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专题十三 综合性学习要点梳理综合性学习一般是围绕一个主题开展一系列活动,活动的形式较为多样,常由以下三类任意组合而成。一、活动设计类【活动类型】此类型要求我们根据主题规划一个完整的活动。常见活动的类型有:开展主题班会、演讲比赛、诗歌朗诵会、书法比赛、故事会、讨论会等。完成此类题目时要紧紧围绕主题,充分利用自己所学知识,结合自己的社会实践来设计活动,既要丰富多样又要有可操作性。【活动步骤】1.确定活动主题(联系语文活动实践)2.拟定活动计划(合理安排,分工合作)3.开展学习活动(亲身体验,真实记录)4.活动交流评议(分享收获,体验成功)【活动示例】毕业考试结束后,六年级即将举行夏季运动会,请根据提示写出你的策划方案。答案示例:①运动会口号: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强身健体,为国效力。②参赛人员:六年级全体师生。③运动会项目:50米、100米、200米、800米、1500米、跳高、跳远、跳绳等。④组别设置:男子组、女子组,师生组。⑤动员发言:一根小小的木棒,连接的是团结和友爱;一根小小的木棒传递的是勇气和力量;一根小小的木棒,演绎的是奋斗和拼搏。加油吧!让这激动人心的时刻一直回荡在我们心中。二、材料探究类【活动类型】此类型要求我们能根据主题用各种方式搜集材料,并根据单个材料提取关键信息或在多个材料中进行甄别、分析和整合,最后把探究出的结果、提炼出的观点,用恰当完整的语言表达出来。完成此类题目时,一要学会分析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有用的信息,为己所用;二要在阐述时学会将信息归类,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活动示例】下面是对某中学100名学生调查的结果,根据表内资料回答问题。对象 知道的程度 父母的生日(人) 好友的生日(人) 明星等偶像的生日(人)知道 16 60 94知道一点儿 26 22 4不知道 58 18 2从这份调查统计表中你发现了什么 答案示例:知道自己父母生日的人很少,不到两成。知道好友生日的有六成。几乎所有人都知道明星等偶像的生日。针对表中存在的问题,你想对同学们说些什么 答案示例:父母是养育我们的人,是我们最亲的人,我们最应该关注的是父母。三、语言实践类【活动类型】此类型要求我们根据具体主题和语境或人物特点,清晰准确地表达观点或阐述理由。具体题型有发邀请函、写开场白和结束语、送祝福语、拟写标语、推荐好书等。完成此类题目时要做到观点鲜明、理由充分和表达清晰。【活动示例】学校为进一步提高全校师生的普通话水平,将开展“推广普通话活动周”活动,请为“推普周”设计一则富有感染力的宣传标语。答案示例:①学好普通话,方便你我他。②大力推广普通话,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一、综合实践(2025五下·上城期末)阅读材料,完成小题。走近西湖绸伞,了解杭州技艺 在2025蛇年春晚舞台上,两位女性演员——71岁的赵雅芝和61岁的叶童,在戏曲小品《借伞》中惊艳登场,再现《新白娘子传奇》中的经典一幕。 节目中舞蹈演员手里那看似普通的伞,其实大有乾坤。“____,____”的奇巧构思尽显其中:制伞工匠精心将伞骨一分为二,将那色彩澄澈的绸面,巧妙夹于竹子外层的青皮和竹子内层的黄皮之间。撑开时,一幅精美画面呈现眼前,相较于那些批量生产的普通伞具,则显得独具匠心;收拢之际,伞面悄然内藏,瞬间还原成最初那质朴的一节竹筒模样。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舞蹈演员手中的伞,是由该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亲自制作,每一处细节都凝聚着他的匠心。1.两位女性演员赵雅芝和叶童的年龄在古代分别称为( )A.古稀和花甲 B.花甲和古稀 C.及笄和花甲 D.不惑和而立2.下列哪一句话放在材料中的引号处最合适? ( )A.以竹为骨,以绸为面 B.收放自如,随取随用C.看似一把伞,实则一朵花 D.撑开一把伞,收拢一节竹3.西湖绸伞有一个特别好听的别称,叫“西湖之花”。城城为它设计了几款印章, 下列哪一项是小篆字体的印章( )A. B.C. D.4.下列句子中,表达方式与材料中画线句子不同的一项是( )A.白鹭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 一切都很适宜。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 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 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B.我曾到过将近三十多个国家,看到过许许多多的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 美妙绝伦的,我都非常喜欢。对比之下,我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无论如 何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C.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 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D.虽然姑爹小船上盖的只是破旧的篷,远比不上绍兴的乌篷船精致,但姑爹的 小渔船仍然是那么亲切,那么难忘……5.假如请你为西湖绸伞绘制伞面画,你会选下列哪一个情景?为什么?A.美猴王出世B.桃园三结义C.黛玉葬花D.拳打镇关西我会选择 ,因为 。6.(2024五下·郫都期末)同学们将围绕“心怀家国”这一主题来做一幅展板。请完善展板。 家国情怀是一种源自内心的质朴情感,既体现为一种民族大义,也是赓续传承的文化传统。“①____,不破楼兰终不还”是王昌龄保家卫国的决心,“②____,南望王师又一年”是陆游渴望国家统一的悲壮呐喊,“剑外忽传收蓟北,③____”是杜甫初闻收复失地的惊喜激动,“④____,何须马革裹尸还”寄寓着毛主席的伟大情怀……浓浓的家国情怀,无不体现着民族大义。(1)将文段中①﹣④处的内容补充完整。(2)在展板中,同学们选取了两位为了国家英勇献身的人物。刘胡兰牺牲时仅15岁,15岁称为“ ”,志愿军烈士陈曾吉在朝鲜战场牺牲时年仅20岁,20岁称为“ ”,他们在最好的年华,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3)展板“英雄人物”处需要增加一位心怀家国之人,同学们进行了推荐。我推荐《军神》中的刘伯承,他在手术时,为了尽量减少对大脑的影响,拒绝使用麻醉剂,忍受剧烈疼痛,表现出他 的意志,体现出他 的精神。(4)请你阅读示例句子,体会人物内心,再选择一种情景,照样子写一写。要求:表达爱国情怀;写好后,张贴在“爱国情景”处。示例: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周一升国旗 观看“天宫课堂” 烈士陵园扫墓7.(2024五下·丰台期末)依据展板各专栏提示,完成下面小题。专栏一 名著中带“三”的情节 专栏二 名著人物我来猜[1]孙行者三调芭蕉扇 [2]宋公明三打祝家庄 [3]刘姥姥三进大观园 [1]他传令曰:“重雾迷江,彼军忽至,必有埋伏,切不可轻动。可拨水军弓弩手乱箭射之。” [2]他,丹凤眼,卧蚕眉,曾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 [3]“他”藏在这句歇后语中:梁山泊的军师———____(1)选择。①专栏一的情节中:[1]出自 ,[2]出自 ,[3]出自 。A.《红楼梦》B.《水浒传》C.《西游记》D.《三国演义》②专栏二的人物中:[1]是 ,[2]是 ,[3]是 。A.吴用B.王熙凤C.关羽D.曹操E.宋江F.诸葛亮(2)小明在展板上写了段感言,请用修改符号将其中的3处错误改正确。中国古典名著中的人物形象给我们造成了深刻的印象。诸葛亮生性多疑,孙悟空神通广大,林黛玉多愁善感……让我们继续慢步名著长廊,走近更多的人物。(3)展板设有“诗话童趣”专栏,本学期学的诗句“ , ”展现出了乡村儿童的劳动之趣,适合此专栏。(4)“中国名片”专栏展出了下图。观察画面,合理想象“熊猫荡秋千”时的情景,对其动作、样子等进行具体、生动地描写,表现出它的可爱。瞧,这熊猫多么可爱啊!你看它 。“遨游汉字王国”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已经开始一段时间了,五(1)班准备开展一次“趣味汉字交流会”,邀请你一起参加。8.假如邀请你做活动主持人,请你为此次活动设计一段开场白。9.请你结合主题,再策划两个活动,使本次活动丰富多彩。活动一 活动二 活动三 活动四字谜欢乐园 汉字趣拆解10.老师提议以同音字完善班规,既可以激励同学们营造良好的班风,又能让同学们感受汉字的魅力。请你照样子,把班规补充完整。文明礼貌突出一个“(敬)”字,环境整洁突出一个“ ”字,秩序良好突出一个“ ”字,力争上游突出一个“ ”字。11.先把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再把填的字组合起来猜一个俗语。 死一生 面玲珑 调虎 山 可思议 室九空俗语: 。12.请从以下汉字中任选一个,仿照示例拆解汉字,试着写出字中的诗,字中的画。聪 晶 鲜 泪 众(例)出:一座山,两座山,当爬上两座重叠的山峰,你就能发现不一样的人生。我选择的字是 : 。步骤三:读懂名著,表演指导;在表演诸葛亮立军令状这一情节时,大家遇到了一点困难。周瑜: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十天造十万支箭,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微笑)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有些惊讶)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①____只要三天。周瑜:(表情严肃)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语气肯定)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13.大家对①处诸葛亮的状态把握不准,联系前后情节,你认为此时扮演诸葛亮的演员表情应该是 ,动作应该是 。(口语交际)14.读完这段剧本后,你心中有些疑问,请思考下面两个问题。①诸葛亮主动立下军令状的原因: ②周瑜高兴摆酒席的原因: 活动二 参观书法厅。讲解员带大家参观了书法厅。15.厅内展示了不同字体的书法作品,请你根据作品特点,将对应的选项填在横线上。泰不华小篆《陋室铭》(局部) 颜真卿楷书《多宝塔碑》(局部) 文征明隶书《清明上河图记》(局部) A.字形方正,线条刚劲有力,起笔、收笔分明。B.字形线条多为直笔或方笔,结构趋于扁平。C.字形结构稳定,线条圆润流畅,粗细基本一致。16.参观完书法厅后,你对书法产生了浓厚兴趣,请你完成下面关于书法学习方法的研究报告。关于书法学习方法的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参观完书法厅之后我对书法产生了很大的兴趣。我应该怎样做才能学好书法?带着这个问题,我对书法的学习方法做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⑴ 、 三、资料整理 第一步:描摹。用薄纸(绢)蒙在原作上面,依照原作的样子去写或画。 第二步:临写。对照书法原帖,在另一张纸上尽可能一模一样地书写出来。 第三步:背临。多次临写之后,根据记忆中留下的原作形象,不对照原帖写出来。 第四步:创作。依据不断修正的背临书写习惯和书写风格,重新选择书写内容及表现风格,写出新的作品。 四、研究结论 ⑵ 明确本次习作的任务。17.审清类型:这篇习作要写的是 (一个人 一件事 一处景物)。18.本次习作内容主要侧重表现( )A.人物的外貌 B.人物的性别 C.人物的特点 D.人物的年龄19.仔细阅读教材第82页的习作要求,我知道这次习作要选取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一个人的特点。如果想写妈妈,她的特点是爱美,可以选取下面的事例 。(填数字)事例1:妈妈每天早上都要精心打理头发,做好造型。事例2:不管谁找她帮忙,只要她帮得上,就一定帮。事例3:家里的阳台上都是妈妈种的花花草草。事例4:哪怕买一盏小台灯,造型、颜色都要和家具搭配和谐。为提高同学们阅读古典名著的能力,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五年级①班开展了以“读古典名著,品百味人生”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20.活动一:《西游记》中,孙悟空一路走过很多山,这些山代表着孙悟空在取经路上的成长和突破。请结合阅读体验,选出下面四座山代表的“成长真经”。花果山 五行山 火焰山 灵山 A.战胜困难有时需要付出多次努力。B.付出终有回报。C.走出舒适圈,人生才有意义。D.守住寂寞,沉淀心性,方能厚积薄发。21.活动二:“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看来,没有谁的人生坦荡无阻。在文学名著中,正是磨难,让一个个艺术形象鲜活起来。他们在磨难中抗争,也在磨难中奋起。请从《水浒传》中选择一位经受磨难的英雄,概括其经受的磨难。22.活动三:读片段,知人物。公曰:“任汝医治。吾岂比世间俗子,惧痛者耶!”佗乃下刀,割开皮肉,直至于骨,骨上已青;佗用刀刮骨,悉悉有声。帐上帐下见者,皆掩面失色。公饮酒食肉,谈笑弈棋,全无痛苦之色。 (选自《三国演义》第七十五回,有删改)选段中的“佗”是 (填人名),他用 的方法给关羽治病。请再写出一个与关羽有关的故事: 。作者是怎样刻画刷子李这一鲜活的人物形象的?学习小组进行了研讨。23.学习小组对下列句子展开了讨论:①穿上这身黑,就好像跟地上一桶白浆较上了劲。②完了,师傅露馅儿了,他不是神仙,往日传说中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③这时候,刷子李忽然朝他说话:“小三,你瞧见我裤子上的白点了吧?你以为师傅的能耐有假,名气有诈,是吧?傻小子,你再仔细瞧瞧吧——”欢欢:我知道第①句话将 与 作对比,从 (正面 侧面)反映出刷子李艺高人胆大;第③段话是对刷子李的 描写,从 (正面 侧面)表现出刷子李对自己高超技艺的自信。乐乐:我知道第②句话是对曹小三 的描写,通过描写他对刷子李的质疑,为后文作铺垫。24.奇奇摘抄了下面几句印象深刻的话并进行了重点探究。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_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①我会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成语。 ②我知道选段描写的是刷子李 的情景,属于细节描写。选段先写了刷子李刷墙时的 ,接着写了刷完墙后墙面的 ,前后映衬,突出了刷子李 的特点。25.奇奇根据刷子李的故事制作了思维导图,请你帮他补全思维导图。奇人刷子李 规矩奇 例句:他还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 描写方法:① (从描写角度分析)② 例句:最让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 描写方法:③ (从描写内容分析)④ 例句: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上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描写方法:⑤ (从描写内容分析)⑥ 例句: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什么都不用放,单坐着,就如同神仙一般快活。 描写方法:⑦ (从描写角度分析)答案解析部分1.A2.D3.C4.C5.C;黛玉葬花” 是经典的文学场景,充满诗意与哀愁,西湖绸伞本身具有典雅、文艺的气质,绘制黛玉葬花,能让伞面富有文化底蕴,与西湖绸伞的韵味相契合,展现古典美 。(1)本题考查古代年龄称谓知识,需牢记“古稀(70岁)、花甲(60岁 )、及笄(女子15岁 )、而立(30岁 )、不惑(40岁 )”等称谓对应年龄。(2)本题考查语句与语境的匹配度,需理解材料中伞的制作特点(竹、绸相关 ),分析选项语句是否契合。(3)本题考查小篆字体特点(笔画规整、线条匀净、结构对称 ),需辨别选项中字体是否符合小篆特征。(4)本题考查对比衬托的表达方式,需判断各选项是否运用对比,与材料中“西湖绸伞与普通伞具对比” 方式是否一致。(5)本题考查对文化情境的理解与创意关联,需结合西湖绸伞的文化韵味,分析所选情景与之适配的原因。1.A赵雅芝71岁,古代70岁称“古稀”;叶童61岁,60岁称“花甲” ,A正确;B顺序错,B错误;C、D选项称谓对应的年龄与两人实际年龄不符。CD错误。故答案为:A2.材料讲伞“将伞骨一分为二,将绸面夹于竹子青皮和黄皮之间,撑开有画面,收拢还原竹筒模样” 。A“以竹为骨,以绸为面” 没体现收拢特点,A错误;B“收放自如,随取随用” 未关联竹、绸及形态变化,B错误;C“看似一把伞,实则一朵花” 与材料伞的结构、形态变化无关,C错误;D“撑开一把伞,收拢一节竹” ,精准对应撑开是伞、收拢还原竹筒的特点,D正确 。故答案为:D3.小篆字体形态规整、线条流畅对称。A、B、D字体风格与小篆特征不符,ABD错误;C选项字体笔画、结构符合小篆特点,C正确。故答案为:C4.材料中画线句将西湖绸伞与批量生产的普通伞具对比。A把白鹭与朱鹭、苍鹭对比,A正确;B把国外月亮与故乡月亮对比(虽未明说,隐含对比 ),B正确;C是直接描述黄瓜开花结果的自由状态,未用对比,C错误 ;D把姑爹小船的篷与绍兴乌篷船对比,D正确。故答案为:C5.要考虑情景的文化内涵与西湖绸伞的艺术、文化属性是否匹配,阐述时说明所选情景特点及与绸伞契合点,体现创意关联。故答案为:我会选择C(黛玉葬花 ),因为“(答案不唯一,选其他情景,如A“美猴王出世” 可从奇幻与伞的艺术感结合等角度阐述,合理即可 )6.(1)①黄沙百战穿金甲;②遗民泪尽胡尘里;③初闻涕泪满衣裳;④青山处处埋忠骨(2)及笄之年;弱冠之年(3)钢铁般;为了能全身心投入革命,不惜自己承受巨大痛苦(4)周一清晨,伴随着响彻云霄的国歌,我高举右手向国旗敬礼,望着冉冉升起的国旗,内心激动万分。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有古诗文默写,有内容理解与概括,有扩展写话。(1)①出自王昌龄的《从军行》;②宋·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③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古诗作品《闻官军收河南河北》;④出自清代龚自珍的《己亥杂诗》。(2)根据题目提示“ 15岁 ”可知第1空填及笄之年,指古代女子十五岁;根据题目提示"20岁可知第2空填弱冠之年,指二十岁的青年。(3)《军神》记叙了刘伯承在重庆治疗受伤的眼睛时,拒绝用麻药,表现了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表达了作者对刘伯承的敬佩和赞扬的感情。《军神》中的刘伯承,他在手术时,为了尽量减少对大脑的影响,拒绝使用麻醉剂,忍受剧烈疼痛,表现出他钢铁般的意志,体现出他为了能全身心投入革命,不惜自己承受巨大痛苦的精神。(4) 选择“周一升国旗”的情景,照样子写一写表现爱国情怀即可。故答案为:(1) ①黄沙百战穿金甲;②遗民泪尽胡尘里;③初闻涕泪满衣裳;④青山处处埋忠(2)及笄之年、弱冠之年。(3) 钢铁般 ; 为了能全身心投入革命,不惜自己承受巨大痛苦 (4) 周一清晨,伴随着响彻云霄的国歌,我高举右手向国旗敬礼,望着冉冉升起的国旗,内心激动万分。回答这些知识,都要通过在平时学习中的积累来完成。同时要结合题目要求对各题作出回答,作答完题目要认真仔细地进行检查,做到书写认真,回答正确。7.(1)C;B;A;D;C;A(2)“人物”删掉。“造成”改为“留下”。“慢步”改为“漫步”(3)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4)两手抓住秋千的绳子,身体站在秋千上,有模有样地荡秋千。本题考查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能力。阅读非连续性文本时,首先要引导学生关注文字叙述的信息,并引导学生逐步学会抓住文中负载信息关键词句,剔除与阅读目的无关的多余词句,从文本中筛选提取关键信息、核心信息。(1)本题考查名著理解。①专栏一的情节中:[1]孙行者三姐芭蕉扇指孙悟空向铁扇公主借芭蕉扇,出自《西游记》,故选:C。[2]宋公明三打祝家庄指宋江三打祝家庄,选自《水浒传》,故选:B。[3]刘姥姥三进大观园出自《红楼梦》,故选:A。②专栏二的人物中:[1]是《三国演》中的曹操,故选:D。[2]“他,丹凤眼,卧蚕眉,曾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是关羽。故选:C。[3]根据提示“梁山泊的军师”,可知是吴用。故选:A。(2)本题考查修改病句。第一处:“人物”给人留下印象,不是“形象”,“形象”是抽象的词,故去掉“形象”。第二处:“造成了深刻的印象”词语搭配错误,应该是“留下印象”,故把“造成”改成“留下”。第三处:“慢步”是错别字,应该改为“漫步”。(3)本题考查诗句积累。根据提示“展板设有‘诗话童趣’专栏,本学期学的诗句”,填空: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4)本题考查看图写话。根据题意,观察画面,合理想象“熊猫荡秋千”时的情景,对其动作、样子等进行具体、生动地描写,表现出它的可爱。如:瞧,这熊猫多么可爱啊!你看它双手紧握绳子,双脚牢牢踩住秋千,一前一后得摆动着,神奇极了!故答案为:(1) ①CBA;②DCA;(2)“人物”删掉。“造成”改为“留下”。“慢步”改为“漫步”;(3)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4)两手抓住秋千的绳子,身体站在秋千上,有模有样地荡秋千。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主要考查获取信息、分析解释信息、评价信息的能力,以及在不同情境中灵活运用文本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只要多练多思考,我们就能熟练解题。8.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说起汉字,它的历史可谓是源远流长。今天我们将展开一场“趣味汉字交流会”,来进一步地了解汉字。请同学们在交流会上畅所欲言,将自己对汉字的独特感悟表达出来。9.同音字海洋;成语巧变身10.净;静;竞11.九;八;离;不;十;八九不离十12.众;一个人,两个人,众人携手同行,就能开创非凡的历程,共绘多彩的人生画卷13.坚定而自信;轻摇羽扇(此处答案符合当时人物自信的状态即可)14.诸葛亮已经识破周瑜的阴谋,并且对如何获得十万支箭已经胸有成竹。;周瑜觉得诸葛亮已经陷入了他设的圈套,为自己阴谋得逞而高兴。(1)本题考查对人物心理与肢体语言的关联理解能力。需结合诸葛亮的智谋人设(已知借箭策略),推断其外在表现(表情、动作),考查对文学形象的具象化演绎能力。(2)本题考查对人物行为动机的深层分析能力。需结合情节逻辑(造箭刁难→借箭破局)和人物心理(诸葛亮的智谋 vs 周瑜的妒忌),推导行为背后的因果关系,考查对名著情节中矛盾冲突的理解能力。13.诸葛亮明知周瑜设局,却因胸有成竹(算准大雾天气与曹操多疑),故表情需体现 “胜券在握” 的自信,而非犹豫或慌张;动作设计需符合其谋士身份(如摇羽扇显从容),或通过肢体语言(如直立、手势)强化 “笃定” 的态度,与 “只要三天” 的果断语气呼应。故答案为:坚定而自信;轻摇羽扇(此处答案符合当时人物自信的状态即可)14.①诸葛亮的 “主动” 源于对全局的掌控:既看穿周瑜 “借箭定罪” 的阴谋,又利用气象(三天后大雾)和敌军心理(曹操不敢出战),形成完整策略;②周瑜的 “高兴” 基于认知偏差:仅从造箭的物质条件(缺材料、时间短)判断诸葛亮必败,未察觉其借箭的真实计划,故为 “必胜” 的预期而欣喜。故答案为:诸葛亮已经识破周瑜的阴谋,并且对如何获得十万支箭已经胸有成竹。周瑜觉得诸葛亮已经陷入了他设的圈套,为自己阴谋得逞而高兴。15.C;A;B16.查阅书籍和报刊;上网查找资料或询问身边的人。(研究方法合理即可);书法可以按照描摹、临写、背临、创作四步慢慢习得。(意思对即可)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综合性学习。我们要仔细阅读题干所给的信息,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解答或者正确地判断所给信息是否正确。为了提高解题的准确率,同学们要深刻理解题干信息,要在理解的前提下解题,平时还要注意积累不同类型的文学常识、生活常识等,不断巩固自己的基础知识。15.C项是行书,行书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书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A项是楷书,楷书字形方正,笔画规整平直。B项是隶书,隶书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故答案为:C、A、B16.这一部分需要填写研究书法学习方法的具体方法。根据常识和题目给出的后续步骤,可以推断出这里应该填写的是获取资料、了解书法学习方法的主要途径。因此,可以填写“查阅书籍和报刊或询问身边的人、上网查找资料”等类似的内容,以表明通过不同方式进行学习和探索。这一部分需要总结研究书法学习方法的结果,即通过前面步骤得出的结论。根据题目给出的资料整理部分,可以明确看到书法学习的四个步骤:描摹、临写、背临和创作。因此,研究结论应该是对这四个步骤的概括和总结,可以填写“书法可以通过描摹、临写、背临、创作四步慢慢习得”等类似的内容,以表明书法学习的整体流程。故答案为:查阅书籍和报刊、上网查找资料或询问身边的人。(研究方法合理即可)、书法可以按照描摹、临写、背临、创作四步慢慢习得。(意思对即可)17.一个人18.C19.1、4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人物描写技巧的掌握,特别是如何通过选取典型事例来表现一个人物的特点。要求学生在明确习作类型(写一个人)的基础上,侧重表现人物的特点,并能从给定的事例中准确选取与人物特点相符的典型事例进行描写。17.本次习作的主题是“形形色色的人”,从这个主题可以看出,我们需要描述的是各种不同的人。因此,选项“一个人”是正确的。与“一件事”和“一处景物”相比,“一个人”更符合本次习作的要求,因为要通过文字来刻画和展现一个人的形象、性格、行为等特点。故答案为:一个人18.虽然人物的外貌、性别和年龄都是描述一个人的重要方面,但本次习作的核心是要求表现一个人的特点。特点是一个人的内在品质和个性的体现,它能够让一个人在众多人中脱颖而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在描述一个人时,应该更注重展现他/她的特点,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外貌、性别和年龄等特征上。通过选取典型的事例、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可以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个人物,感受到他/她的独特之处。答案为:C19.在选取典型事例来表现妈妈爱美这一特点时,需要选择那些能够直接反映她爱美的事例。事例1中,妈妈每天早上都要精心打理头发、做好造型,这直接体现了她对美的追求和注重。事例4中,妈妈在购买小台灯时都会考虑造型和颜色与家具的搭配,这也反映了她对美的敏感和讲究。因此,这两个事例都是很好的选择。事例2虽然表现了妈妈的乐于助人,但与爱美这一特点无直接关联。事例3中提到了妈妈在家里种了很多花草,这虽然可以间接反映她对美的欣赏和追求,但与直接表现爱美的典型事例相比,关联度稍低。但如果能够深入挖掘妈妈种花草背后的动机和故事,也可以将其与爱美这一特点联系起来进行描写。故答案为:1、420.C;D;A;B21.林冲,他原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后来他的妻子被高衙内调戏,他被高俅父子设计误入白虎堂,之后被发配到沧州,最后被逼上梁山。22.华佗;刮骨疗毒;千里走单骑本题考查的是对古典名著《西游记》、《水浒传》及《三国演义》中人物、情节及主题的深入理解与概括能力,通过活动形式引导学生阅读名著,理解人物成长、英雄磨难及医者仁心等主题,提升文学素养与阅读鉴赏力。20.花果山:孙悟空的出生地,象征着他无忧无虑的童年和原始的野性。在这里,他学会了七十二变、筋斗云等神通,但尚未经历真正的挑战和磨砺。选择C项“走出舒适圈,人生才有意义”是因为孙悟空离开花果山,踏上取经之路,正是他走出舒适圈,开始人生新篇章的象征。五行山:孙悟空因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这五百年对他来说是漫长的寂寞与沉淀,他学会了反思和等待。选择D项“守住寂寞,沉淀心性,方能厚积薄发”是因为这五百年的寂寞与沉淀,为孙悟空后来的成长和突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火焰山:孙悟空在取经路上需要借芭蕉扇灭火焰山的火。这个过程充满了挑战和困难,他多次尝试才最终成功。选择A项“战胜困难有时需要付出多次努力”是因为孙悟空在火焰山的经历体现了这一点,他通过不懈努力,最终克服了困难。灵山:取经的终点,象征着孙悟空的修行成果和最终成就。在这里,他被封为斗战胜佛,得到了应有的回报。选择B项“付出终有回报”是因为孙悟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修成正果,这是对他付出的最好回报。故答案为:C;D;A;B21.林冲是《水浒传》中一位典型的经受磨难的英雄。他原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武艺高强,生活安稳。然而,他的妻子被高衙内调戏,他自己也被高俅父子设计误入白虎堂,被发配到沧州。在沧州,他险些被杀害,最终被逼上梁山。林冲的经历体现了“自古英雄多磨难”的道理,他在磨难中抗争,也在磨难中奋起,最终成为梁山泊的一员猛将。故答案为:林冲,他原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后来他的妻子被高衙内调戏,他被高俅父子设计误入白虎堂,之后被发配到沧州,最后被逼上梁山。22.华佗:选段中提到的“佗”即华佗,他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医学家。在选段中,华佗为关羽刮骨疗毒,展现了其高超的医术和勇气。刮骨疗毒:华佗为关羽治疗箭伤时,发现其臂上有毒,于是决定采用刮骨疗毒的方法。这种方法需要切开皮肉,刮去骨头上的毒素,过程极为痛苦。但关羽却饮酒食肉,谈笑弈棋,全无痛苦之色,展现了其超凡的毅力和勇气。关羽的故事:除了刮骨疗毒外,关羽还有许多著名的故事。如“千里走单骑”,讲的是他为了保护刘备的家人,孤身一人穿越敌境,历经千辛万苦最终与刘备团聚的故事。这个故事体现了关羽的忠诚和勇猛。故答案为:华佗;刮骨疗毒;千里走单骑23.黑衣服;白浆;侧面;语言;正面;心理活动24.天衣无缝;刷墙;动作;效果;技艺高超25.正面描写;衣着奇;外貌描写;动作奇;动作描写;效果奇;侧面描写(1)本题考查对人物描写手法及其作用的理解与分析能力。借助对具体语句的剖析,明确对比、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手法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能够让我们深入领会作者刻画人物的技巧,提升对文学作品中人物塑造的赏析能力。(2)本题考查对成语的恰当运用、对文段内容的精准理解以及对描写手法的深入分析能力。通过填写合适的成语,深入理解文段所描绘的内容,剖析描写的角度和产生的效果,有助于增强我们对语言的感知能力和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能力,同时加深对细节描写在塑造人物形象中重要作用的理解。(3)本题考查对人物描写角度和描写内容的准确分析与归纳能力。通过对与刷子李相关的不同例句进行深入剖析,准确判断其描写方法,如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等,并概括出相应的特点,像规矩奇、衣着奇、动作奇、效果奇等,有助于全面理解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和技巧,提升我们对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刻画的分析能力。23.第①句中,“穿上这身黑” 表明了刷子李所穿的黑衣服,“跟地上一桶白浆较上了劲”,这里将 “黑衣服” 和 “白浆” 形成鲜明对比。因为常人面对白浆可能会担心弄脏衣服,而刷子李却穿着黑衣服去刷白浆,这种对比从侧面体现出他对自己技艺的自信,也就是艺高人胆大;第③句中,通过呈现刷子李所说的话语,这属于语言描写。他直接向曹小三表达自己的想法,让曹小三再仔细瞧瞧,这直接展示了刷子李对自身高超技艺的笃定和自信,是从正面进行表现;第②句里,“完了,师傅露馅儿了,他不是神仙,往日传说中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这是曹小三内心的想法和感受,属于对曹小三心理活动的描写。通过刻画他此时对刷子李的质疑,为后续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使故事更具波澜。故答案为:黑衣服;白浆;侧面;语言;正面;心理活动24.①在 “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 这一语境中,结合后面 “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 的描述,“天衣无缝” 这个成语十分契合,它生动地描绘出刷墙时浆与浆之间衔接得紧密无间,毫无缝隙;②从 “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 等内容可知,选段描写的是刷子李刷墙的场景,属于细节描写。先是描述了刷子李刷墙时手臂 “悠然摆来,悠然摆去” 的动作,接着又展现了刷完墙后墙面 “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 的效果。通过对动作和效果的先后描写,相互映衬,有力地突出了刷子李刷墙技艺的精湛和高超。故答案为:天衣无缝;刷墙;动作;效果;技艺高超25.“他还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此句直接阐述了刷子李给自己设定的规矩,是对他的直接描述,属于正面描写,清晰地展现了他对自己技艺的严格要求和自信;“最让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该句着重描述了刷子李在刷浆时的衣着特点,即总是穿一身黑。从描写内容的角度来看,这属于外貌描写,从他独特的衣着方面体现出他的与众不同,可概括为 “衣着奇”;“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上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此句细致地描写了刷子李刷墙时手臂的动作,通过对动作的生动描绘,体现出他刷墙动作的娴熟和奇特,属于动作描写,可总结为 “动作奇”;“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什么都不用放,单坐着,就如同神仙一般快活”,该句没有直接描述刷子李的技艺,而是通过描写刷完屋子后给人的感受,从侧面烘托出刷子李刷墙技艺的高超,使屋子变得舒适宜人,属于侧面描写,可归纳为 “效果奇”。故答案为:正面描写;衣着奇;外貌描写;动作奇;动作描写;效果奇;侧面描写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