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5-2026学年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达标巩固卷(有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2025-2026学年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达标巩固卷(有答案)

资源简介

第六单元达标巩固卷(单元测试)
2025-2026上学期五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时间: 90 分钟, 满分: 100分)
一、看拼音,写词语。 (9分)
cí tuì kù shǔ jī xiè
xīn téng qǐ dí kǒu zhào
bì yè quán lì zhǐ xiè
二、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按要求分类。(6分)
( )魂( )魄 人山人( ) 恋恋不( )
震耳( )( ) ( )门而入 千( )万化
(1)形容人多的词是
(2)表示人物动作的词是
(3)表示人物心情的词是
三、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3分)
瘦弱———( ) 偏僻——( ) 磨灭——( )
精致———( ) 艰难——( ) 嘲笑——( )
四、选择正确的选项。(8分)
1.以下用来形容《慈母情深》中“母亲塞钱”时的心理,不恰当的一个词语是( )。
A.坚决果断 B. 小心翼翼
C.斩钉截铁 D.干脆利落
2.父亲自己是一分冤枉钱也不肯花的。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被加上不应有的罪名。 B.给人加上恶名。
C.不值得,吃亏。 D.受到不公平的待遇。
3.下列对课文题目“父爱之舟”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父爱之舟”的“舟”指的是姑爹的小渔船,文章多次写到它,它是全文的线索。
B.这只船把“我”带到一个新的人生驿站,这只小船也承载了父亲对“我”无尽的爱与期望。
C.揭示了文章的主题,也承载着作者对父亲的思念。
D.这只小船是姑爹的小渔船,突出了父亲和姑爹关系的和睦。
4.作者在《慈母情深》一文中反复使用“七八十”,主要是想表达( )。
A.小工厂里拥挤、闷热、嘈杂的环境。
B.来小工厂里打工的人非常多。
C.小工厂的女人们都不再年轻。
D.小工厂的老板不为员工着想。
5.结合对《慈母情深》一文的理解,下列场景中不能体现“慈母情深”的一项是( )。
A.母亲在压抑而闷热的厂房里努力地工作。
B.“我”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
C.母亲用皲裂的手指数钱给“我”买书。
D.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把钱塞到“我”手里。
6.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正确的一项是( )。
人生如一首诗,应该多一些昂扬的抒情, 少一些 ;人生如一幅画,应该多一些 ,少一些灰色的基调;人生如一局棋,应该多一些 ,少一些消极的龟缩。
①主动的出击 ②愁苦的叹息 ③亮丽的着色
A. ①③② B. ②③① C. ②①③ D. ③②①
7.父母对我们做的事情总是不放心,千叮咛万嘱咐,还喜欢“包办”。你对父母这种做法的看法是( )。
A.父母的担心是多余的。 B.父母对我们缺乏了解。
C.父母用心良苦。 D.父母的做法其实是溺爱。
8.根据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你觉得父亲和母亲对巴迪同一首诗的评价截然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 )
A.父亲比母亲更爱自己的孩子。
B.父亲比母亲欣赏诗的水平高。
C.母亲希望巴迪成为诗人,父亲不希望。
D.母亲想鼓励孩子,父亲要鞭策孩子。
五、阅读材料,完成答题。(4分)
1.根据材料,选择下面的观点。(2分)
A. 包办的爱 B.陪伴的爱
C.鼓励的爱 D.苛刻的爱
(1)陈敏的爸爸晚上经常和他一起下象棋,周末还带他出去看电影或爬山。( )
(2)李刚的学习成绩忽高忽低。他考得不好时,爸爸会严厉地训斥他,训斥完,爸爸又总是语重心长地说:“我爱你,才这么严格地要求你。”( )
(3)王小雅的妈妈对她的关心无微不至,每天帮她收拾房间,整理书包,还陪她写作业。有一次,妈妈连续几天不在家,王小雅不是忘了带文具盒,就是忘了带作业本,自己的房间也是乱七八糟的。( )
(4)小东对什么都非常好奇。有一天,他把家里的电话机拆了,却装不好了。爸爸知道后,没有批评他,而是亲切地说:“既然你能拆开,就一定能装起来。”听了爸爸的话,小东终于把电话机装好了。( )
2.读赞美母亲的句子并连线。(2分)
母亲是一艘大船 吹生着世间万物
母亲是一缕春风 为我们遮风挡雨
母亲是丝丝春雨 载着我们驶向大海
母亲是一把大伞 滋润着我们的心田
六、根据要求写句子。(10分)
1.母亲还从来没有一次给过我这么多钱。我也从来没有向母亲一次要过这么多钱。(用加点的词语造句)(2分)
2.为了节省路费,父亲又向姑爹借了他家的小渔船。(改为双重否定句)(2分)
3.在“六一”儿童节那天,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少年先锋队员。(修改病句)(2分)
4.仿照例句,写一组句子。(2分)
例:母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感到温暖如春。
母爱是
父爱是
5.根据生活情景写话。(2分)
(1)当妈妈嘱咐我上学路上要小心的时候,我会说:“ 。”
(2)妇女节到了,我真心地祝愿妈妈:“ 。”
七、根据情境写名言俗语。(8分)
1.晚年的唐太宗生活逐渐趋于骄奢享乐,魏征立即奏议提醒他应当“ ”。唐太宗深受触动,亲自写下诏书承认过失。
2.勤俭节约乃持家之本,正如《尚书》中所说的那样:“ 。”
3.曾国藩在给儿子曾纪鸿的家书上告诫他:“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习懒惰。”因为从俭朴到奢侈容易,从奢侈回到俭朴就困难了。这就是“ ”。
4.午餐后,食堂的餐桶里装满剩饭菜。针对此种现象,请你帮学校选一句话贴在墙上,教育同学们要常思农事的艰难和物品得来的不容易,做到勤俭节约。这句话是“ ”。
八、阅读短文,完成练习。(22分)
(一)母亲的目光
①家乡坐落在一个山沟沟里,四面是山,上学要爬上一道弯弯的山坳。母亲总是早早起来,弄好早餐,把我们送到坳口。母亲瘦小的身影越来越淡,我感觉仍有一股灼热之光扫过来,那样充满期盼,那样深情。期末考试,我终于拿了全班第一,捧回了奖状。母亲那期盼的目光大放异彩,口里连连称赞,又用那期盼的目光对着我,眼中含着泪光。我想,这是母亲最激动的时刻,那时我似乎明白了母亲在期盼什么。
②母亲期盼的目光是一条线,牵着我走出大山。
③走出了大山,在小城讨一口饭吃。母亲为此感到骄傲。但我回家的次数少了。母亲的心更牵挂着我:城里的米是不是很硬,吃得是否舒服 天冷了,家里烧着木炭,城里烤什么呢 怕是被冻坏了 于是,一到收获季节,母亲便背着一大袋新米,赶着数里的山路,又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车子颠簸,才浑身疲惫地赶到城里。门铃一响,我打开门,母亲那忧虑的目光把我上下打量,左瞧右看,那熟悉的目光将我抚摩了一遍,没发现什么,才进屋坐下。家里的那只老母鸡下蛋啦,屋前的橘子红啦,她都忘不了托人带给我。母亲是越来越老了,瘦小的背更加弯了。一到冷天,她便咳得厉害,可在我面前,她又装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 目光仍是那样坚定而充满期盼。
④母亲的目光还是一条线,在我的心中紧紧地揪着。冷暖凉热,无一不在牵挂着我的心。我想,我是母亲悠长的目光中的一个结,一个很重要的结,每次被风一吹,线就狠狠地扯一下,无法安宁。
⑤母亲的目光是一根悠长的线。我是那线上的一个移动的结,但怎么移也移不出线的尽头。
1.联系上下文,给下列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2分)
(1)打量( ) (2)若无其事( )
A.为了解情况而细看。
B.像没有那回事一样。
C.丝毫不在意,无所谓的样子。
D.仔细地察看。
2.读画横线的句子,下列对母亲的“期盼”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期盼“我”好好读书,为她长脸。
B.期盼“我”无忧无虑地成长。
C.期盼“我”有一个好成绩,免得被别人嘲笑。
D.期盼“我”好好读书,以后走出大山。
3.下列对文中第③自然段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讲“我”走出大山,母亲为我感到骄傲。
B.期末考试,“我”考了全班第一,母亲很开心。
C.“我”住在城里,母亲担心“我”,给“我”送大米。
D.讲“我”在城里,母亲经常送东西给“我”,爱没有改变。
4.透过母亲的目光,我感受到( )。(2分)
A.母亲是个啰唆的人,牵绊孩子的手脚。
B.母亲很爱儿子,她的爱一直伴随着那慈祥的目光追随儿子。
C.母亲溺爱儿子,实际上是害了儿子。
D.母亲是个固执的人,要用目光把孩子留在大山。
5.在文中出现多次的一句话是哪句 这样反复出现的目的是什么 (2分)
6.文中什么场景让你印象深刻呢 这样的场景让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分)
(二)轮 回
多年前,每到清晨,她要送他去幼儿园前,他总是哭着对她恳求道:“妈妈,我在家听话,我不惹你生气,求你别送我去幼儿园,我想和你在一起。”急匆匆地忙着要上班的她,好像没听见似的,从不理会他在说什么。
他也知道妈妈不会答应他,因而每天都是噘着嘴一边哭喊着“我不要去幼儿园”,一边乖乖地跟在她身后下楼。
多年后,她年岁渐老,且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病。他在为生计奔波打拼,没时间照顾她,更不放心让她一个人待在家里。思虑再三,他想到了一个地方。
在做出抉择的前夜,望着他进进出出,欲言又止的样子,她的神志似乎清醒了许多:“儿啊,妈不惹你生气,妈不要你照顾,不要送妈去养老院,我想和你在一起……”哀求的声音像是从遥远的地方传来,变得越来越弱,最后变成了哽咽。
他沉默了又沉默,反复寻找说服她的理由。最终,俩人的身影还是出现在了市郊那座养老院里。
在办完手续,做了交接后,他对她说:“妈,我……我要走了!”
她微微点头,张着没有牙的嘴嗫嚅道:“儿啊,记住早点儿来接我啊……”
那一霎,他霍然记起,当年在幼儿园门口,自己也是这样含泪乞求:“妈妈,一定记得要早点儿来接我啊……”此刻,泪眼婆娑的他,别有一番滋味涌上心头。
1.“他总是哭着对她恳求道:‘妈妈,我在家听话,我不惹你生气,求你别送我去幼儿园,我想和你在一起。’”这句话采用了 、 描写,从这句话中可以体会到年幼的他 。(3分)
2.多年前妈妈送儿子去 ,多年后儿子送妈妈去 ,他们都是因生活所迫和 而分别。(3分)
3.对“此刻,泪眼婆娑的他,别有一番滋味涌上心头”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他想到妈妈很不容易,决心不去工作,专心在家里陪伴妈妈。
B.他听到妈妈的话心里很难受,禁不住流下眼泪,有对妈妈的不舍和情非得已。
C.听到妈妈的话,他想到了自己小时候上幼儿园跟妈妈分别时,妈妈的固执和绝情,感到心里很痛快。
4.阅读短文,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2分)
九、习作。(请另附纸)(30分)
世界上最爱你的人就是你的父母。可是,在生活中,有没有你不理解父母或者父母不理解你的时候呢 你有什么话想对你的爸爸或妈妈说呢 让我们借这次习作的机会,和他(她)好好交流沟通一下吧!
要求:1.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进行描写,使人物形象丰满而生动;
2.把事情写清楚,表达具体,语句要通顺;
3.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不写错别字;
4. 题目自拟,450字左右。
第六单元达标巩固答案
一、辞退 酷暑 机械 心疼 启迪 口罩 毕业 权利 纸屑
二、失 落 海 舍 欲 聋 推变
(1)人山人海 (2)推门而入
(3)失魂落魄 恋恋不舍
三、瘦削 偏远 消灭 精美 艰苦 笑话
四、1.B [解析]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我”话没说完,母亲就已经掏出了钱,旁边的女人想劝阻母亲,母亲已经将钱塞到“我”手里,可见母亲的坚决果断、干脆利落、斩钉截铁,而没有小心翼翼。
2.C [解析]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能力。要联系课文《父爱之舟》的内容理解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3.D [解析]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悟。对课文题目的理解可以从内容、结构、主题等方面入手。
4.A [解析]本题考查对反复的修辞手法的理解。文章多次出现“七八十”,如“七八十台破缝纫机”“七八十个女人”“七八十只灯泡”,是为了表现工厂里拥挤、闷热、嘈杂的环境,体现母亲挣钱的不易。
5.B [解析]本题考查对课文主题的理解。A、C、D三项都能体现“慈母情深”,而 B项体现了“我”对母亲的爱,而不是母亲对“我”无私的爱。
6.B [解析]本题考查语句衔接。可以根据“诗”“画”“棋”的特点,寻找前后句的对应关系,然后进行选择。
7.C [解析]本题考查对“父母之爱”的理解。结合生活经验和自己的理解作答即可。
8.D [解析]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联系全文可知,父亲说“糟糕透了”是为了鞭策孩子,母亲说“精彩极了”是想鼓励孩子。
五、1.(1)B (2)D (3)A (4)C
2.母亲是一艘大船——载着我们驶向大海
母亲是一缕春风——吹生着世间万物
母亲是丝丝春雨——滋润着我们的心田
母亲是一把大伞——为我们遮风挡雨
六、1.父亲对工作很认真,他从来没有迟到过,也从来没有请过一天假。
2.为了节省路费,父亲不得不又向姑爹借了他家的小渔船。
3.在“六一”儿童节那天,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少年先锋队。
4.示例:一颗糖,让你感到丝丝甜味,化解一切疲惫。 一堵墙,把一切悲伤和困难挡住,为你留下欢乐。
5.示例:(1)嗯!放心吧妈妈!我会注意的
(2)永远年轻漂亮!妇女节快乐
七、1.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2.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3.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4.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八、(一)1.(1)D (2)C 2. D 3. D 4. B
5.母亲的目光是一条线。 作者反复写这句话是为了突出母亲对“我”的爱。
6.示例:文中母亲长途跋涉来到“我”的住处的场景让我印象深刻。可以体会到母亲对“我”的关心和爱。
(二)1.神态 语言 很懂事,也很依恋妈妈
2.幼儿园 养老院 对对方的爱
3. B
4.示例:读完这篇文章,我从中感受到母亲和儿子之间的爱与不舍,以及生活对他们的压迫。
九、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