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氓《诗经·卫风》 导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 氓《诗经·卫风》 导学案

资源简介

1-1 氓《诗经·卫风》+导学案+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第一单元
【学习目标】
1.掌握《诗经》的相关常识。
2.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
3.分析把握诗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体会女人主人公情感的变化。
4.探究悲剧产生的原因,初步培养正确的爱情观。
【学习重难点】
1.了解赋比兴的手法体会其艺术效果,初步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在把握主人公性格的基础上,同情《氓》女主人公的不幸爱情遭遇,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写作背景】
《氓》是春秋时期的一首民歌。春秋时期封建的生产关系尚处于萌芽阶段,封建思想意识还没有形成完整体系,当时青年男女交往比较自由。郑、卫一带的风俗更是浪漫,桑间濮上、城隅河畔,青年男女幽期密约、投桃报李,并常以诗歌互表衷肠。
【文体知识】
毛诗
西汉初年,传授诗经的主要有四家。一是鲁国人申公,一是齐国人辕固,一是燕国人韩婴。但是这三家著作除《韩诗外传》,都已不存。另外一家就是毛诗。
即大毛公毛亨、小毛公毛苌所传。现存的毛诗每篇都有一个题解,叫做“小序”。其作者大部分已不可考。一般都认为解说文字除少数几篇可信以外,大部分都不可信。但是毛诗序对后人的影响非常大。古人作诗、写文章用典都爱用里面的解释。
何谓“今文经”“古文经”?
古文经指汉代前期从民间征集或孔子故宅壁间所发现的用先秦古籀文字写成的儒家经籍。始皇焚书期间,民间儒生将一些古文经书埋藏起来,至汉代前期相继发现,如景帝时,河间献王以重金在民间征集所得古文经书,以及武帝时鲁恭王从孔子故宅壁间所发现的古文经籍。诸王等先后献给朝廷,藏于秘府。
今文经是指汉初由老儒背诵,口耳相传的经文与解释,由弟子用当时的隶书(今文)记录下来的经典。
二者区别:
1.对孔子态度
今文经学认为六经皆孔子所作,视孔子为托古改制的“素王”;注重阐发经文的“微言大义”,主张通经致用;以董仲舒、何休等为代表,最重《春秋·公羊传》。
而古文经学崇奉周公,视孔子为“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先师;偏重训诂,与现实政治问题联系较弱;以刘歆、贾逵等为代表,最重《周礼》。
2.经典顺序
今、古文经学视经典的学习顺序的不同,源于两派对于孔子的定位不同。
今文经学视孔子为教育家、思想家,所以将五经顺序定为《诗》《书》《礼》《易》《春秋》,由浅入深;古文经学视孔子为史学家,将五经顺序定为《易》《书》《诗》《礼》《春秋》,按时间顺序排列。钱穆先生认为今、古文经学之争始于利益之争,当是定论之言。
3.兴盛衰落
汉武帝所立五经博士皆为今文经学,今文经学长期垄断汉代官学。后今文经学逐渐陷入了僵化和烦琐,且又与谶纬结合,流于妄诞,西汉后期见衰。同时,古文经学却不断发展壮大,王莽当政时一度得立学官,东汉后期逐成压倒今文经学之势。
汉末,古文经学家马融、郑玄兼采今、古文之说,今、古文之争遂息。至清代,今、古文经学之争再起,古文经学的治学路数为乾嘉学派和章太炎等所发扬,今文经学则为常州学派所复兴,并最终成为康有为推动变法维新的理论依据。
【导读理解】
1.依据课下注释,解决全文翻译问题。
憨厚农家小伙子,怀抱布匹来换丝。其实不是真换丝,找个机会谈婚事。送郎送过淇水西,到了顿丘情依依。不是我愿误佳期,你无媒人失礼仪。望郎休要发脾气,秋天到了来迎娶。
爬上那垛破土墙,遥向复关凝神望。复关远在云雾中,不见情郎泪千行。情郎即从复关来,又说又笑喜洋洋。你去卜卦求神仙,没有凶兆心欢畅。赶着你的车子来,为我搬运好嫁妆。
桑树叶子未落时,缀满枝头绿萋萋。嘘嘘那些斑鸠儿,别把桑葚吃嘴里。哎呀年轻姑娘们,别对男人情依依。男人若是恋上你,要丢便丢太容易。女人若是恋男子,要想解脱难挣离。
桑树叶子落下了,枯黄憔悴任飘摇。自从嫁到你家来,三年穷苦受煎熬。淇水茫茫送我归,水溅车帷湿又潮。我做妻子没差错,是你男人太奸刁。反覆无常没准则,变心缺德耍花招。
婚后多年守妇道,繁重家务不辞劳。起早睡晚不嫌苦,忙里忙外非一朝。谁知家业已成后,渐渐对我施凶暴。兄弟不知我处境,个个见我哈哈笑。静下心来细细想,独自伤神泪暗抛。
当年发誓偕白头,如今未老心先忧。淇水滔滔终有岸,沼泽虽宽有尽头。回想少时多欢乐,谈笑之间露温柔。海誓山盟犹在耳,哪料反目竟成仇。莫再回想背盟事,既已终结便罢休!
本文中有哪些语句运用了比兴手法?
兴:朱熹《诗集传》“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文中三、四章皆以桑树起兴,从女子的年轻貌美写到体衰色减,同时揭示了男子对女子从热爱到厌弃的经过。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则用“诫鸠无食桑葚”以兴下句“诫女无与士耽”。
本诗共六节,可按女主人公的经历,分为哪几个层次?
第一部分( 1、2 节),写女主人公恋爱结婚。
第二部分( 3、4、5节),写女主人公婚变遭弃。
第三部分( 6节),写女主人公决绝离开。
分析本文中的人物形象。
女子:
善良热情、勤劳能干、任劳任怨、敢于反抗。她操持家务,任劳任怨,她由忍耐、不平而转为怨恨,终于发出呼喊与反抗。
氓:
始乱终弃、不讲信义、自私自利。(以虚假的热情欺骗了淳朴的少女,用谎誓空咒赢得了女子的信任,女人对他来说是劳动力和满足私欲的工具,一旦骗取到手,便露出了卑劣、凶暴的本相。
5.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法?
对比。男子态度的前后变化;女子际遇与心情的对比。
关雎[1]
【诗经 国风·周南】
关关[2]雎(jū)鸠(jiū)[3],在河之洲[4]。
窈(yǎo[5])窕(tiǎo)[6][7]淑女,君子好逑(qiú)[8]。
参差[9]荇(xìng)菜[10],左右流[11]之[12]。
窈窕淑女,寤(wù)寐(mèi)[13]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14]。
悠哉悠哉[15],辗转反侧[16]。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17]友[18]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mào)[19]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lè)之[20]。[1]
注释
[1]选自《诗经·周南》(朱熹《诗集传》卷一,上海股东出版社1980年版)。《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周代诗歌305篇。周南,周代地域名称,泛指洛阳以南到汉江流域一带。关雎,篇名,取第一句”关关雎鸠”中的两个字。
[2]关关:雌雄二鸟相互应和的叫声。
[3]雎鸠[1]:一种水鸟,即王雎。
[4]洲:水中陆地。
[5]窈:深邃。喻女子心灵美;
[6]窕:幽美。喻女子仪表美。
[7]窈窕:美好文静的样子。淑女,贤良美好的女子。
[8]窈窕淑女:文静美丽的好姑娘。美好文静的样子。淑,好,善良。
[9]好逑:好的配偶。逑,配偶之意。
[10]参差:长短不齐貌。
[11]荇菜:水生植物。圆叶细茎,根生水底,叶浮在水面,可供食用。
[12]流:求取。之,指荇菜。
[13]左右流之:时而向左、时而向右地择取荇菜。这里是以勉力求取荇菜,隐喻“君子”努力追求“淑女”。
[14]寤寐:醒和睡。指日夜。寤,醒觉。寐,入睡。又,马瑞辰《毛诗传笺注通释》说:“寤寐,犹梦寐。”也可通。
[15]思服:思念。服,想。 《毛传》:“服,思之也。”
[16]悠:感思。见《尔雅·释诂》郭璞注。哉:语词。悠哉悠哉,犹言“想念呀,想念呀”。
[17]辗转反侧:翻覆不能入眠。辗,古字作展。展转,即反侧。反侧,犹翻覆。
[18]琴、瑟:皆弦乐器。琴五或七弦,瑟二十五或五十弦。
[19]友:此处有亲近之意。这句说,用琴瑟来亲近“淑女”。
[20]芼:择取,挑选。
[21]钟鼓乐之:用钟奏乐来使她快乐。乐,使……快乐。[2]
译文
雎鸠关关在歌唱,在那河中沙洲上。文静美好的少女,小伙理想的伴侣。
参差不齐的荇菜,顺流两边去捞取。文静美好的少女,朝朝暮暮想追求。
追求没能如心愿,日夜心头在挂牵。长夜漫漫不到头,翻来覆去难成眠。
参差不齐的荇菜,两手左右去采摘。文静美好的少女,弹琴鼓瑟表爱慕。
参差不齐的荇菜,两边仔细来挑选。文静美好的少女,钟声换来她笑颜。
结构
全诗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节),描写小伙子见到一位漂亮的姑娘,从而引起的爱慕的感情和求婚的愿望。
第二部分(第2、3节),描写小伙子求婚,苦于无法,求之不得,因而朝思暮想,寝食不安的苦恋情形。
第三部分(第4、5节),描写小伙子结婚成梦,梦想成婚的欢乐场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