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认识经济全球化 练习(含答案)-2025-2026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1认识经济全球化 练习(含答案)-2025-2026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

资源简介

6.1认识经济全球化 练习
一、单选题
1.根据《中国—欧盟贸易可持续发展报告(2024)》可知,中欧在新能源装备与高端制造领域的生产效率如下:中国每单位劳动时间可生产100件光伏组件或50台数控机床,欧盟可生产60件光伏组件或60台数控机床。基于比较优势理论,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
①中国在光伏组件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②欧盟在数控机床生产上的机会成本更低
③中国在数控机床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 ④欧盟在光伏组件生产的机会成本低于中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25年4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对马来西亚、柬埔寨进行国事访问。期间,习近平主席将同各国领导人一道,把舵前行方向,夯实合作根基,推动中国与三国关系迈上新台阶,为周边命运共同体建设注入新动能。这一外交行动有利于( )
①构建双边同盟关系,应对全球性挑战,维护地区和平稳定
②深化友好合作机制,携手共进,推动周边命运共同体建设
③顺应世界发展趋势,增强我国权力,提高国际事务话语权
④展示大国责任形象,推动广泛合作,注入亚洲发展新动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在世界制造业大会跨国公司对接会的活动期间,来自世界各地的境外500强及跨国公司、境外商协会代表、企业进行了对接洽谈,现场签约项目93个,投资总额464亿美元。这表明( )
①金融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②国际分工推动了跨国公司的发展
③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
④参与国际合作是跨国公司的根本目的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4.安全问题事关各国人民的福祉,事关人类的前途命运。2023年2月,中国正式发布《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提出中国主张,倡导以团结精神适应深刻调整的国际格局,以共赢思维应对复杂交织的安全挑战。关于中国主张提出的背景,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A.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家间经贸关系相互依赖
B.和平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等加重,需要各国携手应对
C.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应该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追求
D.国家安全利益是国家的最高利益,需要关注所有国家的安全关切
5.2023年2月1日,紫金矿业完成对苏里南Rosebel金矿项目的收购,该矿为南美洲最大的在产金矿之一。目前,紫金矿业已在全球五大洲14个国家进行产业布局,公司矿种资源储量、产量和主要经济指标均位居国内领先、全球前十,海外主要矿产资源和矿产品产量及利润全面超越国内,全球化发展到了新的阶段。这表明跨国公司( )
①促进了全球资源的合理配置
②为经济全球化提供强有力的载体
③推动了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
④通过跨国垄断经营提高经济效益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所谓“机会成本”,简单来说就是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如果一国生产某产品的机会成本低于另一个国家,我们就可以说相对于另一个国家,该国生产某产品存在比较优势。各国在生产某种物品上都有比较优势。结合下表,根据比较优势理论,下列判断合理的是( )
相对优势比较 单位:小时
(成本用每单位产品所用工时数计算)
呢绒 葡萄酒
甲国 100 120
乙国 90 80
①甲国的比较优势是葡萄酒,乙国的比较优势是呢绒
②甲国的比较优势是呢绒,乙国的比较优势是葡萄酒
③甲国应该出口呢绒到乙国,并从乙国进口葡萄酒
④甲国生产成本都比乙国高,应从乙国进口呢绒和葡萄酒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7.卡塔尔世界杯小组赛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从场馆、裁判、周边商品、赞助商到“最萌使者”大熊猫,“中国元素”如满天繁星,在这届世界杯大放光彩。在卡塔尔里亚尔纸币上,印着由法纳尔灯笼和椰枣碗两项传统阿拉伯艺术元素构成的卢塞尔体育场——卡塔尔规模最大的体育场,正是由中国铁建国际集团承建。这体现了( )
①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融而丰富
②平等对待外来文化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动力
③多种文化在交流互鉴中促进了世界文化的趋同
④经济全球化促进文化交流和文化交融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8.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某国汽车制造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布局生产。在零部件采购上,从多个国家进口优质零部件,如从德国进口发动机技术,从日本进口精密电子元件;在生产环节,在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国家设厂组装,利用当地的廉价劳动力资源;在销售方面,产品销往世界各地,满足不同地区消费者的需求。然而,近年来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一些国家提高关税,设置贸易壁垒,该企业的海外市场受到冲击,出口量下降。这表明经济全球化( )
①对所有国家都是机遇,没有挑战
②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
③是一把双刃剑,既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
④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我国某大型跨国公司在全球100多个国家设有分公司或代表处,同时,依据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优势,在美国、欧洲、日本、印度、新加坡等地设立10多家研究所、20多家创新中心、40多家产品服务中心。从上述材料中,你能够搜集到的信息有( )
①各国必须制定相应政策,防范跨国公司的负面影响
②跨国公司以母国为基地,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设立分支机构或子公司,从事国际化生产、销售和其他经营活动
③跨国公司单独或与其它企业共同出资在其他国家创立新企业,或并购现有企业,或扩张原有企业,利用世界各地的优势组织生产经营
④推动着生产全球化、金融全球化、贸易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国际分工的深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0.2023年1—8月服务贸易发展情况(部分)
项目 总额(亿元) 增速
服务进出口 42533.7 8%
服务出口 17673.1 —7.40%
服务进口 24860.6 22.50%
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出口 18139.4 10.40%
知识密集型服务出口 10513.6 13.10%
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口 7625.8 6.90%
注:其中,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出口占服务进出口总额的42.6%,较上年同期提升0.9个百分点。
由上图可以推断( )
①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比较优势提升
②我国服务贸易的全球市场需求有所提升
③我国需要进一步维护多元稳定的经贸关系
④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为我国国际收支平衡作出主要贡献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在第十四届夏季达沃斯论坛“直面挑战:在脆弱的环境中重启增长”分论坛上,多国政要和国际组织负责人均表示,“脱钩断链”、去全球化不利于世界各国的长远利益,没有一个国家可以靠单一力量解决全球问题。在脆弱的环境中重启增长,需要各个国家通力合作,是基于( )
A.通力合作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
B.深化合作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
C.建设联动型世界经济能凝聚互动合力
D.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经济紧密相联系
12.2024年9月12日,由广东省商务厅主办的广东省与跨国企业座谈会在北京召开,近20家在华全球知名跨国企业的高层代表出席。参会企业就公司在华投资计划、技术创新成果及与广东合作意愿进行交流。广东省商务厅负责人认真听取跨国公司诉求以及意见建议。广东省召开上述座谈会的原因在于( )
①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跨国公司能够推动广东科技进步、产业转型和升级
③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利于提升我国国有经济的控制力
④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地位是平等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近来,重返白宫的特朗普四处挥舞“关税大棒”,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各主要贸易国家实施加征进口关税政策。美国政府当前的关税政策与全球化趋势背道而驰,对全球贸易体系造成严重破坏,给全球经济带来不确定性。特朗普政府一系列激进的关税举措,颠覆了战后贸易秩序和规则体系,世界经济局势愈发紧张。这说明( )
①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损害了世界各国的根本利益
②美国的行径本质上是追求“美国优先”“美国特殊”
③美国破坏国际经贸秩序,阻碍了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
④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美国主导国际事务越来越力不从心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4.共建“一带一路”10年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24年第一季度,我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4.82万亿元,增长5.5%,占进出口总值的47.4%,同比提升0.2个百分点。其中,对东盟进出口1.6万亿元,增长6.4%。共建“一带一路”取得丰硕成果的原因在于( )
①符合沿线国家合作共赢的现实需求
②中国的国际地位和话语权在逐渐增强
③共商共建共享得到了各国高度认同
④加强经贸合作顺应了经济全球化趋势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5.在使用资源情况相同的条件下,甲国和乙国生产情况如下:
甲国 乙国
生产船舶 20艘 30艘
生产工业机器人 50台 100台
上面表格说明( )
①推动国际分工与协作,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
②甲国应该向乙国出口工业机器人,进口乙国的船舶
③甲国在生产船舶方面具有比较优势
④乙国在生产船舶和工业机器人两方面均具有比较优势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6.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跨国公司在国际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随着大国博弈日趋激烈,跨国公司尤其是巨头企业频频成为舆论热议焦点。关于跨国公司,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A.跨国公司以维护母国的国家利益为目的,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物质基础
B.跨国公司把国际分工发展为公司内部分工,促进了全球资源配置的优化
C.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降低了跨国公司的经营风险
D.部分跨国公司凭借自身经济规模以及行业垄断等优势主导了国际局势
二、非选择题
17.以15世纪末新航路开辟作为起点,经济全球化已经走过了500多年,它深刻改变着人类社会的面貌。当前,经济全球化动力和阻力胶着,但动力仍然胜过阻力。“逆全球化”挡不住经济全球化的历史大势。
2025年,经济全球化态势备受瞩目。联合国在 5月发布的《2025年全球经济形势与前景年中更新》报告指出,贸易和经济政策不明朗与地缘政治动荡,致使企业推迟或缩减关键投资决策,全球经济增长前景承压,预计2025年经济增长放缓至 2.4%。尽管面临诸多挑战,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因素仍在积聚。中国持续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自2024年12月1日起,给予所有已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 100% 税目产品零关税待遇,带动相关进口显著增长。在 6 月的 2025 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国务院总理李强强调,应坚定不移拥抱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中国愿在平等协商、互惠合作、拓展增量中推动全球经济发展。可见,经济全球化虽遇逆流,但开放合作的大势不可阻挡。
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知识,谈谈对“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大势”的理解。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2024年5月6日于巴黎爱丽舍宫举行的中法欧领导人三方会晤中,习近平主席针对 “中国产能过剩论” 给出有力回应。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新能源企业在开放竞争中练就了真本事,所代表的是先进产能。中国已构建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风电光伏单机容量和光伏组件转换效率领先世界,全球 80% 的光伏组件和 70% 的风电关键零部件由中国生产制造。
这些先进产能极大地丰富了全球供给,有效缓解全球通胀压力。我国风电光伏产品覆盖全球 200 多个国家和地区,成本 10 年大幅下降,推动能源转型成本降低。同时,中国新能源产业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转型贡献巨大力量。从比较优势与全球市场需求角度出发,所谓 “产能过剩” 毫无依据。中欧在绿色转型中有广泛共同利益与合作空间,应通过对话协商处理经贸摩擦 。不论是从比较优势还是全球市场需求角度看,都不存在所谓“产能过剩”问题。
请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或“主要影响因素”的知识对习主席上述论述进行解读。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商务部发布的《跨国公司在中国:新格局孕育新机遇》研究报告指出:中国已连续四年成为全球第二大融资国,跨国公司占全国对外贸易的40%,高技术产品贸易的60%,技术进口合同金额的53%,中间品贸易额的25%。跨国公司在生产环节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高技术产业外国直接投资(FDI)年均增速高于全国23个百分点;在流通环节,助力中国流通产业投资增长和现代化水平的提升;在分配环节,贡献了税收,提高了劳动收入;在消费环节跨国公司60%的新产品销在中国,丰富了国内供给。
中国拥有超大规模的市场,拥有完整的产业链体系,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速高于全球5.1个百分点,研发投入年均增长位于全球前列,营商环境排名大幅度跃升,中国已经成为跨国公司全球利润增长的重要来源。习近平说:“从‘本国优先’的角度看,世界是狭小拥挤的,时时都是‘激烈竞争’。从命运与共的角度看,世界是宽广博大的,处处都有合作机遇。”
结合材料,运用认识经济全球化的知识,说明跨国公司到中国进行直接投资是跨国公司和中国双赢的选择。
20.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大势,开放合作是增强国际经贸活力的重要动力。目前,我国已成功举办了多届国际进口博览会,这是中国着眼于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大决策。
首届进口博览会成功举办以来,我国紧紧抓住“一带一路”建设机遇,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积极抢占文化、枢纽、技术、信息、生态等制高点,打造自主出口名牌,优化出口市场结构,培育外贸出口优势特色产业群,不仅符合我国国家利益,也极大促进了世界经济发展。与此同时,市场竞争打破了经济运行的国家和地区限制,外商投资法于2020年1月1日起实行;全面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已经出台;关税税率从9.8%降到7.5%;进博会体现了中国支持多边贸易体制、推动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的一贯立场,是中国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际行动,将有力促进我国自身发展,也给世界带来重大机遇。
结合材料,运用“影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的知识,说明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推进了经济全球化。
《6.1认识经济全球化 练习》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A D A B A D B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D A B B A B
17.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不是哪些人、哪些国家人为造出来的,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经济全球化符合经济规律,符合各方利益,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又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当前,各国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日益密切,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为经济全球化再度加速蓄积了强劲动能。各国应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顺应历史大势,把握时代潮流,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18.贸易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新能源产品市场需求量巨大,中国新能源产业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形成的是先进产能,并非所谓的“过剩产能”。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基于各国的比较优势和利益的追求,使得商品在全球范围自由流动。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贡献者,为世界各国带来新能源产品,推动全球能源绿色转型。“中国产能过剩论”是贸易保护主义的体现,其目的是遏制中国的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维护自身经济霸权。
19.①当今世界经济出现了高度融合的局面,跨国公司到中国进行直接投资,有利于解决我国的资金问题,有利于我国学习和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对我国深度融入全球供应链体系提供了有力支撑,并对我国扩大出口、增加就业、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发挥了积极作用。
②中国为跨国公司到中国投资营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中国庞大的市场、完整的产业链体系、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和研发投入率,为跨国公司创造了更多的发展机遇,是跨国公司提高经济效益、获取更高收入的理想投资国家。
③跨国公司和中国可以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从而实现双赢,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20.①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我国以共建“一带一路”为重点,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促进了生产力发展和科技进步,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②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根本动因是世界各国对本国、本民族利益的追求。中国支持多边贸易体制、推动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的一贯立场,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符合我国国家利益,也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发展;③市场经济体制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体制基础。④我国打造自主出口名牌,优化出口市场结构,培育外贸出口优势特色产业群,有利于充分利用国内国际市场,打破了经济运行的国家和地区限制,促进世界经济联结并形成一个整体的全球经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