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第一章 对环境的察觉 单元知识清单1.1 感觉世界知识点1 人的感觉(1)感觉的形成:人有各种不同的感觉器官,这些感觉器官内都有能接收某种刺激并产生信息的感受器,产生的信息会沿着相应的神经传到大脑, 对接收的信息做出分析,就产生 、听觉、嗅觉、味觉、皮肤感觉等相应的 。(2)影响感觉的因素:人的感觉会受到 、 等的影响。酒精会影响人的 和 ,有些药物会影响人的 ,尤其是大脑。知识点2 皮肤和皮肤的感觉(1)皮肤感觉的类型: 是人体最大的器官,皮肤内有多种感受器,如 、 和 等。(2)不同部位的皮肤对各种刺激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对触觉敏感--因为指尖皮肤上的触觉神经末梢比较集中;对冷热觉敏感--因为手背皮肤上的神经末梢对冷热比较敏感。(3)皮肤的其他功能:皮肤除了作为感觉器官感受外界的刺激外,还有很多重要的功能,如 、 、 等。知识点3 鼻和嗅觉(1)嗅觉:嗅觉是指由气体物质刺激嗅觉感受器所引起的感觉(2)嗅觉的形成过程:气味分子→鼻腔嗅细胞(感受器)→嗅神经→大脑→形成嗅觉(3)嗅觉的特点:① :长期暴露于某种气味后敏感度下降,如 “久居兰室不闻其香”。②年龄差异:儿童嗅觉更灵敏,随年龄增长逐渐 ,如老人嗅觉退化。③健康影响:感冒时鼻黏膜肿胀,嗅觉 ,如闻不到食物香味。(4)嗅觉的作用:① ,如苹果、霉变食物的气味。② ,如煤气泄漏、有毒气体的刺激性气味。知识点4 舌和味觉(1)舌的结构:舌头表面有许多小凸点,内含有 ,其上有味觉神经和味觉感受器---味觉细胞,能感受各种不同物质的刺激,尤其对 物质的刺激最敏感。(2)味觉形成: 。(3)味觉种类:味觉可以分为 、 、 、 、 等, 、 、 是多种刺激综合产生的感觉。(4)随着年龄的增长,舌上功能正常的味蕾数目逐渐减少,味觉的敏感性也随之下降。1.2 声与听觉知识点1 声音的产生(1)声音产生的原因(或条件):声音是由 产生的。(2)声源: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的物体称为声源, 、 、 均可作为声源。知识点2 声音的传播(1)传播的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 ,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但 。(2)月球上没有空气,宇航员们听不到对方讲话,通过 设备进行交流。知识点3 声波(1)声波的传播形式:与水波相似,声音以 形式传播,传递能量。(2)声波的应用①声波可以 :医疗上用超声波粉碎结石;超声波清洗眼镜;狮吼功震碎鼓膜等;②声波可以 :医疗上用“B超”检查、听诊器诊病;声呐测深度;倒车雷达。(3)声音传播的快慢:声音在不同的 和 下传播的快慢是不同的。①声音在 中传播最慢,在 中传播最快。(简记固体>液体>气体)②在15℃的空气中,声音每秒传播 ,气温每升高1℃,每秒传播的距离约增加 。知识点4 听觉的形成(1)耳的结构和功能:耳分为 、 、 三个部分;结构 功能外耳 耳廓外耳道 传导声波,声波进入外耳道后撞击鼓膜,产生振动中耳 鼓膜 接收声波,产生振动,并带动鼓室内的听小骨振动鼓室 /听小骨咽鼓管 连通鼓室与咽部,平衡鼓膜内外气压,保护鼓膜内耳 耳蜗前庭半规管(2)听觉形成过程:声波→外耳道→ 振动→ (放大振动)→ (液体振动,听觉感受器受刺激)→ 大脑(形成听觉)。(3)影响听觉的因素:(1)人的听觉与年龄有关:年龄越大,听觉越不灵敏,(2)人的听觉与听觉器官有关:有些人由于听觉器官某一部分受了损伤,即使用助听器也很难再听到声音,这种情况叫做失聪。(4)耳的位觉功能①耳有保持身体平衡作用的原因:内耳的前庭、半规管中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②晕车、晕船、航空病的原因:位觉感受器过于敏感,且受到过长或过强的刺激。(5)遇到巨大声响, ,张开咽鼓管, ,从而保护鼓膜1.3 声音的特性与应用知识点1 声音的特性(1)声音的特性——声音三要素: 、 、声音的特性 定义 影响因素音调响度音色(2)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①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 (物体振动快慢):物体在一秒内振动的次数,单位:赫兹(Hz)。②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 ,音调越 ;③音调的高低与年龄、性别有关;④人的发声频率大约在 到 之间,一般的儿童说话的音调高于成年人。⑤人耳听觉范围: ,高于 20000Hz 是 ,低于 20Hz 是 ,一般人听不到超声和次声,不同动物听觉频率范围不同 。(3)响度①声音的响度与 (振幅)和人 。振幅越大、距离声源越近,响度越 。振幅越 ,响度就越 。②单位: (dB),0dB 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声音, 较安静,70dB 干扰谈话,长期处于 100dB 以上环境有损听力,120dB 以上致耳痛、听觉障碍。(4)音色①音色:反映声音品质与特色;②影响音色的因素:不同 、 不同,音色不同;③音色可分辨不同的声音;知识点2 声音的利用(1)分辨原声和回声的条件是: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迟 以上,即声源到障碍物的距离大于 ;为获得更好的声音感觉,音乐厅中采取消除回声的设计(2)超声波应用——声音能传播信息和能量①蝙蝠靠超 ,科学家据此发明声呐,可测海洋深度、绘海底地形图、助渔船找鱼群,汽车倒车雷达也利用此原理。②医疗上, (B 超)可检查人体内部器官、胎儿发育情况。③生活中,用于超声波清洗器、洗牙等。(3)次声波应用:大象用 交流;地震、火山爆发等自然现象伴生次声波,可借灵敏声学仪器监测,确定现象发生方位。知识点3 噪声及其控制(1)噪声定义:从环保角度,影响人们正常工作、生活、休息的声音是噪声。(2)自然界的各种声音可分为两类:乐音和噪声。① :有规律、好听悦耳、使人感觉轻松愉快的声音。② :无规律、难听刺耳、让人 的声音。(凡是 人们生活工作的声音都是)(3)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工作、生活和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4)噪声危害:妨碍生活、工作、学习,有害健康,列为国际公害,我国规定学校、居民区白天 , 。(5)控制噪声途径措施 举例交通繁忙地区禁按喇叭高架路上安装隔音屏在非常嘈杂的环境中工作时佩戴防护耳罩1.4 光的反射和折射知识点1 光的折射(1)定义: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时,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的现象;我们能够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从 。(2)光的折射现象中的基本概念① :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光线(AO)② :被界面反射回原介质的光线(OB)③ :过入射点与界面垂直的直线(NO)④ :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AON,即∠α)⑤ :反射光线与法线所成的角(∠NOB,即∠β)(3)光的反射定律:三线共面、二线分居、两角相等、光路可逆①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 ;②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 ;③ ,且光路可逆。(4)镜面反射与漫反射①镜面反射:平面镜表面光滑,射到平面镜上的光发生镜面反射;如:黑板反光、水面反光、后视镜、化装镜等。( )②漫反射:白纸表面凹凸不平,射到白纸上的光反射到四面八方,发生漫反射,能从不同方向看到不发光物体,是因漫反射光进入眼睛。如:电影屏幕、植物、墙壁、衣服等。(平行射入,四面八方射出)注意:无论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 。知识点2 平面镜(1)平面镜:表面 的镜子(水面、湖面等像镜子的都可算平面镜成像)平面镜的作用:改变光路、成像。(2)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光的反射①蜡烛发出的光经镜面反射进入眼中,感觉反射的光线好像是从虚像的位置发射出来的②虚像: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3)平面镜成像特点(1)“等大”:像与物体的大小 (S与S’大小相等)(2)“等距”: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 ;(3)“垂直”:像与物体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 ;(4)“虚像”: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 ;(5)“左右相反”:像与物关于平面镜 ,像和物体的左右是相反的;【口诀】大小相等,距离相等,线面垂直,左右相反,像为虚像。(4)凸面镜、凹面镜和平面镜面镜 概念 作用 图示 举例 共同点凸 面 镜 反射面是凸面的叫凸面镜 凸面镜 有 作用 街头拐弯处的反光镜、汽车的后视镜 被凸面镜、凹面镜和平面镜反射的所有光线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凹 面 镜 反射面是凹面的叫凹面镜 凹面镜对光线有 作用 、反射式望远镜、 、知识点3 光的折射(1)定义: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其传播方向会发生 ,这种现象叫作光的折射。(2)现象:筷子“折断”、河水变浅、海市蜃楼、彩虹等。(3)光的折射现象中的基本概念: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光线(AO):进入另一种介质的光线(OC):过入射点与界面垂直的直线(NN’):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AON,即∠α):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N’OC,即∠γ)(4)光的折射定律光的折射规律:①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其他介质,折射光线 偏折,折射角 入射角;②入射角增大,折射角增大;③光垂直入射,传播方向不变;④折射现象中, 。注意:平行光斜射入玻璃砖,发生二次折射后的折射光线扔与原来的入射光线 。(5)生活中的光的折射:从上方看水、玻璃等透明介质中的物体,我们感到物体的位置要比实际的位置 一些,这是光的折射引起的。知识点4 光的色散(1)色散现象:让太阳光(白光)穿过一条狭缝,射到 上,从棱镜另一侧的白纸屏上可以看到一条彩色的光带,彩色光带中的颜色是按 、 、 、 、 、 、 的顺序排列的,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2)光的分类① :不能 的光,如红光、绿光、蓝光等;② :由单色光混合而成的光,如白光(太阳光)(3)光的三原色: 、 、 三种色光混合可产生各种色彩,叫光的三原色,彩色电视机利用此产生各种颜色。知识点5 看不见的光(1)红外线①遥控器发红外线,具 ;②自然界物体不停辐射红外线,温度越高辐射越强,红外线探测器等利用其识别物体;③响尾蛇靠红外线捕食,人们仿造红外制导导弹 。(2)紫外线--(1)验钞机发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2)紫外线可消毒灭菌,适量有益健康,过量有害;(3)自然界紫外线主要源于太阳,臭氧层吸收大部分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1.5 透镜和视觉知识点1 透镜(1)透镜的分类①凸透镜: 、 ,如远视眼镜镜片。②凹透镜: 、 ,如近视眼镜镜片。(2)透镜的相关概念①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②光心(O):主轴上一点,通过该点的光传播方向不变,对于薄透镜,其光心就在透镜的中心。(3)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①凸透镜:对光有 ,能使平行于主轴的光会聚于焦点(F),焦点到光心的距离为焦距(f),焦距越小,会聚作用越强。②凹透镜:对光有 ,不能使平行光会聚成最小、最亮光斑。(4)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①焦点:凸透镜能使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线汇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一点叫凸透镜的 。用字母“ ”表示②焦距: 凸透镜 的距离(FO)叫焦距,用字母“ ”表示【注意】凸透镜表面越 ,焦距越 ,折光能力越 .知识点2 凸透镜成像规律(1)实像和虚像①实像: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是来自蜡烛的光通过凸透镜会聚而形成的,这样的像叫作实像。凸透镜成的实像可以用 ,实像和蜡烛分别位于 , 都是 的。②虚像:我们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看到的像跟物体位于 。这是因为通过凸透镜射出的光没有会聚成像,只是人眼逆着射出光的方向看去,能看到像,这样的像叫作虚像。虚像都是 的(2)物距和像距①物距: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叫作 ,用字母u表示。②像距: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叫作 ,用字母v表示。(3)凸透镜成像的特点物距u和焦距f的关系 像的性质 像的位置 像距v和焦距f的关系 应用正/倒立 缩小/放大 实/虚像 与物同侧或异侧u>2fu=2ff<u<2fu=f 不成像 获得平行光源u<f重要规律 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知识点3 放大镜、投影仪和照相机(1)放大镜:是焦距较小的凸透镜,利用u(2)投影仪: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当投影片放在f(3)照相机: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景物在u>2f时,在影像传感器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影像传感器将光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保存。(4)显微镜:由目镜和物镜两组凸透镜组成,物镜使被观察物体成放大实像,目镜将该实像再放大,经两次放大看清微小物体。(5)望远镜:折射望远镜由目镜和物镜两组凸透镜组成,物镜使远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目镜将实像放大,物镜口径大,可会聚更多光。知识点四 眼睛(1)眼球的主要结构和功能(2)视觉的形成过程①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线 (感光细胞)视神经大脑。② 和 共同作用于一个 ,它把来自物体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③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 上,形成 像。(3)视网膜上的 受到光刺激后发出信息,信息沿着 传到 而形成视觉。知识点五 视力缺陷与矫正近视 远视形成原因 晶状体曲度过 或眼球前后径过 来自远处的平行光会聚在视网膜 晶状体曲度过 或眼球前后径过 来自近处的光还 会聚成一点就到达视网膜图示矫正方法 佩戴凹透镜 佩戴凸透镜【近视和远视成因及矫正口诀】近前凹,远后凸知识点六 爱护眼睛,保护视力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第一章 对环境的察觉 单元知识清单1.1 感觉世界知识点1 人的感觉(1)感觉的形成:人有各种不同的感觉器官,这些感觉器官内都有能接收某种刺激并产生信息的感受器,产生的信息会沿着相应的神经传到大脑,大脑对接收的信息做出分析,就产生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感觉等相应的感觉。(2)影响感觉的因素:人的感觉会受到酒精、药物等的影响。酒精会影响人的感觉和反应快慢,有些药物会影响人的神经系统,尤其是大脑。知识点2 皮肤和皮肤的感觉(1)皮肤感觉的类型: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皮肤内有多种感受器,如触觉、冷热觉和痛觉等。(2)不同部位的皮肤对各种刺激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指尖对触觉敏感--因为指尖皮肤上的触觉神经末梢比较集中;手背对冷热觉敏感--因为手背皮肤上的神经末梢对冷热比较敏感。(3)皮肤的其他功能:皮肤除了作为感觉器官感受外界的刺激外,还有很多重要的功能,如防止身体水分散失、排汗散热、保护身体免受细菌入侵等。知识点3 鼻和嗅觉(1)嗅觉:嗅觉是指由气体物质刺激嗅觉感受器所引起的感觉(2)嗅觉的形成过程:气味分子→鼻腔嗅细胞(感受器)→嗅神经→大脑→形成嗅觉(3)嗅觉的特点:①适应性:长期暴露于某种气味后敏感度下降,如 “久居兰室不闻其香”。②年龄差异:儿童嗅觉更灵敏,随年龄增长逐渐减弱,如老人嗅觉退化。③健康影响:感冒时鼻黏膜肿胀,嗅觉减退,如闻不到食物香味。(4)嗅觉的作用:①辨别食物,如苹果、霉变食物的气味。②避开危险,如煤气泄漏、有毒气体的刺激性气味。知识点4 舌和味觉(1)舌的结构:舌头表面有许多小凸点,内含有味蕾,其上有味觉神经和味觉感受器---味觉细胞,能感受各种不同物质的刺激,尤其对液态物质的刺激最敏感。(2)味觉形成:舌表面味蕾(含味觉细胞)→感受化学物质(液态更敏感)→味觉神经→大脑→形成味觉。(3)味觉种类:味觉可以分为酸味、甜味、咸味、苦味、鲜味等,麻、辣、涩是多种刺激综合产生的感觉。(4)随着年龄的增长,舌上功能正常的味蕾数目逐渐减少,味觉的敏感性也随之下降。1.2 声与听觉知识点1 声音的产生(1)声音产生的原因(或条件):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声源: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正在发声的物体称为声源,固体、液体、气体均可作为声源。知识点2 声音的传播(1)传播的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但真空不能传声。(2)月球上没有空气,宇航员们听不到对方讲话,通过无线电(一种电磁波)设备进行交流。知识点3 声波(1)声波的传播形式:与水波相似,声音以波(声波)形式传播,传递能量。(2)声波的应用①声波可以传递能量:医疗上用超声波粉碎结石;超声波清洗眼镜;狮吼功震碎鼓膜等;②声波可以传递信息:医疗上用“B超”检查、听诊器诊病;声呐测深度;倒车雷达。(3)声音传播的快慢:声音在不同的介质和温度下传播的快慢是不同的。①声音在气体中传播最慢,在固体中传播最快。(简记固体>液体>气体)②在15℃的空气中,声音每秒传播340m,气温每升高1℃,每秒传播的距离约增加0.6m。知识点4 听觉的形成(1)耳的结构和功能:耳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个部分;结构 功能外耳 耳廓 收集声音外耳道 传导声波,声波进入外耳道后撞击鼓膜,产生振动中耳 鼓膜 接收声波,产生振动,并带动鼓室内的听小骨振动鼓室 /听小骨 放大声音咽鼓管 连通鼓室与咽部,平衡鼓膜内外气压,保护鼓膜内耳 耳蜗 有听觉感受器前庭 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半规管(2)听觉形成过程:声波→外耳道→鼓膜振动→听小骨(放大振动)→耳蜗(液体振动,听觉感受器受刺激)→听神经→大脑(形成听觉)。(3)影响听觉的因素:(1)人的听觉与年龄有关:年龄越大,听觉越不灵敏,(2)人的听觉与听觉器官有关:有些人由于听觉器官某一部分受了损伤,即使用助听器也很难再听到声音,这种情况叫做失聪。(4)耳的位觉功能①耳有保持身体平衡作用的原因:内耳的前庭、半规管中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②晕车、晕船、航空病的原因:位觉感受器过于敏感,且受到过长或过强的刺激。(5)遇到巨大声响,应张嘴或捂紧双耳,张开咽鼓管,平衡鼓膜内外气压,从而保护鼓膜1.3 声音的特性与应用知识点1 声音的特性(1)声音的特性——声音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声音的特性 定义 影响因素音调 声音的高低 振动频率响度 声音的强弱 振幅音色 声音的品质和特色 发声体的材料、结构(2)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①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频率(物体振动快慢):物体在一秒内振动的次数,单位:赫兹(Hz)。②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快,音调越高;③音调的高低与年龄、性别有关;④人的发声频率大约在85Hz到1100Hz 之间,一般的儿童说话的音调高于成年人。⑤人耳听觉范围:20-20000Hz,高于 20000Hz 是超声波,低于 20Hz 是次声波,一般人听不到超声和次声,不同动物听觉频率范围不同 。(3)响度①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幅度(振幅)和人距离声源远近有关。振幅越大、距离声源越近,响度越大 。振幅越小,响度就越小。②单位:分贝(dB),0dB 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声音,30--40dB 较安静,70dB 干扰谈话,长期处于 100dB 以上环境有损听力,120dB 以上致耳痛、听觉障碍。(4)音色①音色:反映声音品质与特色;②影响音色的因素:不同发声体材料、结构不同,音色不同;③音色可分辨不同的声音;知识点2 声音的利用(1)分辨原声和回声的条件是: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迟0.1s 以上,即声源到障碍物的距离大于17m;为获得更好的声音感觉,音乐厅中采取消除回声的设计(2)超声波应用——声音能传播信息和能量①蝙蝠靠超声波回声定位,科学家据此发明声呐,可测海洋深度、绘海底地形图、助渔船找鱼群,汽车倒车雷达也利用此原理。②医疗上,超声波扫描(B 超)可检查人体内部器官、胎儿发育情况。③生活中,用于超声波清洗器、洗牙等。(3)次声波应用:大象用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等自然现象伴生次声波,可借灵敏声学仪器监测,确定现象发生方位。知识点3 噪声及其控制(1)噪声定义:从环保角度,影响人们正常工作、生活、休息的声音是噪声。(2)自然界的各种声音可分为两类:乐音和噪声。①乐音:有规律、好听悦耳、使人感觉轻松愉快的声音。②噪声:无规律、难听刺耳、让人烦躁不安的声音。(凡是干扰人们生活工作的声音都是)(3)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工作、生活和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4)噪声危害:妨碍生活、工作、学习,有害健康,列为国际公害,我国规定学校、居民区白天噪声≤55dB,夜间≤45dB 。(5)控制噪声途径措施 举例控制噪声产生 交通繁忙地区禁按喇叭阻断噪声传播 高架路上安装隔音屏防止噪声入耳 在非常嘈杂的环境中工作时佩戴防护耳罩1.4 光的反射和折射知识点1 光的折射(1)定义: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时,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的现象;我们能够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从物体表面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2)光的折射现象中的基本概念①入射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光线(AO)②反射光线:被界面反射回原介质的光线(OB)③法线:过入射点与界面垂直的直线(NO)④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AON,即∠α)⑤反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所成的角(∠NOB,即∠β)(3)光的反射定律:三线共面、二线分居、两角相等、光路可逆①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②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且光路可逆。(4)镜面反射与漫反射①镜面反射:平面镜表面光滑,射到平面镜上的光发生镜面反射;如:黑板反光、水面反光、后视镜、化装镜等。(平行射入 平行射出)②漫反射:白纸表面凹凸不平,射到白纸上的光反射到四面八方,发生漫反射,能从不同方向看到不发光物体,是因漫反射光进入眼睛。如:电影屏幕、植物、墙壁、衣服等。(平行射入,四面八方射出)注意:无论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知识点2 平面镜(1)平面镜:表面光滑平面的镜子(水面、湖面等像镜子的都可算平面镜成像)平面镜的作用:改变光路、成像。(2)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光的反射①蜡烛发出的光经镜面反射进入眼中,感觉反射的光线好像是从虚像的位置发射出来的②虚像: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3)平面镜成像特点(1)“等大”: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S与S’大小相等)(2)“等距”: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3)“垂直”:像与物体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垂直;(4)“虚像”: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5)“左右相反”: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像和物体的左右是相反的;【口诀】大小相等,距离相等,线面垂直,左右相反,像为虚像。(4)凸面镜、凹面镜和平面镜面镜 概念 作用 图示 举例 共同点凸 面 镜 反射面是凸面的叫凸面镜 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街头拐弯处的反光镜、汽车的后视镜 被凸面镜、凹面镜和平面镜反射的所有光线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凹 面 镜 反射面是凹面的叫凹面镜 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太阳灶、反射式望远镜、医用头灯、探照灯知识点3 光的折射(1)定义: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作光的折射。(2)现象:筷子“折断”、河水变浅、海市蜃楼、彩虹等。(3)光的折射现象中的基本概念入射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光线(AO)折射光线:进入另一种介质的光线(OC)法线:过入射点与界面垂直的直线(NN’)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AON,即∠α)折射角: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N’OC,即∠γ)(4)光的折射定律光的折射规律:①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其他介质,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②入射角增大,折射角增大;③光垂直入射,传播方向不变;④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注意:平行光斜射入玻璃砖,发生二次折射后的折射光线扔与原来的入射光线平行。(5)生活中的光的折射:从上方看水、玻璃等透明介质中的物体,我们感到物体的位置要比实际的位置高一些,这是光的折射引起的。知识点4 光的色散(1)色散现象:让太阳光(白光)穿过一条狭缝,射到三棱镜上,从棱镜另一侧的白纸屏上可以看到一条彩色的光带,彩色光带中的颜色是按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排列的,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2)光的分类①单色光:不能再分解的光,如红光、绿光、蓝光等;②复色光:由单色光混合而成的光,如白光(太阳光)(3)光的三原色: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可产生各种色彩,叫光的三原色,彩色电视机利用此产生各种颜色。知识点5 看不见的光(1)红外线①遥控器发红外线,具热效应;②自然界物体不停辐射红外线,温度越高辐射越强,红外线探测器等利用其识别物体;③响尾蛇靠红外线捕食,人们仿造红外制导导弹 。(2)紫外线--荧光效应(1)验钞机发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2)紫外线可消毒灭菌,适量有益健康,过量有害;(3)自然界紫外线主要源于太阳,臭氧层吸收大部分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1.5 透镜和视觉知识点1 透镜(1)透镜的分类①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如远视眼镜镜片。②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如近视眼镜镜片。(2)透镜的相关概念①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②光心(O):主轴上一点,通过该点的光传播方向不变,对于薄透镜,其光心就在透镜的中心。(3)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①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能使平行于主轴的光会聚于焦点(F),焦点到光心的距离为焦距(f),焦距越小,会聚作用越强。②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不能使平行光会聚成最小、最亮光斑。(4)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①焦点:凸透镜能使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线汇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一点叫凸透镜的焦点。用字母“F”表示②焦距: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FO)叫焦距,用字母“f”表示【注意】凸透镜表面越凸,焦距越短,折光能力越强.知识点2 凸透镜成像规律(1)实像和虚像①实像: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是来自蜡烛的光通过凸透镜会聚而形成的,这样的像叫作实像。凸透镜成的实像可以用光屏来承接,实像和蜡烛分别位于凸透镜的两侧,实像都是倒立的。②虚像:我们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看到的像跟物体位于凸透镜的同一侧。这是因为通过凸透镜射出的光没有会聚成像,只是人眼逆着射出光的方向看去,能看到像,这样的像叫作虚像。虚像都是正立的(2)物距和像距①物距: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叫作物距,用字母u表示。②像距: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叫作像距,用字母v表示。(3)凸透镜成像的特点物距u和焦距f的关系 像的性质 像的位置 像距v和焦距f的关系 应用正/倒立 缩小/放大 实/虚像 与物同侧或异侧u>2f 倒立 缩小 实像 异侧 f<v<2f 照相机u=2f 倒立 等大 实像 异侧 v=2ff<u<2f 倒立 放大 实像 异侧 v>2f 投影仪u=f 不成像 获得平行光源u<f 正立 放大 虚像 同侧 放大镜重要规律 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知识点3 放大镜、投影仪和照相机(1)放大镜:是焦距较小的凸透镜,利用u(2)投影仪: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当投影片放在f(3)照相机: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景物在u>2f时,在影像传感器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影像传感器将光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保存。(4)显微镜:由目镜和物镜两组凸透镜组成,物镜使被观察物体成放大实像,目镜将该实像再放大,经两次放大看清微小物体。(5)望远镜:折射望远镜由目镜和物镜两组凸透镜组成,物镜使远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目镜将实像放大,物镜口径大,可会聚更多光。知识点四 眼睛(1)眼球的主要结构和功能(2)视觉的形成过程①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线角膜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感光细胞)视神经大脑。②晶状体和角膜共同作用于一个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③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3)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受到光刺激后发出信息,信息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而形成视觉。知识点五 视力缺陷与矫正近视 远视形成原因 晶状体曲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 来自远处的平行光会聚在视网膜前 晶状体曲度过小或眼球前后径过短 来自近处的光还没有会聚成一点就到达视网膜图示矫正方法 佩戴凹透镜 佩戴凸透镜【近视和远视成因及矫正口诀】近前凹,远后凸知识点六 爱护眼睛,保护视力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教版(2024)科学八上 第一章 对环境的察觉 单元知识清单(原卷版).docx 浙教版(2024)科学八上 第一章 对环境的察觉 单元知识清单(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