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课 文言文二则 同步练习A卷(含答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五四学制)语文六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5课 文言文二则 同步练习A卷(含答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五四学制)语文六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第25课 文言文二则 同步练习A卷2024-2025学年统编版(五四学制)语文六年级上册
一、选择题
1. 下列关于《两小儿辩日》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选自《列子·汤问》,作者是战国时期的列御寇
B. 两小儿辩论的核心是太阳何时离人更近
C. 孔子最终判定其中一儿的观点正确
D. 故事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现象的探索精神
2. 下列选项中,对“曹冲称象”方法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利用杠杆原理称象
B. 将大象分割后称重
C. 通过等量替换法称象
D. 直接使用大秤称重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是( )
A.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B. 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
C. 群下咸无计,冲曰:“置象大船之上……”
D. 曹冲智意所及,有若成人
4. 下列关于文言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辩斗”中的“斗”指争斗
B. “及日中则如盘盂”中的“及”是“到”的意思
C. “曹冲生五六岁”中的“生”指出生
D. “孰为汝多知乎”中的“知”通“智”,智慧
5. 下列人物形象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两小儿:善于观察、敢于质疑
B. 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
C. 曹冲:聪明机智、善于创新
D. 曹操:刚愎自用、独断专行
6. 下列对两篇文言文主题的理解,错误的是( )
A. 《两小儿辩日》强调学无止境
B. 《曹冲称象》体现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C. 两篇文章都赞美了古代儿童的智慧
D. 两篇文章都反映了儒家思想的影响
二、基础知识
1. 文学常识填空
(1)《两小儿辩日》选自《 》,作者是__________时期的。
(2)《曹冲称象》出自《__________》,讲述了__________时期__________的故事。
2. 根据拼音写汉字
(1)biàn dòu( ) (2)pán yú( )
(3)cāng cāng liáng liáng( )
(4)chuán xián( ) (5)zhì cí( )
3. 选词填空
(1)日初出__________,及其日中如探汤。(沧沧凉凉/凉凉沧沧)
(2)群下__________,冲曰:“置象大船之上……”(咸无计/皆无计)
(3)曹冲__________,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生五六岁/五六岁生)
4. 根据意思写词语
(1)争着辩论,各抒己见。( )
(2)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的。( )
(3)船的两侧。( )
(4)说出的话。( )
5. 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翻译:孰为汝多知乎?

(2)改为陈述句: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3)改为转述句:曹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

三、课内阅读
阅读《两小儿辩日》选段,完成问题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 两小儿辩论的焦点是什么?

2. 两小儿各自的依据是什么?

3. 孔子的态度如何?这体现了他的什么品质?

4. 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阅读《曹冲称象》选段,完成问题
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太祖悦,即施行焉。
1. 曹冲称象的方法分为哪几个步骤?

2. 曹冲的方法体现了他的什么品质?

3. 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四、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智慧的光芒
①在古代,有个叫文彦博的孩子,和小伙伴们在院子里玩球。一不小心,球掉进了一棵大树的树洞里。树洞很深,孩子们怎么也够不到球。有的孩子用竹竿去够,有的孩子想挖开树洞,但都无济于事。
②文彦博看着树洞,突然想到了一个办法。他让大家回家拿来水盆和水桶,然后把水倒进树洞里。随着水位升高,球慢慢浮了上来,孩子们终于拿到了球。
③这个故事与《曹冲称象》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文彦博和曹冲都善于观察,能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他们的智慧不仅体现在具体的操作上,更体现在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上。
④在现代社会,这种智慧依然重要。例如,科学家通过观察鸟类飞行发明了飞机,工程师通过研究蜂巢结构设计出高效的建筑。这些创新都源于对自然现象的细致观察和深入思考。
⑤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智慧的光芒始终照亮着人类前行的道路。它告诉我们:只要用心观察、勇于探索,就能在看似困难的问题中找到突破口。
1.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 文彦博和曹冲的方法有什么共同点?

3. 第④段举了哪些例子?有什么作用?

4. 作者通过本文表达了什么观点?

五、写作
以“我最敬佩的古代人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要求:
1. 结合《两小儿辩日》或《曹冲称象》的内容;
2. 描述人物的智慧和品质;
3. 表达自己的敬佩之情。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C 2. C 3. C 4. B 5. D 6. D
二、基础知识
1. 文学常识填空
(1)列子·汤问;战国;列御寇
(2)三国志·魏书·武文世王公传;三国;曹冲
2. 根据拼音写汉字
(1)辩斗 (2)盘盂 (3)沧沧凉凉 (4)船舷 (5)致辞
3. 选词填空
(1)沧沧凉凉 (2)咸无计 (3)生五六岁
4. 根据意思写词语
(1)辩斗 (2)沧沧凉凉 (3)船舷 (4)致辞
5. 句子练习
(1)谁说你见多识广呢?
(2)此为近者热而远者凉。
(3)曹冲说,把大象放在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
三、课内阅读
《两小儿辩日》
1. 太阳何时离人更近。
2. 一儿以太阳大小变化为依据,另一儿以温度变化为依据。
3. 孔子不能决,体现了他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品质。
4. 学无止境,要善于观察和质疑。
《曹冲称象》
1. 赶象上船、标记水痕、装石称重。
2. 聪明机智、善于创新。
3. 遇到问题要灵活思考,勇于突破常规。
四、课外阅读
1. 讲述文彦博用水浮球的故事,强调智慧的重要性。
2. 都利用自然原理,通过转换思路解决问题。
3. 飞机和蜂巢建筑的例子,说明创新源于观察。
4. 智慧的光芒照亮人类前行,要用心观察、勇于探索。
五、写作(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