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 学年福建省部分学校教学联盟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数学试卷一、单选题:本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复数 满足 (1 + i) = 1( 为虚数单位),则在复平面内复数 对应的点在(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2.化简 + =( )A. 2 B. 0 C. D. 0 3.从 1,2,3,4 这四个数中随机取两个数,则这两个数之和为偶数的概率是( )A. 1 1 2 33 B. 2 C. 3 D. 44.已知 , 是两条不重合的直线, , 是两个不重合的平面,则( )A.若 // , // ,则 // B.若 // , ⊥ ,则 // C.若 // , ⊥ , ⊥ ,则 // D.若 ⊥ , // , // ,则 ⊥ 5.已知高均为 1 的圆柱和圆锥的底面半径相等,且侧面积相等,则圆锥的体积为( )A. 33 π B. π C. 3π D. 3π6.若 cos( ) = 513 , cos2 =13,且 为锐角, 为钝角,则 cos( + ) =( )A. 5+24 2 B. 5 24 2 C. 12+10 2 12 10 239 39 39 D. 397.依次抛掷两枚质地均匀的骰子, 1表示事件“第一次抛掷骰子的点数为 2”, 2表示事件“第一次抛掷骰子的点数为奇数”, 3表示事件“两次抛掷骰子的点数之和为 6”, 4表示事件“两次抛掷骰子的点数之和为 7”,则( )A. 3与 4为对立事件 B. 1与 3为相互独立事件C. 2与 4为相互独立事件 D. 2与 4为互斥事件8.已知点 是平行四边形 内的一点,且满足 + 2 + 3 + 4 = 0 ,设三角形 和平行四边形 的面积分别是 和 ,则 11 2 =( )2A. 1 B. 15 4 C.1 13 D. 2二、多选题:本题共 3 小题,共 1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9.已知向量 = (3, 1), = (1,2),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第 1页,共 11页A. ⊥ B. + = 17C.若 = ( , 1)且 ,则 = 3 D. 与 夹角的余弦值为 21010.已知函数 ( ) = 3sin( + )( > 0,0 < < π)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 π12 = 3, (0) =3 3,2 5π12 = 3,则( )A. = 2B. = 2π3C. π6 为奇函数D.当 ( )在[0, ] 4 5π 13π上恰有 个零点时, 3 ≤ ≤ 611.如图,棱长为 2 的正方体 1 1 1 1中, 为棱 1的中点, 为正方形 1 1内的一个动点(包括边界),且 1 //平面 1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动点 轨迹的长度为 2B.直线 1 与 1 不可能垂直C.当三棱锥 的体积最小时,直线 与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101 1 1 1 10D.当三棱锥 1 1 的体积最大时,其外接球的表面积为三、填空题:本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15 分。第 2页,共 11页12.用斜二测画法画一个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的直观图,如图所示, ′ ′ ⊥ ′轴, ′ ′// ′轴, ′ ′ =2, ′ ′ = 5,则 ′ ′ ′的原图形的面积为 .13.如图,在使用无人机测量某塔高度的过程中,发现在地面上选择一个观测点 ,在 处测得 处的无人机和塔顶 的仰角分别为 30°,45°,且在 处无人机测得点 的仰角为 15°,点 , , 在同一条直线上.则塔的高度 与无人机距地面的高度 之比为 .14.已知函数 ( )是定义域为 R 上的奇函数,满足 (1 + ) = (1 ),若 (1) = 2,则 (1) + (2) + (3) + + (2024) = .四、解答题:本题共 5 小题,共 77 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5.(本小题 13 分)某企业为了解员工对“工作任务安排”的认可程度,人力部门随机抽取了 200 名员工,根据这 200 名员工对“工作任务安排”的认可程度给出的评分(评分均在[50,100]内),将所得数据分成五组:[50,60), [60,70), [70,80), [80,90), [90,100],得到如图所示的频率分布直方图.(1)求 的值,并估计这 200 名员工评分的平均数(同一组中的数据用该区间的中点值作代表);(2)估计这 200 名员工评分的第 60 百分位数;(3)为了了解部分员工对“工作任务安排”的认可程度较低的原因,人力部门从评分落在[50,60), [60,70), [70,80)的员工中用分层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 54 人进行沟通,求抽取的评分落在[70,80)内的人数.第 3页,共 11页16.(本小题 15 分)如图,在四棱锥 中,底面 是边长为 2 的菱形,∠ = 60 , ⊥平面 , = 2, 为 的中点, 为 的中点.(1)求证: ⊥平面 ;(2)求证: //平面 ;(3)求三棱锥 的体积.17.(本小题 15 分)为了预防流感,某学校对教室用药熏消毒法进行消毒.已知药物释放过程中,室内每立方米空气中的含药量1 (毫克)与时间 (小时)成正比;药物释放完毕后, 与 的函数关系式为 = e ( 为常数,e 为自然对数的底数),根据如图提供的信息:(1)求从药物释放开始,每立方米空气中的含药量 (毫克)与时间 (小时)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为保证学生的身体健康,规定当空气中每立方米的含药量降低到 0.25 毫克及以下时,学生方可进教室.请计算从药物释放开始,至少需要经过多少小时,学生才能回到教室. (参考数据:ln2 ≈ 0.7)18.(本小题 17 分)2π如图,在 中, 是 上一点, 是 上一点,且∠ = 3.第 4页,共 11页(1)已知 , 在 的垂直平分线上,且 = 1, = 3.①求 ;②若 为 外接圆的圆心, 1为 外接圆的圆心,求 1.(2)若 是∠ 的角平分线, = 2 3,求 的最大值.19.(本小题 17 分)已知平面四边形 , = = 2,∠ = 60 ,∠ = 30 ,现将 沿 边折起,使得平面 ⊥平面 ,此时 ⊥ ,点 为线段 的中点.(1)求证: ⊥平面 ;(2)若 为 的中点,求 与平面 所成角的正弦值;(3)在(2)的条件下,求二面角 的平面角的余弦值.第 5页,共 11页参考答案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1013.214.015.解:(1)由题意知(0.010 + 0.015 + + 0.030 + 0.025) × 10 = 1,解得 = 0.020.估计这 200 名员工评分的平均数 = 55 × 0.1 + 65 × 0.15 + 75 × 0.2 + 85 × 0.3 + 95 × 0.25 = 79.5.(2)前 3 组的频率为(0.010 + 0.015 + 0.020) × 10 = 0.45,前 4 组的频率为(0.010 + 0.015 + 0.020 + 0.03) × 10 = 0.75,则第 60 百分位数位于[80,90),设为 ,则 0.45 + ( 80) × 0.030 = 0.6,解得 = 85,即这 200 名员工评分的第 60 百分位数为 85.(3)评分落在[50,60)的人数:0.01 × 10 × 200 = 20,评分落在[60,70)的人数:0.015 × 10 × 200 = 30,评分落在[70,80)的人数:0.020 × 10 × 200 = 40,所以评分落在区间[50,60), [60,70), [70,80)的员工的人数比例为 20: 30: 40 = 2: 3: 4,4所以应抽取的评分落在[70,80)内的人数为 54 × 2+3+4 = 24.16.解:(1)连接 ,第 6页,共 11页因为 ⊥平面 , 平面 ,所以 ⊥ ,因四边形 为菱形且∠ = 60 ,则 为正三角形,又 为 的中点,则 ⊥ ,又 ∩ = , , 平面 ,则 ⊥平面 .(2)设 为线段 的中点,连接 、 ,1因 为 的中点,则 // ,且 = 2 ,又 // 且 = , 为 的中点,则 // 且 = ,则四边形 为平行四边形,则 // ,又 平面 , 平面 ,则 //平面 ;(3) ∵ = 2, 为正三角形,∴ = 3, = 1,∵ = 2, 为 的中点,∴ = 1,∴ 1 1 1 = 3 = 3 × 2 × 1 × 3 × 1 =36 ,故三棱锥 3的体积为 6 .17.解:(1)由图,直线过点(0.1,1),所以图象中线段的方程为 = 10 (0 ≤ ≤ 0.1), 0.1 又点(0.1,1)在曲线 = 1e 上,所以 1 =1e ,则 = 0.1,第 7页,共 11页所以从药物释放开始,每立方米空气中的含药量 (毫克)与时间 (小时)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10 (0 ≤ ≤ 0.1)1 0.1 .e ( > 0.1)(2)因为药物释放过程中室内药量一直在增加,即使药量小于 0.25 毫克,学生也不能进入教室,所以只能当药物释放完毕,室内药量减少到 0.25 毫克及以下时学生方可进入教室,1 0.1 0.1 log11则 e ≤ 0.251 ≤ 1 4,所以 ee e ,所以 0.1 ≥ ln4,解得 ≥ 1.5,所以从药物释放开始,至少需要经过 1.5 小时,学生才能回到教室.18.(1)①因为 , 在 的垂直平分线上,所以, = , = ,即 是 的中点,且 为等腰三角形,所以, ⊥ ,∠ = ∠ = 12∠ = 3, =π6.又 = 3,3 1所以 = 2 , = tanπ = 2, = sinπ = 1, = = 1.3 3又 = 1,所以 = 2, = + = 3. = π在 中,有 6, = 3, = 3,由余弦定理可得 2 = 2 + 2 2 cos = 3 + 9 2 × 3 × 3 × 32 = 3,所以, = 3.②易知点 , 1在直线 上,且在直线 的同侧,则 1 = 1 .设 外接圆的半径为 , 外接圆的半径为 1. 则 2 = sin = 2 3,所以 = 3, = = 3.在 Rt 中,有 = 2 2 = 32.2 = 1 sin = 2,所以 1 = 1, 1 = 1 = 1.在 Rt 1 中,有 1 = 21 2 =12.所以, 1 = 1 = 1.第 8页,共 11页(2)由已知 是∠ 的角平分线, = 2 3 ∠ = 2π, 3,π可得,∠ = ∠ = 3.所以, = + ,1即2 sin∠ =12 sin∠ +12 sin∠ ,整理可得 = + = ( + ),所以有 = + .又 + ≥ 2 ,当且仅当 = 时等号成立,此时 有最大值,此时 π 1为等腰三角形, ⊥ , = 6,且 = 2 = 3,此时有 = = 3 = 2 = = 2cosπ 3 , ,6 2 = = 所以有 + 2 2 = 1.即 的最大值为 1.19.解:(1)证明:∵ = ,∠ = 60°,∴△ 为等边三角形,∵ 为 中点,∴ ⊥ ,取 中点 ,连接 ,则 ⊥ ,∵平面 ⊥平面 ,平面 ∩平面 = , 平面 ,∴ ⊥平面 ,又 平面 ,∴ ⊥ .又∵ ⊥ , ∩ = , 、 平面 ,∴ ⊥平面 .∵ 平面 ,∴ ⊥ .又∵ ∩ = , 、 平面 ,∴ ⊥平面 .解:(2)过点 作 ⊥ ,垂足为 .如图所示第 9页,共 11页由(1)知, ⊥平面 .因为 平面 ,所以 ⊥ .又 ∩ = , , 平面 ,所以 ⊥平面 ,所以∠ 为 与平面 所成角.由(1)知, ⊥平面 , 平面 ,所以 ⊥ .在 Rt 中,∵ ∠ = 30 , = 2,∴ = = 2 ∠ 3 = 2 3,3因为 1为 的中点,所以 = = 2 = 3.在 Rt 中, = 2 + 2 = 12 + ( 3)2 = 2,在 Rt 中, = 2 + 2 = 12 + (2 3)2 = 13,2 2 2 2 2 2在 中, ∠ = + 2 =( 13) +2 ( 3) 72× 13×2 = 26 13,所以 ∠ = 12 2∠ = 12 ( 7 2 3926 13) = 26 .39所以 与平面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26 .(3)取 的中点为 ,连接 ,因为 为线段 的中点,1 1 1 3所以 // , = 2 2 2 22 = 2 × = 2 × 2 1 = 2 ,由(1)知, ⊥平面 ,所以 ⊥平面 .又 平面 ,所以 ⊥ .过点 作 ⊥ ,垂足为 ,连接 . ∩ = , , 平面 ,第 10页,共 11页所以 ⊥平面 .又 平面 ,所以 ⊥ ,所以∠ 为二面角 的平面角.在 Rt 中, = 2 + 2 = 22 + ( 3)2 = 7,由(1)知, 为等边三角形, 为线段 的中点,所以 = 2 2 = 22 12 = 3.由(1)知, ⊥平面 .又 平面 ,所以 ⊥ .在 Rt 1中,2 =12 ,由(2)知, = 2,1即2 × 3 × 2 =12 × 7 × 2 21,解得 = 7 .因为 ⊥平面 , 平面 ,所以 ⊥ .在 Rt 中, = 2 2 = ( 2 21 )2 ( 3 )2 = 3 217 2 14 .3 21 ∠ = =14 32 21 = 4.7所以二面角 3的平面角的余弦值为4.第 11页,共 11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