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古代诗歌四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 古代诗歌四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课件

资源简介

(共29张PPT)
4 古代诗歌四首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初中语文统编版(2024)
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了解诗人有关知识,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品味诗歌语言,体味诗歌的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提高古诗文修养。
培养热爱中华古代文化知识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学习目标
新课导入
猜猜他是谁?
1.他自称“酒中仙”,别人称他为“诗仙”。
2.他豪放不羁,喜欢喝酒作诗,喝酒之后经常诗兴大发,写下许多著名的诗篇。
3.他是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4.他是唐代的“旅游达人”,足迹遍布祖国的名山大川。
5.他十分自信,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
6.相传,他曾让贵妃捧砚力士脱靴。
李白
新课导入
猜猜他是谁?
1.他写过诗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他被称为“诗家夫子”,他写的七绝,无人能敌,因此又被誉为“七绝圣手”。
3.他是盛唐著名的边塞诗人,高适、岑参都是他的好友。
王昌龄
他俩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一探究竟吧!
创作背景
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上一位以写边塞题材为主的著名诗人。他特别擅长写七绝。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据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到扬州时,听到王昌龄被贬龙标尉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
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人。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或称“大李杜”。有《李太白集》传世。代表作有《静夜思》《望天门山》《望庐山瀑布》等。
李白的诗想象新奇,构思奇特,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气势雄浑,风格豪迈潇洒、豪放飘逸,达到了我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
词语释义
左迁:古尊右卑左,即贬官。
五溪: 唐人所说的五溪指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当时属于黔中道,在今湖南西部和贵州东部。
夜郎: 汉代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贵州西部、北部和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建立过政权,称为夜郎。唐代在今贵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这里指湖南的夜郎(在今新晃侗族自治县境,与黔阳邻近)。李白当时在东南,所以说“随风直到夜郎西”。
杨花:漂泊无定(友人的现状)
子规啼:离愁别恨(诗人的心情)
闻道:震惊,痛惜
过五溪:偏远,艰难
写景 叙事
抒情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愁心:同情,牵挂,关切
明月:千里可共(客观事物人格化)
随君:时刻相伴
直:不停留——急切
夜郎西:更加偏远之地
板书设计
题目解读
闻:听说,听闻
左迁:贬谪,降职
遥:遥远
此寄:这首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朗读赏析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诗歌鉴赏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杨花”给人漂泊不定之感,暗喻征人前途命运未卜。
“子规”常鸣“不如归去”,借用来关怀友人王昌龄,希望他早日归来。
诗中借用这两种意象来烘托凄凉悲惋的气氛。
点明闻讯的时节是暮春。
“龙标”指王昌龄,古代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五溪”一词可见王昌龄被贬之地的荒远,路途的艰辛,虽是简单的叙事,但其跋涉之苦以及李白深切关怀之情已力透纸背。
手法:融情于景,借景抒情。
诗歌鉴赏
次句写景还是叙事?一个“过”字写出了什么?
表明龙标荒远,
友人被贬之偏远、旅途之艰难,
也包含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痛惜之情。
诗歌鉴赏
说说本诗是如何凸显“愁心”二字的?
诗句“杨花落尽子规啼”体现出“愁心”
因为杨花是百花凋零的暮春景象之一,寓意“漂泊无定”;
“子规”叫声凄惨,好像有一种“不如归去”的意思,营造了一种悲凉、伤感的氛围。
诗歌鉴赏
诗句“闻道龙标过五溪”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传达出怎样的情感?
表达作者惜友之情,友人已经走了,并且受了贬谪而走。
“过五溪”可见迁至荒凉,道路艰难,不写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已显现,流露出作者被贬友人的深切怀念,为后两句的抒情作铺垫。
记叙
诗歌鉴赏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①拟人修辞,把明月当作使者,表达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切。
②奇特的想象,把无知无情的明月,想像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把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夜郎西。
③情景交融(或以景传情、借景抒情),把明月之景与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交融在一起,表达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
诗歌鉴赏
诗人为什么满怀愁思呢?
这里既有对老友遭遇的深刻忧虑,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王昌龄贬官前为江宁丞,去龙标是由江宁溯江而上的(见傅璇琮《唐代诗人丛考》);远在扬州、行止不定的诗人自然无法与老友当面话别,只好把一片深情托付给千里明月,向老友遥致思念之忧了。
诗歌鉴赏
李白诗一个伟大的浪漫诗人,你能从哪些诗句中体现出这种浪漫情怀?
最后两句。诗人与友人虽然远隔千里,但是却能借明月传达对友人的情谊,想想奇特,突破了现实的阻隔,具有浪漫主义情怀。
艺术特色
1.融情入景,景中见情,情景交融。
诗中的杨花、子规都是渲染气氛的物象,展示了凄楚、黯淡的氛围。诗人以此烘托悲苦的心情。
杨花
子规
艺术特色
2.客观事物人格化,抒情强烈深沉。
将“愁心”寄予明月,化抽象情感为具体物象,体现了诗歌的浪漫主义色彩。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同情关切之情。
明月
拓展延伸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 《望月怀远》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 《雨霖铃》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把酒问月》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
你还记得哪些写明月的古诗句?
主旨思想
这首诗借月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同情和关切之情。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诗人以形象思维的方式,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借助月亮来表达对友人不幸遭遇贬镝的深切同情以及对友人的关切、安慰之情。
当堂检测
1.下列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C.诗人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了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D.诗歌想象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
解析:首句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渲染了环境气氛的黯淡、凄楚。
B
当堂检测
2.根据要求默写。
(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作者想把自己的思念托付明月带给远方的朋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借物以抒发自己悲苦哀怨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堂检测
答案:(1)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2)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解析:本题考查诗文默写。默写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本题中的“夜郎、杨、子规、啼”等字词容易写错。
当堂检测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列问题。
【甲】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送柴侍御
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当堂检测
3.甲诗中首句选取“杨花”“子规”这两种具有地方特征的景物,描绘出南国_____时节的景象,烘托出一种______的气氛。
答案:暮春; 哀伤、凄凉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从“杨花落尽可以看出季节是暮春。从“子规啼可以看出是哀伤、凄凉的气氛。
当堂检测
4.同一轮明月映在两位诗人的眼中,却表达出不一样的情感,请你仔细品味两首诗中的情感。
答案:甲诗把原本无知无情的明月,变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将自己的深情带到了遥远的夜郎之西,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与深切同情。乙诗中,“你”“我和一路相连的青山共沐风雨,同在一轮明月之下,又何曾身处两地呢?不同于送别诗“黯然销魂的低沉情调,表现了诗人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志。
当堂检测
解析:本题考查把握古诗词的思想感情的能力。观景的心境和性情不同,引发的情感也会有所不同。甲诗让“明月”把自己的“愁心带给朋友,明显是表达对友人的怀念;乙诗从“同云雨”何曾是两乡”可以看出诗人虽然送别,但表现得乐观豁达。
4 古代诗歌四首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感谢聆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