,表型由
基因型和环境共同决定,如剑尾鱼有性染色体和与性别形成有关的基因,但性别分化主要与环境中
pH有关,D错误。
5. 【答案】D
【详解】A、由于细胞质丝出现在有丝分裂的过程中,有丝分裂具有细胞周期,因此细胞质丝的出现和消失
具有周期性,A正确;B、构成细胞骨架的重要结构是微丝和微管,微管是一种管状结构,囊泡就
高2027届生物学试题第9页共8页
是沿微管移动的,成膜粒(主要由细胞骨架构成)出现在某些细胞质丝中,后扩展形成成膜体,之
后,来自高尔基体等的囊泡在细胞中部融合形成细胞板,由此推测成膜体可能以轨道的形式介导了
囊泡到达细胞中部,B 正确;C、细胞骨架在细胞分裂、细胞生长、细胞物质运输、细胞壁合成等
等许多生命活动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该实例体现了细胞骨架与细胞分裂密切相关,C 正确;
D、该图为液泡化的植物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的示意图,根尖分生区细胞没有液泡,因此不能发生图
中所示的过程,D 错误。
6. 【 答案】D
【详解】A、红光组升温时,净光合速率从18.2升至24.7,PEP 羧化酶的酶活性从25.3升至28.1。C 植物
的 PEP 羧化酶是CO 固定的关键酶,温度升高通过提升酶活性增强暗反应效率,是光合速率提高
的原因之一,A 正确;C、4 组(蓝光25℃)的ATP含量为38.7,2组(红光25℃)为62.8,实际
上红光组的ATP 更高。蓝光对光反应的促进弱于红光,C 正确;D、气孔导度与净光合速率变化并
不完全一致,D错误。
7. 【答案】B
【详解】A、实验组应加入含不同浓度的哌柏西利溶液,对照组应加入等体积的不含哌柏西利的溶液,即不
含药物的溶液,而不是生理盐水,因为生理盐水可能会对细胞产生其他影响,不能准确反映哌柏西
利的作用,A错误;B、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哌柏西利浓度的增加,SK-MEL-5 细胞的增殖受到
明显抑制,浓度越大,抑制效果越强,B 晚 ;C、 图中显示随着哌柏西利浓度增加,SK-MEL-5
细胞的G 期细胞比例增加,S 期细胞比例减少,说明哌柏西利可能导致SK-MEL-5 细胞周期阻滞
在G 期,而不是S 期 ,C 错误;D、虽然实验表明哌怕西利可以抑制黑色素瘤细胞增殖,但不能直
接得出可以直接作为药物供人们使用的结论,还需要进一步的临床试验等研究,D 错误。
8. 【答案】C
【详解】A、细胞进行有丝分裂,DNA 复制一次,每条染色体都有H 标记,中期细胞着丝粒没分裂,每条
染色体含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且染色单体都用红色橡皮泥条表示,A 正确;B、第一次分裂后期细
胞,着丝粒分裂,染色体都有 H标记,移向同极的橡皮泥条颜色一定相同,都是红色,B 正确;C、
模拟减数分裂I中期时的染色体行为,应使用8个橡皮泥条(8个红色,四长四短,将两个等长的捏
在一起,构成四个染色体,长度相同的橡皮泥条代表同源染色体,分别摆放在同一直线的上下两侧,
C错误;D、减数分裂IⅡ后期移向同一极的为姐妹染色单体,因每条染色体都有3H标记,故颜色均
为红色,D 正确。
9. 【答案】C
【详解】A、在经光强度I 处理过的微藻中加入MSDS, 光合放氧速率可能无法恢复正常,A正确;B、
由图可知光照强度从I 到 I 的过程中,对照组微藻的光合放氧速率不变,光合作用利用的光能不变,但由
于光照强度增加,因此光能转化效率下降,B 正确;C、光反应中,水分解为氧气、H+和电子,电子与H+、
NADP+结合形成NADPH, 该过程中光能转化为NADPH 中活跃的化学能,C 错误;D、 已 知铁氰化钾是一
高2027届生物学试题第10页共8页
种电子受体,I 光照强度下,对照组微藻细胞中PSII会被累积的电子破坏,但实验组加入铁氰化钾后能减轻
微藻的光抑制,使光合放氧速率提高,说明MSDS 可能通过接受电子降低PSII受损来减轻微藻的光抑制,D
正确。
10 . 【答案】A
【详解】A、 图 (a) 中 G 期和M 期的细胞每条染色体上有2个DNA 分子,图 (b) 中位置丙处细胞内相
对 DNA 含量为4n, 说明已经完成了DNA 复制,每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DNA 分子,故图(a) 中
G 期和M 期的细胞对应于图 (b) 中位置丙处,A 正确;B、图 (b) 丙处细胞完成了DNA 复制,
甲处细胞DNA 还未复制,丙处的细胞染色体数量与甲处相等或是甲处的2倍,丙处细胞中DNA
的数量是甲处细胞的2倍,B 错误;C、分裂间期分裂时长大于分裂期,但图(b) 中丙处细胞占比
高于甲处细胞,可能是药物抑制了细胞的有丝分裂,从而使得DNA 相对含量为4n的细胞多于2n
的细胞,C 错误;D、图 (c) 细胞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粒处于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此时含
有姐妹染色单体,对图(c) 细胞中染色体进行端粒染色,则每条染色体可观察到4个端粒,D 错
误。
11 .【答案】D
【详解】发生互换的初级精母细胞它产生的精细胞中,重组型的比例是2/4=50%。不发生交换的初级细胞,
其形成的精子中重组型配子所占比例为0。题中给出的“精细胞2占4%,精细胞3占4%”是在所
有产生的精细胞(包括由发生交换的细胞生的和由未发生交换的细胞产生的)中的总比例。因此,
重组型配子(精细胞2+精细胞3)在总配子中所占的总比例为:总重组比例=4%+4%=8%。设
发生互换的初级精母细胞的比例为X。于是建立等式:(发生交换的细胞比例)×(这些细胞产生重组
配子的比例)=(总的重组配子比例),即: X×50%=8%. 解得X=16%。D 正确。
12 . 【答案】B
【详解】B、由于第五组加入了DNA 酶,导致DNA 被分解,则S 型菌不能被转化,所以第五组培养皿中菌
落都是R 型菌,B 错误。
13 . 【答案】B
【详解】由题意可知,DNA 分子含有1400个碱基对,其中一条链上A:T:G:C=2:3:4:5, 则该链中
A+T 占5/14,G+C 占9/14,又因为双链中该比例相等,且A=T、G=C, 因此该DNA 分子中胞
嘧啶脱氧核苷酸数目=1400×9/14=900个,A 错误;若该DNA 被切割成两个DNA 片段后,新增
加了DNA 的末端,所以游离的磷酸基团由2个变成4个,B 正确;由于碱基比例已经确定,因此
该DNA 分子中的碱基排列方式少于41400种,C 错误;根据以上分析,该DNA 分子中腺嘌呤脱氧
核苷酸数=1400×5/14=500个,因此该DNA 进行连续复制,第3次复制时,与第二次复制的结果
比,增加了4个DNA, 所以需要消耗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数=4×500=2000个,D 错误。
14 .【答案】 B
【详解】A 、F 中麻色种皮(110+39=149):非麻色种皮(38+13=51)接近3:1,说明种皮颜色的遗传
高2027届生物学试题第11页共8页
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A 正确;B、F 中紫花(110+39=149):白花(38+13=51)接近3:1,
普通叶(110+38=148):半无叶(39+13=52)接近3:1,且紫花普通叶、白花普通叶、紫花半
无叶、白花半无叶的比例接近9:3:3:1,说明花色与叶型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即花色与叶型
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B 错误;C、仅考虑种皮颜色和叶型,种皮颜色中麻色种皮是显性(设
为A), 叶型中普通叶是显性(设为B), 两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F 基因型为AaBb,F 麻色种皮、
普通叶个体 (AB_ 纯合子AABB占1/9,C 正确;D、仅考虑花色和种皮颜色,根据F 中,紫花性
状与麻色种皮性状连锁,白花性状与非麻色种皮性状连锁,则说明控制花色和种皮的基因连锁,设
花色中紫花为显性(C), 种皮颜色中麻色为显性(A),F 基因型为CcAa (其中A/C 连锁,c/a 连
锁),测交即CcAa×ccaa, 后代紫花、麻色种皮(CcAa) 约占1/2,D 正确。
15.【答案】D
【详解】A、B正确;C、XD与b属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二者的自由组合可在减数分裂I 后期,
即图甲中发生,B与B 为姐妹染色单体上的相同基因,二者的分离在乙中发生,随着丝粒的分裂而
分离,C 正确;D、由图可知,若无染色体互换,一个甲只能产生两种次级精母细胞,进而只能产
生4个,两种精细胞,若产生BY, 则另一种为bXD, 即基因型为BY精细胞占1/2,D错误。
16.【答案】D
【详解】A、35S标记的是蛋白质。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不进入细菌内部,而是留在细菌外面。
未敲除K7组和敲除K7组中,噬菌体的蛋们质外壳离心后都存在于上清液中,所以两组的上清液
中放射性无明显区别,A正确;B、32P标记的是DNA。K7基因是维持TM4噬菌体吸附能力的关
键基因,敲除K7组噬菌体吸附能力下降,侵染细菌的噬菌体数量减少,进入细菌的DNA也就减
少,所以沉淀中放射性强度低于未敲除组,B 正确;C、未被标记TM4噬菌体侵染被32P标记的分
枝杆菌,噬菌体的DNA注入细胞内后利用宿主细胞中32P标记的原料进行DNA复制,根据DNA
半保留复制的特点,子代TM4噬菌体的DNA均被32P标记,C 正确;D、用未标记的TM4侵染35S
标记的未敲除K7分枝杆菌,TM4 可以完成吸附注入DNA, 并且利用宿主细胞中35S标记物质合成
子代噬菌体,子代会出现放射性,当侵染35S标记的敲除K7分枝杆菌时,TM4 不可以完成吸附注
入,因此子代没有放射性,D错误。
17.【答案】D
【详解】A、由题意可知,亲本1为rZGW, 亲本2为RRZZ,Fi 中雄蚕基因型为RrZGZ, 表现为红卵、结
绿茧,A正确;B、F 雄蚕基因型为RrZGZ, 减数分裂I前的间期,染色体复制,基因也复制,初级
精母细胞的基因组成为RRrrZGZGZZ,减数分裂I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形成的次级精母细胞的基因组成可能有RRZGZG、rr(r 不考虑Z 染色体上基因时)等类型,B正
确;C、F 的基因型为雄蚕RrZGZ, 雌蚕RrZW。先分析常染色体上的基因,Rr×Rr, 后代R_:r
=3:1;再分析Z 染色体上的基因,ZGz×ZW, 后 代ZGZ:ZGw:ZZ:ZW =1:1:1:1。 红卵、
结绿茧个体的基因型为R_ZGZ、R_ZGw。R_的占比为3/4,ZGZ和 ZGw的比例各为1/4,所以红卵、
高2027届生物学试题第12页共8页
结绿茧的个体比例是3/4×1/4+3/4×1/4=3/8,C 正确;D、F 中红卵、结绿茧的个体:RZGZ 和
R_ZGw。R_中RR:Rr=1:2, 产生的配子R:r=2:1, 随机交配得RR:Rr:r=4:4:1, 故
RR 占4/9;ZGZ和 ZGW 随机交配,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ZGZG:ZGw:ZGZ:ZW=1:1:1:1,
其中纯合子(ZGZG和 ZGW)占1/2,因此F 中红卵、结绿茧的个体(R_ZGZ 和 R ZGW)随机交配,
子代中红卵、结绿茧纯合子的比例是4/9×1/2=2/9,D 错误。
18 . 【答案】B
【详解】AC、据图可以推测,开始将其放在含低浓度3H标记的脱氧胸苷,故大肠杆菌DNA 的复制起始区
在低放射性区域,故中间为低放射性区域,两边为高放射性区域,说明DNA 复制从起始点向两个
方向延伸,复制的方向是b→a,b→c,AC 正确;B、放射性自显影检测无法得出DNA 复制为半保
留复制,B 错误;D、 H-dT 由低浓度转为高浓度的时间间隔太长可能整个DNA 分子都是低放射
性,影响较大,D正确。
19 .【答案】D
【详解】A、II-1 有两个不同长度的基因,说明II-1 是杂合子, A正确;B、I-1 为亨廷顿舞蹈症患者,且
是杂合子,由于该基因位于 ·4号染色体上,所以亨廷顿舞蹈症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B 正确;
D、II-3 的父亲为I-2(aa)。 母亲为I-1(Aa), 若ⅡI-3 的基因型为Aaa, 可能是Aa 的卵细胞和a 的
精子的结合,则是母亲(I-1) 减数分裂1分裂异赏引起:也可能是A 卵细胞和aa 精子结合,则是父亲
(I-2) 减数分裂I或减数分裂异常;若II-3 的体因型为AAa, 可能是AA 的卵细胞和a 的精子的结合,
则是母亲(I-1)减数分裂Ⅱ异常引起,D 错误。
20 .【答案】 D
【详解】A、亲本灰体与黄体随机交配P 全为灰体,说明灰体为显性且纯合,根据Fi 全为灰体的雌雄果蝇
随机交配得到F 中灰体:\黄体=3:1,且雌雄比例均为1:1,可知亲本雌雄果蝇的体色相关基因
型分别为为BB 和 bb; 亲本正常眼雌果蝇与亲本正常眼雄果绳杂交的F 出现棒眼雄性(雌性无该
性状),说明亲本正常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AXa,亲本正常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AY,A 正确;B、
就眼型而言,亲本正常眼雌果蝇与亲本正常眼雄果蝇杂交的F 出现棒眼,则两亲本产生的F 的 雌
雄个体基因型为XAxA、X^x、XAY、XaY, 且比例为1:1:1:1,因此F 雌果蝇的基因型为BbX^XA
和BbXAXa,B 正确;C、F 雌雄个体随机交配,只有雄性个体中出现棒眼,说明雌果蝇产生的正常
的 X 配子,与雄果蝇产生的Y 配子结合,而雄果蝇不能产生正常的X 配子与雌果蝇产生的正常的
X 配子结合,无法产生棒眼雌果蝇。因此F 中雌性无棒眼的原因是含有X 的雄配子致死,C 正确;
D、F 中雌果蝇的基因型为BbXAX 和 BbX^Xa, 雄果蝇的基因型为BbXAY和 BbXaY, 后代雌性的
基因型有BBX^X^、BBX^Xa、BbXAX^、BbX^X、bbXAXA和 bbX^Xa六种,不会有Xaxa, 因为
Xa的雄配子致死;后代雄性的基因型有BBXAY、BBXaY、BbXAY、BbXaY、bbXAY、bbXaY六种,
D错误。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
高2027届生物学试题第13页共8页
21. (14分)
【 答 案 】
(1)叶绿体基质(1分) ATP 和NADPH(2 分)
(2)18(2分) 韧皮部(2分) 液泡(1分)
(3)磷酸丙糖从叶绿体输出减少,更多的留在叶绿体中作为原料合成淀粉(2分)
叶绿体中的淀粉作为光合作用的产物,其大量积累会抑制暗反应的顺利进行,从而使光合作用效率下降(2分)
短日照(2分)
22. (8分)
【 答 案 】
(1)协助扩散(2分) 变小(2分)
(2)模型大鼠心肌细胞内MCU量多,进入线粒体的Ca +多粒体内Ca +浓度过高导致线粒体钙超载,钙超载会
造成ATP生成障碍、ROS急剧增加,最终发生慢性心衰(2分)
(3)限制细胞中ROS的增加,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稳定等(答1点,合理即可得分,2分)
23. (13分)
【 答 案 】
(1)性状分离(1分) 顶生(2分) 分离(2分)
(2)13:3(2分) Ddff(2 分 )
(3)(遗传图解略)(4分)
24. (12分)
【 答 案 】
(1)常染色体隐性(2分) 低于(2分)
乙病为伴X 隐性遗传,女性有两条X 染色体,只要有一个显性基因即正常,故伴X 隐性遗传在人群中男
性的发病率高于女性(2分)
(2)AAXDxd或AaXDxd(2 分 )
(3 )1/5(2分) 3/8(2分)
25. (13分)
【 答 案 】
(1)解旋酶(1分) 半保留复制、边解旋边复制(2分)
(2)DNA 聚合酶(2分) 3'端(2分)
(3)RNA 中含有U(尿嘧啶),DNA中没有(2分) 引物(缺少5'端上游的序列)(2分)
(4)提高端粒酶活性;增加端粒酶数量;导入有活性的端粒酶;导入端粒酶(启动)基因(2分)
高2027届生物学试题第14页共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